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要有(陌上花開緩緩歸)的意境,古代美女手繪圖,花開,石路,
手繪圖作者:何何舞,又稱ENO,青年插畫家,擅長水彩手繪,曾為《光年紀》、《今古傳奇·武俠版》插圖,為顧漫、滄月、唐七公子、桐華、步非煙、藤萍等大陸寫手插畫。著有個人畫集《華蓋之月》《銀蓮花》《空蟬與詩》《墨澗花》,繪本《神之右手》《彼岸花》。這個作者有很多手繪作品都是古風的,可以去看看
⑵ 古代時候都有什麼樣的發髻叫什麼可加圖圖嗎
【【古代女子的發髻種類】】
發型與冠戴能增加女子儀容的俊美,又能體現出女子的年齡與身份特點。段成式《髻鬟品》就記載了不下百餘種,其髻名雖多,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態與裝飾而命名,如髻似螺,曰螺髻,如髻飾以鳳,曰鳳髻等。古代女子發型變化,基本上是按梳、綰、鬟、結、盤、疊、鬢等變化而成,再飾以各種簪、釵、步搖、珠花等首飾,因此研究女子發型主要是探討其梳編形式與規律。據古代作品及記載,概括分為結鬟式、擰旋式、盤疊式、結椎式、反綰式、雙掛式等主要六類。 一、結鬟式 結鬟式梳編法,先把發攏結於頂,然後分股用絲繩系結,彎曲成鬟,托以支柱,高聳在頭頂或兩側,有巍峨瞻望之狀,再飾各種金釵珠寶,高貴華麗,多用於神女、後妃、貴婦與處女。如李公麟《維摩詰像》中之天女,元周郎《杜秋娘像》皆屬此類發型。八十七神仙圖卷,永樂宮壁畫中,這種發式很多,一般有高鬟、雙鬟、平鬟、垂鬟等幾型式,變化甚多: ★飛仙髻、凌雲髻★ 飛仙髻多是兩側結高鬟。據《炙轂子》記載:「漢武帝時,王母降,諸仙髻皆異人間,帝令宮中效之,號飛仙髻。」多用於仙女與未出室少女。 凌雲髻屬於高式的單鬟。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始皇詔後梳凌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髻。」這些皆屬高鬟式。 ★飛天糹介,垂鬟分肖髻★ 「飛天糹介」則是結三鬟於頂,聳立直上。據《宋五行志》記載:「文帝元嘉六年,民間婦人結發者三分發,抽其鬟直上,謂之飛天。」古之「百花」發式亦屬這種類型。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發式,將發分股,結鬟於頂,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並束結肖尾、垂於肩上,亦稱燕尾。據《國憲家猷》記載:「漢明帝令宮人梳百花分肖髻。」在唐代常作為處女發式標志。 [1] 二、擰旋式 擰旋式梳編法,是將發分幾股,似擰麻花地把發蟠曲扭轉,盤結於頭頂或兩側。這種發式靈活旋動,很助美姿。據《采蘭雜志》記載:「甄後既入魏宮,宮庭中有一綠蛇,每日後梳妝則盤結一髻,形於後前,後異之,因效而為髻,故後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如《八十七神仙圖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紈扇仕女圖亦屬於這類發型。擰旋式變化一般有側擰、交擰、疊擰等幾種形式。 ★隨雲髻、凌虛髻★ 「隨雲髻」類似側擰之形式,其髻如隨雲卷動。據《國憲家猷》記載:「陳宮梳隨雲髻。」這種發式生動靈轉,頗為仕女所好。 「凌虛髻」屬於交擰的形式,其髻交集擰旋,懸空托在頂上。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隋有凌虛髻、祥雲髻。」這種發式如雲盤回,凌托頂上,搖而不脫落。 