Ⅰ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性 圖片 代表植物
藻類是所有植物中最古老的。大多數藻類生活在水中。它們的結構非常簡單,每個可見的個體都沒有根、莖、葉的區別━━是一個葉狀體。藻類的體形差異很大, 如生活在海洋中的硅藻就非常小, 它是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 而海帶屬就是一群很大的海藻,這些褐色海藻可長達4米, 而果囊馬尾藻則可長達幾十米。藻也有不同形狀:一些呈簡單的線狀(直線的或有分支的),另一些是扁平的形狀或球形,並有凸凹不平的邊緣。
按色素的顏色劃分,藻可分為3類:綠藻、褐藻和紅藻。綠藻(如海萵苣和水綿)只有綠色色素━━葉綠素;褐藻(如墨角藻屬植物)只有褐色和黃色色素;紅藻則含有紅色和藍色色素。藻類用色素來獲得能源,它們的生長也需要水和光。褐藻只能生長在海水中,綠藻和紅藻也可以生長在淡水中。有些藻類設法離開了水,如綠球藻屬生活在樹皮或潮濕的舊牆上。
藻類進行繁殖的方法多種多樣,並且非常復雜。一種長在岩石上的褐藻━━墨角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墨角藻可以是雄性或雌性的,或者同時既是雄性又是雌性的。在一定時間,葉狀體的邊緣出現膨脹,包住用來生產繁殖細胞(或叫配子)的繁殖器官,而生產出來的繁殖細胞被釋放到水中,在水中受精,即雄配子和雌配子融合,形成單個細胞━━受精卵,再由受精卵長成新的植物。
我國學者一般將藻類分為11門:藍藻、紅藻、隱藻、甲藻、金藻、黃藻、硅藻、褐藻、裸藻、綠藻、輪藻
http://www.hpxx.com.cn/explorer/main/course/icannot/sea/page03.htm
http://lingyanla.blog.hexun.com/1401852_d.html
Ⅱ 什麼是天然綠藻的圖片
綠藻,也叫小球藻。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素。
小球藻必須要加工才能服用,野生的小球藻是不能吃的。首先,無法肉眼分辨是哪種是小球藻,因為藻類成千上萬種,肉眼看感覺大多數是綠色。那麼怎麼確定小球藻呢,肯定要藉助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結構才能確定。小球藻的細胞只有人體紅血球一般大小,需要600倍的顯微鏡才能看清。再者,野生的藻類會吸附海洋、湖泊、池塘等天然環境中的重金屬,並且在生長過程中,會滋生出有毒的藻類(如微囊藻毒素),這是為什麼不能直接食用野生藻類,必須通過專業生產商在潔凈環境中培養小球藻食品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小球藻的細胞壁有三層,要經過破壁消化率處理,才能完整地消化吸收。如食用野生綠藻,是無法消化吸收的,也就是說吃了也白吃!
Ⅲ 綠藻是如何形成的
綠藻形成方式:
綠藻門植物的繁殖方式也多樣,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很普遍,有些種類的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現象。有通過營養繁殖、無性植物繁殖的;而有性繁殖的方式多種多樣。同配、異配和卵配都有存在。綠藻通常會有包含纖維素的細胞壁,進行無中心粒的開放有絲分裂。有性生殖常見,其配子有2或4條尾鞭型鞭毛。無性生殖有裂殖(原球藻屬)、段殖或產生動孢子和不動孢子(絲藻屬、鞘藻屬)等方式。
其中蛋白核綠藻的繁殖方式最為獨特。蛋白核綠藻就是一種單細胞的藻類植物,整個遺傳的物質全部在細胞核中。單細胞的綠藻含有豐富的葉綠素並且堆積得很密。它是吸收了太陽能量進行光合作用反復進行細胞分裂繁殖的神秘植物,生產人們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蛋白質及維生素等;對肽類物質進行正確的加工,從而使這些肽具有正常的生物活性。
