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瓷:雍正天藍釉筆洗(祖傳)
這東西不是雍正的,這不是正規天藍釉,胎質粗松,寫款與雍正有較大的區別,雍正,民國時期的天藍若是落款,底必是白底,釉面發色很好甚至有賊光,筆洗釉面火氣十足,絕沒有100年。但底足老舊,修胎做舊痕跡明顯。所以不是現代的就是50到60年代仿的
② 小米mix3故宮特別版開機畫面
開機畫面即為故宮本體。
小米MIX3故宮特別版的最大亮點是為其研製的陶瓷特別色。該款手機將來自陶瓷國寶色「霽藍釉」的色彩靈感,首次融入了陶瓷機身。「霽藍釉」是明宣德三大上品之一,又稱寶石藍釉。「霽藍」是指雨後初睛的天空之色,也是古人們向天祈福時所用的色彩。因著色的礦物粉容易揮發,在燒結過程中溫控稍有差錯,就會造成顏色不均勻,因此相比普通陶瓷,彩色陶瓷的燒結工藝更加嚴苛。
故宮特別版背後的圖案也有故事。手機背面銘刻有神獸獬豸(xièzhì)紋樣,其造型來自故宮欽安殿天一門前的鎏金銅像。《異物志》中介紹: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中,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咬不正者。古代執法官的帽子稱獬豸冠,以表示像獬豸般是非分明,傳說中獬豸能辨忠奸防小人。小米MIX3在故宮的眾多神獸中選擇了獬豸,是希望在傳播故宮文化的同時,也向用戶傳達其中的美好寓意。
③ 曉芳天藍釉稀缺嗎
稀缺。
曉芳天藍雪晴杯作為瓷器界當之無愧的一哥,曉芳窯以其典雅精緻,不僅僅是一種再現,而是在繼承了古典陶瓷藝術之上的另一種超越。天藍釉,最純粹的藍色,接近藍天的顏色,引人遐思,風情無限。整體散發著柔和。
屬於高溫顏色釉,從天青釉演變而來,創燒於清康熙年間,色調似天空之蔚藍色,故稱「天藍釉」。天藍釉含鈷量在百分之一以下,釉里的銅、鐵、鈦等金屬元素對呈色均有影響。
④ 天藍釉有什麼特點
天藍釉實際上是景德鎮官窯在仿汝窯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釉色,明宣德產品在窯址中有出土,且多有官款。釉色偏灰藍色,康雍乾產品燒成穩定,色澤優雅,但傳世完整器不多,主要藏於北京和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中。康熙天藍釉呈色淺淡,雍正略深,乾隆時積釉處微泛淡黃綠色。清康熙、雍正、乾隆官窯產品中,有仿汝窯的,極易與天藍釉混淆。前者底足露胎處多塗有醬色,後者則為潔白的白瓷胎。後仿天藍釉的胎、釉均與真物有較大差距,若把握真物的時代特徵,辨別真偽比較容易。(據小編所知,國內資深藏家聯合組建了一個集藝術品自由交易/投資/交流的私密平台,網路搜「荒華隱珍」即可找到入口)如何鑒定清代黃釉瓷清代黃釉瓷仿品造型接近明代原物,但造型曲線變化及足部處理有別,如盤類底足部,弘治的弧度較大,康熙的則較小且稍直。
康熙黃釉多書「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有青花款,也有黑醬色釉款。清代另有米黃釉一種,也是低溫鐵黃釉。其米黃色十分淡雅,偏銀白色。清道光時盛行仿竹雕的黃釉器,多為筆筒。康熙晚期琺琅彩創燒後,國外以銻為著色劑的低溫黃釉也傳入中國。銻黃釉呈色似檸檬黃色,淡雅柔和。此品種十分稀少,均為官窯生產。如何鑒定孔雀綠釉瓷和仿製品?孔雀綠釉始於宋代磁州窯,明正德時此品種釉色呈色普遍較成化時淺淡。清康熙時,孔雀綠釉再度盛行,雍正、乾隆時繼續生產,但少見有釉下青花裝飾的,多為單一色釉的祭器及瓷塑等陳設用瓷。
⑤ 我有一個霽藍釉瓷器請專家給鑒定一下是什麼年代的
您的問題,有一個霽藍釉瓷器,真品是清代的;真品收藏價值比較高的;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⑥ 汝窯中的天青色是雨過天青嗎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兩句詩,最早出自明代人謝肇淛(音浙)的《五雜俎》。
「雨過天青雲破處」的「天青色」經常被作為汝窯瓷器顏色的描寫。
瓷器上的天青色,傳說需得在煙雨天氣中燒制才可實現。那一抹浪漫純凈的顏色,是無法自己出現的,它必須耐心的等待一場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雨,才能夠在積雲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顏色出現。
這兩句常常被人誤傳為是宋徽宗的作品。
誤傳版本為:有一天宋徽宗做了個夢,夢醒之後吟出「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 詩句,指示工匠按照雨後天空的顏色燒造汝窯瓷器。
而實際《五雜俎》卷12記載:「(柴窯瓷器)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雲:『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文中的柴世宗就是後周世宗柴榮。傳說他命人燒造的一批瓷器,仿照雨過天青色,被稱為「柴窯」。
五代時期這個傳說中的柴窯,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公認的窯址。柴窯和北宋的汝窯有沒有可能是同一個窯場的不同發展階段呢?
