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秦始皇將軍俑圖片大全高清大圖

秦始皇將軍俑圖片大全高清大圖

發布時間:2023-01-30 23:48:09

Ⅰ 關於秦兵馬俑的資料和圖片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個籃球場那麼大,看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裡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一號坑上面,現在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裡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政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鶻冠,身披鎧甲,手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身形均秤。他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蹬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准備上馬沖殺。
陶馬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散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諾有思索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豬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候號是叫。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進他們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輕微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惟妙惟肖的模擬軍陣的排練,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前乘的宏偉氣勢,形象的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Ⅱ 秦始皇兵馬俑共分為多少種頭像

秦始皇兵馬俑總體分為8種兵種(頭像)。
高級軍吏俑
高級軍吏俑,俗稱將軍俑,在秦俑坑中數量極少,出土不足十件,分為戰袍將軍俑和鎧甲將軍俑兩類,其共同特點是頭戴鶡冠,身材高大魁梧,氣質出眾超群,具有大將風度。戰袍將軍俑著裝樸素,但胸口有花結裝飾,而鎧甲將軍俑的前胸、後背以及雙肩,共飾有八朵彩色花結,華麗多采,飄逸非凡,襯托其等級、身份,以及在軍中的威望。
車士俑
車士,即戰車上除御手(駕車者)這外的士兵。一般戰車上有兩名車士,分別為車左俑和車右俑。車左俑身穿長襦,外披鎧甲,脛著護腿,頭戴中幘,左手持矛、戈、戟等長兵器,右手作按車狀。車右俑的裝束與車左俑相同,而姿勢相反。他們都是戰車作戰主力,但據文獻記載,他們在兵器配置和作戰職責上有著一定的區別。從秦俑坑戰車遺跡周圍發現的兵器看,秦代戰車上的車左和車右均手持戈、矛等格鬥用長兵器及弓弩等致遠兵器,說明戰車上車左、車右的分工並不十分明確。在戰車上,除了矛御手和車左、車右俑外、還發現有指揮作戰的軍吏俑。軍吏有高低之分,負有作戰指揮的職責。
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兵種,出土於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跪射俑一起組成弩兵軍陣。立射俑位於陣表,身著輕裝戰袍,束發挽髻,腰系革帶,腳登方口翹尖履,裝束輕便靈活。此姿態正如《吳越春秋》上記載的「射之道,左足縱,右足橫,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兒,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勢,與文獻記載符合,說明秦始皇時代射擊的技藝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種動作已形成一套規范的模式,並為後世所承襲。
跪射俑
跪射俑與立射俑一樣,出土於二號坑東部,所持武器為弓弩,與立射俑一起組成弩兵軍陣。立射俑位於陣表,而跪射俑位於陣心。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發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側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表現出一個持弓的單兵操練動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藝術中,有一點非常可貴,那就是他們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針腳被工匠細致地刻畫出來,反映出極其嚴格的寫實精神,讓後世的觀看者從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濃郁的生活氣息。
武士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為軍陣主體,在秦俑坑中出土數量為最,可依著裝有異分為兩類,即戰袍武士和鎧甲武士。他們作為主要的作戰力量分布於整個軍陣之中。戰袍武士俑大多分布於陣表,靈活機動;鎧甲武士俑則分布於陣中。兩類武士皆持實戰兵器,氣質昂揚,靜中寓動。
軍吏俑
軍吏俑從身份上講低於將軍俑,有中級、下級之分。從外形上看,頭戴雙版長冠或單版長冠,身穿的甲衣有幾種不同的形式。軍吏俑除了服飾上與將軍俑不同外,精神氣度上也略有差異,軍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將軍俑體魄豐滿魁偉,但整體上比較高大,雙肩寬闊,挺胸佇立,神態肅穆。更多的表現出他們勤於思考,勇武干練的一面。
騎兵俑
騎兵俑出土於二號坑,有116件,多用於戰時奇襲。由於兵種的特殊,騎兵的裝束顯然與步兵、車兵不同。他們頭戴圓形小帽,身穿緊袖、交領右衽雙襟掩於胸前的上衣,下穿緊口連檔長褲,腳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鎧甲,肩上無披膊,手上無護甲。衣服短小輕巧,一手牽馬,一手持弓。從這種特殊的裝束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從古代騎兵戰術出發,騎士的行動敏捷是一項基本的要求。二號坊出土的騎兵形象,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史上發現的最早的騎兵實物。因而對研究當時騎兵服飾和裝備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考古資料。
御手俑
御手俑為駕駛戰車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們身穿長襦,外披鎧甲,臂甲長及腕部,手上有護手甲,脛著護腿,脖子上圍有頸甲,頭上帶有巾幘及長冠,雙臂前舉作牽拉轡繩的駕車姿態。由於古代戰爭中戰車的殺傷力極強,因而御手在古代戰爭特別是車戰中,地位尤為重要,甚至直接關系著戰爭的勝負。

