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68年老濟南圖片大全高清

68年老濟南圖片大全高清

發布時間:2022-10-29 21:15:36

Ⅰ 為什麼說濟南老火車站,是老濟南人記憶中的痛

很多人都喜歡旅遊,旅遊自然就會選擇乘坐火車了,其實,在我們各地都是有火車站的,這樣在火車站級能去各個地方了,因為有了火車站,是一點也不耽誤我們行程。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這座火車站,很有名氣的,但是卻沒什麼人注意,我們要介紹的則就是老濟南火車站了,它曾經的名氣很強大的,它剛剛建成的時候,名氣基本算得上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了,而且該站點的建築,外觀非常漂亮,看上去有一絲絲的優雅,又不失復古。即使是現在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景點,但是很可惜的是,現在看不到原來最初的面貌了。

而且新車站,目前也為遊客,是發揮了各種各樣的作用,為我們的人生出行,是帶來了很大的好處。確實,現在我們都喜歡旅遊,而且國內的火車站,將我們送往世界各地,更主要的是這些新車站,不管交通、或者是一些設施都是很人性化的,個人覺得,它的存在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Ⅱ 老濟南:「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大家說說在哪裡

「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是老濟南耳熟能詳的一句歌謠,說的是老濟南的四條街道,但這句歌謠的來歷卻幾乎沒人能說清楚。 這幾條街道名稱的形成有早有晚,東更道、西更道和二郎廟街早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省城街巷全圖中有標注,而在這張圖中,僅標注了王府池(即濯纓泉),王府池子街的位置上標注的是「魏家胡同」,最早記載「王府池子街」的是1934年的《濟南市政府市區測量報告書》,可見「王府池子街」一名最早出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左右,而「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這句歌謠也應該在這一時期或以後才開始流傳。

Ⅲ 濟南哪個區最有發展潛力

自然是北部的天橋區。原因非常簡單:濟南長期以來的建設是向東、向西兩個方向延伸的,從而形成了城市東西狹長的管道型城市架構。這樣的架構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南部是山區,是重要的泉水補源地區,定位就是「南控」,以保障泉城之源頭的自然生態。而北部是黃河,如果不能實現「北跨」,濟南的城市規模和形態將一直是不均衡的。

濟南的北部曾是傳統的工業區,基礎較弱,又因為有小清河、黃河等,多年以來的發展速度一直不快。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北部的基礎設施開始加速,小清河經過清淤和整修,目前已具備初步的航行能力,同時黃河沿岸的綠化美化等建設也已成形,北部的的最重要兩大發展障礙已經消除。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北湖工程、濱河建設已相繼啟動,華山新區的建設將再造一個「新城」。濟南市總體城市規劃中提出的「北跨」,也將把把黃河變成城內河,黃河公路大橋對濟南本地車輛全部免費,穿黃隧道工程也經過批復通過……濟南北部的發展已全面加速,從這個意義上講北部的發展潛力最大。

北跨必將開啟濟南城市建設的新篇章,北跨必將成為濟南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全體濟南人正盼望著濟南越來越美好。

歷城高新原來是濟南縣城,所以是最大的一個區,地便宜全是高 科技 企業,說的明白點都是苦逼技術員。

槐蔭區號稱藏龍卧虎之地。西邊沒什麼太大發展,人氣不旺。經緯線老城區還是很有老濟南味道,批發市場等地理環境優越。

歷下無敵就不說了,我說的老東門解放橋一帶。不是高新區偽歷下。

天橋區濟南老工業區,房屋人群混雜。不過交通太方便。北園路老商業區,步行大明湖。濼口服裝區步行動物園。長途 汽車 站交通要道步行古玩城。距離趵突泉泉城路大觀園也都是相當方便,雖然比不上現在高新區干凈,不過不會感覺去看趵突泉有種進城的感覺。

市中區不市中。說市中主要看南部,高乾的居住地,不會有太大發展空間了

看到一眾濟南的網友紛紛留言,有說北跨的天橋、有說槐蔭的,還有說章丘、歷城、濟陽…,嗯,好像都說的頭頭是道。好吧,你們都有前景,你們發展,我就老實巴交的在歷下看著你們發展,加油,濟南!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濟南目前共下轄哪些市轄區,包括市中區、歷下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和鋼城區,共10個市轄區。 論發展潛力,首先就要排除最近幾年才設立的市轄區,比如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和鋼城區。

這些地方都太過於偏遠,目前,濟南市還沒有精力大力發展這些市轄區,在我看來,濟南最具發展潛力的應該是歷下區。首先,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歷下區。據悉,歷下區的面積並不大僅有100.89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就已經達到60萬。說實話從人口和面積並不能看出什麼?

