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國赫赫有名的北平四大名校分別是什麼,如今還剩幾所
清末民初,隨著科舉考試的日漸式微,一批新式學堂在全國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其中,不乏辦學質量很高、社會影響很大的高等院校。當時,在北平(今北京市)出現了4所頂級水平的大學,被稱為“北平四大名校”。
它們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11年的清華學堂,燕京大學創建於1919年,輔仁大學創建於1925年,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
輔仁大學在1952年的全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中,並入北京師范大學,從此不復存在。輔仁大學的校區成為了北京師范大學的北校區。
B.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的哪些旁聽生中誕生了哪些大師
北京大學可以說是目前我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是由京師大學堂轉變而來的,而京師大學堂在1898年所創立。在這所學校創立之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一個旁聽的制度,不管是什麼人,只需要繳兩元錢,就可以自由的進入當時的京師大學堂,而且可以走進任何一間教室聽課。但是這些人並沒有當時京師大學堂的學籍、校服,也沒有畢業證,唯一的許可權就是可以進入校園學習。盡管是這樣,在眾多的旁聽生中依然出現了許多的大師,比如:沈從文、周建人、楊沫等等。
在北京大學旁聽生的人中周建人是其中一個,他同時也是魯迅的弟弟,因為當時魯迅在教育部擔任《新青年》的編委,所以周建人選擇來投靠魯迅。於是魯迅就將他介紹進北京大學成為了一名旁聽生,之後在上海商務印館任職。
C. 北京大學校園內的標志景點是什麼
1、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校園中北部。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學的標志景觀之一。
2、博雅塔
建築,北大以一塔湖圖聞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於北京大學未名湖旁的博雅塔。燕園建築精髓「一塔湖圖」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藝術造型、環境協調三方面高度統一的建築傑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學子的心中。
博雅塔位於未名湖東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燈佛舍利塔、取遼代密檐磚塔樣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其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乃燕園構建的神來之筆。
3、勺園
勺園是明朝著名書畫家米萬鍾(1570-1631)於明萬曆年間所建,是「米氏三園」中最為有名的一個。明朝詩人多有詩詞歌詠。清初在勺園故地建弘雅園,康熙曾為之題寫匾額。乾隆時,英特使馬嘎爾尼朝見清帝時曾駐此。
後為鄭親王府,嘉慶時改名為集賢院,清帝在圓明園臨朝時,此處是大臣們入值退食之所。1860年,集賢院和圓明園一起為英法帝國主義焚毀。
(3)民國北大圖片高清校園擴展閱讀:
未名湖以前靠萬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帶在清朝屬於淑春園的一部分,乾隆將該園賜給他的寵臣和珅。在此大肆營建,一共建造樓台64座、游廊亭閣357間、房宇上千,極盡奢侈。和珅後來被查抄之後,淑春園又幾易其主。
在清朝是圓明園附屬的和珅花園淑春園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頤和園的石舫修建,但後來上部結構被焚毀,今僅存石質基座。
20世紀20年代成為燕京大學的一部分,校方請設計師亨利·墨菲規劃校園布局,該湖由錢穆命名為未名湖。
1952年,燕京大學被行政撤銷,北京大學從市中心遷至燕京大學舊址。從此,未名湖成為北京大學校園的一部分。
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學生將未名湖、博雅塔、圖書館叫作「一塔湖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未名湖
網路-博雅塔
網路-勺園
D.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校門相關圖片
1、清華大學圖片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4)民國北大圖片高清校園擴展閱讀
清華大學二校門
清華大學二校門,位於清華主幹道之一的清華路,是清華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築之一,被認為是清華大學的象徵。
清華大學二校門,為一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門楣上書刻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手跡「清華園」三個大字。站在清華路,北望二校門,可遙看清華大禮堂、日晷和清華學堂等景觀。
二校門為清華大學最早的主校門,始建於1909年。1933年,校園擴建,園牆外移,有了新的大門。此後,這座最早的校門就被稱之為「二校門」。春夏秋冬,年年歲歲,時光荏苒,矗立在校園主幹道上的二校門,在風雨中,默默見證著清華大學的歷史與發展。它不僅僅是清華園的鮮明標志,更是長期以來清華人勤奮求實、榮辱不驚之品格的象徵。
E. 求一張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校門全景圖片
F. 北京大學校門圖片
北京大學西校門是1952年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合並成為新的北京大學之前,燕京大學主校門。校門兩側有兩頭石獅,這座校門是由燕京大學校友捐資修建,故而又稱之為校友門。
西校門內一座精心鏤雕鏤的石橋,也由校友所捐,名校友橋,彎彎小橋,淙淙流水,蘊涵北國江南的神韻。旁有年代久遠的銀杏樹,她是燕園里的老人。正對西門的是校園的主要建築,即現在的辦公樓,其間空地上還聳立著從圓明園遷來的兩只華表。西校門向西而行,是清代名園鳴鶴園的遺跡;往南的一片綠地和荷塘,是明末畫家米萬鍾勺園故址。
西校門和校友橋留下了許多北大校友的記憶。對於90多歲高齡的侯仁之先生來說,人生的許多良辰美景,似乎都比不上70多年前他初入燕園的那個秋天,他動情地寫道:「一進西校門,半畝方塘,一個石橋。我來的時候還有水,從(橋)底下冒下出來,那個時候看見真是心裡高興啊,一進來以後想起一首朱熹的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對於北大而言,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或者將來,西校門的地位都是極為重要的。西校門作為燕園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已經成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們認識北大的重要窗口。如今的西校門已經不單單是師生進出的校園大門,而是已經演變為北大的象徵,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進入西門,就進入了北大這塊精神的聖地,登上了這座神聖的學術殿堂。
G. 民國時期的「北大」,全稱是什麼也是北京大學嗎還是北平大學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稱為燕京大學;北京稱為北平;
H. 民國北平四大名校,為什麼如今只剩清華和北京呢
光緒二十二年(1896)八月底,晚清名臣李鴻章踏上美國的土地,開始了他對美國的訪問。在紐約,他曾舉辦了一場記者招待會,來向美國各界分享他的見聞所感。
當時有記者向李鴻章提問:"您贊成貴國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嗎?"李鴻章的回答是:"我們的習慣是送所有男孩上學。 (翻譯插話:"在大清, 男孩, 才是真正的孩子。") 我們有很好的學校, 但只有付得起學費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學, 窮人家的孩子沒有機會上學。但是, 我們現在還沒有你們這么多的學校和學堂, 我們計劃將來在國內建立更多的學校。"
雖然四所曾經名滿天下的北京高校,最終"融合"成了兩所。但他們的辦學精神,他們對於中國發展的貢獻,永遠都不會消失。這一點,也許也是司徒雷登願意為之奮斗多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