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歇後語。鵝頭走路,,最好帶生肖
鵝頭走路-----大搖大擺
猜生肖:雞
『貳』 鵝頭走路,大搖大擺是什麼生肖
生肖雞,因為雞可以算大搖大擺地走路。
『叄』 鵝頭形容什麼生肖
鵝頭形容什麼生肖——答案:雞。
一鳴驚人
yī míng jīng rén
【解釋】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指個人的學業、事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也用於國家、集體。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辨形】鳴;不能寫作「嗚」。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步登天、名滿天下
【反義詞】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
【例句】
(1)在全國體操比賽中;不少新手~;創造出良好的紀錄。
(2)這次技術大比武中;他~;奪得了第一名。
『肆』 鵝頭走路,大搖大擺。猜一生肖。
分手很久了,
『伍』 杭州市速凍生鵝頭哪裡有的賣
凍貨市場
『陸』 大鵝的作法鵝的做法大全
鹽水鵝
用料
鵝肉600g;鹽50+30g;桂皮兩小塊;花椒20粒;香葉四片;八角6個;生薑一塊;蔥一把
做法
先把50g鹽加10粒花椒,3個八角,兩片香葉放入鍋里翻炒片刻,然後趁熱放入洗凈的鵝肉中,並加入生薑和蔥
腌制四個小時
將鵝肉取出風干(這會讓肉有嚼勁)
把風干好的鵝肉放入鍋里,加入沒過鵝肉的水,還有30g鹽,10粒花椒,兩片香葉,3個八角(當然也可以用前面腌制四用的花椒香葉和八角)
大火燒開,撈去白沫,然後轉小火燒半個多小時至肉完全熟透,筷子可輕松戳下去為止
燒好的鵝肉可切塊直接吃,也可以放在湯里繼續腌制到第二天食用,味道更足
鵝煲
用料
鵝半隻;生薑,蔥,料酒,鹽適量;菜籽油適量
做法
冷鍋下菜籽油,開火,油七八分熱時下蔥姜煸出香味。
加入鵝塊(鵝有肉的部分頭天紅燒了,只留了爪子,翅膀,脖子,背部沒什麼肉的部分,以及鵝雜),開中火煸炒,中途加入料酒去腥,直到水分煸炒干,這個過程大概10分鍾左右。
加入足量的水(比紅燒多一倍),大火燒開轉小火燉一個小時左右(老鵝時間再長點),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出鍋。
『柒』 歇後語,鵝頭走路,大搖大擺,猜一生肖
摘要 您好,我正在根據您提的問題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捌』 歇後語,鵝頭走路,大搖大擺,猜一生肖
摘要 我已經收到了您的問題~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請您稍等一下哦,我馬上回復您~❤️
『玖』 鵝頭廠鐵礦
