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鹿原哪個版本好
白鹿原哪個版本好?
白鹿原哪個版本最好張雨綺電影版
白鹿原哪個版本最好舊的好,不論是新的還是第二部,都無法趕超第一部
關於《白鹿原》人民文學出版社93版的幾個問題2號那本書是以前的,已經售完,3號那個是原93版封面,是現在人民文學出版場重新出版的,1號和3號都是未刪版「但據說「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紀念版」以1993年初版本為底本,首次增補了陳忠實寫作的「《白鹿原》創作手記」,並附有作者創作時期的珍貴照片和手稿圖片,此外電影《白鹿原》美術設計還為本書提供了多幅精美插圖。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紀念版」不僅是現今市面上最權威的版本,也是迄今《白鹿原》全方位最立體的版本。」
................................................
以前看刪減版的覺得小說不錯,未刪版應該還不錯,
電視劇白鹿原有幾個版本。2001年,西安市第一秦腔劇團團長丁金龍、丁愛軍父子將小說《白鹿原》改編成同名現代秦腔戲,並由西安市秦腔一團首演。
2002年,由石良改編、李志武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本《白鹿原》發行,分上下冊,印製2000冊。
2005年,經過總政話劇團著名編劇孟冰的改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導演林兆華將《白鹿原》搬上話劇舞台,並在北京、西安兩市演出,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2007年,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將小說改編為現代交響舞劇《白鹿原》。
2012年9月15日,由王全安導演的電影《白鹿原》在全國上線公映。
《白鹿原》哪一版本是未刪減的?刪減的又是哪個部分直接搜索未刪節版
白鹿原哪個版本最真實93無刪減版當然最真實,要的話可以發給你
發給你了,請查收
大家覺得白鹿原怎麼樣個人是比較喜歡看小說的。我是看的《白鹿原》(那時我24歲)我每天讀6個小時共用了7天讀完,因為有很多生字需要翻字典。個人認為《白鹿原》是中國現代小說最好的一部。特別是裡面的歷史價值。看完之後讓你客觀的理解黨和。
《白鹿原》到目前為止已經被排成電影、電視、話劇、秦腔的多種版本。
電影《白鹿原》兩個版本有什麼不同?!主要是時長不同
審片時主管部門要求刪減了部分情色鏡頭
從5個小時(原版),壓縮到了156分鍾(中文版)。
當前院線播放的一般都是156分鍾的壓縮版。
白鹿原改編自哪部小說白鹿原小說有多少個版本《白鹿原》是根據陳忠實同名小說改編的。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餘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
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誰有白鹿原310分鍾的版本35分你確定是310分鍾5個多小時?
② 《秦腔與絲路文化》:秦腔研究的新創獲
《秦腔與絲路文化》:秦腔研究的新創獲
陳剛
(陝西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陝西 西安,710119)
在中華戲曲藝術的百花園中,秦腔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堪稱民族審美文化創造極為甜美特別的碩果。作為源出陝甘等西北地區的戲曲藝術樣式,秦腔植根於廣袤的西部大地,展現異彩紛呈的西部風情,其傳播區域正好疊合於古老綿長的絲綢之路,由此在其生長、成熟和傳播的過程中,廣泛地吸納融合了東西方文化之交流對話涉及的各種藝術元素與文明因子。同時,作為古老的梆子腔系統的重要劇種,秦腔是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戲曲藝術的發展、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孵化與推動作用,而所有這一切,又與秦腔成長壯大的基本文化土壤處於古代東西方交流的大通道即絲綢之路之上具有緊密聯系。可以說,秦腔藝術的出現和傳播,既是絲路文化的產物,同時又是中國戲曲藝術本身包容性與綜合性的審美象徵。這是我閱讀焦海民的新著《秦腔與絲路文化》所獲得的最基本的認識。
《秦腔與絲路文化》系「中國戲曲藝術與地方文化叢書」(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的一種,該叢書把戲曲與地方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研究重點聚焦於「歷史」與「文化」,通過對各劇種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分析,闡發各劇種鮮明的地域特色。《秦腔與絲路文化》正是深刻反映中國戲曲重要劇種秦腔與其所賴以生成的主要文化形態即絲路文化相互關系的富於創新性的學術成果。
