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空間站夢天實驗艙與天和在軌完成交會對接!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多久
整個交接過程持續的時間大概有13個小時,而且整個過程非常的穩定,保持了高精度,這一次的交接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對於我國空間站的經歷也將會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
⑵ 上天的天宮二號,都帶了哪些「法寶」
太空中的「八卦爐」:綜合材料實驗裝置
這套實驗裝置由「材料實驗爐」、「材料電控箱」和「材料樣品工具袋」三個單機構成。整個裝置共約27.6公斤重,最大功耗不到200瓦(一般電水壺1000~1800瓦,這套裝置只用了電水壺功耗的1/9~1/5,相當於2個100瓦的白熾燈),卻能實現真空環境下最高950攝氏度的爐膛溫度!
在未來,未來的伴隨衛星是航天員可以操縱的機器人,搭載VR相機,可以實現更加復雜的空間操作任務。甚至可以個人化,將社交網路搬到太空。利用伴星和主星,或者釋放多顆伴星組網,還可以實現多星協同工作,完成一顆衛星單獨無法實施的應用任務,提高主星應用效率,擴大應用領域,促進空間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天宮二號的伴隨衛星將協同天宮二號進行實驗。圖片來源:jiangsu.china.com.cn
「百變金剛」液橋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可是在太空中,水未必能往低處流。這就是太空中,微重力的神奇所在。它顛覆了地面上的一些常識,航天員到了空間站里就喜歡上了淘氣地「玩水」游戲。「神舟10號」里,王亞平在太空授課,變魔術一般地給我們展示了不可思議的大液膜和大水球。這次,在天宮二號里,科學家們將要首次開展「液橋」熱毛細對流的空間流體物理實驗!
液橋是什麼?通俗地講,液橋就是固體間的小液柱。之所以稱之為液橋,是因為「橋」字有連接兩地的含義,液橋就是連接著兩個固體表面之間的一段液體。
地面上,由於重力作用,不能建立大尺寸液橋,但是在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下,可以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橋。利用大尺寸液橋,就可以開展微重力熱毛細流動的科學實驗。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康琦研究員的話說:「為生產出高質量的半導體材料,就要科學控制單晶硅在晶體生長過程中浮力對流和熱毛細對流的影響,而太空特有的微重力環境將使科學家深入剖析熱毛細對流的真實過程。」
⑶ 讓美國都眼紅的中國天宮二號,到底多厲害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質量8.5噸,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天宮一號繞地球一圈的運行時間約為90分鍾。
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16年度世界25項最佳發明,「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位列其中。這是該榜單中首次出現來自中國的航天器產品。
《中國新聞周刊》評選的「影響中國」2016年度人物榮譽盛典在北京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獲得年度科技人物。
《環球科學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評選出了2016年世界范圍內的十大科學新聞。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入選。
⑷ 2016年發射的「天宮二號」有哪些亮點
作為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經於2011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天宮一號任務的成功意味著我國載人航天戰略進入了新的階段。隨著神舟八號和九號陸續對接成功,我國已經掌握了「空間自動交會對接」技術,這是建造更多規模空間站的基礎。
2014年9月,與北京舉行的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年會上,楊利偉透露,天宮二號預計在2016年升空。天宮二號與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在外觀上基本相同,大小也一致——天宮一號長度10.4米,最大直徑為3.35米,質量為8.5噸。
天宮二號的發射也會使用長二F型運載火箭。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長二F型運載火箭已經開始總裝,之後進入火箭測試階段,最終將於明年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
日報看多了,你也想分享?機會來了!知道日報招募作者啦!http://..com/s/dailyRecruitment/index.html
⑸ 我國花費巨資打造的中國第一個空間站「天宮空間站」,現在怎麼樣了
我們中國在探索宇宙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樣也是非常多的,從神舟5號第一次載人航天開始,中國已經實現了6次載人航天飛行,其中第5次的載人航天中我國的三位宇航員進入天宮一號飛行器執行任務,三名航天員還面向中國進行了科普直播,這對中國航天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國花費巨資研製的「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空間站的核心艙也將於2020年左右完成對接,所以現在的天宮空間站是沒有宇航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