歷下區之所以最有發展潛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強大的經濟實力。 有句話說,就是濟南的市中心再變化,歷下區一直是市中心,歷下區在2019年的GDP總量就達到3362.3億元,是濟南市最具實力的市轄區。

除了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外,歷下區還占據了濟南高新區,這可是一大片財富。其次,歷下區還是濟南重點發展的區域,擁有很多資源,這樣的歷下區為濟南市最有發展潛力的區無疑。

濟南十區兩縣,面積最大的區是萊蕪區,面積最小的區是歷下區。歷下區是唯一沒有農村的市轄區,市內核心老市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在內都是還有農村的「城區」,而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和鋼城區目前都是含有大面積的農村農田地帶。



根據實際發展政策和實際發展進度上判定

因為濟南高新區,濟南CBD中央商務區主要是在歷下區的屬地范圍內,目前正處於大規模的建設階段,未來建成之後將是江北前三的中央商務區。

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先試示範區,潛力巨大,但是發展成果展現應該需要5至10年的積累和沉澱,目前在此投資創業,或者買房安家的是比較有升值空間的。

長清章丘距離濟南核心城區雖然距離較遠,但隨著交通設施的完善及地鐵的連線貫通,兩區與主城區的聯系會進一步密切,發展潛力依舊看好。

最後大美濟南圖片欣賞

大明湖(日間)

英雄山立交橋

大明湖(夜間)

趵突泉(夜間)

泉城廣場(傍晚)

歷下CBD核心區

文·作者·山南星

看看槐蔭區多少個棚戶區改造項目,看看槐蔭區招商引資的力度宜家、國際醫療中心,看看槐蔭區省級規劃的西客站三館,槐蔭的地理位置比天橋優越,發展潛力比市中廣闊,招商力度比肩歷下,行政管理管理范圍比歷城區小,效率高。答案顯而易見了

齊河縣啊,秒殺濟南北部一半。最大的黃河大橋齊河黃河大橋也是齊河自己掏錢。

槐蔭區西客站地接北京上海西接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濟西濕地改善地域空氣環境,醫學中心改善提高醫養環境,會展中心增強商貿交流,沒有大工業,以西客站為中心環形均衡發展,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宜居宜生活。

希望天橋區能開發一下,因為這里實在是和其它區差距太大了。看看還沒有改造的天橋東街片區,解放前的房子依然屹立,國棉四廠大廠房也沒有開發,看周邊真也是臟亂差。再說教育,遠遠落後其它幾個區,歷下市中名校多,看看天橋的師資力量就差很多。近幾年政府把關注都投向了歷下區和東部高新區,天橋區是最需要開發和改造的區,也是幾年來都沒有什麼變化的區。希望天橋區能加快發展,你的潛力無限大。

我覺得這個我發起的這個問題有點無腦。城市學研究表明,城市發展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公共設施完善,一個是市場規模。現在的濟南毋庸置疑,至少3年內肯定高新,歷下,甚至章丘發展潛力依然最大。但一旦隨著地鐵,輕軌,高架網等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完善,首先西部發展一定會緊跟東部崛起。

原因是西部地域平坦,而且濟南目前首要連接的交通主線還是東西走向。再加上西部老城人員基礎穩定,市場經營種類齊全而且持續發展時間長(海鮮市場,糖酒茶業市場,蔬菜水果批發市場,花卉市場, 汽車 市場,各種手工業製造廠,零配件加工廠……)又因前面房價的東高西低將很大一部分人引流到西部。而後如果隨著西部招商引資,舊城改造的大力推進。西部一定會是緊跟東部發展的第二高點。

有人,有路,市場密度高,這是推動城市文明發展進步的關鍵所在,具備了這些條件,只要政府有意加大扶持力度,就一定會迅猛發展。

Ⅳ 濟南的發展特別快,老濟南和現在的濟南有什麼差別

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美麗的濟南是山東的省會城市,並且濟南的城市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現在可能在一些偏遠的濟南的地方還保留著最原始的傳統風格,比如我們像在電視上面看到的一些,在過年的時候,濟南人都會在街上買一些燈籠和對聯,並且他們都會去趕集,以及前兩天在網上非常流行的濟南人,還是保留著最古老的拜年方式,就是年輕的人要向年長的人拜磕頭禮二表示對年長的人的一個尊重,但是隨著這種社會時代大背景的發展,濟南現在的城市發展速度也可謂是非常快的,並且也是納入了全國文明和最舒服的城市行列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老濟南和我們現在濟南到底有什麼區別吧!


