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巴赫行板高清圖片

巴赫行板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10-08 10:59:15

㈠ 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創作過程

作品作於1721年,是巴赫呈獻給布蘭登堡公爵的,所以被稱為《布蘭登堡協奏曲》。這個時期正是巴赫創作的頂峰時期,作品豐富而優秀。在這組作品中,巴赫以鬼斧神工的熟練技巧展開動機,創作出優美的樂曲,但其發展技巧與貝多芬以後為作曲家所行的動機發展完全不同,其中可以說毫無詩意可言。這組作品是他自由發揮其技能的最佳範例之一,但此音樂除了創造純粹的歡愉之外,並無其它的任何意圖。巴赫動員了當時所有可能的樂器編制,同時更藉巧妙的樂思應用,寫成令人百聽不厭,充滿喜悅感的六首曲子,他不僅取悅了當時的貴族,同時也讓我們享受了樂曲中歡欣鼓舞的氣氛。這里選的是《F大調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作品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F大調,2/2拍子,呈現出富於節奏感的主題
第二樂章,行板,D大調,3/4拍子,此樂章充滿了動人的情趣
第三樂章,甚快板,F大調,2/4拍子,富有歡快活潑的節慶氣氛

如何欣賞巴赫的Brandenburg Concerto

聽懂是左腦邏輯思維,你用左腦去分析音樂???藝術是開發右腦的,你聽巴赫很好,巴赫的音樂莊重,高雅,不俗氣,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你聽多了巴赫的音樂氣質也會向音樂的氣質看齊。我也特別喜歡巴赫。

我是學音樂的,你可以多了解一點古典音樂的常識和巴赫已經作品創作的背景。
下面我轉載一篇巴赫的賞析文章
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賞析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J.S.巴赫(1685-1750)以精湛的對位技巧賦予復調音樂無限的魅力。勃蘭登堡協奏曲,是他眾多管弦樂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組。全曲共6首,每首的樂器組合各不相同。從這組樂曲中我們能體會到巴赫對藝術的感悟能力與傑出的作曲技能。這組樂曲被瓦格納稱為「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跡」。

1721巴赫收集了他的六首最好的協奏曲獻給勃蘭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侯爵,這就是著名的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 又名伯蘭德伯格協奏曲,展現了絢麗多彩而又富於獨創性的對比,華麗而高超的復調手法,活躍而宏偉的旋律,可以說,巴赫用這首作品把大協奏曲這種當時已經趨於過時的體裁推向了最後的高峰。
這六首大協奏曲是巴赫同類作品中最偉大的傑作,也是他自由發揮其技能的最佳範例之一,被後人稱為是所有合奏協奏曲中最優秀的作品和巴羅克協奏曲的典範。這個時期正是巴赫創作的頂峰,作品豐富而優秀。在這組作品中,巴赫以鬼斧神工的熟練技巧展開動機,而除了創造純粹的歡愉之外,並無其它任何意圖。巴赫動員了當時所有可能的樂器編制,同時更藉助了巧妙的樂思應用。
六首協奏曲的風格迥異,不僅樂器組合彼此不同,而且協奏方式也各異。第一、三、六首中沒有獨奏樂器組顯現,協奏關系表現為在樂隊分與合的布局之中,接近室內交響樂的風格。第二首是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號的四重協奏曲,高音小號和第一協奏曲中高音小提琴的音色,在現代的樂隊中是很難聽到的。第四首是小提琴和兩支長笛的三重協奏曲。第五首是羽管鍵琴、小提琴和長笛的三重協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該首協奏曲在第一樂章結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鍵琴獨奏,或許正是現代協奏曲中華彩樂段的鼻祖。
第一樂章
這六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都是以活潑明快的氣氛開始。這是一種典型的社交音樂,體面、歡樂、有點趾高氣揚,是當時這類音樂的標簽,適用於任何儀式、慶典、宴會等場面。整個樂章只建立在一個單一的主題之上。巴赫在創作上堅持著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古老原則,在一個音樂內核中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這或許會被認為是一種單調的音樂,因為它不象現代的協奏曲,對比的主題形象,產生二元的戲劇效果,戲劇效果產生故事。我們已經習慣了聽故事,一旦沒有聽到所期望的戲劇效果,便會感覺音樂平淡。其實,我們應該學會每次尋聽一種情感,多數的人生不也是在平淡中走過的嗎?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都是抒情的慢板樂章。這里即有沉思、憂傷情緒又有充滿詩意田園畫卷。聆聽這一樂章,不求在音樂中得到什麼,只需放鬆身心,享受緩緩流過的音樂時光。

