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段太尉高清圖片

段太尉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12-12 11:18:25

⑴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郡(今運城永濟)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芮城一帶),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他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五年後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後任集賢殿正宇,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里行(即見習御史)。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革新失敗後,王叔文被殺,柳宗元也從中央貶到了地方先是貶為紹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貶為永州(現屬湖南)司馬。

十年後,又貶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於柳州任上。

(1)段太尉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柳宗元雖然只活到了46歲,卻在文學上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在詩歌、辭賦、散文、游記、寓言、雜文以及文學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柳宗元的集子,為劉禹錫所編,題《河東先生集》,宋初穆修始為刊行。《四庫全書》所收宋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編外集 1卷,為現存柳集最早的本子。

柳宗元的詩,共集中140餘首,在大家輩出、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卻多有傳世之作。他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的基礎上,借鑒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代表當時一個流派的傑出詩才。

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在游記、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樣為後世留下了極其優秀的作品。《永州八記》已成為中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優美的山水游記,生動表達了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豐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域,從而確立了山水記作為獨立的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因其藝術上的成就,被人們千古傳誦、推崇備至。

除寓言詩外,柳宗元還寫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驢技窮」,已成成語,幾乎盡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雖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記一樣,被千古傳誦。

柳宗元的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

他的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在《天說》《天對》《非國語》《封建論》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他的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童區寄傳》。

柳宗元的「九賦」和「十騷」,確為唐代賦體文學作品中的佳作,無論側重於陳情,還是側重於詠物,都感情真摯,內容充實。

《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

柳宗元的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

以《小石潭記》最為著名,作者通過他的筆向人們描述出了一個清幽寧靜的小石潭風景。文章引人入勝,雋詠無窮。開頭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寫法展示小石潭。以魚寫潭,則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見;以魚寫人,則人羨魚樂之情溢於言表。作者狀形、傳神、布影、設色,筆墨經濟,手法高超。結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寫凄寒悄愴之感,情景交融。

⑵ 賈詡為什麼被人叫「毒士」

賈詡眼光深遠,很有謀略,但所獻之計往往損人利己,不考慮百姓的死活,為李傕等獻計攻進長安,不僅加速了漢朝的滅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亂,被認為是三國第一毒士。

【(2)段太尉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1. 建安三年,董卓被殺,王允掌權。因為董卓掌權時,殘暴不仁,害怕他的殘余勢力又東山再起,殘害蒼生,於是對董卓的部下下了追殺令。李傕等部下擔心被殺,准備遣散部隊,各自逃命。賈詡當時是董卓的部下,為求自保,於是攔住李傕。郭汜等人,對他們說:「王允准備殺光你們涼州兵,反正橫豎是個死,何不召集軍隊,攻上長安,贏了可以奪權,輸了再死也不遲。」聽了賈詡的建議,李漼和郭汜兵犯長安,殺死王允等,開始爭權奪利,劫持朝臣,劫持獻帝。使得長安城開始了長達三年的血腥統治,處處燒殺搶奪,橫屍遍野,百姓過著地獄般的生活。李漼等在長安比董卓更加殘暴,因為李漼和郭汜有勇無謀,一介武夫,素質低下,只知道炫耀武力。

  2. 在李傕等血腥統治的幾年裡,瘟疫頻發,又有天災、戰亂等,漢獻帝只好逃離長安,倉皇東竄。當時的長安百姓幾乎都死絕了,而這一切後果,賈詡他難辭其咎。就是因為賈詡的一句話,就是因為他貪生怕死,不計後果,卻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使得天下陷入混亂,並改變了大漢的命運,因此,三國毒士非他莫屬。

  3. 賈詡怎麼讀 ?

    賈詡,曹魏著名謀士,其心思縝密、足智多謀,是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第一次見詡這個字,大部分人都會念成「yu」,然後賈詡就會被叫成「甲魚」。

  4. 「賈」這個字就不用多解釋了,是被大家熟知的姓氏。「詡」念xu第三聲,意思有三個方面:第一,誇大,能言善辯,例如詞語自詡。第二同「栩」,形容歡喜、開心。第三,普遍。例詞有:來自《說文》的「詡,大言也。」來自《禮記·禮器》的「德發揚,詡萬物。」來自《禮記·少儀》的「合同主詡。」