《紅樓夢》第八十九回: 但見黛玉身上穿著月白綉花小毛皮襖,加上銀鼠坎肩;頭上挽著隨常雲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別無花朵;腰下系著楊妃色綉花綿裙。真比如: 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 ★朝雲近香髻、回心髻★ 「朝雲近香髻」類似疊擰的形式,其編法是將發分股擰盤,交疊於頂,生動而穩定。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大業中令宮人梳朝雲近香髻。」這種發式別具一格,饒有風趣。在八十七神仙圖卷中亦有此種發式。 回心髻類似盤擰的形式,其編法是將發分股交擰,盤結回心於頭頂或頭前。據《中華古今注》記載:「梁武帝詔宮人梳回心髻。」清佚名之《胤禎妃行樂圖屏》中亦有這種發式。 三、盤疊式 盤疊式梳編法是將發分股系結攏起,再盤疊在頭頂或兩側,稱為「螺髻」。在《凝宮詞》里有「螺髻凝香曉黛濃」之句,這種發式在唐代興起流行,從存世的唐代繪畫、墓壁畫中皆可見到。永泰公主及墓壁畫及八十七神仙圖卷中之仙女,皆類似這種發式。這種發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為後妃公主、貴婦所好,其變化形式甚多,一般有單螺、雙螺、百合髻、盤恆髻等形式。 ★單螺、雙螺★ 單螺其梳編法是將發股集結,盤疊如螺。置於頭頂上,在永泰公主墓石槨內西面北次間之雕飾,亦有些類發式。 雙螺其梳編法是將發分為兩大股,盤結雙疊於兩頂角,亦名「雙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畫》亦有這類發型,螺髻清晰秀雅。 ★百合髻、盤桓髻★ 「百合髻」其梳編法是凈發分股盤結,並合疊於頭頂。如圖所示。 「盤桓髻」其梳編法是將發蟠曲交卷,盤疊於頭頂上,穩而不走落,稱為盤桓髻。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長安婦女好為盤桓髻,到今其法不絕。」 四、結椎式 結椎式的梳編法是發攏結在頭頂、頭前、頭後或兩側,然後用絲繩束縛,盤捲成一椎、二椎或三椎,用簪貫住,聳豎於頭上。據《事物原始》記載:「孫壽為墮馬髻,趙合德入宮卷發,號新興髻,孟光為椎髻。」皆類似於結椎式,結椎式蘊藉持重,溫文爾雅。從商周一直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歷代皆有延用,其變化甚多。主要有高椎髻,拋家髻、墮馬髻等幾大類。 ★高椎髻、拋家髻★ 「高椎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於頂,挽成單椎,聳立於頭頂,據《妝台記》記載:「宋理宗朝宮妃梳高髻於頂,巍峨高聳,號高椎髻。」在宋代山西太原晉祠女塑中亦有這種發式。 「拋家髻」其梳編法是在頭頂挽椎成髻,兩鬢緩長,以澤膠貼而抱面。據《唐五行志》記載「貴妃假鬢為首飾,曰義髻,僖宗內人束發甚急為囚髻,唐末婦人梳發以兩髻抱面為拋家髻」。今京劇旦角仍延用之。 ★傾髻、墮馬髻★ 傾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分股結椎、傾斜結束置於頭前或頭側,在仕女畫中頗為多見。據《晉書》記載:「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 墮馬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挽結成大椎,在椎中處結絲繩,狀如馬肚,墮於頭側或腦後。據〈事物原始〉記載:「孫壽為墮馬髻。」《古今中華注》也記有「墮馬髻惟倭墮髻,一雲:墮馬之餘形也」。 五、反綰式 反綰式的梳編法是將發攏住,往後攏結於頂,再反綰成各種形式,如綰成雙刀,稱「翻刀髻」。