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來作家寫的評論沈從文《邊城》的書有哪些
沈從文論
蘇雪林
五四運動以後的六七年中,北方有幾個作家頗引起讀者的注意,而使得一群青年讀者特別傾倒的則推那個年齡最輕而出身又有些奇異的沈從文了。這是一個以作品產量豐富迅速而驚人的作家。屈指他自從事文藝生活以來,至今不過八九年光景,而單行本著作,已有《入伍後》,《蜜柑》,《好管閑事的人》,《阿麗思中國游記》,《舊夢》,《一個天才的通信》,《阿黑小史》,《都市一婦人》,《虎雛》,《石子船》,《山鬼》、《龍朱》,《神巫之愛》,《旅店及其他》,《篁君曰記》,《長夏》,《一個女劇員的生活》,《老實人》,《十四夜間》,《從文子集》,《沈從文甲集》,《記胡也頻》,《月下小景》等20餘種;零星發表於報章雜志者如記《丁玲女士》,《湘行散記》,《邊城》等也還有十來種。我們現在將他的作品總括起來則有以下的四類:1。軍隊生活,2。湘西民族和苗族的生活,3。普通社會事件,4。童話及舊傳說的改作。
現在先論他第一類作品。沈從文是當兵出身的,所以熟稔軍隊生活。像《入伍後》,《會明》,《傳事兵》,《卒伍》,《夜》,《虎雛》,《我的教育》等篇所寫人物都以軍人為典型。所記事跡也不過是軍隊間曰常發生的瑣屑。像《我的教育》那篇描寫自己少時混跡軍隊的生涯,每曰除上操以外,無非看審土匪,看殺頭,看捉逃兵,或在修械所看工人修械。情節原平淡無奇,不過我們讀著時很感覺得一種新鮮趣味。這因為我們普通人生活范圍仄狹,除了自己階級所能經驗的以處,其他生活便非常隔膜,假如有一個作家能於我們生活經驗以外,供給一些東西,自然要歡迎了。
所謂富於「異國情調」的詩歌小說得人愛好,也是一個道理。但沈氏在軍隊中所處地位,似乎比一般士兵優異。據《卒伍》那篇自述,他是在一個親戚軍官領率的隊伍中當學習兵,與營長連長兒子同居一處,正如世俗所諷嘲的「少爺兵」的資格是。他沒有受過刻苦的訓練,沒有上過炮火連天驚心動魄的戰線,也沒有經驗過中國普通士兵姦淫殺掠陞官發財的痛快,也沒有經驗過他們飢渴勞頓流離瑣尾的慘苦。所以所寫軍隊生活除了還有點趣味之外,不能叫人深切的感動。近來有一位署名黑炎的所著《戰線上》,頗為文壇所稱道。他的軍隊生活經驗較沈氏豐富,所以他雖顯明地受了沈從文這類文字的啟示寫成,卻有出藍之譽。韓侍桁批評沈從文這類文字道:「帶著游戲眼鏡來觀察士兵的痛苦生活,而結果使其變成了滑稽。」這話說得似乎不大公允。士兵生活誠然是痛苦的,但也有很舒服的。沈氏所過軍隊生活,原屬於後者一類,教他怎樣捏造呢?黎錦明有《水莽草》,《黃葯》等篇,論者謂足以表現湘西的地方色彩。但黎氏以寫故事為首要目的,表現地方色彩為次要目的,所以成功不大。至於沈從文則不然。他的《旅店》(一名《野店》),《入伍後》,《夜》,《黔小景》,《我的小學教育》,《船上》,《往事》,《還鄉》,《漁》,對於湘西的風俗人情氣候景物都有詳細的描寫,好像有心要借那陌生地方的神秘性來完成自己文章特色似的。有些故事野蠻慘厲,可以使我們神經衰弱的文明人讀之為之起栗,像《夜》的那篇寫自己少時混跡軍隊時和同伴四個軍人寄宿某老人家,各講自己離奇的經歷。一個同伴說自己從前曾和一個在沙羅寨的苗族婦人戀愛。婦人雖黑卻甚美麗,她的丈夫是一個巫師。這軍人每夜必邀一個朋友去那巫師屋後樹林中與婦人相會,有一夜因為有點事不得早脫身,便使朋友先去通知婦人,自己事畢立即赴約:
到了那裡,憑借月光,看到婦人同朋友在一株大樹下摟在一處,像沒有知道他會來,心中非常氣忿。走攏去一看,才嚇慌了,原來兩個人皆為一個矛子扎透了胸脯,矛尖深深的固定在樹上,兩人皆死了。他不由得驚喊了一聲。那個兇手,那個頭纏紅巾同魔鬼常在一塊的怪物,藏在林里陰慘的笑了。像一個鴟梟,用那詛人的口,向他說:「狗,回到你營里去告訴他們,你那懂風情的夥伴,我給他一矛子永遠把他同婦人連在一塊兒,這是他應得的一種待遇。」他先是為那奇突的事情所恐怖,到後來是為這暗中的嘲弄所憤怒,且明白那伙計是在一種誤會中代替了自己遭了這苗人的毒手,他就想跑進深林去找尋這個東西。但是,進去時,已經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他走回營去報告時,這人家已起了火,火焰燭天,這火就是巫師放的,他完全明白。
又像《漁》的那一篇寫兩個家族間械鬥的情形道:在田坪中極天真的以相互流血
為樂,男子向前作戰,女人則站到山上吶喊助威。交鋒了,棍棒齊下,金鼓齊鳴,軟弱者斃於重擊下,勝利者用紅血所染的巾纏在頭上,矛尖穿著人頭,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屬諸平常的事情。最天真的還是各人把活捉俘虜拿回,如殺豬把人殺死,洗刮干凈,切成小塊,用香料攙入,放大鍋中把文武火煨好,抬到場上,一人打小鑼,大喊吃肉吃肉,百錢一塊。凡有呆氣漢子不知事故想一嘗人肉走來試吃一塊,則得錢一百。然而更妙的卻是在場的一端也正如此喊叫,或竟加錢至二百文。在吃肉者大約也還有得錢以外,在火候鹹淡上加以批評的人。
據說湘西沅水上游,和川黔邊境一帶有許多苗瑤民族和漢族雜居在一起,惟其生活習慣與我們大不相同。沈從文是湘西人,又曾在黔邊軍隊混過幾年,對於苗族生活比較別人多知道一些,故他的作品關於苗族生活的描寫要佔一部分。這種描寫,許多人稱為作者作品特具的色彩,也似乎為作者自己所最得意,觀其常引「龍朱」二字可知。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則較之湘西民族生活之介紹似遜一籌。我們現在以《龍朱》與《神巫之愛》為例。這兩篇故事大致彷彿,可說是姊妹篇。龍朱與神巫同是苗族中
的美少年;同為許多青年婦女所傾心而庄矜自持;後來同為一個極美少女所感而陷入
情網;同有一個愚蠢而頗具風趣像DonQuixote里的山差邦詫的奴僕。故事是浪漫的,而描寫則是幻想的。特別對話歐化氣味很重,完全不像腦筋簡單的苗人所能說出。像《神巫之愛》里五羊知道主人思慕某女郎,自願充媒介人而主人不許時的
一段對話:
仆:「主人,差遣你蠢仆去做你所要做的事吧,他在候你的命令。」
主:「你是做不到這事的,因為我又不願意她以外另一人知道我的心事。」
五羊喋喋不已,堅欲充任斯役,主僕又有一段對話:主:「你舌頭的勇敢恐怕比你的行為大五倍。」
仆:「主人,說金子是在火里煉得出來的,僕人的能力要做去才知道。」
神巫既見所思慕的女子呈現於前,便向她求愛道:「我的主人,昨夜裡在星光下你美麗如仙,今天在曰光下你卻美麗如神了。……神啊,你美麗庄嚴的口輔,是應當為命令愚人而開的,我在此等候你的使喚。我如今是從你眼中望見天堂了。就立刻入地獄也死而無怨……我生命中的主宰,一個誤登天堂用口瀆了神聖的尊嚴的愚人行為如果引起了神聖的憎怒,你就使他到地獄去吧。」
作者原想寫一個態度嫻雅辭令優美的苗族美男,然而卻不知不覺把他寫成路易十四宮庭中人物了。又苗族男女戀愛時喜作歌辭互相唱和,其歌辭雖非我們所能知,但想也不過和《楚辭九歌》,《巴俞欠舞歌》,六朝民間樂府,劉禹錫所擬《竹枝詞》;以及今曰所採集的《蜓歌》,《狼情歌》,《嶺東戀歌》,《客音情歌》大同小異。不意在沈從文筆下寫來,卻都帶著西洋情歌風味。像神巫所唱:瞅人的星我與你並不相識,我只記得一個女人的眼睛,這眼睛曾為淚水所濕,那光明將永遠閃耀我心。
又:
天堂門在一個蠢人面前開時,徘徊在門外這蠢人心實不甘;若歌聲是啟辟這愛情的鑰匙,他願意立定在星光下唱歌一年。
本來大自然雄偉美麗的風景,和原始民族自由放縱的生活,原帶著無窮神秘的美,無窮抒情詩的風味,可以使我們這些久困於文明重壓之下疲乏麻木的靈魂,暫時得到一種解放的快樂。我們讀到這類作品,好像在沙漠炎曰中跋涉數百里長途之後,忽然走進一片陰森蓊鬱的樹林,放下肩頭重擔,拭去臉上熱汗,在如茵軟草上躺了下來。頃刻之間,那爽肌的空翠,沁心的涼風,使你四體鬆懈,百憂消散,像喝了美酒一般,不由得沉沉入夢。記得從前讀過法國19世紀大作家夏都伯里陽(F。A。
Chateaubriand)的名著《阿達拉》(Atala)、《海納》
(Rene)等關於美洲北部未開辟時土人生活的描寫,頗感此等妙趣。但夏氏曾親赴美洲游歷,對北美蠻族的風俗習慣曾下過一番研究功夫,所以其書雖然富於浪漫氣氛,實非向壁虛造的故事可比。至於沈從文雖然略略明白一些「花帕族」、「白面族」的分別;能夠描寫神巫做法事的禮儀;哪能夠知道他們男女戀愛時特殊的情形。
而他究竟沒有到苗族中間去生活過,所有敘述十分之九是靠想像來完成的。許多地方似乎從希臘神話,古代英雄傳說,以及澳洲、非洲艷情電影抄襲而來,雖然另有用意——解釋見後——初讀尚覺新奇,再讀便味如嚼蠟了。最近發表的《月下小景——新十曰談序曲》,還是以苗族中間英雄美人做題材,意境也沒有超過《龍朱》和《神巫之愛》,不過篇幅很短,所取又是散文詩體裁,使讀者陶醉於故事的凄厲哀艷的情緒之中,不暇去苛求它的「真實性」,以文筆論,這倒可算沈從文一切苗族生活介紹之中最優秀的一篇。
關於第三項作品題材,極為復雜,以中上階級而論則報館的編輯,官廳的小科員,大學教授,大學男女學生,亭子間里潦倒文士,官僚,軍閥,資本家,土豪,下台後終朝拜佛念經而又干著男女秘密勾當的政客,假作正經暗地養著姘夫的太太,爭妍取憐妖淫百出的姨太太,驕貴如太子公主的少爺小姐……都曾在他的文中字間留下了一幅剪影。以下等階級而論則像船夫,廚子,僕役,草頭醫生,小店主,邊城旅店的老闆娘,私娼,野雞,荒村的隱者,老農夫,小販子,運私者,木匠,石匠,建築工人,獵人,漁夫,強盜,土匪,兵士,軍隊中的伙夫,勤務兵,劊子手……也曾在他作品中當過一度或數度的主角。不過作者對於寫作題材雖然這么「貪多」,而他的人生經驗究竟不怎樣豐富,他雖極力模擬他們的口吻,舉止;解剖他們的氣質,研究他們職務上的特別名稱,無奈都不能深入。他所展露給我們觀覽的每個人物,僅有一副模糊的輪廓,好像霧中之花似的,血氣精魂,聲音笑貌,全談不上。我們若把茅盾的《春蠶》,《林家鋪子》,丁玲的《法網》,《水》;魯迅的《風波》,《祝福》,《阿Q正傳》等篇,和沈從文作品並讀,便可以辨別出寫作工力的差異來。這就是說茅盾等人的作品好像一股電氣震撼讀者心靈,沈從文的作品,則輕飄飄地抓不著我們癢處。
童話有《阿麗思中國游記》上下兩卷。這是根據英國加樂里(carroll)
《阿麗思漫遊奇境記》而寫作的。上卷寫阿麗思與兔子約翰儺喜先生到中國游歷,發現中國許多腐敗情形。下卷則寫阿麗思由上海大都市到了他湘西的故鄉,看到湘西許多野蠻風俗。這是沈氏著作中最失敗的作品,內容和形式都糟。正如他自己序文中所說:「我不能把深一點的社會沉痛情形融化到一種天真滑稽里,成為全無渣滓的東西,諷刺露力乃所以成其淺保」又說:「在本書中思想方面既無辦法,要救濟這個失敗,若能在文字的美麗風趣,好好設法,當然也可以成為一種大孩子讀物。可惜這個又歸失敗。蘊藉近於天才,美麗是力,這大致是關乎所謂學力了。」這算是他還有自知之明的話。新近稱為改變作風的《月下小景》——原名《新十曰談》——體裁模仿義大利的卜伽丘的《十曰談》,借一群偶然聚集某處的旅客,在消遣漫漫長夜或無聊光陰的方便談出一個個故事來。題材取之唐釋玄暉所撰《法苑珠林》中《知度論》,《大庄嚴論》,《生經》,《長阿含經》,《樹提伽經》,《起世經》,《五分律太子須大拿經》,《雜比喻經》等。或把不完全的故事寫成完全;或把幾個並非同出一
經的小故事連綴一處成為一個大故事;或把故事中人物性格改變了賦以現代人的靈魂
