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玉璧的發展,你了解多少
玉璧,是一種扁平狀中有穿孔的圓形玉器。成書於秦漢時期的《爾雅·釋器》解釋玉璧:「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玉璧在中國古代作為瑞信之物曾廣為流行。《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由此而知,玉璧作為禮「天」的祭器,使得它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玉器長河中佔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仿橋
從出土實物來看,玉璧的孔徑與器體之間的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也就是說並不一定像《爾雅·釋器》所載一定要「肉倍於好」。因此,我們現在一般習慣於把寬邊小圓孔的片狀圓形玉器統稱其為「玉璧」,而把窄邊大孔的玉器稱其為「環」,至於「瑗」這種名稱則較少使用,「環」和「瑗」都屬於璧類玉器,是屬於特殊類型的玉璧。
玉璧的用途大致上有下列幾種:一是作為祭器,祭天、祭神、祭山川河海等等。二是禮器,用作禮天以及身份的象徵,如《周禮·春官·大宗伯》所載:「子執谷璧,男執蒲璧。」三是作為葬玉,古人認為玉可以防腐和避邪,《周禮》曾記述:「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屍。」四是作為一種信物,用以傳達某一種特殊的信息,《荀子·大略》載:「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用玉璧來表達相見之禮,在各國交往之間,也往往以玉璧作為瑞信之物而成為一種憑信。五是作為佩飾,尤其是在唐代以後,玉器失去了漢以前的神秘色彩而庶民化之後,以玉璧為佩飾更是大為流行。
新石器時期的玉璧
玉璧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據考古資料來看最早的玉璧出現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以及龍山文化等時期,此時的玉璧多是素麵備型猛無紋,器形簡單。如遼寧省博物館藏紅山文化玉璧,這些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玉璧都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其製作工藝粗糙,玉璧的造型不規范,中心部位厚於外緣,使得玉璧的外緣呈刃狀,也許此時的先民還將玉璧用作切割的工具亦未可知。而且此時已經出現了雙聯壁和三聯形璧。另外由圖2可以看出,玉璧的邊緣有兩個細小的穿孔,明顯是用以佩戴。再如良渚文化玉璧這件玉璧現藏於浙江博物館,直徑達24.3厘米、內徑4.9厘米、璧厚1.2厘米。該玉璧切割規矩整齊,璧身光素無紋,玉質溫潤,是典型的「好倍於肉」。如此大尺寸的玉璧顯然不適合佩戴,應當是祭祀或是隨葬的器物。新石器時期的玉璧無論是紅山文化還是良渚文化,都有一些共同特徵;一是玉材方面,都是就地取材,如紅山文化玉器基本都是遼寧所產的岫岩玉,而良渚文化玉器基本都是當地所產的透閃石、陽起石類材質;二是製作工藝方面,基本都是素麵無紋飾,製作工藝粗糙,切割痕跡明顯,多數器物造型不規范。較紅山文化稍晚些的良渚文化玉璧,其製作工藝有明顯進步,「在極少數玉璧的璧面上,還有租簡用極為淺細的陰線刻出的鳥紋或其他的圖文符號。
⑵ 福建源古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天工開物(廳名)——新石器文化
石器指以岩石為原料製作之工具,為人類最初主要生產工具,盛行於人類歷史初期階段。毛傳(毛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分別為骨、牙、玉、石的加工方式。舊石器時代(距今約250萬年~1萬年)使用打制石器,是石塊打擊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一定形狀,新石器時代(1.8萬前-4000年前)約使用磨製石器,為石材打成或琢成適當形狀,後在礪石上研磨加工而成。
人們選取岩石製作石器,用它作為武器或原始的生產工具,在與大自然進行斗爭中改造自己,學會使用原始工具從事勞動,這是人和猿的根本區別所在。生產工具出現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加速了人們對土地的開發和利用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程。石器作為生活和勞動工具,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也是祭祀崇拜器物,充當豐富精神生活的藝術品。
陶融天地——仔銷陶器
《禮記》「器用陶匏」,器為陶制尊﹑簋﹑俎豆和壺等器皿或合於古制之實用器物。郭沫若《中國史稿》中「陶器的出現念雹游是人類在向自然界斗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陶器出現標志新石器時代的開端。紅山文化陶器分泥制紅陶、夾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類,飾細繩紋、刻劃紋和附加堆紋,由細繩紋組成的菱形回字紋已初具雷紋特徵。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劃時代的意義。用泥土燒制的陶器,既改變了物體的性質,又塑造出便於使用的形狀。它使人們在處理食物時,除了燒烤之外,又增加了蒸煮的方法。
