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呂姓圖片文字壁紙男生

呂姓圖片文字壁紙男生

發布時間:2022-11-05 23:30:24

⑴ 歷史上姓呂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歷史上姓呂的名人有呂尚、呂不韋、呂臣、呂布、呂范、呂光等。

1、呂尚(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勛,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2、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3、呂臣(約公元前235年-前173年),秦末陳勝起義軍將領,陳勝被庄賈殺害後,呂臣組織蒼頭軍重建張楚政權,並誅殺叛徒庄賈。後與英布聯合抗秦,又先後投奔項梁、劉邦。漢朝建立後,繼承他父親的新陽侯的爵位直到病死。

4、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

5、呂光(337年-399年),字世明,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東晉十六國時後涼建立者,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麟嘉八年(公元396年)六月,呂光即天王位,國號後涼,定都姑臧(今甘肅涼州)。

⑵ 威寧呂姓氏歷史記載,威寧呂姓的來歷

呂姓
編輯
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台灣省排名第二十六位。人口約七百零一萬五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44%左右,隨著歷史的發展,本是漢姓的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仫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布。呂姓在中國國內分布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岳,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商、周兩代均為諸侯國,春秋初年(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姓正宗,伯夷則被列為呂姓始祖。
中文名
呂姓
外文名
Lyu
中國姓氏排行
第四十三位
呂姓名人
呂布、呂雉、呂洞賓、呂不韋等
得姓始祖
伯夷、呂甥等
得姓地
河南省南陽市
讀 音

拼 音
lv
百家姓排名
第二十二位
目錄
1 歷史發展
▪ 姓氏源流
▪ 得姓始祖
▪ 傳播遷徙
2 宗族特徵
3 姓氏文化
▪ 郡望堂號
▪ 家譜文獻
▪ 宗祠對聯
4 姓氏名望
▪ 歷史名人
▪ 帝王國君
▪ 將軍名人
▪ 現代名人

歷史發展
編輯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賜伯夷呂氏,屬於以帝王賜
呂姓圖騰
氏、部族名、國名、居邑名為氏。其始祖為伯夷。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帝舜時,姜姓後裔伯夷為掌管禮儀的秩宗,幫助舜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禹代行天子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之心腹,組成了一個彊域不過七十里地的侯爵國,伯夷是呂國第一代呂侯,為呂氏始祖。在夏商周時,呂國都是諸侯國。商末,伯夷後三十七世苗裔太公望呂尚輔助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因功勛首封太公呂尚於營丘,曰齊國。後太公之子丁公呂及即位,春秋戰國時代,古呂國和齊國並存了三百餘年,到呂尚的第12世孫齊桓公呂小白時,楚文王發兵北上(公元前679年),借道南陽鄧國,攻打南陽古申國。申國被楚國滅掉之後,位居申國以西的呂國人,懼怕楚國發兵來攻,一大部人東遷新蔡,建立了新的呂國,史稱東呂國。
南陽呂國被楚國滅亡後,呂國子孫均以故國名為姓氏,形成呂氏的主脈。到春秋末期呂侯支系孫呂尚所建的齊國被田氏家族滅亡後,其裔孫分別以呂、齊為姓氏,稱呂氏、齊氏、姜氏等,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氏正宗,是為南陽呂氏。呂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為得姓始祖。
據史載今河南安陽往北一部分呂姓出自高姓。
源流二
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外逃,追隨人員中有個叫魏犨的人,又稱魏武子。重耳回晉國當上國君後,便封魏犨為大夫、魏犨的兒子魏錡在呂、廚兩地有封地,大家就叫他為呂錡。呂錡的子孫就以封地為氏,稱呂氏。[1]
據《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山西的呂人故地,被晉國所並,晉侯將此地作為封邑,賞給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後裔雖系晉之公族,姬姓,但因封於呂人的故地,因而仍襲用呂的故號。晉惠公時有大臣呂甥。《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一霍州呂城條:「州西三里,故呂鄉,晉呂甥邑也,今有呂陂,在州西南十里,亦以呂甥名,隋因置呂州。」呂邑後被晉並吞,呂甥後代以邑為氏,形成呂姓。是為山西呂氏。
源流三
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復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漢字單姓呂氏。[2]
鄭樵《通志·氏族略》載,鮮卑族原有叱呂氏、俟呂陵氏等復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復姓改為單字漢姓,叱呂氏改為呂姓。後周時,又將俟呂陵氏,改為呂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呂氏後均改為呂姓。
源流四
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呂氏。在今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呂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呂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於任姓,屬於任氏分封之國,據《左傳》: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
任姓,黃帝最小兒子之姓,分封在任國,任氏勢力擴張,建立起來十個小國,畢為其中之一。
西周初期,有謝氏、章氏、薛氏、舒氏、呂氏、祝氏、終氏、泉氏、畢氏、過氏這十個姓氏,都是任氏後裔的封國,是由任氏分支出來的。又據《左傳》上有一句話說:「不敢與諸任齒」,其中所謂的「諸任」,指的就是這十個姓氏,為西周貴族大姓,因此不甘與其爭辯,可見當時任氏氏族的顯赫。

得姓始祖
呂姓始祖為伯夷的裔孫,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建立姜姓諸侯國呂國(國都在今河南南陽)。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並,其後裔子孫以國為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尊伯夷為開國始祖。
伯夷。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岳,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商、周兩代均為諸侯國,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姓正宗,伯夷則被列為呂姓始祖。

