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cout<<"換法總數是:"<<num<<endl;不能列印出來
之所以不能列印出來是因為你把cout語句放在了return語句的後面,在一個函數中,如果遇到了return語句則會跳過後面所以的語句,結束這個函數,所以你只要把return語句放到cout語句後面就行了。另外,不建議使用你現在使用的頭文件,雖然同樣可以使用,但是這些頭文件不符合標准,如果有哪一本C++的書是這樣教你的,那麼你可以放心大膽的丟掉了,去買一本正常的C++教材吧。最後我想提出一點,這是一個main函數,你為什麼要return num?一般來說,正常的結束一個main函數都是使用return 0;,或者是省略這句,這在標准中都是允許的。
❷ 關於家族沒落的詩句
1.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2.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____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3.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4.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5.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____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6.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7.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____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8.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____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9.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10.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____李商隱《樂游原 / 登樂游原》
11.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____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1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____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3.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____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14. 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____黃公紹《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針線》
15.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____柳永《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
16.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____晏殊《玉樓春·春恨》
17.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____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18.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____李商隱《錦瑟》
19.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____陸游《沈園二首》
20.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____項羽《垓下歌》
21.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____張泌《寄人》
22.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23.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____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4.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____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25.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____杜甫《蜀相》
26.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____納蘭性德《採桑子·當時錯》
1、儲光羲《晚霽中園喜赦作》 曭朗天宇開,家族躍以喜。渙汗發大號,坤元更資始。
2、張籍《哭胡十八遇》文場繼續成三代,家族輝華在一身。
3、皎然《送沈居士還太原》辭官因世難,家族盛南朝。
4、元好問 《瑞鶴仙·薰風□院宇》 算靈椿難老,蟠桃頻見,兩□蓬瀛便住。看家族葉葉金貂,鳳池穩步。
5、鮑照《數名詩》一身仕關西,家族滿山東。
6、李覯《名男曰參魯以時喻之》內以保家族,外以揚名譽,高山在所仰,今人豈殊古。
7、宋琪《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賢良肄業文方盛,孝友傳家族更豪。
8、王禹《送朱九齡》三載奉甘飴,百錢飽家族。
9、張舜民《鯨魚》大者不能容,小者又何益。卻羨蝦魚輩,安然保家族。
10、黃冠野夫《授馬氏女詩》若遇寇相凌,穩便拋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
《三代高吟》詩此集分為:愛國詩翁的人生暢吟——晚清舉人高贊鼎(高士其的父親)詩選,中國科普文學拓荒人的心靈放歌——高士其詩選,在五星紅旗下成長歌唱——高學民(高士其的侄子、本詩集的編著者)詩選三部分,記錄了高氏家族三代人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經歷和各自對國家對民族的感情。詩集從一個側面映射了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歷史沉浮和滄桑巨變,表達了祖孫三代
詩人堅貞的民族情操、濃烈的愛國情愫、廣闊的人生情懷、深厚的詩詞情緣。
參考資料
詩詞名句網:/chaxun/shiju/%E5%AE%B6%E6%97%8F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朱雀橋:在朱雀門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為開花之意。作動詞。
烏衣巷:對朱雀橋,晉王導、謝安居處。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簡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王導與謝安:
王導是 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 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侯豈頁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於是在座的賓客都 相視流淚。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於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 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么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詩詞中提到的「謝」,就是 謝安,別名安石,他是晉孝武帝的丞相,人稱謝太傅,功勛卓著,曾一度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時曾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後復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 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後再度掌權的意思。後秦符堅揚言投鞭可使長江斷流,率領大軍進駐淝水北岸,威逼東晉,朝野震恐。謝安時任征討大都督,他從容調度,終於大破符堅、是為軍事上以 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據說他侄兒謝玄從前線送回報捷書信,可是謝安得信後面上卻了無喜色,對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內室,終於壓不住內心喜悅,鞋後跟過門檻時折掉,他高興得竟然沒 有察覺,其鎮靜自若,儒雅風流,在歷史上一直傳為佳話。
王導、謝安與書法都大有淵源,兩人都是東晉的大書法家。王導是王羲之叔父,擅長行草,《書斷》稱他的書法是「風棱載蓄,高 致有餘,類賈勇之武士,等相驚之戲魚」。意思是說他的草書寫得既飽含稜稜風骨,又高雅而有韻致;既有武士的雄偉,又如戲魚般的靈活嬌曳。王羲之書法得以成名,與王導指點是有關系的。
在東晉書壇上,王導不僅是政治上的領袖,身居丞相職位,而且在書壇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閑下來就喜歡弄弄筆頭,揮毫不止,他學的是鍾繇、衛筆法,即使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 室南渡時刻,王導也沒有忘記把鍾繇的《尚書·宣示帖》藏在衣帶里帶到南方。足見他對鍾繇書法的愛好了。