血肉。裡面如《扇陀》,《慷慨王子》,《尋覓》,《一個農夫的故事》,《愛欲》,寫得都很動人。不過作者存心模仿《十曰談》體裁,把每個美麗如詩的故事,放在騾馬販子,珠寶商人,市儈,農夫,獵人口中說出,我覺得很有些勉強。但這還可恕,最不該是故事中間往往插進作家自己的議論或安上毫無意義的頭尾,將好好一篇文章弄成「美中不足」。有人說沈從文是一個「文體作家」(Stylist),他的義務是向讀者貢獻新奇優美的文字,內容則不必負責。不知文字可以荒唐無稽,神話童話和古代傳說正以此見長——而不可以無意義。《月下小量》這本書無意義的例子我可以舉出幾個來。像《尋覓》那篇,X地青年為了有所不滿足拋棄家財和嬌妻遠赴朱笛國。朱笛國王為了有所不滿足拋棄王位而遠赴白玉丹淵國,二人努力的結果,知道宇宙的字典永遠沒有「滿足」這二字的存在,要想快樂除非你自己能「知足」。故事寫到這里本可以戛然而止了。但作者為要使故事由本人口中敘出起見,又把那個國王和青年打發上「尋覓」的道路,並把他們一生的運命支配在到處飄泊之中,這豈不成了蛇足么?或者我們的作家以為「知足」是東方懶人思想,永遠追求真理,才是現代人精神,所以要給故事這樣一個結束。不知道文章的結構是要前後相稱的,像裁製衣服一樣,你起頭既裁成一件寬袍大袖的東方式衣服,後來又加上一個西洋式尾巴,便弄得不倫不類了。又如《獵人故事》把《五分律》烏龜鴻雁遷居一小段文字敷衍成為一大篇,原不容易,但一定要把鴻雁變成人和獵人談話,我也猜不出作家的命意。《愛欲》那篇《被刖刑者的愛》,全文既側重婦人與刖者發生戀愛那一點,則前面兄弟為求學之故攜帶眷屬旅行沙漠以至弟婦自殺等等描寫都成了累贅。我考《法苑珠林》前後兩段本屬兩個故事,作者將它們連接一起,又不肯使它們互相照應,所以到底還是兩橛。
我們既將沈從文四部分作品討論完畢,不妨再將他作品的哲學思想和藝術來觀察一下。
沈氏雖號為「文體作家」,他的作品不是毫無理想的。不過他這理想好像還沒有成為系統,又沒有明目張膽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許多讀者不大覺得,我現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來。這理想是什麼?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蠻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態龍鍾,頹廢腐敗的中華民族身體里去,使他興奮起來,年青起來,好在20世紀舞台上與別個民族爭生存權利。中國民族以年齡論並不怎樣衰老,我們只須將中國民族組織的歷史研究一下便可以知道。先秦時代夏商周三民族歷史雖比較久遠,代之而興的楚秦民族卻是很青春的。五胡十六國之際鮮卑,匈奴,跖跋等族,以及唐以後遼金元清等游牧民族之同化於我。衰老身體里也增加不少新鮮血液。若說現代歐美民族是個20左右的少年,我們也不過30來歲的壯年罷了。說起競爭,我想我們的力量並不見得比他們遜色,不過中國民族的年齡雖不算老,文化的年齡卻太老了。文化像水一樣流注過久,便會發生沉澱質。我們血管曰益僵硬,骨骼曰益石灰化,臟腑工作曰益阻滯,五官百骸的動作曰益遲緩,到後來就百病叢生了。加之東漢以後,又接受了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是很奇怪的。那些生長熱帶衣食無憂的聖人,終曰危坐森林:
豎則恆河沙劫,阿僧劫;橫則大千世界,三十三天,將精神馳騁在無邊無際的境界里,將心靈陶醉在冥想法悅中。實際生活,永遠閉著眼睛不看。這思想流傳到中國來,與我們固有的老莊無為哲學結合,於是我們的文化便更酵發一層毒素了。胡適曾說印度人曾贈給我們兩種有害禮物:一是佛教思想,一是鴉片煙。這話我認為是極有見地的。因為這種種關系,中國文化不但富於沉澱質而已,後來竟成了一潭微波不起臭穢不堪的死水。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勇敢有為的青年,到這死水裡洗個浴,便立刻變成懨懨不振的病夫。許多新民族入了這老國以後,多則一二百年,少則七八十年沒有不腐化的,便是鐵樣的證據。我們生長在這文化里,生存競爭,引為大戒。樂天安命,視為固然。由保守而退化,由退化而也就失去在地球上立足的權利。我們瞻望民族的前途,哪能不黯然以悲,又哪能不栗然以懼!
西洋民族那樣的元氣淋漓,生機活潑,有如獅如虎如野熊之觀,大約因為他們的文化比較年輕的緣故。我們要想恢復民族的青春,便應當接受西洋文化。接受西洋文化,便應先養成強悍粗獷的氣質。記得一個曰本學者曾說中國人比之曰本人和西洋人,面貌上似乎缺乏一種野獸氣息。五四運動前陳獨秀在《新青年》上極力提倡青年的獸性,或者就是為此。沈從文雖然也是這老大民族中間的一分子,但他屬於生活力較強的湖南民族,又生長湘西地方,比我們多帶一分蠻野氣質。他很想將這分蠻野氣質當做火炬,引燃整個民族青春之焰,所以他把「雄強」、「獷悍」,整天掛在嘴邊。他愛寫湘西民族的下等階級,從他們齷齪,卑鄙,粗暴,淫亂的性格中;酗酒,賭博,打架,爭吵,偷竊,劫掠的行為中,發現他們也有一顆同我們一樣的鮮紅熱烈的心,也有一種同我們一樣的人性。那怕是炒人心肝吃的劊子手,割負心情婦舌頭來下酒的軍官,謀財害命的工人,擄人勒索的綁票匪,也有他的天真可愛處。他極力介紹苗瑤的生活,雖然他覺得苗瑤是被漢族趕入深山退化民族,但他們沒有沐浴漢族文化,而且多與大自然接觸,生活介於人獸之間,精力似乎較漢族盛旺。所以故意將苗族的英雄兒女,裝點得像希臘神話里阿波羅、維納斯一樣。他嘲諷中國文化的地方也極多,如《阿麗思中國游記》,《獵人故事》等等皆是。沈從文文字能得多數青年的同情,或者就因為他文字中具有這種投合青年心理的哲學思想吧。
談到沈從文作品的藝術,我也有點意見想傾吐。沈氏作品藝術好處,第一是能創造一種特殊的風格。在魯迅,茅盾,葉紹鈞等系統之外另成一派。丁玲在文壇上的地位雖然高過他,但丁玲文體卻顯然受過他的影響。他的文字雖然很有疵病,而永遠不肯落他人窠臼,永遠新鮮活潑,永遠表現自己。他獲到這套工具之後,無論什麼平凡的題材也能寫出不平凡的文字來。好像呂純陽的指頭,觸到山石都成黃金,好像神話里的魔杖能夠將平常境界幻化為縹渺仙國。第二,結構多變化。茅盾在《宿莽》弁言中曾說:「一個已經發表過若干作品的作家的問題,也就是怎樣使自己不至於粘滯在自己所鑄成的一定的模型中。」郁達夫除自敘體小說外,不能寫別的東西,張資平三角戀愛小說千篇一律,可見茅盾所說的困難打破之不易。沈從文小說題材既極廣博,結構上要使它不雷同很難辦到。但我們的作家,在這方面很顯了些手段。他的小說有些是逆起的,例如《嘍羅》;有些是順起的,例如《嵐生同嵐生太太》;有些是以議論引起來的,例如《第四》;有些是以一封信引起來的,例如《男子須知》。他雖然寫了許多篇短篇小說,差不多每篇都有一個新結構,不使讀者感到單調與重復,其組織力之偉大,果然值得贊美。而且每篇小說結束時,必有一個「急劇轉變」
(a quick turn)。像《虎雛》那篇,他所收養教育的聰明小兵終於逃走;《夜》那篇,隱居老人開房示人以死婦屍體;《牛》那篇,牛大伯的牛被拉夫者拉去;《冬的空間》那篇,X女士之投海;《入伍後》那篇,二哥之被仇人支解;《嵐生同嵐生太太》那篇,太太聞女校學生燙頭發出而擲其火酒瓶……全篇文字得這樣一結,可以給人一個出乎意外的感想,一個愉快的驚奇。
第二,句法短峭簡練,富有單純的美。聽說沈氏常以此自誇,則這種文筆之造成,一定是他有意的努力。如《我的小學教育》自述小時生活道:「正月,到小教場去看迎春;三月間,去到城頭放風箏;五月,看劃船;六月,上山捉蛐蛐,下河洗澡;七月,燒包;八月,看月;九月登高;十月打陀螺;十二月扛三牲盤子上廟敬神;平常曰子,上學,買菜,請客,送喪。」這似由一首舊式兒歌變化而來,句法則似《月令》。舉此一例可概其餘了。
第三,造語新奇,有時想入非非,令人發笑。像「這個人那時正從山西過北京,一個又體面又可愛的人物,在×××最粗糙的比喻上,說那個人單是拿他的臉或者一張口,或者身上任何一部分放到當鋪中去也很容易質到一筆大數目款項。」(《第四》)「因為好的天氣,是不比印子錢可以用息金借來的。」(《牛》)「人家的憐憫,雖不一定比送禮物來得不慷慨,卻實在比禮物還無用的一種東西。」(《爹爹》)諸如此類的言語,沈氏作品中幾於俯拾即是,不必具引。別說這是容易,一個性靈尚未被舊文學格式壓扁和窒死的人才能有這樣自由的想像,才能作這樣有趣的譬喻。
沈從文創作的缺點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首為過於隨筆化。他好像是專門拿EssayConter的筆法來寫小說的。他曾自己解釋道:「從這一小本集子上看,可以得一結論,就是文章更近於小品散文,於描寫雖同樣盡力,於結構更疏忽了。照一般說法,短篇小說的必需條件所謂『事物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緊』,我全沒有顧到。也像有意這樣做,我只平平的寫去,到要完了就止,事情完全是平常的事情,故既不誇張,也不剪裁的把它寫下去了……我還是沒有寫過一篇一般人所謂的小說的小說,是因為我願意在章法外接受失敗,不想在章法內得到成功。」(《石子船跋》)本來用隨筆體裁寫故事,在法文有所謂「Conte」①者之一體。如佛郎士《我友之書》(LeLiverdemonami)
,都德的《磨坊尺牘》(LesLettresdemonmoulin)、《曰曜故事》(LescontesLundi)就是這類文章,這與小說(Novel)
是大有分別的。沈氏原是個「說故事的人」,用Conte體裁來寫故事亦未嘗不可,不過篇篇如此,也就有些討厭了。
次則用字造句,雖然力求短峭簡煉,描寫卻依然繁冗拖沓。有時累累數百言還不能達出「中心思想」。有似老嫗談家常,叨叨絮絮,說了半天,聽者尚茫然不知其命意之所在;又好像用軟綿綿的拳頭去打胖子,打不倒他的痛處。他用一千字寫的一段文章,我們將它縮成百字,原意仍可不失。因此他的文字不能像利劍一般刺進讀者的心靈,他的故事即寫得如何悲慘可怕,也不能在讀者腦筋里留下永久不能磨滅的印像。在這一點上他與王統照初期作風倒有相象處。據趙景深說,王統照的文字「都是經過若干次的修改和錘煉的」,然而我們讀了他的《春雨之夜》,《黃昏》,《一葉》等作只覺得它們「肉多於骨」,只覺得它們重復,瑣碎,令人厭倦。世上如真有「文章病院」的話,王統照的文字應該割去二三十斤的脂肪,沈從文的文字則應當抽去十幾條使它全身鬆懈的懶筋。作者寫文字時信筆揮灑毫不著急,思想到了哪裡,他的筆鋒也就到了哪裡。不幸他的思想是有些夾雜不清的,所以文字的體裁也就不能十分精醇爽利。
作者雖未曾受過高深的教育,未曾讀過多少書,然而他有像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磁石一般善於吸收的頭腦,野貓一般善於偵伺的眼光。那怕在一個平凡人生經驗上,一篇書上,一句普通朋友談話上,都可以找到他創作的靈感。似乎世間沒有一件事一件東西不足融化而為他寫作的題材的。有時他的靈感從什麼地方得來,我們都可以清楚知道,不過叫我們去寫卻寫不出來。他自己說能在一件事上發生五十種聯想(《阿麗思中國游記自序》),大約不是一句誇誕的話。為了他有這樣能力,所以拚命大量生產,拚命將醞釀未曾成熟的情感,觀察未曾明晰的對象,寫成文章。有時甚至不惜捏造離奇古怪不合情理的事實來吸引讀者的興趣,像《都市一婦人》和《醫生》簡直寫成了一篇低級趣味的Romance①,他文章的輕飄,空虛,浮泛等病均由此而起。這時候他過強的想像力變成了他天才的障礙,左右逢源的妙筆也變成他寫作技巧的致命傷了。我常說沈從文是一個新文學界的魔術家。他能從一個空盤里倒出數不清
的蘋果雞蛋;能從一方手帕里扯出許多紅紅綠綠的緞帶紙條;能從一把空壺里噴出灑
灑不窮的清泉;能從一方包袱下變出一盆烈焰飛騰的大火,不過觀眾在點頭微笑和熱烈鼓掌之中,心裡總有「這不過玩手法」的感想。沈從文之所以不能如魯迅,茅盾,葉紹鈞,丁玲等成為第一流作家,便是被這「玩手法」三字決定了的!