傳播遷徙
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省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姓繁衍應在今陝西西安、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
春秋以前
4000多年前,出自姜姓部落的伯夷有呂國,呂國被滅後,伯夷的部份子孫以國為氏,始有呂這個姓氏。(注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子孫,伯夷的其它後裔以齊、許、申······等為氏),當時,不僅姓的名稱數量少,氏的名稱數量也不多,呂氏作為姓下的分氏,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氏之一。
隨著歷史進程,到商周時代,伯夷這部份以呂為氏的後裔,又一次分化呂這個大氏為眾多小氏,先後易呂氏改用其它字作氏名。從資料可查到的,到春秋初葉只有姜子牙一個人在繼續使用呂作氏,稱姜姓呂氏名尚。(2600年前源自姬姓的呂錡一族,也開始用呂作氏在河東郡繁衍生息,這支呂的後裔一部分人以後又改用另外的字作氏,另一部份繼續用呂作氏的後代隨著時間的流失,上溯找不到其准確的傳系後,就認呂尚為祖源,溶入到現今的呂姓中)
秦朝時期
秦時向北及西再度播遷,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為旺盛,後成為當地一大望族。至漢代呂姓已主要分布於今河南、山西、山東等地,並散居於中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其中,繁衍於山東東平及安徽淮南一帶的呂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也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呂姓南遷始於漢代,或遷浙江,或遷江蘇,還有遷湖北、雲南、四川一帶的。呂姓大舉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其後在中國南方形成了兩大望族,一是金華呂氏,奉呂謙為始祖;另一是晉江呂氏。
兩漢時期
西漢末年,呂尚的後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縣(今山東日照西)。東漢後期,政治黑暗,宦官專權,為政酷烈,民不聊生。東漢時,呂氏有一支已遷居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西)。東漢末年,五原呂氏以呂布為代表。
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是呂姓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涌現出許多的呂姓政治家思想家,從而大大提高了呂姓的影響力。也確立了其在中國的大姓地位。宋初,錢塘的一位老儒編著的《百家姓》中,呂姓名列22位。
移民台灣
台灣呂姓從大陸遷居而來,始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有福建
呂姓分布
泉州人呂阿四和呂阿南珂兄弟最初開墾於台北縣鶯歌鎮。這支呂姓據稱是南宋大學者呂相兼後裔。呂祖謙之後,由浙江省金華移居貴州,再由貴州遷居福建漳州,後又從漳州分汀至泉州,並有一部分移居廣東。自呂阿兄弟入台之後,從福建和廣東遷台開墾的呂無源源不斷,以台北縣為最多,其次為嘉義縣。1895年日本占據台灣時,曾強迫呂姓旨民改姓宮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呂姓才恢復祖姓。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守台灣時,部分呂姓人士隨之從大陸移居至此,擴大了呂姓人數。
播遷海外
從明末起,東南沿海地區民眾為生計所迫,冒險闖「南洋」,這中間就有呂姓。19世紀末期,貧苦百姓前往美國、加拿大者甚多,呂姓隨之到了美洲。20世紀是開放的世紀,呂姓人士到海外尋求發展者更多。海外呂姓以東南亞最為集中。[3]

宗族特徵
編輯
1、呂姓作為中國一大姓氏,名人輩出,各行各業均有呂姓鋒芒畢露者。三國人物呂蒙、呂布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傑出人物。
2、呂姓字行輩份亦盡顯其家族特徵。如清代呂國泰所纂《呂氏族譜》中載有山東呂姓一支字行為:「鞏豐仕賢,樹桂詒玖,懷國安邦。」[2]

姓氏文化
編輯

郡望堂號
郡望
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轄晉西南地區。東晉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
淮南郡:漢曾置淮南國,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後遷壽春(今壽縣)。魏亦曾置淮南國,後為淮南郡,轄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隋亦以壽州為淮南郡(唐為壽州壽春郡)。
東平郡:漢有東平國,南朝為郡,治無鹽(今山東省東平東)。隋唐曾以鄆州為東平郡,治須昌,在今東平西北。宋宣和時以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即今東平。明清為州。民國改縣。
金華郡: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為寧越府,旋改金華府,治金華(今屬浙江省)。民國廢府。
晉江郡:唐·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縣。泉州州治與晉江縣縣治同地。此時泉州領晉江、南安、莆田、龍溪、清源(今仙游縣)五縣。治所在今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下游。
堂號
呂姓堂號有:「河東堂」、「渭濱堂」、「東萊堂」、「錦上堂」、「明煙堂」、「敬和堂」、「三相堂」、「著存堂」等。[2]

家譜文獻

時間
書名
作者
籍貫
卷數及版畫
藏地

清光緒四年(1878年)

《呂氏宗譜》

呂贄庭、呂繼午

江蘇武進昆陵

共二十二卷,首末各一卷
蘇州大學圖書館等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呂氏宗譜》

呂銘

餘姚(今屬浙江)

共八卷,卷首一卷


民國六年(1917年)

《呂氏續印宗譜》

呂賢銘

旌德(今屬安徽)

共十四卷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

《呂氏宗譜》

呂錫祥、呂鳳歧

新安(今屬河南)

刻本復印


民國十九年(1930年)

《呂氏宗譜》

呂秋泉、呂培成

鉛印


民國初年

《呂氏族譜》

刻本


民國十年(1921年)

