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整理
上了高中,就要開始學會自己做筆記了,特別是對於地理這種知識點比較多的學科而言。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地理高一筆記內容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1
第一節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一、城市形態(課本P18圖2.1)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1.利用類型: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機關用地、休憩及綠化用地、交通用地、農業用地等。2.常見功能區:功能區之間沒有明確界限,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課本P19~21)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與變化
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典型模式(參看課本P22圖2.7)
第二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級(課本P25~26)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課本P28~29圖2.13,2.15)1.等級較高的城市數目較少,城市相距較遠.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是層層嵌套的.
3.城市服務范圍六邊形嵌套模式可以用來指導區域規劃、城市建設和商業網點的布局.
第三節城市化
一、什麼是城市化(課本P31~32圖2.17,2.18)
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
1.城市化的發展階段和特點(課本P33圖2.20)
2.逆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的地區差異(課本P32圖2.19)三、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本P36~37圖2.25)
2.城市環境問題(課本P37圖2.26)
3.改善城市環境的 措施 (課本P38)
⑴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減少城市污染。⑵使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保持協調,建立一種良性循環。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2
第一節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一、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2.不同類型工業部門的區位選擇原則(課本P58圖4.2)
二、工業區位選擇(課本P59~60)1.工業區位因素及其作用的變化
2.案例分析——鋼鐵工業區位變化(課本P60圖4.5)
3.社會、環境需求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課本P61圖4.6)
一、工業集聚與工業地域(課本P62~63)1.工業聯系
⑴生產工序上的聯系——工廠之間存在產品與原料的聯系⑵空間利用上的聯系——共同利用基礎設施或廉價勞動力
3.工業地域
⑵工業地域按形成分類
⑶工業地域按性質分類
業地域形成原因:工業集聚
二、工業分散和工業地域聯系(課本P63~64)
1.工業分散
2.工業地域聯系
一、傳統工業區1.概述(課本P65)
2.魯爾區(課本P65~67圖4.9、4.12、4.13、)
⑴區位優勢:①豐富的煤炭資源;②離鐵礦區較近(法國洛林鐵礦);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陸交通;⑤廣闊的市場。2.衰落原因:
①生產局限於傳統工業;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費消構成中的比重下降(原因: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新技術煉鋼的耗煤量減少);③鋼鐵市場競爭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廣泛應用;④重化工業集聚帶來的環境污染、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等問題;⑤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4.遼中南工業區與魯爾區發展條件的對比(課本P67~68圖4.14)二、新興工業區1.概述(課本P68)
2.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課本P69圖4.15、4.16)
3.美國「矽谷」(課本P71~72圖4.19)
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主要運輸方式及特點(課本P78表5.1)
2.運輸發展趨勢: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二、交通運輸布局
1.交通運輸網(課本P79~80圖5.3)
2.影響交通布局的因素:經濟、社會、技術、自然
3.南昆鐵路的建設(課本P80~81圖5.4)
第二節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影響
1.對聚落形態的影響(課本P82圖5.5、5.6)
2.對商業網點分布點的影響(課本P83~84圖5.8、5.9)3.集鎮是在交通要道上發展起來的,交通線路的改變會引起集鎮的繁榮或衰落。如陝西勉縣的長林鎮。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3
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
一、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農業區位的含義: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二是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系。
2.農業區位因素(課本P42圖3.3)
二、農業地域的形成
1.農業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歷史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科技、 文化 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同一農業地域內,農業生產條件、結構、經營方式、發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徵。2.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形成(課本P45~46圖3.9)
一、季風水田農業(課本P47~48圖3.10)
二、商品穀物農業(課本P49~50圖3.13,3.14)
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大牧場放牧業(課本P47~48圖3.10)
二、乳畜業(課本P52~54圖3.19,3.20)
高一 地理 學習 方法 與技巧
一、培養空間概念,正確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大量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像。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二、學會閱讀課本,掌握科學方法。
地理課本是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使用好地理課本呢?首先要讀懂,明白書中講了些什麼。其次還要注意讀出知識網路。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其中任何一個地理要素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學習地理應理清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這一地域的知識網路。最後還要學會梳理知識。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或相似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對比差異性,找到相似性。如我們在學習印度和巴西時,就可採用這種方法。印度和巴西都是位於熱帶的臨海國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優質的鐵礦資源豐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國和出口國;近年來電子工業和信息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並且首都都不是全國最大城市。
三、培養思維能力,學會科學記憶
培養地理思維能力,是義務 教育 地理課程的重要目標。許多同學反映「地理不難學,就是不好記」。我們首先,應該分清課程標准中對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須記住的,還是只要理解不必記憶?在明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再來探討記憶的方法。
1.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以學生准備一周後的一次測試為例,剛學完的第一天要復習兩遍,第二天再復習一遍,第三天不要復習,第四天再復習一遍,第五六天不要復習,第七天再復習一遍。
2.把握聯系,理解記憶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這就決定了地理知識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例如:關於日本,課本介紹的內容是很多的,應當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記憶,可以這樣聯系:日本是亞洲東部的位於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地理位置決定了日本的氣候是海洋性的季風氣候,海洋性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加上國土狹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資源豐富;在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區分布著廣闊的森林;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但利用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大量地進口工業原料和燃料,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大量的工業品需要出口,所以工業集中分布在多優良港灣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群島國家的附近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日本的漁業發達。
3.抓住異同,對比記憶
抓住地理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性進行記憶也是一種有效的 記憶方法 。例如長江和黃河是我們著名的兩條大河,它們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運用對比的方法去記憶關於長江和黃河的知識是比較合適的。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整理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如何做課堂筆記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識點
★ 高一地理學習心得
★ 高一地理教材與地圖的理解
★ 高一物理筆記總結歸納
★ 高一政治必修一筆記整理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教學計劃五篇2020
★ 高一地理第四單元知識點總結
★ 最全的高中歷史必修一筆記
㈡ 我是一名新高二的學生,想請問地理平時用做筆記么數學不好是不是應該多做題
地理肯定要做筆記啊,課下各種連著圖記...
話說當年各種自己靠記憶畫世界地圖,標經緯線和洋流風向主要地理標志什麼的;
畫中國地圖也是經緯線,主要山脈河流走向,省份位置
在高中,地理還是比較依靠記憶的,不過如果你能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之類的,當然更好
不知道現在地理教學改了沒有...
數學不好就是多做題,不過建議你咨詢老師,看是你題型見得不夠多,還是方法沒掌握好
前者的話,找個好的練習冊就做吧;
後者的話,補補課,這屬於基礎知識問題
本人文科生,不過是四年前的...北大...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