鵝頭廠鐵礦發現於1943年,經多家地質隊進行了調查及評價工作,在此基礎上,1974~1982年,冶金部西南地質勘探公司312隊進入礦區進行補勘和擴大找礦。詳細控制了礦區的3個礦群12個礦體,1982年11月提交了《雲南省祿豐縣鵝頭廠鐵礦區地質勘探報告》。全區累計探獲C+D級鐵礦量共2015.35萬t,平均品位TFe為47.67%。伴生銅金屬量7933t。
2006~2009年,鵝頭廠鐵礦開展的危機礦山找礦,在南、北兩段對Ⅰ號礦群3個礦體開展找礦勘查工作,新增333鐵礦石資源量492.31萬t,銅金屬量1.32萬t;至此鵝頭廠鐵礦床累計提交鐵礦石資源儲量2507.66萬t,共伴生銅金屬量2.11萬t。
(一)礦區地質概況
鵝頭廠鐵礦區位於揚子地台西側康滇地軸中部,東面以羅茨—易門大斷裂與古生代昆明凹陷分開。地軸中部縱向斷裂較發育,礦區控礦斷裂多與區域縱向斷裂呈「入」字形反接,鵝頭廠鐵礦和溫泉鐵礦區均分布於與南北向縱斷裂呈銳角相交,向南南西方向撒開延伸,呈條形展布的「入」字形構造中。
1.地層
鵝頭廠礦區內主要出露因民組、落雪組、鵝頭廠組和綠汁江組,為一套淺變質的變質火山岩及砂、泥質板岩和碳酸鹽岩(圖2-7)。
圖2-7 祿豐鵝頭廠鐵礦地質圖
因民組是鵝頭廠鐵礦的主要含礦層位。分布於礦區背斜核部,只見上部層位。為紫灰色、銀灰色絹雲母板岩夾棕褐色薄層或條紋狀泥砂質白雲岩、鈣質板岩,往上碳酸鹽成分增加而成互層狀,並漸變過渡為落雪組白雲岩。在野外常呈條紋剝離不平直的現象,與鵝頭廠組相似岩層區分,頂部為紫紅色含礫基性火山岩、紫紅色凝灰岩及灰綠色綠泥石化綠泥片岩。頂部變質火山岩是礦區鐵礦的主要含礦層。
2.構造
礦區位於鵝頭廠背斜核部因民組中,由核部向兩翼分別出露落雪組、鵝頭廠組。背斜軸線總體呈北北東走向,背斜寬窄不一,但總體是上寬下窄,北窄南寬。背斜軸面夾持於F2與F1間,平面上由北向南呈南南西向作舒緩波狀延伸至F8隔離消失;具壓扭特徵,北面傾向北西,南面扭轉傾向南東。核部在F1和F:的制約下,促成北窄南寬和北高南低,並逐漸規整。往南,因不受F1、F2的影響,背斜形態較完整,核部也較寬闊。背斜東翼岩層走向北北東,傾向南東,西翼岩層走向北北東,傾向南西,由兩翼向核部,岩層產狀由緩變陡,鵝頭廠組岩層傾角15°~35°,落雪組岩層傾角35°~75°,核部因民組岩層傾角75°~85°。
其中F1及F2為區內控礦斷裂,其規模、特徵如下:
F1斷裂:出現在鵝頭廠背斜軸的東側,距背斜軸面30~160m。地表起於北面與F33交接部位,南延至F8,全長1360m.呈「S」形延展。斷裂帶總體傾向北西,一般傾角為65°~80°,上部局部地段為30°~50°,深部變陡至直立。在南部發生反轉,傾向南東,傾角58°~88°。
破碎帶主要為斷裂旁側的圍岩,岩性由石墨化黃鐵礦化板岩、白雲岩的碎裂岩和斷層泥組成。片理化較發育,局部還見鏡鐵礦化及鈉化的綠泥黑雲母岩和鐵礦石角礫充填其中。中部揭露的F1將落雪組逆沖,垂直錯移80m,而7線揭露因民組與綠泥黑雲母岩垂直距離大達300m。該斷層具有沖兼扭的性質。
F2斷裂:出現在鵝頭廠背斜軸的西側,距背斜軸10~40m。地表起於北面7~9線間,向南南西延至38線被掩蓋而不清,全長1280m。平面上總體呈35°較穩定地延展;斷裂帶在空間穿透了落雪組及鵝頭廠組。
3.岩漿岩
礦區內只有綠泥黑雲母火山岩和鈉長斑岩脈分布。
(1)鹼性玄武質火山岩
