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智永800本《千字文》,都到哪裡去了
文|安祥
上一文我寫到了經文、經生,以及寫經體(「 太強大了,看看那些經生到底寫下了哪些曠世書法? 」)。其實,在中國書法史上,還有一個人對寫經可能起過一定的作用。但他自己又不抄經,但 他的《真草千字文》卻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他就是王羲之的七代孫:智永。
智永是梁陳、隋間人,但生卒年月不詳。名法極,姓王,會稽人。為山陰(今浙江紹興)永興寺僧,人稱「永禪師」,是王羲之七代孫。
智永從小就向蕭子雲學書法,後來,蕭子雲奉詔為梁武帝摹寫周興嗣所編寫的《千字文》。於是,蕭子雲就讓其弟子智永做他的助手。智永從此有機會進入內府的藏書閣,閱遍了王羲之的諸多墨跡,並由此書藝大進,激發了他繼承祖法,傳諸後世的念頭。
為了專注學習王家書法,免除世俗干擾,智永和他弟弟一起遁入佛門,捐宅為寺,曰「永欣寺」。梁武帝為其所感動,特頒賜「永欣僧」匾額,以示褒獎。由此,智永被後人尊稱為「永禪法師」或「永禪師」。
永欣寺後來改名為雲門寺。據說,智永將傳家之寶《蘭亭序》帶到了雲門寺保存。雲門寺有專門的練書閣樓,智永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智永這一練,就是三十年,用功之甚出了名,他將自己寫廢的毛筆筆頭裝滿了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自撰銘詞,稱之為「退筆冢」。後來,登門求教的人絡繹不絕,踏破了他戶外的門限,最後只能用鐵皮來加固,這個故事後來演繹成了典故,叫」鐵門限「(一說「鐵門檻」)。
智永留有《真草千字文》,真草二體,是智永的傳世代表作,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留傳千古名跡。
相傳,智永當年曾寫了《千字文》八百本,散發給了江東諸寺各一本,以借佛門之力來推廣王書。
但到北宋時,宣和內府內僅存了七卷《真草千字文》,而到南宋至今則只有一卷留世,就是保存於陝西西安碑林的薛嗣昌石刻本。
<small>左為石刻本,右為墨跡本</small>
還有一卷則早在唐代就流傳到了東鄰日本,是保存完好的墨跡本。其餘在中國本土的,到了南宋之後,都成劫灰。
墨跡本《二體千字文》藏在日本的東大寺,沒有署名,很多認為就是智永所作,但也有人以為是唐人的臨本,至今爭論不休。
<small>《二體千字文》墨跡本為紙本、冊裝。計202行、每行10字,原為谷鐵臣舊藏,後歸小川為次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是其拓本。</small>
啟功先生曾於1989年4月在京都小川家看到了原本,在其《千字文說》中補記道:
1912年,日本小川為次郎把所得到的這個墨跡本影印行世,並改裝成冊,得以讓我們一窺真容。
相傳,東晉王羲之用過幾年時間專門寫「永」字,認為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了這個「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智永就是在大王的基礎上,將這個「永字八法」加以發揚光大,並又傳給了虞世南,再後來,這個永字八法又經過很多書法家一代代傳了下來,為後代的楷書立下了學習的典範。
《真草千字文》採用以楷書對釋草書的方式,這樣對於學書者而言,既可以通過楷字識認草字,又能讓學書者同時欣賞兩種字體,同時還起到了傳播大王書體的效果,可謂是一舉多得。
很多人以為,智永書寫《千字文》只是重復王羲之的字體,其實不然。我們現在認真識讀《千字文》,可以看到,智永的楷書和草書,是在大王的基礎上,藏頭護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韻律,從中也能獨到晉唐筆法的一些痕跡。也因為如此,有人主張學書應從智永《真草千字文》始。但也有人認為,智永繼承王羲之筆法,對初學者又過太難。孰對孰錯,只有學書者自己把握選擇。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述書下》曾講到:
從這里,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智永是繼承了蔡邕、崔子玉、鍾繇、王羲之等人物,而又通過他傳給了唐代的虞世南,從而啟發了唐代書法家的第一代人物。這是一種承上啟下的示範作用。
蘇軾在《跋葉致遠所藏禪師千字文》中也曾說:
我們從日本《二體千字文》墨跡本上,大致也可以看出,智永在筆法的起訖頓挫上,在結構的呼應避就上,都達到了高度的流利和精微。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世張旭、孫過庭、歐陽詢、褚遂良、懷素諸人都臨過智永的字,即使到了宋、元、明,書家也都拿《千字文》為範本,從而出現了很多《千字文》的臨本、作品。時至今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依然是我們學習楷書的優秀範本。可以說, 智永是在中國書法教學上起到了示範作用的重要人物 。
他寫了八百本《千字文》散給浙東諸寺,這些《千字文》顯然是給當時的人,特別是抄經的僧徒作範本用的。這在當時一定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有趣的是,智永是一個誠篤的高僧,但他一生醉心於書法。他的書風和一般佛經抄本風格決然不同;即便如此,他自己並不抄經。那麼,他寫的那八百本《千字文》有沒有深入地影響陳隋時代的抄經書體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似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在書法領域的影響一定大於純抄經領域。
最後,我們摘錄一些歷代書家對智永的評論,作為本文的結束吧。
張懷瓘《書斷》雲:
米芾雲:
蘇軾《東坡題跋》雲: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雲:
明解縉《春雨雜述》雲:
清代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曾說:
清代馮班《鈍吟書要》則說:
都穆《寓意篇》評其字謂:
回應題目: 智永的那800本《千字文》都在哪裡了呢?
