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雄寶殿里供奉的三個佛像都是佛的什麼身
三尊佛一起供奉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三世佛,一種是三方佛。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同的佛,而不是佛的什麼身(法身、化身、報身)。
三世佛(圖片來源於網路)
三世佛(寺廟中多為這種情況),是佛教中的時間概念,指過去佛燃燈佛主、現在佛釋迦牟尼佛主、未來佛彌勒佛主(所以,嚴格地說,彌勒現在是菩薩位,八大菩薩之一)。一般情況,過去過和未來佛都結說法印,區別是燃燈佛在我們面對的左邊,彌勒佛在右邊(有可能彌勒佛頭上有佛塔標志),釋迦牟尼居中間,有可能結說法印,也有可能是成道相(佛左手禪定印、右手降魔印)。根據大乘佛教宇宙觀,中央裟婆世界有無數個劫世(幾十億年為一個劫世,可理解為宇宙的產生、滅亡這一個輪回為一個劫世,我們現在的劫世是「賢劫」),每一個劫世都有一位佛主住世。過去劫世有七佛之說(也就是說過去有七劫世,所以有七位過去佛),普遍用燃燈佛主代替過去七佛,所以很多時候過去佛指的就是燃燈佛,因此燃燈佛又稱燃燈古佛,就是這個意思。過去、現在、未來三佛的關系分別是師生關系,燃燈佛是釋迦牟尼的老師,釋迦牟尼是彌勒佛的老師。
三方佛
葯師佛(圖片來源於網路)
釋迦牟尼佛(圖片來源於網路)
阿彌陀佛(圖片來源於網路)
三方佛,是佛教宇宙中的空間概念,類似於平行宇宙,但又有些不同。佛教中的多個宇宙空間,即是不同於我們現在的宇宙,又有方位之說。三方佛,分別是三方世界的佛主,他們是:東方琉璃光世界,佛主是葯師佛(又叫琉璃光如來);中央婆娑世界,佛主是釋迦牟尼;西方極樂世界,佛主是阿彌陀佛。區別是葯師佛居於我們面對的左邊,一手禪定印托缽(缽中可能有葯草)、一手結施予印並持有葯丸;釋迦牟尼居於中央,為成道相(左手禪定印、右手降魔印);阿彌陀佛居於右邊,雙手結禪定印托缽。這三者佛之間有沒有關系?可以說沒什麼關系,比如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在很久遠輪回中的前世,曾經是同學關系,這種關系和後世,乃至成佛後,都沒有關聯。
⑵ 三世佛,是哪三位
「三世佛」並排結跏坐在仰覆蓮花座上,中尊為現在佛(釋迦摩尼佛),作觸地印之降魔相;左尊為過去佛(葯師佛),亦作觸地印之降魔相,但左掌上托缽;右尊為未來佛(阿彌陀佛),作施定印之禪定相,皆為土蕃式樣。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碧霄岩景區內。「三世佛」是十三世紀以來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清源山碧霄岩「三世佛」為摩崖浮雕,作長方形石龕,高3米、寬5米。
公元1369年由於民族的反抗,朱元璋信奉的漢族推翻了蒙古族,自古多元宗教文化並存的泉州人民聰明的用泥土和稻草還有石灰把三尊袒胸露背的喇嘛教佛像修建成為漢傳佛像保護下來。
直至1988年由於暴風雨,右邊的佛像掉落一角露出了半邊肩膀,由於文物保護單位逐級上報,政府批准了對佛像進行復修,就在進行復修的時候見證歷史的時刻來到了,經過去除泥土,三尊700年前的「三世佛」展現在人們眼中,佛像的歷史更加久遠了。
1988年12月,市政府撥出專款興建「三世紀」石雕造像的保護工程,在臨崖坡地的原址興建,於1991年8月竣工。
同年報請並批准成為了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清源山碧霄岩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於最東南的藏傳佛教三世佛(石刻)造像,對藏漢文化交流及西夏人(黨項)在元代活動有重要學術價值。
⑶ 佛教三世佛是指哪三位
橫三世佛(又名三方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
一、東方葯師佛
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號稱東方三聖。一般祈禱於葯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葯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葯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二、中央釋迦牟尼佛
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號稱華嚴三聖;他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傳佛教崇敬的大日如來。
三、西方阿彌陀佛
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號稱西方三聖。一般祈禱於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
縱三世佛(又名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一、燃燈佛
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在已過去的庄嚴劫為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過去世預言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許多佛、菩薩都曾是燃燈佛弟子。
二、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現在佛賢劫為第四佛,與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佛法濟度娑婆世界所有眾生。
三、彌勒佛
彌勒佛未來佛是賢劫中的第五佛,彌勒時代尚未來臨以前,還在兜率內院為菩薩。
(3)三世佛像大全圖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過去佛常與釋迦佛、彌勒佛組成一組「豎三世佛」的供奉形式,一般也供奉於大雄寶殿中。他居釋迦佛之左。其形象特徵是:跏趺端坐,神態庄嚴,兩手以拇指相觸,作說法印,有時騎一頭獅子,一般不單獨供奉。
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簡稱,意思是「慈氏」。據說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
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據佛經記載,彌勒出生於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與釋迦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去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世佛
⑷ 大雄寶殿中的三身佛像是哪三位
您好,大雄寶殿會供奉三尊佛陀像,一般為縱三世佛或者橫三世佛或者三身佛。
縱三世佛(又名三世佛)是從時間上來說: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橫三世佛(又名三方佛)是從空間上來說: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身佛是指: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報身佛(盧舍那佛)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凈土)之身。
