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季羨林《尋夢》的賞析...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在發亮。眼前飛動著夢的碎片,但當我想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個整體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在夢里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當這面影才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蒙的,母親彷彿從雲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我是在什麼地方呢?這連我自己也有點弄不清楚。最初我覺得自己是在現在住的屋子裡。母親就這樣一推屋角上的小門,走了進來。橘黃色的電燈罩的穗子就罩在母親頭上。於是我又想了開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課走過的兩旁有驚人的粗的橡樹的古舊的城牆,斑駁陸離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頂上的高得有點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閃,立刻閃出一片蘆葦,蘆葦的稀薄處還隱隱約約地射出了水的清光。這是故鄉裡屋後面的大葦坑。於是我立刻覺到,不但我自己是在這葦坑的邊上,連母親的面影也是在這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了。我又想到,當我童年還沒有離開故鄉的時候,每個夏天的早晨,天還沒亮,我就起來,沿了這葦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裡面看著。當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麼東西在發著白亮的時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隻白而且大的鴨蛋。我寫不出當時快樂的心情。這時再抬頭看,往往可以看到對岸空地里的大楊樹頂上正有一抹淡紅的朝陽——兩年前的一個秋天,母親就靜卧在這楊樹的下面,永遠地,永遠地。現在又在靠近楊樹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沒見面的兒子了。
但隨了這葦坑閃出的卻是一枝白色燈籠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親的手裡。我真想不出故鄉里什麼地方有過這樣的花。我終於又想了回來,想到哥廷根,想到現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兩天前房東曾給擺上這樣一瓶花。那麼,母親畢竟是到哥廷根來過了,夢里的我也畢竟在哥廷根見過母親了。
想來想去,眼前的影子漸漸亂了起來。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鄉的大葦坑。在這不遠的後面又現出一朵朵燈籠似的白花。在這一些的前面若隱若現的是母親的面影。我終於也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看到的母親了。我努力壓住思緒,使自己的心靜了下來,窗外立刻傳來潺潺的雨聲,枕上也覺得微微有寒意。我起來拉開窗幔,一縷清光透進來。我向外悵望,希望發現母親的足蹤。但看到的卻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戶,現在都沉在靜寂中,裡面的夢該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夢卻早飛得連影都沒有了,只在心頭有一線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從這異域的小城一直到故鄉大楊樹下母親的墓邊;還在暗暗地替母親擔著心:這樣的雨夜怎能跋涉這樣長的路來看自己的兒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濛,什麼東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一片長的,一片短的,自己抉擇。
長:情感在「幻」中積蓄,思念在「糊」中交織
——我讀季羨林的《懷念母親》
我願意去爬未爬過的山,願意去淌未淌過的河,縱使風月隱匿,長空浩存的心怡也不枉是一種幸福。——題記
季老文章雋永,初讀似蠟,澀;含之如肉,味也。《懷念母親》讓我一遍又一遍地吟之,嘆之,每吟一次嘆一次,心中就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那深情的「幻」,那濃濃的「糊」,一刀又一刀地如刮骨一樣,現出血色淋漓的懷念感覺,我就喜歡這樣。
愛歸愛,怎麼上這一課,倒是讓我挺傷腦筋的,因為它「散」,思母和念國交織在文字中,無法剝離。讀著讀著,似乎又有了些頭緒。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六歲至大學二年級,有多長時間沒有見到母親?雖然「中間曾回故鄉兩次,卻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裡。」季老哪個時間段回到母親身邊的?孩提時對母親的印象能在這幾天里得到清晰地描摩嗎?可能不會,因為作者在《尋夢》中提到「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母親的「面影」在一次又一次地找尋中無法清晰,所以對母親的「棄養」,季老悲痛萬分——「痛哭了好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以至於「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他沒能實現立志「迎養」生母的誓願(見《賦得永久的悔》),所以「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季老深情「尋夢」的結果,最終以最大限度最大的努力,獲得無奈的結果,只有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字——幻,「幻出母親的面影」,是何等的深情,何等的真摯和崇高,致使作者在日記中寫房東太太等兒子回來而「高興不得了」時,觸景生情,聞而含淚,望之心痛,想到自己撒手人寰的母親,在世時,是怎樣的苦心等待自己的歸來,是否也像房東太太一樣,在高興與沮喪中重復著天下慈母一樣心情的故事?然而,無論怎樣,終究無法尋到母親清晰的面龐,悲傷,喜悅,憔悴,在季老的淚光里,只有在虛幻的世界裡浮現,那樣的恍恍惚惚,始終不離不棄——「她總是頻來入夢」,對生身母親的懷念至深啊!