《呂氏重修宗譜》

呂光琦
河南
共六卷,卷首一卷


明萬曆二年、崇禎十一年等

《呂氏家譜》

山東巨野

共八卷[4]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 《呂江氏族譜》
江永昌 福建上杭溪南 木刻活字印本 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 《呂氏家譜》
呂一綸、呂常 山西臨晉 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呂氏譜》
呂子珊、呂佶孫 江蘇武進毘陵 十八卷,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呂氏族譜》 四川宣漢 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宣漢縣檔案館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 《呂氏族譜》
呂日知 陝西涇陽船頭村 石印本一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清康熙年間 《呂氏族譜》
呂嗚恭、呂懿歷 河東 僅存第一卷、第三至二十七卷 中國國家圖書館
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 《呂氏族譜》
呂志曾 南渡 十二卷,木刻活字印本 北京大學圖書館
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 《呂氏重修宗譜》 呂楷 二卷,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宗祠對聯
宗祠
呂氏宗祠是由明清之際江南著名理學家、文學家呂留良的後人所建。位於齊齊哈爾市今建華區西二道街北段路西,坐北朝南,青磚灰瓦,古樸典雅,是典型的清代建築。
對聯
四言通用聯
立朝正色;夾袋儲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呂公著歷仁宗、英宗兩朝,立朝正色。下聯典指北宋呂蒙正,衣服袋中有名冊,分列人才,次第薦用。
岳陽仙客;渭水耆英。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京兆人呂洞賓,名岩,號純陽子,相傳為京兆人。會昌年間兩舉進士不第,浪遊江湖,遇鍾離權得到丹訣,曾修道於終南山,有劍術,後游歷各地,自稱回道人。傳說他曾在岳陽弄鶴,江淮斬蛟,客店醉酒,百餘歲而童顏。元代時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孕佑帝君」,通稱「呂祖」。道教全真道尊他為北五祖之一,又傳為道教八仙之一。下聯典指西周初年大臣呂尚,姜姓呂氏名望,字尚父,官太師,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受封於齊,為齊國始祖。因東方夷族曾跟從武庚和三監叛亂,成王授予他征討周圍地區之權。相傳文王將要出獵時,占卜的人說:您將得到非龍非熊非羆的獵物,可作霸王的輔佐。文王果然在渭水之濱遇到了正在垂釣的姜尚。他已經八十多歲,被文王立為師。
尚父世澤;海陵家聲。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周·呂尚,即姜子牙。武王尊之為「師尚父」。
性嚴有法;拳勇留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呂公著之妻,性嚴有法,教子成名。下聯典指清呂留良,字晚村,因文字獄闔門被害,獨遺女呂四娘得脫,練習拳勇,號為「女俠」。
五言通用聯
渭水源流遠;河東世澤長。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安徽省旌德縣洪川呂氏宗祠聯。全聯典指呂姓的郡望和堂號,上聯說西周呂尚。下聯說當地呂氏。
濟世交中散;擅書登瀛洲。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魏國東平人呂安,字仲悌,有濟世念頭。與中散大夫嵇康關系很好,想念他時,相隔千里也要命人駕車前往。一次,訪嵇康時,恰巧不在,嵇康的兒子出來迎接,他並不進去,在門上寫了個「鳯」字就走了。嵇康回來見了說:「『鳯』字就是『凡鳥』啊!」下聯典指唐代涇州人呂向,字子回,學通古今,尤其擅長草書、隸書,能一筆連環寫出一百個字。玄宗時召入翰林,後官工部侍郎,為瀛洲十八學士之了。
字林千古典;韻集五卷書。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文學家呂忱,字伯雍。作《字林》,收字近一萬三千個,增補了《說文解字》的疏漏,唐代以前的《說文解字》並重。下聯典指晉代音韻學家呂靜,為《字林》作者呂忱之弟。他住仿李登《聲類》編有《韻集》五卷。
字林千古典;韻集一家言。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渭水家聲遠;灃溪世澤長。
——佚名撰呂姓宗族通用聯
這幅對聯特指生活在渭水、灃河流域一帶的姜太公後裔,移民至山東、安徽一帶後,寄託紀念祖上、懷念家鄉的情懷。
___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呂姓
好學家聲振,傳賢國則昌,發生維效友,積聚作忠良。
這首族譜相傳是溫倉壽(溫太師)當年為白城村呂姓所寫。
七言通用聯
老棄釣竿榮佐帝;少交中散喜多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周呂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相傳釣於渭水之濱,文王出獵相遇,同載而歸。西周初年官太師。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下聯典出三國魏東平呂安,有濟世之念。少時與才子、中散大夫嵇康友善。
九言及以上通用聯
春秋既成,難增減一字;陰陽刻定,悉參訂五經。
上聯典指戰國末秦國大臣呂不韋(?-前135),嘗著《呂氏春秋》,置於咸陽之城門,曰:「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下聯典指唐代太常博士呂才,受詔刪寂靜陰陽家書,詔頒天下。
夾袋儲賢,推聖功之雅量;立朝正色;懍晦叔之遺風。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大臣呂蒙正(944-1011),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進士第一。太宗、真宗時三度任宰相,以敢言著稱,知人善薦。太宗誇稱京城繁盛,他卻說城外還有很多因飢寒而死的人。能獎掖後進,衣服袋中有名冊,分列各類人才,每遇朝中選賢士,便從夾袋中取出名冊推薦。他所推薦的呂夷簡、富弼,後來都成了名相。辭官回鄉時還以「弭兵省財,古今上策」為言。下聯典指北宋大臣呂公著(1018-1089),字晦叔。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呂夷簡的兒子。慶歷年間進士,歷官潁州通判、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蔡州知州,神宗時為翰林學士兼侍讀,知開封府,後任御史中丞,修《英宗實錄》。反對王安石變法,又彈劾姦邪。哲宗時,與司馬光等並為宰相,致力於廢除新法。司馬光死後,他獨秉朝政,續廢王安石新科舉法,位至司空、同平章軍國事。立朝正直,辦事公正。「懍」,謂嚴正。
視富貴如浮雲,人間清福;寄耕漁以笑詠,隱逸高風。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京兆人呂洞賓,號純陽子,兩舉進士不第,浪遊江湖,曾修道於終南山,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傳為八仙之一。下聯典指宋代隱士呂徵之,居石山下。
呂氏厥攸居,前五指、後九龍、下有漪流,明知氣鍾靈在此;宗祠爰得所,左文峰、右筆架、中橫玉嶼,深思祖篤愛夫斯。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歙縣蜈蚣嶺村呂氏宗祠聯。上聯「五指、九龍」,為當地山名,「漪流」,指當地小溪。下聯「文峰、筆架」,為當地山名,「玉嶼」,指當地水中小島。
望採納

⑶ 「呂 」這個姓,全國有多少人姓

呂氏 022

歷史來源 「呂」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夏朝有「呂」國,在河南省南陽市,周宣王時,呂國改為甫國。春秋時,被楚國所滅。其後有呂氏。

二 ;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姓「比丘」氏,後改為漢字單姓「呂」氏。

家族名人 呂洞賓
呂尚

呂不韋 (前?~ 前235)

戰國時秦人。本為商賈,因有功於秦莊襄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獻給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時尊為仲父,後與太後私通,畏罪自殺。居相位時,曾使門客著「呂氏春秋」一書。

呂後

呂布

字奉先,東漢九原人,勇冠三軍,武藝超群。為董卓義子,後因董卓暴虐,與王允連手殺董卓,擁兵割據,最後為曹操所擒殺。

呂蒙(178~219)

字子明,富陂人。三國時吳國名將,曾計奪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呂光 (337~399)

字世明。後涼開國君主,略陽氐人(故治在今陜西省秦安縣東南八十里)。初事苻堅,苻堅死後,自稱涼州牧,建元太安;後以麟見金澤縣,改號麟嘉,稱三河王;又七年,改元龍飛,稱天王。在位十年,謚號懿武皇帝。

呂留良 (1629~1683)

字庄生,又名光綸,又字用晦,號晚村,晚號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門縣(今崇德縣)人,生於明末。著作中含有種族思想,並誓不仕清。死後因牽涉曾靜文字,被毀墓戮屍,全家抄斬。

地望分布 山西河東郡,山東東平郡。

---------------
客家百家姓——呂

呂姓是個古老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堯時掌管四方部落的伯夷,他因為協助大禹治水,因此被封為呂侯,這就是呂姓的開始。呂姓最早居住的地方在河南南陽一帶。

呂尚,也就是姜子牙,大概是最早的呂姓名人之一。傳說他80歲出山,因協助周武王滅紂有功,因此被封到齊國。從此,從此山東半島一帶也有了呂姓的分布。

那麼今天在山東半島一帶呂姓分布情況怎麼樣呢?在山東文登,我們找到了呂氏後裔呂強,請他帶我們去他們的村莊看一看。

據當地的呂姓後人說,文登呂姓的來源也不是出自一處,而是來自好幾個支系。呂姓在文登雖然比不上於姓、劉姓等姓氏的人口多,但也並不少見。

文登呂姓後裔呂強:「這一片整個的范圍叫梁家溝。但在梁家溝這個范圍中還有個呂家莊。梁家溝整個人口約2400多人,呂姓佔多少呢,800到1000左右。呂姓最集中的地方在葛家鎮呂家集。」