至於謝安,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集會的一員,平日與王羲之詩酒唱和,書法切磋 。據《書斷》所述,謝安學寫正、草書體就是就教於王右軍。《述志賦》稱謝安「善草正,方圓自窮」。謝安的草書在東晉是很有名氣的,有副對聯寫道:「謝草鄭蘭燕桂樹,唐詩晉字漢文章」 ,其中的「謝草」,看來就是指的謝安草書,又如宋代詞人、書法家姜夔曾說過:《蘭亭記》及右軍諸貼第一,謝安石(即謝安)、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由此可 知謝安書法、尤其行草書的知名度是僅次王羲之的了。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台。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1、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上陽白發人》白居易
釋義:想當初,吞聲忍淚,痛別親人,被扶進車子里不準哭泣。
2、弟兄莫相見,親族遠枌梓。——《宋中送族侄式顏》高適
釋義:弟兄之間沒辦法見面,親戚族人也遠在家鄉。
3、曭朗天宇開,家族躍以喜。——《晚霽中園喜赦作》儲光羲
釋義:朦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躍著表達欣喜。
4、辭官因世難,家族盛南朝。——《送沈居士還太原》皎然
釋義:因為世事艱難而辭去官職,家族在南朝興盛。
5、文場繼續成三代, 家族輝華在一身。——《哭胡十八遇》張籍
釋義:文壇三代人成功續連,家族的光輝榮華集於一身。
6、借問宗族間,幾人拖金紫。——《把酒》白居易
釋義:這宗族裡的人啊,有幾個人能拖著紫金長袍。
7、若遇寇相凌,穩便拋家族。——《授馬氏女詩》黃冠野夫
釋義:如果遇見強盜欺凌,只能拋棄家族。
8、別離終不久,宗族忍相遺。——《奉使崔都水翁下峽》杜甫
釋義:離別的日子不會很長,親戚宗親們要忍耐相互告慰。
9、未若宗族地,更逢榮耀全。——《玩郡齋海榴》宋之問
釋義:不若宗族的故地,更盼望榮耀。
10、舊居失處所,故里無宗族。——《宿滎陽》白居易
釋義:舊時居住的房屋沒有了,家鄉故里也沒有親戚。
11、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王安石《十五》
釋義: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
12、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杜甫《佳人》
釋義:那負心的人,他只看得見新人的高興歡笑,哪聽得見舊人的悲痛啼哭?
❸ <head id="ctl00_HeadElement">這是什麼意思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在朱雀門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為開花之意。作動詞。
烏衣巷:對朱雀橋,晉王導、謝安居處。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王導與謝安:
王導是 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 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侯豈頁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於是在座的賓客都 相視流淚。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於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 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么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詩詞中提到的「謝」,就是 謝安,別名安石,他是晉孝武帝的丞相,人稱謝太傅,功勛卓著,曾一度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時曾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後復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 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後再度掌權的意思。後秦符堅揚言投鞭可使長江斷流,率領大軍進駐淝水北岸,威逼東晉,朝野震恐。謝安時任征討大都督,他從容調度,終於大破符堅、是為軍事上以 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據說他侄兒謝玄從前線送回報捷書信,可是謝安得信後面上卻了無喜色,對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內室,終於壓不住內心喜悅,鞋後跟過門檻時折掉,他高興得竟然沒 有察覺,其鎮靜自若,儒雅風流,在歷史上一直傳為佳話。
王導、謝安與書法都大有淵源,兩人都是東晉的大書法家。王導是王羲之叔父,擅長行草,《書斷》稱他的書法是「風棱載蓄,高 致有餘,類賈勇之武士,等相驚之戲魚」。意思是說他的草書寫得既飽含稜稜風骨,又高雅而有韻致;既有武士的雄偉,又如戲魚般的靈活嬌曳。王羲之書法得以成名,與王導指點是有關系的。
在東晉書壇上,王導不僅是政治上的領袖,身居丞相職位,而且在書壇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閑下來就喜歡弄弄筆頭,揮毫不止,他學的是鍾繇、衛筆法,即使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 室南渡時刻,王導也沒有忘記把鍾繇的《尚書·宣示帖》藏在衣帶里帶到南方。足見他對鍾繇書法的愛好了。
至於謝安,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集會的一員,平日與王羲之詩酒唱和,書法切磋 。據《書斷》所述,謝安學寫正、草書體就是就教於王右軍。《述志賦》稱謝安「善草正,方圓自窮」。謝安的草書在東晉是很有名氣的,有副對聯寫道:「謝草鄭蘭燕桂樹,唐詩晉字漢文章」 ,其中的「謝草」,看來就是指的謝安草書,又如宋代詞人、書法家姜夔曾說過:《蘭亭記》及右軍諸貼第一,謝安石(即謝安)、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由此可 知謝安書法、尤其行草書的知名度是僅次王羲之的了。
❹ 關於家道衰落的詩句
描寫家道清貧: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描寫家道清貧的詩句:
1.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唐代:李賀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
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脈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雲,茂陵歸卧嘆清貧。
風吹千畝迎雨嘯,鳥重一枝入酒尊。
2. 送贊律師歸嵩山
唐代:清江
禪客歸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貧修道苦,孝友別家難。
雪路侵溪轉,花宮映岳看。
到時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3. 送楊瑗尉南海
唐代:岑參
不擇南州尉,高堂有老親。樓台重蜃氣,邑里雜鮫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嶺春。此鄉多寶玉,慎莫厭清貧。
4. 嵐似屏風
唐代:徐夤
嵐似屏風草似茵,草邊時膾錦花鱗。山中宰相陶弘景,
谷口耕夫鄭子真。宦達到頭思野逸,才多未必笑清貧。
君看東洛平泉宅,只有年年百卉春。
5. 念奴嬌(端午酒邊)
宋代:陳著
雨簾高卷,見榴花、應怪風流人老。是則年年佳節在,無奈閑心悄悄。巧扇風輕,香羅雪濕,夢里曾看了。如今溪上,歡盟分付年少。
遍是眉好相宜,呼兒扶著,把菖蒲迎笑。說道浮生饒百歲,能有時光多少。幸自清貧,何妨樂趣,譜入瑤琴調。杯杯酒滿,這般滋味誰曉。
清貧
拼音:qīng pín
釋義:生活清寒貧苦
出處:《紅樓夢》第二回:「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
造句:
一、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二、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三、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只要夢想一天,只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
四、不經清貧難成人,不經世事總天真。
五、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六、未必錢多樂便多,材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七、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
八、為官當自律,甘心清貧,不觸「高壓線」。
九、時時省察,百姓疾苦心永掛;事事檢點,為官清貧夢長安。
十、勵操行以修法業,當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貧,當自省;謀善舉以澤眾生,當自勵。
十一、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十二、為官當自律,甘心清貧,不觸「高壓線」;做人須正己,誠信守法,勿打「擦邊球」。
十三、守得住清貧勝似福,耐得住寂寞持亮節,抗得住誘惑保平安。
十四、廉潔做事,雖清貧卻心安理得,貪圖賄賂,雖富有但寢食難安。
十五、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朱雀橋:在朱雀門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為開花之意。作動詞。
