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煙台什麼好吃的出名
1.福山大面
福山大面是煙台市福山區的地方風味名吃,具有工藝性強,面條雜滑,味道鮮美,經濟實惠等特點。福山大面的面條分帶子條、燈草皮、扁條、韭菜扁、一窩絲韭菜扁、綠豆條、勻條細條、一窩絲等20多種,品種有溫鹵面、炸醬面、肉絲於拌面、熱湯面、大鹵面、燴勺面等幾十種。使用的盛器據說是用芝麻油浸過的砂陶製品為最好。大鹵面,選用鮮海魚下鍋煮熟取凈囪。將清湯、豬肉片、醬油、精鹽一並下勺燒開。再加入蔥花、薑末、魚肉、味精,用澱粉勾芡,磕入打散的雞蛋,加香油澆在煮熟的面條上即成。炸醬面是將豬肉丁、面醬、蔥花、薑末煸炒後,添清湯、加鹽調好口燒開,勾上澱粉芡即可。燴勺面是蔥姜絲爆鍋,將囪絲略炒,再加醬油、蔬菜略炒、加清湯、精鹽、味精燒開,將面條倒入勺內煨透,加上香油即成。現在煙台市的掛面館遍布城區,任你走到哪一家,都會滿意而歸。
2.煙台餃子
送客的餃子,迎客的面,這是膠東人待客的風俗,又有「舒服不如倒子(睡覺),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語,可見餃子在膠東人生活中的地位。膠東餃子按餡心分,有豬肉餃子、魚肉餃子、三鮮餃子、花素餃子、青素餃子等,按麵皮分又有水餃、高湯小餃、蒸餃和花色蒸餃等。在這些餃子中最具有特色的要算魚肉水餃和三鮮水餃了。魚肉水餃是用鮮鱔魚或鮁魚,剁成魚泥,打下適量的清水(稱打漿,這是技術關鍵),再加上韭黃和調料,包出來的餃子其口味清鮮軟嫩,無不拍手叫絕。三鮮水餃是用海參、干貝、海米作主料做成的。這種餃子可稱得上高雅、型美、質嫩味美,是宴席上的珍品。
3.連展
連展是一種季節性極強的小吃,舊時北方各地均有,但難其膠東所產者別具風味。其作法是,把剛成熟的新小麥(略帶青色)割下,脫去麥皮,入鍋蒸熟,然後上石磨磨成粉條,使之成為象粗麻線狀的面條,食時用手撕扯,繞有趣味,口感柔軟而有韌性,味道清爽新穎,香美醇厚。因熟麥磨時條條相連,隨石磨縫間展展而下,故名連展。這種小吃既可代飯,亦可零食,吃時還可佐以應時蔬食小菜,極為美妙。但由於它的季節性極強,因此被人們視為珍貴的風味小吃。
4.焦面
焦面,是一種帶有濃厚的膠東鄉土氣息的民間小吃。焦面的季節性雖不如「連展」強,但也多是在麥收時才加工製作,因為新鮮小麥製作的焦面味道最醇美。這種焦面有點像油炒麵,但製作方法卻迥異。一般是把剛收獲的小麥淘洗千凈,晾乾水份,放到農家的大鐵鍋里炒熟呈焦黃色時盛出,用石磨粉磨成細粉就是焦面。焦面的食法和油炒麵差不多。將其盛於碗內,用涼開水拌成半濕潤狀,握到手裡能成型即可。食時用手捏成長條狀,形狀別致、鬆散甜甘,能散發出一種濃郁的麥汾芳香氣味,令人在遠處就可聞到其香味。拌制時,多加以白糖,其甜味很美,令人食一次,而終生難忘。舊時,夏天的夜晚,涼風送爽,農民們圍坐在自家的庭脘中,手握焦面,品嘗著豐收果實的甘甜,也算是農家的一大樂趣了。
5.招遠香腸
招遠香腸是煙台地區招遠縣的著名小吃,現在已暢銷整個地區。招遠香腸是以豬瘦肉,少量肥肉和豬小腸腸衣為主要原料,調以砂仁、豆蔻、肉桂、白芷、大麴酒、白糖、紹酒、花椒、丁香、鮮姜、醬油、精鹽等調料,經過洗腸、絞肉、拌料、灌腸、晾曬等工序精製而成。這種香腸,色澤棗紅、鹹淡適中,香味協調,鮮美不膩。食時,切成銅錢大小的薄片,細細品嘗,越嚼越香,是佐酒的美味。招遠香腸,質地細膩硬實,內潤外干,潤而不油,攜帶比較方便,也易於貯存,一般可存放9個月左右。
6.蓬萊小面
蓬萊小面是煙台市的一種風味小吃。它的製作非常講究,質量要求較高,以魚雞煮湯,採用拉麵,每小碗一兩,湯寬味美,實是獨具海鮮風味的小吃上品。它的製作,以小麥精粉做原料,調成面團後,抻拉成「一窩絲」,隨吃隨做,隨做隨煮。面鹵內有上籠蒸過的新鮮加吉魚肉,鹵湯是:燜燉過的老母雞湯,再加少許的花椒水、雞肉絲、香油等調味品,其味特別鮮美。它較福山大面操作復雜、配料要求嚴格,製作人員必須掌握精湛的技藝。蓬萊小面的特點是湯清味美,鮮香不膩,面柔內嫩,爽口滑潤。
『貳』 日本除了有天婦羅之外,還有哪些美味的食物
拉麵(拉麵)
拉麵餐廳贈送的拉麵一般都有肉和蔬菜在上面,讓拉麵的營養更加均衡。拉麵湯因地區不同而不同。一些來自醬油,一些來自日本豆瓣醬,還有一些來自鹽基。這些是最受歡迎的湯。除了拉麵餐廳,你還可以在大多數便利店買到幾杯麵條,加入熱水後就可以立即享用。
水果,一種日本小吃,是以小豆為主要原料製成的。
把小豆,煮開,做成豆餡,然後和糖混合。豆餡通常包在年糕里,做成各種精美的小吃。特色和水果,如「ZENZAI」,是通過添加小豆和年糕到黏稠和甜的湯;「雁」是把糖壓成木雕模型,裡面沒有小豆;羊湯也是特色之一。
『叄』 中學生必背古詩詞100首
初中必背古詩詞【69篇】
鏈接: https://pan..com/s/1i4VkjZhB62oD0qXJSBpraA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肆』 全國特色名吃大盤點——吉林篇
1.延吉冷麵
延吉冷麵(연길랭면)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也是是馳名國內外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傳統中國朝鮮族食品。吉林延邊地區以延吉冷麵著稱,在整個朝鮮半島,冷麵通常被認為是北方咸興、平壤等地的食物,該菜品和玉米溫面是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面條。
該菜品的主要原料有蕎麥粉、小麥面和澱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士豆澱粉的。其中尤以蕎麥面冷麵為著稱。一般用牛肉湯,把煮好的面用涼水沖,然後放到碗里加之前煮牛肉用的湯(切記湯 必須要涼)和辣白菜、黃瓜、雞蛋、牛肉、蔥、芝麻、辣椒、松子、蘋果或西瓜切片。
2.伊通燒鴿子
伊通燒鴿子乃滿族特色 美食 ,是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的一個特色 美食 ,始於1636年(天聰10年),已有400餘年。
滿族是個充滿傳奇的民族,這也包括飲食方面。由於氣候的原因,外加滿族先人的生活習性,形成了燒鴿子工藝的獨特奇妙之處。燒與烤是有很大區別的,燒苞米、燒毛豆、燒土豆、燒家雀(麻雀),一聽就讓人回味無窮。之所以稱之為燒,烹制工藝使然。伊通燒鴿子多數選擇優質淘汰的信鴿為原料,連皮去毛洗凈,再去內臟,然後把秘制配料原汁注入鴿肉中,包上錫紙埋入炭火中燒至八成熟時取出,再用炭火明烤。少頃,一隻外焦里嫩、著色暗紅、香味兒撲鼻的燒鴿子就會擺到面前。此時,僅僅是這最初的第一眼,就會讓你垂涎欲滴,多年不忘。因為信鴿的肌肉更加強健,所以經燒制後肉香濃郁,品質尤顯上乘。伊通燒鴿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中醫認為,鴿肉有補肝壯腎、益氣補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效。可提高人的記憶力,降低血壓,調整人體機能,其保健作用明顯,民間早就有「一鴿勝九雞」一說。伊通燒鴿子在傳人們的鑽研創新中又多了一道新的製作工序,即在炭火將食鴿燒至七八成熟時,再用一煨湯之用(高1.2米、直徑1米的圓型帶蓋瓷缸)大缸,內放炭火,將鴿子放入其中吊烤,取出時則肉色紅亮,外焦里嫩,香飄十里。還有的用黃泥把鴿子糊住,在炭火中慢慢烤,直至把黃泥燒得發紅,從黃泥的裂縫中飄出濃濃的鴿肉香味兒時,香噴噴的燒鴿子就可以食用了。
3.雞湯豆腐串
雞湯豆腐串是吉林的特色小吃,材料就是雞骨架和干豆腐,也有些地方叫豆乾或者豆皮的。在吉林干豆腐有一個特色吃法,是長春傳統的街頭小吃,就是雞湯豆腐串,採用雞湯,干豆腐,等特殊獨特秘方製成,具有"風味獨特,百吃不膩"等特點,裡面整齊的擺滿了竹簽串好的干豆腐串,色澤微黃,煙熏的部分飄散著焦香,表面塗抹了香油,色澤油亮金黃。
4.煎粉
煎粉可以說是真正的吉林市特色小吃。煎粉始於吉林,早期傳入長春,因此起初全東北也只有吉林、長春二地有此小吃。後遼寧省部分城市街邊也有此小吃,不過稱作為炒燜子。(炒燜子始於大連,也稱作大連炒燜子,炒燜子跟炒粉大同小異)。
但吉林的煎粉更為正宗。煎粉在長春的叫法與吉林不同,在長春更多的人稱呼為炒粉。
5.筱筱火勺
筱筱火勺,又稱「叉子火勺」,是吉林傳統的地方風味。選細嫩牛肉、大蔥、鮮姜、香油和餡,用稍有顆粒的沙子面做皮,出鍋的火勺外焦里嫩,香酥可口,聞則香味撲鼻,食之肥而不膩。
6.鍋包肉
鍋包肉,原名「鍋爆肉」,出自哈爾濱道台府府尹杜學贏專用廚師,「濱江膳祖」———鄭興文之手。由於用急火快炒,把鐵鍋燒熱,把汁淋到鍋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鍋爆肉」。俄羅斯人發「爆」這個音為包,時間一長,「鍋爆肉」就變成了「鍋包肉」。
7.燒燈碗
燒燈碗,又稱宮廷燒燈碗,是以新鮮豬血和豬腸為原料製作的。血腸製作相對較麻煩,所以一般家庭通常購買加工好的血腸,回家後再烹調,主要用來製作白肉血腸。
但由於燒燈碗對血腸的要求較高,所以大多由飯店自己灌制。將豬腸清洗干凈,一頭扎緊,把新鮮的豬血稍加工後,灌入豬腸中,灌好後,將口扎結實。開水下鍋,煮至血腸浮起,撈出,放入冷水中冷卻。這當中,要加入鹽、調味料,具體的配方就由主廚決定了。
8.粘豆包
粘豆包,又稱豆包,是東北特色食品。在東北地區,粘豆包是人們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然後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一切工藝源自於天然,屬傳統天然食品的典範。
粘豆包因其易於儲藏,食材易得而得到農村人的喜愛,並成為一些地區的傳統食物,由於中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米,白面的食材的日益豐富,這種傳統主食也面臨不斷減少的趨勢。傳統製作工藝也逐漸成為少數人會的一本手藝,而這種主食主要是農村的,遼寧朝陽地區因氣候四季分明,食材即為當地的糧食作物,農村人口較多,大多家庭還保持著傳統的製作工藝,因其味道品質與製作人的技藝要求較高,不同的人作出的粘豆包也會有所不同,每當蒸豆包時,互贈豆包已成為當地人的一種習俗,品味其口感,藉此也向好的工藝人學習探討製作工藝,以提高自己的手藝。同時也是贈送遠方親友的理想食物,許多從農村邁入城市的人在內心都表現出對那種傳統食物的一種特殊的懷念,忘不了這種家鄉的味道。
