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湖山清夏圖片高清

湖山清夏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2022-02-28 17:08:08

1. 頤和園的資料 圖片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之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 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島,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非常好。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文化建園 」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 靜宜園、玉泉山 靜明園、萬壽山 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同遭嚴重破壞。

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以海軍軍費的名義籌集經費)修復此園,改名為「頤和園」,其名為「頤養太和」之義。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結束。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1898 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洗劫,翌年,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後,再次動用巨款修復此園。1924年,頤和園辟為對外開放公園。

【區域劃分】
[編輯本段]
慈禧大力修復此園的目的乃為了避暑和頤養天年,她獨獨看中了這塊具有「萬壽」名稱的寶地。從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由於慈禧常需在這里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為此在園的前部專門建置了一個宮殿區和生活居住區,所以頤和園是一個兼具「宮」,「苑」雙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全園可大致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由於頤和園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組成多進院落的建築群,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二者既分隔又有聯系。其中,以仁壽殿為中心,仁壽殿後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後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芸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樂壽堂面臨昆明湖,東面有德和園大戲樓,西接長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玉瀾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緒皇帝的寢宮。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正殿玉瀾堂,有東西兩配殿,東名霞芬室,西稱藉香榭。後檐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樑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即是碧波盪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環境幽雅,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

【造園手法】
[編輯本段]
萬壽山,屬燕山余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由於島堤分隔,湖面出現層次,避免了單調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使昆明湖益發神似西湖。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傑出範例。湖區建築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湖岸和湖堤綠樹蔭濃,掩映瀲灧水光,呈現一派富於江南情調的近湖遠山的自然美。

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綉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於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於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0米,雄踞於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餘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鑲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後湖的河道蜿蜒於萬壽山北坡即後山的山麓,造園匠師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牆的局促環境,在北岸堆築假山障隔宮牆,並與南岸的真山脈絡相配合而造成兩山夾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寬有窄,時收時放,泛舟後湖給人以山復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為園內一處出色的幽靜水景。

後山的景觀與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境,林木蓊鬱,山道彎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築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境組成精緻的小園林。它們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均能隨地貌而靈活布置。後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後山的建築除諧趣園和霽清軒於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餘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模。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池北岸疊石為假山,從後湖引來活水經玉琴峽沿山石疊落而下注於池中。流水叮咚,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

2. 求尋秦記漫畫美女圖集

【圓明園簡介】
圓明園位置與規模
圓明園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被譽為「萬園之園」。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佔地350公頃(5200餘畝),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2100畝),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竟等於8.5個紫禁城!
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傢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園中各處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園中的建築被燒毀。至今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遊人憑吊。
名稱由來: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燁御書三字匾額,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園名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准。
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並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制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並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凈合一」,是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後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佛號「圓明」。

園林建築特色:
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其餘地區則分布著40個景區,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海寧的安瀾園.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蘇州的獅子林........不僅模仿建築,連名字也照搬過來。還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萊瑤台,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洋式園林景區。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
藝術特色: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還是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裡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王」。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極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
【歷史發展】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並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
·雍正時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乾隆時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於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咸豐時期:
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切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
·同治時期以後:
同治年間(1862~1874年),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現被辟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建造情況】
·歷史背景:
滿族世代繁衍生息在東北黑龍江流域。17世紀中葉,大舉進兵華北,徹底推翻了明王朝,自東北入關定都北京,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由於清朝統治者入關以前在東北過著游牧生活,冬季那裡是林海雪原,夏季則氣候涼爽。入關後,他們對北京盛夏乾燥炎熱的氣候很不適應。紫禁城雖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但清朝皇帝感到那裡呆板憋悶,特別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發生過火災後,為了防火,也為了防止暴亂,砌了高高的宮牆。皇宮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溝水流過於平緩,幾乎成了死水,當時對皇城曾有「紅牆,綠瓦,黑陰溝」之稱。這使得皇帝們有些厭倦深囿高牆的宮廷生活,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修建園林,這種修建工程延續了二百多年。
·地形特徵及歷代建築對興建圓明園的影響:
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庄、北海淀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這里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中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到了明代,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遊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占據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佔去。到了明萬曆年間,明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里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今北京大學西牆外)。嗣後米萬鍾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台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
·圓明園建造的實施:
圓明園的位置在掛甲屯的北面,距暢春園約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學的北邊,清華大學以西。康熙時代的圓明園,裡面有前湖、後湖等水面,其內建有「牡丹台」、「天然圖畫」等園景。當圓明園還是一座藩賜園的時候,規模是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的,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遠遠比不上暢春園。可後來隨著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來,在其60多年陸續擴建中,終於建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時被康熙看中但在實際建造中大多還是皇帝的看法,不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都親自指導,因此雷金玉異常欣喜。而卻被咸豐毀於一旦。
【園林結構】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佔地5,200餘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范圍還要大出近千畝。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餘年間,所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游享樂,並於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與紫禁城(故宮)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為「御園」。光是懸掛了匾牌的就有600餘座。
【遭遇浩劫】
·歷史背景
圓明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搶劫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圓明園可搶的東西實在太多。據一個英軍目擊者稱,在整個法軍營帳內滿堆著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鍾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綉品。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什物及其帳目都一並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鍾表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鍾。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這摧殘人類文化的滔天大罪,實在令人發指!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燒圓明園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格蘭」。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編輯本段]【衰敗過程】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得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 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
至此,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盪然無存.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3. 張大千!齊白石嫡傳弟子!陳希文!詹長吉大師畫的嘉藉圖!松柏高立圖!河塘清趣圖!央視尋寶欄目著名鑒定