第三樂章
傳統的熱情又回到第三樂章。巴赫在這里向我們展示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第二、四、五首以賦格體結束。巴赫將這種對位音樂的最高形式發展到了頂峰,後面再也不曾有人超越這位巨人。一個音樂主題飛翔在樂隊的各個聲部之間,變化多端、穿梭往來。賦格曲就象延綿起伏的山脈、海浪一樣,錯落有致,樂隊中每個聲部的個性都能被聽到。第一、三、六首採用民間舞曲體裁,熱烈歡快的民間舞蹈正適合套曲的結束。
巴赫的音樂猶如美麗的建築,從細節到整體都和諧完美。欣賞巴赫的音樂,不要期望會給你講故事,也不要指望他的音樂會帶給你過度的感情宣洩或令人震撼的效果。音樂在這里僅僅提供最基本的情緒元素,讓你在平靜中感覺音樂在心中流過,感覺這一磚一石建起來的音樂殿堂。

《勃蘭登堡協奏曲》在巴赫一生浩如煙海的作品目錄中並不醒目,但卻是管弦樂作品中的典範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樂團的保留曲目。

巴赫的管弦樂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部《勃蘭登堡協奏曲》,這部協奏曲一共6首,編號BWV1046-1051。這6首著名的協奏曲,一般認為是為當時的勃蘭登堡大公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而作,據德國音樂學家海因里希·貝塞勒(Heinrich Besseler)嚴格的考證,它們實際是為當時克滕的青年王子利奧波德而作,利奧波德會多種樂器,是一位高水平的音樂愛好者。1718─1719年冬,巴赫從克滕到柏林,曾為勃蘭登堡大公演出,大公叫巴赫送一些作品給他,巴赫從他在克滕創作的作品中選了這6首協奏曲,抄完加上獻詞獻給了大公。這6首協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樂器組合不同,所以巴赫對它們所起的標題是《6首不同樂器的協奏曲》。這些協奏曲,巴赫使用了當時有可能的樂器編制,當時大公的音樂班子只有6位樂手,而這些協奏曲中即使配器最少的第六首也需要7件樂器,根本無法演奏,結果這些作品就在大公的收藏室內高閣了13年。大公去世後,召集的樂手解散,不用的樂譜以一部協奏曲48個分尼的廢紙價格賣掉。幸運的是這些協奏曲被巴赫的弟子、當時著名的作曲教師奇倫貝格買去,他又把它們送給了他的弟子、普魯士亞馬利亞公爵之女。這位公爵之女就是腓特烈大帝的妹妹,這些手稿才得以保存。
這6首協奏曲,大約在3-4年內寫成,其中第二、第四、第五號遵守的是合奏協奏曲的形式,其它3首則有所區別。在巴赫時代,巴赫所遵循的創作形態,是藝術與技術兩者的合成體。在他的作品中,並不表現主觀意志,歌頌的是神的榮光,這些協奏曲,從形式上考慮的是當時宮廷中社交的需要。在這樣的形式下,自由地展開自己對藝術的感悟能力與超人的技能。
協奏曲具體介紹
第一號
這一套協奏曲,第一號,F大調,BWV1046,樂器編制:主奏:兩把圓號、3支雙簧管。協奏群:第一、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另加Violino Piccolo,就是比現代小提琴調高三度的小型小提琴)、中提琴、數字低音(低音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大鍵琴)。此曲共4個樂章:1,快板(此速度並非巴赫所寫,巴赫手稿中這一樂章無速度標記),其中獨奏群與合奏群並無明顯對立,是以開始的疊句的反復出現構成。2.慢板,以園號展開,高音小提琴時而脫離第一提琴獨立活動,具抒情風格修飾的旋律由雙簧管開始,移至高音小提琴再移至低音樂器,調性逐次五度下移,在雙簧管、高音小提琴、低音樂器之間形成精美的賦格,結尾是雙簧管的一段花奏。3.快板,吉格舞曲節奏,這一樂章的高音小提琴聲部特別華麗,似乎是為這件樂器而作的協奏曲。4.小步舞曲,一個優雅的小步舞曲以迴旋曲方式與3個三聲中部交替出現,結構為小步舞曲-第一個三重奏(管樂器兩支雙簧管和一支低音管)-小步舞曲-波拉卡-第二個三重奏(兩支圓號與一支雙簧管)-小步舞曲。
第二號
第二號,F大調,BWV1047,樂器編制:主奏:小號、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各一(創作這首作品時,巴赫考慮到克騰的音樂班子中技巧出眾的小號手約翰.路德維希.施里貝爾,他用的是一種高音小號,而這里的長笛指的是直笛)。協奏:弦樂合奏,數字低音。此曲共3個樂章:1.快板,在低音波壯音形上,呈現富節奏感的主題,主奏小提琴奏出的主題與之交互纏繞,然後由雙簧管、長笛、小號呈階梯式依次轉移,全樂章多次轉調,饒有情趣。2.行板,此樂章為長笛、雙簧管、小提琴與數字低音的合奏,由小提琴-雙簧管-長笛,再小提琴-雙簧管-長笛-雙簧管依次以卡農的方式表現,多少有些沉思的意味。3.非常快的快板,略呈諧謔風格的主題,依次由小號、雙簧管、小提琴、長笛、小號以賦格方式一邊轉調,一邊應答,這一樂章為巴赫常用的賦格與奏鳴曲的混合形,協奏只負責伴奏,不演奏主題。

