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男生道士服卡通圖片大全

男生道士服卡通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3-05-06 14:04:36

⑴ 道士的服飾

道教服飾有橘梁樣式規定 。道裝有大褂、道袍(或稱得dǔo羅)、戒衣、法衣、花衣(或稱作班衣)。
大褂、道袍為日常服,戒服在受戒時穿,法衣是做法圓碼運或宗教大典時高工和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經師上殿時穿的綉花衣。
道士帽稱巾。全真之巾有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九陽巾等九種。
正一之巾有純陽巾、南華巾、莊子巾、荷葉巾、混元巾、九梁巾、諸葛巾、太陽巾、包巾(幅巾)等九種。
道人戴的冠子有黃冠、五嶽冠模判、蓮花冠、星冠、五老冠等。

⑵ 一張卡通圖片,好像是一個穿著修道士的人趴在墓碑前哭泣,身後就站著個穿白色衣服的女鬼

⑶ 尋找一張卡通圖像,一個道士頭的小孩做出哦耶的手勢,如下圖

你想要多大的,我給你傳一個,留個郵箱,我還有好多表情一塊發給你

⑷ 道教服裝

概述

早期道教服飾,並無嚴整規范,自南朝陸修靜之後,開始形成制度。《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四說:「修靜立道士衣服之號,月破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幡,於此著矣,」說明道教服飾自陸修靜起有了定製。《太平御覽》卷六十五引《傳授經》說:陸先生「對上下接,謂之俯仰之格,披、褐二服也。」披,即披肩,又作「帔」。褐,《玉篇》作「袍」解。此後,道教服飾便逐漸定型。

《三洞法服科戒文》規定:「一者初入道門,平冠、黃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黃裙、絳褐。三者道德,黃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黃褐、玄冠,皆黃裙對之。冠象蓮花,或四面兩葉,褐用三丈六尺,身長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長二尺四寸,袖領帶,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條,帔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條,男女同法。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紗三十六尺,長短如洞玄法,以青為里,袖領帶,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條,里一十四條,合三十九條,飛青華裙,蓮花寶冠,或四面三葉,謂之元始冠,女子褐用二丈四尺,長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條,兩袖十六條,合三十九條,作青紗之裙,戴飛雲鳳炁之冠。七者三洞講法師,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雲霞,山水袖帔,元始寶冠。皆環佩執板,師子文履,謂之法服。」將道士服飾分為初入道門、正一、道德、洞神、洞玄、洞真、三洞講法師七種品第,並以不同的巾、冠、褐、裙、帔等加以區別。

《初真戒·三衣格》對全真派受戒道士的服飾作有具體規定:「領受初真十戒、三戒、五戒、八戒、九真妙戒者,身著初真信衣,計二百四十條、三台十褶、雲帶二拽、凈巾芒鞋,行千二百善,持《清靜經》、《大通經》、《洞古經》,得真人戒果。行持具足,當受中極凈戒,或持身戒、或智慧戒、或觀身戒、或妙林戒,俱著輕塵凈衣,或用淺藍單布為之,或用純帛為之,亦三台雲帶、凈巾芒鞋,行二千四百善,持《玉帝大法》,得地仙戒果。行持具足,當受天仙大德妙戒,行一百八十細行密戒,或三百大戒,行三千六百善,參《道德真經》,身著天仙霞衣,領用直開,袖不合縫,霞帶雲邊,戴五嶽真形冠,著五雲輕履,行持俱足,得天仙戒果。」