文登呂姓後裔呂新強:「文登現在的呂姓,遍布文登市。大約有9000-10000人口。呂姓集中點在呂家集。文登市呂姓9000人口,呂家集佔3000左右人口。」

在文登市葛家鎮呂家集,記者走訪了村中的幾位老者,並找到一份清朝編的呂氏家譜。

記者:「文登呂家集這一支呂姓是從什麼地方搬過來的。」

文登呂姓後裔呂以昌:「是從河南省的新安縣。」

記者:「原來是元朝推翻宋朝以後,元朝以前是誰?」

文登呂姓後裔呂以昌:「元朝推翻宋的時候,家裡房子燒了,搬到河北省三河縣。搬到那裡去了。後來解散了,又都搬到外地去了。就只有一個萬太爺到文登呂家集落戶了。」

呂姓後裔:「我是第14世。他比我大一輩,他是第13世。第14世、第13世是怎麼算起來的?道光立譜序的時候算起來的。一世、二世、三世,從外地搬來算的。不對。從呂家集開始算,頭一輩 來,這一輩就算第一世。你是不是胡說,這個譜序上沒有。 那這個序從那裡來的?」

兩位老人為呂家集呂氏後裔從那一世開始算起爭論不休。不過,從時間上推算,第一世應該從19世之前遷入文登算起,到現在也有 360 年左右的時間了, 應該在1640年左右。

這一支呂姓到呂家集後,又先後有幾支遷到山東各縣,以及東北、浙江、台灣乃至海外等地。由此看來,呂姓與其他姓姓氏一樣,歷史上遷徙的活動一直未曾停止。

文登呂姓後裔呂新強:「呂姓兩口啊。非常勤奮,靠兩口吃飯,在學慣用功方面非常努力。應該說名人很多。例如呂尚、呂布、呂不韋等。」

文登呂姓後裔呂強:「有句話就是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因為什麼呢,他在『八仙』中佔了一仙。作為呂氏一個成員吧,我是相當自豪的。作為呂布來說呢?我是不敢全面地來評價他。在三國時期,他好像是一員猛將。但是又出了另一個成語,或者叫典故吧,『呂布戲貂禪』,戲到現在還成美談了。」

歷史上呂姓的名人除了姜太公、呂尚、呂不韋、呂布之外,還有三國時的呂蒙,他曾隨周瑜大破曹操於赤壁;有北宋時三任宰相的呂端,宋太宗曾稱贊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宋代之後,呂姓人家就開始遷入福建一帶。清朝康熙年間,呂阿四和呂阿南兄弟登上台灣島,在台北縣鶯歌鎮一帶開墾定居。以後呂氏後人源源不斷遷入台灣。現在呂姓在台灣各縣都有分布,但以台北縣、嘉義縣為最多。
----------------------------------

典故趣事: 呂公嫁女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歷史名人: 呂不韋 呂蒙 呂雉

呂姓分布概況

呂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東、河南二省多此姓。

少數民族呂姓

隨著歷史的發展,本是漢姓的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仫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布。呂姓在國內分布以安徽、河南、山西、山東、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洞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l%,其次為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介紹文件

呂姓起源 呂姓來源有三:

一、是出自姜姓

以國為氏,始祖為伯夷。出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國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後裔,共工氏從(堂)孫伯夷,是帝顓頊之師,帝堯時輔政,掌管禮儀,帝舜時正式任命他為秩宗。禹代行天子之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的心腹之臣。為嘉獎伯夷,帝舜晚年賜伯夷姓姜,賜氏為呂,並封他為呂侯,形成呂氏部族。伯夷的後代,早年活動於甘青山嶽地區,由於崇拜山嶽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堯、舜、夏禹時代,四岳成為部落聯盟的山嶽祭司。呂與申,皆為四岳部落之後,屬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重要分支。

原始社會末期,呂部族由羌人分出,與親族申部族由甘肅東部又向東遷。遷至上申川之北的呂川(今志丹縣東北的杏子河)。杏子河發源於靖邊縣的白於山,東流注入延河,後流入黃河。呂人順著延河河谷,東渡黃河,與申同時遷至今山西中部的呂梁山的。今山西鄉寧縣東南4公里地有呂鄉廢城是呂姓進入山西的落腳點。呂人在夏、商時世有其國,後又東遷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今存古呂城遺址。

在商朝末年已有了呂姓,呂尚為呂侯的支系子孫,曾輔佐周文王;武王。這時期是呂姓的發端。呂尚,在當時又稱姜尚,人們仍以其祖姓姜稱呼他。

商朝末年,呂國成為周人的同盟,呂國的首領呂他幫助周武王打敗商王紂的同盟軍越戲方。周武王為獎賞呂人的功勞,建立周朝後封呂他為呂侯。周穆王時,呂侯為相,受命為周王朝制訂了有關刑罰的文告《呂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法條文之一,用以對付被征服的苗民。其刑法為五刑(墨、劓、(非阝)、宮、大辟),共三千條。

周宣王立志復興周朝,大力經營南蠻、百濮、荊楚和淮夷,改封呂侯為甫侯,將呂國和申國從山·西南遷到河南的南陽一帶,鎮守南方。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地理志》雲:「申在南陽宛縣,申伯國也,呂亦在宛縣之西也。」《括地誌》確切指出在呂在「南陽縣西三十里」。唐時,南陽縣治設在今南陽市卧龍區潦河鎮,其西「三十里」即今鎮平縣境。這一地帶即春秋以前的古呂國、戰國時期的呂邑、秦漢時的涅陽、呂城遺址。

呂國南遷之後,到周幽王時,申、呂的國勢漸衰,春秋初年,楚國強盛,向北吞並漢水流域諸國。公元前688年,呂與申、繒等被楚文王所滅。楚靈王時,呂部分遺民被遷至湖北蘄春。

南陽呂國被楚滅亡後,楚王將其遺族的一支東遷至今河南新蔡縣西南,建立了一個小國,為楚國附庸,史稱東呂,以區別於南陽之呂。後東呂被宋國所並,繼而又淪為陳的屬地,陳被楚滅,其地則歸了楚。楚平王時,令蔡平侯復國(蔡國曾為楚靈王所滅)。蔡平侯將蔡國從上蔡遷至東呂故地,該地遂改名新蔡。

西呂、東呂滅亡後,呂國子孫均以國為氏,形成呂姓的主脈。呂侯支系孫呂尚所建的齊國滅亡後,其裔孫分別以呂、齊為姓。

二、是出自魏氏

據《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山西的呂人故地,被晉國所並,晉侯將此地作為封邑,賞給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後裔雖系晉之公族,姬姓,但因封於呂人的故地,因而仍襲用呂的故號。晉惠公時有大臣呂甥。《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一霍州呂城條:「州西三里,故呂鄉,晉呂甥邑也,今有呂陂,在州西南十里,亦以呂甥名,隋因置呂州。」呂邑後被晉並吞,呂甥後代以邑為氏,形成呂姓。是為山西呂氏。