  5. 三國中對賈詡的描述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說什麼是什麼。善於運用細致的觀察,考慮對話方的身份、性格、愛好等善得人心的方式與人交流,使得對方都聽從自己的話。在溝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說辭對方絕不墨守成規,應變能力極強。這樣一分析,可以斷言,賈詡的「詡」應該是第一種意思,說話方面很有一套,交流能力強。人如其名也很符合賈詡這樣一個人。

  6. 賈詡論戰,講的是曹操南征張綉,大敗張綉、劉表聯軍,曹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綉率兵追擊,賈詡勸張綉,追必敗,張綉一意孤行,後敗。賈詡又勸張綉,再追必勝,張綉聽從其建議,對曹軍猛追,竟擊潰曹軍。這足以證明其在言論方面的成就。

  7. 其實三國里有很多人的名字,一眼看上去並不是那麼好認。如李傕(jue)二聲,郭汜(si)四聲,荀彧(yu)四聲,鍾繇(you)二聲,杜畿(ji)一聲。因為不常見,所以許多都不認識,不得不說我國的漢字真的博大精深。

⑶ 唐宋八大家是哪幾位

韓愈(768~824)

中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圖片

生平 他3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然後三試博學鴻詞科不入選,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師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獲赦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顯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 韓愈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也有一些離經叛道的言論。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賤霸;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復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學主張與創作 在詩文創作上,他有一整套理論。①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②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③主張學古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④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認為「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⑤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⑥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

廣東潮州韓文公祠

論說文在韓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篇和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一些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如書信體《答李翊書》、《與馮宿論文書》,贈序體《送孟東野序》、《送高閑上人序》等,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
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 。其中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許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序》,熔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習《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為友情深厚的文學家而作,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 。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 ,也有一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
韓愈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盪了六朝以來柔靡的駢儷文風。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推陳出新。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對後世有一定影響。
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奇特雄偉、光怪陸離。如《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一類詩,「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僻語、生字,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如《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汴州亂》等。韓愈擅長古體,律詩絕句數量較少,但律詩、絕句中亦有一些佳篇。
後人對韓愈評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代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但也帶來了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尤其是以議論為詩,甚至通篇議論,把詩歌寫成押韻的理論,對宋代以後的詩歌產生了不良影響。
本集與參考資料 現存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彩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珪和今人徐震。
柳宗元(773~819)

中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

柳宗元

生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於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者。
文學主張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於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創作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雲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古文大致為5類:①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其在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②寓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蝜蝂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③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④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⑤騷賦。獨具特色。《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於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本集及研究資料 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跡見韓愈《柳子 厚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歐陽修(1007~1072)

中國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

圖片

生平 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 。次年任西京( 今洛陽 )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佑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 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為他辯護,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康定元年 ( 1040 ),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歷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慶歷五年,范、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太守 。以後 ,又知揚州 、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
嘉佑二年(1057)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分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
嘉佑五年,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請求外任 ,不準 。此後兩三年間 , 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三年,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 , 堅持不受 。改知蔡州( 今河南汝南縣)。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分辭職。居潁州。卒謚文忠。
文學創作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在散文理論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張。他所講的道,主要不在於倫理綱常,而在於關心百事。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範作用。
歐陽修一生寫了 500 余篇散文 ,各體兼備 , 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敘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簡括有法;議論紆徐有致,卻富有內在的邏輯力量 。 章法結構既能曲折變化而又十分嚴密 。《 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與高司諫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瀧岡阡表》等,都是歷代傳誦的佳作 。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 。他的筆記文,有《歸田錄》、《筆說》、《試筆》等。
歐陽修的賦也很有特色。《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彷彿可聞。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為「散體」,對於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
歐陽修的詩歌創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詩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但他寫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的詩。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總的來看,他的詩歌風格是多樣的。
歐陽修還善於論詩。在《梅聖俞詩集序》中,他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 ,發展了杜甫 、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他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

江西永豐西陽宮歐陽修紀念館

歐陽修也擅長寫詞 。 他的詞 ,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善於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抒情。「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過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寫得非常深摯。還有一些艷詞,雖寫男女約會,也朴實生動;當然,其中也不免有淺薄庸俗的作品。
歐陽修在經學、史學、金石學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經學方面,他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提出自己的創見。史學造詣更深於經學。除了參加修撰《新唐書》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他勤於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編輯成一部考古學資料專集——《集古錄》。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他的平易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作品集和版本 歐陽修的著述 ,今存 《 歐陽文忠公全集》。其生平事跡,宋人胡柯撰《 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附錄於全集
蘇洵(1009~1066)