進而言之,《秦腔與絲路文化》從唐代俗講談起,探討了「變與皮影:小戲諸腔為先導」「神鬼之話與史傳搬演」「唐宋時期關中戲劇與絲路所傳文化」「絲綢之路上最早的戲曲聲腔——西秦腔」「梆子與胡琴:融合與分途」等秦腔藝術生成和發展史上的關鍵問題。也就是說,該書並非僅僅探討秦腔源起發展的戲曲史問題,而更多地是從文化交流與影響方面,發現戲曲在秦地的孕育、生長、壯大的歷史狀況,闡發、揭櫫秦腔藝術生成的文化土壤與環境條件。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學術創見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關於敦煌變文與秦腔。其核心是對該「變」字字義的理解。作者以為,僅以單純的漢語字義解釋難以充分表達,這是一個地道的經由絲綢之路而來的外來詞彙,因此,對其含義的把握就顯得十分重要。同時,藉助於近現代重新發現的敦煌文獻,特別是大量唐宋時人變文卷子,對長安與敦煌的關系也有了新的理解,並進一步激發了對秦腔藝術與絲路文化關系的理解。這一點,作者搜求、梳理了一些歷史事實予以佐證:如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貞觀十六年(642年)的題記和所繪帝王圖,就出自唐朝初年長安的畫樣;敦煌保留的沙洲僧人悟真大中五年(851年)入朝時與長安兩街大德唱和的詩集寫本等等。這說明,長安到敦煌這一文化通道,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干線,也是各種外來文化進入漢地後逐步融入的路徑,其之於秦腔藝術的歷史文化意義自不待言。
其次,絲綢之路對於中國本土文化包括戲曲藝術的影響,並非全是佛教。當其時,除了佛教,還有三夷教,以及大量的西域音樂等藝術文化。如摩尼教與佛教在教義、實踐中常常被混淆。具體到中國戲曲、到秦腔藝術,僅僅說受佛教影響顯然不夠,因此,冠之以絲路文化更為確切。更何況,大量進入中原的外來音樂,包括樂器,有的屬於波斯文化,顯然不屬佛教文化。唐末五代變文受到壓制,宋時漸漸式微,但在民間的口頭演藝中卻頑強存活下來。「『變文』之名甚至留存於口頭演藝中直至20世紀初。在老北京,有一個叫南方妓院的娛樂場。那兒的藝人據說來自中國南方。……最有趣的是她們的『寶卷』演出,南方叫『宣卷』,北方叫『唱變文』。這後一名號如何保存了五個朝代直到20世紀是一個謎。」(參見梅維恆:《唐代變文——佛教對中國白話小說及戲曲產生的貢獻之研究》,中西書局2011年)
再次,貫穿中國傳統戲曲史之始終的目連戲,留在北方的一支更為古老。目連戲是佛教傳入中國,由「轉變」直接轉換為戲曲表演的重要形式,最早出現在北宋都城汴梁,連演數日不輟,其中所承襲的不僅包括佛贊的七字句,而且目連戲之所以壯大,更是因為其緊緊依附於民間佛道傳統融通的民俗節日活動,目連戲的表演給戲曲帶來豐富的舞台表現(如劇目與各種雜耍技藝)。目連戲大戲小戲中均有表現,北方多在皮影小戲中,因之,陝西關中皮影特別引人矚目,迄今仍十分活躍。華陰老腔皮影是該書關注的一個重點,其起源形成、演出體制以至新時代的轉化等等,都具有相當豐富的文化價值,此正如華陰當地學者探討老腔藝術的一篇文章標題所示:《從渭河號子演繹出的影戲神話》。受曾永義教授提出的戲曲史上懸而未決的「八問」啟示(《戲曲源流新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第7頁),作者在分析詩贊體不必一定晚於曲牌體出現的過程中,關於後來戲曲音樂所發生的從曲牌向板式的遞變,作者認為,它應當是遵循中國戲曲藝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並主要發揮了著名學者王依群的觀點,認為王氏的學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要從地方語音、民間音樂、特定樂器、演奏和演唱方法等方面解讀,不可偏廢。
復次,變文系統之外,唐宋雜劇同樣在陝西關中地區存在,其中一些重要的出土文物可以佐證,包括近年出土的五代時期寶雞李茂貞墓伎樂磚雕、咸陽馮暉墓樂舞磚雕,最新出土的韓城盤樂宋墓雜劇壁畫等等。這些戲曲文物展示出來的是陝西戲曲和中國戲曲具有同樣的發展路徑,而特殊之處則集中體現於陝西民間的影戲(或曰傀儡戲)中。這也進一步印證了著名學者孫楷第的觀點:「秦腔演劇,雖不知始自何時,然其聲自明以來,即與南北曲並行,似其來源悠遠,上有所承,絕非晚近始出者,而觀其詞之句法體格,實與講唱經文變文中之偈贊為近,疑其聲本一系。」(參見孫楷第:《傀儡戲考原》,上海上雜出版社,1953年)
還有,關於秦腔的主要樂器,梆子和胡琴,既是文化交融的充分表現,也是秦腔後來分途的重要標志。兩者好像乍一融合即告分手,而這於本質上可以作為探討梆子與皮黃聲腔的一種路徑。該書提出,梆子、皮黃均屬板式變化體,且同出一源。陝西境內第二大戲曲聲腔劇種漢調二黃即屬皮黃聲腔,據考察,它是從西安地區被逐漸排擠出去的。因此,作者特別強調,關中故地早有二黃腔流傳,堪稱根深葉茂,而後來的許多人卻忽視了或者說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焦海民的這一著作《秦腔與絲路文化》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多有價值的學術創見,是與諸多主客觀條件密不可分的,比如作者本人宏闊的學術視野,豐厚的學術積累,掌握了不少鮮活的第一手資料,運用了較為先進的研究方法等。這其中,尤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焦海民對秦腔藝術、對傳統文化的痴愛,對學術研究的執著,對人文精神所秉持的理想主義情懷。從該書所列參考文獻可以見出,為了撰寫這一著作,海民搜求、閱讀、研究了數百部(篇)相關古籍、專著、論文、考古發掘報告,包括極為難得的手抄本文獻資料等;從該書所附相關珍貴圖片、圖像資料等,可見海民查詢、梳理、整合了許許多多的成果,做了不少艱辛的田野調查,不少工作僅靠個人一己之力根本難以實現,但他竟然都做到了。這里舉一個例子:迄今發現老腔劇本年代最早的乾隆十年(1745)手抄本《空城計》,有兩段諸葛亮的唱詞極為特別,不符合一般唱詞格式。究竟怎麼唱,一直是個謎。老腔劇本為私人收藏,不輕易示人,此本尤其珍貴。為此,焦海民多次不厭其煩地走訪已故老腔藝人張全生之子張新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有一次,張新民與另外一位老藝人共同反復琢磨,想起來張全生當年的唱法為「溜溜工尺」(好像唱一樣的念出來)。在此基礎上,焦海民認為,「溜溜工尺」應當是關中地區流傳的一個俗曲的名稱,這也印證了這類戲曲受宋元詞曲影響的痕跡。