三、是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鄭樵《通志·氏族略》載,鮮卑族原有叱呂氏、俟呂陵氏等復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復姓改為單字漢姓,叱呂氏改為呂姓。後周時,又將俟呂陵氏,改為呂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呂氏後均改為呂姓。

介紹文件

呂姓遷徙史 呂姓遷徙史

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姓繁衍應在今陝西西安、河南南陽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

秦朝時期

秦時向北及西再度播遷,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為旺盛,後成為當地一大望族。至漢代呂姓已主要分布於今河南、山西、山東等地,並散居於我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其中,繁衍於山東東平及安徽淮南一帶的呂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也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呂姓南遷始於漢代,或遷浙江,或遷江蘇,還有遷湖北、雲南、四川一帶的。呂姓大舉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其後在我國南方形成了兩大望族,一是金華呂氏,奉呂謙為始祖;另一是晉江呂氏。

兩漢時期

西漢末年,呂尚的後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縣(今山東日照西)。東漢後期,政治黑暗,宦官專權,為政酷烈,民不聊生。東漢時,呂氏有一支已遷居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西)。東漢末年,五原呂氏以呂布為代表。

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是呂姓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涌現出許多的呂姓政治家思想家,從而大大提高了呂姓的影響力。也確立了其在全國的大姓地位。宋初,錢塘的一位老儒編著的《百家姓》中,呂姓名列22位。

台灣呂姓

呂姓在台灣及海外的情況:台灣呂姓芝從大陸遷居而來,始於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呂阿四和呂阿南珂兄弟最初開墾於台北縣鶯歌鎮。現在鶯歇鎮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們當時定苦之地。這支呂姓據稱是南宋大學者呂相兼後裔。呂祖謙之後,由浙江金華移居貴十,再由貴州遷居福建漳州,後又從漳州分汀至泉州,並有一部分移居廣東。自呂阿兄弟入台之後,從福建和廣東遷台開墾的呂無源源不斷,以台北縣為最多,其次為嘉義縣。1895年日本占據台灣時,曾強迫呂姓旨民改姓宮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彎光復後,台灣呂姓才恢復祖姓。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守台灣時,部分呂姓人士隨之從大陸移居至此,擴大了呂姓人數。

海外呂姓

從明末起,東南沿海地區民眾為生計所迫,冒險闖「南洋」,這中間就有呂姓。19世紀末期,貧苦百姓前往美國、加拿大者甚多,呂姓隨之到了美洲。20世紀是開放的世紀,呂姓人士到海外尋求發展者更多。海外呂姓以東南亞最為集中。

家譜

家譜文件

家譜文件

呂姓家譜介紹 呂姓家譜介紹

周朝時,呂姓就有譜牒存在並流傳後世。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曾利用這些資料,在著《齊太公世家》時將齊國自始祖太公呂尚到康公呂貸的世系一一列明。

北宋仁宗時,呂尚後裔呂大防弟兄六人,其中有五人登科。大防先輩為汲郡(今河南衛輝)人,後遷居京兆藍田(今陝西藍田),官居左光祿大夫,宋哲宗時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號稱賢相。後大防遭彈劾被貶,死於江西信豐縣,遷葬於廣東潮州海陽縣(今澄海縣)上華鎮呂厝村,廣東呂氏宗親會在修族譜時尊呂大防為始祖。

台灣呂氏宗親會所制族譜,尊呂尚為呂氏遠祖,常有呂氏後裔來衛輝拜祭。

家譜文件

呂姓家譜文獻目錄 呂姓家譜文獻目錄

現在呂氏族譜,大多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纂修的,以南方省份居多:

毗陵(今江蘇常州市)《呂氏宗譜》 呂贄庭光緒四年(1878年)纂修 共二十二卷,外加首末各一卷;

餘姚(今屬浙江)《呂氏宗譜》 呂銘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纂修,共八卷,卷首一卷;旌德(今屬安徽)《呂氏續印宗譜》 呂賢銘纂修,共十四卷,民國六年(1917年)鉛印。

北方呂氏家譜:

新安(今屬河南)《呂氏宗譜》 呂錫祥、呂鳳歧纂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刻本復印。

此外,還有:

《呂氏宗譜》 呂秋泉、呂培成等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年)鉛印;

《呂氏族譜》 纂刻者姓名不詳,民國初年刻本;

《呂氏重修宗譜》六卷,卷首一卷,呂光琦纂修,民國十年(1921年)鉛印。

⑷ 老家萊蕪,想知道這個呂氏家譜的排列

我是淮北呂氏,是河南南陽呂圻後代,祖譜和輩分很完整,還有祖像,

⑸ 姓氏"呂"的起源是什麼

源自姜姓,炎帝的後裔伯夷曾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建立呂國(今河南省南陽市)。其後裔有兩支,一為姜太公呂尚,輔佐了武王克殷,封於齊國,後裔或以呂為氏。另一支為東呂國,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東呂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原國名為姓。

源自姬姓,晉國大夫魏武子之子魏錡被封於「呂」,後裔稱為呂氏。

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漢化。為北魏叱呂氏、後周俟呂陵氏、代北地區叱丘氏漢化之後所改。

(5)呂姓圖片文字壁紙男生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

呂伯夷:虞夏,呂姓始祖

呂尚:周朝,齊國始祖

呂不韋:戰國,秦國丞相

呂雉:西漢,漢高祖皇後

呂布:東漢,漢末年名將

呂蒙:東漢,漢末年部將

呂岱:三國,東吳大司馬

呂光:晉朝,後涼國始祖

呂洞賓:唐朝,呂姓仙祖

呂蒙正:北宋,宰相

呂祖謙:南宋,理學家

呂留良:清朝,思想家

⑹ 2012年5月8日出生的小孩,呂姓,拜託各位大俠男孩女孩各起一個名字,謝謝啊

呂琪華:同「琪花」。指仙境中玉樹的花。出自唐代曹唐《小遊仙詩》之二:「萬樹琪花千圃葯,心知不敢輒形相。」 古人取名,常著意於名字的道德意蘊和審美意境,取字往往有出處,大多淵源於諸子典籍和文學名篇,甚至有「男必楚辭,女必詩經;文必論語,武必周易」的傳統說法。因此,姓名作為文字元號並不能像某些算命先生、風水大師所說的那樣決定人的命運,但它沉澱著歷史文化的精神,體現著時代社會的信息,傳承著家族血統的烙印,更凝聚著父母對孩子的深厚愛意和殷切期望,隱寓著不同的理想抱負、情趣、愛好與目標追求,它對人生起著很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願你早日取名好名!

