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雲龍縣的有幾個鎮或鄉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
雲龍縣轄4個鎮、8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石門鎮、舊州鎮、漕澗鎮、白石鎮、果郎鄉、寶豐鄉、關坪鄉、團結彝族鄉、長新鄉、檢槽鄉、表村傈僳族鄉、民建鄉。
『貳』 大理雲龍縣跟祥雲縣那個好
從經濟發展、人口、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祥雲縣顯然要比雲龍縣強很多。
祥雲縣是雲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轄8個鎮2個鄉。其中祥雲壩子為全省第二大壩子(即平地),位於楚大高速邊,去臨滄都是從祥雲轉,且新修了祥臨高速公路等。
雲龍縣在整個大理州算比較落後的縣份,轄4個鎮7個鄉,全縣90%都是山區。
當然如果是旅遊的話還是雲龍景點要多點,原生態點,雲龍諾鄧的火腿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叄』 雲南省雲龍縣有幾個鎮幾個鄉
4個鎮、7個鄉
雲龍縣轄寶豐、關坪、團結、檢槽、長新、苗尾(表村)、民建7個鄉和諾鄧、漕澗、功果橋(舊州)、白石4個鎮,共87個村民委員會。
雲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結合部。東連洱源、漾濞縣,南鄰永平縣和保山市,西靠瀘水縣,北交劍川、蘭坪縣。總面積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勢是東西高,中部低,從北往南逐漸降低。屬山區地形,從西到東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脈、盤山山脈、清水朗山脈,占雲龍縣總面積的90%以上
『肆』 大理州雲龍縣有個天然太極圖,太極圖裡面有個村莊請問叫什麼啊
在雲龍縣城北邊千年白族村——諾鄧村,你要在諾鄧村的西南邊的天池景區那裡,才能看到太極圖。諾鄧火腿已經上《舌尖2》,傳說:諸葛亮七擒孟獲後,這里村民佩服諸葛亮的智慧,村裡建築按照諸葛亮的八卦圖分別。其實是龍江s型穿過諾鄧村而形成。
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卻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
千年白族諾鄧村:「諾鄧」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
這個見諸於史籍,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個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蠻書》中已經對諾鄧有明確記載,這里最遲在唐朝就已經鑿井制鹽,是一個典型的以鹽井為生存依託的村落。
諾鄧村景色介紹
1、千古鹽井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服雲南,置益州郡,下轄24縣,其中比蘇縣即在以諾鄧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蘇」是白蠻語,意為「有鹽的地方」。諾鄧鹽井自漢朝開采以來至今歷兩千餘年,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從下面取鹵再分給各家「灶戶」煮鹽。
2、鹵脈龍王
諾鄧的龍王據說是主管五井鹵脈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諾鄧井、順盪井、山井、師井、大井和麗江府的蘭州井、鶴慶府的彌沙井等七個鹽井。到明朝後期,才把諾鄧井、天耳井、大井、石門井、雒馬井這五個鹽井習稱為「五井」。
3、北山重樓
諾鄧北山民居依山構建,層層疊疊,前後人家樓院重接、台梯相連,往往是前家後門即通後家大院,古代詩人描繪諾鄧村居是:「疊岸分傳徑,重樓滿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顆印四合院」等等,風格各異。
4、河東民宅