類似這類情況,書中有所反映,但相當有限。其實,在與作者焦海民本人面對面的交流討論過程中,我知道,海民為了秦腔藝術文化研究,可謂全身心投入,矢志不渝。在我們所處的這樣一個瞬息萬變、急功近利的時代,焦海民卻真正做到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從而給我們奉獻了這樣一部堪稱新時代秦腔藝術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
這一著作,愛好戲曲、研究戲曲的人不容錯過,愛好秦腔、研究秦腔的人不容錯過,因為可以藉此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愛好傳統文化、研究傳統文化的人同樣不容錯過,秦腔文化的前世今生,古老戲曲藝術的歷史嬗變,在這一著作中得到了異常深入生動的勾勒、發掘。同時,因為從絲路文化這一新穎的視角探討秦腔藝術,自然地,該書也成為絲路文化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
秦腔、戲曲自然不僅僅像該書中所呈現的就是這些,古老的秦腔、源遠流長的民族戲曲藝術一路走來滿是艱辛。但幸運的是,來自民間,落腳廣闊的民族生活之土壤的中國戲曲;吸納了多元文化,植根於多元文化的秦腔藝術直到今天還葆有鮮活的魅力。相信海民等當代學者富於學術價值的相關研究必將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挖掘包括秦腔在內的戲曲藝術深植於地域文化的基礎、緣由,也必將對深化戲曲藝術研究、提升當代戲曲藝術的更新與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分享至
③ 著名秦腔演員李蘇迎,背棄前夫卻被新歡騙財騙色,最後成為乞丐
文/七七
周星馳在多年前,曾拍過一部叫《武狀元蘇乞兒》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周星馳扮演廣州大將之子蘇燦,為了贏取如霜姑娘的芳心,蘇燦前往京城考取武狀元。
世事難料,當蘇燦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獲得狀元之位的時候。
大反派趙無忌等人,卻在大殿之上,揭露了蘇燦在文考徇私舞弊的事實,惹得皇帝大怒,直接把蘇燦貶為乞丐。
蘇燦也就從風光的狀元郎,一夜之間成為了乞丐,實在令人唏噓。
在現實中,還真就有這樣的故事。
最近抖音流傳了一個視頻非常紅,視頻的主人公是著名的秦腔名家李蘇迎,她已經乞討了七年了。
從風光無限的一代名角,淪落到去要飯,李蘇迎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
在成為乞丐之前,李蘇迎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過去,那時候她是風光的秦腔演員,如今你在網路上搜索「李蘇迎」這三個字,還能看到她曾經的作品。
《朱春登哭墳》、《下河東》、《哭墳》、《劉備託孤》等這些作品,都是她的拿手好戲。
「秦腔」又稱梆子戲, 歷史 悠久。
西周時期,在我國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一帶,老百姓們就已經開始用棗木梆子敲擊伴奏,自娛自樂的演唱了。
又因為在西周時期,陝西等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所以梆子戲又稱為秦腔。
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演練,秦腔終於成為一套成熟、完整的表演體系,並在全國傳播了開來,對各地方戲曲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000多年來,秦腔也誕生了無數名角。
然而,等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受流行歌舞表演形式的影響,秦腔演員們的飯碗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很多人不得不被迫改行。
這就導致優秀的秦腔演員越來越少,李蘇迎就是其中之一。
二、
網路上關於李蘇迎的資料很少,找到的都是她曾經演唱的一些作品,但是經過一番搜索之後,還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李蘇迎的出生年紀無從得知,從視頻上看,大概五六十歲的年紀。
很可能出生於五六十年代,陝西省咸陽市乾縣薛錄鎮東興村生人,這地方也正是秦腔的發源地。
在很小的時候, 李蘇迎就已經開始像模像樣地唱秦腔了。
後來,還拜在了秦腔大家雷開元門下為師,這人可大有來頭,身上有一系列的頭銜。
他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秦腔十佳演員、戲劇界「德藝雙馨」獎獲得者等等。
他還擔任過秦腔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老爺子一生都獻給了秦腔,可惜的是在去年9月份,老爺子不幸在西安病逝,享年80歲。
生前,雷開元大師也教導出了不少優秀的弟子,李蘇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還成了乾縣劇團的秦腔演員。