中國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年間,其文得歐陽修舉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的文章多為政論和軍事論著。如《衡論》、《上皇帝書》等文,以古鑒今,明確提出治國興邦的政治革新主張;在《審敵》、《御將》、《兵制》、《上韓樞密書》、《項籍》以及《六國論》中,認為六國破滅,弊在賄秦。實為借古諷今,指責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同時提出改革兵制,信用將才等主張。 所作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優秀之作,如《張益州畫像記》、《木假山記》等。

《嘉佑集》書影(宋刻本)

蘇洵的散文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歐陽修稱贊他「博辯宏偉」,具有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犀利,縱橫恣肆的特點。藝術風格以雄奇為主,又富於變化,紆徐宛轉,古樸簡勁,鋪陳排比,妙喻雋永。他的詩作不多,擅寫五古,質朴蒼勁,精深有味,如《 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等。有《嘉佑集》15卷,《四部叢刊》影宋鈔本
蘇軾(1037~1101)

中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 ,一字和仲 ,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圖片

生平與思想 蘇軾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熏陶,既長,「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嘉佑元年(1056) ,蘇軾首次出川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轍中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嘉佑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其父於汴京病故,他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初還朝任職。因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 ,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的罪行下獄。僥幸被釋後,謫貶黃州。
元佑元年(1086) ,舊黨執政 。蘇軾被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但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請求外任,先後被派知潁州、揚州、定州 。這期間,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進行某些興革。
紹聖元年(1094)哲宗親政 ,新黨得勢 ,貶斥元佑舊臣,蘇軾被一貶再貶,由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屬海南)。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卒於常州 。
蘇軾在儒學體系的基礎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學結合起來,各家思想對他幾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佛老思想一方面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背後,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主義又有嚴重的逃避現實的消極作用。這種人生思想和生活態度,在他的創作中都有明顯的反映。蘇軾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於他主張改革但不贊成王安石變法,因而既與變法派發生矛盾,又同維持現狀的保守派有所琲牾。再加上蘇軾為人表裡澄澈,講究風節操守,這就使他既不見容於元豐,又不得志於元佑,更受摧折於紹聖。然而這正好有利於他加深閱歷,擴大視野,使他在文學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文學成就 蘇軾對文藝創作傾注了畢生精力 。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反對「貴華而賤實」,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他認為為文應「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要敢於革新獨創。蘇軾重視文藝創作技巧的探討,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進一步「瞭然於口與手」來解釋「辭達」(《答謝民師書》),已經觸及了文藝創作的特殊規律。蘇軾的創作實踐體現了他的文藝觀。他是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大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
詩 蘇軾今存詩2700多首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采 。同情人民、關心生產是蘇詩的一個突出內容。這類詩表現了人民的痛苦,針砭了時弊,情真語摯,朴實無華,對前人很少涉及的社會題材,多所開發,取材廣泛,命意新穎。蘇軾的寫景詩和理趣詩,藝術價值最高,最為膾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樓晚景》、《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後雨》等詩,描繪了長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勝景;《登常山絕頂廣麗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詩,則逼真地描繪了江北的地方風物和名勝。蘇軾不但善於觀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點,而且以欣喜愛悅的感情描繪了農村環境的清新樸厚。在嶺南所寫的農村景物詩,體現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關系。蘇軾善於從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發人所未發,寫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詩。如《題西林壁》、《琴詩》、《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餘味不盡。還有些詩常常滿涵著爽朗樂觀的情趣,體現出不畏逆境、傲視磨難的精神。此外 ,蘇軾還寫過不少品詩、題畫、鑒賞書法的詩歌,如《讀孟郊詩》、《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石蒼舒醉墨堂》等。
詞 在北宋詞壇上 ,蘇軾突破詞必香軟的樊籬 ,創作了一批風貌一新的詞章,為詞體的長足發展開拓了道路。從今存三百四、五十首東坡詞來看,蘇軾對詞體的革新是多方面的。
蘇軾擴大了詞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蘇軾不僅用詞寫愛情、離別、旅況等傳統題材,而且還用詞抒寫報國壯志、農村生活、貶居生涯等,擴大了詞境。他以健筆刻畫英氣勃勃的人物形象 ,來寄託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 ,如〔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等篇。在詞中,他更多地傾入自我,表現個性。〔滿江紅〕「江漢西來」即景懷古,用禰衡的遭遇暗寓憤懣不平的感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處的生活態度。而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則以清新雋秀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農村生產和生活小景,描繪了黃童、白叟、採桑姑、繅絲娘、賣瓜人等各式各樣的農村人物。可以說,凡能寫進詩文中的生活內容,蘇軾都可以用詞來表達。
蘇詞在筆力和體制上有所創變。他以寫詩的豪邁氣勢和勁拔筆力來寫詞,格調大都雄健頓挫、激昂排宕。如〔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筆勢如突兀雪山,卷地而來。元佑詞人以詩文句法入詞,始於蘇軾。蘇軾把陶淵明《歸去來辭》改寫成〔哨遍〕,將韓愈《 聽穎師琴詩 》,�括成〔水調歌頭〕,在詞體上也堪稱創制。以前詞家於調名外極少立題,蘇軾不少詞作不但始用標題,有的還系以小序,小序長者達數百字,文采斐然,頗能引人入勝。蘇軾以詩為詞,擴大了詞體的表現力。
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聯翩,逸興遄飛。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憑高眺遠」、〔滿庭芳〕「歸去來兮」等,這類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開辛棄疾的某些清曠奇逸之作。在語言和音律上,也體現了蘇軾的創新精神。蘇詞語言多吸收詩賦詞彙,兼采史傳、口語,以清雄見稱,對以前詞人鏤金錯採的風尚有所改變。他重視音律,但不拘泥於音律。蘇軾詞風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除了「大江東去」一類壯麗詞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曠奇逸,或清新雋秀,或婉媚纏綿,都各具風韻 。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龍吟〕詠唱楊花 ,幽怨纏綿;〔蝶戀花〕寫佳人的歡笑攪動了牆外行人的春愁,風情嫵媚動人。