綠藻又是一種高能量植物,不用種子來繁殖後代。綠藻的繁殖方式是特有的生物活性生長因子C.G.F(Chlorella Growth Facter)決定的。C.G.F是綠藻獨有的活性成分。有了C.G.F這種特殊的促進生長活性成分,使綠藻具有高超的「分身術」。一個綠藻細胞1分為2,然後2個分為4個,4個變8個,越分越多,並保證細胞基因不會發生變異。在生長環境優越的情況下,一個綠藻的細胞內可以分出4~16個孢子來。這些小小的孢子又長成了母親的模樣,於是一個小球藻經過「分身術」變成了4~16個綠藻。
剛誕生的幼小綠藻,從水中吸收養分而長大;當細胞成熟之後,綠藻的細胞分裂一定是4分裂的形式。其蘊涵的能量保障了核和葉綠素各分裂為4。除綠藻具有這種分裂繁殖的特徵之外,就是原子彈的核裂變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生物會有這種分裂方法。綠藻的這種特異性分裂形式使它的葉綠體又產生大量的C.G.F。而C.G.F又是維持綠藻細胞中不斷分裂繁殖中保持基因永無變異的關鍵所在。
Ⅳ 從圖片外觀如何區分藍藻和綠藻
從圖片中可以觀察到藍藻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
然後看顏色,所有的藍藻都含有一種特殊的藍色色素,藍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藍藻也不全是藍色的,不同的藍藻含有一些不同的色素,有的含葉綠素,有的含有藍藻葉黃素,有的含有胡蘿卜素,有的含有藍藻藻藍素,也有的含有藍藻藻紅素。紅海就是由於水中含有大量藻紅素的藍藻,使海水呈現出紅色。
Ⅳ 海洋生物的名字,種類和圖片
海中鴛鴦 蝴蝶魚
當人們見到陸地上飛舞的蝴蝶時會贊聲不絕,而蝴蝶魚的美名,就是因為這種魚猶如美麗的蝴蝶。人們若要在珊瑚礁魚類中選美的話,那麼最富綺麗色彩和引人遐思的當首推蝴蝶魚了。 蝴蝶魚谷稱熱帶魚,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魚類,最大的可超過30厘米,如細紋蝴蝶魚。蝴蝶魚身體側扁適宜在珊瑚叢中來回穿梭,它們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縫隙里。蝴蝶魚吻長口小,適宜伸進珊瑚洞穴去捕捉無脊椎動物。 蝴蝶魚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盤中,具有一系列適應環境的本領其艷麗的體色可隨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蝴蝶魚的體表有大量色素細胞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可以展開或收縮,從而使體表呈現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魚改變一次體色要幾分鍾,而有的僅需幾秒鍾。 許多蝶蝴魚有極巧妙的偽裝,它們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過頭部的黑色條紋之中,而在尾柄處或背鰭後留有一個非常醒目的「偽眼」,常使捕食者誤認為是其頭部而受到迷惑。當敵害向其「偽眼」襲擊時,蝴蝶魚劍鰭疾擺,逃之夭夭。 蝴蝶魚對愛情忠貞專一,大部分都成雙入對,好似陸生鴛鴦,它們成雙成對在珊瑚礁中游弋、戲耍,總是形影不離。當一尾進行攝食時,另一尾就在其周圍警戒。蝴蝶魚由於體色艷麗,深受我國觀賞魚愛好的青睞。它們在沿海各地的水族館中被大量飼養。
珊瑚魚的色彩與求生的偽裝
美麗的珊瑚礁吸引著眾多的海洋動物競相在這里落戶。據科學們估計,一個珊瑚礁可以養育四百種魚類。在弱肉強食的復雜海洋環境中,珊瑚魚的變色與偽裝,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相似,達到與周圍物體亂真的地步,在億萬種生物的頑強競爭中,贏得了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刺蓋魚俗稱神仙魚,是珊硼魚中最華麗的魚。因為它們生活在比蝴蝶魚更琛而且較暗的環境中,故需展現出更加鮮明的色彩。它們中的許多魚,在幼魚的變態發育過程中,幼魚與成魚形態和色彩截然不同,同一種魚往往容易被誤認為是兩種魚。 甲尻魚的身體呈土黃色,體側有八條具有黑色邊緣的藍紫色橫帶,好似陸生之斑馬,俗稱斑馬魚。另一種神仙魚,身上的花紋好似小蟲蛀成,黑色粗紋把眼睛巧妙偽裝起來,若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它是一條魚。 石斑魚不喜歡遠游,它們喜歡棲息在珊瑚礁的岩洞或珊瑚枝頭下面。它們是化妝高手,可以有八種體色變化,往往頃刻之間便可判若兩魚。它們具有與環境相配合的斑點和綵帶,在洞隙中靜觀動靜,遇有可食之物,便迅游而出捕促之。