她的嗓音蒼涼厚重,名譽三秦,尤其擅長哭音悲情戲。
李蘇迎的秦腔,很容易就把人們帶入那段苦難的歲月,由此也俘獲了不少喜歡她的票友,她也成了劇團中的名角。
那時候的李蘇迎年輕貌美,往台上一站,還沒開嗓台下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有不少戲迷朋友,從千里之外趕來,就為了聽她高唱一曲,彼時的李蘇迎風光無限,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名人了。
當時的她絕對想不到,自己在未來會有沿街乞討的一
從風光無限的戲班名角,淪落到一個要飯的人,李蘇迎很顯然經歷過一番波折。
在翻了各個關於李蘇迎視頻的評論區以後,隱隱約約之間明白了李蘇迎經歷了哪些變故,說起來李蘇迎走到今天這般地步,還是要願她自己。
李蘇迎在出名之前,就已經結婚了,而且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走紅以後,痴迷她的人不少,避免不了有一些人對她動了歪心思,而李蘇迎早早就進入了戲班,除了唱戲就是唱戲,缺乏一定的 社會 經驗。
自然也就避免不了走上了歧路。
據一名自稱是李蘇迎老鄉的網友透露,李蘇迎年輕的時候犯了大錯,紅了以後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
為了那個男人,李蘇迎不惜「拋家棄子」。
她先是和自己丈夫離婚,扔下了自己剛剛兩歲的女兒,然後和那個男人走了,也正是這一步,讓她的人生徹底坍塌。
離婚不久,李蘇迎的前夫就因病去世了。
母親出走,父親病逝,她的女兒受到的打擊最大,她徹底成了孤兒。
還好這個孩子,還有一個不錯的姑姑,她把這個可憐孩子接到了身邊,才讓這個可憐的孩子免於流浪街頭。
而離開了自己丈夫和孩子的李蘇迎,也並沒有得到一個好下場。
那個男人並沒有給李蘇迎幸福,而是卷了她的錢跑路了。
自己付出一切的愛情,到頭來竟然落個這般下場,李蘇迎當然接受不了,在如此劇烈的打擊下,她的精神出現了問題。
同時她還得了關節炎,不過處於情變中的她,根本沒有心思,也沒有錢來治病,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四、
關節炎這個病大家都知道,痛起來那是痛不欲生。
李蘇迎這個情況,根本無法登台正常演出,她除了唱戲之外,其他技能根本不會,自然也就失去了經濟來源。
感情失敗,沒有收入,這樣的情況,李蘇迎根本無法謀生,無奈之下她只能過起了乞討為生的日子。
這一討就是七年。
或許是年紀大了,又或許是漂泊多年,動了思鄉情,李蘇迎經過一番糾結之後,最終決定回到自己的故鄉。
去年7月份,李蘇迎回到了乾縣老家東興村,住在了前夫家中的老房子里,沒有水沒有電,只有一鋪簡單的行李。
因為她的特殊情況——沒有收入,沒有丈夫,沒有子女.......
所以村裡第一時間就給她辦理了低保,同時她的遭遇也讓鄰里街坊心生同情,開始把她的事跡以短視頻的方式,發送到網路上。
在經過幾個月的發酵之後,李蘇迎的視頻,終於在網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最初人們對她都是滿是同情,有的網友評論說:同為藝人,天壤之別。
還有的人呼籲,希望將傳統優秀的民間文化發揚光大。
一些喜歡李蘇迎的戲迷朋友,知道了她的遭遇之後,還大哭了一場,第二天就帶著物資去村裡去看望她。
同時,李蘇迎的情況,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關注,對她發起了相應的救助,目前正打算把李蘇迎送去就醫。
至於大家希望李蘇迎早些登台,當地政府也給出了答復。
目前還不行,因為現在屬於特殊時期,當地的 旅遊 業也大受影響,李蘇迎能否登台,只能等疫情結束之後,看看她身體的恢復情況再說。
五、
當然,網路上還有另外一面的評論。
很多人都覺得李蘇迎罪有應得,她正紅的時候拋夫棄子,讓她的女兒從小就失去了母愛,從小就寄養在親人的家裡。
李蘇迎太自私了,她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顧自己丈夫和孩子。
但是卻沒想到自己以為的幸福生活,竟然是一個美麗的泡沫,僅僅維持了兩年就以破碎告終。
乞討、病痛、孤獨一人,這些都是李蘇迎在為以前自己造的孽,來還的債。
這些人覺得李蘇迎現在的遭遇都是她贏得的,都是她自己作的,不值得同情,這樣的看法不在少數。
這樣的想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過於狹隘了。
要是李蘇迎的事情發生在現在,根本就不是一個事,她和那些婚變的明星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離婚開始的新的生活,在現在這個 社會 ,非常正常。
但是在當年,絕對是要被人戳脊樑骨,李蘇迎和自己丈夫離婚的細節外人並不知道,但是可以想像,當時她掙脫婚姻枷鎖,一定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也正是如此,在被欺騙之後,她的精神才遭受了重擊,最終走到了今天這般地步。
身患重疾、兒女寄人籬下、自己又淪落街頭,這些都是生活給予李蘇迎年輕時候沖動的懲罰。
所以,大家就不要對李蘇迎惡言相向了,誰還沒犯過錯呢?
如今的李蘇迎已經得到了她應有的懲罰,希望大家能夠多給予她一些溫暖,讓她早點好起來。
秦腔文化傳承還需要她這樣的人。
當然,也希望李蘇迎要反思自己的人生,在大家的關注之下,在政府的幫助下,李蘇迎肯定會好起來。
到時候,希望李蘇迎能夠承擔起一個母親應該有的責任,也爭取早日得到自己女兒的原諒,只有這樣,她才能拯救自己的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④ 哪裡可以下載秦腔全集的視頻
先下載「fiv」優酷、土豆、包括陝西電視台秦之聲視頻一切全拿下。
⑤ 誰給我個下載秦腔的地址!
