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羲之寫的狂草書法圖片大全
王羲之有草書,但並不狂,圖片太多,你可按這些綱目去網路圖片自行搜索: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蘭亭序虞世南本》(蘭亭八柱第一)卷,唐,虞世南摹,紙本,行書,縱24.8cm,橫57.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蘭亭序褚遂良本》(蘭亭八柱第二) 卷,唐,褚遂良摹,紙本,行書,縱24cm,橫88.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蘭亭八柱第三、神龍本) 卷,唐,馮承素摹,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定武蘭亭序吳炳舊藏本》墨拓縱26.0厘米橫66.0 厘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高島菊次郎氏寄贈)
《定武蘭亭序宋拓故宮藏本》 (宋拓定武柯九思本)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小楷黃庭經》(摹刻本墨拓)
《小楷樂毅論》(越州石氏本墨拓)
《頻有哀禍帖》(摹本),紙本。縱26.9厘米 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藏
《孔侍中帖》(摹本),紙本。縱26.9厘米 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藏
《姨母帖》(摹本)行書,紙本,遼寧省博物館藏
《初月帖》(摹本)紙本,遼寧省博物館藏。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摹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快雪時晴帖》(摹本),紙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喪亂得示二謝帖》(摹本)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
《七月都下帖》(摹本)紙本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作品(
《上虞帖》(唐代摹本),硬黃紙本 ,草書,縱23.5厘米 黃2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行穰帖》(摹本),硬黃紙本 ,24.4×8.9cm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雨後帖》(摹本),紙本 25.7×14.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遠宦帖》(摹本)紙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寒切帖》(摹本)紙本 章草 縱25.6厘米,橫21.5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袁生帖》(摹本)紙本 日本藤井有鄰館藏
《干嘔帖》(摹本)紙本縱14.1厘米,橫26.4厘米 天津博物院藏
《游目帖》(摹本)又名《蜀都帖》紙本 ,草書 原為日本廣島安達萬所藏
《長風帖》(摹本)紙本 草書 縱27.5厘米 橫40.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大道帖》(摹本),紙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妹至帖》(摹本) 縱25.3厘米 橫5.3厘米 日本私人藏
《大報帖》(摹本) 25.7×10.1厘米 日本私人藏
王羲之《其書帖》 原為羅振玉藏
《旃罽胡桃帖》(敦煌石室臨本) 紙本。草書。縱25.2厘米,橫20.6厘米。英國大英圖書館藏
《瞻近龍保帖》(唐人臨本)紙本,草書。縱25厘米 橫37·5厘米。英國大英圖書館藏
《漢時帖》前二行為唐人寫本,後段為元趙孟頫補書。
《十七帖》墨拓
《唐懷仁集聖教序》墨拓
《唐集興福寺半截碑》墨拓
㈡ 東晉都有哪些名人
1、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其詩其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
影響了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
2、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
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
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3、謝安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
謝安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
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
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
太元十年(385年)病逝,年六十六,追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閑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
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張舜徽贊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4、嵇康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譙郡嵇山(今渦陽縣石公鎮)人。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他早年喪父,家境貧困。
但仍厲志勤學,精通文學,玄學、音樂等。因此受到魏宗室賞識,被封為潯陽長,後又升任中散大夫,娶魏文帝異母兄弟穆王曹林女為妻,世稱嵇中散。
為「竹林七賢」(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之一。嵇康崇尚老莊,稱「老子、莊周吾之師也」,尤好道家導氣養性之說,講求養生服食之道。
嵇康極力反對名教思想,政治上擁護曹魏,不滿司馬氏集團篡權,聲言「非湯武而薄周孔」,遭鍾會陷害,為司馬昭所殺。
5、王導
王導(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龍、阿龍。琅玡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出身於魏晉名門「琅邪王氏」,早年便與琅玡王司馬睿(晉元帝)友善,後建議其移鎮建鄴,又為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
東晉建立後,先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亂」時,王導拒絕王敦欲廢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遺詔輔立晉明帝。其後進位太保。明帝駕崩後,王導與外戚庾亮等共同輔政。
庾亮不聽王導等人的勸諫,執意征歷陽太守蘇峻入京,致使其舉兵反叛。「蘇峻之亂」平定後,王導駁斥眾人企圖遷都的念頭,穩定局勢。
此後聯合太尉郗鑒繼續執政,雖與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頗重,但終無大亂。咸康五年(339年),王導去世,年六十四。成帝舉哀於朝堂,遣使追謚「文獻」。
葬禮規格同霍光、司馬孚,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王導善書法,以行草最佳。他學習鍾繇、衛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有草書《省示帖》、《改朔帖》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