……
晶瑩剔透的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在分類學上屬於低等的後生動物。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它遍布於體表,觸手上特別多,因此腔腸動物又被稱為刺胞動物。目前,在中國海記錄到各種海洋腔腸動物,共計是1010種。它們分別屬於腔腸動物門的三個綱。第一個綱是水螅水母綱,典型代表動物是水母和藪枝螅,中國海已記錄456 種。第二個綱是缽水母綱,典型代表動物是海蜇,中國海已記錄39種。第三個綱是珊瑚蟲綱,典型代表動物是珊瑚和海葵,中國海已記錄515種。
輕盈飄逸的水母
在那蔚藍色的海洋里,棲息著許多美麗透明的水母,它們一個個像降落傘似地漂浮在大海里,婀娜多姿的容貌使人贊嘆不絕。天藍色的帆水母背部豎著一個透明的「帆」借著海風和海浪,像一隻小船在海中顛簸。海月水母具有傘樣的鍾狀體,浮在海面如同皓月墜入海中,十分美麗。形如僧帽的僧帽水母,其觸手甚長,上面布滿了無數小刺胞,刺胞的毒液與眼鏡蛇的毒液相似。 還有那劇毒的立方水母,又稱「海黃蜂」。在海洋里,見到這些水母可千萬別動手觸摸,否則會被其帶毒的刺胞蜇傷,甚至喪命。
美麗的「海菊花」
陸地上的菊花,秋季開放,而在煙波浩渺的海洋中,卻有一年四季盛開不敗的「海菊花」,它就是海葵。 海葵形態繁多,有上千種,一般呈圓筒狀,體色艷麗,基部附著在岩石、貝殼、砂礫或海底。海葵上端是圓形的盤,周圍有幾條到上千條菊瓣似的觸手,它們在水中隨波搖曳,一張一合,如花似錦。 生活在礁盤的大海葵,蟻有天藍色、黃色的觸手,組成鮮艷的「花叢」,游魚和小蝦爭相嬉戲於「花叢」之中,一旦被其觸手中的刺細胞刺中,便被麻痹,最後被觸手捲入口中,成為其美餐。獨有那色彩鮮艷的小丑魚才可與其共棲,互利互惠。有些生物學家認為,海葵的壽命長達300年,所以這「海菊花」可長開300年而不謝,這是陸生菊花無法相比的。
多姿多彩的珊瑚
珊瑚蟲生活在溫暖的海洋里,擁擠固著在岩礁上。 新生的珊瑚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長,有的生成樹枝狀,枝條纖美柔韌。珊瑚的形狀美麗多姿:有像鹿角的鹿角珊瑚;有似喇叭的筒狀珊瑚;有像蘑菇的石芝珊瑚等等,真是五花八門。那顏色有橙黃、粉紅、淺綠、紫的、藍的、白的……五顏六色。從珊瑚的觸手數目來分,可分為兩大類——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珊瑚的觸手很小,都長在口旁邊,那「肚子」(內腔)里被分隔成若干小房間(消化腔),海水流過,把食物帶進消化腔吸收。活的珊瑚蟲有吸收鈣質製造骨骼的本領。 活的珊瑚蟲死去了,新的又不斷生長,日積月累,死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便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島。
編輯本段絢麗多彩的海洋植物
在遼闊而富饒的海洋里,除了生活著形形色色的動物之外,還有種類繁多、千姿百態的海洋植物。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體,是人類的一大自然財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類有100多種。科學家們根據海藻的生活習性,把海藻分為浮游藻和底棲藻兩大類型。
浮游藻