國內市場成交總量位居榜眼

雅昌藝術網"近現代國畫個人作品成交額一覽表"顯示,自2000年以來,在14家樣本拍賣公司中,張大千書法的拍賣總成交金額達到了駭人聽聞的13.47億元,列總排名榜的第二位,僅次於第一名齊白石的16.08億元,比第三名傅抱石的8.32億元高出了62%。而排名第四至十位的李可染、陸儼少、徐悲鴻、林風眠、吳昌碩、黃賓虹、黃胄等人,畫作拍賣的總成交金額比張大千就相去更遠了,其中黃胄的拍賣總成交金額為4.36億元,僅為張大千拍賣成交總金額的32.36%。

在分析有關統計數字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張大千1949年離開大陸後,游歷美國、阿根廷等國,直至在台灣去世,仍有30餘年的創作時間,而這期間創作的畫作,大多流傳在大陸以外,尤其是晚年的潑彩畫作。而且離開大陸30餘年,張大千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自然比不上常年生活在國內的那些"人民的藝術家"。我們注意到,在2000年至今拍賣成交總金額排名前10位的近現代畫家中,只有張大千後半生沒有生活在大陸。如果考慮到這個因素,並且將台灣和國外張大千畫作的拍賣成交量考慮進去,冠軍的位置基本不大可能是齊白石的。

《潑彩朱荷》為何能創紀錄?

分析雅昌藝術網的資料庫不難發現,張大千畫作的最高拍賣紀錄,是一件《潑彩朱荷》六屏風在香港蘇富比2002秋拍中,以2022萬港元創造的。這件屏風通高168厘米,長369厘米。款識:"花如今隸莖如籀,葉是分書草草書;墨落一時收不住,任譏老子老逾疏。六十四年乙卯花朝前二日,環蓽庵寫,爰翁七十有七歲"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環蓽庵、三千大千、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香港蘇富比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這件作品作於1975年3月,地點是位於美國加州的張大千寓所環蓽庵。在創作本幅時,大千已是病痛纏身,而屏風體積龐大,不可隨意挪動搬轉,金絹汲彩留墨效果的控制較紙張又難上百倍,這就需要畫傢具有極高的藝術功力。張大千歷來對畫作的材質極為講究,創作這件屏風所用的泥金絹,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委託日本"喜屋"特製的,當時花費2萬美元(按可比購買力進算,相當於今天的30萬美元,約合200萬港元)。此屏風並非一般上貼金箔,而是鋪足金泥於絹上,故色澤絢麗奪目,氣派富麗堂皇,其亮麗遠勝於普通金箋。

2002年11月22日,《中國工商時報》登載文章談到,荷花是張大千十分擅長的題材之一,其作品貫穿他繪畫的各個時期。僅就尺幅巨大的荷花通景作品就有:1940年所作《朱荷通景屏》,170×450厘米,工筆重彩寫於金箋紙本;1945年所作《墨荷通景屏》,385×600厘米,寫意設色紙本;1961年所作《朱荷通景六屏》,360×800厘米,寫意設色紙本;1965年所作《墨荷通景六屏》,155×363厘米,水墨金箋紙本。而以大千晚年最擅長的潑彩繪制的金箋通景屏風則是唯一的一件,可稱為畫家巨荷系列的壓卷之作,至為珍貴。

