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過生日發朋友圈的圖片
過生日發朋友圈的圖片如下:
微信是什麼:
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由張小龍所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台通過網路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
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於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朋友圈,公眾平台,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4%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種語言。
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000個,微信提供公眾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台。
同時微信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2020年12月,iOS端微信更新至7.0.20版本,同時,個人資料頁多了一項微信豆,2021年1月21日,微信更新至8.0版本,2021年7月,在最新推出的8.0.8版本中,微信不僅可以同時登陸手機。
還增加了平板設備的同時登陸功能,這也就意味著,平板設備在微信的使用邏輯中已經與手機和電腦處於平級,用戶可以同時登陸的設備數量也達到了3台之多11月7日消息。
⑵ 小朋友的生日派對,你見過嗎
前兩天看到一個暖心的視頻。
,時長00:16
和小夥伴一起過生日,一桌子的菜,一個大大的生圓槐日蛋糕,當著好朋友的面許願,咯咯不停的歡笑聲……
小壽星許願的時候,旁邊的小女孩還故意偷聽。小朋友們真是太可愛了。
有網友羨慕地說:
「小朋友的快樂只有小朋友知道。」
「能和小夥伴一起過生日太幸福了。」
「長這么大了,從來沒有過一次這么溫馨的生日。」
常聽一些父母說:我們小時候從來沒過過生日,還不是一樣長大?小孩子家家的過什麼生日……
但是,有沒有想過,過生日這件事,也許對大人來說不算什麼,在孩子的心目中卻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孩子想要的不多,就是真實、簡單、自在。
當小夥伴紛紛送上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在小孩子的世界裡,簡直太美好了!
圖片
一個住在美國聖路易斯的小姑娘奧黛麗有一天突發奇想,要求辦一個屎粑粑主題的生日聚會。
面對這個奇葩的想法,沒想到的是,父母竟然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奧黛麗的爸媽專門准備了粑粑氣球和粑粑蛋糕。
圖片
每個邀請到來的客人,都可以享受包裹在粑粑蛋糕里的蛋卷和巧克力,還有特製的粑粑坐墊。
媽媽瑞貝卡還特意穿上了粑粑裝,出現在大家面前。
圖片
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粑粑主題的生日聚會,最重要的是小姑娘特別開心。
媽媽說:「奧黛麗絕對是一個忠於自己的人,我希望她總能擁有現在的信心。」
一場特別的生日派對,相信令到場的每個人都終身難忘。
被父母和朋友的愛圍繞的孩子,也從內心感受到自己無比重要。
圖片
Tfboys的王俊凱,有一天在采訪中被問到:從小到大你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他說小的時候有一次過生日,結果自己把生日給忘了,沒想到爸媽還記得。而且還給他買了一個兄山蛋糕,他覺得特別的開心。
當王俊凱看到爸媽買的蛋糕後,又覺得蛋糕好小啊。結果爸媽聽到了王俊凱的這句話之後,又把他給打了一頓。
圖片
哈哈哈,蠻搞笑的。哪怕被打了,他長大後最難忘的,還是一家人過生日的甜蜜時光。
三毛說:「童年只有在回憶中顯現時,才成就了那份完美。回憶中那些重要的時刻,就像印記一樣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中。」
有一天我問十歲的女兒,你三歲前還記得哪些事呀?
令我驚訝的是,她記得的都不是「我認為的重要的事」,比如拿了多少獎狀,去了哪些旅遊勝地度假……
讓她一直念念不忘的,其中就包括幾次過生日的經歷:
有一次一家人爬到山頂,在滿天的繁星下,唱生日快樂歌。
還有幾次,是在肯德基麥當勞過的生日。
等孩子不知不覺長大後,回頭感慨: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幾年。每一段經歷,都值得長大後細細回味。
多給孩子創造一些難忘的經歷,孩子的童年就多一份快樂。
圖片
圖片
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小朋友那麼喜歡過生日?