浮游藻 的藻體僅由一個細胞所組成,所以也稱為海洋單細胞藻。這類生物是一群具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並生產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它們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又是養殖魚、蝦、貝的餌料。目前已在中國海記錄到浮游藻1817種。 浮游藻的運動能力非常弱,只能隨波逐流地漂浮或懸浮在水中作極微弱的浮動。它們有適應漂浮生活的各種各樣的體形,使浮力增加。例如:有的浮游藻細胞周圍生出一圈刺毛;有的長有長長的刺或突起物,這些附屬物增加了與水的接觸面,可以產生很大的穩定性,使其能漂浮在有光的表層水中;有的結成群體來擴大表面積便於漂浮,而且它們本身個體很小,也是對漂浮生活的一種很好的適應形式。 浮游藻身體直徑一般只有千分之幾毫米,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它們的模樣,但其形狀各有特色,幾乎是一種一個樣子。它們多數是單細胞的,也有許多是由單細胞結合起來的群體,有紡錘形、扇形、星形的,有橢圓形、卵形、圓柱形的,還有樹枝狀的。
底棲藻
科學家們將棲息在海底的藻類稱為底棲藻。它們在退潮時能適應暫時的乾旱和冬季暫時的「冰凍」等環境,只要海水一漲潮,它們便又開始正常的生長發育。底棲藻大部分是肉眼能看見的多細胞海藻。小的種類成體只有幾厘米長,如絲藻;最長的可達200米~300米,如巨藻。底棲藻的形態奇形怪狀:有的像帶子,如海帶;有的像繩子,如繩藻;有的是片狀,如石蒓、紫菜;有的像樹枝狀,如馬尾藻。 底棲藻的藻體有的只有一層很薄的細胞,如礁膜;有的有兩層細胞,如石蒓;有的中空呈管狀,如滸苔;還有的藻體可分為外皮層、皮層和髓部,如海帶、馬尾藻。 底棲藻的顏色鮮艷美麗,有綠色、褐色和紅色。科學家們根據它們的顏色,把海藻分為三大類:綠藻類、褐藻類和紅藻類。
綠藻
綠藻的藻體呈草綠色。綠藻約有6000種,其中90%產於淡水,只有10%生活在潮間帶或潮下帶的岩石上。綠藻有單細胞的,有群體的;有絲狀的,還有片狀的。最常見的海洋單細胞綠藻是扁藻,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海洋中小型動物的良好餌料。最常見的多細胞綠藻有石蒓、礁膜(我國沿海漁民稱之為海菠菜或海白菜),它們是人們喜愛的海洋經濟蔬菜;還有滸苔,它可用來製作滸苔糕,味道十分鮮美。此外,還有羽藻、蕨菜、刺海松、傘藻等。
Ⅵ 螺旋藻和綠藻,哪個好
您好,當然是綠藻好,綠藻也叫小球藻。特別是綠醫綠藻,台灣進口產品。
小球藻(綠藻)與螺旋藻(藍藻)
人類提出了21世紀向微藻要食品、要葯物的口號。為此,微藻被公認為是21世紀最理想的健康食品。人們之所以越來越重視微藻,最重要的一點是其富含天然的功能成分。美國T.G.Randolph博士說:「雖然合成品與天然物質具有相同的化學結構,但永遠不能取代天然物,甚至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微藻的生理活性物質在開發保健品、葯物、功能食品等方面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人類大量食用的藻類,除了小球藻外還有螺旋藻。目前在市場上大量銷售的食用微藻食品,在國際上主要是小球藻,在中國主要是螺旋藻。
一、螺旋藻
藻類中的螺旋藻,是一種呈螺旋的藻類,稱為螺旋藻。它的體積大約是小球藻的100倍,用肉眼即可分辨;生長在熱帶、亞熱帶鹼性的湖水中,如亞洲和非洲中部。雖然螺旋藻所含的營養素不能和小球藻相比,但符合衛生要求的螺旋藻仍是一種可利用的新資源食品原料。
螺旋藻具有獨特的螺旋狀,這個形狀怪異的藻類,最初由德國的藻類學者德魯賓將其介紹於文獻上。螺旋藻這個名字,在拉丁文(spirulina)中應是「螺旋的意思」。若要正確敘述它在植物分類學上的正式體系,則應為「藍藻植物門,搖藻亞目,搖藻科的螺旋藻」。
自1985年我國的生物專家在雲南的程海湖中發現了天然生長的螺旋藻,此後中國很多地方開始了粗放型的戶外養殖,使得對螺旋藻的開發及利用得到一個飛速的發展。但不容樂觀的是,由於管理不當已造成部分地區的水體質量惡化,藍藻泛濫。
二、 螺旋藻的特點
螺旋藻是多細胞生物。
旋藻是由幾個短圓柱狀的細胞組成,好像縱連成一條線的東西,我們稱之為線狀體。但是,它並不是直線狀。放大的圖片顯示,它好像拉長的彈簧,是有規律的螺旋狀。螺旋藻只含有少量的葉綠素,不能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螺旋藻的線狀體之大小,因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型者長300-500微米,粗約為10微米。與3-8微米球形的單細胞小球藻相比,即可知道螺旋藻是多麼地巨大了。因此,螺旋藻進行工業化大量培養時,容易收獲,成本低廉,這是其一大優勢。