其實,張大千的荷花賣出高價,是早有歷史的。1963年,他的巨幅《荷花》被美國著名刊物《讀者文摘》用6萬美元買下,創下當時國畫的最高價。1965年,在巴黎舉辦的畫展上,他的六幅潑墨荷花通景屏曾被美國藏家以14萬美元購得,再創中國畫高價。

潑彩山水是市場主力

統計張大千拍賣成交價前25名的作品不難發現,其中有10幅是潑彩作品,可見張大千潑彩畫作在收藏界的地位。而且排在前4名的全部是潑彩作 香港佳士得2007秋拍張大千《潑彩山水》995.95萬元成交品,分別是:《潑彩朱荷》六屏風(香港蘇富比2002秋拍,2022萬港元成交);《瑞士雪山》鏡心(香港蘇富比2005秋拍,1580萬港元成交);《鉤金紅蓮》鏡心(香港佳士得2004秋拍,1014.37萬港元成交);《潑彩山水》(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995.95萬港元成交)。我們不難發現,成交價前4名中,有兩幅是潑彩花卉,另兩幅是潑彩山水,那麼,在張大千的各類作品中,哪一種是最受收藏界歡迎的品種呢?進一步研究之後可以看到,成交價排名前25位的畫作中,雖然有10幅是潑彩作品,但其中有8幅是潑彩山水,而且,從另一個角度統計,25件畫作中有17件是各類山水畫,佔比68%。從這兩個角度,可以得出結論: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是真正的市場主力品種。

成交價排在第五位的,是一幅名為《幽翠飛泉》的巨幅山水畫,在中貿聖佳2004春拍上創造的,990萬元的價格,讓市場認識到張大千傳統山水畫作的價值,同時讓很多痴迷張大千潑彩的藏家,認識到張大千傳統山水畫的深厚功力。該畫是1946年張大千贈予謝稚柳之物,也是當前市場上成交價最高的張大千傳統山水畫。而當前拍賣成交價最高的張大千青綠山水畫作,也是在中貿聖佳公司創造的,是2005年夏季拍賣中的《湖山清夏圖》,以880萬元成交。這兩幅畫作,令我們回憶起中貿聖佳當年拍賣張大千畫作的能力。

張大千的仕女畫,也是市場中的熱門品種之一。目前拍賣價格最高的仕女畫,是一幅《摩登仕女》在香港蘇富比2004秋拍中創造的,成交價655.84萬港元。這幅畫是張大千在贈送給黃君璧的一幅仕女畫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原是"諦仙館"舊藏,參加過1982年台北 港佳士得2007年秋拍張大千《幽谷圖》704.75萬元成交歷史博物館張大千畫展、1983年美國加州太平洋博物館張大千畫展、1983年香港藝術中心《傳統宗師--張大千之藝術》畫展等等一系列重要展覽。

觀音也是張大千筆下常見的人物形象之一,北京榮寶2008秋拍中,一幅《觀音》以548.8萬元成交,是目前拍賣價格最高的張大千觀音題材畫作。該畫創作於1940年2月19日,正是新年剛過未及元宵之時,畫長145厘米,寬68厘米。鈐印:蜀郡張爰章、張爰之印、大千、三千大千、除壹切苦厄。款識:普麟女士供養,大千居士張爰。一心頂禮,弘發誓言,一切迷方,會歸覺路。弟子張大千,歲庚辰二月十九日敬造觀世音菩薩一區,所願勤除煩障,早契菩提。

最高畫價明顯偏低

雖然張大千是市場總量排在第二位的畫家,雖然張大千的花卉、人物、山水、潑彩各有特色,深受藏界喜愛,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張大千畫作的最高拍賣價格,自2002年以來,7年未有突破,這在市場總量排名前10位的畫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不能不令人感到驚訝。

雅昌藝術網的統計數字顯示,市場總量排名第三位的傅抱石,拍賣最高價為4620萬元(《雨花台頌》,北京嘉信2006春拍);市場總量排名第四位的陸儼少,拍賣最高價格為6930萬元(《杜甫詩意冊百開》,北京翰海2004春拍);市場總量排名第五位的徐悲鴻,拍賣最高價格為7200萬港元(《放下你的鞭子》,香港蘇富比2007春拍)。相比之下,張大千的2022萬港元,實在是顯得有點寒酸。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第一,張大千一生勤奮,而且自青年時期就以賣畫為業,傳世作品數量(有專家稱為3萬幅左右)遠超上述諸位畫家,稀缺性不足;第二,張大千中年旅居海外,後定居台灣,很多精品力作不在大陸(尤其是潑彩作品),而目前最大的中國書畫拍賣市場在大陸,自然難創天價;第三,張大千一生喜仿古畫,他的大量精力和才華,耗在仿製古畫上面,自身創作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畫價仍在上升通道中