古詩言諾鄧河是「雙橋鎮小狹,水細未成河」,只有河東一帶地勢稍緩,民居宅院相對建得寬平完整。古文曾描繪諾鄧村:「崇山環抱,諾水當前,箐簧密植,煙火百家,皆依山構舍,高低起伏」
5、鹽街鹽局
河東鹽地街有鹽局舊址,古代由煮鹽的灶戶將製成的食鹽交到鹽局,鹽官再把鹽分發到各地行銷,絡繹不絕的運鹽馬幫在此出發,走往東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騰沖、緬甸,北向麗江、西藏的「鹽(茶)馬古道」上。明代五井鹽課提舉司年上繳中央的鹽課銀達38000兩。鹽局前有萬壽宮遺址及 「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等民居院落。萬壽宮遺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築,明初人們將原元代江西會館改為寺廟,稱「祝壽寺」。嘉靖年間提舉李瓊重修該寺,明未改名為「萬壽宮」,現存李瓊所寫詩碑。「四合五天井」為村中平面積最大的民宅,院中間一個大天井,四邊有四個小天井,上房、耳房、面房都設有堂屋,四面樓房相通可巡迴來往,即「走馬轉角樓」結構。
6、提舉衙門
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國置七個「鹽課提舉司」,雲南就有四個,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後來提舉司衙門外遷,這里就演變成了諾鄧黃氏家族私宅區,族人乃將原提舉大門改造成登載本家科舉功名的「題名坊」。清代黃氏門中共出兩進士、五舉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間舉人黃桂是名噪一時的飽學之士,曾被譽為「滇中一儒傑」。
7、道長月台
明清以來道教在諾鄧地區影響較大,這里是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長的家宅舊址,其建築特色是院內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在此可作法事或彈演洞經等。
8、銀匠舊居
明末以來,楊氏家族的銀制工藝名聲遠播,銀匠舊居比較古舊,為明末所建。
9、河頭潭影
諾鄧村河頭有幾個較深的水潭,狀如杯、碗、瓢、盆等,又有古磨坊、碾坊等遺址,周邊飛瀑流泉,樹木蔭翳,潭影幽清。
10、黃家古榕
北山民居建築群中有黃氏家族所植三百多年的高山榕,諾鄧人取名叫「萬年青」,蔭蓋著古提舉司衙門前的下馬場。
11、貢爺家風
河東貢爺院前堂有清代中期遺留的屋樑焚燒痕跡,傳說是無人在家時大樓失火但僅焚毀一梁即自滅,該貢生家族即以此保留作代代家教樣本,告誡後人須重視文化、遵守禮樂、行義好善。
12、進士家雕
清乾隆間進士黃紹魁舊居有精緻的木雕圖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黃榜題名榮歸故里」圖及「麒麟探花、雙鳳朝陽」書案為珍品。此外,諾鄧全村許多村民家中還保留著大量明清文化的遺蹤,目前散落在全村各戶的古董、文物、字畫牌匾、古老傢具什物就有10000餘件。
3、屋檐五滴
諾鄧民居多為因山就勢修建,其四合院異於平原地區。正房與廂(耳)房、面房高低錯落不在一個平面,故形成了前後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層層遞接的「五滴水四合院」或「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現象。諾鄧村民居建築充分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協調適應,其門、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檁特色鮮明,十分重視整體結構和局部建造的嚴謹統一,重視傳統工藝和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
14、多台院落
諾鄧北山民居皆建於陡坡之上,便形成了這種「台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內有三、四層檯面,逐級上堂,風格獨特。
15、袖珍小院
諾鄧村人煙密集而地面有限,很多民居的安排都很緊湊,精巧玲瓏。
16、台梯集市
古代諾鄧每個月趕集四次,因地點限制,街場都安排在西面村尾一帶,這個很長的石頭階梯兩邊過去都是肉鋪,傳說晚間有豹子因偷食零肉而從台階上滾下到谷底跌死,足見其陡。