蘇軾書《洞庭春色賦》墨跡

湖北黃岡蘇軾紀念館

文 蘇軾對散文用力很勤 ,他以扎實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為散文創作開拓了新天地。
談史議政的論文,包括奏議、進策、史論等,大都是同蘇軾政治生活有密切聯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無當帶有濃厚的制科氣外,確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頗具識見的優秀篇章。如《進策》、《思治論》、《留侯論》等,見解新穎,不落窠臼,雄辯滔滔,筆勢縱橫,善於騰挪變化,體現出《孟子》、《戰國策》等散文的影響。
敘事紀游的散文在蘇文中藝術價值最高,有不少廣為傳誦的名作。記人物的碑傳文,如《潮州韓文公廟碑》,記樓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記》。其寫景的游記,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見長 ,如《石鍾山記》 、前後《赤壁賦》,即地興感,借景寓理,達到詩情畫意和理趣的和諧統一。蘇軾的記敘體散文,常常熔議論、描寫和抒情於一爐 ,在文體上,不拘常格,勇於創新;在風格上,因物賦形,汪洋恣肆;更能體現出《莊子》和禪宗文字的影響。
書札、題記、敘跋等雜文,在東坡集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所寫書札尺牘如《上梅直講書》、《與李公擇書》等,大都隨筆揮灑,不假雕飾,使人洞見肺腑,最能顯現出作者坦率、開朗、風趣的個性。蘇軾寫了不少題記、序跋、雜著,品詩評畫,談論書法,總結創作經驗。如《南行前集敘》、《書吳道子畫後》、《文與可篔鱓谷偃竹記》等。此外,蘇軾還有一些記述治學心得的雜文,如《日喻》、《稼說》等,寫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淺出,內容上也有不少獨得之見。
蘇軾還有流傳較廣的筆記文《東坡志林》,此書東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傳本實後人編輯。《稗海》所收《志林》,內容較多,史論而外,還有不少隨筆、雜感、瑣記,寫人記事,言簡而明,信筆揮灑,頗饒情致,隨手拈來,即有意境和性情。
蘇軾的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他熱心獎掖後進,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廣為流傳,對宋代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蘇詩、蘇文、蘇詞等大量作品,是他留給後人的珍貴遺產。
書畫及學術著作 蘇軾對書畫也很擅長 。他於書法遍覽晉唐諸家,轉益多師,自成一家,長於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同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傳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等。蘇軾論畫卓有所見,主張「神似」、「傳神」,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畫史上很有影響。他善畫竹石,學文同而又自具風格。蘇軾畫真跡,今僅存《古木怪石圖》等。蘇軾在學術上的著作有《易傳》、《書傳》等。
作品版本及注本 蘇軾詩文集合刻本

