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羲之除了蘭亭序還有哪些作品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身長七尺有餘約為(1.83米),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其中,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為書家所敬仰,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對真書、草、行主體書法造詣都很深。
王羲之最有名的帖子<<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2. 中國書法史上最具代表人物及作品。
1、東晉著名書法家、「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廣采眾長,自成一家,不僅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徵性的豐碑深遠影響著中國千年書法,還留下了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書法精品。
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代表作: 《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太宗獨愛之,《快雪時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愛。
2、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顏真卿
顏真卿是繼王羲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他的行草傳遞出沉著痛快、豪邁灑脫的大師氣象。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
顏魯公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其「顏體」在書壇巍然屹立。
代表作:傳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爭座位》以及《麻姑碑》等眾多碑刻。《祭侄文稿》是唐代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不計工拙,一氣呵成,常常寫至枯筆,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3、唐代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
歐陽詢為史上著名楷書四大家之一,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八訣」。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其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
代表作: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其他書體,也無一不佳,《九成宮醴泉銘碑》被後世喻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享有「楷書之極則」的美譽,被歷代書家奉為楷書的楷模,亦是歷代書法初學者臨摹最多的作品。
4、唐代書法家、「草聖」張旭
張旭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
張旭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5、北宋書法家、畫家、「宋四家」之一米芾他是「宋四書法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
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歐陽詢
網路-顏真卿
網路-王羲之
3. 兩晉十六國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有什麼得意的作品除了蘭亭序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初月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
4. 王羲之孔侍中帖書法圖片
孔侍中帖是王羲之創作的書法作品,這部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與價值,對我國書法的影響甚大。現如今,孔侍中帖的書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下面是我整理的王羲之孔侍中帖書法圖片。
《孔侍中帖》為唐代摹搨墨跡,是對東晉王羲之尺牘進行的雙鉤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行草書,3行,25字。《孔侍中帖》筆畫體態豐腴雍容;“中和”之美,“多力豐筋”於此帖盡顯。作品墨跡收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5. 線上哪裡有中國古畫高清圖的資源庫