9.長春醬肉
長春醬肉是吉林省長春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東北菜,其主料為五花肉,口味是醬香,工藝在於醬,長春醬肉溫度在30攝氏度以下,能存放較長時間不變質。肥肉不膩,瘦肉不柴,色澤油亮,味美適口。
10.新興園蒸餃
新興園蒸餃,是吉林的有名的主食風味,河南街新興園元籠蒸餃久負盛名,迄今已有近70年的 歷史 。餃子外型美觀,個頭均勻,皮薄發亮、筋道、鹵汁多,滋味鮮美,食時配上一碗清湯,很受顧客歡迎。現已列入吉林面點譜。
11.長春蹄花絲
長春蹄花絲是很有特色的吉林小吃,成品蹄花絲棕紅透明,筋脆不膩,清香爽口,是理想的佐酒菜,值得注意的是,上桌時用快刀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裝盤,淋上小磨麻油或辣子油即成。肉絲務必要切細,否則便成了「蹄花條」。
12.什錦田雞油
所用的田雞是吉林特產,含有較高的蛋白質,但是田雞身上最珍貴的還是田雞油。田雞油的傳統做法是什錦田雞油,即取田雞身上的精華--田雞油作主料,再配上蘋果、香蕉、白梨、桔子、菠蘿、紅果、京糕等調料製成糖糕,油如珍珠,配果似錦,看起來色澤艷麗,吃起來口味香甜,營養豐富。
13.清蒸白魚
清蒸白魚屬於東北菜系中的吉菜,食用後可調理身體各項機能。選用的一定是活魚,本位咸鮮,色彩艷麗,魚肉潔白,細嫩鮮美,湯汁清淡。切記不能與大棗同食。這道菜富含多種營養,包括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鈣和鎂等等。
白魚是吉林的魚中上品,俗話說:「三月桃花開江水,白魚出水肥且鮮。」《永吉縣志》記載:「白魚一名??一名『魚喬』,吉林產者最細,故又稱細鱗白魚,貢品。」據傳,此菜是清代吉林烏拉將軍巴海的家廚所創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赴吉林考察時,巴海設宴迎駕,家廚用松花江白魚烹制了「清蒸白魚」。康熙皇帝品嘗後大加贊賞,於是揚名全城。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東巡吉林時亦品嘗了「清蒸白魚」,稱它為關東佳味。如今仍然是吉林的特色名菜。
14.三套碗
三套碗是最具代表性的滿族傳統名宴,舉世聞名的「滿漢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三套碗席採用本地產上乘原料,如:鹿肉、飛龍、田雞油等,用燒、烤、燜、燉、熘、炒等十五種手法精心製作而成。整個席面由八款涼碟、三款大件、十二款熘炒、湯燴菜,共計二十幾道菜點組成。
因席中主要菜點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裝而名為「三套碗」席。白肉血腸、黃金肉片、關東蒸魚、小窩頭等滿族名菜點均包括在此席中。
15.吉林鍋貼
吉林鍋貼是吉林市特色傳統小吃,產生於清朝末年,用主食時,在鍋片內加入高湯,下入酸菜、水粉、海味、胡椒粉、味精即成水鍋底。鍋鐵牛羊肉有嫩、老兩種吃法,其中嫩吃時,肉片下鍋,變色就吃,肉呈白色,口感軟嫩,味道鮮香;老吃時,肉片下鍋由白變紅時再吃,口感焦酥,味道濃香。
16.白肉血腸
具有獨特風味的白肉血腸,馳譽吉林食苑已有長久 歷史 。這道菜的風味特點是:白肉薄如紙帛,色白有光,味美異香,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松軟鮮嫩,血腸脆嫩綿軟,熱湯鮮香味醇,佐料五味俱全,冬用不冷,夏用不熱,膾炙人口。血腸有清有混,是由沙仁、桂皮、紫蔻等10多種配料灌制而成。食用時用韭菜花醬、辣椒油、薑汁腐乳、蒜末、蝦油、香油等為佐料,別具風味,備受歡迎。
17.虎皮扣肉
虎皮扣肉,五花肉為主料的菜品,色如虎皮,肉質酥軟爛,口味醇厚,肥而不膩,宜於飯菜。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排名不分先後。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伍』 杜甫的五言詩
寄高三十五詹事
安穩高詹事,
兵戈久索居。
時來知宦達,
歲晚莫情疏。
天上多鴻雁,
池中足鯉魚。
相看過半百,
不寄一行書?
題鄭縣亭子
鄭縣亭子澗之濱,
戶牖憑高發興新。
雲斷岳蓮臨大路,
天晴宮柳暗長春。
巢邊野雀欺群燕,
花底山蜂趁遠人。
更欲題詩滿青竹,
晚來幽獨恐傷神。
望岳
西嶽□(「陵」改山旁)〔山曾〕竦處尊,
諸峰羅立似(一作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
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
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後,
高尋白帝問真源。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蒸,
對食暫餐還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蠍,
況乃秋後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
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
安得赤腳蹋層冰?
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
四鎮富精銳,
摧鋒皆絕倫。
還聞獻士卒,
足以靜風塵。
老馬夜知道,
蒼鷹飢著人。
臨危經久戰,
用急始如神。
奇兵不在眾,
萬馬救中原。
談笑無河北,
心肝奉至尊。
孤雲隨殺氣,
飛鳥避轅門。
竟日留歡樂,
城池未覺喧。
留花門
北門(一作花門)天驕子,
飽肉氣勇決。
高秋馬肥健,
挾矢射漢月。
自古以為患,
詩人厭薄伐。
修德使其來,
羈縻固不絕。
胡為傾國至?
出入暗金闕。
中原有驅除,
隱忍用此物。
公主歌黃鵠,
君王指白日。
連雲屯左輔,
百里見積雪。
長戟鳥休飛,
哀笳曙幽咽。
田家最恐懼,
麥倒桑枝折。
沙苑臨清渭,
泉香草豐潔。
渡河不用船,
千騎常撇烈。
胡塵逾太行,
雜種抵京室。
花門既須留,
原野轉蕭瑟。
九日藍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強自寬,
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
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
玉山高並雨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
醉把茱萸仔細看。
崔氏東山草堂
愛汝玉山草堂靜,
高秋爽氣相鮮新。
有時自發鍾聲響,
落日更見漁樵人。
盤剝白鴉谷口栗,
飯煮青泥坊底芹。
何為西庄王給事,
柴門空閉鎖松筠?
瘦馬行
東郊瘦馬使我傷,
骨骼〔石聿〕兀如堵牆。
絆之欲動轉〔奇欠〕側,
此豈有意仍騰驤?
細看六印帶官字,
眾道三軍遺路旁。
皮干剝落雜泥滓,
毛暗蕭條連雪霜。
去歲奔波逐余寇,
驊騮不慣不得將。
士卒多騎內廄馬,
惆悵恐是病乘黃。
當時歷塊誤一蹶,
委棄非汝能周防。
見人慘澹若哀訴,
失主錯莫無晶光。
天寒遠放雁為伴,
日暮不收烏啄瘡。
誰家且養願終惠,
更試明年春草長。
遣興三首
我今日夜憂,
諸弟各異方。
不知死與生,
何況道路長。
避寇一分散,
飢寒永相望。
豈無柴門歸?
欲出畏虎狼。
仰看雲中雁,
禽鳥亦有行。
蓬生非無根,
漂盪隨高風。
天寒落萬里,
不復歸本叢。
客子念故宅,
三年門巷空。
悵望但烽火,
戎車滿關東。
生涯能幾何,
常在羈旅中!
昔在洛陽時,
親友相追攀。
送客東郊道,
遨遊宿南山。
煙塵阻長河,
樹羽成皋間。
回首載酒地,
豈無一日還?
丈夫貴壯健,
慘戚非朱顏。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
去歲茲辰捧御床,
五更三點入〔宛鳥〕行。
欲知趨走傷心地,
正想氤氳滿眼香。
無路從容陪語笑,
有時顛倒著衣裳。
何人卻憶窮愁日,
日(一作愁)日愁隨一線長。
憶昨逍遙供奉班,
去年今日侍龍顏。
麒麟不動爐煙上,
孔雀徐開扇影還。
玉幾由來天北極,
朱衣只在殿中間。
孤城此日堪腸斷,
愁對寒雲雪(一作白)滿山。
路逢襄揚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四員外綰
寄語楊員外,
山寒少茯苓。
歸來稍暄暖,
當為〔屬斤〕青冥。
翻動神仙窟,
封題鳥獸形。
兼將老藤杖,
扶汝醉初醒。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是何夕,
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
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
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
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
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一作聞)黃粱。
主稱會面難,
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
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
世事兩茫茫!