很遺憾,不是。
北宋時期的汝窯窯址目前已經發掘,位於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考古發掘的結果顯示,清涼寺窯的規模化燒瓷始於宋初。宋代以前的地層中,只發現了少量白釉、黑釉瓷片。
很明顯,五代時期的清涼寺村,即使有陶瓷燒造,也是個處在打基礎階段的小窯場,能燒的瓷器沒幾種。僅存在於文獻記載中的精美「柴窯」瓷器,更不可能在清涼寺村燒成了。
(6)天空之藍釉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制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專家鑒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
⑦ 天藍釉,清代瓷器的驚鴻一瞥
天藍釉屬於高溫顏色釉,從天青釉演變而來,創燒於清康熙年間,色調似天空之蔚藍色,故稱「天藍釉」。
天藍釉含鈷量在1%以下,釉里的銅、鐵、鈦等金屬元素對呈色均有影響。
康熙時期的天藍釉瓷器釉色有深淺之分,深者呈淡雅的天藍色,淺者釉色更顯清淡。
發色均較純正,總體給人以柔和淡雅純凈之感。
釉質瑩潤、堅密,釉面光亮。施釉較薄,釉層均勻。康熙器物瓷胎與瓷釉結合得非常緊密,故此類器物中不見有釉面開片現象。
由於施釉較薄,燒製成型後於器壁稜角或口沿處呈現白色效果,有些口部則施以深藍或醬色釉作為裝飾。底足處多施白色釉,有些則施天藍釉,胎釉結合處修胎規整。
在器物表面有簡單的裝飾工藝,如梅瓶的頸部有的飾以弦紋一道,兩側飾有如意或月牙裝飾。
官窯器底足處以青花料書寫「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其中最受人歡迎的還是與久負盛名的康熙豇豆紅釉典型器型「同款」的器物。
比如菊瓣尊:
柳葉瓶:
以及鏜鑼洗等等。
雍正天藍釉瓷器的燒造在康熙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深淺不一的兩種釉色,深若雨後晴空,淡趨月白。
此時期的天藍釉瓷器較前一時期普遍顏色略深一些。釉質均瑩潤堅密,釉面亮澤,有較強的玻璃質感。施釉勻凈。器物口沿及稜角處釉層稀薄多為白色。多數器表與內壁的釉色一致,內壁施釉均勻程度較器表略微欠佳,而總體上能夠保持與器表一致的瓷釉質量。
有些器物內壁則施以白色釉,此種情況以碗類居多。大件琢器類的底足多施天藍色釉,如:各種瓶類、方缸、花盆等。小件器物,如:盤、碗、文具類,底足處均施白色釉。胎釉結合處做工同於康熙時期。
雍正時期的天藍釉瓷器足際露胎處多為渾圓的「泥鰍背」狀。其胎骨質量與前期一致,只是小件器物較康熙時期的略顯輕薄。大件琢器胎骨較厚,但不顯笨拙。這時期的天藍釉瓷器常見有各種裝飾,多為弦紋、乳釘紋、貼塑鋪首耳、模印花卉等裝飾效果。
乾隆時期的天藍釉瓷器,釉質同樣豐瀅滋潤,光澤度較強。施釉均勻,但較前期肥厚一些,有些器表積釉處微泛黃綠色。乾隆後期釉質稍顯粗松,釉色不及前期那樣純正。
器物底足處依然修胎規整,有些民窯器物則顯得做工較為草率,時常在足際近釉處留下一圈細小的鋸齒痕。足際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乾隆前期多為渾圓的「泥鰍背」狀,後期則出現斜削式,或為中部有稜角突起。個別器物圈足露胎處施以醬褐色釉。
從瓷胎上看,前期尚能保持雍正時期的特徵,後期逐漸變得粗鬆了一些,但仍能保證質量。胎體較雍正時期略顯厚重。
此時期的器表裝飾較雍正時期又有所增多。常見有模印、雕刻、描金、貼塑等裝飾工藝。
⑧ 這個四系罐有人說是民國霽藍釉對嗎
