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冬至祭拜親人
冬至要祭祖上墳嗎
冬至日祭祀祖先是全國各地普遍的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如春節。
浙江紹興民間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廟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里祭祖,稱為「做冬至」。
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稱「送寒衣」。
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俗稱「冬至酒」,既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有的趁全族聚會的時機。處理一些族內事務。在四川廣安,在宗祠祭祖後,全族看族譜,添注丁口。在廣東潮汕地區,冬至這一天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供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畢,午餐家人團聚。
浙江紹興、新昌等縣,多在冬至日祭掃祖墓,去墳頭加泥、除草、修基,以為此日動土大吉。否則可能會橫遭不測之禍。內蒙古也將冬至日稱為「鬼節」,攜帶香紙上墳祭奠。在江西和湖南常寧等地,也於冬至上墳,禮同清明。在山東臨沂,人們認為冬至是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戶戶剪紙衣,焚於墓前,添土培墳。
在廣東沿海地區,如饒平海山一帶,當地漁民要趕在清展出海捕魚之前祭祖,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平安。而在廣東惠安,冬至日除祭祖外,還有一些同清明節一樣的習俗。
冬至為什麼要祭祖上墳
冬至最初在周代起,主要是為了像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乞求來年減少飢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而經過多年的演變變成了祭祀祖先、上墳的習俗。
到現在上墳主要流傳在潮汕,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但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氣候好,便於上山野餐。
潮汕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俗諺。據載:「人們對此有二種解釋:一說冬至是小過年,過了小年也就應多加一歲了;一說此俗諺是出自犯人。古時每年秋天,都是殺人的季節,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處決,如果到冬至尚未處決,則循例可延至明年再處決,所以說『又多一歲」』。
潮汕習俗,是潮汕文化的一個內容。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對於好的習俗便繼承下來,對於不好的陋俗就丟棄了。冬至這個「上墳掃墓」是紀念先人艱苦創業和「吃甜丸」是預示來年又獲豐收的習俗,自然就沿襲下來。
⑵ 清明上墳對親人的思念的說說有什麼
清明上墳對親人的思念的說說有:
1、又是一年清明至,在這特別的節日里,腦海里盤旋的字眼,盡是些傷感,別離和後會無期,說也凄涼,讀也孤單,細雨砸傷了眼,思念觸疼了心,任冷風凄雨將自己澆透,從上到下透著寒涼,由內而外訴著感傷。
2、又是一年清明至,幾多哀思,幾多牽掛,幾多淚水,遠在天堂的親人朋友們,你們可好?我們雖天涯永別,我們雖天各一方,但心中的那份牽掛,卻心心念念,直到永永遠。
3、又是一年清明至,難忘曾經的約定,難忘走過的往昔,清明,在這寄託哀思的節日里,借清風一縷,借明月一輪,捎去我無盡的思念,天涯永別,唯願你安好,希望你幸福。
4、又是一年清明時,霏霏細雨,點點愁思,幾多離人淚!遠在天堂的親人朋友,你們可好?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一份對已故親友的思念,雖然已是天各一方,但這份念想卻始終將我們牢牢的連在一起。讓我們寫下這份牽掛,微遞到天堂!
5、匆忙的腳步讓我們忽略了路過的風景,繁重的壓力讓我們生疏了親人間的聯系。清明節就似一台鬧鍾,驚醒迷濛中的我們,提醒我們睜開雙眼,重新審視人生。
6、幫你拂去晶瑩的淚水,讓你的憂愁隨風飄散;幫你撫平受傷的心扉,讓你的傷痛逐漸變淺;送你一句關懷的祝福,讓你的快樂愈加明顯。清明節,願你無憂愁!
7、當他們悄然離開,逝去的再回不來當記憶慚慚蒼白,思念卻不能釋懷。人生聚散無常,努力活得精彩。清明節,笑對未來,願你的人生春暖花開!
8、經歷過生死離別的人,更懂得愛和珍惜所以,我們活著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與人相處的日子,讓生命不再留下遺憾!