烏衣巷:對朱雀橋,晉王導、謝安居處。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簡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王導與謝安:
王導是 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 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侯豈頁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於是在座的賓客都 相視流淚。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於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 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么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詩詞中提到的「謝」,就是 謝安,別名安石,他是晉孝武帝的丞相,人稱謝太傅,功勛卓著,曾一度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時曾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後復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 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後再度掌權的意思。後秦符堅揚言投鞭可使長江斷流,率領大軍進駐淝水北岸,威逼東晉,朝野震恐。謝安時任征討大都督,他從容調度,終於大破符堅、是為軍事上以 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據說他侄兒謝玄從前線送回報捷書信,可是謝安得信後面上卻了無喜色,對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內室,終於壓不住內心喜悅,鞋後跟過門檻時折掉,他高興得竟然沒 有察覺,其鎮靜自若,儒雅風流,在歷史上一直傳為佳話。
王導、謝安與書法都大有淵源,兩人都是東晉的大書法家。王導是王羲之叔父,擅長行草,《書斷》稱他的書法是「風棱載蓄,高 致有餘,類賈勇之武士,等相驚之戲魚」。意思是說他的草書寫得既飽含稜稜風骨,又高雅而有韻致;既有武士的雄偉,又如戲魚般的靈活嬌曳。王羲之書法得以成名,與王導指點是有關系的。
在東晉書壇上,王導不僅是政治上的領袖,身居丞相職位,而且在書壇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閑下來就喜歡弄弄筆頭,揮毫不止,他學的是鍾繇、衛筆法,即使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 室南渡時刻,王導也沒有忘記把鍾繇的《尚書·宣示帖》藏在衣帶里帶到南方。足見他對鍾繇書法的愛好了。
至於謝安,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集會的一員,平日與王羲之詩酒唱和,書法切磋 。據《書斷》所述,謝安學寫正、草書體就是就教於王右軍。《述志賦》稱謝安「善草正,方圓自窮」。謝安的草書在東晉是很有名氣的,有副對聯寫道:「謝草鄭蘭燕桂樹,唐詩晉字漢文章」 ,其中的「謝草」,看來就是指的謝安草書,又如宋代詞人、書法家姜夔曾說過:《蘭亭記》及右軍諸貼第一,謝安石(即謝安)、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由此可 知謝安書法、尤其行草書的知名度是僅次王羲之的了。
1.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2.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____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3.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4.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5.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____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6.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7.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____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8.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____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9.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10.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____李商隱《樂游原 / 登樂游原》
11.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____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1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____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3.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____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14. 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____黃公紹《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針線》
15.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____柳永《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
16.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____晏殊《玉樓春·春恨》
17.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____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18.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____李商隱《錦瑟》
19.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____陸游《沈園二首》
20.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____項羽《垓下歌》
21.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____張泌《寄人》
22.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23.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____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4.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____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25.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____杜甫《蜀相》
26.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____納蘭性德《採桑子·當時錯》
憶昔二首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其中所描述的人民安樂、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戛然而止,「漁陽鼙鼓動地來」,致使「九重城闕煙塵生」——「安史之亂」爆發了,偉大的唐朝自顛峰急劇向下滑落,中國歷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幕歷史大戲,至此燈光一下子黯淡了。但是,江山代有英傑出。在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時代,又會有新的英雄因時依勢而出,五彩眩然,英姿勃發,令人目不暇接。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
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
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
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
水多菰米岸莓苔。
《早雁》是一首借物寓意之作。杜牧生活的晚唐社會,正是唐帝國的多事之秋。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居住在塞北的回紇奴隸主貴族軍事集團,乘唐王朝腐敗之機,向南騷擾,大肆屠殺掠奪,使得邊地人民四處流散,無家可歸。詩人看到南遷的征雁,觸景興懷,表達他對苦難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懷。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馬嵬坡
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 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日聖明天子事, 景陽宮井又何人。
曲 江
李商隱