綰成驚鳥欲飛,稱「驚鵠髻」。綰成元寶,稱「元寶髻」。反綰成高牆,稱「高髻」《簪花仕女圖》之發式。據《妝台記》記載:「開元中梳反綰髻、回鶴髻,貴妃作愁來髻,貞元中歸真髻,貼五色花子。」這種反綰梳編較難,多流行於盛唐,為後妃貴婦之盛裝,如〈韓熙載夜宴圖〉中之一梳反綰式。其變化一般有「雙刀髻」、「驚鵠髻」、「朝天髻」、「元寶髻」等。 ★雙刀髻、驚鵠髻★ 雙刀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往上攏結於頂,再反綰成雙刀欲展之勢。據《妝台記》記載:「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貞元中梳歸真髻,貼五色花子。」皆類似反綰式的發型。 「驚鵠髻」也是反綰式之一。其梳編法是將發攏上反綰,成驚鳥雙翼欲展之勢,生動而有趣。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魏宮人好畫長眉,令作蛾眉驚鵠髻。 ★朝天髻、元寶髻★ 朝天髻也屬反綰式之一,其編法將發攏上,束結於頂。再反綰成高髻朝天。據記載:「宋理宗朝宮妃梳高髻於頂,曰:不走落,號朝天髻。」宋代所建的太原晉祠女像,亦類似這種發型。 元寶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於頂,再置木或將假發籠蔽,呈元寶狀。據〈晉書〉記載:「用發既多,不可恆載,乃先木及籠上裝之,曰假髻或假頭。」唐張雄夫婦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類似這種發型。 六、雙掛式 雙掛式之梳編法,是將發頂平分兩大股,梳結成對稱的髻或環,相對垂掛於兩側。這種發式多用於宮廷侍女、丫環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據記載從秦開始,延續及近代,其中最典型的是雙丫髻及雙掛髻,這種發式在存世的古畫中特別多見。敦煌千佛洞供養人之侍女與閻立本〈列帝圖〉之宮侍,皆類似這種發式。其變化一般有「雙丫髻」、「垂掛髻」、「雙平髻」等。 ★雙丫髻、垂掛髻★ 雙丫髻是雙掛式中最常見之發式,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側,再梳結成髻,置於頭頂兩側。前額外負擔多飾有垂發,俗稱劉海,一般多用於侍婢丫環。 雙掛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從頭頂平分兩股。結成髻或鬟,垂掛於兩側,額前飾有垂發。據〈丹鉛錄〉記載:「北齊後宮之服,女官八品、偏垂發。(注雲:垂發,覆目也,蓋夷中少女之飾,其四垂短發僅覆眉目,而頂心長發,繞為卧髻,宋人詞所謂鬢垂偏荷葉也。今世猶有之」)亦類似這種發式。 ★雙平髻 丱發★ 雙平鬟屬於雙掛式之梳編法,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於兩側。再束結成環,使其對稱而自平垂。掛於兩側。這種發式在仕女圖中頗為多見,多用於未婚少女或兒童。 丱發為兒童或未婚少女之發式,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股,對稱系結成兩大椎,分置於頭頂兩側,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頭發。使其自然垂下。 蓮花冠:此圖錄於《太原晉祠女塑》之蓮花冠。其冠似蓮花,以金翠妝飾,束戴於頂髻上。唐宋婦女多好用。 花冠:冠小僅束髻,冠上多有花飾,在明代仕女多好用。此圖錄自唐寅〈孟蜀宮妓圖〉之花冠。 鳳冠:此圖錄自〈唐懿德太子墓石刻〉之鳳冠,為古代後妃及誥命夫人之禮冠,冠上飾以鳳鸞,真珠玉翠,多於大禮時戴用。 巾幗:巾幗是一種絲織品的頭巾,多束結在頂髻上,再用簪釵貫定,宋梁紅玉喜戴巾幗,故常把女中豪傑稱巾幗英雄。