於是,我設想,如果抓住「幻」字教學,就不枉此讀了,它可以刪繁就簡,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可以這樣出示:「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讀這一句,試想,若讀不出味兒來咋辦?情感的生成,需要一番引導與醞釀,用什麼來醞釀?引入《尋夢》文章,但這么雋永的文章,無法在一時半會兒的課堂中領會,讓學生在課前閱讀,雖然可行,但唯恐讀透的可能性有所局限,不如來個擷取整理?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母親彷彿從雲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兒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然而,我的眼前一閃,立刻閃出一片蘆葦。這是故鄉裡屋後面的大葦坑……母親的面影也是在這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了 ……但隨著這葦坑閃出的卻是一枝白色燈籠似的小花 ……想來想去,眼前的影子漸漸亂了起來……我終於也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看到母親了……我向外悵望,希望發現母親的足跡……但我的夢卻早飛得連影都沒有了……眼前只是一片空,什麼東西也看不到了。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這是《尋夢》中的相關內容。
可以來這樣一番引讀。生讀:「夜裡夢到母親」,師讀:「母親彷彿從雲堆里……向我走來了 ……然而,我的眼前一閃,立刻閃出一片蘆葦。」生接著讀「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這是一個讀的環節。再來一環,生再讀:「夜裡夢到母親」,師引讀:「母親的面影也是在這葦坑的邊上向我走來了 ……但隨著這葦坑閃出的卻是一枝白色燈籠似的小花 ……」,生接讀:「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師生再來一次讀,生讀:「夜裡夢到母親」。師引讀:「想來想去,眼前的影子漸漸亂了起來……眼前只是一片空……」,生再接讀:「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如此復沓,味出來了,母親面影是那樣的模糊,「來了」卻「一閃」,「閃出」卻「亂了」,「亂了」變「空了」,如泡影,如曇花,深深地懷思,淡淡的感傷,不盡地依戀,竟化成了一個「幻」字,讀書就把書讀成薄紙,教學也應把文本化為情感,情感更應隨著教學石子雀躍般掠過湖面,撩起粼粼的波光,在湖心激盪、迴旋。
「幻」字只是教學的「聚」點,就如散文一樣,「形散」中凝結著「神聚」的味道。教學它,還應從散落星辰的散文本身拾零起來,才可能進行輻射。「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作者心中的悲痛是源自對母親的懷念,為什麼能產生如此錐心之痛?文章可以解釋——「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裡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呆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裡。最後一別八年,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這痛是無法迎養母親之願所致,是無法膝前盡孝所發,也是自小寄人籬下所引,因此,作者對母親「棄養」而「抱終天之恨」,「數十年如一日」的思母而「淚流不止」,作者深深地沉浸在自責與愧疚中,不能自己。以致於作者觸景生情:「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家來,從學校回家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只是不來,她的神色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來的。」一直等待兒子歸來的房東太太,讓人感慨萬分,聽說「兒子今天回來」,她可能沉浸在久別重逢的臆想中,她可能忙碌著用各種方式來接迎兒子的歸家,或置餐款待,或佇足家門翹首以盼,把每一個路人都幻作兒子的身影,是那樣的急不可耐,是那樣的興奮不已,直至兒子「一直沒回來」而「沮喪」時,還充滿無限的期待——「說不定會回來」。作為母親,念子的真切,怎不使季老無數次地夢著自己長眠於地下的母親而淚光朦朧呢?怎能不捶心痛怨——「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來呢?