望斷平時翠輦過, 空聞子夜鬼悲歌。
金輿不返傾城色, 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 老憂王室泣銅駝。
天荒地變心雖折, 若比傷春意未多。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結尾兩句,感慨深沉。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正在走向總崩潰的末日,他為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為力。他把這種潛在的危機歸結為「一片傷心」;而這「一片傷心」,在一般畫家筆下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另外還有一些你可以參考的:
皮日休的《橡媼嘆》、杜荀鶴的《山中寡婦》、聶夷中的《詠田家》、陸龜蒙的《村夜》二篇等,都揭露了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以及戰亂所造成的巨大災難,語言通俗易懂,有較高的思想性。
韋庄的《古離別》、《台城》在藝術上較有成就,卻流露出濃厚的凄惋感傷的末世情調。
杜甫的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都是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
❺ 1.4 名門望族|王導與謝安
可以 看出,在如上四個條件中,歷代高官最為重要。因為有了歷代高官的條件,其他三條都容易實現,特別是在士族地位升降時,官級的高低起了決定作用。
琅玡王氏在曹魏和西晉初年地位並不突出,但在西晉末和東晉時,由於王衍、王敦、王導掌握軍政大權,成為政府首腦,其地位才高於其他士族,甚至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奠定了其為「四大望族」之首的地位。
陳郡謝氏,在西晉時尚未進入士流,東晉才初露頭角,直至淝水之戰大敗前秦軍,謝安升任丞相,謝氏家族執掌軍政大權,陳郡謝氏才一躍而為一流門閥,成為「四大望族」的第二位。
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覬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於是在座的賓客都相視流淚。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於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么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詩詞中提到的「謝」,就是謝安,字安石,他是晉孝武帝的丞相,死後追封太傅,功勛卓著,曾一度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時曾有「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後復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後再度掌權的意思。後秦符堅揚言投鞭可使長江斷流,率領大軍進駐淝水北岸,威逼東晉,朝野震恐。謝安時任征討大都督,他從容調度,終於大破符堅,是為軍事上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據說他侄兒謝玄從前線送回報捷書信,可是謝安得信後面上卻了無喜色,對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內室,終於壓不住內心喜悅,鞋後跟過門檻時折掉,他高興得竟然沒有察覺,其鎮靜自若,儒雅風流,在歷史上一直傳為佳話。
王導、謝安與書法都大有淵源,兩人都是東晉的大書法家。王導是王羲之叔父,擅長行草,《書斷》稱他的書法是「風棱載蓄,高致有餘,類賈勇之武士,等相驚之戲魚」,意思是說他的草書寫得既飽含稜稜風骨,又高雅而有韻致;既有武士的雄偉,又如戲魚般的靈活嬌曳。王羲之書法得以成名,與王導指點是有關系的。在東晉書壇上,王導不僅是政治上的領袖,身居丞相職位,而且在書壇上他也是名列前茅。他閑下來就喜歡弄弄筆頭,揮毫不止,他學的是鍾繇、衛鑠筆法,即使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室南渡時刻,王導也沒有忘記把鍾繇的《尚書·宣示帖》藏在衣帶里帶到南方,足見他對鍾繇書法的愛好。
至於謝安,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集會的一員,平日與王羲之詩酒唱和,書法切磋。據《書斷》所述,謝安學寫正、草書體就是就教於王右軍。《述志賦》稱謝安「善草正,方圓自窮」。謝安的草書在東晉是很有名氣的,有副對聯寫道:「謝草鄭蘭燕桂樹,唐詩晉字漢文章」 ,其中的「謝草」,看來就是指的謝安草書,又如宋代詞人、書法家姜夔曾說過:《蘭亭記》及右軍諸貼第一,謝安石(即謝安)、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由此可知謝安書法,尤其行草書的知名度是僅次王羲之的。
推薦閱讀:
《一起來讀世說新語》目錄
❻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典故出處
出自:《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此詩憑吊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原文:
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
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6)尚書宣示帖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寶歷二年),劉禹錫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跡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賞析:
詩歌開頭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里。
「朱雀 橋」在烏衣巷附近,是當時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見當年這里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但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一個「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敗荒涼。
而「烏衣巷」又處在夕陽斜照之中。「夕陽」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詩歌開頭用了工整的對偶句,寫今日的衰敗景象,它與昔日的繁榮盛況,形成強烈對照。
三、四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從前燕子飛來,總是在王、謝等豪門世族寬敞的宅子里築巢。
如今舊世 族的樓台亭閣盪然無存,這里住著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詩人在第三句開頭特地用「舊時」兩字加以強調。
巧妙地賦予燕子以歷史 證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尋常」兩字,強調今昔居民截然不同,從而有力地表達了滄海桑田的巨變。晉代豪門世族的覆滅,暗示當代的新貴也必將蹈此覆轍。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
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❼ 鍾繇《宣示帖》原文
鍾繇《宣示帖》
鯢影萍蹤收集整理
來源-碑刻—博寶藝術網
時間| 2019-02-24 09:25
鍾繇書法《宣示表》等原文
《宣示表》釋文:
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於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芻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貯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名,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聖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深念天下,今為已平,權之委質,外震神武。度其拳拳,無有二計。高尚自疏,況未見信。今推款誠,欲求見信,實懷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當護其未自信也。其所求者,不可不許,許之而反,不必可與;求之而不許,勢必自絕,許而不與,其曲在己。里語曰:何以罰?與以奪;何以怒?許不與。思省所示報權疏,曲折得宜,宜神聖之慮,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與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數者,有似於此。粗表二事,以為今者事勢,尚當有所依違,願君思省。若以在所慮可,不須復貌。節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力命表》釋文:
臣繇言:臣力命之用,以無所立,帷幄之謀,而又愚耄。聖恩低徊(回味;留戀地回顧),待以殊禮。天下始定,帥土欣戴。唯有江東,當少留思;既與上公,同見訪問。昨宴見復蒙逮及,雖緣詔令,陳其愚心,而臣所懷造膝(猶促膝)之事,昔先帝嘗以事及。臣遣待中王粲、杜襲就問臣。臣所懷未盡,冀益絲發,乞使侍中與臣議之,臣不勝愚,款慺慺(lóu,恭謹)之情,謹表以聞。臣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還示帖》釋文:
繇白:昨疏還示,知憂虞復深,遂積疾苦,何乃爾耶。蓋張樂於洞庭之野鳥,值而高翔,魚聞而深潛,豈絲磬之響,雲英之奏,非耶?此所愛有殊,所樂乃異,君能審已,而恕物則常,無所結。
《墓田丙舍帖》釋文:
墓田丙舍,欲使一孫於城西,一孫於都尉府。此繇家之嫡正(正房夫人或正室之子)之良老也。兄弟共哀,異之哀懷,傷切都尉,文岱自取,禍痛賢兄,慈篤情無有,已一門同恤,助以凄愴,如何如何?