❷ 富春山居圖為什麼沒有被火燒掉
在清代順治年間,吳洪裕為逃避戰亂加入逃命的人群。相傳他驚慌失措逃離的那一刻,對家中許多珍寶不聞不問,唯獨隨身帶了《富春山居圖》和《智永法師千字文真跡》兩幅圖跑到了山裡面去躲藏,他還頗有感慨地說「這就跟生命一樣!」但在當時,吳洪裕並未因此而喪命。
1650年,卧病在床的吳洪裕到了彌留之際,但他仍然念念不忘他珍愛的名畫,尤其《富春山居圖》。因為吳洪裕好友鄒之麟曾將此圖比作「畫中蘭亭」。
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在臨死前將《蘭亭序》帶入陵寢陪葬,所以他經過千思萬慮,出於迷信和效仿唐太宗的心理,作出了一個令家人驚訝不已的決定,要大家當著他的面,「火殉」《智永法千字文真跡》和《富春山居圖》這兩件心愛的書畫,以表示其將永遠隨他在一起。
據記載,吳洪裕「先一日焚《智永法千字文真跡》,自己親視其焚盡。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圖》,當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還卧內。」
這幅在吳府里已經傳承了3代人、被吳家老少視為傳家寶的《富春山居圖》,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丟入火中,火苗一閃,畫被點燃了,吳洪裕當時也氣若游絲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富春山居圖》開始焚化的危急時刻,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不忍心這幅稀世珍寶就這樣化為烏有,他從人群里猛地竄了出去,用偷梁換柱的辦法,迅即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畫,而同時抓住火中的畫用力一甩,愣是把《富春山居圖》從火中搶了出來。
❸ 智永為什麼出家
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王羲之真跡達三十餘年。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樑上,從不示人。後被唐太宗派去的監察史蕭翼騙走。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如獲至寶。並命歐陽詢、虞世南、禇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原跡雙鉤填廓摹成數副本,分賜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 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❹ 是誰讓《富春山居圖》不完整的
撰文/冬蕾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讓《富春山居圖》不完整的,是一個對它的過度痴迷的人。這個人叫吳洪裕。 那是清順治七年(1650),江南宜興吳府,卧病在床的吳洪裕到了彌留之際。昏暗的卧室里燭火忽明忽暗,氣若游絲的吳洪裕再也沒有說話的力氣,他的眼睛死死盯著枕邊的一個寶匣。家人明白了,老爺臨死前還念念不忘那幅心愛的山水畫。 這幅畫是吳洪裕的父親、江蘇宜興收藏家吳之矩以高價從董其昌手中購得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吳之矩臨死前,將《富春山居圖》傳給了酷愛收藏的三兒子吳洪裕。自從得到《富春山居圖》,吳洪裕就一直處於痴迷之態,甚至花巨資為它造了一個樓,喚作「雲起樓」。樓中藏圖的那間屋子當然就是「富春軒」了,並特意使其臨水以防火災。從此,吳洪裕整天流連於此。即使後來清兵入關,戰火紛飛,吳洪裕攜全家老小逃難,萬貫家財、古董玩物皆可拋棄,但《富春山居圖》和另一件《智永法師千字文真跡》始終不離左右。 憶及與《富春山居圖》相守相伴的幸福時光,奄奄一息的吳洪裕似乎又恢復了生氣,他要讓這件心愛的寶貝永遠陪伴自己。於是,他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燒!」這之前吳洪裕已將《智永法師千字文真跡》付之一炬,現在又要焚畫殉葬。眼看著這件人間至寶就要被焚毀,千鈞一發之際,人群中突然躥出一個人來,趁著眾人只顧圍在已逝的吳老爺身邊哭泣之時,他抓住火中的畫用力一甩,愣是把畫搶救了出來,此人名叫吳靜庵,是吳洪裕的侄子。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畫。 畫雖然被救下來了,但起首部分已經燒毀,倖存的長卷火痕斑斑,中間還燒出幾個連珠洞,頃刻間斷為一大一小兩段。1652年,吳家子弟吳寄谷得到這幅畫後,將損卷燒焦部分細心揭下,重新接拼後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幾乎看不出是經剪裁後拼接而成的。而保留了原畫主體內容的另外一段,在裝裱時為掩蓋火燒痕跡,特意將原本位於畫尾的董其昌題跋裁切下來放在畫首,因帶有黃公望稱是為好友無用上人所作的題跋,此段被後人稱為「無用師卷」。好一幅山水長卷神品從此一分為二,原本延綿不絕的富春山美景也因此支離破碎。 《富春山居圖》離散示意圖 乾隆十年(1745)夏天,乾隆皇帝偶然讀到大臣沈德潛所送來的詩文稿,內中有一篇《黃子久富春山居圖跋》,對這幅名畫作了詳細的描述,不由讓這位喜好風雅的皇帝「心嚮往之」。恰巧這年冬天,《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皇帝見到後愛不釋手,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反復鑒賞琢磨後,他認為此畫筆墨蒼古,溪壑天成,確系黃公望真跡。這位34 歲的帝王欣喜若狂,運足心力題上「神品」兩個大字。此後一段時間,他不斷在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在畫上題跋54 次,長長短短印鑒累累,凡空隙處,幾乎為之充塞,整個畫面被破壞殆盡,後人笑為「毀容」。不過,乾隆在其上用心作詩的並不是真正的《富春山居圖》,而是被後人稱為「子明卷」的明末文人臨摹卷。真正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在乾隆十一年(1746)的冬天也來到了弘歷面前,不過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這幅真品被乾隆認定是贗品,從而逃脫了毀容的厄運。1938年,《剩山圖》被著名書畫家、收藏家、文物鑒定家吳湖帆收藏,1956年由他捐獻給浙江省博物館,自此成為「鎮館之寶」。五十多年來,《剩山圖》只短暫公開展覽過幾天,但凡移動、出庫都須館長親自審批。然而此時,它的另一半《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卻已漂洋過海、漸行漸遠。先是在抗日戰爭中,隨著故宮博物院的眾多文物一同南遷,後於1948年底,被運至台灣。 同一幅畫就這樣只能隔海相望。——節選自《中華遺產》雜志