⑺ 呂字的來歷

呂姓,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姓氏,從一開始,便表現不同凡響——《辭海》對於呂字的解釋,便是引用呂姓始祖大岳的典故,這個典故,是《說文》呂部上所說的:「昔大岳為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
呂侯大岳,是後世所公認的呂姓的始祖,他是聖君大舜的「心呂之臣」,後來就被封為呂侯,子孫也自此以呂為姓,歷代繁衍下來。這位呂侯大岳,根據《姓纂》的記載,是炎帝姜姓之後。

呂姓出自姜姓,是根據國號而來的姓氏,他的始祖是伯夷,在歷史上屬於炎帝的後代。相傳,炎帝的裔孫伯夷在帝堯時負責制訂禮法,管理四方諸侯,號稱「太岳」。至大禹時,他又以幫助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在今河南南陽縣西部一帶建立呂國。經夏、商、周三代,呂國都是諸侯國之一,直到春秋時期才被楚國滅掉,呂國貴族也從此姓呂。周代還有一個呂國,在今天河南新蔡,是南陽呂國分出的一支,歷史上稱為東呂,春秋初期被宋國吞並。在文獻上記載最早的呂姓人物中呂尚就是姜子牙,號太公望,後來因為輔佐周武王滅商,被封在齊國,作為齊國的始祖。以後世代相傳,在公元前391年被田和遷到海上。南陽呂國、新蔡呂國在春秋初滅亡後,子孫都以國為姓,和齊國呂尚的後代共同形成呂姓的三大主流。呂姓遷移頻繁,所以分布比較廣泛。南陽呂國被消滅以後,一部分的遺民遷到現在的湖北蘄春,新蔡呂國亡國以後,遺民主要分布在現在的河南南部和安徽北部。齊國呂姓散居在韓、魏、齊、魯之間,他的子孫主要在現在的陝西、甘肅一帶發展繁衍。兩漢時期,呂氏還分布在現在的河北、山西、內蒙古的一些地方。南北朝時,現在的浙江、江蘇的不少地方都有呂姓居民。北宋初,呂氏有一支遷往福建,分布在泉、漳二州,後來又有一部分移居廣東。此外,春秋時晉國大夫魏武子,史稱呂錡琦,他的後代也以呂為姓。北魏時,有鮮卑人姓叱呂氏,在魏孝文帝時被改姓呂。數年後,北周時期的少數民族俟呂陵氏也被改姓呂。盡管上述三支呂姓後來的發展不及三大主流呂姓,但也都是天下呂姓的重要組成部分。
■ 發展
呂姓得姓以後,很早就從中華民族的姓氏之林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影響重大的姓氏。特別 是商朝末年,出自呂侯伯夷之後的呂尚(又稱姜尚、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中興,於西周初年受封於齊,建齊國,使呂姓歷史進入一個輝煌時期。後來,呂尚的子孫在齊國十九傳至齊康公呂貸,國家被田和篡奪,族人遷居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後來便在當地發展成為一大望族。漢初,呂青佐漢高祖開國有功,封陽信侯,其後世居河東,被稱為呂姓「河東」望。至於「東萊」、「著存」,一為郡望,一為堂號,在呂姓中同樣有廣泛影響。呂姓人所創造的文化也極具特色,值得一提。如戰國時呂不韋「一字千金」,三國呂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以及與唐代呂純陽有關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等等著名故事和俗諺,無一不由呂姓人而來。
■ 名人
呂姓名人,歷代不絕。如戰國時有秦國宰相呂不韋,漢代有漢高祖呂皇後,三國有名將呂布、呂蒙,十六國有後涼開國君主呂光,唐代有哲學家呂才、道家祖師呂純陽(洞賓、呂祖),宋代有宰相呂蒙正、名臣呂端、呂大防、呂惠卿、呂公著、呂夷簡、學者呂大臨,南宋有詩人叫呂本中,哲學家、文學家祖謙;明代有畫家呂紀,戲曲理論家、作家呂天成;明朝和清朝之間,有思想家呂留成;近現代有史學家呂思勉,建築師呂彥。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國姓氏中,呂姓居於第40位

⑻ 關於呂的英文拼寫

是LYU。

據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根據技術處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場合(如公民護照等),大寫字母ü可以用YU代替。


(8)呂姓圖片文字壁紙男生擴展閱讀: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國家標准) GB/T 16159-2012,國家技術監督局2012-06-29批准、發布,2012-10-01實施。

這個基本規則,是在1982年開始草擬,並於1984年10月經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准發表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試用稿)》的基礎上,經過多次修訂而成的。

在制訂和修訂過程中,參考了過去各方面個人和集體草擬的正詞法規則,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以來出版的各種拼音讀物,各種以漢語拼音方案為基礎並以詞為拼寫單位的詞書,各種信息處理用的漢語拼音分詞連寫的實踐經驗。

ü (拼音字母)-網路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網路

⑼ 我要關於《呂》姓 的一切有關的內容!謝謝大家!

呂氏 022

歷史來源 「呂」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夏朝有「呂」國,在河南省南陽市,周宣王時,呂國改為甫國。春秋時,被楚國所滅。其後有呂氏。

二 ; 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姓「比丘」氏,後改為漢字單姓「呂」氏。

家族名人 呂洞賓
呂尚

呂不韋 (前?~ 前235)

戰國時秦人。本為商賈,因有功於秦莊襄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獻給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時尊為仲父,後與太後私通,畏罪自殺。居相位時,曾使門客著「呂氏春秋」一書。

呂後

呂布

字奉先,東漢九原人,勇冠三軍,武藝超群。為董卓義子,後因董卓暴虐,與王允連手殺董卓,擁兵割據,最後為曹操所擒殺。

呂蒙(178~219)

字子明,富陂人。三國時吳國名將,曾計奪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呂光 (337~399)

字世明。後涼開國君主,略陽氐人(故治在今陜西省秦安縣東南八十里)。初事苻堅,苻堅死後,自稱涼州牧,建元太安;後以麟見金澤縣,改號麟嘉,稱三河王;又七年,改元龍飛,稱天王。在位十年,謚號懿武皇帝。

呂留良 (1629~1683)

字庄生,又名光綸,又字用晦,號晚村,晚號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門縣(今崇德縣)人,生於明末。著作中含有種族思想,並誓不仕清。死後因牽涉曾靜文字,被毀墓戮屍,全家抄斬。

地望分布 山西河東郡,山東東平郡。

---------------
客家百家姓——呂

呂姓是個古老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堯時掌管四方部落的伯夷,他因為協助大禹治水,因此被封為呂侯,這就是呂姓的開始。呂姓最早居住的地方在河南南陽一帶。