⑶ 明星古裝圖片,10位古裝美人露肩古裝
如今的古裝劇造型同質化嚴重,許多古裝劇的造型都紛紛撞款,失去了以前古裝劇中的不同韻味。
而在不少80、90後的記憶中,古裝劇中經典的露肩古裝造型都曾被許多女演員詮釋得各具特色、驚艷十足,那種既大方又略帶性感的造型美,讓人過目難忘。而其中這10位女星的裝扮,更是讓人記憶猶新。
楊恭如《唐宮燕之女人天下》
電視劇《唐宮燕之女人天下》是一部唐代宮廷女性權謀劇,而大美女楊恭如在劇中飾演武皇的小女兒太平公主,這個備受寵愛又自視甚高的公主被楊恭如詮釋得十分到位。她在劇中的造型都是比較典雅大方的唐代露肩風格,給人一種清新淡雅卻又尊貴不凡的既視感,很有帝王家的風范。
陳紅&周迅《大明宮詞》
同樣是講述唐朝武皇時期的《大明宮詞》,大概是許多人心中的古裝劇白月光。這部劇中美女如雲,不論是少年時期的小太平周迅,還是成年時期的太平陳紅,都讓人眼前一亮、記憶深刻。
周迅飾演的小太平時期,就已經是露肩裝的造型了,她的服裝色系都比較素雅清爽,不用加以過多的配飾,就已然靈氣盡顯,將小太平天真單純的少女形象刻畫得十分准確。
而陳紅的露肩造型讓人直呼傾國傾城,難怪她被不少網友稱為最獨一無二的太平公主。年輕時期的陳紅,有著姣好的容貌,頗具古典韻味的面容五官,給人一種帶著清冷感的美。
在《大明宮詞》中,陳紅輕松hold住了清雅與濃艷的兩種風格露肩造型,營造出了不同感覺的古典美。
佟麗婭&郭珍霓《母儀天下》
另一部女性宮斗權謀劇《母儀天下》則講述了漢代後宮的女人故事,在劇中飾演西漢著名的姐妹花「趙氏姐妹」的佟麗婭和郭珍霓,也有著驚為天人的古裝露肩造型。
佟麗婭扮演的趙飛燕,身著露肩古裝輕輕的一顰一笑,就宛如畫中仙再現。
有著扎實舞蹈功底的佟麗婭,要演繹掌上起舞的趙飛燕,不僅是舞蹈能力要過硬,美貌自然也必須能打。不管是藍色款盛裝造型,還是平時日常穿的露肩紗衣,佟麗婭都裝扮得很好看,不愧是禍國美人。
而郭珍霓飾演的妹妹趙合德,同樣也是露肩造型,卻演繹出了另一種嫵媚性感的味道。郭珍霓是個很有韻味的女明星,她不笑的時候略顯清苦感,所以也曾演過許多凄苦的女性角色,但只要她笑起來,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嫵媚感,那種蘊含小心機的性感美再加上露肩古裝的加持,活脫脫就是勾人心魂的趙合德。
劉亦菲《銅雀台》
天仙劉亦菲的古裝幾乎都沒有失手過,從小龍女的仙氣脫俗,到趙靈兒的清麗嬌俏,都給人一種仙氣飄飄的古典之美。但在電影《銅雀台》中,她一人分飾兩角扮演靈雎和貂蟬。貂蟬可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劉天仙的演繹下也讓大家對於貂蟬的想像更加豐滿了幾分。劇中,劉亦菲的露肩造型就比較大氣婉約,那種既清秀又驚艷的美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是熒幕中最經典的貂蟬形象之一了,確實美得讓人心醉。
曾黎《聊齋·畫皮》
說到古裝露肩造型,前面幾位女星或清麗、或濃艷,但曾黎的露肩造型卻別具一格,有著詭魅攝人的美感。在電視劇《聊齋》的《畫皮》單元中,曾黎飾演梅三娘,烈焰紅唇加上香肩微露的古裝造型,簡直美得不可方物。
梅三娘的白粉色露肩造型,給人一種明艷大方的感覺,而變成黑色露肩造型後,就完全是濃烈驚人的美,這也成為了曾黎最為經典的角色之一,至今都讓許多觀眾難以忘懷,希望大美女能多多演戲,多演一點這種記憶深刻的角色。
楊雪《小魚兒與花無缺》
而楊雪在《小魚兒與花無缺》中也有過令人驚艷的露肩古裝造型,她飾演的江玉燕是個典型的狠毒美人。前期雖然是一副小白花的可憐形象,但當江玉燕愛上花無缺之後,為了愛情和權勢,她一步步變得瘋魔且冷血。