雅昌藝術網的張大千繪畫指數顯示,自2002年春拍以來,張大千畫作的平均價格,一直處在震盪攀升之中。雅昌藝術網14家樣本拍賣公司的統計數字顯示,2000年春拍中,張大千畫價為7.944萬元/平尺,2003年春拍上升到階段性高點,達到10.942萬元/平方尺,此後開始下挫,最低跌到4.8488萬元/平方尺。經過2003年秋拍和2004年春拍的調整後,張大千畫價在2004年秋拍中重拾升勢,並且突破前期高點,漲到11.4033萬元/平尺。在經過短暫的回調之後,張大千畫價在2005年秋拍中上漲到了階段性頂點--20.1674萬元/平尺。

隨著2005年末書畫泡沫的破滅,張大千畫價步入了熊市探底的行情,一路下跌到2007年春拍的8.5696萬元/平尺,隨後在2007年秋拍中展開強勁反彈,回升到16.5721萬元/平尺,此後展開高位震盪,目前的價位是12.31萬元/平尺。

如果我們把2003年秋季、2007年春季、2009年春季,這幾個張大千畫價下跌的階段性低點做一個連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平穩上行的中期均線,從2000年至今,張大千畫價就是在這條均線的支撐下,逐步震盪上行的。通過價格比較,我們也不難發現,這三個階段性低點的價位分別是4.8488萬元/平方尺、8.5696萬元/平尺、12.31萬元/平尺,這也證明,張大千畫價的底線是逐漸抬高的,對均價形成了有力支撐。如果我們將2000年春拍7.944萬元/平尺、2003年春拍10.942萬元/平方尺、2007年秋拍16.5721萬元/平尺,這三個張大千畫價上漲的階段性高點,再做一個連線,我們就會發現一條張大千畫價上升的阻力線。通過價格比較,我們發現,張大千畫價的阻力位也是在不斷上移的,目前的阻力位是17.74萬元/平尺。從2000年至今,張大千畫價基本上在這個由中期均線和阻力線構成的上升通道中運行,期間雖然由於2004年至2005年書畫市場泡沫泛濫,畫價短期沖破通道上軌,但很快回落,並在均線位置尋求到有力支撐。

綜合以上分析不難判斷,未來幾年中,張大千畫價還會穩步上行,雖然急速拉升的可能性不大,但跌破2003年秋季4.8488萬元/平方尺的可能性也極小,目前的支撐位是12.31萬元/平尺,阻力位是17.74萬元/平尺。

張大千畫作拍賣成交價前10名(截止日期:2009年4月25日)

序號 類型 名稱 成交價(RMB) 拍賣公司 拍賣日期

1 潑彩花卉 張大千1975年潑彩朱荷屏風 21,433,200 HK蘇富比 2002-10-28

2 潑彩山水 張大千1967年作瑞士雪山鏡心 16,748,000 HK蘇富比 2005-10-24

3 潑彩花卉 張大千1975年作鉤金紅蓮鏡心 10,853,813 HK佳士得 2004-10-31

4 潑彩山水 張大千1973年作潑彩山水鏡心 9,959,500 HK佳士得 2007-11-26

5 傳統山水 張大千幽翠飛泉鏡心 9,900,000 中貿聖佳 2004-06-06

6 潑彩人物 張大千1982年作松下高土鏡心 9,175,500 HK蘇富比 2007-10-06

7 青綠山水 張大千1947年作湖山清夏圖鏡心 8,800,000 中貿聖佳 2005-07-30

8 潑彩山水 張大千橫貫公路鏡心 7,552,350 HK蘇富比 2008-04-08

9 傳統山水 張大千丁亥(1947年)作雅宜山齋圖立軸 7,370,000 中國嘉德 2005-05-13

10 青綠山水 張大千1947年作臨王蒙夏山高隱圖鏡心 6,770,675 HK佳士得 2008-05-26

4. 杭州西湖的圖片和資料

1、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

2、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自古就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因為有西湖而被人稱之為「天堂」,西湖因為杭州而成為一顆明珠。自古以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西湖與杭州如水乳相容,相伴千百年來,構成了人們心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4)湖山清夏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1、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組成了西湖十景。