呂尚,也就是姜子牙,大概是最早的呂姓名人之一。傳說他80歲出山,因協助周武王滅紂有功,因此被封到齊國。從此,從此山東半島一帶也有了呂姓的分布。

那麼今天在山東半島一帶呂姓分布情況怎麼樣呢?在山東文登,我們找到了呂氏後裔呂強,請他帶我們去他們的村莊看一看。

據當地的呂姓後人說,文登呂姓的來源也不是出自一處,而是來自好幾個支系。呂姓在文登雖然比不上於姓、劉姓等姓氏的人口多,但也並不少見。

文登呂姓後裔呂強:「這一片整個的范圍叫梁家溝。但在梁家溝這個范圍中還有個呂家莊。梁家溝整個人口約2400多人,呂姓佔多少呢,800到1000左右。呂姓最集中的地方在葛家鎮呂家集。」

文登呂姓後裔呂新強:「文登現在的呂姓,遍布文登市。大約有9000-10000人口。呂姓集中點在呂家集。文登市呂姓9000人口,呂家集佔3000左右人口。」

在文登市葛家鎮呂家集,記者走訪了村中的幾位老者,並找到一份清朝編的呂氏家譜。

記者:「文登呂家集這一支呂姓是從什麼地方搬過來的。」

文登呂姓後裔呂以昌:「是從河南省的新安縣。」

記者:「原來是元朝推翻宋朝以後,元朝以前是誰?」

文登呂姓後裔呂以昌:「元朝推翻宋的時候,家裡房子燒了,搬到河北省三河縣。搬到那裡去了。後來解散了,又都搬到外地去了。就只有一個萬太爺到文登呂家集落戶了。」

呂姓後裔:「我是第14世。他比我大一輩,他是第13世。第14世、第13世是怎麼算起來的?道光立譜序的時候算起來的。一世、二世、三世,從外地搬來算的。不對。從呂家集開始算,頭一輩 來,這一輩就算第一世。你是不是胡說,這個譜序上沒有。 那這個序從那裡來的?」

兩位老人為呂家集呂氏後裔從那一世開始算起爭論不休。不過,從時間上推算,第一世應該從19世之前遷入文登算起,到現在也有 360 年左右的時間了, 應該在1640年左右。

這一支呂姓到呂家集後,又先後有幾支遷到山東各縣,以及東北、浙江、台灣乃至海外等地。由此看來,呂姓與其他姓姓氏一樣,歷史上遷徙的活動一直未曾停止。

文登呂姓後裔呂新強:「呂姓兩口啊。非常勤奮,靠兩口吃飯,在學慣用功方面非常努力。應該說名人很多。例如呂尚、呂布、呂不韋等。」

文登呂姓後裔呂強:「有句話就是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因為什麼呢,他在『八仙』中佔了一仙。作為呂氏一個成員吧,我是相當自豪的。作為呂布來說呢?我是不敢全面地來評價他。在三國時期,他好像是一員猛將。但是又出了另一個成語,或者叫典故吧,『呂布戲貂禪』,戲到現在還成美談了。」

歷史上呂姓的名人除了姜太公、呂尚、呂不韋、呂布之外,還有三國時的呂蒙,他曾隨周瑜大破曹操於赤壁;有北宋時三任宰相的呂端,宋太宗曾稱贊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宋代之後,呂姓人家就開始遷入福建一帶。清朝康熙年間,呂阿四和呂阿南兄弟登上台灣島,在台北縣鶯歌鎮一帶開墾定居。以後呂氏後人源源不斷遷入台灣。現在呂姓在台灣各縣都有分布,但以台北縣、嘉義縣為最多。
----------------------------------

典故趣事: 呂公嫁女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歷史名人: 呂不韋 呂蒙 呂雉

呂姓分布概況

呂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東、河南二省多此姓。

少數民族呂姓

隨著歷史的發展,本是漢姓的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仫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布。呂姓在國內分布以安徽、河南、山西、山東、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洞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l%,其次為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介紹文件

呂姓起源 呂姓來源有三:

一、是出自姜姓

以國為氏,始祖為伯夷。出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國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後裔,共工氏從(堂)孫伯夷,是帝顓頊之師,帝堯時輔政,掌管禮儀,帝舜時正式任命他為秩宗。禹代行天子之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的心腹之臣。為嘉獎伯夷,帝舜晚年賜伯夷姓姜,賜氏為呂,並封他為呂侯,形成呂氏部族。伯夷的後代,早年活動於甘青山嶽地區,由於崇拜山嶽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堯、舜、夏禹時代,四岳成為部落聯盟的山嶽祭司。呂與申,皆為四岳部落之後,屬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重要分支。

原始社會末期,呂部族由羌人分出,與親族申部族由甘肅東部又向東遷。遷至上申川之北的呂川(今志丹縣東北的杏子河)。杏子河發源於靖邊縣的白於山,東流注入延河,後流入黃河。呂人順著延河河谷,東渡黃河,與申同時遷至今山西中部的呂梁山的。今山西鄉寧縣東南4公里地有呂鄉廢城是呂姓進入山西的落腳點。呂人在夏、商時世有其國,後又東遷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今存古呂城遺址。

在商朝末年已有了呂姓,呂尚為呂侯的支系子孫,曾輔佐周文王;武王。這時期是呂姓的發端。呂尚,在當時又稱姜尚,人們仍以其祖姓姜稱呼他。

商朝末年,呂國成為周人的同盟,呂國的首領呂他幫助周武王打敗商王紂的同盟軍越戲方。周武王為獎賞呂人的功勞,建立周朝後封呂他為呂侯。周穆王時,呂侯為相,受命為周王朝制訂了有關刑罰的文告《呂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法條文之一,用以對付被征服的苗民。其刑法為五刑(墨、劓、(非阝)、宮、大辟),共三千條。

周宣王立志復興周朝,大力經營南蠻、百濮、荊楚和淮夷,改封呂侯為甫侯,將呂國和申國從山·西南遷到河南的南陽一帶,鎮守南方。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地理志》雲:「申在南陽宛縣,申伯國也,呂亦在宛縣之西也。」《括地誌》確切指出在呂在「南陽縣西三十里」。唐時,南陽縣治設在今南陽市卧龍區潦河鎮,其西「三十里」即今鎮平縣境。這一地帶即春秋以前的古呂國、戰國時期的呂邑、秦漢時的涅陽、呂城遺址。

呂國南遷之後,到周幽王時,申、呂的國勢漸衰,春秋初年,楚國強盛,向北吞並漢水流域諸國。公元前688年,呂與申、繒等被楚文王所滅。楚靈王時,呂部分遺民被遷至湖北蘄春。