對礦區與成礦關系密切的綠泥黑雲母片岩等火成岩的認識,主要通過大量野外觀察及薄片鑒定:①該套岩石層狀構造明顯;②岩層內部具有清楚的含礫構造,代表岩漿噴發具有多期噴發的特徵,在噴發間隙因風化剝蝕再堆積,形成含礫結構層;③岩層間夾有淺海相沉積的碳酸鹽岩層,層狀構造清楚,也代表岩漿噴發具有多期噴發的特徵,在噴發間隙因淺海化學沉積,形成含碳酸鹽岩的夾層;④岩層總體具有紅頂綠底的特徵,岩層頂部見有紫紅色的凝灰岩;⑤岩層普遍受後期變質熱液改造,綠泥石化,成為一套淺變質的綠泥片岩:⑥岩層中偶見交代殘留的基性岩。本次勘查確定,該套火成岩為一套淺海相海底噴發的基性黑雲母火山岩,具多期噴發特徵,受後期區域變質作用改造,普遍綠泥石化成淺變質相綠泥片岩,該套岩石可歸並入昆陽群的因民組,作為一套火山噴發岩層。這一結論改變了以往淺成侵入岩的定論,為釐定礦區鐵礦成因提供了理論依據。
鹼性玄武質火山岩主要成分為綠泥黑雲母片岩,部分為鈉長石岩、鈉質凝灰岩和凝灰角礫岩幾種,其特點如下:
綠泥黑雲母片岩:綠、墨綠色,具顯微鱗片變晶及交織結構,緻密塊狀和含礫狀構造。成分以黑雲母為主,佔80%~90%,綠泥石及碳酸鹽次之,普遍見不均勻的長石、方解石及礦化白雲岩和粉砂岩板岩殘塊,含少量透閃石、榍石(白鈦石)、電氣石、磷灰石、石英和重晶石。岩石全分析平均:w(SiO2)為40.80%、w(MgO)為7.56%、w(TiO2)為1.02%、w(Fe2O3+FeO)為19.73%、w(K2O)為4.50%、w(Na2O)為0.84%。
鈉長石岩:紫紅、暗紫色,見隱晶狀、針狀霏細及交織結構,碎斑、流紋及角礫狀結構,緻密塊狀構造。碎斑略具定向排列,沿裂隙有絹雲母、綠簾石及綠泥石分布。成分以鈉長石為主,綠泥石、黑雲母、針狀透閃石、磷灰石及硅質、碳酸鹽少量,偶見鋯石。岩石受後期交代作用又成淺色自形細晶等粒的斑塊和細脈。岩石樣全分析平均:w(SiO2)為53.45%、w(MgO)為3.35%、w(TiO2)為0.68%、w(Fe2O3+FeO)為10.35%、w(Na2O)為5.82%、w(K2O)為2.26%。
鈉質凝灰岩:紫紅、灰紫色,具凝灰、變余凝灰和含斑結構,緻密塊狀構造,局部顯流線構造。主要成分為鈉長石、碳酸鹽及凝灰物質,含少量電氣石、磷灰石和鋯石。岩石樣全分析平均:w(SiO2)為47.75%、w(MgO)為3.14%、w(TiO2)為0.58%、w(Fe2O3+FeO)為18.06%、w(Na2O)為6.02%、w(K2O)為1.77%。
凝灰角礫岩:由上述3種岩石和白雲岩、砂質板岩及砂岩等角礫組成,大部分角礫稜角較清晰,少量角礫磨圓至渾圓狀,無分選性,大小不一,從lmm 至數米,角礫被凝灰質、鐵泥質等膠結,含微量的電氣石、磷灰石、鋯石,以普遍含鏡鐵礦為特徵。岩石樣全分析平均:w(SiO2)為43.59%、w(MgO)為5.59%、w(TiO2)為0.71%、w(Fe2O3+FeO)為10.11%、w(Na2O)為1.25%、w(K2O)為4.81%。
(2)鈉長斑岩