道教對其服飾相當慎重,無論全真派和正一派都是如此。比如《三洞法服科戒文》就說了四十六條關於法服的規戒,《初真戒》亦有四十六條關於戒衣的戒律。 道士服飾,古無定製。大約從南朝宋陸修靜起,始據古代衣冠之制,結合宗教需要,
定為制度。《陸先生道門科略》曰:此前,道士也有法服,「舊法服單衣袷幘,籙生袴
褶,所以受治之信,男賚單衣墨幘,女則紺衣」。現在則改以巾褐裙帔為道士之法服,
「巾褐及帔,出自上道(蓋指上清法——引者注),禮拜著褐,誦經著帔。……夫巾褐
裙帔,製作長短,條縫多少,各有準式,故謂之法服」。①此後,逐漸增修,至南北朝
末,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服飾制度。即按道士入道年限及學道之深淺,分為若乾等級,
對每個等級道士的衣服、冠巾、靴履,應該使用什麼布料、應採的顏色、應取的樣式等,
作出具體的規定。每個等級的道士皆須按此著裝,不得混淆。
據南北朝所出之《傳授經戒儀注訣》載,道士服飾有:
「葛巾、單衣、被(帔)、履、手板。」②據時間大體相同之《洞真太上太霄琅書》
載,則有:「葛巾、葛單衣、布褐、布裙、葛帔、竹手板、草履。」③參照同時期的其
他道書,其服飾不外法服、冠巾、靴履三大項。此三項的形制、顏色及製作方法,略如
下述:
法服南朝宋時所出之《洞玄靈寶道學科儀》卷上《製法服品》曰:「內外法服,
須有條准。若始得出家,未漸內籙,上衣仙褐法帔,皆應著條數。……若受神咒五千文,
皆合著二十四條,通二十四氣;若年二十五已上,受洞神靈寶大洞者,上衣仙褐合著三
十二條,以法三十二天天中之尊,法帔二十八條,以法二十八宿宿中之神。亦聽二十四
條。隨道學之身,過膝一尺。皆以中央黃色為正。若行上法,聽著紫。年法小,為下座
者,勿著紫。若中衣法衫、筒袖、廣袖,並以黃及余淺凈九色為之。皆大領兩向交下,
揜心已上覆內衣六寸。若內衣、法裙,聽以余淺深色為之,……皆垂及踝。若女冠具上
法者,聽以輕紫紗為褐,若裙必用深黃,不得輒用余淺色。其上、中、下之衣,不可計
緣之內外,皆大幅帖緣為之。」④《洞玄真一自然經訣》規定靈寶道士所穿之法服為:
「褐皆長三尺六寸,三十二條。若鹿皮巾褐至佳,皮褐無條數也,黃裳對之。」⑤
《洞真四極明科》規定上清道士之法服為:
「帔令廣四尺九寸,以應四時之數;長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氣。表裡一法,表當
令二十四縫,里令一十五條,內外三十九條,以應三十九帝真之位。……凡女子學上清,……
當冠元君之服,用紫紗作褐,令用二丈四尺,身袖長促(《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引此
文『促』作『短』,是——引者注),就令取足,當使兩袖作十六條,身二十二條(當
為二十三條——
引者注)。又作青紗之裙,令用四十五尺,作八幅,幅長四尺九寸,余作攀腰,分
八幅(《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九作『分幅』——引者注)作三十二條,此則飛青之裙元
君之服也。」⑥由上可見,道士法服的基本形制為:上著褐,下著裙(裳),外罩帔。
此實為沿襲古代上衣下裳之制。同時,在褐、帔等之製作上,又採取條塊剪裁與縫制的
方法。上雲「二十四條」、「三十二條」之「條數」,即指衣料被剪裁之條塊(幅)
數,亦即將此條塊加以縫合而成衣的「條縫」數。此法亦源於古制。《禮記·深衣》
即規定「深衣」須裁剪成十二幅後加以縫合,謂:「制十有二幅,以應十二月。」⑦另
外,「長裙大袖」是道教法服的一大特點,其道袍、戒衣等,袖口寬一尺八寸,或二尺
四寸,故舊時有民謠雲:「二可怪,兩只衣袖像口袋。」⑧冠巾《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卷上《巾冠品》雲:「若道士,若女冠,平常修道,戴二儀巾。巾有兩角,以法二儀;
若行法事,升三籙眾齋之壇者,戴元始、遠游之冠。亦有輕葛巾之上法,元始所服,……
亦謂玄冠。」⑨梁或隋代所出之《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三引南北朝所出之
《科》書曰:
「道士、女冠,皆有冠、幘,名有多種,形制各殊,……並用穀皮筍籜或烏紗純漆,
依其本制,皆不得鹿皮及珠玉采飾。」AB大體說來,平時戴巾、幘,作法事時戴冠,而
巾冠之名稱、式樣則有多種。