其次也是隨著經濟大發展的前提背景下,濟南也是新興了好多的新型產業,比如說近幾年濟南就在旅遊業上面,大大的加重發展的步伐,但是它發展步伐也並不是非常快,讓我們有一種不安心的感覺,同時也會我們帶來一種非常有安全感的感覺,古老的濟南當然也是非常有遊玩的意義的,但是少了一些安全感,這也是新濟南和古老的濟南,有一些區別的地方。

Ⅳ 山東的一些老照片,90年代下的濟南是什麼樣子

本年的秋天就快要到了,秋天是一個容易充溢回想的時節。一張老相片代表著一段回想,也是一個城市珍貴的影像材料,它展現了這座城市曩昔的風貌以及這些年的展開進程,看著這些老相片也把人們拉回了那段崢嶸歲月。今日咱們就帶咱們看一些山東的老相片,90年代下的濟南是什麼姿態?一同來看看吧。

關於這些老相片,不知道咱們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

Ⅵ 90年代的濟南是什麼樣子

濟南,別稱泉城,地處山東中部,是山東的重要城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下面的這組老照片展現的是90年代的濟南,通過這些老照片可以看到泉城昔日的樣子。圖為90年代的濟南大明湖俯瞰。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1994年的濟南,改建後的人民商場。人民商場1982年開業,算是濟南的一家老商場了。


90年代的山東人民體育場。人民體育場與濟南柴油機廠毗鄰,是濟南歷史較早的一個體育場。


90年代的濟南百貨大樓。百貨大樓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建成,當時營業面積四千多平方,是濟南歷史上第一座大型百貨零售商店。