南陽呂國被楚滅亡後,楚王將其遺族的一支東遷至今河南新蔡縣西南,建立了一個小國,為楚國附庸,史稱東呂,以區別於南陽之呂。後東呂被宋國所並,繼而又淪為陳的屬地,陳被楚滅,其地則歸了楚。楚平王時,令蔡平侯復國(蔡國曾為楚靈王所滅)。蔡平侯將蔡國從上蔡遷至東呂故地,該地遂改名新蔡。

西呂、東呂滅亡後,呂國子孫均以國為氏,形成呂姓的主脈。呂侯支系孫呂尚所建的齊國滅亡後,其裔孫分別以呂、齊為姓。

二、是出自魏氏

據《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山西的呂人故地,被晉國所並,晉侯將此地作為封邑,賞給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後裔雖系晉之公族,姬姓,但因封於呂人的故地,因而仍襲用呂的故號。晉惠公時有大臣呂甥。《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一霍州呂城條:「州西三里,故呂鄉,晉呂甥邑也,今有呂陂,在州西南十里,亦以呂甥名,隋因置呂州。」呂邑後被晉並吞,呂甥後代以邑為氏,形成呂姓。是為山西呂氏。

三、是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鄭樵《通志·氏族略》載,鮮卑族原有叱呂氏、俟呂陵氏等復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復姓改為單字漢姓,叱呂氏改為呂姓。後周時,又將俟呂陵氏,改為呂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呂氏後均改為呂姓。

介紹文件

呂姓遷徙史 呂姓遷徙史

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姓繁衍應在今陝西西安、河南南陽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

秦朝時期

秦時向北及西再度播遷,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為旺盛,後成為當地一大望族。至漢代呂姓已主要分布於今河南、山西、山東等地,並散居於我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其中,繁衍於山東東平及安徽淮南一帶的呂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也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呂姓南遷始於漢代,或遷浙江,或遷江蘇,還有遷湖北、雲南、四川一帶的。呂姓大舉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其後在我國南方形成了兩大望族,一是金華呂氏,奉呂謙為始祖;另一是晉江呂氏。

兩漢時期

西漢末年,呂尚的後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縣(今山東日照西)。東漢後期,政治黑暗,宦官專權,為政酷烈,民不聊生。東漢時,呂氏有一支已遷居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西)。東漢末年,五原呂氏以呂布為代表。

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是呂姓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涌現出許多的呂姓政治家思想家,從而大大提高了呂姓的影響力。也確立了其在全國的大姓地位。宋初,錢塘的一位老儒編著的《百家姓》中,呂姓名列22位。

台灣呂姓

呂姓在台灣及海外的情況:台灣呂姓芝從大陸遷居而來,始於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呂阿四和呂阿南珂兄弟最初開墾於台北縣鶯歌鎮。現在鶯歇鎮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們當時定苦之地。這支呂姓據稱是南宋大學者呂相兼後裔。呂祖謙之後,由浙江金華移居貴十,再由貴州遷居福建漳州,後又從漳州分汀至泉州,並有一部分移居廣東。自呂阿兄弟入台之後,從福建和廣東遷台開墾的呂無源源不斷,以台北縣為最多,其次為嘉義縣。1895年日本占據台灣時,曾強迫呂姓旨民改姓宮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彎光復後,台灣呂姓才恢復祖姓。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守台灣時,部分呂姓人士隨之從大陸移居至此,擴大了呂姓人數。

海外呂姓

從明末起,東南沿海地區民眾為生計所迫,冒險闖「南洋」,這中間就有呂姓。19世紀末期,貧苦百姓前往美國、加拿大者甚多,呂姓隨之到了美洲。20世紀是開放的世紀,呂姓人士到海外尋求發展者更多。海外呂姓以東南亞最為集中。

家譜

家譜文件

家譜文件

呂姓家譜介紹 呂姓家譜介紹

周朝時,呂姓就有譜牒存在並流傳後世。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曾利用這些資料,在著《齊太公世家》時將齊國自始祖太公呂尚到康公呂貸的世系一一列明。

北宋仁宗時,呂尚後裔呂大防弟兄六人,其中有五人登科。大防先輩為汲郡(今河南衛輝)人,後遷居京兆藍田(今陝西藍田),官居左光祿大夫,宋哲宗時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號稱賢相。後大防遭彈劾被貶,死於江西信豐縣,遷葬於廣東潮州海陽縣(今澄海縣)上華鎮呂厝村,廣東呂氏宗親會在修族譜時尊呂大防為始祖。

台灣呂氏宗親會所制族譜,尊呂尚為呂氏遠祖,常有呂氏後裔來衛輝拜祭。

家譜文件

呂姓家譜文獻目錄 呂姓家譜文獻目錄

現在呂氏族譜,大多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纂修的,以南方省份居多:

毗陵(今江蘇常州市)《呂氏宗譜》 呂贄庭光緒四年(1878年)纂修 共二十二卷,外加首末各一卷;

餘姚(今屬浙江)《呂氏宗譜》 呂銘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纂修,共八卷,卷首一卷;旌德(今屬安徽)《呂氏續印宗譜》 呂賢銘纂修,共十四卷,民國六年(1917年)鉛印。

北方呂氏家譜:

新安(今屬河南)《呂氏宗譜》 呂錫祥、呂鳳歧纂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刻本復印。

此外,還有:

《呂氏宗譜》 呂秋泉、呂培成等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年)鉛印;

《呂氏族譜》 纂刻者姓名不詳,民國初年刻本;

《呂氏重修宗譜》六卷,卷首一卷,呂光琦纂修,民國十年(1921年)鉛印。

閱讀全文

與呂姓圖片文字壁紙男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佟麗婭不帶罩圖片大全 瀏覽:630
2020初中女生短發圖片 瀏覽:721
彩虹蟾蜍圖片大全 瀏覽:406
word怎麼更改圖片水印寬度 瀏覽:693
撓癢癢圖動漫圖片連圖 瀏覽:597
純棉衣服染草莓圖片 瀏覽:414
動漫郊外女孩衣裳的圖片 瀏覽:243
word提速圖片文字 瀏覽:506
用小熊手機擋住臉的男生圖片 瀏覽:461
剎帝利階級女生圖片 瀏覽:417
頭像圖片學生簡單 瀏覽:544
小眉眼男生圖片 瀏覽:742
word空白處怎麼用圖片作下劃線 瀏覽:61
如何判斷圖片景深大小 瀏覽:313
母親節老媽媽高清背影圖片 瀏覽:660
朱丹運動高清圖片 瀏覽:66
護士圖片可愛女生 瀏覽:22
女孩滿月翻糖蛋糕圖片 瀏覽:192
學校簡介word模板圖片 瀏覽:773
干露露圖片大全f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