為火山期後脈岩,地表分布於礦區26~20線間,沿斷裂和層間裂隙最高侵入於Pt2y底部,向下遷就F2斷裂而延伸。在斷裂帶兩旁出現赤鐵礦和菱鐵礦,赤鐵礦分布於綠泥黑雲母岩一側,菱鐵礦則分布於砂板岩一側。岩脈在地表彎曲延長350m 左右,寬2~10m,邊緣部分為具由鈉長石細點組成的流紋狀構造,鈉長石質點較大時呈豆狀,直徑1~5mm 不等,周圍有烘烤褪色及鐵染現象;中心部分為細粒構造,含長石斑晶和由長石集合體組成的球狀構造,球的大小由2~10cm不等。全岩樣化學分析:w(SiO2)為54.7%、w(TiO2)為0.79%、w(Al2O3)為17.61%、w(Fe2O3)為8.47%、w(FeO)為2.60%、w(MnO)為0.03%、w(MgO)為4.47%、w(CaO)為0.64%、w(Na2O)為7.05%、w(K2O)為0.79%、w(P2O5)為0.24%、w(H2O)為4.67%。
(二)礦床特徵
1.礦體形態及規模
礦區內鐵礦體嚴格受岩層、構造和鹼性玄武質次火山岩聯合控制,集中產於鵝頭廠背斜核周圍及核內部的一些縱張裂隙中。礦區內共有3個礦群,大小礦體12個。I號礦群有3個礦體(Ⅰ1、Ⅰ2、Ⅰ3),規模最大,儲量佔全礦區儲量的81.2%;Ⅱ號礦群有8個礦體(Ⅱ1、Ⅱ2、Ⅱ3、Ⅱ4、Ⅱ5、Ⅱ6、Ⅱ7、Ⅱ8),儲量佔全礦區儲量的32.2%;Ⅲ號礦群(Ⅲ)最小,只有1個礦體(圖2-8)。主要礦體特徵簡述如下:
Ⅰ1礦體:為礦區主要礦體之一,礦體地表出露長200m,礦體走向25°,傾斜北西,傾角20°~35°,展布寬20~70m,平均厚11.83m,儲量占總數的44%。新增鐵礦石資源儲量占總新增鐵礦石資源儲量的71.38%,新增共生銅礦資源儲量占總新增共生銅礦資源儲量的19.34%。已有工程式控制制長1050m。按形態和賦存部位可分為三段:北段賦存於背斜鞍部角礫狀火山雜岩層與碳酸鹽岩接觸帶的層附屬空隙中的礦體,走向25°,傾向北西,傾角20°~35°,寬20~70m,鉛垂厚度1~22m,平均11.83m;中段長360m,賦存部位與前段相同,礦體的主體部分呈鞍狀,且總體傾向北東,寬50~70m,揭露鉛垂和水平厚1~47m,平均17.83m;南段長490m,礦體主要賦存在背斜核部次火山雜岩體東翼向外凸出處與碳酸鹽岩的接觸帶中,礦體水平厚3~53.5m,平均16.59m,呈透鏡體狀,展布寬80~150m,礦體水平厚為7.5~11.5m,頂部為具磁性的菱鐵礦石,底部為具磁性的菱鐵礦、磁鐵礦的混合礦石。
圖2-8 祿豐鵝頭廠鐵礦6號勘探線剖面圖
Ⅰ:礦體:礦區主要礦體之一,沿F3向北延伸,工程式控制制礦體長660m.交接於F33斷裂帶上,厚度2.5~38.0m,平均厚18.50m,垂向寬90~150m,儲量占總數的32.2%。新增鐵礦石資源儲量占總新增鐵礦石資源儲量的15.27%,新增共生銅礦資源儲量占總新增共生銅礦資源儲量的80.66%。礦體依附背斜核部的南界面F2復合性斷裂呈脈狀產出,頂部礦體厚大,礦體在北部分為兩支,上支礦體水平厚度2.5~38.0m,平均18.5m,垂向寬90~150m.向北北東側伏,側伏角為35°;下支礦體水平厚1~32m,平均9m,側伏角約40°,垂向寬140~320m。礦石類型為具磁性的磁鐵礦礦石。
2.礦石類型及礦物成分
按含鐵礦物成分可分為磁鐵—赤鐵礦石、磁鐵礦石及菱鐵—磁鐵礦石。
礦區鐵礦石的礦物成分簡單,I1礦體主要由赤鐵礦組成,局部混有磁鐵礦.在12~18線間鐵礦體尖滅部位,出現被銅礦體取代的現象;I2礦體一般發育在鹼性玄武質火山岩與碳酸鹽岩接觸部位,主要由磁鐵礦組成,成礦圍岩為碳酸鹽岩時有少量菱鐵礦混入成菱鐵—磁鐵礦礦石,在1600m 標高以下,出現銅鐵礦體共生現象。
