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十大古建築圖片
一、皖南古村落
2013年3月16日,安徽宏村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原文地址【http://cs.focus.cn/msgview/6389/331881401.html】
望採納!
⑵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類型(要有圖片)
古建築形式明、清古建築的主要建築形式
我們常見到的有: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五種形式。在這最基本的建築形式中,廡殿又有單檐廡殿、重檐廡殿;歇山有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懸山,常見者既有一層,也有兩層樓房;攢尖建築則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形、單檐、重檐、多層檐等多種形式。 [編輯本段]清代建築的通則通則(又稱通例),是確定建築各部們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則。這些法則規定了古建築各部位之間的大的比例關系和尺度關系。它是使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築持統一風格的很關鍵很重要 的原則。
清式建築的通則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寬與進深,柱高與往徑,面寬與柱高,收分與側腳,上出與下出,步架與舉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廡殿推山,建築物各部構件的權衡比例關系。
1、 面寬與進深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以長方形為最普遍,一座長方形建築,在平面上都有兩種尺度,即它的寬與深。其中長邊為寬,短邊為深。如一棟三間北房,它的東西方向為寬,南北方向為深。單體建築又是由最基本的單元「間」組成的。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若干個單間面寬之和組成一棟建築的總面寬,稱為「通面寬」;若干個單間的進深則組成一座單體建築的通進深。
古建築面寬(指明間面寬)的確定要考過慮到許多方面的國素,即要考慮實際需要(即所謂適用的原則),又要考慮實際可能(如木材長短、徑寸等因素),並要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在古代,明間面寬的確定還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考慮面寬時,必須使用門口尺寸符合門尺上「官」「祿」「財」「義」等吉字的尺寸。次間面寬酌減,一般為明間的8/10,或按實際需要確定。
2、 柱高與柱徑
古建築柱子的高度與直徑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柱高與面寬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築,如長檁或六檁小式,明間面寬與柱高的比例為10:8,即通常所謂面寬一丈,柱高八尺。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凡檐柱以面闊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應為百分之七)定徑寸。如面闊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徑七寸七分。」五檁、四檁小式建築,面闊與柱高之比為10:7。根椐這些規定,就可以進行推算,已知面寬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徑。相反,已知柱高、柱徑也可以推算出面闊。
3、 收分、側腳
中國古建築圓柱子上下兩端直徑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類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徑的圓柱體,而是根部(柱腳、柱根)略粗,頂部(柱頭)略細。這種根部粗、頂部細的作法,稱為「收溜」,又稱「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穩定又輕七,給人以舒適的感覺。各式建築收分的大小一般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為3厘米,假定柱根為27厘米,那麼,柱頭收分後直徑為24厘米。大式建築柱子的收分,《營造算例》規定為7/1000。
4、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
中國古建築出檐出檐深遠,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規定。清式則例規定:小式房座,以檐檁中至飛檐椽外皮(如無飛檐至老檐椽頭外皮)的水平距離為出檐尺寸,稱為「上檐出」,簡稱「上出」,由於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稱為「出水」。無斗拱或小式建築上檐出尺寸定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則上檐出尺寸分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頭佔2份,飛椽出頭佔一份。
中國古建築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稱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為柱高的1/5或柱徑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為台明出沿,對應屋頂的上出檐,又稱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徑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為上出檐的3/4。
古建築的上出大於下出,二者之間有一段尺度差,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於保證屋檐流下的水不會澆在台明上,從而起到保護柱根、牆身免受雨水侵蝕的作用。
5、 步架、舉架
步架:清式古建築木構架中,相鄰兩檁中-中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檁卷棚建築,最上面居中一步則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築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有所變化外,其餘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小式廊步架一般為4D-5D,金脊各步一般為4D,頂步架尺寸一般都小於金步架尺寸,以四檁卷棚為例,確定頂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將四架梁兩端檁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頂步架佔一份,檐步架各佔二份,頂步架尺寸最小不應小於2D,最大不應大於3D,在這個范圍內可以調整。