螺旋藻雖是微藻類,但它即是肉眼也能看到的生物。通過觀察,螺旋藻可以細分為很多藻型,每一種藻型都有其不同的特點。螺旋藻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變異,也就是說會從一種藻型基因變異成另一種藻型;甚至有一些藻型還會有毒素,這就是為什麼螺旋藻雖然很容易養殖,但很難提純而保證其食用安全性的原因了。最著名的藻型是Spirulina platensis(鈍頂螺旋藻),我們通常吃的螺旋藻食品應是這一種。如果不是platensis這種品種,那麼效用會低得多了,甚至無效。
三、 小球藻與螺旋藻的差異
由於小球藻對人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我國也曾經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進行過研究和開發利用,但結果卻很不理想。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藻種問題,養殖的藻種是不是pyrenoidosa這種優質品種,當時很難鑒定;另一方面是還不具備小球藻細胞的破壁技術。小球藻外層因有三層細胞壁包裹,十分堅韌,不經過破壁處理,其內在的營養成分是很難被消化吸收的。
由於小球藻的養殖設備投入大,養殖環境要求高,需要破壁處理工藝等技術支持,所以食用區域主要流行在日本、歐美、中國港台等發過國家和地區;而螺旋藻因養殖成本價格低廉,則大量被發展中國家所採用。
小球藻與螺旋藻二者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可預防癌症的胡蘿卜素。小球藻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與螺旋藻的差別不大;小球藻中蛋白質的含量略低於螺旋藻。但是小球藻中的某些功能成分,如生物素、葉綠素、葉酸等,遠比螺旋藻含量高。如小球藻中的葉綠素含量是螺旋藻的5倍,可以說是自然界中的綠色之王!小球藻有堅韌的細胞壁保護層,而螺旋藻絲體外層是細胞膜。小球藻破碎後的細胞壁是很好的膳食纖維,有很好的潤腸通便作用,預防結腸癌。
弱鹼性的小球藻被稱為「葯效藻類」、功能物質「生物反應器」。尤其重要的是,近年來科學家在研究小球藻時發現了螺旋藻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物質-小球藻活性生物生長因子(CGF)。CGF是具有生物反應修飾作用的活性物質,其生理功能表現為:對於抵抗衰老、活化人體細胞具有重要作用,改善心、肺的帶氧功能;激活淋巴細胞,增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識別並抑制變異細胞的生長,預防癌症的發生;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高濃度的葉綠素協同作用,能與體內器官組織中蓄積的重金屬、化學有害物質等毒素結合,並將其排出體外;凈化體內環境,恢復肝、脾、腎等臟器的解毒功能;平復血壓、血脂、血糧值,輔助治療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促進人體受損傷組織的修復及傷口癒合;改善胃腸功能,防治胃潰瘍,促進人體腸道中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繁殖,具有調節腸道內菌群、滅活致病菌的作用。
小球藻中含有天然的生物素,而螺旋藻中未檢出。生物素的作用起來越來越被醫學和營養學所重視。生物素參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具有防止過早白發、脫發、視力減退,緩解痛風、肌肉疼痛,減輕濕疹、皮炎過敏症等功能。
