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早使用地理、政治、疆域概念的「中國」二字的青銅器是
中國二字作為片語最早出現在出土於寶雞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中。
何尊,最早出現中國兩個字的青銅器。1963年出土於寶雞賈村塬,是西周早期貴族何鑄造的一件青銅酒器,其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周成王在其親政五年時,於東都洛邑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也是我國6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之一。何尊,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B. 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事情,最早的「中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最早的“中國”其實是指中原地區,主要是指現在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帶。眾所周知,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上古時期的華夏先民以部落的姓氏生活在黃河沿岸。待時代發展至禹所處的時期時,禹還曾因黃河水時常泛濫成災而受命對其進行治理。當時的古人在經歷長時間的發展之後其生活足跡已經不再只局限於一小塊地方,而是擴散至黃河上中下游多個地方。這些地方後來便被統一稱呼為“中原地區”。
該銘文中的“中國”其實指代“國之中心”,也就是新都成周。新都建成之後周成王便以此為天下中心對天下進行統治,而這成周便位於現在的河南洛陽境內。所以與其說這里所說的“中國”一詞是單獨指代成周,還不如說它是指代以成周為中心的整個周朝,其疆域便就是後世常說的中原地區。
C. 中國二字的由來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中國第一部官方史書——《尚書》的「梓材」篇中,原文講:「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意思是指「天神已經把中國的人民和他們的土地託付給周朝的先王」。此文作者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西周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
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位時非常年幼,由周公攝政。由此推斷,《尚書·梓材》創作於西周第三代王——周成王時代,這是我們能夠找到的最早的中國歷史文獻記載,據今已有三千餘年。可見,「中國」一詞至少在周朝已經開始正式使用。
(3)最早的中國二字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也有幾篇提到「中國」,分別為:
1、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譯文:惠及中國的百姓,以安撫中國四方的人民。
出處:《詩經·大雅·民勞》
2、哀恫中國,具贅卒荒。
譯文:哀痛中國,發生如此多荒災。
出處:《詩經·大雅·桑柔》
3、咨女殷商,女炰烋於中國。
譯文:你這個殷商的國君,你在中國作惡。
出處:《詩經·大雅·盪》
D. 「中國」二字我們耳熟能詳,你知道「中國」兩個字的來歷嗎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我們經常說,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是中國人,那你知道「中國」兩個字的來歷嗎?
1982年我國發行的第一套文物特種紀念郵票中便有何尊。
此外,中國郵政集團的標識"中"字的設計也來源於何尊。
「中國」二字自誕生起,就一直與我們的文化息息相關。
E. 銘文中首次出現中國二字的青銅器是什麼
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准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
口圓體方的何尊內底鑄有一篇122字銘文,其中出現「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
造型巨大的牆盤底部鑄有銘文284字,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等七代周王功績,後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等六代的事跡;裝飾著饕餮紋的利簋記載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是在甲子日,並提到當天清晨歲星(即木星)當空的天文現象;
多得五銖錢范的背面只有六字銘文——「多得五銖千萬」,內容通俗直白……一件件展品如信使,穿越時空,傳遞「秘匙」,解鎖歷史中的家國大事,生活場景。
(5)最早的中國二字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陝西寶雞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自漢代以來,青銅器在寶雞不斷出土,數量之巨,精品之多,銘刻內容之重要,均居中國之首,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數萬件青銅器從這里出土,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等聞名於世。
記者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看到,陳列以考古研究成果、歷史文獻為依據,薈萃了寶雞地區出土的珍貴青銅器等文物,分為「青銅器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
「周禮之邦」是展覽的核心,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線索,重點展現「厲王簋」、「牆盤」以及相關文物的配套陳列。
其中,國寶重器「何尊」為橢圓方形,口圓而外侈,器腹四邊透澆玲瓏剔透的扉棱。銘文中的「營建洛邑,宅茲中國」是「中國」兩字作為片語首次出現。據記者了解,「國」的本意指城、邦。「中國」的原意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即王國都邑及京畿地區。
F. 「中國」二字在歷史的不同時期的不同寫法是什麼樣子的呢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一、不規范。
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准字。漢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體系,總數約有一萬個,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個左右。這三千餘個漢字可以組成無窮多的片語,進而組成各種各樣的句子。漢字產生以後,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刻影響。目前,考古學者共發掘甲骨16萬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碎塊。據統計,所有這些甲骨上的各種文字總計為四千多個,其中經過學者們考證研究的約有三千個,在三千餘字裡面,學者們釋讀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餘的或者不可釋讀,或者學者們分歧嚴重。盡管如此,通過這一千多字,人們已經可以大致了解有關商朝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了。甲骨文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漢字又經歷了銅銘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形式,並一直沿用至今。
可以分別網路一下『』中「」國『』兩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G. 銘文中首次出現中國二字的青銅器是什麼
銘文中首次出現中國二字的青銅器是:何尊。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第一批禁止在國外和國家一級展出的中國文物,是西周初年一位名叫何的西周貴族製作的祭祀用具。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現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博物館。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它是一個很典型的酒銅器代表。尊內有122字的銘文,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武王的遺訓,「中國」兩字作為片語,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這是中國人應該記住的一件大事。
(7)最早的中國二字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最早的「德」
何尊還是第一個出現「德」字的器物。何尊之前的器物,無論青銅器還是甲骨文,都」德「字無心。在這之前,無論是表示得到還是表示道德,全部是無」心「,全是「得」。何尊之後的銘文,表示道德的有「心」,表示其他如人名的無「心」。證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國的理念。
H. 求高清圖片,裡面有中國兩個字的或者更好的,不能缺少中國這兩個字,要高清的。
希望能幫到你。
I. 我們的國家為什麼叫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
「中華」,即中國、華夏的意思。
「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相對於敵人而言。在當代中國,凡是擁護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范圍,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
「共和」一詞的英語republic來自於拉丁語respublica(意為人民的公共事務)。
共和一般包含共同享有權力、共同治理的意思,只是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共和的權力主體包含的范圍不同。現代意義上的共和,強調所有公民參與國家的法律制定,政策制定和執行,包括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比如公民表決、代議制等。
(9)最早的中國二字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9月29日,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
9月30日下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產生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其他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J. 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哪件青銅器
寶雞出土的國寶西周「何尊」是最早記錄中國一詞的青銅器。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銅酒器,周成王五年為貴族「何」所作,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並遷宅東都洛邑後對宗室小子的訓誥,並提及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等事。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是考古界共識。
(10)最早的中國二字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何尊」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
「何尊」尊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何尊」材質:何尊的主要材料有銅、錫和鉛等金屬成分,三者所佔比例也不同。早期銅占以上,有的錫僅佔有0.8%,中期錫、鉛比例分別為5-8%、1-6%,有所增加,晚期則以鉛替錫的趨勢更明顯。
「何尊」造型: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棱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
銅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在國家的中心﹙成周﹚管理天下。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此器造型紋飾都有獨到之處,庄嚴厚重,美觀大方,主體感極強。圓口方體,有四道大扉棱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