特別是在江玉燕勾引皇帝的那段戲份中,則是穿著一件簡單的露肩紗衣,看起來性感又勾人,加上楊雪精湛的演技和笑裡藏刀的微笑,妥妥的蛇蠍美人。
而江玉燕成為皇妃後,又是另一種風韻的古裝造型,黃色這套古典宮妃造型,更加端莊大氣。
寧靜《呂不韋傳奇》
寧靜也是一位早期的古裝露肩美人,她在電視劇《呂不韋傳奇》中的扮相一直被贊為是其顏值巔峰期。
劇中寧靜飾演趙姬,也就是秦始皇的生母,從最初的清純形象到後期的成熟扮相,寧靜都詮釋得很不錯,各有各的韻味特色。既有大氣明艷的風格,也有清麗脫俗的造型,而寧靜的演技也給趙姬這個角色加分不少,讓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了。
趙露思《傳聞中的陳芊芊》
而在近幾年的古裝劇中,年輕小花們的造型趨於同質化。95後小花趙露思曾在《傳聞中的陳芊芊》中擦了點露肩造型的邊,不過當時她的溜肩問題比較嚴重,可以看出趙露思的脖子前傾,還有斜方肌,缺少了古典美人香肩微露的美感。
趙露思應該也清楚自己儀態上的不完美,會非常影響在古裝劇中的造型發揮,因此也在儀態上下了一些功夫。在今年播出的《長歌行》中,趙露思也有唐朝露肩造型,她飾演的樂嫣公主就被誇靈動甜美,而且從露肩造型可以看出她體態的改善,斜方肌問題有了很大的變化,終於看起來有幾分古裝美人的影子了。
有一說一,以上這些女演員的古裝露肩造型都還是可圈可點、各有風格,而如今古裝劇造型應當摒棄同質化,尋求古典美造型的再塑與創新,帶給觀眾們更多驚艷的觀劇之感。
⑷ 你心中的仙俠劇白月光是哪部為什麼
仙劍奇俠傳
近年,人們總說「武俠已死」。可在這個年代,「死」掉的不只有武俠,還有仙俠。其實「仙俠」這個元素由來已久,從《搜神記》等古代志怪類小說的流傳,到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火爆,都可以看出國人對「仙俠」元素一直青睞有加。
影視界就曾試水過這一題材,將還珠樓主的小說《蜀山劍俠傳》影視化,拍攝出電影《新蜀山劍俠》。之後,影視界人才們也沒有停下對「仙俠」的探索,相繼拍出《蜀山奇俠之紫青雙劍》、《新蜀山劍俠》等仙俠劇。
影視劇市場才真正迎來仙俠劇的巔峰,「仙俠」也開始風靡大江南北。而那部創造了歷史的仙俠劇,就是胡歌、劉亦菲、安以軒主演的《仙劍奇俠傳》。對於內地很多觀眾來說,這才是自己心中首部也是最經典的一部仙俠劇。
只可惜,國產劇市場沒能延續這個輝煌,後續拍出的仙俠劇雖說不乏佳作,但都沒能創下收視奇跡。直到幾年後,胡歌再度帶來《仙劍奇俠傳三》,這才讓國產仙俠劇迴光返照了一把。再之後,仙俠劇就一部比一部差,觀眾們也一次比一次失望。到了今年夏天,國產仙俠劇市場更是誕生了一部公認的爛劇——《千古玦塵》。觀眾們也不禁感嘆:「仙俠」真的死了。
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以前備受好評的仙俠劇——就比如兩部「仙劍」——無一例外是服道化精美、演員青春靚麗外加擁有盪氣回腸的配樂、感染力十足的情節。可如今由於資本的傾入,影視行業也被注水,從業人員變得越來越浮躁敷衍,國產仙俠劇連最基本的服道化都無法保證,更別說詮釋出「仙俠」的內核了。
至於什麼是仙俠的「內核」,其實名稱就已經透露——仙俠,仙俠,「仙」與「俠」兩個字都是重點。首先是「仙」,它要求人物在形象上符合仙人的氣質,而這就需要造型和演員的相輔相成;再者是「俠」,它要求人物具備俠義精神,而這也是「仙俠」的關鍵,是其最重要的內核。
回顧以往廣受認可的仙俠劇,就比如兩部《仙劍奇俠傳》,在這兩部「仙劍」中,故事的主線都是主角團升級打怪,行俠仗義,甚至在「仙劍3」還到了拯救天下蒼生的高度。而人物們的感情,則是副線。可在如今的仙俠劇里,這兩者的順序卻顛倒了過來,人物間的愛情反倒成了主線。而當愛情成了主線,這還是什麼仙俠劇呢?根本就是古裝言情劇嘛!