《薦季直表》釋文:
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師破賊關東。時年荒榖貴,郡縣殘毀,三軍饋饢,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計,委任得人。深山窮谷,民獻米豆,道路不絕。遂使強敵喪膽,我眾作氣。旬月之間,廓清蟻聚。當時實用故山陽太守關內侯季直之策,剋期成事,不差豪發。先帝賞以封爵,授以劇郡。今直罷任,旅食許下,素為廉吏,衣食不充。臣愚慾望聖德,錄其舊勛,矜其老困,復俾一州,俾圖報效,直力氣尚壯,必能夙夜保養人民。臣受國家異恩,不敢雷同見事不言,干犯宸嚴。臣繇皇恐皇恐、頓首頓首謹言。
黃初二年八月日司徒東武亭侯臣鍾繇表
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於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芻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盱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名,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聖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深念天下,今為已平,權之委質,外震神武。度其拳拳,無有二計。高尚自疏,況未見信。今推款誠,欲求見信,實懷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當護其未自信也。其所求者,不可不許,許之而反,不必可與,求之而不許,勢必自絕,許而不與,其曲在己。里語曰:何以罰?與之奪;何以怒?許不與。思省所示報權疏,曲折得宜,宜神聖之慮。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與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數者,有似於此。粗表二事,以為今者事勢,尚當有所依違,願君思省。若以在所慮可,不須復貌。節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鍾繇人物生平簡介
鍾繇
鍾繇(you),官至太傅,故世稱鍾太傅。 相傳小時候有次和親戚出去遇著個算命的,相者說:「此童有貴相,然而會遭水厄,小心啊。」結果沒走幾里,過橋時馬驚,繇落水幾死,於是他親戚認為相者的話是對的,就很看重他,為之供資費,讓他專心讀書, 舉孝廉,累遷廷尉正、黃門侍郎。董賊亂後,李、郭跳梁之輩橫行長安,議絕曹公,繇說李郭二人當廣交英雄、多結羽翼,於是曹操得與朝通。及荀彧推薦,曹操愈加留心繇,後李郭之亂,天子出長安,繇有功勞,受封尚書僕射。西州豪傑馬騰韓遂擁兵有圖曹之志,曹操正欲討呂布,以關西為憂,遂表繇為侍中,以司隸校尉的身份督關中各路軍隊。繇到長安,陳書禍福,馬韓就各自息了念頭,派子為質。曹操同袁紹戰於官渡,繇送馬兩千匹,正遇曹軍缺馬,於是曹操寫書信一封表彰其功,贊他為「蕭何」,後袁尚派郭援為河東太守,結連馬騰;眾臣都勸繇棄河東,繇不應,派張既說降馬騰,共引兵擊河東,援率兵渡河,才一半,繇和馬超一同出兵擊之,大破賊兵,郭援被龐德所殺,繇泣,問之才知繇是援舅舅,龐德聞之請罪於繇,繇說:「吾甥忍昧本良,從賊擾國,將軍殺之無過。」後又領兵大破河東亂民衛固等。洛陽少民,繇徙關中民及降者,洛陽數年後復興,繇功不可沒。馬超作亂關西,曹操征之,繇也隨征,供應糧草,無所缺。曹丕代漢,任廷尉,封崇高鄉侯,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名顯當時。曾先後數次向曹操、曹丕上書減少刑種,未得答復。明帝即位,遷太傅,後卒,魏明帝親為送喪,子孫封列侯。
工書法,宗曹熹、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自成一家,尤精於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鍾王」。臨終時授子會曰:「吾精思學,學其用筆,每見萬類,皆畫像之,其專摯如此」。
生平詳述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生於東漢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於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
鍾繇,字元常
鍾繇出身於東漢望族,祖先數世均以德行著稱。曾祖父鍾皓「溫良篤慎,博學詩律,教授門生千有餘人」(《三國志·魏書·鍾繇傳》引《先賢行狀》),祖父鍾迪因黨錮之禍而終身沒有做官。父親早亡,由叔父鍾瑜撫養成人。
傳說鍾繇小時長相不凡,聰明過人,他曾經與其叔父鍾瑜一起去洛陽,途中遇到一個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鍾繇相貌,便對鍾瑜說:「此童有貴相,然當厄於水,努力慎之」(這個孩子面相富貴,但是將有一個被水淹的厄遠,請小心行走)。結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過橋時,鍾繇所騎馬匹突然驚慌,鍾繇被掀翻到水裡,差點被水淹死。鍾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話應驗了,感到鍾繇將來一定會有出息,便加倍悉心培養,鍾繇也不負厚望,刻苦用功,結果長大以後便先被當時潁川太守陰修舉薦為孝廉,做了尚書郎,並在陽陵(今陝西高陵)任縣令,後因病去職。鍾繇還在宮中任過廷尉正及黃門侍郎,成為皇帝身邊侍從官,董卓之亂時,鍾繇隨曹操平亂,獻計獻策,深得曹操重用。當董卓挾持獻帝劉協時,鍾繇又與尚書郎韓斌一起商議,救獻帝出長安,因鍾繇屢立奇功,被拜為御史中丞,又遷侍中、尚書僕射,並被封為東武亭侯。鍾繇對曹操統一北方起了重要作用,當馬騰、韓遂諸將恃強居於關中時,曹操便命鍾繇以侍中守司隸校尉之職持節監督,終於說服馬騰、韓遂諸將。官渡之戰時,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鍾繇及時送一千餘匹馬給曹軍,為曹操大破袁軍立下汗馬功勞,因此,曹操寫信給鍾繇說:「得所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勛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對鍾繇之功勞予以彰揚。