小球藻中葉綠素的含量為2000-7000毫克,遠高於螺旋藻的800-1200毫克,其葉綠素含量是自然界中最高的種類。葉綠素分子結構和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相似,有很強的吸附毒素作用,被譽為排出腸、腎、肺、血液中有害物質的「清潔工」。葉綠素與葉酸可以保持細胞和骨骼鈣的濃度,使中老年人不因鈣的快速流失而導致骨質疏鬆、牙齒脫落,能修復受損的牙齦組織。對於不願吃青菜的兒童及吃青菜困難的老年人來說,小球藻是補充葉綠素及葉酸營養的佳品。
破壁後小球藻的CGF功能物質能夠提高正常細胞再生能力達25%以上,產生更優質的細胞,使細胞、組織、器官重獲新生。中醫研究認為藻類中,小球藻性涼,但是最溫和,連虛寒之人也可服用。
綠藻與螺旋藻之對比
螺旋藻(鹹水) 綠藻(淡水)
鹼性含量 低 高10倍
葉綠素含量 低 高3倍
鈣質含量 低 高1.5倍
維生素B12 非活性 活性
細胞壁 西醫說:綠藻細胞壁可結合體內有害重金屬、農葯、致癌物質排出體外
細胞壁的處理 無經破壁處理、病人、老年人、體弱者較難消化吸收 經高科技術破壁處理所有人都易消化吸收
日本銷量比較 健康食品中銷量第一
C.G.F.含量 無 自然界中唯一含C.G.F.者
西醫說:C.G.F.能更新細胞抗衰老,可提高細胞的再生能力達25%以上,產生更優質的細胞。使細胞、組織、器官重獲新生。
細胞 多細胞 單細胞(人體是單細胞)
中醫話 體質寒兼有濕、如下腹水腫、多痰、念珠菌感染者不宜。 藻類和麥草中,綠藻性涼,但最溫和,連虛寒之人也可服用。
▲1975年,日本政府正式立法宣布綠藻為慢性病的療效食品。
▲1988年,日本政府厚生省再次立法將綠藻列為具療效的機能性食品。
▲台灣第一家榮獲「調節免疫功能」的藻類健康食品。
▲歐洲部分國家已確認綠藻為具療效之准非處方葯品
希望可以幫的到您,我是在綠醫綠藻全國總經銷的一些綱站看到的,裡面還有更詳細的。祝您健康!
Ⅶ 人不清楚硅藻、小球藻、柵藻等藻類
柵藻、小球藻都屬於綠藻門,而硅藻是一個很大的類群,也是一個門。
一般小球藻就是很小很小的球狀細胞,如下:
要說的是,這只是非常非常大致的區分,不管是小球藻、柵藻還是硅藻,還有很多種、亞種,形態各有不同,尤其是硅藻。這里的圖片僅僅是表示了幾個類群最顯著的形態特徵。
Ⅷ 海洋中的植物都有哪些最好帶圖片
海洋植物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共13個門,1萬多種。海洋植物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低等的藻類植物和高等的種子植物。
一,藻類植物:簡單的光合營養的有機體,其形態構造、生活樣式和演化過程均較復雜。它們介於光合細菌和高等植物--維管束植物之間,在生物的起源和進化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二,種子植物:海洋種子植物的種類不多,都屬於被子植物。通常分為紅樹植物和海草兩類。它們和棲居的多種生物,組成沿岸生物群落。
1)紅樹植物:全世界已知的紅樹植物共有18科23屬80種,分別隸屬於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分別為喬木和灌木,為了防止海浪沖擊,紅樹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增長,而從主幹上長出多數支持根,扎入泥灘,以保持植株的穩定。同時,從根部長出許多指狀的氣生根露出於海灘地面,在退潮時甚至潮水淹沒時用以通氣。
2)海草:海草類一般:①有發育良好的根狀莖(水平方向的莖),在附著基上交織生長以鞏固植體,進而形成海草場。②葉片柔軟,呈帶狀或切面構造為圓柱狀,以便在海水流動時保持直立;葉片內部有規則排列的氣腔,以便於漂浮和進行氣體交換。③花著生於葉叢的基部,雄蕊(花葯)和雌蕊(花柱和柱頭)高出花瓣以上;花粉一般為念珠形且粘結成鏈狀,以借海水的流動受粉。
圖1:海藻
Ⅸ 海藻的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2%DD%D0%FD%D4%E5+%CA%B5%CE%EF%CD%BC&z=0
實物圖只有這張了!!找了好久
海藻知識
海藻——優良的飼料添加劑
海藻知識