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
宴飲散因為醉歌
疾風吹塵暗河縣,
行子隔手不相見。
湖城城東一開眼,
駐馬偶識雲卿面。
向非劉顥為地主,
懶回鞭轡成高宴。
劉侯歡我攜客來,
置酒張燈促華饌。
且將款曲終今夕,
休語艱難尚酣戰。
照室紅爐促曙光,
縈窗素月垂文練。
天開地裂長安陌,
寒盡春生洛陽殿。
豈知驅車復同軌,
可惜刻漏隨更箭。
人生會合不可常,
庭樹雞鳴淚如線(一作霰)。
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
姜侯設膾當嚴冬,
昨日今日皆天風。
河凍未漁(一作味魚)不易得,
鑿冰恐侵河伯宮。
饔人受魚鮫人手,
洗魚磨刀魚眼紅。
無聲細下飛碎雪,
有骨已剁觜春蔥。
偏勸腹腴愧年少,
軟炊香飯緣老翁。
落砧何曾白紙濕,
放箸未覺金盤空。
新歡便飽姜侯德,
清觴異味情屢極。
東歸貪路自覺難,
欲別上馬身無力。
可憐為人好心事,
於我見子真顏色。
不恨我衰子貴時,
悵望且為今相憶。
戲贈閿鄉秦少公短歌
去年行宮當太白,
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減骨肉親,
每語見許文章伯。
今日時清兩京道,
相逢苦覺人情好。
昨夜邀歡樂更無,
多才依舊能潦倒。
李〔雩阝〕縣丈人胡馬行
丈人駿馬名胡騮,
前年避胡過金牛。
回鞭卻走見天子,
朝飲漢水暮靈州。
自矜胡騮奇絕代,
乘出千人萬人愛。
一聞說盡急難才,
轉益愁向駑駘輩。
頭上銳耳批秋竹,
腳下高蹄削寒玉。
始知神龍別有種,
不比凡(一作俗)馬空多肉。
洛陽大道時再清,
累日喜得俱東行。
鳳臆麟(一作龍)□(「鬈」卷改耆)未易識,
側身注目長風生。
憶弟二首
喪亂聞吾弟,
飢寒傍濟州。
人稀書不到,
兵在見何由。
憶昨狂催走,
無時病去憂。
即今千種恨,
惟共水東流。
且喜河南定,
不問鄴城圍。
百戰今誰在?
三年望汝歸。
故園花自發,
春日鳥還飛。
斷絕人煙久,
東西消息稀。
得舍弟消息
亂後誰歸得,
他鄉勝故鄉。
直為心厄苦,
久念與存亡。
汝書猶在壁,
汝妾已辭房。
舊犬知愁恨,
垂頭傍我床。
觀兵
北庭送壯士,
貔虎數尤多。
精銳舊無敵,
邊隅今若何?
妖氛擁白馬,
元帥待雕戈。
莫守鄴城下,
斬鯨遼海波。
不歸
河間尚征伐,
汝骨在空城。
從弟人皆有,
終身恨不平。
數金憐俊邁,
總角愛聰明。
面上三年土,
春風草又生。
獨立
空外一鷙鳥,
河間雙白鷗。
飄搖搏擊便,
容易往來游。
草露亦多濕,
蛛絲仍未收。
天機近人事,
獨立萬端憂。
洗兵馬
中興諸將收山東,
捷書夜報清晝同。
河廣傳聞一葦過,
胡危命在破竹中。
只殘鄴城不日得,
獨任朔方無限功。
京師皆騎汗血馬,
回紇喂肉蒲萄宮。
已喜皇威清海岱,
常思仙仗過崆峒。
三年笛里關山月,
萬國兵前草木風。
成王功大心轉小,
郭相謀深古來少。
司徒清鑒懸明鏡,
尚書氣與秋天杳。
二三豪俊為時出,
整頓乾坤濟時了。
東走無復憶鱸魚,
南飛覺有安巢鳥。
青春復隨冠冕入,
紫禁正耐煙花繞。
鶴禁通宵鳳輦備,
雞鳴問寢龍樓曉。
攀龍附鳳勢莫當,
天下盡化為侯王。
汝等豈知蒙帝力?
時來不得誇身強。
關中既留蕭丞相,
幕下復用張子房。
張公一生江海客,
身長九尺須眉蒼。
征起適遇風雲會,
扶顛始知籌策良。
青袍白馬更何有?
後漢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貢,
奇祥異瑞爭來送。
不知何國致白環,
復道諸山得銀瓮。
隱士休歌紫芝曲,
詞人解(一作角)撰清河頌。
田家望望惜雨干,
布穀處處催春種。
淇上健兒歸莫懶,
城南思婦愁多夢。
安得壯士挽天河,
凈洗甲兵長不用!
重題鄭氏東亭(原註:在新安界)
華亭入翠微,
秋日亂清暉。
崩石〔奇欠〕山樹,
清漣曳水衣。
紫鱗沖岸躍,
蒼隼護巢歸。
向晚尋征路,
殘雲傍馬飛。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
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
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
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
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
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一作卻)見骨,
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
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
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
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
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
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僕射如父兄。
潼關吏
士卒何草草,
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
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
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
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
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
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
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
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
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
慎勿學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
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
孫有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
(一作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
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獨與老翁別。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
引蔓故(一作固)不長。
嫁女與征夫,
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
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
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
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
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
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
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
久致(一作致此)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
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
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
與君永相望。
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
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
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
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
所悲骨髓乾。
男兒既介胄,
長揖別上官。
老妻卧路啼,
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
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
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
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
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
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
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
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
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
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餘家,
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
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
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
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狸,
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
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
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
召令習鼓鼙。
雖從本州役,
內顧無所攜。
近行只一身,
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盪盡,
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
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
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
何以為蒸黎?
夏日嘆
夏日出東北,
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
鬱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
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
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
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
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
化作虎與豺。
浩盪想幽薊,
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
我心殊未諧。
眇然貞觀初,
難與數子偕!
夏夜嘆
永日不可暮,
炎蒸毒中(一作我)腸。
安得萬里風,
飄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
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
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
羽蟲亦飛揚。
物情無巨細,
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
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
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
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
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
鸛鶴號且翔。
況復煩促倦,
激烈思時康。
『陸』 重慶麻辣燙的湯怎麼熬
1、食品原料
配 料:
葷菜:兔腰50克、毛肚50克、香菜丸子100克、牛肉丸子100克、鱔魚50克、豬環喉50克、午餐肉50克、老肉片100克、肥腸150克、鴨腸30克。等等。
素菜:藕片80克、土豆100克、粉絲30克、豆皮80克、黃花菜50克、苕皮80克、萵筍80克、冬瓜50克、香菌50克、豆腐乾50克、白菜80克、花菜50克、青菜頭80克。
調料:
牛油250克、菜油100克、郫縣豆瓣150克、永川豆豉50克、冰糖10克、花椒5克、胡椒2克、干辣椒30克、醪糟汁20克、紹酒20克、姜米10克、精鹽100克、草果10克、桂皮10克、排草10克、白菌10克、辣椒面250克、鮮湯1500克。
編輯本段
2、食品特點
麻辣燙是食物平民化的歸宿。製作一碗麻辣燙,其實很簡單,無非是把一些看似不相乾的東西,細細地穿在了簽子上,放在一起,然後一股腦兒地往高溫里推,真正是赴湯蹈火。就如這個世界,美的、丑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好的、壞的、紅的、綠的、藍的紫的,黑的、白的;帝王將相、販夫走卒、三教九流、五花八門地湊在了一塊兒,便會慢慢融合,相互滲透,互相沾染了彼此的味道,最後都變成又麻、又辣、又鮮、又爽的美味,一些不相乾的事物,由此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再也不能分開。
編輯本段
3、小吃起源
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纖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內的巫山,這一帶由於水流湍急,纖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纖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乾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製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後來,碼頭上的小販見這種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享用起來。麻辣燙漸漸從江邊走到了岸上。
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
麻辣燙可謂是四川火鍋的前身,也可說是火鍋的簡裝版,只是肉和菜都穿在竹簽上,吃的時候,將一大把竹簽穿起的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正宗的吃法可不是一串一串的吃,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輕輕一捋,菜就紛紛掉落香油碟中,然後開懷大吃!吃火鍋所使用的食材在麻辣燙中亦全有,但麻辣燙則給食者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美食。就是這么一個我們請客吃飯可能誰都不會想到它,但卻時常在街頭巷尾無意中撞見的小小的麻辣燙,一如既往、扎扎實實地火了近20年。沒有豪華的裝修、沒有名貴的菜品、沒有笑得跟花一樣的餐廳領班、甚至連一塊像樣的招牌都沒有,幾張桌子,兩個灶台,滿地的竹簽,就這樣天天圍著一圈子人,吃得有滋有味,忘乎所以。那感覺就是一個字:「爽」!