第三號

第三號,G大調,BWV1048,樂器編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3、數字低音樂器。這一首是突破形式的合奏協奏曲,主奏與協奏無區別,各樂器互為呼應,突出回聲效果。共兩個樂章,其間以佛里吉亞終止的的兩個和弦連接。兩個樂章是:1.中庸的快板,主題明亮地由齊奏奏出,以後各樂器將動機分割,以問答的方式在進行組接。發展部先以小提琴弱音奏分散和弦,主題再度呈現,分散和弦與主題動機交替,以反復來逐漸接近結尾。2.柔板,由小提琴為主,只有簡短的三十幾秒進行過渡。3.快板,由各自反復的兩個部分結成,選用了吉格舞曲節奏,不斷的在呈示中反復與轉調,形成富有活力的和聲及曲折環繞的旋律交織。

第四號

第四號,G大調,BWV1049,樂器編制:主奏小提琴、直笛各2。協奏:弦樂合奏、數字低音(管樂不加入)。這一首是這套協奏曲中最為輕快的一首,隨後有小提琴帶入新的動機,這一樂章中間部分是獨奏小提琴激動人心的快速進行。2.行板,復合三段體,但各段沒有明顯的區分,充滿裝飾性的沉思氣息。3.急板,是由賦格曲與義大利協奏曲的有機結合,其中小提琴華彩與優秀的賦格結構的交織可謂精美絕倫。

第五號

第五號,D大調,BWV1050,樂器編制:主奏:長笛、小提琴、撥弦古鋼琴各1,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1。這首作品突出的是大鍵琴的效果,它是6首《勃蘭登堡協奏曲》中最受歡迎的一首。此曲共包括3個樂章:1.快板,以氣勢宏偉的全奏開頭,接著是小提琴、長笛、撥弦古鋼琴的互相嬉弄過程中引出各種各樣輕巧的樂思。最後撥弦古鋼琴佔主導地位,有一個宏偉的華彩樂段。2.深情地,這一樂章實際是3件樂器:長笛、小提琴、撥弦古鋼琴的三重奏,而撥弦古鋼琴左右手又分別構成兩件樂器,其中充分展現巴赫的對織體編制的高度技巧。3.快板,這一樂章是三段體,第一、第三部分是賦格風格的,中間部分有點像古典派發展部的風格,整個樂章各種技術手法交織,豐富異常。