我的網路的空間就有啊,
秦腔 河北梆子-大登殿龍鳳閣里巴龍衣換
秦腔 紅燈記 爹爹給我無價
秦腔 經典唱段 烙碗記古調新聲
秦腔 李勝素-又聽得二嬌兒一聲請
秦腔 三對面
秦腔 殺廟
秦腔 張君秋-自那日與徐楊決裂後(二進宮)
秦腔-金沙灘選段
秦腔-三滴血
秦腔-游西湖
秦腔 下河東
秦腔_庵堂認母_認兒反倒害兒身_王榮華
秦腔_喝喊一聲綁帳外
秦腔_三滴血_祖籍陝西韓城縣陳雪紅
[戲曲mp3]秦腔《周仁回府. 夜逃》夫妻們分生死人世至痛(任哲中)
《三滴血》祖籍陝西韓城縣陳雪紅
『戲曲-秦腔選段』《三堂會審》
瘋癲狗爹爹給我無價寶 紅燈記 旦角 秦腔
寒窯雖苦妻無怨_王寶釧_旦角_秦腔
雷開元《劈山救母》
眉戶_梁秋燕_陽春兒天秋燕去田_秦腔
秦腔_張寧_花亭相會
秦腔《二堂獻杯》好一個英明女有識有膽(王榮華)
李彥貴賣水(流暢).flv
嬌小美女火爆身材濕身豪乳誘惑.rar
性感美女夏天的Summer.rar
超級美女寫真圖片採集軟體.rar
秦腔-柴郡主在深宮笑容滿面
秦腔哭祖廟_自定義轉
秦腔-老爹爹莫要那樣講
秦腔-認兒反倒害兒身
秦腔-三擊掌 - 百年經典
秦腔-實可憐
秦腔-王朝馬漢一聲稟
秦腔-斬單童
秦腔-斬黃袍
曲目 5 秦娃 十三狼
斷橋 0412 秦腔
樊新民-勸新郎
秦腔《三回頭》呂家女在小房心中惆悵張詠華
秦腔《十五貫》我爹爹貪財把我賣(惠敏莉)
秦腔-下河東
秋風吹_月兒高_湖水浩盪_洪湖赤衛隊_秦腔
三滴血_秦腔
三擊掌-秦腔
商芳會秦腔全場精選唱段_
蘇武牧羊_秦腔_劉隨社
戲曲_秦腔_周仁回府_獻嫂_賢嫂嫂
戲曲_秦腔選段_雷開元祭靈_選段
斬黃袍-商芳會
諸葛亮祭燈
秦腔_商芳會_新朱春登祭母_選段
秦腔_血淚仇_商芳會3
秦腔_周仁回府
秦腔_周仁回府_夜逃選段
秦腔《白玉佃》忽聽得那邊悲聲放(李正敏)
秦腔《放飯》聽我妻趙景棠細講一遍(王宏義)
秦腔《趕坡》王寶釧:適才間大嫂對我言.mp
秦腔《趕坡》適才間大嫂對我言郭明霞
秦腔《庚娘殺仇》尤庚娘坐愁城思前想後(王榮華)
秦腔《花木蘭》勸爹爹放寬心村頭站穩丁小玲
秦腔《金沙灘》事急了才知把佛念(王宏義)
《地方戲之窗(一)》:秦腔《白逼供》選段_.3gp
竇娥冤 秦腔
郭軍《悔路》.3gp
家住陝西韓城縣_武西民_秦腔
賈平凹秦腔.rar .rar
晉福長《十八姐拜壽》
冷凄凄郊外哭妻幾幾聲_任哲中_中國秦腔俱樂部
(視頻)秦腔名旦比賽咸陽張虹《秦樓案》.3gp
《櫃中緣》許翠蓮來好羞慚肖若蘭
《洪湖赤衛隊》.3gp
《祝福》選段_武紅霞..3gp .3gp
『戲曲-秦腔選段血淚仇》手抱孫女好悲傷
大秦腔
馬敏嬋《朱春登跪席棚淚如泉涌》.3gp
喬慷慨_計劃生育_秦腔
喬慷慨-戒煙
喬慷慨-窮樂觀之二
喬慷慨-窮樂觀之一
喬慷慨-學雷鋒
秦腔_《西湖遺恨》李小鋒.3gp .3gp
秦腔_斷橋西湖山水還依舊_mp3
秦腔_教學
秦腔_怕婆娘
秦腔_三娘教子
秦腔_三世仇.3gp .3gp
秦腔_商芳會_斬黃袍
秦腔_十五貫
秦腔_拾黃金_孫存碟
秦腔_探窯_王寶釧_老娘不必淚紛紛
秦腔_五典坡_李梅.3gp .3gp.dat
秦腔_選段_手抱孫女好_血淚仇_戲曲
秦腔_血淚仇_商芳會
秦腔_楊鳳蘭_五典坡
秦腔_鍘美案
秦腔_鎮台念書.3gp .3gp
秦腔《藏舟》耳聽得譙樓上二更四點肖若蘭
秦腔《紅燈記》爹爹給我無價寶李梅
秦腔《三滴血》.3gp .3gp
秦腔《三回頭》呂家女在小房心中惆悵張詠華
秦腔《殺廟》聽罷了民_人言_語王戰峰
秦腔《天下第一碗》李梅_2009春節戲曲晚會.3gp
秦腔丑角花兒仁義_荒郊依舊.3gp .3gp
秦腔大聯唱.3gp .3gp
秦腔斷橋西湖山水還依舊B
秦腔劉隨社_放飯
秦腔名段金沙灘選段
秦腔牌子曲(板胡)(佚名)
秦腔--三擊掌
秦腔戲
商芳會秦腔唱段精選
蘇武牧羊 秦腔-鵬
孫存碟-卷席筒
孫存蝶(拾黃金
孫存蝶丑角戲塔玲瓏
王寶釧 探窯 _老娘不必淚紛紛
下河東_河東城困住了趙王太祖_秦腔
徐松林(說實話
徐松林藍田演出《搬磚》
薛志秀《轅門斬子》楊延景來吃一驚
閻振俗王婉麗《嫌婆娘_訓老漢》下
張連賣布-張新尚楊榮榮
張小亮《赤桑鎮》卡拉ok視頻片段
秦腔-打發公子出院門.wma
秦腔-好一個奇男子英俊少年.wma
秦腔-柴郡主在深宮笑容滿面.wma
⑥ 高一研究性學習課題題目 秦腔文化
秦腔又稱亂彈,源於西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明末無名氏《缽中蓮》傳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於甘肅。甘肅古稱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時,陝西涇陽人張鼎望寫《秦腔論》,可知秦腔此時已發展至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間,魏長生進京演出秦腔,轟動京師。對各地梆子聲腔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是陝西八大怪之一。
【秦腔的分類】秦腔唱腔為板式變化體,分歡音、苦音兩種,前者長於表現歡快、喜悅情緒;後者善於抒發悲憤、凄涼情感。依劇中情節和人物需要選擇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滾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尖細清脆。
[編輯本段]【秦腔表演的特點】