❺ 求「楷」,「行」,「草」:的毛筆書法字體
這位朋友你好,依據我多年學習書法的經驗,給你挑選了一批帖子希望能給你借鑒,共同進步!
楷書: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063.html 唐歐陽詢書《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清內府舊藏本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1072.html 唐歐陽詢書《蘭亭記》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126.html 唐歐陽詢書《九成宮碑》 田氏家藏本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5112.html 明李祺附馬版《九成宮醴泉銘》碑被世人稱之為三絕碑.因為它是魏徵作文、記錄唐太宗
之事,由歐陽詢書寫。全碑文共24行,每行50字,總計1100餘字。是歐陽詢於公元632年(唐貞觀六年)六月書寫的。碑身為黑色大理石,高2.7
米,寬 0.93米,厚 0.27米。碑額篆書有「九成宮醴泉銘」。千百年來為學習書法正統,上呈魏晉,下啟唐宋。有無歐不點元之稱。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5108.html (唐)顏真卿楷書麻姑仙壇記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5110.html 柳公權《玄秘塔碑》賞析
小楷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052.html 《靈飛經》墨跡四十三行
行書: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9392.html 唐 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5109.html 唐 構公權蘭亭詩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5996.html 日本出版雁塔聖教序碑拓放大對比好書欣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9141.html 王羲之《地黃湯帖》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9464.html 王羲之的一些《手札》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5756.html 王羲之書法代表作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5111.html 唐懷仁集王羲之(右軍)字之《聖教序》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099.html 米芾《蜀素帖》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041.html 宋四家(蘇黃米蔡)尺牘精品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127.html 董其昌高清書法精選
草書: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100.html 懷素《自敘帖》——高清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092.html 趙孟頫書《真草千字文》(故宮博物院藏)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6109.html 懷素大草千字文(群玉堂帖)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5113.html 智永法師千字文真跡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5114.html 草訣百韻歌
❻ 想看那天,大海2018年上映的由鄭雨盛主演的免費高清資源
《那天,大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W8WBi1OX6UpoQ01H3qKGw
2014年4月16日,追蹤世越號航線,對至今尚未查明的沉沒原因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與記錄。對於事故發生時間的陳述,各自不同的記錄以及消失的航跡,以乘客的采訪和目擊者的證詞及專家咨詢等為基礎,重新組織了那天大海上發生的事情。
耗資9億韓元,經過科學驗證及堅實的CG還原,再現沉船過程。航線再構成花費六個月,在長達四年的時間里縝密調查,從物理學博士的咨詢開始,首次公開世越號倖存者的另一種證詞和資料等客觀證據。
並非單純的「提出質疑」,而是以「事實」為依據,完全不同的新的世越號紀錄片誕生。由執導《백년전쟁1부》(《百年戰爭第1部》)、《프레이저보고서1부-누가한국경제를성장시켰는가》(《FraserReport第一部-誰讓韓國經濟增長了》)通過犀利的目光和執著的采訪被稱為「瘋狂的金導演」的金智永擔任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