9、諾大的世界,最嚮往荒蕪空間,去最荒涼的地方,做最美的夢。然後,消逝在某個角落。
⑶ 清明 不想給父母上墳,清明上墳很重要嗎
清明上墳是一種傳統習俗,沒有好與不好之說,是祭奠已故親人的節日,不知道您所謂的不想,是有事脫不開身還是怎麼回事,如果是有事脫不開身,您可以不用去墓地,也不用燒紙錢,在家裡就可以供奉父母的靈位,以表思念之情!現在都提倡文明祭拜,沒必要燒紙錢,可以買花,水果,進行祭奠!答題不易請採納謝謝!
⑷ 請問清明節祭祀親人時能放鞭炮嗎
清明掃墓!在我們家鄉是用白紙掛清,叫作後繼有人,墓上有清!至於說放鞭炮,好像不合適吧!
⑸ 清明上墳對親人的思念的說說
1、莫名的傷感,清明,窗外鑼鼓震天響,總是這樣,情緒漂浮不定,什麼時候能停。
2、這個雨季,窗外的雨聽著有些傷感,也許是恰逢清明吧。水墨丹青的江南水鄉,清新而又讓人思緒萬千!
3、天人永隔,或許並非最遠的距離,逝去的人在心裡住著。微笑著回憶過往,想念不再傷感。思念的季節,清明已至!
4、怎麼會迷上你,我在問自己。如果這是夢,我願長睡不願醒。我什麼都能放棄居然今天難離去。也許你不曾想到我會心疼。
5、清明時節雨紛紛,溫馨簡訊望珍重,踏青郊遊時光好,遠離花草防過敏,蚊蟲叮咬要防護,講究衛生防疾病,保持愉快身健康。祝開心永久、幸福無憂。
6、清明,內心深處的思念。 每到春節,清明都是如此的傷感,尋覓母親的留下的蹤跡,身臨境地感受母親的音容,我回到老家。 慎終追遠,敦親睦族。
7、清明即將來臨,我是期盼清明,又討厭清明。清明,給我留下很多傷感,同時也給我不少回味。四月桃花時,憂傷卻與日俱增,何時才是一個『了』字。
8、清明將至,春分已過。細雨蒙蒙的天氣無端讓人傷感,感懷過去。走過校園,很多花兒都已經開放,樹木也開始萌芽,生命的美好總是讓人駐足。心忽然開始寧靜下來,花開花謝,雲卷雲舒。
9、又是一年清明到,今年還是第一次回老家,家鄉已經越來越陌生了,看看小時候的熟悉風景,傷感,沒有父母的家鄉還是我的家鄉嗎?看那些白發蒼蒼的阿奶阿爺,傷心,為什麼我的父母不活到這個年紀昵?
⑹ 清明就是紀念死去的親人的節日
紀念死去親人只是其中的一件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⑺ 清明節後3天內上墳親人能收到嗎
迷信!能收到什麼?怎麼收?上墳只是紀念一種方式而已!
⑻ 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
不要穿鮮艷的顏色。
⑼ 清明節祭祖有什麼講究
1、掃墓時間
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也就是5-7點。不過由於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么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拜祭。
2、掃墓之前需禁食
掃墓之前最好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這一條,很重要,但是對一些朋友來說可能需要委屈自己一下了。
3、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4、剛動手術的人不合適
體弱是主要因素。民間傳說,剛動手術的人要是去了墳場,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術傷元氣,元氣弱的時候,邪氣也就特別容易入侵,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著想,剛動手術的人還是不要去掃墓的好。
5、三歲以下的小孩不合適
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為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一個相對污染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9)清明上墳祭拜親人的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清明節除了祭祖還有什麼習俗:
1、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2、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
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
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3、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
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4、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5、植樹
清明節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⑽ 清明節來上墳是否親人能看見
呵呵,清明節只是在世的人對,已故的親人的緬懷,上墳也只是對逝者寄託一些思念,對在世的人來說,只是尋求一點心靈上的慰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