第六號

第六號,降B大調,BWV1051,樂器編制:主奏:古中提琴、古大提琴各2,協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大鍵琴6部。這一首被音樂研究家認為是6首中最早的一首,它實際是一首為兩把獨奏中提琴用的協奏曲。全曲共3個樂章:1.快板,三段體,在古大提琴與低音的八分音符上,古中提琴奏出卡農,其它主題也以卡農的方式呈現。2.從容的快板,這一樂章把悲哀與平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突出兩把古中提琴的二重奏,大提琴只作裝飾。3.快板,吉格舞曲,吉格舞曲通常以二段體構成,此樂章卻是近似不規則的迴旋曲形式。其疊句是第一樂章開始處樂句的變型,未樂章和第一樂章一樣,也是圍繞反復出現的疊句而構成,其間引入二把古中提琴輕快的對話和快速樂句。

㈢ 我們通常說的巴赫是哪個大小巴和中的哪個

我們常說的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公元1685~公元1750)偉大的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溶為一體的開山大師。他萃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巴赫自己在一生中並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後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遺忘。但是在近來一個半世紀中他的名氣卻在不斷地增長,今天一般認為他是超乎時空的最偉大的兩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認為他是其中最偉大的作曲家。巴赫於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國中部杜林根森林地帶的愛森納赫。雖然這是一個小城鎮,可它的市民卻酷愛音樂。據說該市古代的城門上竟刻著「音樂常在我們的市鎮中照耀」的字樣。並且中世紀的吟歌者經常手執豎琴,在這里吟唱詩歌並舉行歌唱比賽。瓦格納曾據此寫了著名歌劇《唐~豪塞》。而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也在此將《聖經》譯成德語。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樂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來世前許多年就已經在音樂界赫赫有名了。他父親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兩位是具有天賦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幾位是頗受尊敬的音樂家。對於具有極高音樂天賦的小巴赫來說,在這樣的家庭成長原是十分幸運的,然而命運之神卻偏要找些麻煩:他9歲喪母,10歲喪父,只得靠大哥繼續撫養。盡管家裡存放著大量音樂資料,可專橫的兄長就是不允許他翻閱學習,無論他怎樣苦苦懇求也無濟於事。小巴赫只得趁哥哥離家外出與深夜熟睡之際,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愛的曲譜一筆一劃地抄下來,歷時長達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損壞了他的視力。他的晚年在雙目失明中痛苦地度過,直至去世。一個年僅10歲且喪失雙親的孩子居然是以這種方式來向自己的家庭索取寶貴的知識,多麼可悲而又可敬啊!奇怪的是,如此高尚而執著的追求竟打動不了他的兄長--當他發現了弟弟的秘密時,立卻暴跳如雷,不僅無情地沒收了小巴赫的全部心血,而且還嚴厲地懲罰了他,毫無自省與憐憫之心。巴赫15歲時,終於隻身離家,走上了獨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與出色的古鋼琴、小提琴、管風琴的演奏技藝,被呂奈堡米夏埃利斯教堂附設的唱詩班錄取,同時進入神學校學習。這里的圖書館藏有豐富的古典音樂作品,巴赫一頭鑽進去,像塊巨大的海綿,全力汲取、融合著歐洲各種流派的藝術成就,開闊了自己的音樂視野。為了練琴,他常常徹夜不眠,通宵達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數十里去漢堡聆聽名家的演奏。回顧巴赫的成長道路,我們可以發現,他曾向許多有名的音樂家請教,但卻從未得到過一位正式的老師長期的指導。正因如此,他才如同一隻辛勤的蜜蜂,到處尋找與吮吸營養,成盡辛勞,在所不惜。後來,當有人問起他的藝術是怎樣才達到如此完美的境地時,他簡單而嚴肅地回簽:如果誰像我這樣下一番苦功,他也會達到同樣的境地。巴赫九歲喪母,十歲成了孤兒。由於他嗓音美妙,經濟拮據,少年時期靠獎學金進了在呂訥堡的聖·米歇爾學校。1702年他從聖·米歇爾學校畢業,翌年在一家室內樂隊當一名小提琴手。在隨後的二十年中,他干過許多行當。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風琴家而聞名,雖然他還是一位作曲家、教師以及樂隊指揮。