有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相比起大人,孩子更喜歡儀式感。
美國哈佛大腦與行為科學家Francesca Gino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
他們邀請一群小朋友試吃小蘿卜,並且分成兩組。
第一組被要求每次吃小蘿卜要遵循一套儀式:先敲擊桌子兩下,接著打開小蘿卜的包裝袋,再敲擊兩下桌子,深呼吸,最後才抓起小蘿卜放進嘴巴。
而第二組沒有嚴格的儀式規定,自己愛咋吃就咋吃。
結果發現,第一組吃得越來越多,並且更沉浸於這樣的游戲。
這就是為什麼每年過生日都是同樣的流程:
邀請小朋友,點蠟燭,唱生日歌,吹蠟燭,切蛋糕,吃蛋糕。
小朋友們卻樂此不疲。
圖片
生日,其實就是一種重要的儀式感。
韓劇《請回答1988》里有這樣一幕,因為德善的生日和大姐寶拉的生日挨得很近,所以每次她的生日都是借著大姐的生日一起過。
當大姐吹完蠟燭之後,拿去幾只蠟燭重新點上,就相當於幫德善過生日了。
德善內心一直十分委屈,不想和姐姐分享生日。那天她發飆了:「我是隨便對待都無所謂的人嗎?」
後橘塵友來爸爸給她道歉,單獨買了一個生日蛋糕,專門給她慶祝生日,父女倆達成了和解。
當生日那一天,所有人為你而來。在這個世界上,你就是最重要的人,別無他人。這樣的儀式感,在孩子心中特別重要。
前兩天參加一個小朋友的生日聚會。
女兒好朋友小麗的媽媽,感嘆道:「真羨慕現在的小朋友過生日啊!」說完眼圈有點紅。
原來,她的父母從小到大都沒有給她過過一次生日。媽媽一直以「生日就是媽媽的受難日,有什麼好過的呢?」為借口,反對過生日這件事。
明明家庭條件還可以,媽媽卻說過生日要花很多錢,捨不得花錢。
盡管她現在完全有能力給自己辦一個生日派對,卻無法重拾童年專屬的歡樂,現在的她,對於自己孩子的生日,都會特別重視。
對家庭儀式感的追求,是父母對自己童年缺失的補課,也是給這一代小朋友最好的家庭禮物。
圖片
圖片
杜伽爾說,永遠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事物是童年的記憶。
那麼,在過生日這件事上,父母怎麼做才能給孩子創造獨一無二的童年經歷呢?
1. 孩子從4歲起,開始懂得「生日」這回事
孩子越小,對生日越懵懂。對小小的他們來說,生日就是幾個小夥伴一起玩,或吃一頓可口的食物。
當孩子長大到4歲後,才有意識地知道,每年都會過生日,生日是一年中重要的日子。
長大了的小朋友,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告訴父母想吃生日蛋糕,或希望得到某個玩具,或希望父母帶他們到游樂場玩耍等。
一位資深幼兒園老師建議,等孩子四歲以後,父母應該盡量尊重孩子的想法,按照孩子的意願過自己的生日。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圖片
2. 讓孩子做「小主人」,參與准備生日派對
曾經參加過閨蜜給孩子辦的生日派對,這場家庭聚會小卻溫馨。
在派對上,閨蜜的女兒一邊和小朋友玩,一邊端水果,添飲料,組織開展游戲, 很有小主人的范兒。
閨蜜說,這場生日活動在十天前就開始准備了。從大人小孩的餐飲准備、到娛樂項目等,她都有意識地讓孩子一起參與。
比如一起做布丁這個活動,就是孩子自己在網上搜的教程,然後按照預算買的牛奶、布丁粉和模具。
閨蜜還告訴女兒,在派對進行中,要擔當起主人的角色。讓自己邀請來的客人玩得、吃得盡興,照顧好每個人的感受。
辦一次生日聚會,放手讓孩子當一回小主人,孩子的成長速度之快,會讓父母驚訝。
圖片
3. 創造「共同的經歷」,比禮物和派對更有意義
山西太原小學生的天價生日宴,曾經上過熱搜。
在太原當地,小學生過生日像婚禮現場那樣豪華,製作寫真、拍攝微電影,甚至用上了無人機……
據統計,一場主題生日派對參加人數在100人左右,平均消費5萬元。
圖片
面對鏡頭,一名小壽星說出了心裡話:「這樣的生日,其實不是我想要的,只是爸爸媽媽希望這么過。」
是家長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讓生日宴越辦越豪華,越辦越變味。
可是,鋪張浪費的行為,對價值觀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並不是好的示範和榜樣。
行為心理學教授托馬斯·吉洛維奇說:幸福感更多地來自經歷,而不是禮物。
相比起豪華的生日排場、貴重的生日禮物,給孩子一場簡短的旅行,或一起做一個蛋糕,種一棵生日樹……
圖片
幼兒園一個同學的媽媽,她給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會買兩個蛋糕。一個在家過生日的時候,和全家人一起吃。另一個和幼兒園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吃。
老師拍下生日會的照片發到家長群里,孩子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當然最開心的,還是小壽星。
用心的媽媽,給孩子創造雙倍的快樂,是長大後珍藏的回憶。
這些共同的經歷,比單純的禮物和派對更有意義。
圖片
有人說,有儀式感的家庭,才能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每年給孩子過生日,我家的保留節目,就是一起製作成長相冊。
生日的那一天,全家人一起翻看相簿,回味過去一年發生的大事小事。大家一起笑、一起感動、一起沉思……
相信孩子通過這樣的一次次互動,會感受到生日的意義,從而明白成長的意義。
張愛玲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地去過屬於我們生命里的每一天。
人生幾年幾十年過去,能被記住的無非就是一些片段。
這些片段連接著某種情感,在我們獨自一人的時候,可以常常拿出來回味。
而這樣的片段,正是由一個個亮晶晶、閃著光的美好的事件組成的呀!
生活中如果有太多的隨意,人生也就慢慢失去了意義。
讓我們從好好過生日做起,用儀式感,來充盈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