應身佛(又稱化身佛,即釋迦牟尼佛)指佛為超度眾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
⑸ 三身佛、三世佛、三方佛分別是什麼佛
1、三神佛,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身」 除指體貌外,亦有「聚積」之義,即由覺悟和聚積功德而成就佛體。
2、三方佛,是按所處的三個空間位置劃分的,是指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3、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與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
1、法身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2、報身佛: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凈土)之身。
3、應身佛:指佛為超度眾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
4、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西方阿彌陀佛。
5、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⑹ 三面佛,也可以說是三頭佛~!
三面佛也叫三世佛、愛神佛,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整座佛像造工精細,渾然一體,神姿飄逸,衣褶流暢,嫻雅婀娜,造型正承盛唐豐腴遺風,在縷縷檀香的圍繞之中,整個塔內更是蒙上一層神秘聖潔的色彩。
三面佛庄嚴地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微微含笑,慈悲地觀望著前來頂禮膜拜的善男信女。眼前的這一面代表現在,她面容娟秀,和藹可親,體現出美麗善良的母性形象,提醒你珍惜現在,把握現在,要有知足常樂的精神;左邊這面代表過去,她眉目安祥,俯首下視,告訴你原諒自已,不要後悔已經發生的事情;右邊的這面儀態端莊,代表未來,告訴你未來充滿信心希望。
參拜完三面佛,在瞻仰流連的過程中,能感受到佛祖指引的三生輪回之意境。而身邊為你向佛祖祈求平安如意的人,也能感受到他對你的真心真意,並從此下定決心,在佛祖的護佑之下,一起攜手,共同渡過月老為你們牽起的浪漫情緣!
⑺ 佛教有三佛,分別是哪幾個
佛有三身分別是: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
1、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為即是中道之理體也,佛以法為身,故稱法身,法身處於常寂光凈土。
2、報身佛:盧舍那佛,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
3、應身佛:釋迦牟尼佛,是表示隨緣教化,度脫世間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質、最圓滿的智慧,是無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無分別,都是摩訶毗盧遮那佛。
報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來的報應身,是修行圓滿、大徹大悟的表現。阿彌陀佛、葯師佛等都屬於報身佛,盧舍那佛也是。
釋迦牟尼佛原本是蓮華藏世界中,盧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薩,也是盧舍那的化身、分身之一,他來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門修行而成就了盧舍那的報身。
⑻ 三世佛是指哪三個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與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
橫三世佛(又名三方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
縱三世佛(又名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在已過去的庄嚴劫為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過去世預言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許多佛、菩薩都曾是燃燈佛弟子。
(8)三世佛像大全圖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橫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兩位脅侍菩薩是「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左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兩位脅侍菩薩是「大悲」觀世音菩薩和「大勇」大勢至菩薩;右邊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
兩位脅侍菩薩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東方葯師佛,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一般祈禱於葯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葯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葯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網路-三世佛
網路-橫三世佛
⑼ 佛像上的三尊佛分別是哪三個
三尊佛分別有以下的組合形式︰
1、釋迦三尊︰以釋迦如來為主尊;左右兩脅侍則或為文殊、普賢二菩薩(此稱華嚴三聖),或為多羅與觀自在菩薩,或為葯王與葯上菩薩,或為迦葉與阿難,或為觀音與執金剛,或為梵天與帝釋
2、阿彌陀三尊︰以阿彌陀如來為主尊;左右兩脅侍為觀音與勢至二菩薩。
3、葯師三尊︰以葯師如來為主尊;左右兩脅侍為日光與月光二菩薩。
(9)三世佛像大全圖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佛教文化的觀點:
1、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
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懺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2、緣起論
《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
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里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不論站在什麼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並不是神創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般若最核心的思想。
3、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4、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