曹丕
後來匈奴單於在平陽發動戰爭,鍾繇又率軍抗敵;不久,袁尚舊部河東太守郭援陳兵河東,氣焰囂張。鍾繇部下欲躲避而去,鍾繇說:「袁紹正當強盛之時,郭援來關中暗中與袁紹互通情報,郭援之所以沒有立即公開與袁紹聯合起來,是擔心我們的威名,如果不理他們而躲避起來,那麼就會讓他們感到我們怕他們。這里的百姓都仇恨郭援之兵,縱然我們躲開了,這些百姓能全部躲得了嗎?這就是我們沒有打仗而先失敗了。況且,郭援剛愎自用,頭腦簡單,一定認為我軍很好對付。如果他們渡過汾水安營紮寨,在他們未渡河之前就攻擊他們,我們可大獲全勝。」這時,馬騰又派遣兒子馬超帶領精兵追擊郭援。果然不出所料,郭援不經認真考慮,便欲渡過汾水,眾將阻止他,他根本聽不進去。當郭援兵還未渡過一半河水時,鍾繇率軍猛然攻擊,郭援大敗。鍾繇趁機殺了郭援,並同時降服了單於。之後,鍾繇又連續打敗了河東衛固的叛亂及邊境地區張晟、張琰、高乾等敵寇的騷擾。立下了赫赫戰功。
鍾繇曾在洛陽為官,當時皇帝下詔征河東太守王邑入京,而邑認為天下尚未平定,不願應征,百姓亦因王邑政績卓著而不想讓王邑走,於是王邑屬下官吏郡掾衛固、中郎將范先等分別去找鍾繇,要求留下王邑。但皇帝詔書已下,而且新任命的河東太守杜畿此時已來到河東。因此鍾繇未答應衛固、范先等人的要求,反而按皇上之意要求王邑盡快交付印綬。王邑一氣之下,自己拿著印綬徑自從河東來到許昌交給皇帝,鍾繇看到事已至此,認為自己失去了職責,沒把事情辦好,於是上書自劾請罪。
但獻帝並未聽從鍾繇自劾的意見。由此可見,鍾繇作為封建官吏,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有功受賞,有過自罰,這種精神、品德足以為後人效仿學習。獻帝從長安遷到洛陽,鍾繇又官徒關中,經過幾年努力,鍾繇使荒涼的地區變得民實殷富,為後來曹操征伐關中各地打下了物質基礎,鍾繇因此功又被任命為前軍師。公元220年魏國建立,曹丕任命鍾繇為大理寺卿,後升為相國,廷尉,進封為崇高鄉侯。旋又遷職太尉,改封平陽鄉侯。深得曹丕重用,曹丕曾對左右大臣稱贊鍾繇及司徒華歆、司空王朗說:「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公元227年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封鍾繇為定陵侯,增其食邑人口達到一千八百戶,並遷為太傅。可見曹氏對鍾繇極為重視。鍾繇晚年因膝關節疾病,朝拜皇帝甚為不便,明帝曹睿便讓鍾繇入朝時免去拜禮。由此還首開凡三公有病皆可不拜之先例。
鍾繇因其德高望重,功勛卓越,與曹魏皇室關系極為密切。曹丕早在做太子時,隨曹操到孟津征戰,聽說鍾繇藏有一塊玉玦,便想得到它,但又難於啟齒,便密令別人轉為傳意,鍾繇聽說後,馬上送給了曹丕。曹丕感動之餘,寫了著名的《與鍾大理書》以示謝意。鍾繇也寫了回信表達內心隱情,二人關系極為友善。
文帝曹丕還曾賜給鍾繇「五熟釜」(一種器皿),而且親自作鉻文曰:「於赫有魏,作漢藩輔。厥相惟鍾,實於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僚師師,楷茲度矩。」
鍾繇對國家大事倍加關心,當他看到戰爭使人口驟減後,便給曹操提議減死刑為肉刑,目的是既懲罰罪犯,又可以推動人口的增長。但沒有被朝廷通過。原因是「非悅民之道」。到了文帝時,鍾繇再次提及,但還未議審便遇到戰事,於是只好作罷。曹睿即位,鍾繇第三次上書,闡述恢復肉刑之必要,但最終被以司徒王朗為代表的反對者推翻,明帝曹睿也以吳蜀未平為由而擱置一旁,不復處理。肉刑是一種殘酷的刑法,曹魏以前已不復使用,鍾繇因要推動人口數量的增加而主張恢復肉刑,但畢竟它已失去了存在的歷史土壤,最終沒有得以實施。
鍾繇
鍾繇死於魏明帝曹睿太和四年(230年),死時明帝穿孝衣憑吊,並謚之為成候,下詔贊其「功高德茂。」
鍾繇不但在政治上,軍事上取得重要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書法成就經常被人稱頌,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據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筆法傳授人名》說:
蔡邕受於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鍾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可見,鍾繇是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其實,鍾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並不限於一家之學。宋代陳思《書苑菁華·秦漢魏四朝用筆法》就記述了鍾繇的書法成功經過,說他少年時就跟隨一個叫劉勝的人學習過三年書法,後來又學習曹喜、劉德升等人的書法。因此,鍾繇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鍾繇在學習書法藝術時極為用功,有時甚至達到入迷的程度。據西晉虞喜《志林》一書載,鍾繇曾發現韋誕座位上有蔡邕的練筆秘訣,便求韋誕借閱給他,但因書太珍貴,韋誕沒有給他,雖經苦求,韋誕仍然是不答應借給他。於是鍾繇忽然情急失態,捶胸頓足,以拳自擊胸口,傷痕累累,這樣大鬧三曰,終於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馬上命人急救,鍾繇才太難不死,漸漸復甦。盡管如此,韋誕仍鐵心一塊,不理不睬,鍾繇無奈,時常為此事而傷透腦筋。直到韋誕死後,鍾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書,從此書法進步迅猛。這件事也是小說家們的虛構,韋誕比鍾繇還晚死二十餘年,鍾繇怎麼能去盜韋誕的摹呢?而且,鍾繇身為皇朝重臣,怎肯如此失禮?不過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鍾繇為書法的提高確實作了不懈的努力。
