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為何把13歲女孩稱為豆蔻年華
之所以把少女把稱為豆蔻年華,源於杜牧的一首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這首詩太有名了,以至於形成了一個成語,說是豆蔻年華,就是指少女。那時候的歌女都是十三四的少女啊。杜牧見多了,所以自然就想起了一個植物:豆蔻。
『貳』 豆蔻年華是指多少歲
豆蔻年華是指13歲,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女孩子的。豆蔻是一種植物,一般在初夏的時候開花,豆蔻花的花都是一串串的,上面是一個個小花朵,在含苞待放的時候,花骨朵兒帶有一絲淡黃色,非常符合13歲左右的小女孩的形象。
「豆蔻年華」來源於早埋咐唐代詩人杜牧的詩《贈別》「娉娉婷婷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相傳詩人杜牧曾經在揚州做官,後來要離開揚州回到長安,於是他在分別之際給揚州相好的歌妓張好好寫了這首《贈別》,張好好正是一位13歲左右的少女,所以詩人用豆蔻花來形容她柔美輕盈的身姿。
豆蔻花也叫「含胎花」,豆蔻含苞待放的時候,花瓣都是鼓鼓地包在一起,所以人們用來它來比喻處女。除了豆蔻年華這個詞之外,還有許多其它優美的詞來液鏈形容女陸純孩子的年齡,例如碧玉年華是指十六歲,桃李年華是指二十歲,花信之年是指二十四歲。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時候。《孔雀東南飛》中就有寫道:「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2、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出自唐代楊炯的 《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丱歲騰芳,髫年超靄。」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滿15周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周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7、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8、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出自《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歲。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