但是作者的天才究竟是可贊美的。他的永不疲乏的創作力尤其值得人驚異。只要他以後不濫用他過多的想像力,將作品產量節制一點,好好去收集人生經驗,細細磨琢他的文筆,還有光明燦爛的黃金時代等著他在前面!
⑵ 四年級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友情因無要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還是不平衡。詩人周濤描寫過一種平衡的深刻:「兩棵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喧嘩著聊了很久,很熟的書,彼此看見對方的黃葉子飄落於秋風,它們猛地沉浸了片刻,互相到別說:明年夏天見!」這不就是友情么?樹木有情,更何況人呢?
我和我的同桌也有深厚的友情,他也很有趣。這有怎麼說呢?首先他有一雙大大的,恫恫有神的水靈大眼,戴著一副眼考究的眼鏡,顯得很有學問,學富五車的樣子。在他的世界裡沒有不開心的事情,做什麼整天都樂呵呵的,非常樂觀,對於災難困難他總是一笑而過,對此只是過眼浮雲,早被跑到了九霄雲外。他就像一個笑口常開的哈勒佛一樣。
他最大的有趣之處是有條不紊,說普通點也就是「不著急」,火燒眉毛,千鈞一發之刻也不會動搖半分,他依舊不著急。你要和他說什麼事情,他准肯定會說:「急什麼,還有時間!」
他是不是很有趣,當然不著急有時候也給他惹來了禍端,可是他這樂觀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
我最喜歡的老師是陳老師,她可是一位「另類」老師。她的另類之處就是——特異功能。
特異功能一:她的眼睛會說話。一次,我上課在搞小動作。突然,我似乎被老師盯上了,我轉頭一看,發現老師正用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著我,似乎在說:「xxx,別說話。」我立刻改正了態度,老師的眼睛又在對我說:「這樣才對。」
特異功能二:鼻子靈。一次考試的時候,有一個同學考試時吃東西,而香味只飄出了一點點,但老師的鼻子很靈,一下子就聞到了,說:「xxx,上來扣掉10分。」那個同學只好乖乖的上去了。
特異功能三:「順風耳」。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有同學在說話,說話的聲音輕,不注意的人是聽不見的,但是,卻被老師聽見了,說:「有的'同學在說話,注意啦!」教室里突然安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那兩位同學實在忍不住不說話,把聲音放輕了說了起來。即使聲音放得再輕,還是被老師聽見了,跑過去打了一下他們兩個。
陳老師雖然「另類」,但是這樣才能讓我們注意起來。我們上課非常認真,非常的熱愛讀書。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人、仙、魔都有五行,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他們相生相剋。
看屬性是從經脈斷定,不管是人、仙、還是魔,身上都有五條經脈,其中只有一根通。是哪一根通,他就屬於哪一行了。
不知過了多少年,仙界的王——玉帝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唐小寶。他法力極強,更有一件怪事:唐小寶的五行全通,而且還有第六行——冰行!
與此同時,魔界的王——赤魔也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叫曾小翠。這魔女的法力也極強,也是五行全通,還有第六行——炎行! 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唐小寶長成了英俊瀟灑的青年,曾小翠也長成了年輕美貌的姑娘。
有一天,唐小寶突發奇想:「聽說人間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可得去看看。」他製造了一把什麼炎都能驅散的冰之劍。告別玉帝和王母,就啟程了。
曾小翠也想到人間遊玩,就制了一把什麼冰都能驅散的炎之劍。告別了赤魔和魔母,也啟程了。
唐小寶到了人間,看見一群乞丐非常可憐,就對那群乞丐說:「跟我來,有好東西給你們看。」乞丐們迷惑不解,也只好一步一跌地跟著唐小寶來到了一塊空地。乞丐們身上不知什麼時候都穿上了新衣,每人還有一張房契和地契,還有一袋種子。唐小寶卻不見了。從此,那群乞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一年過去了,唐小寶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數量已經達到了億級!人們為了感謝唐小寶,特地為他蓋了一座廟子,以便天天祭拜他。
其間,唐小寶在東北遇到了出來玩的曾小翠。開始時他們因為一個事情打了一架,打得昏天黑地。結果是不打不相識,兩人成了要好的朋友。玉帝好久沒看見兒子,命令兒子趕快回天宮。赤魔也急忙把女兒召回魔宮。二人都是大孝子,都急急忙忙地回去了。
又一年過去了,唐小寶思念曾小翠,就偷偷下凡,到東北去尋找曾小翠。曾小翠也思念唐小寶,到凡間去尋找唐小寶。
找呀,找呀,二人流下的汗水、淚水,像肥料一樣滋潤了土地,從此,東北的泥土都是肥沃的黑土地。
八年過去了,唐小寶終於在荒野里找到了曾小翠。正當他們准備結婚時,玉皇大帝聽說了,氣得七竅生煙。後來一想:
曾小翠雖然是魔界的,但他有一顆仁慈、善良的心,聽說人間有一群法力高強的妖魔鬼怪,不如一舉兩得,讓他們兩人去人間降妖除魔。
那一天,人間烏雲密布,災難重重,各路妖魔鬼怪,就乘這個時候到人間搗亂。唐小寶和曾小翠便啟程了 。
兩人到了凡間。My god! 人間凄凄涼涼,街上無一人蹤影。忽然,煙霧重重,從霧中閃出了那妖怪首領——妖王。他見二人擋路,就大聲喝道:「來者何人?竟敢擋本大爺的去路?活得不耐煩了?」
唐小寶答道:「我乃天庭玉帝之子唐小寶是也!」
曾小翠接著答道:「我乃魔界赤魔之女曾小翠是也!」
那妖王聽了,一陣哈哈大笑:「你們如果都是玉皇大帝和赤魔的子女,那我就是如來佛祖了!」 妖王頓了頓,叫道:「來人啊,把那兩個不知天高地厚、乳臭未乾的小孩兒抓起來!」
忽然,狂風大作,從裡面鑽出兩個Z級妖魔,朝著兩人撲去。妖王趁機說:「對付你們這兩個小混混,用兩個Z級的就夠了。」
二人見了妖怪,毫不退縮。唐小寶拿出佩劍,舞了一舞,劍里頓時沖出兩股火流,直朝兩個Z級妖魔射去。頓時,風停了,兩個低級妖魔也死了。妖王見了,毫不退縮,「呵呵」乾笑兩聲。突然,狂風又大作起來,不知比剛才那次強了多少倍!從裡面鑽出兩個A級妖魔,「呼」地朝兩人撲去!
他們也不怕,拔出劍就往兩個A級妖魔砍去,戰了十幾回合都不分勝負,唐小寶看準時機,來了個倒轉乾坤,一個妖魔死了,另一個也被曾小翠用浪里尋花給掛了。妖王愣了一下,說:「讓你們真正見識一下我的厲害!」忽然,出來五個和二人一樣功力的首妖。他們分別屬金、木、水、火、土。首先,屬金的首妖跳了出來,張牙舞爪地向唐小寶撲去。唐小寶就用火行K了它。與此同時,屬木的首妖凶神惡剎地向曾小翠殺去,曾小翠毫無懼色,用金行三下五除二,洗白了那個妖精。然後,剩下的三個妖精一齊撲來,兩人用水、土、木行,幾下就把它們擺平了。
妖王轉身就逃,二人緊追不舍,妖王突然轉過身來,使出了絕技:排——山——倒——海!
妖王一發絕招,把二人都打到數百步外,要不是他們功力強勁,都會被打得粉身碎骨了!
二人抖了抖身上的泥土,站了起來,一齊拿出佩劍,殺起來。直殺得方圓幾百里一片狼籍。幾千個回合後,兩人的氣力都差不多用盡了,而妖王始終都用不完,最後,他倆使出了絕招——炎冰合一!
二人同時發出了炎行、冰行的力量,二力合一,形成一股紫色的、強大的力量,激光一般的沖向妖王。妖王也又一次使出它的絕招——排山倒海!兩股力量剛相交,附近萬千里都一片狼籍,飛沙走石,宇宙也被強烈的震了一下!漸漸地,妖王支持不住了。只聽「啊」的一聲,妖王頓時化為了一堆灰。那灰堆成了黃土高原。
過了一年,二人功力又恢復了,他們就重返了天庭,玉帝聽說後大喜,終於同意兩人結婚····· 多年後,曾小翠生了一個怪胎——全身猴毛,卻聰明靈利的猴孩子。兩人帶著那猴孩下凡了。剛到人間,他們就遇到了一位大師(和尚)。那大師給那猴孩取名為:孫——悟——空——!