舉架:所謂舉架,指木構架相鄰兩檁中-中的垂直距離(舉高)除以對應步架長度所得的系數,清代建築常用舉架有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等。表示舉高與步架之比為0.5,0.65,0.75,0.9等等。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為五舉,稱為「五舉拿頭」。小式房屋或園林亭榭,檐步也有採用四五舉或五五舉的,要視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過八五舉。大式建築脊步一般不超過十舉,古建築屋面舉架的變化決定著屋面曲線的優劣,所以在運用舉架時應十分講究,要注意屋面曲線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緩。千百年來,古建築匠師們在舉架運用上已積累了一套成功經驗,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檁房,一般為檐步五舉、脊步七舉。七檁房,各步分別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大式建築各步可依次為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 [編輯本段]常見古建築的構造方式1、硬山建築
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並將檁木樑全部封砌在山牆內的建築叫硬山建築。硬山建築是古建築中最普通的形式,無論住宅、園林、寺廟中都有大量的這類建築。
硬山建築以小式為最普遍,清《工程做法則例》列舉了七檁小式、六檁小式、五檁小式幾種小式硬山建築的例子,這幾種也是硬山建築常見的形式。七檁前後廊式建築是小式民居中體量最大,地位最顯赫的建築,常用它來作主房,有時也用做過廳。六檁前出廊式用作帶廊子的廂房、配房,也可以用做前廊後無廊式的正房或後罩房。五檁無廊式建築多用於無廊廂房、後罩房、倒座房等。
硬山建築,也有不少大式的實例,如宮殿、寺廟中的附屬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築有帶斗拱和無斗栱兩種做法,帶斗栱硬山實例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一斗二升交麻葉不出踩斗栱。無斗栱大式硬山實例較多,它與小式硬山的區別主要在建築尺度(如面寬、柱高、進深均大於一般的小式建築)、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飾吻獸或使用琉璃瓦)、建築裝飾(如梁枋多施油彩畫,不似小式建築裝飾簡單素雅)等諸方面。
2、懸山式建築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於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檁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懸山和卷棚懸山兩種。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檁懸山、七檁懸山以及五檁中柱式、七檁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廡)。卷棚懸山脊部置雙檁,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常見者有四檁卷棚、六檁卷棚、八檁卷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為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3、廡殿建築
廡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故廡殿又稱四阿殿、五脊殿。
廡殿建築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建築形式常用於宮殿、壇廟一類皇家建築,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最常採取的形式。如故宮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大戟門、享殿及其後殿,景山壽皇殿、壽皇門,明長陵棱恩殿等,都是廡殿式建築。在封建社會,廡殿建築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家建築之外,其它官府、衙屬、商埠、民宅等等,是絕不允許採用廡殿這種建築形式的。廡殿建築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用材碩大、體量雄偉、裝飾華貴富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4、歇山建築
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瓏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廡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闕、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採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復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築是廡殿(或四角攢尖)建築與懸山建築的有機結合,彷彿一座懸山屋頂歇棲在一座廡殿頂上。因之,它兼有懸山和廡殿建築的某些特徵。如果以建築物的下金檁為界將屋面分為上下兩段,那麼上段具有懸山式建築形象和特徵,如屋面分為前後兩坡,梢間檁子向山面挑出,檁木外端安裝博縫板等;下段則有廡殿建築的形象和特徵。無論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都具有這些基本特徵。
盡管歇山式建築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徵,但對構成這種外形的內部構架卻有許多特殊的處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種構造形式。這些不同的構造與建築物自身的柱網分布有直接關系,也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及檁架分配有一定關系。
5、 攢尖建築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亭等都屬攢尖建築。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國子監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在全國其它地方的壇廟園林中,也有大量攢尖建築。
⑶ 山西古建築圖片介紹
說起山西古建築圖片,最為有名的就是關聖文化建築群、應縣木塔、海會寺、皇城相府等山西著名建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山西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山西古建築圖片——關聖文化建築群
關聖文化建築群簡介:
關聖文化建築群是指關公故里(山西運城)以「解州關帝祖廟、常平關王家廟、常平關公祖塋」三關為主體內容的古建築群體、歷史遺跡的總稱。現存建築群主體多為清代所建,部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關公文化的標志符號,更是一種多元文局橋化的載體,涵蓋了古建築、雕刻、雕塑繪畫藝術、祭祀、信俗等范疇,是傳統文化元素特別豐富、建築手法極為獨特、歷史發展特別悠久、文化含量特別厚重的中國傳統文化寶庫。其形制、建築藝術、文化內涵等均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山西古建築圖片——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簡介: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猜嘩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山西古建築圖片——海會寺