也正因為如此,麻辣燙才會猶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壯大,並迅速向全國輻射漫延。在這些麻辣燙店中,北京泡泡燙骨湯麻辣燙、四川樂山牛華麻辣燙、黑龍江楊國福麻辣燙、浙江吉阿婆麻辣燙和上海周氏麻辣燙稱得上是個中翹楚。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崇尚健康、追求時尚、提高生活品質的需要越來越強烈,人們對食品已不再是吃飽、吃好這么簡單,而是更注重食品的健康與保健作用。這樣傳統麻辣燙的經營模式和就餐方式中的種種弊端暴露無遺,工藝粗糙、口味單一、品種簡單、就餐環境差、只能吃菜不能品湯等,甚至連食品衛生和飲食安全都成了大問題。喜歡麻辣燙的消費者急切呼喚能吃上即安全健康、營養美味又個性時尚的新派麻辣燙。
編輯本段
4、歷史發展
傳統麻辣燙市場的發展,經歷了地攤式經營、排擋式經營、店面式經營;口味式經營、服務式經營、服務與菜餚並重的階段之後,自2008年開始,市場進入了更激烈的品牌競爭階段。縱觀整個行業的發展與變化,歸根結底都是以市場為中心,而傳統麻辣燙店則過分忽略了顧客個性化消費的需求,省略了與顧客的交流,產品口味單一(就是麻辣,不講究口味與營養的搭配),消費服務方式簡單化,從而導致傳統麻辣燙的經營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位置。因此,在有序的特色化、效益化的競爭階段,只有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改變經營觀念和服務理念,不斷滿足客人需求,讓客人感到超值服務,才可以處於不敗之地。
國內第一批以專營能喝湯的麻辣燙為特色的泡泡燙-骨湯麻辣燙是這股消費需求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針對顧客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提供4種吃法:火鍋麻辣燙、碗裝麻辣燙、砂鍋麻辣燙、串簽麻辣燙,像碗裝麻辣燙、砂鍋麻辣燙是為單人現點現做的,串簽麻辣燙是即來即食的,火鍋麻辣燙是多人聚會熱鬧的……吃鮮嫩可口的食品,香辣過癮;喝營養豐富的骨湯,強身健體、美容養顏,這才是更美味、更營養、更健康、更時尚的享受啊!
無論在中小館肆里還是大排檔上……看:湯翻料滾;聽:人氣鼎沸;品:嘴暖心酣;火:一「泡」走紅,一派情氛誰能與之比?人們圍坐一團,燙菜品湯,邊吃邊聊,湯熱料嫩,溫情盪漾,給您的味蕾帶來一波又一波的新鮮刺激,熱氣騰騰的能喝湯的麻辣燙,的確帶給人一種興旺的味道。自能喝湯的麻辣燙推出以來,每到麻辣燙店生意盈門、天天爆棚,成為當地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能喝湯的麻辣燙已經成為街頭小店的贏利秘技!
能喝湯的麻辣燙,無疑會越來越被廣大百姓歡迎和推崇!
編輯本段
5、小吃配方
郫縣豆瓣
郫縣豆瓣是用蠶豆、辣椒、鹽釀制而成。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其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得調味料,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和香味,使湯汁具有溫醇辣味和濃稠紅亮。
豆豉
豆豉是用大豆、食鹽、香料釀制而成。其氣味醇香,色澤黃黑,油潤光滑,粑軟散籽.,味鮮回甜。以重慶永川豆豉味上乘,豆豉用在湯鹵中能增加咸鮮醇香的味道。
干辣椒
干辣椒,性辛溫,能祛寒健胃,其色澤鮮紅,辣味較重。干辣椒品種很多,有大金條、二金條、五葉椒、朝天椒、七星椒、大紅袍和小米椒等。 底湯中加入干辣椒,能去腥解膩,壓抑異味,增加香辣味和色澤。
花椒
花椒,味辛性溫,麻味濃烈,能溫中散寒,具除濕止痛的作用,花椒品種以陝西椒四川茂汶椒、清溪椒為上乘。花椒是麻辣燙的重要調味料,用於湯中可壓腥除異,增鮮香。
老薑
老薑,性辛濕,含有揮發油姜辣素,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老薑用於紅湯、清湯湯鹵中,能有效去腥壓臊、提香調味。
大蒜
大蒜,喂辛辣氣芳香.含有揮發油,二流化合物。大蒜主要用於調味增香,壓腥味去異味。
醪糟
醪糟是用糯米釀制而成,米粒柔軟不爛,酒汁香醇,甘甜可口,稠而不混,釅而不粘。調制湯鹵底料加入醪糟,能增鮮壓腥去異味使湯鹵產生回甜味。
食鹽
食鹽學名氯化鈉,結晶小顆粒狀,帶鹹味,能解毒涼血,潤燥止氧,起定味、調味、提鮮、解膩、去腥的作用。
冰糖
冰糖是蔗糖結晶體,味甘性平,益氣潤燥,清熱。在熬制湯鹵時,加入冰糖可使湯汁醇厚回甜,具有緩解辣味刺激的作用。
料酒
料酒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具有柔和的酒味和特殊香氣。料酒在湯鹵中主要作用是增香、提色、去腥、除異味。
味精
味精是從大豆、小麥、海帶及其它含蛋白質物質中提取的調味料,起提鮮、助香、增味的作用。
雞粉
雞粉是使用較廣的強力助鮮品之一,用雞肉、雞蛋及麩酸鈉精製而成,其鮮味來自動植物蛋白質分解出的氨基酸,作用是增鮮提味。
胡椒
胡椒,味辛性溫,帶濃烈的芳香氣味,具溫中散寒、健胃順氣的功效。在火鍋中用於去腥壓臊、增香提味。
編輯本段
6、主要配料
1、甘菘
一種毛絨絨、黑褐色的根狀香料,成都人稱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氣味辛香,近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胃痛嘔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葯。湯水中加入此香料,其香味濃郁。一次用量不宜超過5克,否則香氣「膩人」。
2、丁香
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烹調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濃,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風、鎮痛的作用。在烹調中的用量應在1~2克以內,千萬不可多用。
3、八角
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其特點是聞之芳香,嘗之微甜。其性味辛、溫,有溫中開胃,祛寒療疝的作用。在烹調中無論是火鍋、紅燒、鹵水均可使用。由於其香味是有人喜歡有人煩,故在使用中比較靈活,以5~10克為宜。
4、小茴香
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全國多數地區都有栽培,且為人們所熟悉,其鮮品莖葉在烹調中常見用於製作茴香胡豆、茴香餡餃子等。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穀粒或孜然,有特異芳香氣。作為香料使用,廣製作所需材料(11張)泛用於紅燒、鹵水、麻辣燙中。在火鍋中可適當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一些。在葯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5、草果
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葯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燙的湯料和鹵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個較為合適。
6、砂仁
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葯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葯用於胃腹脹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症。用於麻辣燙的湯料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為宜。
7、三奈
有的地方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葯店出售的為其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葯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在烹調中多用於燒、鹵、麻辣燙,用量多在5~10克之間。
8、靈草
應叫靈香草,又名零陵香,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屬多年生草本,有濃烈香氣,性味甘平。在麻辣火鍋中運用,一般用量不超過5克。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靈草,名羅勒,可代替上面一種,但屬唇形科植物,也叫零陵香,又叫九層塔、香草、香佩蘭、鴨頭、雀頭草等,其性味辛溫。在葯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治風寒、感冒頭痛等作用。
9、排草
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屬報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風濕病、月經不調等作用。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有人說,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靈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實很多辛香味調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10、白豆蔻
又叫圓豆蔻,市場上或葯店有寫為百叩、叩仁的。口嘗之有澀味,因其葯性味辛溫,故有行氣理氣,暖胃消食,化濕止吐,解酒毒的作用。在麻辣火鍋中加入3~5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
11、肉豆蔻
別名玉果。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其葯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個即可。
12、桂皮
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嘗之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辣火鍋和鹵菜中運用很普遍,用量5~10克為宜。
13、孜然
別名阿拉伯小茴香、安息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種子。主要產於我國邊域一帶,果形呈橢圓形.,兩端細長約5毫米、寬3毫米,淡綠灰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時注意密封保存,以免跑味達不到效果。
14、香葉
即桂樹之葉,呈灰綠狀,以體無霉癍、香氣濃郁味上品。起增香去異味,促進食慾作用。
15、還有千里香等配料……
編輯本段
7、主要吃法
麻辣燙的吃法不同於中餐菜,不是將已烹調好的菜餚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親手操作(烹飪),自燙自食;菜品的燙(煮)食火候,就掌握在
食客的手中。
1、涮:即將用料夾好,在鍋中燙熟,其要決是:首先要區別各種用料,不是各種用料都是能燙食的。一般來說,質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適用於燙(涮)食,如鴨腸、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而質地稍密一些,頃刻不易熟的,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觀察湯鹵變化,當湯鹵滾沸、不斷翻滾、並且湯鹵上油脂充足時,燙食味美又可保溫;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變老,火候不到,則是生的;第四,燙時必須夾穩食物,否則掉入鍋中,則易煮老、煮化。
2、煮:即把用料投入湯中煮熟。其要決是:首先要選擇可煮的用料,如帶魚、肉丸、香菇等這些質地較緊密的,必須經過長時間加熱才能食用的原料;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3、吃麻辣燙的經驗應是先葷後素,燙食時湯汁一定要滾開,要全部浸入湯汁中燙食;其次是調節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者,可從火鍋邊上油處燙食;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再次就是吃麻辣燙時,必須配一杯茶,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
健康吃法
麻辣燙是很多人都愛吃的街頭小吃,由於含油脂量大,曾被列入垃圾食品之列,那麼麻辣燙怎麼吃最營養呢?
有些人認為麻辣燙是一種不健康的食物,或許更多地是因為它出身卑微,價錢低廉,擔心其安全特性。實際上,如果能夠在食品安全方面把好關,並進行合理的搭配,麻辣燙說得上是一種相當不錯的快餐食品,比煎炸食品要健康得多,也環保得多。
首先,麻辣燙並不辣,如果不要求多放辣椒的話。倒是可以放芝麻醬,它是非常健康的一種調料,富含鈣和維生素E。常常加入蒜汁,還有殺菌作用。
其次,麻辣燙通常有多種綠葉蔬菜,有多種豆製品原料,有海帶等藻類,有蘑菇等菌類,有薯類,有魚類,有蛋類等等,相比之下,植物性原料品種占優勢。只要合理搭配,它比一般的快餐菜餚更容易達到酸鹼平衡的要求,也符合食物多樣化的原則。
第三,麻辣燙的加熱溫度並不高,也不會產生油煙和脂肪高溫氧化問題。和高溫烹炒相比,對空氣環境污染較小。
第四,涮菜的過程中可以去除蔬菜中的部分草酸、亞硝酸鹽和農葯,雖然損失一部分維生素C,但也減少了抗營養因素和有毒物質。只要注意定期更換涮菜水,涮的過程[1]中少加鹽,就是非常好的烹調方式。
最後,麻辣燙的調料可以做到健康低脂。涮菜的時候沒有放油,調拌的時候也可以按照顧客的要求減少放油量,總體來說,原料含脂肪少,熱量比較低。相比之下,炒菜的時候,往往要經過滑油、烹炒、淋明油三個加油過程,而且顧客無法選擇菜餚的放油量。
編輯本段
麻辣燙的配方
骨、肉湯大量(隨時加湯)
以下是10份(鍋)湯料
油炒郫縣豆瓣 800克
郫縣豆瓣是用蠶豆.辣椒.鹽釀制而成.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其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得調味料,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和香味.使湯汁具有溫醇辣味和濃稠紅亮.