90年代的解放橋的大轉盤。這個大轉盤曾是濟南的一大景觀。那時候車不多,但看起來交通的確有點亂。如果說當時濟南像個大縣城,大家絕對都認同。


90年代的黃台火車站。黃台火車站是膠濟鐵路線上1911年建的一個小站,原來叫濟南東站。有著明顯德國建築風格。

Ⅶ 濟南老火車站的背景歷史

1898年,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904年,德國人將膠濟鐵路自東向西鋪到濟南,不久,由英、德兩國出借款項建造的津浦鐵路也修到濟南。當時因兩條鐵路的統轄權不同,津浦鐵路濟南站獨立設置在今濟南站的位置。相距數百米,有兩座頗具規模、均為歐式風格的車站,這在中國其他城市中極為罕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趁德國無暇顧及遠東,便佔領了膠濟鐵路。1919年,巴黎和會擅自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勢力范圍。1923年中國政府收回了膠濟鐵路主權。這里遂成為兩大鐵路干線統一使用的大型車站。
20世紀30年代以前,這兩座火車站同時使用,坐哪條線的火車就在哪座車站購票候車。1937年底,侵華日軍佔領濟南,為了配合自己的分區管理,將原來的兩座車站進行改造和擴建,於1938年將膠濟鐵路濟南站並入津浦鐵路濟南站,所以,原來的鐵路濟南站,自此就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濟南老火車站了。
這座造型別致的火車站剛一建成,便受到了國內外建築家和百姓們的廣泛贊譽,成為遠東地區最為著名的火車站。二戰後,德國人編制的旅行手冊上就建議,「到遠東最值得看的第一站」就是濟南火車站。它還成為當時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學教科書上的範例。電影《大浪淘沙》也拍攝於此。
1958年,為增加容量,鐵路部門對老火車站進行了部分改造,在西面建起了兩層候車室和三座站台天橋。1972年為歡迎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來濟南,車站新建了從站台直通站前廣場的出口,當時稱迎賓門。 2013年8月15日-中午時刻,出濟南火車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腳手架上戴著安全帽的工人汗流浹背,2013年8月4日濟南站的室外溫度超過35℃ 。
站在火車站南廣場向四周望去,幾乎找不到濟南老火車站的蹤跡,火車站南面的大樓阻礙了視線。與其他城市一樣,火車站廣場兩邊,一群老人手拿著牌子招呼著來往行人,「臨時休息,賓館內有空調。」
沿著站前街往南走到第一個路口左拐,是一棟老房子:尖頂、紅瓦、巨大的柱子、幾個壁爐煙囪、牆體上爬滿墨綠的爬山虎……牆體上,黑色的銘牌有中英文兩種解說:濟南鐵路局實業發展公司,兩側的歐式古典建築始建於1904年9月,屬膠濟、津浦線濟南站區附屬建築物……距今已經有100多年,被列入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沒有多少路人留意銘牌上的文字,行色匆匆。這個歐式大院里有一個花壇,花壇中央擺放著一塊巨大的石頭。門衛阻攔了記者的拍照,「這里是辦公大樓,不能拍照。」
經過記者的詢問,大院旁賣飲料的小賣部老闆娘指著遠處的鐵路大廈說,「那才是濟南老火車站,現在那裡實際上是濟南站出站的地方 。
濟南老火車站的真容,只能從畫冊或者老照片上看到。 濟南鐵路局史志里,並沒有關於赫爾曼·弗舍爾的記載。這本截止到1985年的史志是這樣介紹濟南火車站的:位於濟南市經一路北側,是津浦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會點,車站東西走向,坐北朝南。1985年擁有站舍8528平方米,擁有候車大樓,鍾表樓、售票處、行李房等。
早報記者查到的檔案資料顯示,津浦鐵路與膠濟鐵路原本並不交會,膠濟鐵路先建於津浦鐵路,濟南火車站是津浦線上一個站場。民國時期,日本人接管濟南火車站,將兩條鐵路的火車站合並為一。
接觸過赫爾曼·弗舍爾家族後人的濟南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特約委員雍堅告訴早報記者,「赫爾曼·弗舍爾來到濟南的時間是1908年,時年24歲,一個剛從德國希爾德堡豪森大學畢業的建築師,在德國還沒有名氣。」是年,滿清政府與英德兩國簽署了借款合同開始修建津浦鐵路,借款500萬英鎊。
從濟南鐵路史志里,能夠看到德國人參與修建鐵路的熱情。可查的檔案資料顯示,1851年、1864年清政府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運輸糧食的需要,曾提出過建設天津至江蘇鎮江的一條鐵路線,但英德兩國插手鐵路貸款權。德國人阻止鐵路修建,因為這條鐵路會影響到「膠濟鐵路」,所以不允許鐵路線經過山東省境,直到清政府同意津浦鐵路的建設由德國提供部分貸款和修建。
濟南老火車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並曾被戰後聯邦德國出版的 《遠東旅行》 列為遠東第一站。
「濟南老火車站的歷史意義遠遠超過建築本身,它影響了濟南城市的發展。」濟南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建築的靈魂最核心的因素是歷史載體。濟南老火車站見證了清政府的滅亡到民國的轉變、到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軍管鐵路,再到新中國建立以後的這段歷史,它是一段可以觸摸的『立體的歷史』。」
清朝末年,濟南自主開埠,西洋商人和中國人開始並處。李銘在他的辦公室展開了一幅地圖。「從經一路、經二路一直到經十路,都是濟南開埠後規劃所留下的。火車站就在經一路上,當年下了火車到開埠區最多有20分鍾的行程,當時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是自行車。在經一路、經二路還有後來修建的電報局、銀行。當時的窮人依靠鐵路養活,慢慢在鐵路以北形成獨特的貧民區——官扎營,以及一些方便招工的工廠。」 1990年1月,鐵道部部長李森茂來濟南鐵路局視察。當時的濟南鐵路局局長張同生陪同檢查了濟南火車站,並向李部長提出了濟南車站重建的意願,當即得到『濟南車站,可以重建』的回復。濟南鐵路局馬上向山東省和濟南市的領導傳遞了這一消息,1990年6月,濟南鐵路局開始著手新站建設設計方案,並且致函濟南市政府和山東省政府請示關於濟南站鍾樓的去留問題。兩級政府都答復說鍾樓不再保留。而1991年4月,鐵道部正式批復,同意拆除老火車站。
老火車站當年確實已經不堪重負了,這是拆除的重要原因。1958年,濟南鐵路分局在車站廣場西側建了一座二層候車室,公開資料記錄,候車室能容納4000多人,但是,鐵路局內部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1990年左右,濟南站全年的客運量在400萬人次左右,每天平均有1萬多人次的客運量。「客流高峰時候,旅客從候車室流向廣場,站前廣場就成了候車場,擁擠的人群,排成幾百米的長隊,轉著圈兒慢慢地進站,尤其是趕上春運,廣場就是宿營地,根本就進不了站,所以要建個大的、更好的火車站。」