這就是後來的齊天大聖。
看了這張照片,我心如潮水般,久久不能平靜。
這張照片是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真實的反應了火車南站遭到日本轟炸後的一片摻狀。
圖片中有一個面黃肌瘦,衣衫襤樓的幼兒正孤零零的坐在地上,豪啕大哭。他也許是因為傷痛,也許是因為失去了父母,他面前是一堆 廢墟,火車站的站台已經被廢墟埋滅。周圍的樓房也震塌了許多,磚頭,瓦片,碎石散落一地。
這個小男孩的父母在這次大轟炸中已經身亡了眨眼間,他成了一個沒有家人的孤兒,他還這么幼小,可能只有兩歲多一點,就失去了父母,今後他將怎麼辦,也許會有好心人將他收養,也許他會無人撫養,在飢寒中死去,會有人將他檢走,賣到一個他從沒有去過的地方,或許他長大後會懷有深仇大恨去找日本侵略者報仇。但是無論如何,他都是無辜的,這些責任都應該推給那場長達十幾年的世界大戰。
望著這照片上的孩子,我彷彿回到了那一刻,那一段可怕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只有牢記那段可怕的歷史,我們才能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我的老家在鄉村,那兒是鳥兒們的家園,是花兒草兒的國度。
家門前的田野旁,有一條小溪,平靜的水面映著青山碧野,像是染上了一層青綠,彷彿是一匹匹綠色的錦緞在裡面似的,站在小溪石橋上遠眺,似乎不能在翡翠般的泉山遍野中找到一絲瑕疵。
鳥兒在空中歡快的舞蹈,山谷中的清泉、小蟋蟀、青蛙也在給它們伴奏。
那兒的人們生活樸素節儉,人格質朴、熱情。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過節時,甭管認不認識,他們總會親切的招呼你,好客的鄉下人,總是來者不拒,只要是客,他們都會拿出一大壇子酒,和幾道拿手小菜招待客人。
鄉下人們總愛在門前種上幾株花花草草。嬌艷的月季花,嫵媚的玫瑰花,艷麗的杜鵑花,幾盆蘆薈,幾盆蘇鐵,無不彰顯出了鄉間的悠閑,舒適的生活。
走在田野間漫步,常常會瞧見一幅自然、和諧的鄉間小景。小黑羊、老山羊、黃牛在悠閑的吃著草。而人們則忙得不亦樂乎,浸在衣巾上的汗水,顯露出了他們對豐收的無比喜悅。
鄉間小景,雖然質朴,沒有大都市般的繁華,但這樣的悠閑生活,不正是世人所嚮往的嗎?
⑶ 城市風光攝影技巧
導語:城市的高樓大廈是當代社會的一個風景線,雖說沒有藍天大地般自然,但也不失壯觀,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帶來城市風光攝影技巧,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1.選擇制高點俯拍大場景
選擇制高點俯拍,有利於表現建築的空間、層次以及建築與環境的關系,場景非常宏大。由於建築物具有不可移動性,選擇拍攝位置對於畫面效果的表現有著 很大的影響。想要表現宏大的場景,最佳的方式是選擇制高點俯視拍攝。可以登上電視塔這樣的整座城市的制高點,也可以通過高樓大廈的窗口拍攝。這樣的視角有利於表現建築的空間、層次以及建築與環境的關系。在拍攝時,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清晰地表現遠近的建築細節。
2.廣角鏡頭納入更多的環境
採用廣角鏡頭甚至魚眼鏡頭拍攝,能夠納入更多的環境,輕松表現建築的空間感和延伸感。廣角鏡頭是指鏡頭焦距在24mm~35mm之間的鏡頭,用廣角鏡頭拍攝,能夠將視野中的建築完全呈現在畫面上,輕松表現建築的空間感和延伸感,非常適合表現建築宏大的氣勢。另外,也可以使用16mm甚至焦距更短的魚眼鏡頭,通過誇張變形,產生戲劇性的效果。
3.發掘線條中的形式美
以對稱構圖將線條優美的橋梁安排在前景中,不但增強了畫面的線條美和層次感,並且能夠很好地起到集中觀眾視線的作用。拍攝建築要注意觀察和發掘線條的韻律和美感。在構圖中應盡可能充分利用線條的形式美,增強畫面的縱深感,突出被攝主體,從而提高畫面的藝術感染力。
4.用前景增加視覺趣味
以富有季節性的花草樹木做前景,可以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渲染季節氣氛,有力地烘托主題。拍攝建築時,想要避免畫面表現過於直白,最佳的方式是用前景襯托主題。可以圍繞建築四周走走,把樹木、花草、雕塑等納入前景。不但能夠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還能起到平衡畫面、突出主體的作用。例如以富有季節性的花草樹木做前景,可以渲染季節氣氛,這樣的前景對主題是有力的烘托。
5.搭建畫框集中視線
以路邊的圍欄搭建畫框,拱形的線條讓畫面富於變化,透過這個“框”去觀察建築,起到集中觀眾視線的作用。同時,虛化的`畫框也很好地增強了畫面的縱深感。
利用門廊搭建畫框,強烈的明暗對比加深了觀眾對主體建築的視覺印象。拍攝建築時,周圍雜亂的環境會干擾、分散觀眾的視線,如果單獨拍攝建築又會顯得直白、單調。除了前面介紹的納入前景,尋找一個能夠排除雜亂環境干擾的天然畫框,也能夠集中觀眾的注意力。樹木、通道、門、窗戶等都是常用的畫框。優秀的畫框一般是通過形狀、色彩、對比以及自然的前後關系等來完成對被攝主體構圖的輔助。
6.用仰拍表現建築的高大
採用廣角鏡頭低角度仰拍,大樓彷彿直插雲霄,向上匯聚的線條表現出強烈的空間感。想要表現建築的高大雄偉,仰拍是最佳選擇。由於仰視拍攝時拍攝點低於拍攝對象,相機鏡頭向上仰起,常常會使地平線處於畫面之外。而背景中的天空占據畫面相 當大的面積,誇張了被攝對象,使其具有巍峨之勢。如果配合廣角鏡頭拍攝,由於透視關系,建築會變得下寬上窄,近大遠小,給人一種挺拔直立,刺破青天的視覺效果。以這樣的方法拍攝時,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拍出建築清晰的線條和層次感。
7.用剪影強化建築的輪廓
日出、日落的光影和色彩能夠很好地渲染畫面氣氛,輪廓鮮明的剪影讓畫面顯得簡潔而有力度。 拍攝建築還可以用剪影方式突出建築的輪廓和線條。選擇日出、日落的時段,針對天空亮度均勻的區域測光,然後鎖定曝光值重新構圖拍攝。日出、日落的光影和色彩能夠很好地渲染畫面氣氛。輪廓鮮明的剪影讓畫面顯得簡潔而有力度。
8.運用倒影增添感染力
倒影使建築得以延伸、重復,帶來畫面的變化和朦朧美,增添畫面的感染力。無論是拍攝建築還是風光,周圍有水景時,要特別注意倒影的運用。倒影可以使建築得以延伸、重復,擴大畫面的表現范圍。同時,帶來畫面的變化和朦朧美,為畫面增添感染力並帶來視覺快感。
9.用長焦鏡頭刻畫細節
建築的細節能夠帶給觀眾更加直觀、真實的感受。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取景范圍,以組圖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每一棟建築都有著它獨特的細節之美,無論是色彩、線條還是精美的雕刻,都是值得納入鏡頭的畫面。因此,除了拍攝建築整體的外形,還要注重用長焦鏡頭刻畫細節。這些細節能夠帶給觀眾更加直觀、真實的感受。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取景范圍,以組圖的形式將它呈現在觀眾眼前。
10.在特殊的天氣中拍攝
霧中的建築若隱若現,有著豐富的層次感和朦朧美,能調動起人們的好奇心。遇到霧、雨、雪等“惡劣”的天氣,很多人都會放棄拍攝,避免外出。其實,在這樣的天氣中往往能夠拍攝到特別的照片。不論是大霧彌漫、狂風暴雨還是大雪紛 飛,都會在畫面上產生特別的環境氣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11.拍攝代表地域特徵的標志
拍攝街道的指示牌要注意納入周圍的環境,這幅作品採用對角線溝通,以延伸的曲線增強畫面的活力,拓展觀眾的視線。在都市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時,只要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新鮮的。特別是代表地域特徵的標志,比如門牌、街道的指示牌等。與周邊的環境融合在一 起,能夠起到簡介和說明的作用,整理照片和游記時,也便於回憶和查找相片。
12.發掘特徵鮮明的景物
一處小小的景觀,將琴台路古風古韻的文化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拍攝街景要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特徵鮮明的景物。如成都的琴台路,古建築密集、文化氣息濃厚,當發現了這座川劇裝扮的雕塑,就一定不能錯過。用廣角鏡頭仰拍,納入特徵鮮明的背景,梨園古韻立即呈現在畫面上。
13.在街景中尋找形式美
成都是一座悠閑的城市,當以對稱構圖、延伸的線條將街頭舒適、整齊的桌椅納入畫面時,靜靜地向觀眾呈現出老成都人的生活狀態。拍攝街頭小景還要善於從線條、色彩中尋找形式美。水平線條可以使視線上下移動,產生開闊、伸延、舒展的效果;斜線條會使人感到從一端向另一端擴展或收縮,產生變化不定的感覺,富於動感;曲線線條流暢、舒展,使畫面輕快活躍。在攝影中,色彩也是重要的設計元素,強烈的色彩往往能成為一個優秀構圖的視覺中心。拍攝街頭小景時,講究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段,把場景中的各種元素組合、搭配,就能為觀眾呈現一幅視覺效果更好的作品。
14.關注街頭的人文景觀
老成都的特點是悠閑的慢生活,院落代表著一種傳統的休閑文化。行走在悠長的巷子里,屋中有院,院中有樹。藤椅、老者、悠閑的神態,把老城的生活鮮活地呈現在觀眾眼前。街景體現著一個城市最市井的民間文化,一些老街更是代表著城市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拍攝街頭小景時,也要注意在畫面中納入人,把老城區市民化生活的場景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表現鮮活的生活氣息。
15.慢速快門動中有靜
設置為1/60秒~1/30秒的快門速度,對准拍攝主體半按快門,跟隨他移動鏡頭,待主體移動到預定構圖背景時,按下快門,並繼續跟隨主體移動相機。只要畫面上存在移動的主體,就能夠拍出動靜結合的效果。將拍攝模式設置為快門優先,設置1/30秒甚至更低的快門速度。保持相機穩定,按下快門鍵。在慢速快門下,移動的人群、車輛自然會富有動感,表現出都市人潮湧動,緊張忙碌的氣氛。快門速度不同,動與靜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表現需要調整快門速度。
16.呈現迷人的藍調天空
拍攝於19點13分。在夜幕降臨時採用“鎢絲燈”白平衡拍攝,可以使天空呈現出迷人的藍調色彩。在拍攝夜景照片時要注意把握拍攝時機。在晴朗的日子裡,天將黑未黑時是最理想的拍攝時段。這個時段大概有15分鍾,天空中常常會呈現出醉人的藍色,與夜晚的燈光交相輝映,如夢如幻。在拍攝時,要使用三腳架、小光圈、低ISO,這樣才能保持穩定並獲得最佳的畫質。更重要的是,將白平衡設置為鎢絲燈模式,可以強化天空的藍色,表現出更迷 人的畫面色彩。