秦腔唱詞結構是齊言體,常見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戲詞如同一首七言無韻詩一樣排列整齊。和唱詞相對應的是曲調,秦腔板腔音樂結構可以歸納為秦腔「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於急板——結束」的過程,也即打板節奏從慢到略快、快、極快、結束以前的漸慢、最終結束的過程。演唱者根據這種循序漸進的節奏,層層推入地展開故事情節。那麼如何來改變節奏的快慢呢?這正是秦腔唱腔「板路」起的作用。秦腔屬於板式變化體劇種,有二六板、慢板、帶板、墊板、二倒板、滾板等六大板式。二六板就是兩個「六板」,一個六板要敲六下梆子,都是強拍。其它各種板式都是將二六板加快、減慢、自由、轉板等變化而成的。這樣藝術家就可以根據劇情需要,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情感了。
秦腔唱腔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盪、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其中的拖腔必須歸入「安」韻,一句聽下來飽滿酣暢,極富表現力,也是與其他的劇種有明顯區別的地方。另外,秦腔的唱腔有歡音和苦音之分。顧名思義,歡音擅長表現歡快、喜悅的情緒;苦音適合抒發悲憤、凄涼的情感。這些都需要表演者對劇本的拿捏把握,以更好地表達情感的輔助唱法。
秦腔的伴奏分文場和武場。所用的樂器,文場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揚琴、嗩吶、海笛、管子、大號(喇叭)等;武場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鑼、小鑼、馬鑼、鐃鈸、鉸子、梆子等。秦腔中最主要的樂器當然是板胡,其發音尖細清脆,最能體現秦腔板式變化的特色。
秦腔的角色分為四生、六旦、二凈、一丑,共計十三門,又稱「十三頭網子」。演唱時須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臉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亂彈」。有人贊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盪」,正是出於秦腔表演的特色。秦腔的表演朴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辛亥革命後,西安成立了易俗社,專演秦腔,銳意改革,吸收京劇等劇種的營養,唱腔從高亢激昂而趨於柔和清麗,既保存原有的風格,又融入新的格調。
[編輯本段]【秦腔的起源】
秦腔,是起源於古代陝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是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生長壯大起來的,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俗稱"桄桄子"。清人李調元《雨村劇話》雲:"俗傳錢氏綴百裘外集,有秦腔。始於陝西,以梆為板,月琴應之,亦有緊慢,俗呼梆子腔,蜀謂之亂彈。""亂彈"一詞在我國戲曲聲腔中的含義很多,過去曾把崑曲、高腔之外的劇種都叫"亂彈",也有曾把京劇稱為"亂彈",也有的劇種以亂彈命名,如溫州亂彈、河北亂彈,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為先、為主的梆子腔系統的總稱上。
[編輯本段]【秦腔的發展】
秦腔"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明代萬曆間(公元1573-1620年)《缽中蓮》傳奇抄本中,有一段註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詞,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體,說明秦腔在當時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傳到其他地方了。
[編輯本段]【秦腔的演變】
秦腔因其流行地區的不同,演變成不同的流派:流行於關中東部渭南地區大荔、蒲城一帶的稱東路秦腔(即同州綁子,也叫老秦腔、東路梆子);流行於關中西部寶雞地區的鳳翔、岐山、隴縣和甘肅省天水一帶的稱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於漢中地區的洋縣、城固、漢台區、勉縣一帶有漢調恍恍(實為南路秦腔,又叫漢調秦腔、桄桄戲);流行於禮泉、富平、涇陽、三原、臨潼一帶的稱北路秦腔(即阿宮腔,亦稱遏宮腔);流行於西安一帶的稱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亂彈)。其中的西路入川後成為梆子;東路在山西為晉劇,在河南為豫劇,在河北成為梆子,所以說秦腔可以算是京劇、豫劇、晉劇、河北梆子這些劇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間音樂影響,在語音、唱腔、音樂等方面,都稍有差別。近五十年來,東、西、南、北三路秦腔的發展趨於停滯,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趨勢。