油炒豆豉200克
豆豉,是用大豆.食鹽.香料釀制而成,其氣味醇香.色澤黃黑.油潤光滑.粑軟散籽.味鮮回甜.以重慶永川豆豉味上乘.豆豉用在湯鹵中能增加咸鮮醇香的味道.
干辣椒1000克
干辣椒性辛溫,能祛寒健胃,其色澤鮮紅,辣味較重.干辣椒品種很多,有大金條.二金條,五葉椒,朝天椒,七星椒,大紅袍和小米椒等.
火鍋湯鹵鍋底中加入干辣椒,能去腥解膩壓抑異味,增加香辣味和色澤.
花椒150克
花椒,味辛性溫麻味濃烈,能溫中散寒,具除濕止痛的作用,花椒品種以陝西椒四川茂汶椒.清溪椒為上乘.
花椒是火鍋的重要調味料.用於湯鹵中可壓腥除異,增鮮香.
老薑10個
老薑性辛濕.含有揮發油姜辣素.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老薑用於紅湯,清湯湯鹵中,能有效
的去腥壓臊.可提香調味.
大蒜2頭
大蒜喂辛辣氣芳香.含有揮發油,二流化合物.
大蒜主要用於調味增香,壓腥味去異味.
醪糟 500克
醪糟.是用糯米釀制而成,米粒柔軟不爛,酒汁香醇.甘甜可口,稠而不混,釅而不粘.
調制火鍋湯鹵底料加入醪糟.能增鮮壓腥去異味使湯鹵產生回甜味.
食鹽適量
食鹽學名氯化鈉,使一種結晶小顆粒.帶鹹味,能解毒涼血,潤燥止氧.食鹽在火鍋中起定味調味提鮮解膩去腥作用.
冰糖 適量
冰糖使復製品蔗糖,為結晶體味甘性平.益氣潤燥,清熱.
在熬制火鍋湯鹵時,加入冰糖克使湯汁醇厚回甜,具有緩解辣味刺激的作用,
料酒100克
料酒是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具有柔和的酒味和特殊香氣.
料酒在火鍋湯鹵中主要作用是增香.提色,去腥,除異味,
味精適量
味精是從大豆.小麥.海帶及其它含蛋白質物質中提取,味道鮮美,
在火鍋中提鮮助香.增味作用.
雞精適量
雞精是近幾年使用較廣的強力助鮮品,用雞肉雞蛋及麩酸鈉精製而成,雞精的鮮味來自動植物蛋白質分解出的氨基酸.
雞精的作用是增鮮提味.
胡椒100克
胡椒.味辛性溫帶濃烈的芳香氣味,具溫中散寒,健胃順氣的功效.
在清湯火鍋中用於去腥壓臊.增香提味.
編輯本段
8、製作方法
1、制鹵水
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到6成熟後,下郫縣豆瓣(先剁細)煵酥,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後立即下鮮湯。再放入舂茸的豆豉、研細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鹽、胡椒粉、干辣椒、草果等佐料。熬開後打去泡沫即成鹵水。
2、制主料
將勞菜洗凈、兔腰、鱔魚、鴨腸切成2厘米長寬的方塊;毛肚、豬環喉切成4厘米左右見方。午餐肉切成4厘米左右見方的薄片;素菜切成3厘米左右的薄片。用洗凈的竹簽,將餚穿成約三四十克一串。
3、燙制
鹵水鍋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將各類菜用串好的竹簽燙制,根據不同菜餚的火候燙製成熟。
4、蘸食
燙製成熟的菜餚放在裝有辣椒面和炒鹽的盤內,根據自己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鹽後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決定。
小貼士
燙制的成品不熟。麻辣燙使用的主料應是比較容易成熟的。不能採用象雞翅、雞爪、鴨掌、牛肉等不容易燙熟的原料。鱔魚、帶魚一類的菜餚,燙制的時間也應長一些,燙制這類原料時不要擺動過多、過快,掌握好火候,就不會出現不熟的問題了。
要點提示
麻辣燙的製作其實並不復雜,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步驟炒料,料炒好了鍋底才能更香,成色更好,再配以上好的葯材提香,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紅紅的湯料讓人看到後口水欲滴,勾發強烈的食慾!
而真正提升口味的關鍵點則在油碟的配製上,麻辣燙的特色就在於此,光是油碟就要十多種材料調配,口感以咸香為主。很多城市做火鍋式的麻辣燙都改變了麻辣燙原來的面目,更別提口味如何了,川味菜口味一般都很重,很霸道,所以讓人吃後回味無窮,會有下次再吃的想法!
四川的辣並不象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因為四川人吃的辣椒都是經過炒制加工的,一般都是用鍋炕熟過的,所以不象其他省市的辣椒吃得心裡冒火,四川的辣只會在口腔內徘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辣心,這點到過四川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
編輯本段
9、口味種類
麻辣燙雖發源於四川,主要包括重慶麻辣燙和成都麻辣燙兩大麻辣燙口味,就像一個省兩個地區的口音不同,兩個口味也各有千秋。
1、成都麻辣燙:
口味以樂山市牛華麻辣燙為代表,成都口味的特點是麻辣燙配方口感偏重、底料麻辣、炒料中的味道主要溶於油中,油大,湯中味道不是很香主要代表是:唐記皇麻辣燙。但是,放入火鍋中味道越煮越重,配合味碟更加厚味,此口味的麻辣燙配方只適合火鍋類麻辣燙或小火鍋。
2、重慶麻辣燙:
口味以重慶梁平麻辣燙的做法為代表,重慶口味主要特點是麻辣燙配方口感偏淡、味道主要溶於湯中,油不是很大,湯中味道很香,濃郁,主要代表是-華飛四季旺麻辣燙。由於主要在城市中作為快餐小吃,麻辣燙配方的口味接近於普通大眾。本人的經驗是此口味適合於麻辣口味不是很重的地區,做碗裝麻辣燙和串串香。
3、東北關東煮:
東北關東煮可以說除了麻辣外已經完全不是麻辣燙,因為它無需炒料,有兩種做法,分別是以楊國福為代表的骨湯類,特點是有肉味還不油膩,口感順滑。另外一種就是素食麻辣燙,味道純用調料和麻醬調,做法簡單易於掌握,味道濃郁,更加健康。
4、大眾麻辣燙
南方人口味相對較淡,北方人口味偏重,如何能適合不同顧客的口味需求,一直是麻辣燙全國流行的一大核心問題。功夫麻辣燙簡單的解決了可以按顧客口味調制的麻辣燙,一鍋湯里解決,操作更方便,味道更佳。
編輯本段
麻辣燙(家常版)
主料:
番茄 魚丸 肉丸 脆腸 蟹棒 海帶 粉絲 土豆片 生菜[2]
油麥菜 香菜 小青菜 高湯 蒜汁 芝麻醬 小辣椒 花椒 油
製作步驟:
1、鍋內放油,小火炒香花椒和一個小辣椒後撈出丟棄。
2、將去皮後切丁的番茄慢慢炒出紅醬汁,放入高湯一碗,小火煮開。
3、放魚丸、肉丸、脆腸、蟹棒、海帶慢慢煮,煮出香味
4、然後放粉絲、泡好的土豆片、生菜、油麥菜、香菜、小青菜等,煮熟後關火,加蒜汁、調好的芝麻醬。
10、麻辣燙的危害
1、食品原料不新鮮,或者經過處理,如甲醛處理可以改善水產品、動物血、豆腐等食品的質地。不吃麻辣燙,這種危險就不存在了么?吃涮鍋的時候一樣危險。
2、油脂不新鮮,使用反復加熱後的油,或者檢驗指標不達標的油。吃餐館中的炒菜,油經過反復加熱更加危險。相比之下,麻辣燙不需要油炒,這方面略安全一些。
3、燙菜水反復使用,其中可能積累有害物質。這個問題有可能存在,比如亞硝酸鹽和草酸的含量不斷上升。因此涮菜水應當定期更換。
4、如果鹽味過重,味精過多,則不適合需要控制鹽分的高血壓、心臟病、腎病患者。調料的多少可以控制。生產者通常傾向於添加較重的味道,以便吸引消費者,並掩蓋原料不夠優質帶來的鮮味不足問題。但是消費者完全可以自己控制,要求少加一些。
5、如果辣味過重,則不適合呼吸道疾病患者、消化道疾病和各種慢性疾病患者。這方面完全可以由消費者作主,不是麻辣燙的錯。如果吃水煮魚、香辣蟹、紅油火鍋之類,辣味恐怕更嚴重。
6、如果喜歡在溫度很高的時候食用,則對消化道粘膜有傷害。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涼一下再吃。因為麻辣燙的調料本身是涼的,盤子大散熱也快,燙傷粘膜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相比之下過橋米線、水煮肉片之類用油保溫的菜餚更危險。
7、加熱時間不足,可能存在病菌存活的隱患。那麼吃涼拌菜呢?關鍵在於,一定要洗干凈,加熱充分。
8、食物容器不夠清潔,未充分消毒;一次性筷子、餐巾紙的衛生不合格。這個問題路邊攤點普遍存在,不獨麻辣燙。此外,大多數食客似乎也沒有洗手之後吃飯的習慣。有關部門應當經常抽查,做好餐飲衛生管理;食客們也應當自己搞好個人衛生。
9、有可能在調味料裡面加入其他成分,比如抗腹瀉葯物等。
『柒』 食物的各項卡路里各是多少
1、豬肉(血脖)90克 576卡