磁鐵礦:灰黑色,呈聚粒塊狀,浸染狀產出。呈自形八面體、三角四面體或半自形粒狀,粒徑0.02~0.05mm,往往與赤鐵礦共生,相互切穿和交替。
赤鐵礦:紫紅色,鋼灰色。呈聚粒塊狀,葉片狀,變晶粒狀、揉皺狀浸染狀,部分呈星點狀產出。星點狀粒徑有<0.01mm者,一般為0.02~0.06mm;浸染狀的粒徑較大,0.03~0.15mm。主要以鏡鐵礦或假象赤鐵礦出現。
菱鐵礦:灰黑色,黃灰色。中—粗晶粒狀,花崗變晶結構,有鉀長石相伴。在晶粒間和解理裂隙中浸染較多的磁鐵礦微粒,使其具弱磁性。
黃鐵礦:草黃、淺黃色。呈五角十二面體或立方體自形晶結構,星散點浸染狀,條紋狀產於鐵礦石和岩石之中,粒徑0.025~0.900mm。
黃銅礦:草黃綠色。他形不規則浸染狀,粒徑為0.02~0.10mm,常呈散斑,有時為團塊狀與黃鐵礦伴生。
3.礦石結構構造
礦體總體為塊狀、緻密塊狀、聚粒狀、粉末狀(圖版2-11)、稠密浸染狀、條紋條帶狀、流紋狀、網格狀、花斑狀、角礫狀、葉片狀、揉皺(卷發)狀構造等。受後期構造擠壓,局部地段赤鐵礦為粉狀、碎塊狀構造。
4.礦石化學成分
1982年11月提交的原勘探報告資料顯示:
礦石以富鐵、含銅、高硫、高磷為特徵。全鐵質量分數為39.05%~52.84%,最高達66.34%。貧、富礦近於各佔一半。
礦石中的硫化物以黃鐵礦、黃銅礦為主,一般含硫量為0.30%~1.74%,最高達6.74%,含砷量0~0.024%,平均為0.003%。含磷量為0.25%~1.00%,最高1.73%。
鐵礦石中普遍含銅,但分布不均勻,主要以硫化銅(黃銅礦)存在,一般質量分數為0.01%~0.3%,高的達0.66%,可供綜合利用。經光譜分析查定各類鐵礦石含鉛、鋅、錫微量。
5.變質作用及近礦圍岩蝕變
礦區變質作用為低溫區域淺變質作用,主要表現為鵝頭廠組泥岩和頁岩的千枚岩化、板岩化,落雪組碳酸鹽的低溫重結晶及因民組火山岩的綠泥石化、鈉長石化。
礦區圍岩蝕變為中~低溫熱液蝕變,主要有:硅化褪色,綠泥黑雲母化和鉀鈉長石化,其次為碳酸鹽化和重晶石化。蝕變方式有滲透和充填兩種。在火山岩與碳酸鹽岩整合接觸帶,以礦為界有內綠外白的蝕變現象;呈斷裂接觸時,碳酸鹽岩則無硅化褪色。
硅化褪色:主要發育在近礦的碳酸鹽岩中,白雲岩、石灰岩被滲透硅化後,再結晶並褪色成灰白或乳白色,但寬度不大。
綠泥黑雲母化和鈉長石化:主要以滲透式交代玄武質火山岩。在火山岩的中心以鉀鈉長石化為主,邊緣以綠泥黑雲母化為主,相互間可以疊加,但也有發育不全,發育程度因地而異。在火山岩與碳酸鹽岩整合狀接觸處的鐵礦石和碳酸鹽岩中,一般也有細脈狀的綠泥黑雲母岩、長石岩作充填式交代。在評價勘探工作中已將碳酸鹽岩中的這種現象視為即將見礦的前兆。
重晶石和碳酸鹽化:發生較晚,但又早於硫化物礦化階段。主要以充填式呈細脈狀分布於火山岩、鐵礦體和碳酸鹽岩的破碎帶及其旁側的岩石中。
6.共(伴)生礦產
鵝頭廠鐵礦伴生有益組分為銅,但銅又是鐵礦石的有害組分,鐵礦體中黃銅礦化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