⑦ 秦腔傳統劇 《胭脂》觀後感
文/羅漢
7月7日晚,淅瀝的陣雨中,暑氣頓消,格外涼爽,白銀健身廣場上戲迷的熱情卻分外高漲,今晚是百年易俗社在白銀的第二場演出,好多戲迷提前三、四個小時就等候在這里,期待著秦腔傳統劇 《胭脂》的大幕拉開。近三個小時的演出,精彩的舞台呈現、酣暢淋漓的表演,讓白銀及從蘭州遠道而去的秦腔迷過足了戲癮。
《胭脂》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篇目,易俗社的秦腔《胭脂》脫胎於同名經典越劇。該劇講述的是,牛醫卞三之女胭脂與書生鄂秋隼邂逅相逢,產生愛慕之心。熱心人宿介、王春蘭欲從中成全,不料被凶徒毛大鈷了空子,釀成命案。案發後,知縣張宏單憑一鱗半爪,斷鄂秋隼為兇手,造成冤案。新任知府吳南岱察覺案中有疑,親身查訪,造成新的冤案。學台施愚山視學東昌,提出疑點,循循善誘,幫助門生吳南岱自己改正錯誤,復審此案,終於捕獲真凶,昭雪無辜,使案情水落石出。
上世紀70年代,易俗社根據同名越劇劇本排演了秦腔版本。這部當時由王芷華、張詠華、王保易、吳西民、毛文德、任慧中、張錦華、高志賢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聯袂演出的秦腔作品中,王芷華擔任男主角吳南岱,該劇上演後得到了廣大觀眾和文藝界的高度評價,火爆一時,該劇也成了她的代表劇目之一。 作為移植劇目,本土化效果非常好,唱腔音樂設置優美動聽,新中有舊,加上陣容強大,又非常符合易俗社一向的藝術風格,遂一炮而紅,久演不衰,成為易俗社的保留精品,也成為秦腔戲迷耳熟能詳的優秀劇目。
40年後的2017年,王芷華老師又為易俗社復排了此戲。復排相當於一次再度創作,由老一代藝術家合力對《胭脂》的音樂唱腔進行深入挖掘,使得劇情節奏、舞台呈現得到進一步提升。
昨晚這場演出,由易俗社中青年實力演員馬一排、王曉榮、盧利花、屈鵬、秦小燕、田平等擔綱組成的全新陣容出演。幕啟,便讓人眼前一亮,音樂清雅流暢、委婉動聽;表演細膩生動、耐人尋味;舞美編排獨具匠心,精緻凝練; 演員表演更是精湛到位,尤其是唱腔突出傳統流派和演員個人風格,突出了秦腔藝術的表演特色,劇中每個演員,舞台功底扎實,不管戲份多少,都能盡心盡職,人物塑造符合角色的定位,形象豐滿,性格鮮明,趨於完美。戲迷的共同感受是,這部戲有看頭,有嚼頭,有味道。
劇中的吳南岱,身著紗帽官衣,學富五車,自信滿滿。一般過於稚嫩的小生演員絕對壓不住檯面、演不出人物的身份特徵。馬一排飾演的吳南岱,是該劇的重頭戲,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他身材高挑,扮相周正、儒雅、俊朗,舞台「造型」溫文爾雅,非常符合官衣小生的形象特點,重念白,表演做工大氣穩重。行腔正宗,演唱,有時高亢透亮,中氣十足,有時又聲柔語細,極盡抒情;認真品味,其間,既有很新潮的現代音色,又有很濃郁的傳統韻致。如聽清泉滴水,又像瓊脂流芳。表演尤顯大氣,朴實自然,真實貼切,沒有一絲絲的拖泥帶水,看得出他在演官生戲方面造詣很深,表演功底深厚,秉承傳統,中規中矩。每一個細小動作表情,都能演繹的准確、細膩、生動、美呔。馬一排演出了人物的形與神,成功地塑造了吳南岱雍容端莊、儒雅穩重、睿智干練、智慧精明、剛愎自用又勇於承認錯誤、敢於否定自己的精英文官形象,成功塑造了這個典型人物的個性。
王曉榮飾演的宿介,氣宇軒昂,儒雅豪爽,瀟灑英俊,知書達理。唱念俱佳,表演清新流暢。塑造了一個正直不阿、風流瀟灑、文質彬彬的秀才形象。
盧利花有飾演小旦角色的絕好條件,她容貌端莊清秀,輪廓清晰,身材苗條。她飾演的胭脂,身段優美,表演靈動俏麗,婀娜輕盈,青春洋溢,含蓄溫柔。非常符合未出閣的妙齡少女形象,且唱做並重,還有一副好嗓子,音質純正,聲音清脆婉轉,清亮柔和,悅耳動聽。更有著扎實的舞台功底,對人物的刻畫細膩生動,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表達出人物細微的情感,都蘊藏著古典的美感。
秦曉燕飾演的王春蘭 ,舉止大方得體,聲音深厚、有力,音色純凈、明亮,演唱委婉細膩且高音低音游刃有餘,唱腔優美,表演大氣穩重,儀態端莊。
值得著墨的是,屈鵬飾演的施愚山,嗓音宏厚飽滿,行腔氣韻貫通,唱腔韻味濃厚、丹田音十足,唱念蒼勁挺拔,慷慨激越,善於處理大段唱腔的節奏及感情起伏,給人以酣暢淋漓、氣勢雄渾的藝術享受。他的表演灑脫大方,質朴穩健,自然流暢。尤其喜歡他的念白,發音準確,吐字清晰,抑揚頓挫,聲洪氣足,噴口遒勁。那段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被他念成了黃鍾大呂,層次清晰,情聲交融,緩急有致,跌宕起伏,字字句句,擲地有聲。突出了這部戲的思想主題,提升了整台戲的藝術高度。
角色多、行當多是這部戲的最大特色。易俗社台前幕後從表演、音樂、舞美各廠演職人員通力合作、這批中青年演員傾情奉獻,堅持「傳承經典 、 回歸傳統 、 老戲新演 、 移步不換形」的原則,最終實現了這部傳統劇的詩意呈現,達到含蓄、寫意的戲曲藝術審美高度。
這部戲故事懸念重重、角色行當豐富、唱腔流派紛呈,清雅流暢的音樂,耐人尋味的表演以及雅緻凝練的舞美,讓人體味到時代更迭中,永恆不變的戲劇魅力。
錯上加錯,歷盡周折,《胭脂》奇案終得得白冤。該劇通過一個平反冤獄的故事,穿插了青年男女真摯而純潔的愛情,有力抨擊了主觀斷案、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僚丑惡行為,在當今社會尤具現實意義。