海藻是海洋湖泊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營植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等特點。海藻營養豐富而均衡,作為畜禽優良的飼料添加劑,在養殖生產中有良好的效果和廣泛的應有前景。
在家禽飼養中的應用
在蛋雞飼料中添加3%海藻粉,可代替日糧中同等比例的麩皮,不但節約了飼料,降低了飼養成本,而且提高了飼料轉化率,產蛋率可提高6%,破蛋率減少50%。
在肉雞飼料中添加2%的海藻粉,生長速度可提高14%-19%,飼料轉化率提高12%-14%,死亡率明顯降低。俄羅斯科學家用含藍藻的飼料制劑飼喂肉雞,每天每隻15mg,日增重提高6.2%,雛雞成活率提高4.3%。
閱讀全文
海藻能減少人造器官移植術後發生感染
海藻知識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用海藻提取物作為移植用的人工髖骨、人工心臟瓣膜之類「人造器官」表層,將大大減少人體接受這種「外來戶」後出現致命感染的風險。科學家認為,這種神奇的效果要歸功於海藻含有的一種特殊化學成份。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部分人造器官移植手術後發生感染是細菌引起的。一般來說,這些細菌在人體皮膚上並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但在進行移植手術過程中有可能把細菌帶進體內,並造成病人發生嚴重感染。由於人體免疫系統不能殺死這些細菌,因此許多病人不得不再次進行手術治療。
閱讀全文
海藻糖在魚肉糜加工中的應用
海藻知識
一、作為碾碎魚肉糜的冷凍保護物質
眾所周知,海藻糖含有穩定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生物保護物質,這已經被酶、粘膜、泡沫穩定化蛋白質等許多生物系統所證實。
研究人員對阿拉斯加鱈魚和太平洋鱈魚調制碾碎的鱈魚糜用海藻糖替換砂糖和山梨糖醇進行了多次試驗。試驗結果證明海藻糖具有有效保護冷凍物質的效果。
在兩次魚肉糜試驗中對海藻糖的評價為:具有對阿拉斯加鱈魚糜的冷凍保護效果。對照試驗使用的市售砂糖和山梨糖醇混合物,在各種冷凍保護溫度進行各種試驗。同時還調制了添加磷酸和不加磷酸的樣品,測定在不存在鈣螯合劑和pH調整劑條件下海藻糖的功能效果。此外,還調制了用這種碾碎魚肉糜製成的人造蟹足和魚糕,分別對比它們的硬度、彈力性、風味、色澤和製作的難易程度。
閱讀全文
大海奉獻的畜禽飼料—海藻
海藻知識
廣東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海藻是生活在海洋中分布最廣的單細胞植物。根據海藻所含色素不同,海藻可分為綠藻(如石蒓)、褐藻(如海帶、馬尾藻、泡葉藻等)、藍藻(如束毛藻)、黃藻(如海球藻)和金藻(如鈣板藻)等。由於海藻是自養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物質,是一種較好的畜禽飼料資源。目前,全世界海藻粉年產量達50萬t,其中挪威佔2萬t,主要是將海藻作為添加劑生產海藻型飼料。挪威、丹麥、英國、美國、加拿大、冰島、日本、紐西蘭等國家都在動物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海藻粉,並且建有專門的海藻粉加工廠。我國目前雖然有少數幾家海藻生產廠,但主要用於人類食品、葯品以及提取工業品,尚無專門的海藻飼料加工企業,對海藻飼料的研究也處於起步階段。
Ⅹ 小球澡形狀的圖片嗎
小球藻為綠藻門,綠藻綱,小球藻科,小球藻屬的普生性單細胞綠藻,是一種球形單細胞淡水藻類,直徑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現在20多億年前,是一種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養生長繁殖,分布極廣,多生活於較小淺水,也有海產種類。
小球藻為單細胞藻,常單生,也有多細胞聚集。細胞球形、橢圓形,內有一個周生、杯狀或片狀的色素體。無性繁殖,每個細胞可以產生2、4、8或16個似親孢子,成熟時母細胞破裂,孢子逸出,長大後即為新個體。
小球藻模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