而拆除的另一傳言「老火車站是殖民地建築」的說法也得到了很多人證實。1992年初,攝影師荊強與一些領導去北京接當時參加「兩會」的代表。「回來時,我跟濟南鐵路局局長在同一個軟卧包廂里,當時拆老火車站的消息已經出來了。我就問局長,為什麼一定要拆老火車站?他說,車站太小不夠用了,要建個更大的,還說那個車站是殖民地建築,留著干什麼用?這種思維太狹隘,我當時就無言以對了。」荊強嘆了口氣說。魯申也告訴本刊記者:「那個時代就是那樣的,改革開放也沒幾年,領導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覺得這是個列強侵華的象徵,看著不好,就拆了建個好的,心裡也有不服氣,就不信建不過殖民者,所以就拆了,也意識不到歷史啊文化啊這些東西。」魯申說,當時山東省人大、省政協也質疑過,查閱了有關動遷濟南站的所有文件,發現都是正式文件,也都同意建新客站不保留鍾樓。「而且當時的文保單位總量很少,只有革命遺址、還有古代建築才算,近代建築被忽視了,老濟南站也沒有進入文保單位。」濟南文史專家雍堅告訴本刊記者。 「濟南火車站當年每天的客流量達5萬人,並且以每年3000人的速度增長。」濟南火車站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流動加快,與民航、公路相比,鐵路的運輸壓力開始增大,當時,包括鄭州、西安等在內的鐵路樞紐,都開始擴建。
「整個火車站廣場都是人,如果到了春運高峰期,廣場根本走不動。」一名自稱在濟南火車站擺攤近30年的小販稱。
在這種背景下,1991年底,原鐵道部批准了濟南新客站的立項。濟南老火車站於1992年7月被拆除。同年,在原址上開始建造當前的濟南火車站。
「在1990年代,追求現代化建設、排斥資本主義是一種嚴重的思潮,當時執政者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尊』。」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年濟南火車站擴建專家組成員告訴早報記者,當時,濟南一名身居要職的官員稱,老火車站是殖民主義的象徵,看到它就會回想起中國人民那段受欺壓的歲月。
公開的報道稱,濟南鐵路局原副局長、原濟南站改造配套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姚廣宏,1992年參與了改造工程。他當時遵照上級指示拆除老火車站時,也聽到過一些不同意見。
攝影師荊強當年拍下了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除時的瞬間。「我們這一代人,都是過來者,所以感觸太深。歷史扭曲了人的靈魂,總有一天會後悔,濟南老火車站也一樣。」荊強說,他當年看著工人舉起錘子砸向老火車站牆壁時,含著淚按下了快門。
「老火車站修建得非常堅固,又因為距離火車道太近,不能使用大型機械,只能人工拆除,所以用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才拆完。」姚廣宏如此描述當時拆除的場景,「當時老火車站的建築本身保護得很好,鍾樓修建得非常精細而且堅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鍾樓內部很多地方不是用的鋼筋,而是鋼軌,加上石材質量也很好,所以拆起來特別費勁。」
這個說法得到了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證實。李銘在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間,曾先後兩次對濟南市老火車站進行拍照,存檔。
「近現代建築很少列入文物保護單位,這是那個時代的特徵,但文保單位也很難擋住市政建設的步伐,一個個文物近些年也消失了。」李銘從事大半輩子文物保護工作,心中不免傷感。
1995年6月8日14時,國家投資3.9億元的濟南新客站改擴建工程竣工並開始通車。 2008年6月原大鍾在濟南鐵路局一倉庫內發現 。當時,大鍾在倉庫內散落著,全然沒有了昔日的風采。大鍾的四個大表盤靠在牆上,每個表盤直徑在1.3米左右,表針、齒輪和上弦的搖柄等關鍵部件都還完整,其他一些較小的零件存放在紙箱內。但大鍾的鑄鐵底座受了點兒輕傷,有一處斷裂了,鑲有金屬貓頭鷹的木質擺桿下落不明。
濟南鐵路局電務段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個大鍾是2002年搬家時放在這里的。當時,他們覺得這個大鍾還有價值,就一直存放在這里,該單位的職工真正知道大鍾下落的人不超過10人。 復建之初:復建可行性
2010年的兩會提案中,有委員關於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建議令人關注。相關專家表示,復建「老火車站」雖然在技術上有難度,但總體可行,關鍵是找到老火車站的設計原圖和精心選址。
來自濟南四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無黨派政協委員崔安遠,在政協會議上提出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建議,「濟南『老火車站』在濟南城市發展史上特別是近代發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它早已成為濟南市的標志性建築,在大力推進濟南旅遊文化內涵和觀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復建是非常必要的。」
關於復建的可行性,崔先生認為,在建築史上復建、重建、遷建的實例非常多,中國古建築多為土木結構,在歷史的長河中,由於天災人禍、自然老化,很多都需要重建、復建、遷建。國外實例也很多,例如德國首都二戰中幾乎夷為平地,戰後若干年德國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復建,所以復建濟南「老火車站」並不影響其歷史價值。
中國民居建築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建築大學教授張潤武此前已經與濟南市政協副主席崔大庸溝通過,「在技術能力上,現在復建德式老火車站還是可行的,但是需要拿到該車站的設計原圖才可以。該圖一直在濟南鐵路局檔案館保留著。」張教授認為,建築作為歷史的見證、時代信息的載體,忠實記載著其建造年代的科技教育、文化藝術、政治倫理、民俗風情、經濟財力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復建老火車站有利於濟南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關鍵是在哪裡選址,「原地復建價值最高。」