靴履《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三引南北朝所出之《科》書曰:「道士、
女冠履制皆圓頭,或二儀像,以皮、布、絁、絹裝飾,黃黑其色,皆不得羅綺錦綉。……
其襪並須純素,絁、布、絹為之。其靴圓頭闊底,鞋唯麻而已。自外皆不得著。」AC又
雲:「《科》曰:凡道士、女冠,履、屨,或用草,或以木,或純漆布、帛、絁、絹。」
AD《洞玄真一自然經訣》《洞玄太極隱注經》又規定靈寶道士著草履。AE以上布鞋、草
履蓋為平時所穿,高功法師作法事時,則穿靴或舄(復底靴)。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五《法服圖儀》,還將各階道士之不同著裝繪制
成圖,並逐一作了解釋:正一法師,玄冠、黃裙、絳褐、絳帔二十四條;高玄法師,玄
冠、黃裙、黃褐、黃帔二十八條;洞神法師,玄冠、黃裙、青褐、黃帔三十二條;洞玄
法師,芙蓉冠、黃褐、黃裙、紫帔三十二條;
洞真法師,元始冠、青裙、紫褐、紫帔青裹,表二十四條,里十五條;大洞法師,
元始冠、黃裙、紫褐加上清法,五色雲霞帔;三洞講法師,元始冠、黃褐、絳裙、九色
離羅帔。又雲:「女冠法服、衣褐,並同道士,唯冠異制,法用玄紗,前後左右皆三葉。」
AF以上就是南北朝時期形成的道士服飾在用料、顏色、形制及製作方法等方面的制度的
大概情形。
道教十分珍視自己的服飾,稱其傳自黃帝或老君,要道士依制穿著,以有別於普通
百姓。南北朝所出的一些道書中,還借服飾名稱解釋的機會,賦予以宗教道德意義,用
以勉勵道士修道立德。《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四《法服訣第八》雲:
「法服者何也?伏也,福也,伏以正理,致延福祥。濟度身神,故謂為服。」AG
「夫冕者,勉也,勉勵立德,免諸塵災。冠者觀也,德美可觀,物所瞻睹。巾者潔也,
斂束潔凈,通神明也。
帽者燾(通幬,意謂覆蓋——引者注)也,覆燾身首如雲霧也。……龍衣華服,明
德所堪,單衣通著,本是深衣。衣此深衣,學以正心,心得深理,終入道源。……褐者
遏也,遏惡揚善。帔者披也,披道化物。裙者歸也,萬福所歸。一名曰裳,裳者常也,
慮迷夫道,常存得常。女子袿?,道繼真?,以防諸惡,義與褐同。……履者何也?理
也,非禮不動,非禮不行,行則善理,唯禮是從,從禮得理,入道成真。舄者釋也,解
除滯蹤。准此而思,觸長無惑矣。」AH為了使道士珍惜道服,道教還制定了一套道士入
道時授受道服的儀式。此制不知始於何時,現見載於北宋賈善翔所作《太上出家傳度儀》
中。據該書載,儀式開始,由保舉師引入道弟子先拜三清大道,次拜度師,禮皇帝,謝
先祖,辭父母,辭親友,然後進入授衣正儀。略謂:「次保舉師與脫俗衣,先著履。度
師贊雲:汝先足躡雙履,永離六塵。……願汝一心奉道,履踐靈壇,凡所行游,不步凶
惡之地,常登法會,徑陟仙階……次系裙。度師贊雲:裙者群也,以群統為意,群於道
友,統以清凈。又謂之裳。蓋在上為衣,在下為裳,以表守謙下為常行之法則。能如是
者,災害不生,諸聖佑護。……次著雲袖。度師贊雲:輕剪黃雲,裁成法服,上以襯霜
羅之帔,下以統飛霄之裙,為中道之衣,不可須臾離體。……次披道服。度師贊雲:道
服者,乃天尊老君之法服也,真聖護持,人天贊仰。……行住坐卧,常須護持。……
次頂簪冠。度師持於手中贊雲:汝頂是冠,冠者冠也,一身之上,最處崇高,總括
眾發,斗星燦爛,岳勢巍峨,像列真之朝元。……AI道士入道,須舉行儀式授以道服,
實為道教服飾制度之又一內容。
再次,南北朝時期還對法服的使用、存放等作出種種規定。《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卷上《敬法服品》曰:「若道士,若女冠,上衣褐帔,最當尊重。……一者,未著之前,
函箱盛之,安高凈處;二者,既著之後,坐起常須護凈;三者,暫解之時,勿與俗衣同
處;四者,雖同學同契之人,亦不許交換;五者,不得乞借俗人非法服用,直至破敝,
皆須護凈焚棄。」AJ這也是道教服飾制度之又一內容。
道教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凡是已經形成的信仰、制度,總是長期堅守不渝。其服
飾制度就是如此。據唐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北宋劉若拙《三洞修道儀》等所載,
