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的寶相寺是怎麼發現的啊
做為在汶上縣城居住三十幾年的人,可以說打小就只知道是黃金塔。除了一個塔,周圍沒有任何廟宇建築。
那時候沒有高層建築,在縣城任何地方都可以遠遠看到黃金塔。
只是後來在修葺塔時,在塔基發現地宮,地宮中又出土佛牙等一系列珍貴文物,
才知道這地方以前是叫寶相寺,隨之轟動世界。成為汶上旅遊一景。
❷ 佛牙舍利塔的山東汶上佛牙舍利塔——寶相寺太子靈蹤塔
寶相寺位於山東省汶上縣境內,是從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歷經千載香火不衰,成為帝王將相、名流墨客禮佛觀光的風水寶地,是齊魯大地上的古寺名剎。太子靈蹤塔坐落在寶相寺內,是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建築,塔高45.5米,塔頂呈葫蘆蓮花形,底層東、西、南三面各徹有佛龕,外檐每面有四羅斗拱,上刻薄片方升,四層塔檐八面雕蓮花座;塔剎由黃色琉璃燒制而成,金光耀灼,在當地有「黃金塔」之美稱。
1994年3月葺修塔體時,在古塔塔基正南方向意外地發現了通往塔宮的隱門。打開隱門後,裡面是隱藏近千年的甬道,進入甬道,看到一座佛龕,佛龕上方擺放著石匣,左右有跪拜式捧真身菩薩、東魏時期的彌勒佛石像等。石匣里有金棺、水晶瓶、七寶凈水瓶、銅盒等,金棺前有銀質水月觀音菩薩一尊,金棺被放在精美的銀座上,上面蓋有黃綾和108顆水晶摩尼珠,金棺內有銀槨,銀槨內有檀香木盒,木盒內有佛牙一支,舍利數百顆。宮室南壁、四壁各有墨書題字,石匣上刻有銘文,此為瘞藏佛教聖物的時間和人證。塔宮內發現的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聖物,經專家鑒定均為國家一級文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轟動了全國,震驚了世界。面世正值1994年3月15日,與瘞藏時隔整整882年,適合佛教界陰入陽出之說。1994年6月3日,新華社以「汶上將成為第二個法門寺」為題,用六種文字向海內外播發了消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自此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前後,有「佛光」奇觀顯現,為太子靈蹤塔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參拜僧俗絡繹不絕,每年吸引100多萬國內外遊客前來禮佛觀光,並呈逐年增多之勢。另有國家一級文物「文殊般若碑」被存放在新建的百米碑廊中。自1995年起,寶相寺開始恢復建設,現已建成大雄寶殿、觀音殿、文殊殿、天王殿、供奉殿、山門、鍾樓、鼓樓、佛教珍寶館、碑廊、地宮、僧院、浮雕牌坊等建築,照壁、苦海普渡、世界廣場、琉璃涅盤透徹佛、十二大弟子像等正在施工運籌之中。 汶上縣地處魯西南,古稱中都,屬濟寧市,東臨曲阜,西接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泰山。日東高速橫穿東西,105國道縱貫南北,濟荷高速穿越縣境西部,距京滬線兗州站、京九線梁山站、及京福、京滬高速入口和京杭運河濟寧碼頭均在40公里之內。這里因擁有佛教至尊聖物佛牙舍利而被譽為「中國第二個法門寺」;因「引汶濟運」分水工程在此而成為「 中國北方都江堰」;因孔子初仕中都宰而成為儒家治國思想登上中國政治舞台的始祖地;因中華始祖蚩尤陵在此而成為東夷族後裔韓國、苗族等的祭祖中心。
享譽海內外的佛牙聖物中國僅存一顆(肢),現供奉於山東省汶上縣寶相寺。
❸ 山東濟寧汶上寶相寺太子靈蹤塔的歷史
太子靈蹤塔坐落在汶上縣城西北隅寶相寺內,太子靈蹤塔始建於北宋(公元1112年), 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建築,塔高45.5米,為磚徹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建築
寶相寺是從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其原名昭空寺。北宋咸平五年,宋真宗封禪泰山駐蹕於此,御賜昭空寺為寶相寺。歷經千載香火不衰,成為帝王將相、名流墨客禮佛觀光的風水寶地,是齊魯大地上的古寺
名剎。其標志性建築是寺北端的太子靈蹤塔。
太子靈蹤塔塔頂呈葫蘆蓮花形,底層東、西、南三面各徹有佛龕,外檐每面有四羅斗拱,上刻簿片方升,四層塔檐八面雕蓮花座;塔剎由黃色琉璃燒制而成,金光耀灼,在當地有「黃金塔」之美稱。
❹ 濟寧標志性建築,你知道哪些
有句話這樣說的: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那就從城市的名片開始吧,而城市的名片有很多張,其中一張就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築,可以說一個標志性建築可以讓城市的名聲打響,也能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太白樓:
太白樓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位於濟寧市中區古運河北岸,太白樓路中段路北原,原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太白樓名傳於世千餘載,乃任城(今濟寧)古八景之一。太白樓名傳於世千餘載,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寧凱賽大橋:
該橋位於濟寧市任城區洸河路東首的洸府河上,曾經是亞洲最小的斜拉橋,也是山東省最寬的斜拉橋,是濟寧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大橋分為主橋、引橋、引道三部分,全長706米。主橋為斜拉橋,橋寬35米,採用獨塔雙索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
孔府:
西與孔廟為鄰,是孔子世襲「衍聖公」的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是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現在,孔府佔地240多畝,有廳、堂、樓、軒等各式建築463間,分為中、東、西三路。
東路為家廟,西路為學院,中路為主體建築。中路以內宅為界,前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廳、百戶廳、知印廳、掌書廳、典籍廳、司樂廳);後為內宅,設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後五間。最後是孔府的花園,是歷代衍聖公及其家屬游賞之所。
寶相寺:
寶相寺現存建築供奉殿,為90年代由文物管理處所建,寺內最獨特的建築是太子靈蹤塔。塔為青磚,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建築,第三層飛檐下飾以陶制蓮花圖案。底層東、西、南各設一券門佛龕,原有佛像。北面券門洞通塔內,有螺旋式台階達於塔頂。
❺ 濟寧汶上寶相寺為什麼每年的3月15日左右出現佛光
因為寶相寺是一座千年古剎,1994年3月15日在修葺塔德時候發現的釋迦牟尼佛牙齒一顆,舍利數百顆,轟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在1995年農歷3月15日進行了重建寶相寺典禮,在中午,出現的大約十幾分鍾的佛光,在寶相寺里的視頻能看到。以後每年大約這個時候都有佛光顯現。在2008年海出現了佛塔蜃景,尤為壯觀。你如果有時間可以去汶上下,詳細了解下汶上寶相寺。今年的太子靈蹤文化節在五一前夕將隆重開幕,敬請您的光臨。
❻ 寶相寺簡介山東省汶上的資料
寶相寺位於濟寧市汶上縣城西北隅,始建於北魏,被稱為“北朝最初名勝,東土第一道場”。 寶相寺景區佔地600多畝,供奉殿現供奉釋迦牟尼檀木貼金大佛、青石彩塑十八羅漢。存塔宮面積80平方米,塔宮深處供奉釋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百餘件佛教聖物。
2011年,寶相寺景區被評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主要景點有影壁、香水海、菩提樹、須彌山、寶相寺、地宮、太子靈蹤塔、禮佛廣場和禮佛大道。 2013年5月,寶相寺太子靈蹤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門是寺院的正門。寺院有三個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象徵“三解脫門”。山門為殿堂式,叫“山門殿”。
進入山門,兩側有彩塑金剛力士像,這兩尊神像民間俗稱“哼哈二將”。由山門前行,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東側的文殊殿,供奉的是文殊菩薩。西側是普賢殿,供奉普賢菩薩。
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為重檐歇山式仿宋建築,佔地面積2560平方米,九開間,五進深。
太子靈蹤塔
太子靈蹤塔建於熙寧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年-1112年),前後三十八年。是由皇帝賜紫高僧知柔大師親自監造、仿照京師皇家開寶寺靈感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佛牙舍利塔”。佛塔上半部七層“圭形”窗牖等特徵,佛塔為八角磚塔,樓閣式、仿木斗拱結構。塔高為41.75米,底座直徑為10米,共13層。塔身東、西、南、北均有券形佛龕,龕內原供奉佛像。北面一層是登塔正門,有螺旋式台階達於塔頂。五層以上四面辟洞門。塔內設螺旋階梯直達頂層。塔宮面積80平方米,塔宮深處供奉釋迦牟尼真身佛牙。 2013年5月,寶相寺太子靈蹤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都博物館中都博物館是1998年9月竣工落成,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雙層雙檐樓閣式建築,高21米,佔地2800平方米。佛都聖跡珍寶館是中都博物館的主展廳。館內分東西兩個展室,東邊第一展室為汶上出土的歷代文物,西邊第二展室為太子靈蹤塔出土的佛教聖物。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也稱大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
的地方,大雄寶殿主尊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大殿佔地面積256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3平方米。大殿圍欄用三尺白漢白玉材質,精雕寶相花、如意和纏枝紋等圖案。大殿內供奉的全堂佛像包括釋迦牟尼佛、摩訶迦葉尊者、阿難尊者、文殊普賢菩薩、十八羅漢及海島觀音群像等。
供奉殿
供奉殿高9米,佔地500平方米,為歇山式建築,是90年代由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