2、八十年代,經過評選,又新增了新西湖的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5. 杭州西湖八景

惠州西湖是廣東首主要風景名勝區之一,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穎州西湖齊名。有"海內奇觀,稱西湖者三,惠州其也"和"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史載。西湖原是橫槎、天螺、水簾諸水源入江沖刷出來的窪地,屬西支江改道後的河床。現有游覽面積一點八零平方公里,其中水面一點二二平方公里。湖水深淺不一,一般在一點五米左右,個別水深三到四米。 惠州西湖自然布局甚佳,宋代《惠州府志》已有"五湖六橋八景"的記實,五湖即菱湖、鱷湖、平湖、豐湖、南湖,六橋指煙霞橋、拱北橋、西新橋、明聖橋、園通橋、迎仙橋;八景是水簾飛瀑、半徑樵歸、野寺嵐煙、荔蒲風清、桃園日暖、鶴峰返照、雁塔斜暉、豐湖漁唱。清代《西湖紀勝》又增加了六景,合十四景;一九四七年張友仁先生編著的《惠州西湖志》又列舉出十八景之多。上列景觀經數百年的歷史演變,有些已隨時代前進而湮沒,有些剛因人事活動而改觀。 惠州西湖 泗洲塔 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隱現於樹木蔥蘢之中,景域妙在天成,享有"薴蘿西子"的美譽。時至今日,後人在歸總前人景列的基礎上提出近代景說:玉塔微瀾、蘇堤玩月、象嶺雲飛、榜嶺春霖、留丹點翠、花洲話雨、紅棉春醉、荔蒲風清、西新避暑、孤山蘇跡、花港觀魚、飛鵝攬勝、芳華秋艷、豐山浩氣、南苑綠絮和准堤遠眺等,這些景點品題精趣,且與現實較為接近,更為海外人士和國內遊客所贊譽。 西湖由五湖、六橋、十四景組成。五湖指:平湖、豐湖、南湖、菱湖、鱷湖;六橋指:拱北橋、西新橋、明勝橋、圓通橋、迎仙橋、煙霞橋;十四景指:蘇堤玩月 孤山覽勝 玉塔微瀾 留丹點翠 花港觀魚 芳華秋艷 古逍遙堂 元妙古觀 花洲話雨 明月灣 東坡紀念館 王朝雲墓 豐湖書院 南苑公園 泗洲塔 進入惠州西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泗洲塔了。泗洲塔始建於唐代中宗年間。宋朝,蘇東坡謫居惠州時,稱此塔為大聖塔,又稱玉塔。當明月升起,涼風拂湖逐波而過,湖光燦閃,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晃晃游,誘得坡仙頌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瀾"的佳句,構成西湖遊客贊不絕口的"玉塔微瀾"一景。"不知若個丹青手,能寫微瀾玉塔圖"。夕陽西下,"倒景入湖塔影長,湖光裊裊動斜陽",亦稱此景為"雁塔斜暉"。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塔毀,明萬曆初改築為亭,萬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又重建為塔,至今歷時三百餘年。清光緒初,塔頂為雷火劈毀一角,後屢經修茸。 現在,西山上綠樹成蔭,亭廊排映,景色秀麗,登塔眺望,惠州全景盡收眼底。 惠州西湖 蘇東坡紀念館 蘇堤玩月 從惠州的鬧市區平湖門前往孤山,有一條寬闊的石堤,名曰蘇堤。此堤始建於宋紹聖三年(公元一○九六年),由蘇東坡資助棲禪寺僧人希固所築。堤上有橋,名曰"西新橋",後人稱為"蘇公橋",又名"豐樂橋"。 清雍正初,知府吳騫,以堤亘於湖之曠,處天心,月到空明,身入冰壺,水面金波璀璨,景同瑤島,水天一色,上下寒光, 有詩雲"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蘇堤千傾邊,多少管窺誇見月,可知月在此間圓。"遂稱"蘇堤玩月"。 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修建,砌石加寬,提高孔位,可通遊艇。堤邊廣種相思、垂柳,春遊踏青,秋涼玩月,景色宜人。 象嶺飛雲 西湖借景堪稱一絕。離惠州西北三十里處,有象頭山,屬羅浮支脈。西湖望之,如若屏障,常有氣雲飄忽,"象嶺嵯峨,雲態特異",晴空變化萬狀,雨過錦綉雲開。象嶺雲飛一景如巧奪天工,"飛到嶺邊雲不去,湖光添得數峰. 留丹點翠 留丹點翠即今點翠洲。