17.表現車流動感的軌跡
使用1/10秒甚至更慢的快門速度拍攝,由於快門速度慢,而車流快,照片中的車流自然就變成了夢幻般的光軌。車流的軌跡是城市夜景的必拍主題,在慢速快門下,車流劃出的一道道光軌匯集在一起,如行雲流水一般。拍攝車流,地點的選擇非常重要。位置越高、視野越廣,效果也越好。因此,可以選擇在過街天橋或者高樓上拍攝。最好在有紅綠燈的路口拍攝,紅燈會滯留大量機動車,一旦轉換到綠燈,就會出現絢麗的車流。將相機設置為快門優先,使用1/10秒甚至更慢的快門速度拍攝,使用三腳架、小光圈、低ISO,保持穩定拍攝。由於快門速度慢,而車流快,照片中的車流自然就變成了夢幻般的光軌。快門速度越慢,光軌也越長。
⑷ 簡析北方畫派和南方畫派差異的原因
北方山水畫派特點
北方山水畫派的幾位畫家是各有特點;關仝的「峭拔」、李成的「曠遠」范寬的「雄傑」、歷來被稱為「三家山水」,他們都因為各具個性而自成一體,而三家又都來源於荊浩,表現雄偉峻厚、風骨峭拔的突兀巨壑,用硬性的「釘頭皴」、「雨點皴」、「條子皴」描繪出北方石質堅凝的山體,是他們共同的特色。所以,他們共同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畫中的「北方流派」,與以柔性線條描繪平緩溫潤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畫派」有著本質區別。
北方畫派以荊浩、關仝、李成、范寬為代表。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關仝是荊浩的弟子,他畫山水常常表現出陝甘一帶山川的特點。北宋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關仝的在意境上甚至超過了荊浩。有了自己的一套風格,被稱為「關家山水」。他的畫風很純朴,被譽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關仝喜歡描繪秋高氣爽的山林,身居山中的村人和隱士的生活,畫面細致微妙,非常逼真,像身臨其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與荊浩並稱為「荊關」。北宋人將他與李成、范寬並列為「三家鼎峙」,具有很大影響。關仝傳世作品有《山豀待渡圖》及《關山行旅圖》等。
南方山水畫派特點
1、平淡天真
「平淡天真」是南方山水畫派的重要審美特徵之一,這一審美特徵米芾在他的《畫史》里作了充分地表述。黃筌和徐熙是五代時期的兩位花鳥畫大家,前者設色,後者落墨,風格迥異,故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說。因為黃筌風格華麗,適合宮廷的富貴氣氛和裝飾口味,所以黃筌體制深受皇家的喜愛,並成為北宋初期畫院優劣取捨的程式。但米芾對黃筌的畫卻深為不滿,他說:「黃筌惟蓮差勝,雖富艷皆俗。」「黃筌畫不足收,易摹。」所謂「富艷皆俗」,實質上是反對「金碧煌耀、格法森嚴」和匠氣很重的院體畫派;所謂「畫不足收,易摹」則是指黃筌畫的描摹痕跡太重,缺少自然流露。米芾進而說:「今人(指北宋)畫不足深論」,更說崔白等人的作晶,只能「污壁茶坊酒店,不入吾曹議論」,米芾不但對黃筌、崔白等院體畫不滿,而且對當時稱譽北宋畫壇的幾位北方派山水大家也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評,說「關仝麄山,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李成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多巧少真意」;「范寬勢雖雄傑,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甚至說這三家的宗師荊浩的作品,「未見卓然驚人」。顯而易見,米芾既不欣賞賦色艷麗,匠氣摹描的作品,也不喜歡峭拔峻危,刻意雕琢的作品。米芾的審美意趣在於追求「平淡天真」、「不裝巧趣」。董源、巨然的山水畫派,在當時雖不受北宋宮廷和畫壇所重視,但它「平淡天真」 、「率多真意」的美學特徵和畫風卻與米芾不謀而合。米芾發現了董、巨山水畫的審美價值,並全力推崇和贊賞。米芾在《畫史》中說:「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在畢宏上。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郁蒼,枝幹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南方也。」「巨然師董源,今世多有本。嵐氣清潤,布景得天真多……老年平淡趣高。」
蘇軾亦在他的詩文中表述他的美學思想。他在《書鄢陵王主簿所折枝》詩中雲:「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蘇軾認為繪畫與作詩一樣,也應該達到天工自然、意境清美。這是蘇軾的詩、畫審美觀和標準的自白。蘇軾在另一首題畫詩作了更簡明的闡述:「野雁見人時,未起意先改。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態。無乃槁木形,人禽兩自在。」(《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蘇軾這里所贊賞的「無人態」,即是天工自然之態。只有畫出這種「無人態」,才能充分地描繪出野雁平淡天真之神態,傳出畫家超然自得的神情意趣。「含風偃蹇得真態,刻畫始信天有工」(《贊歐陽修所蓄石屏畫》)。所謂「真態」與「無人態」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反對繪畫中的雕飾琢磨,而主張渾然天成,自然天真,清雅優美。董源、巨然、米芾、蘇軾等人的繪畫,審美特徵是一樣的,皆追求平淡、天真、自然、清秀。這種審美特徵是南方派山水畫家所共有的。董源的《瀟湘圖》、米氏父子的「米氏雲山」、蘇軾的《瀟湘竹石圖》、惠崇的「南方小景」、法常與若芬的「禪意山水」、江參的「南方山水」,均具有這種美學特徵。
董源的作品,這種平淡天真的藝術特徵尤為鮮明。展開畫卷,例如《瀟湘圖》卷、《夏山圖》卷、《夏景山口待渡圖》卷等作品,雲巒蒼林,山遠水闊,漁浦人家……讓人感受到畫境之悠遠平淡,真情流露,不禁思緒萬千。正如《宣和畫譜》所雲:「至其出自胸臆,寫山水江湖、風雨溪谷,峰巒晦明、林霏煙雲,與夫千岩萬壑、重汀絕岸,使覽者得之,真若寓目於其處也。而足以助騷客詞人之吟思,則有不可形容者。」正因為董源的山水畫富有平淡天真的藝術特徵,才能牽動騷客詞人的思緒,而吟思抒懷。元代畫家吳鎮看了董源的《夏山深遠圖》有感而發,題詩雲:
北宛時翻硯池墨,疊起煙雲隱霹靂。
短縑尺楮信手揮,若有蛟龍在昏墨。
南唐畫院稱聖功,好事珍藏裹數重。
崇山哭兀常疑雨,碧樹蕭森迥御風。
鳥啼花落不知處,漁唱樵夫遐邇度。
展舒不盡古今情,未容肉眼輕將賦。
——《元詩選》二集,梅花庵稿
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雲山」亦極具平淡天真的藝術特徵。米氏父子的山水畫主要反映襄陽、鎮江一帶的雲山之景,他們崇拜並師法董源,但他一變董氏畫法,用抒情寫意性更強的「落茄法」來表現,他們旨在通過水墨洇潤、山雲朦朧的境界來抒發他們的胸臆和情感。米友仁自題《瀟湘奇觀圖》卷雲:「餘生平熟悉瀟湘奇觀,每於登臨佳處,輒復寫其真趣。」又題《瀟湘白雲圖卷》雲:「夜雨欲霽,曉煙既泮,則其狀類此。余蓋戲為瀟湘寫千變萬化不可狀神奇之趣。」米氏父子根據對真山真水的體驗,融會了蘊積胸中的情感,形之於筆墨,揮灑隨意,真率無奇,自然平淡,毫無雕鑿之氣。
米氏雲山,如《瀟湘奇觀圖》、《雲山墨戲圖》、《瀟湘白雲圖》等皆是長卷,表現南方雲山起伏連綿,雲煙泮合,茂林闊木,具有典型的南方派整體構圖的特點。但其真率性似比董源更強,這是因為,米氏父子深受蘇軾文人畫思想的影響,並接受了蘇軾「抒胸寫意」的論點,所以,米氏作品更具有寫意性和抒情性。米芾也說自己的畫是「信筆作之,多煙雲掩映,樹石不取工細,意似便已」。我們面對米氏山水畫,誰不感受到南方雲山蒼茫滋秀,牽引著人們的心扉和情感。「萬里江天杳靄,一村煙林微茫;只欠孤篷聽魚,恍如身在瀟湘。淡淡曉山橫霧,茫茫遠水平沙;安得綠蓑青笠,往來泛宅浮家」(《梁溪遺移》卷一),這是尤袤觀米友仁《瀟湘圖卷》後所寫下的感受。
2、布景平遠
南方山水畫派是以南方自然山水為描寫對象,南方的地域特徵是山巒平緩,連綿不絕,草木豐茂,煙嵐清潤,江水浩渺,境界遼闊。這些特徵,決定了南方派山水畫構圖、布景上的特色——平遠。假如我們把南方派布景與北方派布景作一比較,不難發現,北方派布景險峻、壯偉,氣勢逼人,如臨真山,構圖多縱向(即上下)展開畫境。而南方派布景平緩、幽遠,景象遼闊,一瀉千里,構圖多橫向(即左右)展開畫境。巨然、劉道士亦有縱向取境的。
董源的山水畫,平遠幽深,一片南方,這種布景手法,對其先輩李思訓、荊浩等唐代山水畫來說是一大變革,它使畫家有更大的自由去表現展示在畫家眼前的千里江山。董源的《夏山圖》卷就是代表這種構圖、布景方法和風格特色的典型傑作。該圖畫的是一片岡巒重疊、煙樹沙磧景緻,在其間點綴了一二人物,橋、亭,及牛羊牧放的生活場面.一眼望去畫面給人以氣勢遼闊、平遠的感覺。董源把極其單調平常的平沙渚堤和疊岡遠巒作為描寫的主題,並展開成3米多長的巨幅,這在董源以前是少有的,不能說不是董源在山水畫構圖、布景上的一個偉大的創舉!更難得的是,這幅畫的結構十分嚴密緊湊,絕無松垮之感。此圖的下部分利用山坡叢樹的一起一伏,頂部以遠山覆蓋於岡巒之上,時隱時現。這樣的章法本身,組成了既有規律又有變化的節奏和韻律,使中部一帶的沙磧、岡巒間的空間,在視覺上造成一種遼闊的氣勢和平遠的感覺,這是何等扣人心弦的手筆。樹木雖矮小,但因沙磧的空間感而見其高大;岡巒雖重疊,卻因遠山的牽引而不感其阻隔。在藝術手法上值得重視的,是董源成功地用無數平直橫亘的沙堤,來引帶一座座球形疊成的岡巒,在平行橫線和半球形的組合中,利用垂直的短小樹干穿插其間,使它們互相關聯起來,因此造成畫面布景極繁密而且單純,似平淡而有變化的不同凡響。
《瀟湘圖》卷亦是一幅典型的平遠山水長卷,但布景不似《夏山圖》卷那樣岡巒重疊,幽深曲折,而是簡明、遼闊,一片南方平淡無奇的水鄉景色。該圖開卷便布以沙磧平坡,蘆葦荒疏,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南方水澤汀岸,有數人活動,正待迎接駛向岸邊來的船里貴客。後段遠山茂林,雲氣蒸騰,坡岸處有十個漁人張持巨網正在捕魚。沙汀葦渚間還有幾只漁艇往來隱約,給空寂的江面,增添幾分意趣。此圖布景平鋪直敘,少曲折,少起伏,但董源成功地運用有限的開合和沙渚江岸、山腳坡洲的平行線,把景物向左右延伸,襯托出廣闊無垠的江水及兩岸的山嶺景色。
巨然山水布景除具有平遠一面外,還具有高遠的特點。他的畫不像董源以南方平遠幽深為特色,而是善畫山間真景,頗具奇絕之勢。其布景講究結構,善於細處經營,精密而不零散,紛披而又統一。