唐、宋的道教服飾,即據南北朝所定之制度。《三洞修道儀》所規定的各階道士之法服、
冠、履,與《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所定者大同小異。今人周錫保《中國古代服
飾史》第九章「宋代服飾」中敘及宋代道士服飾,曰:「道士的服飾有法衣、褐、被和
常服的道袍、大衫。法衣是法師執行拜表、戒期、齋壇時穿的,指的如全真派中的霞衣、
凈衣、信衣、鶴氅(又名羽衣)等,以及正一派中的行衣、罡衣、混元衣、班衣、懺衣
之類。其中法衣、鶴氅等,一般以直領對襟為多。常服即是道袍,所著的大小褂衣,或
名大小衫,這是平常穿的,大多是用交領斜襟的。這種外衣和內衣,大致同一般人相似。」
又雲:「道家的服色有褐、青和緋,是指法服而言。自唐開始賜李泌紫色之後,宋
代也有賜林靈素以紫服的。」「道家著衣,是先穿道袍之類,然後在道袍之外束以環裙,
即下裳,再把鶴氅、罡衣等加罩在外面」。宋時道士所戴之冠,「同一般人戴者相似,
如黃冠、金冠、芙蓉冠、五嶽靈形圖冠、二儀冠等。……道家平時穿履,法事時穿舄,
舄、履用硃色」。「至於女道士的冠服,大體也同男者相似,也是束發戴冠巾而衣道服」。
AK該書作者經此考察後認為,道教冠服「不同於僧侶們源於天竺的佛教的服飾,而道服
是源出於本土的服飾。所以《學齋占畢》載:『然冠、履兩事,反使今之道流得竊其所
以,堅持不變。凡閑居則以巾覆冠,及謁見士大夫並行科開章,則簪冠而徹巾穿舄,是
三代之制,尚於羽士見之。』這就是說,我國早期的服式(飾)制度,在道家者流還保
持著遺制,也就是說,宋時道士還保持著古人上衣下裳的簪冠的形制。」LB元代後期,
道教諸派合並而為全真、正一兩大派,此後,兩派的著裝大同小異,皆大體沿襲古制。
今人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第一三○節,據永樂宮純陽殿元代壁畫擇取五道童服
飾加以研究,認為:「五道童衣著近似一般宋、明道童式樣,青綠絹衣,長才過膝,用
絲絛系腰,衣左衽交領加沿,和宋代『道服』小有同異。」LC並稱:「據元明間通俗讀
物《碎金》記載,道服中即有星冠、交泰冠、三山帽、華陽帽、漉酒巾、接籬巾等等名
目,必然具備不同式樣。又元明讀書人戴的純陽巾,也和道家傳說呂洞賓有關系。」又
據《綠雲亭雜言》稱,明太祖初有天下,一夕至神樂觀,見一道士於燈下結綱巾,後即
下旨將此綱巾推行天下,從而使道教服飾「影響到明代巾裹制度。」LD朱元璋第十六子
寧王朱權所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曾記明代道教冠服制度,其所記上清法服、女
真衣等,即南朝所出《洞真四極明科》所規定的上清道士服制;所記道袍、鶴氅及雷巾、
綱巾、靴、履之形制,亦與古制大同。LE可見至明代,道教服飾仍無多大變化。
至清代,全真龍門派道士閔一得在《清規玄妙》中,記載了清代全真派的服飾,曰:
「全真所戴之巾有九式:一曰唐巾,二曰沖和,三曰浩然,四曰逍遙,五曰紫陽,六曰
一字,七曰綸巾,八曰三教,九曰九陽。所謂唐巾者,唯唐朝呂純陽祖師之派裔可戴。
其或老者戴沖和,少者戴逍遙,或冷時用幅巾,雪夜用浩然,平時用紫陽、一字,各從
其宜。上等有道之士,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綸巾、偃月冠;中極戒者,三教巾、三台
冠;天仙戒者,沖虛巾、五嶽冠。巾皆用元色布緞所置。蓋元為天,頭圓象天;天一生
水,水色屬元,元機於道,以元色頂於首,尊道也。」LF又稱:「凡全真服式,唯青為
主。青為東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為青龍生旺之氣,是為東華帝君之後脈,有木青泰
之喻言,隱藏全真性命雙修之義也。朝參公服,頂黃冠,戴玄巾,服青袍,系黃絛,外
穿鶴氅,足纏白襪,腳納雲霞朱履,取五行俱備之故耳。若宗、律兩師,加中單禮足,
方謂合式。」LG現代道士之服飾,「約有六種:(1)大褂。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
(2)得羅(俗稱道袍——引者注)。袖寬一尺八寸,長隨身,大禮服。以上衣服均藍色。
(3)戒衣。袖寬二尺四寸,袖長隨身,受戒用,黃色。(4)法服。方丈大典用,紫色。
(5)花衣。出外念經用,雜色。(6)未受戒道士之大褂及得羅均應為黃色。」LH冠巾