明代才女孔少娥在《點翠洲詩》中曰"西湖西子兩相儔,湖面 偏宜點翠洲,一段芳華描不就,月灣婉轉似眉頭",是西湖島景一勝。 宋時,惠州太守陳 在島上築孤嶼亭,明嘉靖年間改點翠亭,後幾經興廢。辛亥革命後,為紀念"通情馬鞍之役"犧牲的烈士,改建為"留丹亭"。後人集東坡、文山句聯曰:"殿閣生微涼,呼吸湖光飲山淥;天地有正氣,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九二四年,浚湖積土於亭西,增築琵琶洲,洲上建有琵琶亭。由於洲渚古樹蒼翠,亭館紅牆綠瓦,朱紅圓柱,挺拔屹立,四面碧波千頃,人稱"留丹點翠"。現在亭榭增輝,綠樹成蔭,還有九曲回橋相渡,風景更加幽靜宜人。 惠州西湖 九曲橋 花洲話雨 百花洲,古稱花墩,舊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詩句。這里"分蒔繁卉,香風半湖。"清代詩人宋湘有《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紅,蝴蝶雙雙撲曉風"的雋永詩句正出於此。"忽驚豪雨來天外,灑向平湖萬斛珠",每當雨時,在此觀景,驪光最佳,故有"花洲話雨"之景譽。 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園,在落霞榭舊址處辟有劉侖畫閣,花卉盆景增輝,使百花洲更加絢麗多姿。 西新避暑 西新避暑即今惠州賓館。為豐湖東北角的披雲島和浮碧洲兩個小島組成。宋時,有東坡飛閣,久廢。明代萬曆年間,建有西新園,內有留書樓、浩然亭、放生池等,清《西湖紀行》詩雲:「堤邊修竹間垂柳揚,嫩綠繁蔭夏景芳;飛閣窗開無暑到,蟬聲喚起滿湖涼。」「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風。西新清且勝,宛若憩瀛蓬。」「西新避暑」因而得名。今不島林木環抱,一片綠茵,樓、榭、軒、閣點綴其間,隱於綠叢,浮於水際,給西新避暑勝景賦予時代氣息。 芳華秋艷 芳華洲為平湖北面一個小島,原來四面環水,現地貌變遷,北面與陸地相連。北宋時,洲上有逍遙堂,州守趙汝馭為之題額。蘇東坡經常來芳華洲尋幽訪友,過逍遙堂問疾何道士,有「問疾來三士,澆愁有半瓶」「幽尋本無事,獨往意自長,釣魚豐樂橋,采杞逍遙堂」的詩句。後來,逍遙堂荒廢了。惠州鎮守使劉達慶在逍遙堂舊址築芳華亭,後又傾圮。今洲上重建逍遙堂,南有貼水長橋與點翠洲相連,北有迎仙橋介連元妙觀之間,還有一座園林別墅式的西湖賓館,隱現於茂林修竹之中,頗具幽趣。深秋時節,洲上一群群挺撥的池杉和水杉在萬綠叢中脫穎而出,象火焰似朝霞和金碧輝煌的亭、檄相映爭輝。 「一段芳華描不就」,欲將黛色寫金秋。」 南苑綠絮 南苑是南湖東面的一塊小陸地,緊靠南壇市區,遙對飛鵝嶺。舊時為演武場,也作過苗圃。一九八五年浚湖時提高南苑水位,開辟為公園。該園以植物造景為主,種有喬、灌、花木人十多個品種,共二千七百多棵,鋪草皮五千多平方米,並配以蓮池、石山小景,庭園迂曲,綠水索繞,花木扶疏,風生翠浪,有「南苑綠絮」之稱。最近,市政協在南苑西北面建鄧演達紀念亭,塑鄧演達銅像,寓革命歷史人物於風景名勝之中,供人們瞻臨,使湖光山色更上一層樓。 荔浦風清 荔浦風清亦稱荔浦晴光。今為荔晴園,南連紀鄧山莊,舊有名亭、傑閣、雲山三面環之。豐湖東在沿湖岸有一片荔枝林,笨當盛夏荔枝成熟,"紅實累累,綠蔭楚楚",如錦綉畫屏。可惜這一西湖勝景已不復存,但尚有仲元亭及一片湖邊綠地可尋。今規劃廣種荔枝,建設湖邊綠島,修茸名亭、傑閣,積極恢復荔浦風清一景。 孤山蘇跡 孤山是西山湖東之小山,因四面環水,儼然杭州西湖之孤山而得稱。宋時山有棲禪寺,時人稱棲禪山。蘇東坡侍妾王朝雲葬於寺側松林中,面臨西子湖,遙對大聖塔,既得棲禪、聖塔之靈,以對死者之念,又不與佛寺、寶塔爭高低,以護湖景之嚴整。傳說朝雲死後不久,因佛聖顯靈,五趾大仙回煞,寺僧希固築亭蓋之,名曰「六如」,以念朝雲臨死前誦出的「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當作「如是觀」的金剛經渴句。朝雲墓、六如亭是孤山名跡,後世游者無不瞻臨,)一東省文史館館長胡希明有詩贊曰:「死士生王論未休,西湖歌哭亦千秋。錢塘蘇小渾無跡,輸與朝雲葬惠州。」近年,我們在孤山建蘇東坡紀念館,塑東坡居士像,築碑廊,收集與蘇東坡有關的歷史文物一百多件,供遊人賞鑒。時人冠以「孤山蘇跡」之景譽。