直口短勁圓肩平底帶九獸龍紋罐
此罐為泥質灰陶,罐身有龍、蛇、魚、雀、鹿等裝飾紋樣,中國古文獻記載的黃帝圖騰(熊、龍、龜、雲、鳥等)一是熊,《史記》說:「黃帝為有熊;二是龍,《史記》說「軒轅,黃龍體」;三是龜,《國語》說「我姬氏出自天黿」;四是雲,紅山文化的勾雲形玉器造型與雲有關;五是鳥,《國語》記載,黃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人面鳥身者」,可能以鳥為圖騰。這些圖騰均有紅山文化玉器與之對應,陶罐紅山先祖的生產、生活情況。
物華天寶——紅山文化
紅山玉人
立體圓雕的裸體婦女像,胸前乳房突起,高顴骨,嘴唇略薄。雙腿略分開,呈蹲踞之姿。中國歷史上的大部族都是由母系氏族發展來的,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對女始祖的崇拜,女陰的崇拜是原始社會的一大特色。
C形玉龍
玉龍黑褐色,龍身大部光素無紋,體蜷曲,呈C字形,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棱形,有鬣。《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鱗鳳魚龍,謂之四靈。龍為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
敬天格物——齊家文化、良渚文化
齊家文化,因最早發現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齊家坪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肅省、青海省境內的黃河及其支流沿岸台地上,為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年代距今4100-4000年。齊家文化的特點,一是以黃色陶器最有特色;二是已出現冶銅業,有小型紅銅器或青銅器;三是出現成年男女合葬墓,如秦魏家的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和皇娘娘台的成年一男二女三人合葬墓,表明其時已由走婚(「阿注婚」)、向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過渡;四是出現人殉現象;五是齊家文化特有的玉器,如刀鏟鉞璧等片狀玉形器、圓雕玉人和四面淺浮雕式玉琮、竹節紋琮等。
良渚文化,因最早發現於浙江省杭州市餘姚區良渚鎮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地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年代距今5300-4200年。良渚文化的特點,一是犁耕和耘田器的使用,說明農業已進入精耕細作時代;二是古代稻作農業的誕生;三是以泥質灰胎磨肆納光黑皮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典型器物,尤以玉琮、玉璜最為著名;四是良渚遺址古城的發現,形象展示了古代方國的建制。
良渚文化與齊家文化一南一北,二者所代表的長江流域文明與黃河流域文明互相呼應,說明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獸面紋玉璧
玉璧直徑約35cm,孔徑通體墨綠,光滑。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爾雅·釋器》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根據中央孔徑的大小把這種片狀圓形玉器分為玉璧、玉瑗、玉環3種。
齊家文化玉蛙
《說文·黽部》「蛙,詹諸也。」詹諸即蟾蜍,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月精。蛙在古代似作神靈物,古人對青蛙崇拜因為青蛙多子,乃至與我們人類的繁衍聯系起來,豈望人類生生不息,並且作為一種圖騰。「媧」與「蛙」同音,蛙圖騰是女媧氏族部落標志。
良渚文化玉琮
《白虎通·文質篇》曰「圓中牙身玄外曰琮」。此琮玉料外表經侵蝕呈黃白色, 矮方柱形,內圓外方,四角各有兩組獸面紋。孔為對鑽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 《周禮》「以黃琮禮地」,玉琮是統治階級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也是巫師通神的法器。
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變體神人紋雙耳罐
蛙紋是馬家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紋飾之一,蛙紋很少有重復的,形態生動。先民對浩大、洪猛的水無法駕馭,但又離不開它,自然而然地對水產生了敬畏、依戀和崇拜。由對水的崇拜,進而對在水中自由出沒的魚、蛙、蜥蜴同樣崇拜。
戰國筆洗
舊時文人文房用具,用來盛水洗筆。因其雅緻精巧、造型裝飾各有千秋,深得追求優雅和精緻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愛。陳重遠的《古玩談舊聞》中有「翠鐲換鈞窯筆洗」的故事 ,可見古人對筆洗的厚愛。