大體與清代同,其名目如《清規玄妙》所載。平時,「道士一般著白布襪、雲履或青鞋。」

分類

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混元巾:又稱「冠巾」。圓形,硬殼,帽頂有洞,可以露出發髻。後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脫。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頭巾,規定舉行「冠巾」儀式拜師之後的道士方可戴用,現在這一限制逐漸打破,未經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數。全真派高功在舉行齋醮科儀時均用此巾,並在露出的發髻上面別以道冠。正一派道士今日已無蓄發傳統,為了方便,就將混元巾和道冠縫在一起戴用,有的帽頂還折出方角,成為混元巾的一種變體,台灣道士稱為「網巾」,又名「角冠」。

莊子巾:又稱「南華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飾有「帽正」(見後介紹)。多在秋冬天氣戴用,道士不蓄發者或年老脫發者喜戴此巾。

純陽巾:亦稱「樂天巾」、「華陽巾」、「紫陽巾」、「九陽巾」或「九梁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為純陽之數,代表道教「九轉還丹」之意。帽前正中鑲有帽正。現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浩然巾:即「風帽」。裡面絮以棉花,以為御風擋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風雪天氣可用此巾。

逍遙巾:乃是一塊方形(亦有圓形)巾料,包於發髻之上,繫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稱為逍遙巾。另有一種是用莊子巾或純陽巾,飾以美觀的雲頭圖案,帽後綴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亦稱逍遙巾(古稱「雷巾」)。年輕道士喜戴此巾,行動之間,飄帶搖拽,顯得瀟灑自如。但有些道觀的老道長認為戴用此巾有失莊重,而廢止之。