17、村巷石板
諾鄧街巷村道縱橫穿插,都由清一色石板鋪就,且三步一階、五步一台,誰也數不清村裡有多少級台階。
18、鹽馬古道
在村北可見古代東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騰沖緬甸、北連麗江西藏四條「鹽(茶)馬古道」的石板路面。四方的驛道穿山越嶺,匯集於此,南來的驛路山腰上可見古代的貞節牌坊遺跡。
19、本主神祠
諾鄧村西北面有本主(三崇)廟及城隍廟等神祠。
20、欞星門坊
諾鄧文廟前有「欞星門」,這是滇西地區現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於清初,四柱三楹、飛檐斗拱,又叫「騰蛟、起鳳」坊。
21、文廟秋陽
諾鄧雖然不是州、縣駐地卻建有孔廟,這在古代禮制中是個特許。諾鄧文廟建築精緻庄嚴、古樸典雅,裡面大殿「至聖宮」塑的是「布衣孔子」,師長風范、和藹可親,不同於外地文廟塑的都是著帝王衣冠的孔子像。文廟的紅牆外「禮門」上書「江漢秋陽」匾,顯見古代諾鄧文人致遠清高。在供奉「文聖」的孔廟旁還有供奉「武聖人」關公的武廟,可謂是「文武並列」。
22、玉閣星圖
玉皇閣是滇西地區現存的極少見的三層閣樓式古建築,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宮觀。大院內有明代的梅樹及翠柏、紫薇、金桂等。大殿頂層上現存的藻井繪畫「二十八星宿圖」可稱為「諾鄧一絕」,在研究中國古代宇宙觀和天文、藝術、建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3、五雲紅葉
諾鄧玉皇閣道教建築群古人譽之為「五雲首山」,五雲即指雲龍五井。玉皇閣周邊古木參天,老樹虯枝,尤其是風景價值頗高的黃連木,樹高多達三、四十米,最老的樹齡已800餘年,春夏之季,綠蔭濃郁,一到秋來,樹葉紅黃相間,色彩斑斕,接著就是一片「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令人留連忘返。
24、香山晴嵐
諾鄧南山又謂香山,正當玉皇閣前面猶如一架巨大的屏風。山上舊有許多廟宇,現存古嶺寺、香山寺(觀音寺)等幾座,每當雨過天晴,山嵐靄靄,景色清幽、青翠欲滴,把山下的諾鄧村點綴得更加古色古香。
資料來源:網路http://ke..com/view/2305010.htm?fr=aladdin
諾鄧村的房子
『伍』 雲南大理州雲龍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虎頭上 天池 諾鄧 新天地KTV 開發區(紅燈區)
『陸』 大理州雲龍縣
有郵政啊,你可以用EMS郵政特快專遞,挺安全的,哪兒都可以到,在網上買東西沒問題的
『柒』 大理雲龍縣怎麼樣,您能解答下嗎
群眾素質:不算高,但淳樸。自己注意下安全就可以了,不用太多考慮防盜、防搶這些問題。
公眾安全感:同上,沒有什麼仇怨、經濟糾紛的話,基本沒有什麼安全問題。
收入消費水平:基本靠大型國企、政府、事業單位,外來人口有、但少,消費水平普遍不高。
房價:商品房少之又少,基本沒見,多數集資房,外來人口基本不定居那裡。集資房房價1000-2000,不好說。
總結:雲龍縣屬於大理州的一個山區小縣,縣城居住人口不多,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又不屬於交通要道,外來人口很少。所以經濟上多數還是自給自足。農民多數居住在山上,所以很多戶都是養牛羊馬這些的,一個為了提高收入,還有就是自己食用和做運輸工具。
『捌』 大理雲龍縣海拔是多少
縱貫縣境的瀾滄江將雲龍縣分為東西兩大地貌類型區。瀾滄江以東屬雲嶺山區,海拔約在2000~2500米之間,成土母岩多為紫色砂岩、泥岩類,土類以紫色土、黃棕壤為主,植被多為雲南松、櫟類等針闊葉林,偏旱少雨,是雲龍縣主要牧區及以玉米、豆類為主的雜糧主產區。瀾滄江以西屬怒山山脈,河谷地區海拔一般為1300~1500米,山嶺地帶一般在3000米以上。土類以紅壤、黃壤、黃棕壤為主,植被多為針闊葉混交林和竹類,多雨豐水,是雲龍縣水稻主產區。
境內山巒起伏,河流密布縱橫,海拔高差懸殊大。苗尾鄉喇嘛枯山海拔3663米,為雲龍縣最高點,最低點為怒江邊民建鄉紅旗壩,海拔730米,兩地相對高差2933米。縣城海拔1640米。雲龍縣由高山峽谷、中山谷地、山麓洪積扇、河流階地、高原夷平面5種地貌單元組成。受復雜多樣的地貌形態影響,氣候、植被、土壤多呈較明顯的地區性差異,尤以垂直差異更為明顯。