秦始皇簡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兵馬俑簡介:
兵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Ⅲ 兵馬俑外貌是什麼樣的

  1. 與真人真馬真車均為1比1比例製成。用陝西渭水泥土燒制而成。最小的1.68最高的1.97(將軍俑)通體塗有彩繪,因為秦代用礦物質染料著色,在地下埋藏2200年後出土接觸氧氣氧化掉而成為了灰色。總體為約8000兵俑面向東方象徵著守衛秦始皇陵墓的近衛軍。分為2個方陣一個指揮所。陣容龐大氣勢磅礴,兵俑以真人為模神態各異決無重復,被法國總理西拉里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將軍俑頭帶雙尾褐冠身穿雙層戰袍,目視前方神定自若,雙手交叉與腰前手下原有一把青銅寶劍。
    跪射俑單腿跪立左手置之前胸右手彎曲,從側面看酷似陝西地形圖。手中的木製弩機已腐朽掉了。
    立射俑腳成弓子形站立手成力挽雕弓拉滿月姿態頭部傾側彷彿在聆聽著將軍的號令真鬼斧神功之做。弓箭已腐朽掉。
    騎兵鞍馬俑,雙腳合並雙手低垂,手牽馬韁,馬韁為玉石所著。身後一匹戰馬,戰馬雙而豎立身長腿短馬有6顆牙齒正直壯年。馬鞍腐朽無馬鐙講究飛身上馬。馬腹下做有馬鞭秦逮注重寫實藝術。
    目前沒出土弓弩手俑和弩手俑。

  2. 無論是秦俑還是漢俑,胡須都很少,就是兩綹山羊鬍子,嘴唇下一點鬍子,兩鬢沒有鬍子。這是古代漢人的特徵之一,與蒙古人一致。這說明漢人與蒙古人是一個人種。西方人過去只知道蒙古人,因此將之命名為蒙古人種。今天北方地區串臉胡比較多,串臉胡是西域人的特徵。這說明今天的人在漢朝以後已經與西域人混合了。中國南方地區的串臉胡比較少,說明南方人中古漢人的血統比例更多一些。

  3. 據說,客家人是比較純正的漢人。由於當年的戰亂,北方漢人逃到了南方,就是現在的客家人。如果客家人串臉胡比較少的話,可以證明這個判斷。漢人與西域融和較快的時期是在魏,隋,唐及以後時期。隋唐皇帝的家庭多有胡人血統。由此說明,今天的漢人已不是過去純正的漢人,尤其是北方人血統更復雜一些。

  4. 秦國人當時是方臉。秦兵多是當時的陝西人。今天的陝西關中人仍保留了這種特徵。但陝北,甘肅,山西北部人就不同了,多是長臉,與兵馬俑差別較大。今天陝西男人有近一半是串臉胡,說明陝西人胡化的成分更多一些。

  5. 秦俑多是方臉,但幾百年後的漢俑卻是另外一種臉形,高顴骨是漢朝人的突出特徵。漢朝人與秦朝人的臉形差別很大。這說明漢朝的民族性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的河南人臉形很像漢朝人。我在漢朝含元殿遺址附近吃飯,見到幾個女服務員很像漢朝人,一問果然,村子上的人祖祖輩輩守陵。與現在的西安人長相差別較大。無論是秦俑還是漢俑,臉都比較胖,說明當時人生活條件不很差。無論是秦俑還是漢俑,當時人穿的衣服都是對襟開領衣服,穿寬大的褲子,服裝以寬松為特色。這種風格一直保持到近代,以後才出現了小立領。西方的傳統衣服是緊身褲,大領子,裝飾性很強,但不舒服。從秦俑看當時男人留長發,扎頭發,漢朝時頭發短了。中國人很早就知道收拾頭發了。這不會是因為當時沒有剃頭刀吧?西文人不是,西方人多不整理頭發,比較野蠻。