荷葉巾:外形類似莊子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鑲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葉,故名。

太陽巾:即草帽或棕笠。道士夏季在烈日下勞作,可戴此巾。有的道士為了和社會上有所區別,就在帽頂掏洞露出發髻,或在帽沿上繪以八卦、太極等道教圖案,或者寫上自己所住道觀的名字。

一字巾:即一根束發用的帶子,兩端各綴一片帽正,兩片帽正相疊扣在一起,就能戴在頭上。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為簡便的一種。道教規定,不可光頭進入殿堂,必須戴有道巾,若無其他道巾,紮上這根帶子也可頂替。

包巾:又稱「扎巾」。乃是一塊方形布料,四角綴有帶子,可以勒在頭上。帽前正中可飾帽正,但多數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種頭巾,初入道門尚未拜師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認為不應列於九巾之內。《三才圖會》:「幅巾古賤者之服也,漢末始為士人之服。」不過現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雖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數幾種日常戴用。現在全真派道士日常多用混元巾、莊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純陽巾和網巾。

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以上各種道冠,均在參加宗教活動時才可戴用,其他非正式場合,則須摘下。

道袍

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

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另外,近年出現一種「筒子襪」,屬於高筒襪子的一種變體,即把高筒襪子的襪腳部分去掉、只用其襪筒部分。外觀上與高筒襪子差不多,尤為適合夏天穿用。

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

道簪:俗稱「簪子」。為道士盤別發髻之用。一般用黃楊木或玉石、金屬製成。條狀,略呈彎曲,亦有直形,有些後端還刻有太極、八卦圖案或葫蘆形狀。

帽正:多為玉制。方形,鑲在帽前正中。除了作為裝飾之外,還有檢查道巾是否戴正的作用。

慧劍:是道袍上的一種裝飾。為兩條劍形長帶,縫於道袍的紐扣部位。唐末道人呂洞賓改劍術為「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慎」,慧劍的寓意即在於此。

佩劍:即道士佩帶的寶劍。中國古人即有佩劍之風,《道書援神契》說「古之士大夫皆佩劍」。

道教多為雌雄雙劍,相並背於身後。現在道士佩劍者並不多見,除了偶爾看到雲游道士有佩劍者以外,一般是懸掛在住室之內,以為辟邪除魔之用。

葫蘆:八仙之中的李鐵拐即帶有葫蘆,裡面盛放仙丹。道士佩帶葫蘆,一般盛放道教丹葯,以為舍葯療疾之用,在雲游道士中較為多見。

魚鼓:又作「漁鼓」。打擊樂器,在長竹筒的一頭蒙上薄皮,用手敲打。從前道士演唱道教神仙故事的曲子 (即「道情」),以此伴奏。現在道教中已經絕跡。

單瓢:又稱「緣瓢」。是用硬木刻制的瓢狀器皿。為過去雲游道士必備之物,在外面化緣盛放飯食之用。今日道士已不用此物。

拂塵:乃為木製或金屬做成的柄,柄端扎有棕絲或馬尾。可作拂掃塵埃或驅除蚊蠅之用。道士手持拂塵,意在掃除心靈的污垢,清靜身心。

陰陽環:乃為連在一起的兩個圓環,可以拿在手中來回轉動,代表「陰陽循環,周而復始」之意。一般為木製或玉制。亦有三環相套者,稱為「三才環」或「三環套月」。老年道士尤喜玩此,以為活動指腕之用。


⑸ 找一個卡通道士頭像,有道骨仙風的感覺就好。

⑹ 卡通小道士,求這張圖的高清大圖,原圖謝謝了。

您好!


最全最大圖片上傳了


請點擊圖片進入大圖




點擊本回答下方「選為滿意答案」的按鈕!