2、豬肉(肋條肉)96克568卡
3、豬肉(軟五花)85克349卡
4、豬肉(硬五花)79克339卡
5、牛肉:100克 106卡
6、牛肉乾:100克550卡
7、紅糖 100克389卡
8、冰糖100克 397卡
9、爆米花 100g 459卡
(7)關東煮小麥腸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低卡路里食物
蔬菜:蘆筍、西蘭花、白菜、蘿卜、芹菜、黃瓜、洋蔥、西紅柿
水果:蘋果、葡萄、檸檬、芒果橙子、菠蘿草莓、杏仁、香蕉、櫻桃、紅莓、西柚、番石榴、奇異果、荔枝、木瓜、等。
果仁類:巴西果、栗子、椰子、夏威夷果、花生、松果、核桃等。
『捌』 蘭州有哪些特色小吃
蘭州美食主要有釀皮、蘭州牛肉麵、甜醅子、灰豆子、漿水面、牛奶雞蛋醪糟、熱冬果、炒麵片、蘭州羊雜碎、杏皮水。以下這幾個更為出名。
釀皮
釀皮有點像涼皮,分為水洗(加筋)和高擔(不加筋),調料有辣子油、芥末汁、蒜汁。釀皮是當地人最喜愛的下酒菜之一,經濟實惠,既有菜又有飯。釀皮一年四季都有出售。
蘭州牛肉麵
地道的蘭州牛肉麵味道獨一無二。正宗的牛肉麵必須要在蘭州吃,蘭州牛肉麵具有「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特徵,色香味美。
甜醅子
甜醅用燕麥或青稞製作。味道和醪糟有一些像,夏天時候是消暑的好伴侶。
灰豆子
灰豆子是用麻色豌豆製成的一種類似紅豆沙的甜品,灰豆煮的很爛,豆皮都已經撈了出來。酸酸甜甜,非常好吃,在炎熱的夏季,灰豆子是解暑佳品,冰鎮過的灰豆子味道猶佳。
『玖』 156卡路里等於多少食物
每種食物的卡路里含量都不同,因此不能確定175卡路里有多少食物,只能根據每種食物的卡路里含量計算食用後的卡路里攝入,以下是各種食物的卡路里含量標准,根據標准查閱:
餡 料 包 子 餃 子 類
鍋貼 1個(30g) 75卡
鍋貼 6個 411卡
煎餃 10個 911卡
咖哩餃 1個 245卡
豬肉韭菜水餃 10個(112克) 255卡
豬肉水餃 1粒(30g) 40卡
韭菜餃 1個 90卡
水晶餃 203卡
水煎包 1個 120卡
小籠包 1個(42g) 120卡
小籠包 ( 1籠 ) 813卡
芋泥包 1個(74g) 200卡 奇美芋泥包1個174卡
紅豆沙包 1個(35g) 91卡
豆沙包 1個(84g) 215卡 日式豆沙包1個241卡
菜包 1個(90g) 202卡 奇美高麗菜包1個139卡
叉燒包 1個(100g) 265卡 萊爾富叉燒包1個255卡
肉包 1個(90g) 270卡 奇美鮮
筍香大肉包 1個 250卡
蔥燒牛肉包 1個 270卡
奇美芝麻包 1個 176卡
奇美奶皇包 1個 173卡
芝麻包 1個(80g) 280卡
山樂核桃包 1個 240卡
花捲 1個 300卡
韭菜盒子 130g/ 1個 300卡
潤餅 1個 225卡
燒賣 1個(30g) 52卡
餛飩 1個 27卡 溫州餛飩 1個(35克)45
春卷 1個 120卡
肉圓 1粒 365卡
芝麻湯圓 1個(20克) 69卡
鮮肉湯圓 1個(20克) 55卡
章魚燒 1份 305卡
糕 餅 類
燒餅 1個 230~250卡
牛肉餡餅 1個(90克) 221卡 蛋白質:9.6g 脂肪:10.2g 醣類:3.1g
蘿卜絲餅 1份 230卡
蛋餅 1份(235g) 260卡 蛋白質:11g 脂肪:10g 醣類:30g
古早味蛋餅 1張 305卡
蔥油餅 1張 510卡 1/4片80克 240卡
蔥抓餅 1張 290卡
油條 1條(45克) 252卡
燒餅油條 1套 415卡 蛋白質:8g 脂肪:7.5g 醣類:60g
蘿卜糕 1塊 90卡
廣式蘿卜糕 1片70克 97卡
草粿 1個(45g) 106卡
紅龜粿 1個(100g) 235卡
紅豆年糕 1份(390g) 905卡
四色糕 1個(22g) 57卡
甜糯米糕 1個(150g) 260卡
紫米糕 1份(135g) 210卡
甜年糕 1個(380g) 880卡
福連糕 100g 308卡
雞蛋糕 1個 55卡 100g313卡
雞蛋糕米粒麻酪100g 372卡
花生麻酪 100g 388卡
芝麻麻酪 100g 434卡
沙其瑪 100g 500卡
月餅 1個 300卡
紅豆餅 1個 81卡
紅豆沙餅 1個(45g) 119卡
紅豆酥餅 1個 240卡
花生車輪餅 1個 120卡
奶油車輪餅 1個 120卡
芋頭車輪餅 1個 160卡
蘿卜絲餅 1個 115卡
鯛魚燒 1個(花生) 226卡 (紅豆) 235卡 (奶油) 235卡
綠豆凸 1個(85g) 320卡
綠豆椪120g 1個 46卡
鹵肉綠豆凸 1個(85g) 350卡
綠豆潤 1個(30g) 90卡
先麥芋頭酥 1個 227卡
鳳梨酥 1個 121卡
蛋黃酥 1個 384卡
杏仁片 1個 395卡
麻糬(甜) 1個 180卡
麻糬(咸) 1個 125卡
淀 粉 饅 頭 面 米 飯 類
三角饅頭 1個 215卡
白饅頭 1個 280卡
芋香饅頭 1個 200卡 阿Q芋頭饅頭1個212 卡
小麥饅頭 1個 280卡
黑糖饅頭 1個 290卡
馬拉糕 381卡 蛋白質:8.5 g 脂肪:15.5 g 醣類:52.4 g
鮮奶饅頭 210卡 阿Q鮮奶饅頭1個235卡
全麥饅頭 233卡 義美全麥饅頭1個225卡
銀絲卷 1條75克 230卡
刈包 1份 340卡
碗粿 1碗 140卡
蚵仔煎 1盤 370卡
馬鈴薯泥 1份(200g) 245卡
玉蜀黍 1根 220克 144卡
甘藷 1個 150克 148卡
馬鈴薯 1/2個90g 70卡
西穀米 1湯匙10克 36卡
粉圓 2湯匙20g 70卡
米苔目(濕) 80g 70卡
薏仁 3湯匙40克 150卡
栗子 9粒(2兩) 111卡
蓮子 32粒20克 70卡
菱角 7粒 72卡
冬粉 1把 70卡 各家不同
山葯 1個 70g 70卡
面 條
面條 1束75克 220卡
面線 1碗 100g 330卡
麻油雞面線 455卡
意麵 228卡
油麵 165卡
雞蛋面 355卡
蛋花蒟蒻湯面1碗 110卡
切仔面 1碗 223卡
擔仔面(加蛋)1碗 310卡
榨菜肉絲面 1碗 322卡
海鮮面 1份 555卡
肉絲面 1份 440卡
鍋燒烏龍面 1鍋 452卡 烏龍面熱量很高
炒烏龍面 1盤 700卡
溫州大餛飩面1碗 460卡
餛飩面 1碗 560卡 餛飩湯(10個)280卡
排骨麵 1碗 480卡
蚵仔面線 1碗(小) 220卡
當歸鴨面線 1碗 240卡
魷魚羹面 1碗 370卡
花枝羹面 1碗 280卡
魚酥羹面 1碗 355卡
土托魚羹 1份 315卡
肉羹麵 1份 385卡
大鹵面 523卡
雞腿面 1小碗 500卡
鍋燒意麵 1份 450卡
醬油拉麵 335卡
味噌拉麵 520卡
乾麵 1份 400卡
麻醬面 1碗 440卡
榨醬面 1份 460卡
陽春面 1份 300卡
鵝肉面 1份 320卡
干拌面 1份 425卡
紅燒牛肉麵 1碗 570卡
牛肉麵 1份 470卡
牛肉湯面 1份 395卡
什錦炒麵 1盤 680卡
廣東炒麵 1盤 911卡
涼面 1份 402卡
雞絲涼面 1份 372卡
麻醬涼面 1份 265卡
蕎麥涼面 1份 310卡
板條(湯) 1份 260卡 (干) 390卡
米粉湯 1碗 185卡
炒米粉 1盤 350卡
牛肉河粉 1份 372卡
牛肉細粉 1份 425卡
肉羹米粉 1碗 350卡
米粉(干) * 20g 70卡
米粉(濕) * 30-50 g 70卡
米 飯
白飯 1碗(200克) 284卡
魯肉飯 1份 300卡
油飯 1份(180g) 320卡
肉粽 1個 350卡
豆沙粽 330卡
筒仔米糕 1筒 330卡
糯米腸 1條(80g) 150卡
飯團 1個 275卡 一個中型飯團550卡以上(油條是主因)
飯團 (兩個) 480卡 蛋白質:14.5g 脂肪:7.5g 醣類:85g
炒飯 1盤 682卡
蝦仁炒飯 1份 550卡
火腿蛋炒飯 533卡
鳳梨炒飯 512卡
蛋炒飯 1份 682卡
什錦蛋炒飯 1份 724卡
什錦燴飯 1份 666卡
三鮮燴飯 528卡
窩蛋牛肉飯 580卡
咖哩豬排飯 585卡
雞肉咖哩飯 1份 575卡
咖哩飯 1份 585卡
蛋包飯 1份 590卡
牛肉蛋包飯 1份 500卡
蜜汁豬排飯 1份 530卡
叉燒飯 1份 750卡
三寶飯 1份 560卡
燒鴨便當 805卡
蜜汁叉燒飯 530卡
玫瑰雞腿飯 630卡
鼓汁肉排飯 533卡
梅干扣肉飯 530卡
炸鱈魚排飯 1份 555卡
炸雞排飯 1份 645卡
炸雞腿飯 1份 780卡 雞腿便當 835卡
炸排骨飯 1份 880卡 排骨便當 1055卡
魚排飯 1份 555卡 魚便當 675卡
爌肉便當 650卡
豬腳便當 830卡