海會寺簡介:
海會寺亦名龍泉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東北15公里大橋村西,為陽城縣境內主要寺院之一。該寺創建於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賴賜名額為「龍泉寺」,後歷代重修,增修,規模宏大,明清之遐邇聞名。
山西古建築圖片——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簡介:
皇城相府(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山西省晉桐兆猛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歷經3年,投資2.8億元,從旅遊交通游覽、旅遊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遊購物、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建設和升級,2007年繼雲岡石窟、五台山之後,成為山西省第3家AAAAA級景區。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⑷ 經典古建築圖片介紹
古建築是指具有歷史意義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築以及包括民國時期的建築,在中國一些古老及旅遊城市還留存著大量的古建築,要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待以及保護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以下為建築人士整理中國經典建築。內容如下:
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北京早談故宮,舊稱為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它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
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藏文:??????,藏語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一座宮堡式建築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於17世紀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為西藏政教合一猛睜謹的統治中心。
慈禧太後的寢宮——頤和園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道教宮殿式建築——永樂宮
永樂宮,因故址在永樂鎮而命名,又名大純陽萬壽枝基宮。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址位於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招賢村,現址位於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永樂宮始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宮殿內部的牆壁上布滿永樂宮壁畫。
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⑸ 我要中國古建築圖片和介紹
你的問題其實應該是問「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因為園陵和樓閣也屬於建築。
中國三大古建築群:曲阜孔廟 北京故宮 承德避暑山莊
相關資料:
孔廟即至聖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位於曲阜城正中,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被古建築學專家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唯一的孤例」,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間為廟,內設孔子的衣冠禮器,歲時奉祀。隋時開始擴建,至唐代,已有正殿、兩廡等建築30餘間。北宋天禧年間建為三路布局四進院落,殿堂廊廡316間。明弘治年間奠定現有規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後重建。佔地21.8公頃,南北長約1公里,仿皇宮之制,三路布局,九進院落,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對稱排列,有建築104座,466間,古樹1250株。院內蒼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各類碑刻2000餘塊,為中國罕見的大型碑林之一。
仰聖門
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移縣城衛廟。以孔廟為中心營建新縣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於孔廟前開辟仰聖門,以示對孔子的敬仰。舊時,仰聖門只有在迎帝王、接聖旨或重大禮儀才准敞開,門上城樓1930年戰爭中被毀,1989年重建。仰聖門楣上鐫刻明代胡贊中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現存為清乾隆重書。「萬仞」既象徵了孔廟的雄偉庄嚴,也象徵了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在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地位。
泮水橋
泮水橋建於康熙十六年,單孔橋,龍陛雙階,橋下清水呈半圓形,稱為泮水,過去凡科舉中秀才者稱進學,雅稱「入泮」。泮水橋後東西各有石碑一幢,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人稱「下馬碑」,公元1191年(金明昌二年)立。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必須下馬過橋,以示尊嚴。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佔地面積極分子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婉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不管你是回答歷史還是地理,這3大建築絕對是對的。放心吧!
⑹ 古建築四合院圖片
古建築四合院圖片 :
古建築四合院簡介: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難怪古人有詩雲:「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在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⑺ 中國著名的古建築有哪些(最好附上圖片)
中國十大最著名古建築
1、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了解更多http://www.kaiwind.com/lsbl/201301/t169483.htm
⑻ 北京的古建築有哪些
北京有這些古建築:故宮,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萬里長城,圓明園,國子監,南新倉,歷代帝王廟,天安門,北海。
⑼ 怎麼搜到一些古建築在各個朝代的圖片
這個您直接在網路圖片上搜索就可以了呀,只要你加上年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