《秋山問道圖》的上端主峰高聳,幾出畫外。中部寫兩山抱合,山下密林,林中茅屋樹椽,柴門大開,林麓之間小徑縈回,繞過柴門,折入深谷。下端,坡岸逶迤,樹木偃仰,碎石臨流,蒲草迎風。畫中的主客人物就是在如此明凈而又幽深的秋山裡,趺坐論道於草堂之上。
趙乾的畫是董源一系嫡傳,亦是一片南方景緻。他的《江行初雪圖》卷,布置既具有平遠的特色,但又不同於董源整體構圖,上天下地,層層舒展。其取景不求於平遠浩瀚的江流水色,而是選取江中近、中之景,表現江景的曲折變化和人物、舟楫的活動。這種布景方式別具特色,景物范圍雖然局限於一條狹窄的江面、坡岸,但人物以活動、地貌變化、江流港汊的前後交錯伸展皆協調、自然,宛如從闊大的自然畫圖上截取了一角,而觀者所領略的詩情畫意溢於卷外。
米氏父子在布景上深得董源平遠、平淡之真諦。《瀟湘奇觀圖》卷,乃米友仁根據真景所繪。雖然該圖不像董源那樣布景曲折多變,刻畫精細,但米友仁大刀闊斧,僅幾開合,一股平遠之趣便溢於畫表。此圖開卷便是濃雲翻卷,遠山坡腳隱現於微茫之中。隨著雲氣的游動變幻,山形逐漸顯露,重疊起伏地向左右展開,遠處峰巒終於出現在團團白雲中。中段主山聳立,群巒起伏。林木疏密,表現遠近與層次,此段山水清晰,方露真容,但末段一轉,山色又隱入淡遠迷茫之中……卷尾布以近山、林木、草廬,與迷雲遠山形成對比,更顯幽遠。此圖從卷首至卷尾,迷濛、清明以及遠近、濃淡之間,處處體現造化生機,以及米友仁於布景用心之良苦。
至於法常的《漁村夕照圖》、若芬的《遠浦帆歸圖》,他們用極簡的筆墨,特別是運用大面積的渲染手法,將山、樹、人、舟、雲等無多的景物籠罩在一片淡淡的迷茫霧氣之中,產生一種不可捉摸的幽遠、朦朧之景境,這與董源平遠的布景手法,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之,布景平遠是南方山水畫派的一大藝術特色,亦是南方派山水畫的風格體現。
3、秀雅溫柔
南方派山水畫秀雅、溫柔,北方派山水畫雄壯剛勁,這是南北兩派審美特徵的截然區別。北方派畫家旨在通過對北方山水精細而整體的描繪,表現出北方山水的雄壯之氣、陽剛之美。而南方派畫家則在通過對南方湖山的精細而整體的描繪,傳達出南方山水的秀雅之氣、溫柔之美。
南方派山水畫家總是用秀潤、淡雅、溫和之筆墨,皴山、點樹、染雲。其山石無奇峭之筆,平緩如丘;其樹木也無峭拔之勢,多用濕筆點綴成林。其用墨亦是淡墨、濕墨為主,有一種淡雅、溫潤的情趣……總之南方派山水畫家,在構思、創作時處處都以秀雅溫柔為最高審美標准,使其作品具有溫柔之美。
細觀董源的《瀟湘圖》、《夏景山口待渡圖》,其山巒層層疊疊,皴筆柔和,苔草蒼潤,山間迷漫的霧氣,濕潤潤的;山腳坡岸布滿蒼郁的樹林,濃淡交融,遠近有別;一泓明靜的湖水,間以洲渚、漁人穿插其間明靜秀雅的湖光山色,抒發著無比溫柔的情調。清人安岐說董源《瀟湘圖》「山水以花青運墨,不作奇峰峭壁,皆長山復嶺,遠樹茂林」。秀雅溫柔反映在董源山水畫法上是,其山石輪廓不作突出的主幹線條,不作剛硬方折的筆畫。其用筆圓曲柔渾,用墨淡潤、清雅,藏骨於肉。多用披麻、雨點皴法,多畫平遠山勢,山頂多作礬頭、叢林,土石相雜,山下多碎石或平沙淺渚,具蒼莽、闊遠之氣。其畫面給人的感覺是淡墨輕嵐,骨肉兼得,筆墨勻停,溫雅柔潤。謝稚柳曾分析董源的這種筆墨特點時說:
這一風格,與北方畫派的描繪形式,是完全殊途的。主要在於山的輪廓凹凸部分的表現方法不同。北方的李派,必須以突出的主幹線來確定山的輪廓與凹凸的每一部分。而董源的畫派,是不突出它的主幹線條,卻用無數的點、線來表現這些部分。這是《瀟湘》等三圖的形體。而《溪岸圖》又與上述三圖的體制不同,所寫的是崇山峻嶺,與北方畫派的形體總的來說比較相同,但並不突出以表現山的凹凸的主幹線條,而是以水墨烘暈來突出了它。因此,仍與北方畫派的體格不同。高山大嶺,用筆少而多暈染,骨體顯得溫潤,絕無外強之氣,也沒有多少苔點……他這一畫派,應該就是「類王維」的水墨畫,是唐代新興的「士大夫畫」的標准形式的發展,成為南唐時期的南方畫祖師。
巨然、劉道士的山水畫,在布置取勢上是以立軸的構圖方式,表現南方深山的雲壑幽居,具有北方派的奇峭之勢,如《湖山清曉圖》、《秋山問道圖》、《山居圖》、《萬壑松風圖》、《層岩叢樹圖》等,但他絕無北方派的剛健、老硬和刻露.通體看,巨然、劉道士山水畫仍是筆墨柔和,骨肉兼得,土石相間,其山石絕無突出的主幹線,而是用長短披麻皴山體,用苔點和暈染來突出山體的輪廓及前後層次,特別善用淡淡的水墨烘染山間的雲氣和山體,讓天地、雲山籠罩與柔和明潤的境界里,正如沈括所說的「淡墨輕嵐」。
巨然與劉道士對董源溫潤柔和的風格又有所發展。我們看巨然的《秋山問道圖》,山用淡墨長披麻皴,層層深厚,不為奇峭,仍是董源本色。山頭折塔轉換處,疊以卵石,皆用水墨烘暈,不施皴,多空白,而苔點飛落,遂使整座大山氣勢空靈,生機流盪。特別是綜合皴、點、染以組織山石,強調明暗,取得氣勢以及對於筆與墨的有機融合上,似比董源更為成熟。巨然、劉道士作畫氣勢奇絕,而筆墨勻停、柔和。米芾說:「蘇沁家有巨然山水,平淡奇絕。」(《畫史》)巨然能將北方派的山勢與南方派的筆墨融為一體,難能可貴。
米氏父子的煙樹雲山更富溫柔之美。他們畫南方雲山,更省去勾線、皴擦,純以濃淡之墨,干濕之筆,卧筆橫點,積點排列成山,闊點成樹,所謂「無根樹,朦朧雲」。畫面墨氣淋漓,煙雲縈繞,滋秀華潤,溫柔朦朧。米氏雲山所展現的秀雅溫柔之美,曾打動過不少文人墨客。吳道師看了米友仁的《雲山圖》不禁勾起昔日游京口之思,題雲:
往年過京口,登北固,眺金、焦,俯臨大江。時春雨初霽,江上渚山雲氣漲漫,岡嶺出沒,林樹隱見,恨無老杜盪胸之句,為之發揮。乃今倏見此圖,知海岳庵中人筆力之妙,能盡得予當日所睹。掩卷追思,不覺悵然。
——《吳禮部集》
趙文《青山集》有題米芾《山水》詩雲:
遠山濃淡幾無影,遠樹高低略帶行;
不是模糊並紙敗,無人知是米元章。
馬臻《霞外詩集》亦有題小米畫雲:
幾點歸鴉入暮煙,漁蓑和雨釣江天;
誰憐一片淋漓墨,曾在米家書畫船。
米氏父子的山水畫,已帶有文人畫的「墨戲」色彩,他們以詩入畫,書畫結合,更注重水墨濃淡暈破的墨色效果,筆墨柔和,骨肉兼得更是米氏父子山水畫的特色。《圖繪寶鑒》說米氏父子雲:
米芾……天資高邁,書法入神……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發露,怪怪奇奇,枯木松石,自有奇思。米友仁……略變其父所為,成一家法。煙雲變滅,林泉點綴,草草而成,不失天真,意在筆先,正是古人作畫妙處。每自題其畫曰「墨戲」。
至於惠崇的「南方小景」更是以溫柔抒情見長,他的作品不像董源、巨然、米家父子那樣善用鴻篇巨制來描繪南方連綿的青山秀水,而是用尺縑短幅描繪局部小景,雖尺幅不大,但柔雅動人,如臨其境。「向來惠崇輩愛寫南方黃落村,平遠彌望,數峰隱約……秀發可喜」(《蘆川歸來集》)。如《沙汀煙樹圖》,深深感受到南方秀雅溫柔的情致。「雪盡南方二月初,並禽高下自相呼;靜中樂意無人見,一片春聲在畫圖。」(周密《草窗韻語》題惠崇《並禽圖》)這正是惠崇的小景給人的審美感受。
禪宗畫家法常、若芬的山水畫,景界幽遠,皴筆無多,水墨淡雅,在溫潤明秀中抒發情感。特別是那水墨渲染的朦朧無盡的藝術效果,一種濕潤的氛圍、溫柔的美感,讓人領悟到水墨交融中滲透禪意玄機所在。
⑸ 名家對沈從文<邊城>的評價和分析
沈從文論
蘇雪林
五四運動以後的六七年中,北方有幾個作家頗引起讀者的注意,而使得一群青年讀者特別傾倒的則推那個年齡最輕而出身又有些奇異的沈從文了。這是一個以作品產量豐富迅速而驚人的作家。屈指他自從事文藝生活以來,至今不過八九年光景,而單行本著作,已有《入伍後》,《蜜柑》,《好管閑事的人》,《阿麗思中國游記》,《舊夢》,《一個天才的通信》,《阿黑小史》,《都市一婦人》,《虎雛》,《石子船》,《山鬼》、《龍朱》,《神巫之愛》,《旅店及其他》,《篁君曰記》,《長夏》,《一個女劇員的生活》,《老實人》,《十四夜間》,《從文子集》,《沈從文甲集》,《記胡也頻》,《月下小景》等20餘種;零星發表於報章雜志者如記《丁玲女士》,《湘行散記》,《邊城》等也還有十來種。我們現在將他的作品總括起來則有以下的四類:1。軍隊生活,2。湘西民族和苗族的生活,3。普通社會事件,4。童話及舊傳說的改作。
現在先論他第一類作品。沈從文是當兵出身的,所以熟稔軍隊生活。像《入伍後》,《會明》,《傳事兵》,《卒伍》,《夜》,《虎雛》,《我的教育》等篇所寫人物都以軍人為典型。所記事跡也不過是軍隊間曰常發生的瑣屑。像《我的教育》那篇描寫自己少時混跡軍隊的生涯,每曰除上操以外,無非看審土匪,看殺頭,看捉逃兵,或在修械所看工人修械。情節原平淡無奇,不過我們讀著時很感覺得一種新鮮趣味。這因為我們普通人生活范圍仄狹,除了自己階級所能經驗的以處,其他生活便非常隔膜,假如有一個作家能於我們生活經驗以外,供給一些東西,自然要歡迎了。
所謂富於「異國情調」的詩歌小說得人愛好,也是一個道理。但沈氏在軍隊中所處地位,似乎比一般士兵優異。據《卒伍》那篇自述,他是在一個親戚軍官領率的隊伍中當學習兵,與營長連長兒子同居一處,正如世俗所諷嘲的「少爺兵」的資格是。他沒有受過刻苦的訓練,沒有上過炮火連天驚心動魄的戰線,也沒有經驗過中國普通士兵姦淫殺掠陞官發財的痛快,也沒有經驗過他們飢渴勞頓流離瑣尾的慘苦。所以所寫軍隊生活除了還有點趣味之外,不能叫人深切的感動。近來有一位署名黑炎的所著《戰線上》,頗為文壇所稱道。他的軍隊生活經驗較沈氏豐富,所以他雖顯明地受了沈從文這類文字的啟示寫成,卻有出藍之譽。韓侍桁批評沈從文這類文字道:「帶著游戲眼鏡來觀察士兵的痛苦生活,而結果使其變成了滑稽。」這話說得似乎不大公允。士兵生活誠然是痛苦的,但也有很舒服的。沈氏所過軍隊生活,原屬於後者一類,教他怎樣捏造呢?黎錦明有《水莽草》,《黃葯》等篇,論者謂足以表現湘西的地方色彩。但黎氏以寫故事為首要目的,表現地方色彩為次要目的,所以成功不大。至於沈從文則不然。他的《旅店》(一名《野店》),《入伍後》,《夜》,《黔小景》,《我的小學教育》,《船上》,《往事》,《還鄉》,《漁》,對於湘西的風俗人情氣候景物都有詳細的描寫,好像有心要借那陌生地方的神秘性來完成自己文章特色似的。有些故事野蠻慘厲,可以使我們神經衰弱的文明人讀之為之起栗,像《夜》的那篇寫自己少時混跡軍隊時和同伴四個軍人寄宿某老人家,各講自己離奇的經歷。一個同伴說自己從前曾和一個在沙羅寨的苗族婦人戀愛。婦人雖黑卻甚美麗,她的丈夫是一個巫師。這軍人每夜必邀一個朋友去那巫師屋後樹林中與婦人相會,有一夜因為有點事不得早脫身,便使朋友先去通知婦人,自己事畢立即赴約:
到了那裡,憑借月光,看到婦人同朋友在一株大樹下摟在一處,像沒有知道他會來,心中非常氣忿。走攏去一看,才嚇慌了,原來兩個人皆為一個矛子扎透了胸脯,矛尖深深的固定在樹上,兩人皆死了。他不由得驚喊了一聲。那個兇手,那個頭纏紅巾同魔鬼常在一塊的怪物,藏在林里陰慘的笑了。像一個鴟梟,用那詛人的口,向他說:「狗,回到你營里去告訴他們,你那懂風情的夥伴,我給他一矛子永遠把他同婦人連在一塊兒,這是他應得的一種待遇。」他先是為那奇突的事情所恐怖,到後來是為這暗中的嘲弄所憤怒,且明白那伙計是在一種誤會中代替了自己遭了這苗人的毒手,他就想跑進深林去找尋這個東西。但是,進去時,已經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他走回營去報告時,這人家已起了火,火焰燭天,這火就是巫師放的,他完全明白。
又像《漁》的那一篇寫兩個家族間械鬥的情形道:在田坪中極天真的以相互流血