Ⅳ 兵馬俑中的將軍是長什麼樣子的

將軍俑頭戴箸冠,軍吏俑頭戴版冠和雲長冠,一般士卒則沒有以上兩種帽子,則戴介幘或束發挽髻。將軍俑除具有以上特點外,還身材魁偉、高大,上身戴有領花、肩花。

雕像中的將軍高180厘米,體格健壯 ,身材高大,前庭飽滿,二目炯炯有神。他頭戴燕尾長冠,身披戰袍,胸前覆有鎧甲,雙手相握置於腹前,它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腳上蹬著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頭發大多挽成了偏向右側的發髻。

他的神態剛毅自然,沉穩平靜,表現出身經百戰,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和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的百倍信心,是當時秦朝威震四海的強大軍隊中上層武官的真實寫照。

秦俑特點

數以千計的陶俑、陶馬都經過精心彩繪。陶俑的顏面及手、腳面顏色均為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陶俑的發髻、胡須和眉毛均為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

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個體整體間均有差異,不同色彩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陶馬也同樣有鮮艷而和諧的彩繪,使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為生動。

Ⅳ 兵馬俑圖片+簡介

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東5公里的下河村。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比較大完善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營建
秦始皇贏政即位(時年13歲)後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修建過程經其一生,歷時39年。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與其說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產地,由專門工匠,開采、加工。在建造過程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參加建設工程。

[編輯] 墓葬

[編輯]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燒制,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制,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個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復制。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范,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是十分鮮艷,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在考古學家挖出土時,受空氣氧化影響,數分鍾內即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已經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啟示,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以應對復雜的戰況。

秦軍兵俑不戴頭盔。有專家說,「不戴頭盔是為了在戰場上顯出英勇的氣勢,可以壓倒敵人。」有專家說是因為當時「刀」還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當時的步兵武器主要是「刺殺武器」,如戟、劍。步兵作戰,長距離用「戟」,近戰用劍。因這些兵器大多用青銅製成,韌性差,砍殺時易折,故多製成刺殺兵器。使用這些「刺殺武器」,攻擊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因此,秦兵馬俑大都披有胸甲。因為作戰時頭部被「劈砍」的機率較小,因此秦軍是不戴頭盔的。

[編輯] 隨葬品

[編輯] 秦兵馬俑博物館
秦兵馬俑博物館建設於兵馬俑坑原址之上,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其於1979年中國國慶節開放。首先開放一號坑,至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9月,二號坑以邊發掘邊展出的方式向外界開放。

相片在這里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5%A7%8B%E7%9A%87%E9%99%B5%E5%85%B5%E9%A9%AC%E4%BF%91

Ⅵ 兵馬俑圖片+簡介

1、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2、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3、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4、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

5、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6)秦始皇將軍俑圖片大全高清大圖擴展閱讀:

兵馬俑的特點:

1、兵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人物的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

2、從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總體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獨有的威嚴與從容,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

3、兵馬俑雕塑採用繪塑結合的方式,雖然年代久遠,但在剛剛發掘出來的時候還依稀可見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繪飾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傳神,構圖巧妙,技法靈活,既有真實性也富裝飾性。

4、正因為如此,秦兵馬俑在中國的雕塑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個陶俑、陶馬來看,幾乎無一雷同。

5、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

6、數以千計的陶俑、陶馬都經過精心彩繪。陶俑的顏面及手、腳面顏色均為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陶俑的發髻、胡須和眉毛均為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

7、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個體整體間均有差異,不同色彩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陶馬也同樣有鮮艷而和諧的彩繪,使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為生動。

閱讀全文

與秦始皇將軍俑圖片大全高清大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地美女瑜伽老師圖片 瀏覽:650
漫畫男生眼神圖片 瀏覽:671
淺灰色bob發型圖片 瀏覽:566
可愛的頭像圖片風景 瀏覽:431
美女過年了模仿殺豬圖片 瀏覽:795
可愛的圖片萌女孩霸氣 瀏覽:875
中式實木電視櫃圖片大全 瀏覽:351
氣質美女恩一的圖片 瀏覽:74
那個圖片怎麼個全集單曲循環 瀏覽:843
九牧燃氣灶價格圖片 瀏覽:758
如何讓視頻與圖片結合播放 瀏覽:724
剪刀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219
韓版蓋頭發型圖片 瀏覽:358
美女戴紅繩金項鏈老鼠圖片 瀏覽:180
白衣男生頭像背影圖片 瀏覽:408
wps如何把圖片製作成圓形 瀏覽:200
雷鋒文字圖片 瀏覽:118
鷹怎麼畫圖片大全 瀏覽:444
word表格如何插入兩張圖片在一起 瀏覽:932
吊扇線怎麼接圖片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