烤肉飯 1份 450卡
素食便當 705卡
鰻魚便當 770卡
牛腩飯 1份 575卡
雞肉飯 1份 330卡
炸蝦定食 690卡
豬排定食 715卡
韓式拌飯 548卡
日式便當 520卡
粥 類
稀飯 1碗(250克) 142卡
地瓜粥 (310g) 210卡 蛋白質:6g 脂肪:0g 醣類:45g
皮蛋瘦肉粥 324卡 蛋白質:18.8g 脂肪:6.2g 醣類:46.5g
牛肉粥 334卡 蛋白質:18.8g 脂肪:7.2g 醣類:46.5g
香菇雞片粥 334卡 蛋白質:18.8g 脂肪:7.2g 醣類:46.5g
皮蛋瘦肉粥 1份(250g) 338卡
碎肉粥 1碗 165卡
小米粥 1份(270g) 210卡
虱目魚粥 1份 220卡
壽 司 類
章魚壽司 1個(30g) 40卡 握章魚生壽司1份140卡
握花枝生壽司1份 145卡 花枝魚卵壽司1份167卡
海膽花枝壽司1份 182卡
刺貝壽司 1份 155卡
北極貝壽司 1份 137卡
干貝壽司 1份 141卡
海苔魚卵 100克 150卡
魚卵鮑魚壽司1個(30g) 55卡
卵花壽司 1個(40g) 55卡 鮭魚子壽司1份175卡
椰花壽司 1個(40g) 55卡
蝦卵壽司 1份 158卡
甘蝦壽司 1份 173卡
蝦壽司 1個(70g) 100卡
鮮蝦壽司1份163卡
鳳梨蝦壽司1份163卡
鮪魚壽司 1個(90g) 140卡
握鮪魚生壽司1份170卡
鮪魚蔥壽司1份175卡
握旗魚生壽司1份 160卡
握紅魽生壽司1份 163卡
握鮭魚生壽司1份 170卡
熏鮭魚壽司1份170卡
柴魚壽司 1份 146卡
潮鯛壽司 1份 155卡
黃金白魚壽司1份 163卡
龍蝦沙拉壽司1份 177卡
鐵火卷壽司 1份 313卡
鐵炮壽司 1份 245卡
河童壽司 1份 308卡
合鴨壽司 1份 236卡
小肌壽司 1份 214卡
肉鬆壽司 1份 241卡
海帶壽司 1份 140卡
海苔壽司 1個(40g) 45卡
花壽司 1個(40g) 65卡
稻荷壽司 1份 350卡
如意稻禾壽司1份217卡
木下壽司 1份 410卡
綜合壽司 1份 470卡
玉子燒壽司 1份 180卡
豆皮壽司 1個(30g) 55卡
蛋皮壽司 1個(40g) 45卡 100g 120卡
三角飯團 1個(115g) 170卡
三角鮭魚飯團1份 174卡
黃瓜手卷 1份 142卡
蘆筍手卷 1份 182卡
蝦手卷 1個(100g) 180卡
蝦蘆筍手卷1份160卡
鮪魚手卷 1份 175卡
鮭魚卵手卷 1份 178卡
鰻魚手卷 1份 231卡
油 炸 油 煎 類
炸芋丸 1個(25g) 85卡
炸燒賣 1個 95卡
炸馬蹄條 1條(25g) 80卡
炸芝麻球 1個(35g) 112卡 炸地瓜球:10顆=407卡
炸椰子餅 1個(25g) 125卡
炸干貝酥 1個(15g) 78卡
米佬 100g 375卡
炸春卷 1個 300卡
椰子佬 100g 358卡
炸油粿 1個 280卡
炸糯米腸 1根 215卡
炸米血 1份 230卡
炸銀絲卷 1條 478卡
雙胞胎 1個100g 348卡
芝麻酥餅 1個(120g) 350卡
炸馬鈴薯 1份(200g) 480卡
炸地瓜條 1份 296卡
炸薯條 1份 270卡
玉米可樂餅 1個 120卡
炸排骨 1盤 400卡
鹽酥雞 1份(100g) 450卡
炸蝦球 1個(18g) 50卡
炸蚝 3個 200卡
炸蝦卷 1串 312卡
炸蝦 70g 225卡 蝦天婦羅70克
炸蝦餅 1份(15g) 80卡
炸秋刀魚 1尾 340卡
炸花枝圈 1尾 369卡
炸雞塊 1份 358卡
炸雞心 3塊 240卡
炸雞胗 3塊 315卡
炸雞腿 1支 300卡
炸雞翅 1個 240卡
炸雞排 1份 500卡
炸豬排 100g 494卡 日式炸豬排1份280卡
炸甜不辣 1份 300卡
炸茄子 2塊 120卡 炸茄子1份161卡
炸洋蔥圈 100g 390卡
炸地瓜條 1份 296卡
炸四季豆 1份 70卡
炸天婦羅 1份 280卡
炸豆腐 6個 319卡
炸臭豆腐 1份 465卡
烤 鹵 燉 類
鹵雞翅 1支(65g) 115卡
鹵大雞腿 1支(225g) 300卡
鹵鴨翅膀 1支(80g) 115卡
鹵小雞腿 1支 173卡
豬耳朵 100g 350卡
咖哩雞腿 1支(105g) 195卡
鹵鴨舌 1份(40g) 40卡
鹵素雞 1個 150卡
鹵豆乾 80g(3塊) 135卡
鹵蛋 1個 75卡
爆米花(不加奶油)1杯15g 70卡
烤玉米 1枝 255卡
烤地瓜 1個(75g) 140卡
烤花枝丸 1份(60g) 125卡
烤花枝 1隻 200卡
烤鴨 1份(30g) 75卡
烤香魚 1條 135卡
烤魚 1塊 120卡
烤鰻魚 1片 250卡
烤秋刀魚 1條 245卡
烤柳葉魚 1條 80卡
烤雞肉串 1串 67卡
烤雞 1隻 560卡
烤雞腿 1支 172卡
叉燒肉 1份(30g) 55卡
烤培根串 1串 101卡
烤飯團 1個 119卡
烤天婦羅 1份(80g) 160卡
燒肉串 1串 235卡
烤香腸 1條 359卡
當歸鴨 1份 75卡
奶油燉雞肉 1盤 248卡
土窯雞 1隻 560卡
葯燉排骨 1碗 365卡
蒸 煮 類
清蒸臭豆腐 1份 200卡
清蒸豬血糕 1枝(50g) 150卡
清煮玉米 1枝 210卡
煮馬鈴薯 1份(200g) 100卡
豬血糕沾花生粉1份 115卡
麻辣鍋湯底 1人份 1800卡
羊肉爐 1人份 400卡
韓式鍋 1人份 300卡 一般以海鮮居多→可搭配一碗飯,恰有約600大卡
涮涮鍋 1人份 250卡
酸菜白肉鍋 1人份 600卡 五花肉熱量、油脂都相當高
飲 品
甜豆漿 1杯 133卡
咸豆漿 1杯 190卡 蛋白質:12.6g 脂肪:6.5g 醣類:5.8g
米漿 1杯 245卡 米漿 240cc 145卡
黑豆漿 78卡 蛋白質:2.2g 脂肪:1.2g 醣類:14.8g
香豆奶 250cc 150卡
甜 湯 類
燒仙草-不加料 100卡
燒仙草-加料 150卡
花生豆花 180卡
傳統豆花 180卡
紅豆豆花 138卡
三色豆花 150卡
芋圓豆花 185卡
布丁豆花 190卡
綜合豆花 300卡
綠豆湯 135卡
仙草蜜 80卡
芋頭西米露 180卡
中 式 湯 餚
紫菜湯 1碗 10卡 紫菜蛋花湯70卡
四神湯 1碗 11卡
味噌湯 1碗 40卡
雞蓉清湯 1碗 39卡
冬瓜湯 1碗 45卡
蟹肉蛋花湯 1碗 61卡
什錦蔬菜湯 1碗 67卡
蛋花湯 1碗 75卡
菜頭魚丸湯 1碗 105卡
咸湯圓(含3粒湯圓)1碗 120卡
菠菜蛤蜊蛋花湯1碗 145卡
酸辣湯 1碗 180卡
貢丸湯 1份 150卡
蛤仔湯 1份 70卡
豬肝湯 120卡
金針排骨湯 83卡
豬血湯 35卡
青 菜 類
燙青菜 70卡
炒高麗菜 52卡 蛋白質:1.3g 脂肪:3.3g 醣類:4.2g
炒劍筍 56卡 蛋白質:2.2g 脂肪:3.2g 醣類:5.6g
炒高麗菜苗 48卡 蛋白質:1.2g 脂肪:3.3g 醣類:3.8g
涼伴蓮藕 57卡 蛋白質:1.4g 脂肪:0.2g 醣類:13.1g
炒青菜 1盤 148卡
涼拌牛蒡絲 1盤 38卡
甜煮南瓜300g1份 80卡
味噌炒茄子 1盤 187卡
麻婆蒟蒻片 1份 78卡
菜脯 1碟 51卡
海帶片 1片 20卡
綠豆芽 3兩 37卡 豆芽菜 1杯 125g 35卡
紫菜 10g 23卡
菜豆 3兩 33卡
香菇 3朵 30卡 香菇 1杯 70g 20卡
洋菇 5朵 20卡
蕃薯葉 3兩 34卡
青花菜 3兩 30卡 花菜 1杯 125g 30卡、綠花椰菜100g35
竹筍(去皮) 3兩 5卡 竹筍 100g 40卡
菠菜 3兩 22卡 菠菜 1杯 180g 40卡
牛蒡 1根 90卡
冬瓜 100g 40卡
苦瓜 1條 76卡 100g 18卡
瓠瓜 1條104卡
絲瓜 100g 40卡
南瓜 100g 50卡
地瓜 100g111卡
小黃瓜 1條 17卡 黃瓜 6片 28g 5卡
蕃茄 1個 28卡 蕃茄 1個 135g 25卡
小白菜 3兩 14卡 100g 40卡
青江菜 3兩 26卡
青椒 1個 22卡 青椒 1個 74g 15卡
甜椒 100g 25卡
茄子 1條 26卡 100g 25卡
紅蘿卜 1條 37卡 胡蘿卜 1條 72g 30卡
白蘿卜 1條115卡
空心菜 3兩 27卡
四季豆 3兩 43卡
洋蔥 1顆117卡 洋蔥 1杯 210g 60卡
蘆筍 1杯 30卡
芥藍 1棵 180g 45卡
包心菜芽 1杯 155g 55卡
包心菜 1杯 145g 30卡
玉米 1穗 140g 70卡
芹菜 1條 40g 5卡
芥菜 1杯 140g 30卡
雪菜 100g 60卡
A 菜 100g 40卡