遵路識斯真,沿著讀書的痕跡,慢慢地徜徉懷想,把自己置身於文本中,與季老同感共悲,齊噓共嘆,把課堂凝成「思母成幻→幻母成恨→幻母成夢」的教學架構,讓「幻」的情感在散落的文本中得以集結與洋溢。
「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孤懸海外長達十一年的季老,在我的心中,他已然唱響著激盪人心的歌——《我的中國心》。在二戰爆發後,季老便同家裡斷了書信,全然不知家裡近況,「祖國的抗戰情況怎樣了?家裡的情況怎樣了?叔叔年事已高,家中經濟來源何在?妻子德華帶著兩個孩子,日子不知是怎樣過的?兩個孩子該懂事了,他們知道有個遠在海外的父親時時刻刻都在惦念著他們嗎?甚至那條名叫「憨子」的小狗和院子里那兩棵海棠花都時來入夢。這一切,使他頓生難以排解的思鄉之情。數不盡的長眠之夜,剪不斷的離愁別恨,使他的精神痛苦萬分。」在季老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不開燈,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裡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並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這「織」,是縷縷情思在異國他鄉的漫漫長夜中抽出的情結;是淡淡感傷在心間迴旋纏綿;是遠離故土引發的思鄉、思親、思山川河湖而孤寂的凄涼心境,同時也是作者可以放飛思緒時常憶起故園生活情景,編織美好記憶的心裡慰藉,自然在心中浮起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在這「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的世界裡,我隨著季老思潮起伏,期待著夢境再續,讓祖國母親的印記,化作濃濃的憂傷,一股腦兒的「糊」在心頭。思國念母的情結竟交織成一個濃濃的「糊」字,聽風思歸,見雨騰涌,不能忍耐,難以排解,都化作了個零落的夢——「也頻來入夢」。
《懷念母親》編入教材,季老曾說,同一篇文章,寫兩個母親,比較有意思,也比較容易接受。小學生要懂得熱愛祖國,懂得對自已的父母盡孝心。我想,如果不積蓄思母的真摯情感為鋪墊的話,那麼,對祖國母親的真摯愛慕和崇高敬意之情就無法自然生成,勢必成了無源之水,難遏其渴。因為在學生的生活世界裡,母親形象是可以感受的,是可以觸及的,說到母親,他們如聞其聲,如形隨影。找到突破口,就尋到了捷徑。如果說思國是深山藏古寺的話,那麼思母的教學就視作曲徑通幽吧,不妨在思母的教學架構中升騰起一個突破性的環節——織夢成糊。
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蓄情感難以成思涌。在季老這一「形散」而「神聚」的文章中,我自已為自己的解讀畫了一個圓,雖然沒有像十五的月亮那樣浩潔,但能排雲長空一現,足矣!
短:
《懷念母親》一文是季老的回憶錄《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從1934年,青年季羨林大學畢業期待赴德留學終於成行寫起,一直寫到1946年歸國返鄉為止。數十篇文章,洋洋十數萬言,寫盡了十一年羈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體,各自獨立;連在一起則以時間為序,整體呈現了先生十多年的經歷。在這些文章中,《懷念母親》顯得有些特別,它沒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樣以寫事或寫人為中心,而是在敘述文字中夾雜了相當比例的日記、文章片段,頭緒比較多。它的主要內容,對母親(生身母親、祖國母親)的懷念是年輕的季羨林歐洲十一年中不間斷的情感。寫羈旅生活中對生母、故國的深切懷念,既沒有像其他文章那樣以敘事或寫人為中心,也沒有恣意抒情,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說,「我特別強調『實事求是』四字,因為寫自傳不是搞文學創作,讓自己的幻想縱橫馳騁。我寫自傳,只寫事實。」為了遵從這樣一個寫作原則,寫《懷念母親》時,季老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片斷,來「保存自己當時的感情」。這樣一種組織語言材料的方式,是服從於整本書作為回憶錄的性質的。
讀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讀文本。季老的散文《賦得永久的悔》,回憶幼時的生活和表達對母親早逝而自己無從迎養的愧疚、悔恨,對解讀《懷念母親》很有幫助。此外,《懷念母親》中有兩段文字摘自季老寫於1936年的《尋夢》。《留德十年》附錄中有《尋夢》全文,不但有助於解讀《懷念母親》,而且此文寫得情深意切,讀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懷念母親》一文初讀平淡無奇,甚至感覺跳躍性比較大。讀過一些相關的作品,了解了寫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靈,再回頭去讀,漸漸讀出了味道。季老學貫中西,文通古今,對如何寫散文有自己的獨有看法。他曾說,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實,「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現在,為了自傳「只寫事實」,他在寫此文時盡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讀來顯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後,隱藏了更深的「情」。季老一生埋首躬耕於古文字這片堅硬的土地,開掘出一部部豐厚的典籍,他偶爾到散文這片田裡散散步,便留下不少性靈文字。季老一生寧靜淡泊,從他的散文中,我們卻又讀出了一個善感而多情的季羨林。他曾為一莖古藤被砍斷而暗自垂淚(《幽徑悲劇》),他曾為身邊小動物病亡而「內心顫抖」(《老貓》),他曾為異國他鄉偶然相識的少年魂牽夢縈(《塔什乾的一個男孩子》)……母親早逝使少小離家的他今生無法膝前盡孝,這成為他「永久的悔」;去國離鄉時親老、妻少、子幼,本以為兩年即可回國,卻因為戰亂被阻留異國他鄉——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怎不是他異國十一年中內心深處熾烈的情感?也許,這時候正可以用上那句話:平平淡淡才是真。
B. 《尋夢環游記》中的場景究竟有多還原墨西哥的亡靈節
前些日子,剛好在央視上看到了關於墨西哥亡靈節的報道,當時瞄一眼就被吸引住了,那不就是《尋夢環游記》里的場景嗎?這部動畫片簡直逆天了,完美還原現實景象啊!
結尾唱起這首歌時,真的被感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