以前的仙俠劇說的是一群人的故事,如今的仙俠劇說的是兩個人的故事;以前的仙俠劇,主角們能夠為了天下蒼生犧牲小我小愛。如今的仙俠劇,主人公卻為了小我小愛毀天滅地;以前的仙俠劇,配角也有自己的故事線。如今的仙俠劇,配角全都圍著主角轉;以前的仙俠劇,功夫全靠打,拳拳到肉。如今的仙俠劇,替身不夠,慢動作來湊;以前的仙俠劇是因為大義責任而虐,如今的仙俠劇卻因為誤會糾結而虐……
⑸ 早期的四大美女中是有趙飛燕 趙飛燕後來為什麼被移除行列了
說到我國古代四大美人,幾乎是眾人皆知,不過,早期的四大美人並沒有貂蟬,她的位置被趙飛燕占著。那麼為何趙飛燕被移出了四大美人行列呢?
這可就說來話長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古代四大美人畫像
說到趙飛燕,就必須要提到另一個女人——趙合德,她是趙飛燕的親妹妹,世人卻只知趙飛燕而不知趙合德,還是因趙飛燕容貌太過漂亮,堪稱傾國傾城,且能歌善舞。相比之下,趙合德便黯淡無光了。
在西漢伶玄編寫的《趙飛燕外傳》中,具體講述了趙飛燕的經歷,其實,人人羨慕的趙飛燕卻是一個私生女,其母是姑蘇郡主,其父是江都中尉趙曼。而趙飛燕的親生父親並不是趙曼,而是馮萬金。
因趙曼身體疾病之故,無法進行同房,所以多年來姑蘇郡主也沒有為他育下一男半女。後來,趙曼因音律結識了馮萬金,並且時常邀請馮萬金到家中做客。一來二去,馮萬金與姑蘇郡主也慢慢熟悉了。
郡主不僅痴迷於馮萬金的才華,也希望馮萬金能解解她多年的寂寞。馮萬金心中同樣也有此想法,最終兩人乾柴烈火,發生了本不該發生的事情。
圖片:趙飛燕趙合德姐妹二人劇照
沒多久,姑蘇郡主便懷上了馮萬金的孩子,如果此時讓趙曼了解,那麼事情肯定會鬧大,不僅郡主名聲受到影響,整個家族也會受到牽連。於是,姑蘇郡主謊稱身體不適,要回娘家進行調養。
回到娘家之後,郡主生下了兩個孩子,就是趙飛燕姐妹。這個事情屬於機密,郡主自然不敢泄露出去。生下孩子後郡主便把她們遺棄到荒野,讓她們自生自滅。
三天之後,郡主覺得這么做太絕情,畢竟那是自己的親骨肉。於是,郡主又回到原地找到了這對姐妹。很慶幸,趙飛燕姐妹安然無恙,並沒有餓死。之後,郡主將孩子交給了她們的生父馮萬金,孩子只有交給他才是最安全的。
姐姐名叫馮宜主,妹妹名為趙合德,郡主將兩個孩子交給馮萬金之後,為了避免事情泄露,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後來,因各種緣故馮萬金與趙曼一家失去了聯系,兩姐妹在馮萬金的呵護下倒也過得快活。
然而好景不長,十年後馮萬金離世,兩姐妹失去了經濟來源,只得上街以乞討為生。兩人一路乞討來到了長安,白天拚命乞討,夜晚就住在破敗的茅草屋,生活非常艱辛,很難吃上一頓飽飯。
後來,一位老人偶然遇到了這對姐妹,在同情心的驅使下老人決定收養這對姐妹。這位老人便是趙臨,是陽阿公主的管家。
在老人的悉心照顧下,兩姐妹逐漸煥發榮光,她們的容貌讓老人大為贊嘆。此外,她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像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老人非常開心,決定認她們為義女。