⑷ 辭的繁體字怎麼寫的

辭的繁體字(和異體字)有以下兩種,但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是這兩種寫法的,具體見下面說明:

【動】

說講〖speak;talk〗

使人辭於狐突。——《禮記·檀弓》。注:「告也。」

無辭不相接也。——《禮記·表記》。注:「辭所以通情也。」

無傷也,請辭於軍。——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辭別;告別〖bidfarewell;saygood-byeto〗

朝辭白帝彩雲間。——李白《早發白帝城》

過北郭騷之門而辭。——《呂氏春秋·士節》。注:「辭者別也。」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北朝樂府《木蘭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又如:不辭而別;辭朝(進朝辭謝皇帝);辭世頌(遺書);辭年(辭歲。除夕之夜)

推卻不受〖discline〗

以王父命辭父命。——《公羊傳·哀公三年》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呂)蒙辭以軍中多務。——《資治通鑒》

又如:辭讓(推讓);辭不獲命(辭謝推讓而未獲允許)

審訊〖try〗

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遣去〖dispatch;expel〗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左傳》

辭八人者,而後王安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解僱,免職〖dismiss〗。如:他被張老闆辭了;辭館(辭去書塾的教職)


辭別

cíbié

〖bidfarewell〗臨行前向親友等告別

辭不達意

cíbùdáyì

〖〗言辭不能把思想確切表達出來

辭呈

cíchéng

〖(written)resignation〗辭職報告

辭典

cídiǎn

〖dictionary〗詞典

辭賦

cífù

〖aliteraryform,,oftenrhymed〗古代一種文體,起源於戰國時代。漢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稱為楚辭,後人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

辭格

cígé

〖figuresofspeech〗修辭方式之一。亦稱「修辭格」

辭工

cígōng

〖dismiss;discharge〗辭掉僱工;僱工辭掉工作

她一氣之下,辭工另尋他主了

辭令

cílìng

〖〗社交、外交場合中得體的應對言辭;口才

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為人忠厚,不善辭令

辭書

císhū

〖dictionary;wordbook〗字典、詞典、網路全書的統稱

辭色

císè

〖one'sspeechandfacialexpression〗說的話和說話時的神態

辭色壯烈,眾皆慨嘆。——《晉書·祖逖傳》

辭訟

císòng

〖lawsuit〗訴訟

辭退

cítuì

〖dismiss〗停止僱用;解僱

辭謝

cíxiè

〖politelydecline〗彬彬有禮地托辭拒收

辭謝紅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辭行

cíxíng

〖saygood-byebeforesettingoutonajourney〗出門遠行前向親友等告別

辭嚴義正

cíyán-yìzhèng

〖〗言辭嚴密貼切,義理正大

辭藻

cízǎo

〖flowerylanguage〗精妙的詞彙;辭令

故意玩弄辭藻,毫無誠意

辭章

cízhāng

〖poetryandprose〗

詩詞文章等的總稱

指文章的修辭;寫作技巧

辭職

cízhí

〖resign;handin(sendin)one'sresignation〗辭去所擔任的職務

他向上級提出了辭職要求

閱讀全文

與段太尉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晚裝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931
簡單動畫片人物圖片大全圖片 瀏覽:826
word長圖片分割 瀏覽:287
輪胎加氣如何看氣壓表圖片 瀏覽:262
有劉海中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614
科技手抄報內容簡單又漂亮圖片 瀏覽:165
衣服染成紅色的真實圖片 瀏覽:766
植物簡單圖片大全圖片 瀏覽:408
發送打他衣服圖片 瀏覽:593
寶塔的簡筆畫圖片大全 瀏覽:123
感到很可愛的圖片 瀏覽:657
word文件拉伸圖片時候變形 瀏覽:886
動漫大頭男生圖片高清 瀏覽:270
繪畫圖片男生霸氣高清 瀏覽:798
怎麼利用word讓圖片字跡變清晰 瀏覽:322
草圖模型衣服貨架圖片 瀏覽:989
專屬小傻瓜文字圖片 瀏覽:485
網吧男生背影圖片 瀏覽:939
冷漠的男生圖片 瀏覽:309
可愛小貓圖片動漫人物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