菜心 100g 40卡
生菜 100g 40卡
莧菜 100g 40卡
馬鈴薯 1個 156g 145卡
蕃薯 1個 114g 160卡
大蒜 100g 50卡
豆苗 100g 40卡
青豆 1杯 170g 150卡
香菜 100g 27卡
青蔥 100g 28卡
辣椒 100g 63卡
茼蒿 100g 32卡
酸菜 100g 20卡
玉米 100g 71卡
萵苣 100g 11卡
苜蓿芽 100g 21卡
山葯 100g 72卡
蓮藕 100g 74卡
韭黃 100g 17卡
韭菜 100g 17卡
金針菇 100g 41卡
鮑魚菇 100g 25卡
芋頭 100g 57卡
西洋芹 100g 13卡
發菜 100g 270卡
紫蘇 100g 20卡
生薑 100g 17卡
木耳 100g 35卡
秋葵 100g 37卡
蕪菁 100g 24卡
高麗菜 100g 23卡
海 鮮 魚 類
肉魚 1尾152克 158卡 蛋白質:10.5g 脂肪:12.5g 醣類:0g
白帶魚 155卡 蛋白質:14g 脂肪:11g 醣類:0g
昒子魚 26卡 蛋白質:5.3g 脂肪:0.4g 醣類:0.1g
白酒清蒸蛤蜊1份(100g) 50卡
炒三鮮 1盤 427卡
紅燒吳郭魚 1條 350卡
炒花枝、黃瓜、胡蘿卜1盤 110卡
炒蝦(蝦90g)1盤 200卡
炒花枝 1盤 159卡
水煮蚝 1個 50卡
生魚片 1盤 220卡
馬加魚 1片(4兩) 236卡
鱈魚 1片152克 150卡
柳葉魚 6尾/100克 160卡
金線魚 210克 240卡
秋刀魚 1尾(4兩152g)244卡
鱈魚 1片(4兩) 150卡
鮭魚 1片(半斤) 264卡 生鮭魚 100克156卡
白鯧 1尾(6兩228) 117卡
日式靖魚 90克 255卡
鮪魚罐頭(水漬) 100g 200卡
油清鮪魚罐頭 350卡
蟳 1隻(6兩228g)107卡
螃蟹 215克 65卡
海參 1條(4兩152g) 42卡
白海參 100g 55卡
蚵 9粒(2兩76g) 57卡
蜆 10粒(1兩=38g) 8卡
文蛤 9粒(4兩152g) 17卡 60g 55 大卡
牡蠣 65g 55卡
草蝦 30g 55卡
蝦米、小魚干 10g 55卡
小蝦米、牡蠣干 20g 55卡
干蝦仁 100克 250卡 蝦仁 70 140克
魚脯 30g 55卡
海帶絲 100克 23卡
小管 1尾(1兩38g) 38卡
鮮魷魚 1尾(5兩190g) 122卡
小卷(咸) 35g 55卡
花枝 40g 55卡
章魚 55g 55卡
腌 漬 類
腌菜心 28卡 蛋白質:1.1g 脂肪:0g 醣類:5.5g
鹹蛋 (兩顆) 212卡 蛋白質:15.5g 脂肪:14.8g 醣類:4.3g
菜哺 (一小盤) 52卡 蛋白質:2.4g 脂肪:1.3g 醣類:8.9g
脆瓜 56卡 蛋白質:2.0g 脂肪:0.1g 醣類:12.7g
肉鬆 176卡 蛋白質:13.4g 脂肪:10.0g 醣類:8.1g
鹵蘿卜 46卡 蛋白質:1.9g 脂肪:0.5g 醣類:9.4g
腌蘿卜 15g 10卡
蛋 豆 類
皮蛋豆腐 152卡 蛋白質:15g 脂肪:7g 醣類:7.3g
皮蛋 1個 87卡 皮蛋豆腐(半個豆腐一個皮蛋)195卡
雞蛋 1個 78卡
鵪鶉蛋 1個 17卡
茶碗蒸 1碗 130卡
千層蛋 二個 150卡
紅燒五香豆乾7個 300卡
小方豆乾 1塊 51卡
五香豆乾 1塊 84卡
麻婆豆腐 1盤 349卡
雞蛋布丁 1個 190卡
盒裝豆腐 1盒 153卡
板豆腐 1塊(4方格) 94卡
三角油豆腐 1塊 39卡
油豆腐 35g 75卡
豆腐乳 30g 55卡
臭豆腐 60g 55卡
大豆 100g 180卡
黃豆 20g 55卡
豌豆 100g 167卡
蠶豆 100g 124卡
毛豆 60g 55卡
豆皮 15g 55卡
豆包(濕) 25g 55卡
花生 (一盤) 373卡 蛋白質:16g 脂肪:30.1g 醣類:10.5g
豆枝 20g 75卡
紅豆枝 250卡 蛋白質:7.0g 脂肪:11.8g 醣類:29.6g
大紅豆 220卡 蛋白質:4g 脂肪:0g 醣類:50g
甜豆枝 430卡 蛋白質:4g 脂肪:0g 醣類:50g
面腸 40g 55卡
面丸 40g 55卡
烤麩 40g 55卡
干絲、百頁、百頁結 25g 75卡
涼拌干絲 150卡
豆豉 35g 75卡
素雞 50g 75卡
油 脂 類
沙茶醬 1湯匙 110卡
素沙茶醬 1大匙15g 110卡
芝麻醬 1大匙15g 100卡
花子油、葵花子油、花生油 5g 1 茶匙 45卡
花生油 15ml 14g 120卡、葵花油 15ml 14g 120卡
玉米油 15ml 14g 120卡、大豆油 15ml 14g 120卡
豬油 15ml 13g 115卡
麻油 5g 1茶匙 45卡
椰子油 5g 1茶匙 45卡
鮮奶油 15g 1湯匙 45卡
奶油乳酪 12g 2茶匙 45卡
沙拉醬(法國式、義大利式) 10g 2茶匙 45卡
蛋黃醬 5g 1茶匙大卡 45卡
瑪琪琳 5g 1茶匙 45卡
奶油 15ml 14g 100卡
橄欖油 15ml 14g 120卡
人造奶油 15ml 14g 100卡
魚 漿 類
甜不辣 5條(2兩) 150卡
貢丸 2個(1兩) 90卡
魚丸 3個(1兩) 53卡
福州魚丸 1個(1兩) 63卡
魚卵卷 4個(1兩) 40卡
魚餃 5個(1兩) 103卡
燕餃 4個(1兩) 118卡
蝦餃 4個(1兩) 102卡
蛋餃 3個(1兩) 68卡
關東煮(魚板、黑輪)50g 105卡
大黑輪 80g 140卡
鱈魚棒 1支116g 125卡
水 果 類
蓮霧 2個(5兩) 64卡
土芭樂 1個(4兩) 60卡
泰國芭樂 1個(480克) 183卡
青龍蘋果 1個(4兩) 70卡 (中) 青蘋果1個60卡、紅蘋果1個60卡
加州櫻桃 8個(2兩) 53卡
龍眼(去枝) 15個(4兩) 69卡
百香果 2個(5兩) 61卡
荔枝 9個(5兩) 61卡
綠棗 1個(2兩) 32卡
哈蜜瓜 1片(6兩) 60卡 哈密瓜 1片(240g) 60卡
美濃香瓜 1個(10兩) 95卡
紅西瓜 1片(10兩) 63卡 西瓜 1片(240g) 40卡、小玉西瓜1片60卡
香瓜(中) 1個 120卡
愛文芒果 1片(4兩) 40卡 芒果 1個 240卡
楊桃 1個(6兩) 77卡
奇異果 1個(80克) 39卡 奇異果 2個 60卡
木瓜 半個(5兩) 60卡
葡萄柚 1個 120卡
釋迦 1個(6兩) 133卡
橘子 1個(7兩) 61卡
柳丁 1個(4兩) 60卡
粗梨 半個(4兩) 65卡
廿世紀水梨 1個(6兩) 69卡
西洋梨 1個(5兩) 120卡
水蜜桃 1個(4兩) 62卡 桃子 1個 45卡
加州李 1個(3兩) 62卡 李子100g 57卡
葡萄 15個(4兩) 70卡 葡萄1個5卡
加州葡萄 12個(4兩) 78卡
草莓 8個(4兩) 53卡
小蕃茄 10個(2兩) 27卡
香蕉 1條(5兩) 120卡
甘庶 1根60 60卡
櫻桃 20粒 50卡
鳳梨 1片(120g) 60卡
杏梅 1個 45卡
草莓 1個 7卡
蓮霧 1個 20卡
紅柿 1個 120卡
榴槤 1片 151卡
金桔 1個 10卡
枇杷 1個 6卡
柚子 1個 60卡
檸檬 1個 30卡
酪梨 1個 135卡
山竹 1個 12卡
椰子汁 1個 120卡
百香果 1個 30卡
香起士 1個 116卡
棗子 100g 46卡
紅龍果 100g 50卡
火龍果 1個 110卡
紅棗 1兩(12個) 79卡
黑棗 1兩(11個) 80卡
芒果乾 35克(4片) 115卡
葡萄乾 24克(40顆) 73卡
鳳梨罐頭 40克(1圓片) 30卡
水蜜桃罐頭60克(1片) 39卡
果 菜 汁 類
蘋果100%純汁 200cc 101卡
葡萄柚100%純汁 200c 98卡
葡萄100%純 汁 200cc 134卡
柳橙100%純汁 200cc 102卡
西瓜100%純汁 200cc 70卡
椰子汁100%純汁 200cc 36卡
蕃茄100%純汁 200cc 42卡
甘蔗汁 250cc 128卡
30%柳橙汁 250cc 125卡
30%芭樂汁 250cc 103卡
30%葡萄柚汁 250cc 93卡
30%楊桃汁 250cc 110卡
40%果菜汁 250cc 108卡
30%葡萄汁 250cc 108卡
20%蘆筍汁 250cc 90卡
堅 果 類
杏仁果 10克(9粒) 67卡
瓜子 1兩(100粒) 74卡
葵瓜子 15克(100粒) 44卡
油炸花生 10克(18粒) 63卡
開心果 10克(9粒) 35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