『玖』 大理雲龍縣團結鄉河東村著名人物有哪些
雲龍縣歷史人物:27人,其中「改土歸流」以前土司7人、明末1人、清代1人、民國17人、建國後1人。27人中,原屬外籍,後來落籍雲龍的7人,外籍1人,本籍19人。
段 保 四川人,流寓雲龍,入贅早氏土司,後征普顏篤有功,明洪武十七 (1384年)年封為雲龍土知州,設治1日州,其轄地沿元朝雲龍甸改設,世襲土司。
早 納 漕澗阿昌族首領,沐英南征金齒 (保山)時,率眾歸順,洪武間,授漕澗土千總,萬曆間,其後裔早陶遣子隨軍征何天恩,賜姓左。
字 忠 武定土司安慈次子,隨穎川侯傅友德平大理,洪武間,授箭桿場土巡檢。
李 智 鄧川人,洪武間,隨征佛光寨有功,授十二關士巡檢。
李 良 原為元末管軍百戶頭目,明朝南征時歸順,授順湯土巡檢。
楊 勝 原師井土官,明朝南征時歸順,授師井土巡檢。
楊 惠 劍川人,洪武間隨明軍南征,授上五井土巡檢。
董邦憲 太和人,明崇偵間來雲龍定居,捐資倡建"太和寺",冶鑄銅佛像,繼又倡修 雲龍通漾濞之大橋,名"雲龍橋"。
李玉樹 字桂樓,洱源人,杜文秀元帥府大翼長,清同治元年 (1862年)率師總鎮雲龍,建「飛龍橋」,1864年工程告竣,為雲龍縣境內橫跨瀾滄江的第一座鐵鏈橋。
楊式中 宇玉衡,寶豐人,武昌陸軍中學畢業後任連長,參加武昌起義,旋升營長,後隨楊增新赴新疆,任餉兵團團長、兼騎兵獨立團團長,1921年任伊犁鎮守使,在任歿。
楊承鐸 字宗澤,石門人,曾任貴州三合縣縣長、大理一中訓育主任。
楊武勛 字雪隱,天耳井人,雲南政法學校畢業,曾任東陸大學秘書、施甸縣縣長、中學校長。
楊迎道 字竹軒,寶豐人,雲南講武堂乙班畢業,辛亥革命時任警衛連長,繼任護國軍營長,駐粵滇軍第一師參謀長、中央直轄軍一五O團團長,參加北伐回滇後任補充第二大隊,十八團團長,威信、馬關縣長。
趙連城 舊州人,曾任駐粵滇軍十二團團長。
羅煥文 師里人,少年習射獵,百發百中,從軍後,曾任北伐軍第三軍營長、團長。
劉鰓麟 字古侯,天耳井人,雲南講武堂乙班畢業,曾在顧品珍部任團長,在密謀倒唐 (繼堯)時,事泄被害。
何世雄 字子侯,石門人,雲南講武堂畢業,任第三混成旅旅長,一OO師副師長兼昆明戒嚴司令、雲南造幣廠廠長。
何乃輔 字紹丞,石門人,曾任貴陽城防司令。
胡正昌 字耀州,湯澗人,雲南講武堂畢業,任近衛二團營長、西疇縣長,抗日戰爭時期,隨六十軍出征,任輜重團團長,在任病歿。
王祖羲 字翼軍,石門人,曾任麗江縣縣長。
李嘉策 字少丹,石門人,曾任永仁縣縣長。
馬浩川 字若湘,大井人,雲南教導團經理班畢業,曾任五十八軍二師軍需處長、保安二旅軍需處長。
張葉翠 字連庵,石門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曾任開封城防司令。
張德明 字建中,雲龍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曾任滇黔綏靖公署混成獨立旅護衛團團長、二四師二團團長。
左宗盛 原名左仁極,漕澗人,雲南教導團畢業,隨格桑澤仁(西康省主席)進藏,任少校文書科長,後返南京進蒙藏政治訓練班,畢業後,任國民黨中央蒙藏委員會委員、駐西康省特委、駐藏辦事處處長。
楊發春 字曉樓,石門人,畢業於保定軍校,後赴天津,與胡漢民等組織報館,宣傳革命,聞武昌舉義,與崔緝勛等密運汽油,擬燒中華門響應,事泄全被逮捕,除楊發春、崔緝勛倖免於難,餘五人皆被殺害。光復後,隨楊增新赴新疆,授步兵上校,繼任騎兵第19團團長兼哈密鎮守使,卒於任,追贈少將銜。
何文瞻 字昭然,石門人,師范畢業,曾任雲南省志館編輯,雲龍縣縣志局長,長於古體詩,又精中醫,在石門開 「德馨堂」葯室行醫。曾輯 《雲龍詩征》三卷,是書採集自清乾隆至近代雲龍人之能詩者,每卷後附錄並增以拾遺。
何 鈞 字少傑,石門人,曾任陸軍第12師副團長,1949年任雲龍縣自衛總隊長,同年7月經「邊縱」派回雲龍從事地下活動的楊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董澤,字雨蒼,寶豐人,白族,生於清光緒戊子(1888)年。從1922~1927年,董澤先後任雲南教育司長、財政司長,並於1927年籌建修通昆明至祿豐段公路,成為雲南省第一條公路;1948年資助創立雲龍縣第一所農業職業學校,該校於1952年並入雲南省農業學校。曾擔任雲南東陸大學(即雲南大學)校長 。
『拾』 大理州雲龍縣有個「天然太極圖」請問這個天然太極圖在什麼鎮什麼村
雲龍縣城西北3公里的旅遊公路上可觀覽天然太極圖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