另據《書苑菁華》記載,鍾繇臨死時把兒子鍾會叫到身邊,交給他一部書法秘術,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訴鍾會。他說,自己一生有三十餘年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書法,主要從蔡邕的書法技巧中掌握了寫字要領。在學習過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場合地點,有空就寫,有機會就練。與人坐在一起談天,就在周圍地上練習。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紙張,結果時間長了被子劃了個大窟窿。見到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自然景物,就會與筆法聯系起來,有時去廁所中,竟忘記了回來。這說明了鍾繇的書法藝術確實是自己勤學苦練的結果。在苦練的同時,鍾繇還十分注意向同時代人學習,如經常與曹操、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人討論用筆方法問題。鍾繇不但自我要求嚴格,對於弟子門生也同樣以嚴要求。據說鍾繇的弟子宋翼學書認真,但成效不大,鍾繇當面怒斥,結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見老師。最後宋翼終於學有所成,名振一時。對於兒子鍾會,鍾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勸誡,鍾會最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鍾繇、鍾會父子被人們稱為「大小鍾」。
鍾繇的書體主要是楷書、隸書和行書,南朝劉宋時人羊欣《采古未能書人名》說:「鍾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鍾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要麼為臨摹本,要麼系偽書。一般地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又叫《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這是現存鍾繇書法藝術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鍾繇的真跡。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說,《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因王羲之亦為書法大家,所以他臨摹鍾繇的真跡非常成功,從中可以看到鍾繇書法的情況。《宣示表》真跡據王羲之曾孫王僧虔《書錄》說:
太傅《宣示》墨跡,為丞相始興(王導)寶愛,喪亂狼狽,猶以此表置衣帶。過江後,在右軍處,右軍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愛納諸棺中,遂不傳。所傳者乃右軍臨本。
《調元》、《力命》、《賀捷》三表,也是後人臨本,但成就亦較高。《薦季直表》可信性最強,在唐宋時期由宮中收藏,周圍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貞觀」玉璽,宋徽宗趙佶「宣和」、宋高宗趙構「紹興」,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賞」等御印,說明它曾經由以上各帝御覽。後幾經輾轉,毀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今僅存其影印件。
《宣示表》郵票
《薦季直表》藝術成就很高,元代陸行直贊美此表「高古純朴,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為「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跡」。
「六帖」指《墓田丙台》(簡稱《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其後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為臨本,《丙舍帖》、《還示帖》,成就較高,也較接近鍾體,是上乘之作。至於《白騎帖》等四種則經多人輾轉臨摹,巳遠離鍾體。
「三碑」是《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簡稱《乙瑛碑》)、《魏上尊號碑》、《受禪碑》,這些全為刻本,是否鍾繇所作已無從考證。《乙瑛碑》有宋人張稚圭石刻記雲:「後漢鍾太尉書」,但此碑立於東漢永興元年(153年),此時鍾繇只有3歲,顯然是誤傳。
鍾繇的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梁武帝撰寫了《觀鍾繇書法十二意》,稱贊鍾繇書法「巧趣精細,殆同機神」。庚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說「鍾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張懷瓘更將鍾書列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劉熙載等都給以極高評價。
作為書法家,鍾繇對書法的看法也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其書論較零碎,散見於後世文集中。劉熙載《藝概·書概》雲:「鍾繇書法曰:『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書苑菁華·秦漢魏四朝用筆法》也記載有鍾繇大致相同的話說:「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以天地、天人來論述書法藝術,指書法藝術中存在的自然之氣,把對自然奧妙的領悟運用於書法創作中,可以達到出神入化、賦造化之靈於筆端的境界。正因這種創造與太自然之鍾靈毓秀氣脈相通,故謂「非凡庸所知」。實際上,這種看法主要指書體的自然流麗,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為。以自然狀書勢,