⑺ 道教有幾種道袍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廳腔扒。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道袍,簡單來講,就是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目前可以分為6大類: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

下面小道就為大家介紹一下6種道袍的區別:
大褂:藍色。款式最簡單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代表法天之意。衣襟寬大,長至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目前多發展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圖片

得羅:藍色,即將成為正式道士的標記,著冠巾束戴。衣襟寬松,長及腳踝,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參加宗教活動。方可著用此衣。
圖片

戒衣:黃色,受戒道士的一種代表。戒衣,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表示莊重,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分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穿用。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戎衣:黃底黑框
圖片

法衣:紫色,稱「天仙洞衣」。只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的道場法事的高功身著此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扮昌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日月星辰、寶塔、龍鳳、仙鶴等。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圖片

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不帶圖案的班衣,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圖片
圖片
衲衣:亦稱「衲頭」,今日道士圓渣多已不用。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略為粗拙。雲游在外的道士打坐時穿用,抵禦風寒。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出外野遊,粗布麻衣
圖片

在其中,法衣是道教法事的專用服飾。黃色法衣是天師聖主,是王者的穿著。是法衣中最好的一種。

紫色法衣就是高階法師的代表了,是大師進經的穿著。

紅色法衣代表是祈福的的法師。

青色的法衣就是拜斗、祝壽的法師常用穿著了。

⑻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8)男生道士服卡通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⑼ 求一些動漫版的,看好是動漫版的古裝的僧人、道士、和尚、老道的圖片類似於下面這張圖片的

少年陰陽師、

⑽ 道士服飾、頭冠有哪幾種,有什麼特定含義

道教服飾,淵源甚早,一味地翻看南北朝的文獻,只是空談,真正地通過實物研究道教服飾,只能是從明代服飾入手。

本貼將主要同過 冠巾、衣裳兩部分,參照明代服飾,對目前的道教服飾做一粗略地考證。



滿清時代,雖然僧人亦著漢服,但因佛門的剃度制度。簪、冠、巾的制度被道門保留了下來。

冠,為貴人所用。巾為士庶人所用。在道門內,冠為正式場合所用,平日則用巾。

由明到清,有很多冠的種類已經失傳,但保留下來的,大抵有三種(五老冠為煉度所專用,其意義與傳統地簪冠意義不同,故不在此列)。

上清芙蓉冠,又名蓮花冠,乃道冠等級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師行科時方用。

五嶽冠,又名五嶽靈圖冠。覆斗狀,上刻五嶽真形圖。在全真道內,惟有受過三壇大戒之道士方可用。

偃月冠,又名黃冠、月牙冠、無形冠。覆元寶狀,受過冠巾禮之道士皆可用

本人特援引兩方面的資料,斗膽考證了九巾,但實際上,道門所用之巾已遠不止九種,

另有:幅巾、飄巾、太陽巾、沖虛巾、雷巾。

閱讀全文

與男生道士服卡通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燙頭發型圖片女生2017 瀏覽:545
qq男生封面圖片潮流汽車 瀏覽:997
掃描的圖片如何復制到電腦 瀏覽:982
showme滑動如何編輯圖片 瀏覽:921
48汾酒價格表和圖片 瀏覽:886
如何將圖片轉為電子稿 瀏覽:607
怎樣編輯文字圖片 瀏覽:121
京東如何發送手機圖片 瀏覽:52
可愛的萌手帳圖片女孩 瀏覽:189
簡單海賊王圖片大全 瀏覽:89
短發素顏發型圖片 瀏覽:836
甜酷女孩圖片動漫 瀏覽:129
毛筆字頭發型圖片 瀏覽:475
簡單飯圖片大全 瀏覽:525
中長發燙發圖片女生 瀏覽:127
百搭男生發型圖片 瀏覽:893
孤獨的衣服圖片 瀏覽:318
九尾妖狐動漫圖片男生 瀏覽:322
如何用p站ID搜圖片 瀏覽:176
今年男生流行發型圖片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