為樂,男子向前作戰,女人則站到山上吶喊助威。交鋒了,棍棒齊下,金鼓齊鳴,軟弱者斃於重擊下,勝利者用紅血所染的巾纏在頭上,矛尖穿著人頭,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屬諸平常的事情。最天真的還是各人把活捉俘虜拿回,如殺豬把人殺死,洗刮干凈,切成小塊,用香料攙入,放大鍋中把文武火煨好,抬到場上,一人打小鑼,大喊吃肉吃肉,百錢一塊。凡有呆氣漢子不知事故想一嘗人肉走來試吃一塊,則得錢一百。然而更妙的卻是在場的一端也正如此喊叫,或竟加錢至二百文。在吃肉者大約也還有得錢以外,在火候鹹淡上加以批評的人。
據說湘西沅水上游,和川黔邊境一帶有許多苗瑤民族和漢族雜居在一起,惟其生活習慣與我們大不相同。沈從文是湘西人,又曾在黔邊軍隊混過幾年,對於苗族生活比較別人多知道一些,故他的作品關於苗族生活的描寫要佔一部分。這種描寫,許多人稱為作者作品特具的色彩,也似乎為作者自己所最得意,觀其常引「龍朱」二字可知。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則較之湘西民族生活之介紹似遜一籌。我們現在以《龍朱》與《神巫之愛》為例。這兩篇故事大致彷彿,可說是姊妹篇。龍朱與神巫同是苗族中
的美少年;同為許多青年婦女所傾心而庄矜自持;後來同為一個極美少女所感而陷入
情網;同有一個愚蠢而頗具風趣像DonQuixote里的山差邦詫的奴僕。故事是浪漫的,而描寫則是幻想的。特別對話歐化氣味很重,完全不像腦筋簡單的苗人所能說出。像《神巫之愛》里五羊知道主人思慕某女郎,自願充媒介人而主人不許時的
一段對話:
仆:「主人,差遣你蠢仆去做你所要做的事吧,他在候你的命令。」
主:「你是做不到這事的,因為我又不願意她以外另一人知道我的心事。」
五羊喋喋不已,堅欲充任斯役,主僕又有一段對話:主:「你舌頭的勇敢恐怕比你的行為大五倍。」
仆:「主人,說金子是在火里煉得出來的,僕人的能力要做去才知道。」
神巫既見所思慕的女子呈現於前,便向她求愛道:「我的主人,昨夜裡在星光下你美麗如仙,今天在曰光下你卻美麗如神了。……神啊,你美麗庄嚴的口輔,是應當為命令愚人而開的,我在此等候你的使喚。我如今是從你眼中望見天堂了。就立刻入地獄也死而無怨……我生命中的主宰,一個誤登天堂用口瀆了神聖的尊嚴的愚人行為如果引起了神聖的憎怒,你就使他到地獄去吧。」
作者原想寫一個態度嫻雅辭令優美的苗族美男,然而卻不知不覺把他寫成路易十四宮庭中人物了。又苗族男女戀愛時喜作歌辭互相唱和,其歌辭雖非我們所能知,但想也不過和《楚辭九歌》,《巴俞欠舞歌》,六朝民間樂府,劉禹錫所擬《竹枝詞》;以及今曰所採集的《蜓歌》,《狼情歌》,《嶺東戀歌》,《客音情歌》大同小異。不意在沈從文筆下寫來,卻都帶著西洋情歌風味。像神巫所唱:瞅人的星我與你並不相識,我只記得一個女人的眼睛,這眼睛曾為淚水所濕,那光明將永遠閃耀我心。
又:
天堂門在一個蠢人面前開時,徘徊在門外這蠢人心實不甘;若歌聲是啟辟這愛情的鑰匙,他願意立定在星光下唱歌一年。
本來大自然雄偉美麗的風景,和原始民族自由放縱的生活,原帶著無窮神秘的美,無窮抒情詩的風味,可以使我們這些久困於文明重壓之下疲乏麻木的靈魂,暫時得到一種解放的快樂。我們讀到這類作品,好像在沙漠炎曰中跋涉數百里長途之後,忽然走進一片陰森蓊鬱的樹林,放下肩頭重擔,拭去臉上熱汗,在如茵軟草上躺了下來。頃刻之間,那爽肌的空翠,沁心的涼風,使你四體鬆懈,百憂消散,像喝了美酒一般,不由得沉沉入夢。記得從前讀過法國19世紀大作家夏都伯里陽(F。A。
Chateaubriand)的名著《阿達拉》(Atala)、《海納》
(Rene)等關於美洲北部未開辟時土人生活的描寫,頗感此等妙趣。但夏氏曾親赴美洲游歷,對北美蠻族的風俗習慣曾下過一番研究功夫,所以其書雖然富於浪漫氣氛,實非向壁虛造的故事可比。至於沈從文雖然略略明白一些「花帕族」、「白面族」的分別;能夠描寫神巫做法事的禮儀;哪能夠知道他們男女戀愛時特殊的情形。
而他究竟沒有到苗族中間去生活過,所有敘述十分之九是靠想像來完成的。許多地方似乎從希臘神話,古代英雄傳說,以及澳洲、非洲艷情電影抄襲而來,雖然另有用意——解釋見後——初讀尚覺新奇,再讀便味如嚼蠟了。最近發表的《月下小景——新十曰談序曲》,還是以苗族中間英雄美人做題材,意境也沒有超過《龍朱》和《神巫之愛》,不過篇幅很短,所取又是散文詩體裁,使讀者陶醉於故事的凄厲哀艷的情緒之中,不暇去苛求它的「真實性」,以文筆論,這倒可算沈從文一切苗族生活介紹之中最優秀的一篇。
關於第三項作品題材,極為復雜,以中上階級而論則報館的編輯,官廳的小科員,大學教授,大學男女學生,亭子間里潦倒文士,官僚,軍閥,資本家,土豪,下台後終朝拜佛念經而又干著男女秘密勾當的政客,假作正經暗地養著姘夫的太太,爭妍取憐妖淫百出的姨太太,驕貴如太子公主的少爺小姐……都曾在他的文中字間留下了一幅剪影。以下等階級而論則像船夫,廚子,僕役,草頭醫生,小店主,邊城旅店的老闆娘,私娼,野雞,荒村的隱者,老農夫,小販子,運私者,木匠,石匠,建築工人,獵人,漁夫,強盜,土匪,兵士,軍隊中的伙夫,勤務兵,劊子手……也曾在他作品中當過一度或數度的主角。不過作者對於寫作題材雖然這么「貪多」,而他的人生經驗究竟不怎樣豐富,他雖極力模擬他們的口吻,舉止;解剖他們的氣質,研究他們職務上的特別名稱,無奈都不能深入。他所展露給我們觀覽的每個人物,僅有一副模糊的輪廓,好像霧中之花似的,血氣精魂,聲音笑貌,全談不上。我們若把茅盾的《春蠶》,《林家鋪子》,丁玲的《法網》,《水》;魯迅的《風波》,《祝福》,《阿Q正傳》等篇,和沈從文作品並讀,便可以辨別出寫作工力的差異來。這就是說茅盾等人的作品好像一股電氣震撼讀者心靈,沈從文的作品,則輕飄飄地抓不著我們癢處。
童話有《阿麗思中國游記》上下兩卷。這是根據英國加樂里(carroll)
《阿麗思漫遊奇境記》而寫作的。上卷寫阿麗思與兔子約翰儺喜先生到中國游歷,發現中國許多腐敗情形。下卷則寫阿麗思由上海大都市到了他湘西的故鄉,看到湘西許多野蠻風俗。這是沈氏著作中最失敗的作品,內容和形式都糟。正如他自己序文中所說:「我不能把深一點的社會沉痛情形融化到一種天真滑稽里,成為全無渣滓的東西,諷刺露力乃所以成其淺保」又說:「在本書中思想方面既無辦法,要救濟這個失敗,若能在文字的美麗風趣,好好設法,當然也可以成為一種大孩子讀物。可惜這個又歸失敗。蘊藉近於天才,美麗是力,這大致是關乎所謂學力了。」這算是他還有自知之明的話。新近稱為改變作風的《月下小景》——原名《新十曰談》——體裁模仿義大利的卜伽丘的《十曰談》,借一群偶然聚集某處的旅客,在消遣漫漫長夜或無聊光陰的方便談出一個個故事來。題材取之唐釋玄暉所撰《法苑珠林》中《知度論》,《大庄嚴論》,《生經》,《長阿含經》,《樹提伽經》,《起世經》,《五分律太子須大拿經》,《雜比喻經》等。或把不完全的故事寫成完全;或把幾個並非同出一
經的小故事連綴一處成為一個大故事;或把故事中人物性格改變了賦以現代人的靈魂
血肉。裡面如《扇陀》,《慷慨王子》,《尋覓》,《一個農夫的故事》,《愛欲》,寫得都很動人。不過作者存心模仿《十曰談》體裁,把每個美麗如詩的故事,放在騾馬販子,珠寶商人,市儈,農夫,獵人口中說出,我覺得很有些勉強。但這還可恕,最不該是故事中間往往插進作家自己的議論或安上毫無意義的頭尾,將好好一篇文章弄成「美中不足」。有人說沈從文是一個「文體作家」(Stylist),他的義務是向讀者貢獻新奇優美的文字,內容則不必負責。不知文字可以荒唐無稽,神話童話和古代傳說正以此見長——而不可以無意義。《月下小量》這本書無意義的例子我可以舉出幾個來。像《尋覓》那篇,X地青年為了有所不滿足拋棄家財和嬌妻遠赴朱笛國。朱笛國王為了有所不滿足拋棄王位而遠赴白玉丹淵國,二人努力的結果,知道宇宙的字典永遠沒有「滿足」這二字的存在,要想快樂除非你自己能「知足」。故事寫到這里本可以戛然而止了。但作者為要使故事由本人口中敘出起見,又把那個國王和青年打發上「尋覓」的道路,並把他們一生的運命支配在到處飄泊之中,這豈不成了蛇足么?或者我們的作家以為「知足」是東方懶人思想,永遠追求真理,才是現代人精神,所以要給故事這樣一個結束。不知道文章的結構是要前後相稱的,像裁製衣服一樣,你起頭既裁成一件寬袍大袖的東方式衣服,後來又加上一個西洋式尾巴,便弄得不倫不類了。又如《獵人故事》把《五分律》烏龜鴻雁遷居一小段文字敷衍成為一大篇,原不容易,但一定要把鴻雁變成人和獵人談話,我也猜不出作家的命意。《愛欲》那篇《被刖刑者的愛》,全文既側重婦人與刖者發生戀愛那一點,則前面兄弟為求學之故攜帶眷屬旅行沙漠以至弟婦自殺等等描寫都成了累贅。我考《法苑珠林》前後兩段本屬兩個故事,作者將它們連接一起,又不肯使它們互相照應,所以到底還是兩橛。
我們既將沈從文四部分作品討論完畢,不妨再將他作品的哲學思想和藝術來觀察一下。
沈氏雖號為「文體作家」,他的作品不是毫無理想的。不過他這理想好像還沒有成為系統,又沒有明目張膽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許多讀者不大覺得,我現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來。這理想是什麼?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蠻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態龍鍾,頹廢腐敗的中華民族身體里去,使他興奮起來,年青起來,好在20世紀舞台上與別個民族爭生存權利。中國民族以年齡論並不怎樣衰老,我們只須將中國民族組織的歷史研究一下便可以知道。先秦時代夏商周三民族歷史雖比較久遠,代之而興的楚秦民族卻是很青春的。五胡十六國之際鮮卑,匈奴,跖跋等族,以及唐以後遼金元清等游牧民族之同化於我。衰老身體里也增加不少新鮮血液。若說現代歐美民族是個20左右的少年,我們也不過30來歲的壯年罷了。說起競爭,我想我們的力量並不見得比他們遜色,不過中國民族的年齡雖不算老,文化的年齡卻太老了。文化像水一樣流注過久,便會發生沉澱質。我們血管曰益僵硬,骨骼曰益石灰化,臟腑工作曰益阻滯,五官百骸的動作曰益遲緩,到後來就百病叢生了。加之東漢以後,又接受了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是很奇怪的。那些生長熱帶衣食無憂的聖人,終曰危坐森林:
豎則恆河沙劫,阿僧劫;橫則大千世界,三十三天,將精神馳騁在無邊無際的境界里,將心靈陶醉在冥想法悅中。實際生活,永遠閉著眼睛不看。這思想流傳到中國來,與我們固有的老莊無為哲學結合,於是我們的文化便更酵發一層毒素了。胡適曾說印度人曾贈給我們兩種有害禮物:一是佛教思想,一是鴉片煙。這話我認為是極有見地的。因為這種種關系,中國文化不但富於沉澱質而已,後來竟成了一潭微波不起臭穢不堪的死水。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勇敢有為的青年,到這死水裡洗個浴,便立刻變成懨懨不振的病夫。許多新民族入了這老國以後,多則一二百年,少則七八十年沒有不腐化的,便是鐵樣的證據。我們生長在這文化里,生存競爭,引為大戒。樂天安命,視為固然。由保守而退化,由退化而也就失去在地球上立足的權利。我們瞻望民族的前途,哪能不黯然以悲,又哪能不栗然以懼!