吉泥耀彩——漢唐文化
漢出廓璧
壁上鏤雕雙龍,谷璧上鐫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如同谷,取其谷可養生之意。因璧是圓的,有和平的含義,所以它還是一種和平的象徵。
漢黑陶彩馬
漢代以數量不等的馬匹充車騎儀衛,以別尊卑之序。《易經》中: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古人認為地上的馬是變象之龍,說明馬有一定的神秘性。
唐武士頭
與鎮墓獸一樣,武士俑也是古人用於鎮懾鬼魅、守護亡魂的鎮墓俑類之 一,多成對出土,流行於北魏至初唐時期,唐高宗以後逐漸被天王俑取 代。鎮墓獸、武士俑通常擺設於墓室內或甬道內的墓誌之後,向門而 列,武士俑通常放置在鎮墓獸之後。
慈智為本——宗佛雕塑藝術
唐觀音
唐代繁華男女皆格外愛美,且以豐滿為美,肯定著現世並崇敬著未來。立姿已不再是 嚴正的正面像,姿態上常呈s型的曲線,唯真正有著阿娜多姿的傾向。同時,細部線條從 生 澀呆滯到輕柔艷麗,那種飄逸中具有流動感。
貴胄榮華——明清傢具
黃花梨官帽扶手椅
《廣州志》雲:「花櫚色紫紅,微香,其紋有若鬼面,亦類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其節花圓暈如錢,大小相錯者佳。」
瓷奪珠光——明清瓷器
從瓷土選取、拉坯成形、施釉上彩,至入窯燒成,由平凡到精美的幻化,讓藝術發揮與施展。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於東漢時期。
至宋代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時期,當時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
明清時代從制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明代燒制出了著名的珍品「鬥彩」、「五彩」,清代創燒了「琺琅彩」「粉彩」清代瓷器集歷代燒瓷之大成並創造性地加以發展,達到了中國瓷器燒造的歷史高峰。進入中世紀後伴隨著中國瓷器的外銷,中國又開始以「瓷國」享譽於世。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刻骨銘心——紅色文化
此廳展示紅色文化包括毛主席脫胎漆器雕像,毛主席徽章,毛主席語錄等。
山谷藝術中心
中國書畫技藝猶如「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它是無聲的詩,無音的歌,歷代書法家用中國獨有的「寫畫」的藝術,表現人的最本質的精神世界,表現出對美的追求,體現了數千年以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和表現力,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山谷藝術中心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融入書畫之中,致力於展示最正統的文化技藝,給人以美的享受。山谷之名取自黃庭堅號——山穀道人,期在此展出之交流之輩有如黃山谷之藝術成就。
⑶ 天河石的藏品信息
圖片描述:此圖為美國天河石(Amazonite)的標本照片。藍綠色。光澤:玻璃光澤,解理面珍珠光澤。透明至半透明。解理:{001}、{010}完全,夾角89°40′,有時可見{110}和{11}不完全解理及。硬度:6-6.5。比重:2.55-2.63,沿{100}和{ 01}的裂開。
保存單位:中國地質博物館 天河石玉璧
此件為新時器時期的天河石玉璧,直徑:4cm。
天猜行灶河石,又稱「亞馬遜石」,是微斜長石的亮綠到亮藍綠的變種,藍色和藍綠色,半透明至微透明,與翡翠相似。天河石有明顯的特徵,它具有格子色斑的綠色和白色,且閃光。天河石玉穗扮璧直徑4cm,厚0.5cm,雖有黃色土沁,但也不失其光鮮亮麗的本色。又綠又藍的天河石帶有幸運和化險為夷的能量,隨身佩戴可帶來財運、帶洞幸運。
⑷ 湖南博物館收藏的這堆玻璃,為何被稱為國寶
走進湖南博物館,你會發現裡面陳列著許多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玻璃器,不禁會詫異,堂堂一個國家一級博物館怎麼會收藏一堆玻璃呢?可千萬別小瞧這堆玻璃,它們可是來自古老的戰國秦漢,經歷了兩千多年滄桑才呈現在我們面前的。
⑸ 玉璧谷紋和蒲紋哪個級別高
谷紋級別高。
蒲紋璧的等級一般都低於谷紋璧,在周代,玉璧是子爵和男爵上朝所持的信物。
所謂谷紋,就是一個個的小蝌蚪樣凸出於地子的旋紋。左旋、右旋並無講究,由工匠根據自己的心情和布局隨意而為。真品的谷紋是採用人工一點點花時間琢磨出來的,由於當時條件有限,沒有現代金剛石解玉砂,所以往往多有琢磨痕蠢攜跡。
玉璧的其他簡介氏檔行
玉璧又分為幾種,分別是玉瑗,玉璧和玉環。基本上是按照孔徑大小來分的。孔特別大的你可以叫做玉環,孔特別小的你可以叫做玉瑗,孔徑約為玉璧三分之一的叫做璧。搞不清的統統叫做玉璧也沒錯。圖為江蘇南京博物館收藏的西漢谷紋玉璧殲嘩,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
玉璧分為素璧和有紋飾兩大類。素璧一般都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物,有紋飾的玉璧,則以蒲紋璧和谷紋璧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