中國高清古畫
這些都是中國古代高清古畫,非常的齊全,都是中國各大圖書館藏的超高清古畫,單張古畫達到了3G多的大小,都是適合超高清古畫保存的TIF格式
這個合集中收藏的所有超高清古事大小超過了7T,古代名畫基本都有收藏,
哪裡有這些7T容量的超高清古畫合集我就不多說了,注意圖中古畫的紅色印章、、、、、你應該懂得了吧
超高清古畫目錄:
天博009-賜蓮圖軸141x62.tif
天博010-雲峰樹色圖.tif
天博011-唐柳公權書蘭亭詩綠絹本26.5x365.3.tif
天博012-春山積翠圖軸.tif
天博014-周臣 香山九老圖.tif
天博015-雪山寒溪圖軸.tif
天博020-石濤 牡丹蘭花圖軸+紙本墨筆.tif
天博022-吳鎮 多福圖軸+紙本墨筆.tif
天博024-賜蓮圖軸+絹本設色.tif
天博025-王謙 冰魂冷蕊圖.tif
天博027-岩阿琪樹圖軸..tif
天博028-通天帖+絹本+26.2x260.4.TIF
天博029-鎖諫圖軸+絹本設色.tif
天博030-歲寒三友圖軸.tif
天博031-蘇漢臣 嬰戲圖頁rgb.tif
天博032-蘇漢臣 嬰戲圖頁.tif
天博033-李唐 濠濮圖卷32x107.tif
天博033-李唐 濠濮圖卷.tif
天博034-漸江 松溪石壁圖軸.tif
天博036-任伯年 雙鹿圖軸.tif
天博037-李流芳 疏樹孤亭軸.tif
天博038-董其昌 疏林遠岫圖軸.tif
天博039--明 丁雲鵬 釋迦牟尼圖軸紙本(出單)140.7×58.tif
天博039-明 丁雲鵬 釋迦牟尼圖軸紙本140.7×58.tif
天博044-金農 佛像軸200.tif
天博045-青山紅杏圖頁+絹本.tif
天博046-千岩萬壑圖軸+絹本設色.tif
天博048-潑墨溪山圖.tif
天博050-蕉林酌酒圖軸.tif
宋 錢選 花鳥圖卷(全卷二版)紙本38x316.7天博.tif
弘仁.tif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圖 軸絹本設色175x66.7天博.tif
明 王謙 冰魂冷蕊圖(絹本)186x111.tif
明 王鐸 王屋圖並詩卷(全卷)紙本29.9X639.8天津博物館.tif
明 王鐸 王屋圖並詩卷(全卷)紙本貨單29.9X639.8天津博物館.tif
明 王鐸 自書石湖等五首卷行書紙本27X253天博.tif
明 祝允明 行草書歸田賦紙本26.5X288天博.tif
│明 仇英-文姬歸漢圖扇面-X.tif
│明 劉原起-虎丘圖軸-X.tif
│明 周之冕-桃花鴛鴦圖扇面-X.tif
│明 周之冕-群英吐秀圖卷-1-X.tif
│明 周之冕-群英吐秀圖卷-2-X.tif
│明 周天球-蘭花圖軸-X.tif
│明 周天球-草書五言律詩軸-X.tif
│明 周天球-行草書七言律詩扇面-X.tif
│明 周臣-攜琴看山圖扇面-X.tif
│明 唐寅-行書扇面-X.tif
│明 孫克弘-蘭竹圖卷-X.tif
│明 孫克弘-墨竹圖軸-X.tif
│明 孫枝-溪橋林屋圖扇面-X.tif
│明 孫枝-秋江閑釣圖軸-X.tif
│明 孫枝-虎丘山圖扇面-X.tif
│明 張元舉-松亭看瀑圖軸-X.tif
│明 張復-溪山過雨圖卷-X.tif
│明 張宏-山塘短棹圖軸-X.tif
│明 張宏-金山勝概圖軸-X.tif
│明 文從簡-臨唐子畏女兒嬌圖軸-X.tif
│明 文伯仁-登山遠眺圖扇面-X.tif
│明 文嘉-春岸歸騎圖扇面-X.tif
│明 文嘉-竹明風恬圖扇面-X.tif
│明 文嘉-行草書冬日漫七律詩扇面-X.tif
│明 文彭-草書秋雨五律詩扇面-X.tif
│明 文徵明-文石喬木圖扇面-X.tif
│明 文徵明-行書軸-X.tif
│明 文徵明-古木蒼煙圖軸-X.tif
│明 文徵明-行書扇面-X.tif
│明 文震亨-行書軸-X.tif
│明 文震亨-行楷書扇面-X.tif
│明 沈周-落花詩意圖軸-1-X.tif
│明 沈周-落花詩意圖軸-2-X.tif
│明 沈周-落花詩意圖軸-3-X.tif
│明 沈周-落花詩意圖軸-4-X.tif
│明 祝允明-草書扇面-X.tif
│明 祝枝山-草書北郭訪友七言律詩軸-X.tif
│明 袁尚統-古樹棲鳥圖軸-X.tif
│明 袁尚統-維揚古渡圖軸-X.tif
│明 謝時臣-山水圖軸-X.tif
│明 謝時臣-蛾眉雪軸圖-X.tif
│明 錢谷-山水圖扇面-X.tif
│明 陸士仁-秋夜景物圖扇面-X.tif
│明 陸治-天池晚眺圖-1-X.tif
│明 陸治-天池晚眺圖-2-X.tif
│明 陸治-天池晚眺圖-3-X.tif
│明 陸治-山水圖橫幅-X.tif
│明 陳括-平安蓮瑞圖軸-X.tif
│明 陳道復-書畫軸-X.tif
│明 陳道復-草書五言律詩扇面-X.tif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浙博.tif
│南宋 梁楷 蠶織圖卷絹本27.5x513黑龍江省博物館.tif
│唐 殘篇 紙本楷書27X308.tif
│唐(傳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絹本30x292徐悲鴻紀念館.tif
│宋 佚名 蛛網攫猿圖頁絹本60x101弗利爾美術館.tif
│宋 趙光輔 番王禮佛圖卷絹本(二)28.6x103.5 .tif
│宋 趙光輔 番王禮佛圖卷絹本(原)28.6x103.5.tif
│明 文徵明 萬壑爭流圖軸132.7X35.3 南博.tif
│明 謝時臣 仿王蒙山水圖58.5X31.2南京.tif
│明 黃道周 答諸友詩卷行草絹本25.6x270.5蘇州博物館.tif
│晉 王羲之 頻有哀禍 孔侍中 猶懸三帖24.8×41.8日本前田育德會.tif
│清 戴熙 石樑雨來亭圖卷紙本35X316.81克利夫蘭.tif