賀捷表
在書法藝術中追求自然美,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美學范疇。
衛恆《四體書勢·隸勢》載鍾繇語曰:「鳥跡之變,乃惟左隸,(益蜀)彼煩文,從此簡易。煥若星辰,郁勞雲市」,此語見於《初學記》,內容主要談隸書的演變及其筆法。
張彥遠《法書要錄》收有梁武帝蕭衍《觀鍾繇書法十二意》,所謂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損、巧、稱。主要也是指用筆方法、間架結構等。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雲:「鍾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鍾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競相學習鍾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鍾體臨本。後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鍾體之長、鍾論之要。
總之,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簡明演義傳記
鍾繇字元常,在漢朝任顯職。曹操迎獻帝後,鍾繇一直負責西面的防務。馬超為父報仇,攻打長安,鍾繇中計,失城而逃。魏國建,操用繇為相國,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名顯當時。
歷史評價
陳壽評曰:鍾繇開達理干,…,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傳說故事
據西晉虞喜《志林》一書載,鍾繇曾發現韋誕座位上有蔡邕的練筆秘訣,便求韋誕借閱給他,但因書太珍貴,韋誕沒有給他,雖經苦求,韋誕仍然是不答應借給他。於是鍾繇忽然情急失態,捶胸頓足,以拳自擊胸口,傷痕累累,這樣大鬧三曰,終於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馬上命人急救,鍾繇才太難不死,漸漸復甦。盡管如此,韋誕仍鐵心一塊,不理不睬,鍾繇無奈,時常為此事而傷透腦筋。直到韋誕死後,鍾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書,從此書法進步迅猛。這件事是小說家們的虛構,韋誕比鍾繇還晚死二十餘年,鍾繇怎麼能去盜韋誕的摹呢?而且,鍾繇身為皇朝重臣,怎肯如此失禮?不過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鍾繇為書法的提高確實作了不懈的努力。 鍾繇晚年經常數曰不朝,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常有好婦來,美麗非凡。」人們告訴他,這是個妖怪,你要把她殺了。後來,這個婦人又來找鍾繇,不敢向前,站在門外。鍾繇問她為什麼不進來,婦人說:「您想殺死我。」鍾繇說:「沒有的事」,說完殷勤邀請,於是婦人便進到他的屋中。鍾繇想把她殺了,但是感到殺死她十分遺憾,而且又下不了手。但最終仍砍傷了她的大腿,婦人立即跑了出來,用衣中棉絮擦血,血流滿路。第二天鍾繇讓人去沿著血跡尋找,結果找到一座大墳墓中,棺中有一個漂亮的婦人,外表容貌身體如活人一樣,穿著白綢衣衫,坎肩上綉有花紋,左大腿受了傷,婦人用坎肩中之棉絮擦腿上的鮮血。
❽ 魏晉時期的書法作品
魏晉時期是我國書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那種分裂戰亂的時代下,漢字形體與書法藝術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魏晉時期的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魏晉時期的書法作品欣賞
魏晉時期的書法作品圖片4
魏晉時期的中國書法
魏晉書法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分裂割據最嚴重的時期之一。在這種政治、文化秩序混亂的狀態下,漢字形體與書法藝術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首先,隸書在不斷擴大和普及的應用過程中被逐漸簡化。毛筆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特點得以進一步地發揮運用,加強了書寫時點畫之間的筆勢呼應及連續性,從而形成了更適合日常實用性書寫的“楷書”,並由此推動了行書、草書的出現。在隸書向楷書轉變的過程中,產生了一批兼有這兩種書體成分、體現二者交替過渡特徵的作品。魏晉書法之盛,使搜集、珍藏、品玩書法作品形成一種社會風氣,這又促進了書法創作的繁榮,並直接促進了書法理論的發展。
鍾繇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官至太傅,是魏晉時期傑出的書法家,曾與王羲之並稱“鍾王”。鍾繇的傳世帖書,一直是人們爭議的焦點。對諸帖的鑒定,大約有3種意見:一是將《尚書宣示帖》、《墓田丙舍帖》、《長風帖》等定為王羲之所摹。二是以考據定諸帖真偽,但往往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如宋歐陽修以為《賀捷表》的內容與史實不符,疑為偽作,而黃伯思則再行辨正,肯定為鍾書;又如對墨跡本《薦季直表》,歐陽輔在《集古求真》一書中認為“民字缺筆,顯為唐人所書”,然而元人袁泰稱,他發現原缺筆處是被人用小刀剜剝所致,並非原書如此。三是從書法史演變的角度看,因為魏晉時期處於隸書向楷書的過渡期,究竟有沒有現傳為鍾繇作品這樣的書法,都成為爭論的焦點,甚至將楷書的形成時間向後推至隋唐時候,從根本上否定了鍾繇的現存書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