離開劇場的時候,吳南岱的恩師施愚山送給他的四個大字「慎思守志」,響徹耳邊。這句箴言,生動感人,熠熠生輝,耐人回味。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的為官之道,如果當今的官員能理解並牢記這一為官的根本,就會少了很多貪腐,就會減少一些冤假錯案。這部戲也告訴我們,即使一時犯了錯誤,若能及時反省,勇於承認並改正錯誤,亦然是好同志。我在想,這部戲,如果今天拿來作為對領導幹部進行廉政勤政敬示教育劇也是不錯的。這正是秦腔植根於鄉土、流傳於民間,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經典永遠不會過時,經典總讓人念念不忘,經典永流傳!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中國秦腔網李瑞兵拍攝,特此感謝!)
⑧ 京劇道具介紹
演繹道具
1、伴奏樂器
京劇伴奏樂器分打擊樂器與管弦樂器。
打擊樂器有板、單皮鼓、大鑼、鐃、鈸等,稱為「武場」。
管弦樂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稱為「文場」。
2、舞台道具
砌末是大小道具與一些簡單裝置的統稱,是戲曲解決表演與實物矛盾的特殊產物。砌末一詞在金、元時期已有。傳統戲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燭台、燈籠、扇子、手絹、文房四寶、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轎子、車旗、船槳、馬鞭等)。
武器又稱刀槍把子(如各種刀、槍、劍、斧、錘、鞭、棍、棒等),以及表現環境、點染氣氛的種種物件(如布城、大帳、小帳、門旗、纛旗、水旗,風旗、火旗、蠻儀器仗、桌圍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據演出需要臨時添置。
(8)秦腔封面高清圖片插件擴展閱讀
京劇的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豐十年間(1840-1860),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並借鑒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其標志之一:曲調板式完備豐富,超越了徽、秦、漢三劇中的任何一種。唱腔由板腔體和曲牌體混合組成。
聲腔主要以二簧、西皮為主;之二,行當大體完備;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之四,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傑」、「三鼎甲」即:「狀元」張二奎、「榜眼」程長庚、「探花」餘三勝。
他們在演唱及表演風格上各俱特色,在創造京劇的主要腔調西皮、二簧上和京劇戲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語言特點的說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貢獻。
第一代京劇演員中,尚有老生盧勝奎、薛印軒、張汝林、王九齡等;小生龍德雲、徐小香;旦胡喜祿、羅巧福、梅巧玲;丑楊鳴玉、劉趕三;老旦郝蘭田、譚志道。
凈朱大麻子、任花臉等,他們為豐富各個行當的聲腔及表演藝術,均有獨特創造。後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於突破青衣、花旦的嚴格分工舊規,為旦角的演唱藝術開辟了一條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絕》是京劇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劇裝寫真畫,由晚清民間畫師沈蓉圃繪制。他參照了清代中葉畫師賀世魁所繪《京腔十三絕》戲曲人物畫的形式。
挑選了清同治、光緒年間(1860至1890)京劇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員(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時小福、余紫雲、朱蓮芬、郝蘭田、劉趕三、楊鳴玉),用工筆重彩把他們扮演的劇中人物描繪出來,顯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畫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由進化社朱復昌在書肆收購,經縮小影印問世,並附編《同光名伶十三絕傳》一冊。
⑨ 誰有 秦腔張良賣布mp3 格式的音頻,可以提供一下嗎找了好多都是視頻的
你有視頻的是嗎?下載下來的視頻,用格式工廠這個軟體,可以提取出音頻來的
老鄉你好,陝西電視台有個秦腔台,可以在網上看:http://www.snrtv.com/live/?ch=9,最好用ie裝插件看(會有提示),谷歌播放不了,
也有一個秦腔廣播台,你在那個網上找一下,有的
有喜歡的節目找軟體來錄下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