│清 錢維城 獅子林圖卷38.1×187.3 加拿大阿爾伯特博物館.tif
│金 佚名 太古遺民 江山行旅圖38.42x417.83納爾遜.tif
│提取文件夾名.bat
│目錄樹.bat
│
├─五代 南唐 周文矩(傳) 合樂圖
│ 五代 南唐 周文矩(傳) 合樂圖(日單)芝加哥藝術學院.tif
│ 五代 南唐 周文矩(傳)合樂圖41.9x184.tif
│
├─五代 南唐 巨然 湖山春曉圖 絹本223×87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 98巨然-湖山春曉圖-.tif
│ 五代 南唐 巨然 湖山春曉圖 絹本223×87大都會.tif
│ 巨然-湖山春曉圖-hx-李斌.tif
│ 巨然-湖山春曉圖-hx.tif
│
├─元 趙孟頫 止齋記
│ 元 趙孟頫 止齋記行楷紙本47.5X356.tif
│ 趙孟頫·止齋記.txt
│├─宋代
│││ 15馬麟層疊冰綃圖軸.tif
│││ 19宋 絲綸圖.tif
│││ 248宋 李嵩 花籃圖頁.tif
│││ 254宋 馬遠 踏歌圖軸.tif
│││ 261宋 佚名 蕉石嬰戲圖頁(最清晰版).tif
│││ 266宋 朱紹宗 菊叢飛蝶圖.tif
│││ 27宋 趙佶 聽琴圖軸【頂級版】.tif
│││ 309南宋 佚名 小庭戲嬰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最清晰版.tif
│││ 339宋 徽宗佶 戴勝圖頁.tif
│││ 340宋 徽宗佶 花鳥圖頁.tif
│││ 350宋 李唐 牧牛圖頁.tif
│││ 357宋 林椿 果熟來禽圖頁.tif
│││ 358宋 林椿 枇杷山鳥圖.tif
│││ 359宋 林椿 葡萄草蟲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tif
│││ 364宋 馬麟 橘綠圖.tif
│││ 386宋 許道寧 雲關雪棧圖頁.tif
│││ 392宋 楊士賢 寒山飛瀑圖.tif
│││ 395宋 佚名 白頭叢竹圖頁.tif
│││ 396宋 佚名 碧桃圖頁.tif
│││ 484宋 佚名 游騎圖.tif
│││ 5:張萱 搗練圖(1級)【頂級版】.tif
│││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圖.tif
│││ 劉貫道 消夏圖 絹本(29.53 x 71.44 cm).tif
│││ 北宋 趙令穰 湖庄清夏圖卷 題跋.tif
│││ 北宋 趙令穰 湖庄清夏圖卷.tif
│││ 南宋 梁楷-潑墨仙人.tif
│││ 宋 佚名 歸去來辭書畫卷30 x 438.6 cm.tif
│││ 宋 佚名松月圖絹本 74X130.tif
│││ 宋 劉松年 天女獻花圖.tif
│││ 宋 宋徽宗 趙佶 五色鸚鵡圖卷53.3 x 125.1 cm.tif
│││ 宋 宋徽宗 趙佶 五色鸚鵡圖(波士頓).tif
│││ 宋 宋徽宗 趙佶 瑞鶴圖1.tif
│││ 宋 宋徽宗 趙佶 瑞鶴圖2.tif
│││ 宋 宋徽宗 趙佶 瑞鶴圖3.tif
│││ 宋 宋徽宗 趙佶《芙蓉錦雞圖》.tif
│││ 宋 秋林放犢圖.tif
│││ 宋 趙佶 竹禽圖.tif
│││ 宋 陳容 九龍圖卷之一46.3X675.16.tif
│││ 赤壁圖.tif
│││ 赤壁圖卷.tif
明 藍瑛-溪山秋色圖(全卷)絹本 23.8X180.tif
梅清 千峰雪色圖軸+綾本設色+178.5×48cm+天津博....tif
清 查士標 青山卞居軸91.5x55.4天博.tif
清 胡湄 鸚鵡戲蝶圖 絹本 98.2X50.3.tif
清 蔣廷錫 蜀葵宣花圖絹本76x39天博.tif
清 鄭板橋155x84.tif
王午生,柏松圖.tif
王震,簪花尋味圖.tif
王震,花禽圖.tif
王鹿公.tif
鄭板橋 竹半幅.tif
陳汝言 山水53-ok.tif
6. 孔侍中帖的介紹
《孔侍中帖》為唐代摹搨墨跡,是對東晉王羲之尺牘進行的雙鉤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行草書,3行,25字。《孔侍中帖》筆畫體態豐腴雍容;「中和」之美,「多力豐筋」於此帖盡顯。作品墨跡收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
7. 孔侍中帖譯白話文
「九月十七日 羲之報 且因孔侍中信書 想必至 不知領軍疾後問」'
8. 憂懸帖的法帖內容
①首行「憂懸不能須臾忘心」句:「憂懸」:憂思掛念。「忘心」:忘懷。王羲之尺牘中有「弟佳寧善,然復憂之不去懷」句(載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十《右軍書記》,344頁)。
②次行「故旨遣取消息」句:「旨」:意圖。遣:遣書(發信)。王羲之書帖中有「音問轉復難通。情慨深矣,故旨遣,承問,還願具告」句(《右軍書記》,371頁),以及「貴奴差不?想不成大病。傷寒可畏,令人憂。當盡消息也」(《右軍書記》,374頁),「聚散人理之常,亦復何雲?唯願足下保愛為上,以俟後期。故旨遣此信,期取足下過江問」(《右軍書記》,377頁)等帖。 《憂懸帖》「不能須臾忘心」的「臾」的寫法,列舉:
1、戰國末年的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臾」字(日甲135,出土於湖北省雲夢縣);
2、西漢時期的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出土於湖南省長沙)的「腴」字的右偏旁;
3、馬王堆帛書《明君》(出土於湖南長沙)「庾」字的下偏旁。