求採納

6. 杭州西湖的資料和圖片

請去西湖玩一圈,買張旅遊地圖再自己拍些相片就好了!!!!!!!

7. 老師叫我們找10幅春聯以及出處(意思是誰說的的春聯)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歡聲 橫批:喜氣盈門

春聯對歌民安國泰 喜字成雙花好月圓 橫批:國泰民安

歲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華個個歡 橫批:皆大歡喜

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綉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福滿人間

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 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橫批:春滿人間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橫批:鶯歌燕舞

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福 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吉星高照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年年順景則源廣 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辭舊歲 橫批:喜迎新春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樓 橫批:四季長安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雲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爭光 橫批:歡度佳節

佳節迎春春生笑臉 豐收報喜喜上眉梢 橫批:喜笑顏開

應該沒有作者吧。很難找

8. 什麼是湘湖八景湘湖八景介紹

什麼是湘湖八景?湘湖八景介紹

城山懷古

此景與清·乾隆湘湖八景中的「越城晚鍾」都是記述越王城山,但「城山懷古」的景名更貼切。因為它突出了傳承越王勾踐「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精神的永恆主題,更有時代特色。而且城山寺已於清·咸豐辛酉年(1861)毀廢,所謂的「晚鍾」之聲已不復存在。

覽亭眺遠

覽亭,即位於石岩山巔的一覽亭,是全景式觀賞湘湖和錢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頃湘湖盡收眼底,兩岸青山歷歷在目。遠望錢江銀亮如練,漁浦煙光依稀,廣袤的蕭紹平原河流縱橫,村落點點,一幅江南漁米之鄉的錦秀畫圖。

先照晨曦

一覽亭旁的先照寺,系南宋古剎。每當旭日東升,萬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黃牆飛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來。晨曦中的先照寺,掩映在綠樹叢中,金碧輝煌,並與暗綠色的石岩山一起,倒映在湖中,景色迷人。明代魏驥有詩詠此:「蘭若岩山巔,凌虛依寥泬。陽烏忽東升,流光每先得。」

跨湖夜月

跨湖橋堤一虹卧波,橫斷湘湖葫蘆腰,白天景色迷人,月夜更有風韻。無論春夏秋冬,湘湖夜月都是風情萬 種,尤以秋夜為最。秋夜坐在跨湖橋旁亭內,山暗林疏,湖平似鏡,夜涼如水。此時,一輪皓月冉冉升起,湖面波光閃爍。此景此情,使人塵慮盡消。

楊岐鍾聲

湘湖西南的楊岐寺,有巨型銅鍾,聲震四野。清人王勉《湘濱秋泛》詩雲:此中暢得遊人意,湫口窯頭都作記。借問霜天何處鍾,船娘遙指楊岐寺。」即詠此。古代湘湖四周寺廟眾多,不乏鍾聲,但楊岐鍾聲出類拔萃,名氣最大。

橫塘棹歌

橫塘即橫築塘,位於湘湖西南堤塘的外側。傳說早先有黃竹(蘆竹的一種)栽於塘上,婆娑成林。因方言「橫」、「黃」諧音,故俗稱」黃竹塘」。明代魏驥詩句「黃竹依稀范蠡塘」,即指此。橫竹塘長三里,塘內外皆河道,蘆葦叢生,是捕魚捉蟹的好去處。夕陽西下時,橫塘放棹,漁舟唱晚,一派詩情畫意。