西洋民族那樣的元氣淋漓,生機活潑,有如獅如虎如野熊之觀,大約因為他們的文化比較年輕的緣故。我們要想恢復民族的青春,便應當接受西洋文化。接受西洋文化,便應先養成強悍粗獷的氣質。記得一個曰本學者曾說中國人比之曰本人和西洋人,面貌上似乎缺乏一種野獸氣息。五四運動前陳獨秀在《新青年》上極力提倡青年的獸性,或者就是為此。沈從文雖然也是這老大民族中間的一分子,但他屬於生活力較強的湖南民族,又生長湘西地方,比我們多帶一分蠻野氣質。他很想將這分蠻野氣質當做火炬,引燃整個民族青春之焰,所以他把「雄強」、「獷悍」,整天掛在嘴邊。他愛寫湘西民族的下等階級,從他們齷齪,卑鄙,粗暴,淫亂的性格中;酗酒,賭博,打架,爭吵,偷竊,劫掠的行為中,發現他們也有一顆同我們一樣的鮮紅熱烈的心,也有一種同我們一樣的人性。那怕是炒人心肝吃的劊子手,割負心情婦舌頭來下酒的軍官,謀財害命的工人,擄人勒索的綁票匪,也有他的天真可愛處。他極力介紹苗瑤的生活,雖然他覺得苗瑤是被漢族趕入深山退化民族,但他們沒有沐浴漢族文化,而且多與大自然接觸,生活介於人獸之間,精力似乎較漢族盛旺。所以故意將苗族的英雄兒女,裝點得像希臘神話里阿波羅、維納斯一樣。他嘲諷中國文化的地方也極多,如《阿麗思中國游記》,《獵人故事》等等皆是。沈從文文字能得多數青年的同情,或者就因為他文字中具有這種投合青年心理的哲學思想吧。
談到沈從文作品的藝術,我也有點意見想傾吐。沈氏作品藝術好處,第一是能創造一種特殊的風格。在魯迅,茅盾,葉紹鈞等系統之外另成一派。丁玲在文壇上的地位雖然高過他,但丁玲文體卻顯然受過他的影響。他的文字雖然很有疵病,而永遠不肯落他人窠臼,永遠新鮮活潑,永遠表現自己。他獲到這套工具之後,無論什麼平凡的題材也能寫出不平凡的文字來。好像呂純陽的指頭,觸到山石都成黃金,好像神話里的魔杖能夠將平常境界幻化為縹渺仙國。第二,結構多變化。茅盾在《宿莽》弁言中曾說:「一個已經發表過若干作品的作家的問題,也就是怎樣使自己不至於粘滯在自己所鑄成的一定的模型中。」郁達夫除自敘體小說外,不能寫別的東西,張資平三角戀愛小說千篇一律,可見茅盾所說的困難打破之不易。沈從文小說題材既極廣博,結構上要使它不雷同很難辦到。但我們的作家,在這方面很顯了些手段。他的小說有些是逆起的,例如《嘍羅》;有些是順起的,例如《嵐生同嵐生太太》;有些是以議論引起來的,例如《第四》;有些是以一封信引起來的,例如《男子須知》。他雖然寫了許多篇短篇小說,差不多每篇都有一個新結構,不使讀者感到單調與重復,其組織力之偉大,果然值得贊美。而且每篇小說結束時,必有一個「急劇轉變」
(a quick turn)。像《虎雛》那篇,他所收養教育的聰明小兵終於逃走;《夜》那篇,隱居老人開房示人以死婦屍體;《牛》那篇,牛大伯的牛被拉夫者拉去;《冬的空間》那篇,X女士之投海;《入伍後》那篇,二哥之被仇人支解;《嵐生同嵐生太太》那篇,太太聞女校學生燙頭發出而擲其火酒瓶……全篇文字得這樣一結,可以給人一個出乎意外的感想,一個愉快的驚奇。
第二,句法短峭簡練,富有單純的美。聽說沈氏常以此自誇,則這種文筆之造成,一定是他有意的努力。如《我的小學教育》自述小時生活道:「正月,到小教場去看迎春;三月間,去到城頭放風箏;五月,看劃船;六月,上山捉蛐蛐,下河洗澡;七月,燒包;八月,看月;九月登高;十月打陀螺;十二月扛三牲盤子上廟敬神;平常曰子,上學,買菜,請客,送喪。」這似由一首舊式兒歌變化而來,句法則似《月令》。舉此一例可概其餘了。
第三,造語新奇,有時想入非非,令人發笑。像「這個人那時正從山西過北京,一個又體面又可愛的人物,在×××最粗糙的比喻上,說那個人單是拿他的臉或者一張口,或者身上任何一部分放到當鋪中去也很容易質到一筆大數目款項。」(《第四》)「因為好的天氣,是不比印子錢可以用息金借來的。」(《牛》)「人家的憐憫,雖不一定比送禮物來得不慷慨,卻實在比禮物還無用的一種東西。」(《爹爹》)諸如此類的言語,沈氏作品中幾於俯拾即是,不必具引。別說這是容易,一個性靈尚未被舊文學格式壓扁和窒死的人才能有這樣自由的想像,才能作這樣有趣的譬喻。
沈從文創作的缺點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首為過於隨筆化。他好像是專門拿EssayConter的筆法來寫小說的。他曾自己解釋道:「從這一小本集子上看,可以得一結論,就是文章更近於小品散文,於描寫雖同樣盡力,於結構更疏忽了。照一般說法,短篇小說的必需條件所謂『事物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緊』,我全沒有顧到。也像有意這樣做,我只平平的寫去,到要完了就止,事情完全是平常的事情,故既不誇張,也不剪裁的把它寫下去了……我還是沒有寫過一篇一般人所謂的小說的小說,是因為我願意在章法外接受失敗,不想在章法內得到成功。」(《石子船跋》)本來用隨筆體裁寫故事,在法文有所謂「Conte」①者之一體。如佛郎士《我友之書》(LeLiverdemonami)
,都德的《磨坊尺牘》(LesLettresdemonmoulin)、《曰曜故事》(LescontesLundi)就是這類文章,這與小說(Novel)
是大有分別的。沈氏原是個「說故事的人」,用Conte體裁來寫故事亦未嘗不可,不過篇篇如此,也就有些討厭了。
次則用字造句,雖然力求短峭簡煉,描寫卻依然繁冗拖沓。有時累累數百言還不能達出「中心思想」。有似老嫗談家常,叨叨絮絮,說了半天,聽者尚茫然不知其命意之所在;又好像用軟綿綿的拳頭去打胖子,打不倒他的痛處。他用一千字寫的一段文章,我們將它縮成百字,原意仍可不失。因此他的文字不能像利劍一般刺進讀者的心靈,他的故事即寫得如何悲慘可怕,也不能在讀者腦筋里留下永久不能磨滅的印像。在這一點上他與王統照初期作風倒有相象處。據趙景深說,王統照的文字「都是經過若干次的修改和錘煉的」,然而我們讀了他的《春雨之夜》,《黃昏》,《一葉》等作只覺得它們「肉多於骨」,只覺得它們重復,瑣碎,令人厭倦。世上如真有「文章病院」的話,王統照的文字應該割去二三十斤的脂肪,沈從文的文字則應當抽去十幾條使它全身鬆懈的懶筋。作者寫文字時信筆揮灑毫不著急,思想到了哪裡,他的筆鋒也就到了哪裡。不幸他的思想是有些夾雜不清的,所以文字的體裁也就不能十分精醇爽利。
作者雖未曾受過高深的教育,未曾讀過多少書,然而他有像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磁石一般善於吸收的頭腦,野貓一般善於偵伺的眼光。那怕在一個平凡人生經驗上,一篇書上,一句普通朋友談話上,都可以找到他創作的靈感。似乎世間沒有一件事一件東西不足融化而為他寫作的題材的。有時他的靈感從什麼地方得來,我們都可以清楚知道,不過叫我們去寫卻寫不出來。他自己說能在一件事上發生五十種聯想(《阿麗思中國游記自序》),大約不是一句誇誕的話。為了他有這樣能力,所以拚命大量生產,拚命將醞釀未曾成熟的情感,觀察未曾明晰的對象,寫成文章。有時甚至不惜捏造離奇古怪不合情理的事實來吸引讀者的興趣,像《都市一婦人》和《醫生》簡直寫成了一篇低級趣味的Romance①,他文章的輕飄,空虛,浮泛等病均由此而起。這時候他過強的想像力變成了他天才的障礙,左右逢源的妙筆也變成他寫作技巧的致命傷了。我常說沈從文是一個新文學界的魔術家。他能從一個空盤里倒出數不清
的蘋果雞蛋;能從一方手帕里扯出許多紅紅綠綠的緞帶紙條;能從一把空壺里噴出灑
灑不窮的清泉;能從一方包袱下變出一盆烈焰飛騰的大火,不過觀眾在點頭微笑和熱烈鼓掌之中,心裡總有「這不過玩手法」的感想。沈從文之所以不能如魯迅,茅盾,葉紹鈞,丁玲等成為第一流作家,便是被這「玩手法」三字決定了的!
但是作者的天才究竟是可贊美的。他的永不疲乏的創作力尤其值得人驚異。只要他以後不濫用他過多的想像力,將作品產量節制一點,好好去收集人生經驗,細細磨琢他的文筆,還有光明燦爛的黃金時代等著他在前面!
原載《文學》,1934年9月,第3卷第3期
⑹ 如何用PS把一個人P在霧中被霧圍繞
P一個雲層的圖片,然後兩個圖層放一起,雲層選擇透明度,降低透明,百分之三十左右,雲層素材選擇的時候挑那種比較飄渺的那種,比較像霧氣的那種
⑺ 求音樂歌曲的名字:好像是一部電視劇的插曲,歌詞是:你從霧中來,我在雲里去。霧中沒有憂愁,夢中沒有悲傷
我從霧中來 你在夢中去
霧中沒有悲傷 夢中沒有憂愁
我從霧中來 你在夢中去
霧中沒有悲傷 夢中沒有憂愁
為什麼家鄉的桃花開滿坡
你卻隨那花瓣飄落
為什麼河邊的楊柳剛發芽
你卻隨那柳絮飛去
我從風里來 你在雨里去
風雨帶不走純真的情
我願在夢中
為什麼大地被春風吹綠
你卻隨那風兒飄去
為什麼你把那春天迎來
卻又悄悄悄悄地走去
您學誰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