由上述三項與王羲之「臾」相比較,寫法多與楚地文字相合。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卷十四「臾:從申從乙」,可備參考。 邱振中分析《憂懸帖》的行軸線趨向平穩,與王羲之《姨母帖》相似,但各段軸線吻合嚴密。「憂懸」兩處錯位較大的斷點成為流暢、縝密的節奏中有力的頓挫,使穩重中平添生動之致。王羲之早期作品中,單字軸線傾斜大都不超過6度,以接近垂線者為多。
行軸線的呼應,是王羲之作品極重要的一個特點。《憂懸帖》一、二行之間,都表現出配合:後面一行軸線的波型與前一行軸線的波型相似,但細節又不相同,造成了章法構成上動人的效果。
王羲之作品章法構成的豐富變化和巧妙配合,而成為生動而又高度統一的傑作。他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特色鮮明的構成,這不是在形式層次著意使用各種技巧所能做到的。
情感是影響隨機顯現最重要的變數。《頻有哀禍帖》、《喪亂帖》與傷逝有關,因而作品中頓挫分明、擺動強烈的折線,與《孔侍中帖》(含《憂懸帖》)、《得示帖》軸線線型頗有距離。細心審讀文辭,感情節奏與軸線線型,與整個軸線圖,存在著一種默契。
王羲之這些作品標志著軸線承接所達到的新的高度。邱振中評價「單字軸線連綴系統經過漫長時期的發展,終於使工整化與反工整的自由書寫統一了起來。王羲之成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軸線承接的各種方式,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集中的表現。這不是一種簡單的會合,而是沉入深心,再同心理內容融合在一起的自如運用。王羲之暗示著對線結構把握能力的理想狀態。」 《憂懸帖》章法的動線特徵:漢字每個單字,都可畫出一條直線,它的位置是表示字傾側的方向,同時把字分成感覺上份量相等的兩個部分。畫出的直線稱為單字的動線,以確定作品的位置和方向。《憂懸帖》一開始的「憂懸」兩字錯位較大,但不影響行氣,反而是在連續中,帶了些許的波動,加強作品的靈動感。動線在書法作品中連續不斷出現直到終篇,形成了一幅作品的音樂屬性——旋律。書法的時間性和流動感,是一種無聲而有形的旋律。
9. 王羲之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他的這種對後世影響很大「正體」,世稱「書之聖」。
但王羲之的主要成就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他把散見於前代、當代的書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筆、結字優點,融合統一在一種嶄新的書法作品中。
其主要作品有:
(1)樂毅論:王羲之書,小揩字體。筆勢流麗,神采煥發,肥瘦相稱,極合楷書的法則。隋智永稱它為「正書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極為稱贊。
(2)黃庭經:小楷,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准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原文載於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所書為《道》、《德》之經,後因傳之再三,就變成了《黃庭經》了。因此,《黃庭經》又俗稱《換鵝帖》,無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現在留傳的只是後世的摹刻本了。
(3)蘭亭序:這篇文字,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舉行「修契」宴會上,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行書第一」。
(4)快雪時晴帖:王羲之書。行書四行,字體流利秀美。元趙孟俯曾稱此帖為「天下第一法書」。《石渠寶笈》收晉人三帖,號稱「三希」,此帖列於首位。其為人所重視,由此可見。
(5)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王羲之行書,二帖連為一紙。紙本現藏日本前田育德會,與《喪亂范環得示帖》同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跡摹本。
(6)喪亂帖:《喪亂范環得示帖》均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書。紙本。現藏日本帝室。帖上還引有朱文「延歷敕定」三印,延歷相當於我國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順宗永貞元年,可見此帖是唐代傳入日本的。《喪亂帖》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7)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內容是他所寫的尺牘。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跡已佚,僅有摹刻本傳世。《十七帖》草書,前人評為「筆法古質渾然,有篆籀遺意」,也有人認為帖中字帶有波挑的筆勢,字字獨立不相連屬。這正表明他善於「兼撮眾法,備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獨具風范的草書體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