趙飛燕姐妹也很開心,連忙下跪並親切地稱老人為「義父」。因老人姓趙,所以想著給她們也改姓,於是姐姐成了「趙宜主」,妹妹則保留原名「趙合德」。
圖片:上街乞討劇照
有這么兩個漂亮的義女,老人很開心,因自己身份的緣故,老人便想著讓義女到陽阿公主的府上學習歌舞,將來也好以此為生,至少不再上街乞討。陽阿公主見過這兩人之後,被她們的美貌打動,立即答應了下來,並且派人去負責此事。
趙宜主似乎生來就是一個「會跳舞的精靈」,輕盈的身姿,絕美的容顏,一起舞便讓人如痴如醉,連陽阿公主都看呆了。
陽阿公主在高興之下直接賞了趙宜主一個名號,便是大家都了解的「飛燕」,寓意趙宜主如飛燕般靈動輕巧。此後,趙宜主成為歷史,趙飛燕成為了世人皆知的人物!
陽阿公主雖是這兩姐妹的貴人,但真正改變她們命運的還是漢成帝。有一次,漢成帝到陽阿公主的府上做客。皇帝大駕光臨,身為公主自然要好生伺候。
當時,陽阿公主派府上的舞姬前來獻舞。緣分就是這么巧妙,在眾多舞姬之中漢成帝偏偏看中了趙飛燕。
起舞的趙飛燕就像是天上下凡的仙女,如此閃耀,從始至終,漢成帝的眼睛都沒有離開過趙飛燕。
漢成帝在回宮之前,特地讓陽阿公主把趙飛燕送給他。就這樣,趙飛燕一躍成為了枝頭上的鳳凰,跟著漢成帝進了宮,成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
圖片:趙飛燕為漢成帝獻舞劇照
趙飛燕深知皇帝都是喜新厭舊的,而且漢成帝宮中有那麼多美女,指不定哪天就把自己拋棄了。於是,趙飛燕又向漢成帝介紹了自己的妹妹,說她的容貌絕不在自己之下。漢成帝一聽大喜,下令召趙合德入宮。
在《資治通鑒》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有女弟復召入,左右見之,皆嘖嘖嗟賞。
姐妹齊心合力,牢牢拴住了漢成帝的心。不過,姐妹兩的風光也引來了其他妃子的嫉妒,想聯合起來對付這對姐妹。漢成帝已經把這兩姐妹當成了自己的寶貝,趙飛燕體態纖瘦,趙合德則身型豐滿。漢成帝得到這兩姐妹,已經心滿意足,對其他妃子再也瞧不上眼。
就算那些妃子聯合起來也毫無作用,只能暗自唉聲嘆氣,感嘆自己貌不如人。
從私生女到街頭乞丐,再到皇帝的寵妃,這對姐妹的命運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這不僅是上天對她們的眷顧,也有她們自身努力的成分。因為容貌過人,且舞姿動人,趙飛燕還被古人列入「四大美人」之中。那麼後來為什麼被剔除了呢?
圖片:趙飛燕成為皇帝的寵妃劇照
只怪趙飛燕得寵之後失了心智,做了許多不光彩的事情。趙飛燕利用各種卑鄙的手段,奪得了皇後之位。
雖然被封為皇後,實現了她的最終目的,但是趙飛燕也因此失去了一個「好名聲」,後人大都不待見她。
而我們所熟知的古代四大美女個個都是為民族之大義而獻身之人,似趙飛燕這般,自然就無法入列了。貂蟬為除掉國之巨賊董卓,故而為國獻身,離間董卓與呂布之關系,所以古人就把趙飛燕的名字剔除,替換成了貂蟬。至此,古代「四大美女」之中也就再沒有了趙飛燕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