湖心雲影

風和日麗的日子,登臨湘湖中心的壓湖山。但見湖面似鏡,藍天白雲倒映於湖中,水草游魚在雲朵中穿行。而雲影晨昏不同,四時有別,其景象如詩如畫,變幻無窮。明代來曾奕有詩雲:」湖山四顧渺無涯,幾度低回幽興賒。水底煙巒雲影簇,橋旁漁艇柳蔭遮。」即詠此。

山腳窯煙

湘湖粘泥是製作磚瓦的好材料。湖邊居民歷來以制陶為業,環湖窯場林立。暮色蒼茫之際,湖邊山腳窯煙縹緲,成為湘湖特有景色。清代黃元壽《湘湖雜詠》詩曰:「日暮窯頭添新火,輕煙散作半天雲。」即詠此。

以上僅供參考

9. 西湖十景是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西湖上的十處特色風景,最常見的說法是:
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在南宋之後,又分別有元代錢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西湖十景。

10. 初夏湖山這首詩的意思

陸游晚年村居詩作淵源所自,歷來論者無不指為「學陶」、「學白」。從他大量的寫農村風光的詩來看,特別是從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淵明的恬靜,白居易的明淺,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總是熱的,詩情總是不平靜的。
首句「湖山」二字總冒全篇,勾勒環境,筆力開張,一起便在山關水色中透著一個「幽」字。次句寫到居室周圍,筆意微闔。鄉間小路橫斜,周圍綠蔭環繞,有屋於此,確不失為幽居;槐樹成蔭,又確乎是「繞屋樹扶疏」的初夏景象。這一句暗筆點題。
頷聯緊承首聯展開鋪寫。水滿、草深、鷺下、蛙鳴,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觀」字,明寫所見;下句卻用「蛙鳴」暗寫所聞。明、暗、見、聞,參差變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視野開闊,是從橫的方面來寫。白鷺不時自藍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人的視線隨鷺飛兒從上至下,視野深遠,是從縱的方面來寫。而白鷺悠然,安詳不驚,又襯出了環境的清幽,使這幅縱橫開闊的畫面充滿了寧靜的氣氛,下一「觀」字,更顯得詩人靜觀自得,心境閑適。景之清幽,物之安詳,人之閑適,三者交融,構成了恬靜深遠的意境。從下句看,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筆。
蛙鳴聲中,透出一派生機,又暗暗過渡到頸聯「籜龍」、「木筆」,著意表現,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細針密線,又不露痕跡。詩人展示給讀者的是靜止的竹和花,喚起讀者想像的卻是時時在生長變化的之中的動態的景物。
從章法看,這前六句純然寫景,而承轉開闔,井然有序。頷聯「水滿」「草深」是水濱景色,承前寫「湖」;頸聯「頭番筍」、「第一花」,則是山地風光,承前寫「山」。首句概言「湖山勝處」,兩聯分承敷衍,章法十分嚴謹。但頷聯寫湖,是遠處寬處景色;頸聯寫庭院周圍,是近處緊處的風光。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讀詩至此,真令人以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於終老是鄉了。但結聯陡然一轉,長嘆聲中,大書一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嘆,古井中漾起微瀾,結出詩情盪漾。原來,盡管萬物欣然,此翁卻心情衰減,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則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共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於是,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

閱讀全文

與湖山清夏圖片高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還剩半條命文字圖片 瀏覽:524
猴子卡紙手工圖片大全 瀏覽:444
男生帥氣大叔圖片 瀏覽:157
豬與人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496
學生美女被靠圖片 瀏覽:631
如何調整圖片大小字母不改變 瀏覽:591
兩個男生圖片牽手 瀏覽:375
word圖片怎麼弄成懸浮式 瀏覽:417
胖胖的卷發小女孩圖片 瀏覽:162
word插入的圖片怎麼挪動位置 瀏覽:865
如何將圖片p的不單調 瀏覽:247
釋懷的圖片男生 瀏覽:943
最可愛的獃獃圖片 瀏覽:639
衣服上起了白鹼圖片 瀏覽:530
word保存圖片質量不好 瀏覽:312
男生畫像最美圖片 瀏覽:227
伍佰黃妃圖片高清 瀏覽:820
衣服靜電圖片 瀏覽:583
美女占停車點陣圖片 瀏覽:619
個性簽名背景圖片文字控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