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趙孟頫《定武蘭亭十三跋》及其注釋
趙孟頫《定武蘭亭十三跋》作於1310年,當時趙孟頫結束了在杭州十年的江浙儒學提舉之任,取道運河北上大都(北京)。離開杭州時,趙孟頫的好友吳森陪他同行。吳森是嘉興的大藏家,他隨身攜帶了一本家藏的《定武蘭亭》(五字損本)。9月5日,當船行到湖州南潯的時候,趕來送別的僧人獨孤長老也帶了一本《定武蘭亭》(五字不損本),並將它送給了趙孟頫。在船從杭州到大都的34天的行程中,趙孟頫寫了著名的《定武蘭亭十三跋》。
1
2
3
4
5
6
7
8
9
第一跋:
蘭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間者有數。有日減,無日增,故博古之士以為至寶。然極難辨。又有未損五字者,五字未損,其本尤難得。此蓋已損者,獨孤長老送余北行,攜以自隨。至南潯北,出以見示。因從獨孤乞得,攜入都。他日來歸,與獨孤結一重翰墨緣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於舟中。獨孤名淳朋,天台人。
第二跋:
蘭亭帖當宋未度南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十百本,而真贗始難別矣。王順伯,尤延之諸公,其精識之尤者。於墨色、紙色、肥瘦穠纖之間,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鑱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⑤所藏趙子固本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第三跋:
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者蓋難。其人既識而藏之,可不寶諸。十八日清河舟中。
第四跋:
河聲如吼,終日屏息。非得此卷時時展玩,何以解日。蓋日數十舒捲。所得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題。
第五跋: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頃聞吳中北禪主,僧(名正吾,號東屏)有定武蘭亭,是其師晦岩照法師所藏。從其借觀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勝。獨孤之與東屏,賢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
第六跋:
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右軍書蘭亭是已退筆,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志,茲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縣。廿六日早飯罷題。
第七跋: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
第八跋:
廿九日至濟州,遇周景遠新除行台監察御史,自都下來,酌酒於驛亭。人以紙素求書於景遠者甚眾,而乞余書者坌集,殊不可當。急登舟解纜,乃得休。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
第九跋:
東坡詩雲:「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雲:「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非學書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第十跋:
大凡石刻雖一石,而墨本輒不同,蓋紙有厚薄、麁細、燥濕,墨有濃淡,用墨有輕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隨之,故蘭亭難辨。然真知書法者,一見便當瞭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間也。十月二日過安山北壽張書。
第十一跋:
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筆,暮已自誇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閘書。
第十二跋:
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窗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也。七日書。
第十三跋:
蘭亭與丙舍帖絕相似。
關於水石書法:我們傳承經典、弘揚優秀傳統、詮釋名人名作、交流學習心得、介紹學習方法、推薦時代佳作、傳播美的歷程。歡迎關注!
B. 趙孟頫的代表作有哪些
《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吳興賦》等。
1、《洛神賦》
《洛神賦》是宋末元初書法家趙孟頫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趙孟頫曾多次書《洛神賦》,傳世版本也較多,但其中保存完整的精品共兩幅,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館。
《洛神賦》用筆精純、圓潤,結體嚴謹、遒媚,章法平和、瀟灑。趙孟頫師法「二王」,得其筆法,又結合自身的特點,其行書呈現出清俊、典雅之風。
《洛神賦》亦是將他的審美理想呈現得淋漓盡致。在《洛神賦》中,「中和」之美充斥全篇,對後世書法藝術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
2、《膽巴碑》
《膽巴碑》又稱《帝師膽巴碑》,為中國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碑書墨跡。為其晚年碑書之筆。
卷後有清姚元之、楊峴、李鴻裔、潘祖蔭、王頌蔚、王懿榮、盛昱、楊守敬題跋,並鈐有許乃普、葉恭綽等收藏印記。現藏故宮博物院。
3、《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是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紙本現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以之為底本的石刻位於蘇州玄妙觀正山門內。
該書法作品的文章由宋末元初文人牟巘撰寫,記載了蘇州玄妙觀重新修繕殿門一事。原稿用墨略淡,墨色清醇沉潤,筆面間偶露行草筆致。
4、《吳興賦》
《吳興賦》是趙孟頫書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書之內容出於本人所撰,僅就後者而言,在其傳世作品中也是罕見的。
首題「吳興賦」,三字右邊已殘缺。手卷乃元大德六年(1301年)書;冊頁折疊整幅長卷式裝幀。
該書法長卷長282.95厘米,高25.8厘米,冊頁折疊整幅長卷式裝幀。文章從吳興的「勢雄乎楚越」的山川形勢寫起,歷數各個朝代「風流互映」的名士顯宦,描述豐富的「土地之所生」。
極言家鄉的富庶之狀,最後敘寫因興文教而致「家有詩書之聲,戶習廉恥之道」的文明隆盛,落筆於「以仁義為化,禮樂為政」的題旨。
此書正行相間,時參草書,後段草書較多,有漸入勝境之意趣。點畫雅緻,體勢舒展,章法整飭,神氣一貫。此宏篇巨制,是趙氏中年時代表作之一。
原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1955年經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聯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館至今。
5、《閑居賦》
《閑居賦》,趙孟頫行書,縱38厘米,橫248.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筆意安閑,氣韻清新,通篇行楷結合,方圓兼備,體態優雅,體現趙氏書法藝術書卷氣和富貴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