Ⅷ 老濟南四大城門名字

明、清時期濟南城變化很大,主要反映在城門的數目上。明朝濟南建有4處城門:東門又稱齊川門、西門又稱濼源門、南門也叫舜田門、北門也叫匯波門即北水門。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人口的增長,城牆給人們出入帶來很多不便。清朝光緒年間,城牆嚴重影響了城內外的交通。為此,在明代城牆的基礎上四面各增開一個門:在北門以東開墾吉門、在東門以南開巽利門、在南門以西開坤順門、在西門以北開乾健門。

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圩子牆有7處城門:東為永固門、南為岱安門、西南為永綏門、西為永鎮門、西北為濟安門、北為海晏門、東北是永靖門。後來圩子牆又增開4處城門即:光緒32年為通商埠的經二路開辟了普利門、宣統二年在南圩子牆外新建齊魯大學開辟了新建門、民國5年為通商埠的經四路增開了麟祥門、民國21年在圩子牆東南角開辟了中山門。至此濟南城共有19處城門。

Ⅸ 誰有濟南市歷史老地圖

登陸 濟南市情網 http://wenwen.soso.com/z/q207190600.htm 點擊「濟南地圖」再點擊「濟南市歷史地圖」 歷史政區圖 濟南府行政區示意圖(清末)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1932年) 濟南特別市行政區劃圖(1948年10月)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1959年底)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1962年)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1978年底) 歷史城區圖 濟南城區變遷圖(公元前1122年—公元1996年) 濟南城區圖(1911年) 濟南城區圖(1956年) 濟南城區圖(1985年) 濟南市城區圖(1996年)

求採納

閱讀全文

與68年老濟南圖片大全高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大米在紙上製作東西簡單圖片 瀏覽:644
女孩的屁股圖片 瀏覽:976
簡單易語言圖片 瀏覽:145
吧啦啦小魔仙動漫圖片 瀏覽:388
40發型女短圖片大全 瀏覽:314
人物微信圖片可愛 瀏覽:572
女孩大笑的圖片卡通圖片 瀏覽:792
向日葵圖片女孩手繪插畫 瀏覽:939
發型染色種類圖片 瀏覽:904
發型女小孩兒圖片可愛6歲長發 瀏覽:849
幼兒手工繪制衣服圖片 瀏覽:481
作業本繪畫圖片大全簡單 瀏覽:956
圍邊擺盤圖片簡單 瀏覽:655
女生大胸圖片漫畫圖片 瀏覽:908
非洲飢餓女孩圖片 瀏覽:225
宇通b型房車價格及圖片 瀏覽:548
蓬鬆燙發型圖片短發 瀏覽:217
胖子搭配衣服圖片男生 瀏覽:861
中長發怎麼剪好看圖片 瀏覽:221
卷燙背頭發型圖片 瀏覽: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