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明、清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鹼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凈,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又因其呈色穩定明亮如寶石,又被舉為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民國多為坊間燒制,沒有太大價值。
⑨ 有懂的大師幫我看一下,謝謝
藍釉以氧化鈷為呈色劑,最早見於唐三彩,宋代 鈞窯以天藍釉為主色調,元代景德鎮燒成了高溫藍釉瓷、明清時又燒成了霽藍、灑藍、天藍孔雀藍等藍色釉瓷[1]。瓷器 釉色名。傳統藍釉,以天然鈷土礦為著色劑,除含 氧化鈷外,還含有氧化鐵和氧化錳。藍釉最早見於 唐三彩中。但這時還是低溫藍釉,只有綺麗之感,缺乏沉著色調。高溫藍釉的出現是在元代。入 明以後,特別是在 宣德時,藍釉器物多而質美,被推為宣德 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時,更出現 灑藍釉、天藍等多種新品種。
孔雀藍 一般藍釉是高溫燒成,所以釉面不易脫落。孔雀藍釉則常於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掛釉,或於白釉器上掛釉燒制,為低溫釉。在素坯上直接掛釉的,釉層極易開片剝落。孔雀藍釉器物中,多為不同規格的大盤類,小件器較少。另有類似弘治犧尊的雙耳罐,為嘉靖官窯的祭器。器型較弘治是略矮,滿施孔雀藍釉,色呈艷麗,但欠勻凈。
霽藍 霽藍又叫積藍、祭藍,其特點是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亦比較穩定。霽藍釉盛於明代宣德朝,《南窯筆記》中把它和霽紅、甜白相提並論,推為宣德瓷器的上品。霽藍器物除了單色釉外,往往用金彩來裝飾,還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時的產品以暗花為多。清康熙時的霽藍亦頗有成就,其薄釉者無開片,釉色較昏暗。
天藍 天藍是高溫顏色釉。它是從天青釉演變而來,創燒於康熙時。釉色淺而發藍,瑩潔淡雅,象蔚藍的天空,故名「天藍」。其含鈷量在2%以下, 釉里的銅、鐵、鈦等金屬元素均起呈色劑的作用;呈色穩定,幽倩美觀,可與豇豆紅媲美。天藍釉器物的種類,康熙時均屬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兩朝才見瓶、罐等器型,大部分是官窯產品。雍正時的天藍十方六大碗頗具特色,每方繪紫色葡萄一串,還有繪蝙蝠的,繪法裝飾仿洋瓷,均為一火燒成。
⑩ 請問這藍釉是什麼年代的叫什麼名字值多少錢
藍釉瓷器釉色名。傳統藍釉,以天然鈷土礦為著色劑,除含氧化鈷外,還含有氧化鐵和氧化錳。藍釉最早見於唐三彩中。但這時還是低溫藍釉,只有綺麗之感,缺乏沉著色調。高溫藍釉的出現是在元代。入明以後,特別是在宣德時,藍釉器物多而質美,被推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時,更出現灑藍釉、天藍等多種新品種。
從圖片上看我感覺屬於以下兩種:1回青釉是明代嘉靖時特有的一種以進口「回青」料配釉燒成的高溫藍釉,它是在元代以來景德鎮窯燒成的高溫鈷藍釉基礎上所衍生出的新品種,其釉色與祭藍釉相近,但略顯淺淡。2霽藍又叫積藍、祭藍,其特點是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亦比較穩定。霽藍釉盛於明代宣德朝,《南窯筆記》中把它和霽紅、甜白相提並論,推為宣德瓷器的上品。霽藍器物除了單色釉外,往往用金彩來裝飾,還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時的產品以暗花為多。清康熙時的霽藍亦頗有成就,其薄釉者無開片,釉色較昏暗。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