1723年巴赫三十八歲時開始在萊比錫的聖·托馬斯教堂任歌詠班領唱,他在餘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擔任此角。18世紀上半葉的德國處於一種封建貴族割據的分裂狀態,一個城堡便有一國諸侯,領土不大的德國居然被瓜分在352個各自獨立的小國。大大小小的領主們為了炫耀自己的權勢與豪華,一般都設有歌劇團呀宮適樂隊。民間藝術家們為求生存,大都淪為宮廷或教會的樂工、奴僕(當時的德國,無論在宮廷還是教堂,都把樂師當作與勤雜工、看門人、廚師等完全相同的奴僕來看待),巴赫自然也在動難逃。盡管他輾轉各地,頻繁地更換工作地點,但媽終未能擺脫卑微的僕役地位。巴赫從未居過高位,不過總能養家糊口,他在有生之年遠不如莫扎特和貝多芬(甚至不如弗朗茲·李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蕭邦)那樣馳名。並不是巴赫所有的僱主都能賞識他的才能。萊比錫教會希望能聘到一位「第一流音樂家」,只是他們未能雇上最初認定的兩位人選,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讓巴赫擔任歌詠班領唱一職!但在幾年以前,他要辭去魏瑪公爵庭中的風琴手和首席小提琴手的職務,另謀新職,公爵對此耿耿於懷,結果將他投入獄中。巴赫度過了三個多星期的鐵窗生活,公爵終於慈悲大發,將他釋放。德國大劇作家、政論家萊辛曾經這樣講道:「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極端貧困的階層,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艱苦的階層里。老天好像臆要在這樣的階層里比其他階層里出更多的天才似的。確是如此。在巴赫的一生中,貧困與死亡像一對可怕的魔影緊緊相隨。他不僅從未享有富裕舒適的生活,而且從9歲起就因父母相繼去世而開始感受到死的陰郁,長大成人作父親後,又眼睜睜地將自己孩子中的11個送進墳墓(他先後兩次結婚,共生有20個孩子)。巴赫二十一歲時同他的叔伯二妹結為伉儷,他們一共生了七個孩子,但是當巴赫三十五歲時妻子不幸夭折。翌年他鸞鳳再續,可是他的第二個妻子非但不能幫助撫養頭七個孩子,反而又給他生了十三個。巴赫死後只留下九個兒女,其中有四個成為真正著名的音樂家。這的確是一個音樂天才之家!巴赫晚年為醫治眼睛曾兩次作了手術,結果不僅未能重見光明,反而摧垮了身體,終於在1750年7月28日離開了人間。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他的創作一般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魏瑪時代(1708-1717),可以說是創作臻於成熟的階段;柯登時代(1717-1723),則是他創作的高峰期,許多貢獻卓著的作品都完成於這個階段;而萊比錫時代(1723-1750),是巴赫將宗教藝術推至最高境界的時期。巴赫篤信宗教,是個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樂曲為教會服務,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宗教音樂。他是最後一位偉大的宗教藝術家,他認為音樂是「贊頌上帝的和諧聲音」,贊頌上帝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內容。他的音樂最初就是從被稱作贊美詩的路德聖詠而產生的。通過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結合了當時流行的通俗之聲。在音樂形式上他無意創新,而是把現有的形式推上頂峰。在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後的半個世紀里,他的音樂大體上無人問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個時代的最偉大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極為欣賞巴赫的天賦)。新的音樂風格在發展,巴赫的「舊式」樂曲一時聲消音滅。但是1800年以後,人們對巴赫樂曲重新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他的聲譽和名望與日俱增。在今天這個非宗教的時代里,巴赫遠比他在世期間的名望更高。一位兩百年前在風格和主題方面都被認為是舊式的作曲家,今天卻受到了廣泛的頌揚,這確是一件怪事,其原因何在呢?首先,一般認為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藝術家。他諳熟他的時代的所有音樂形式,並對其中任何一種都能運用自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例如他對旋律組合法(同時演奏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曲調的方法)在藝術上的精通程度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此外,他的管弦樂作品邏輯性強,變幻多樣,主題貼切感人,旋律豐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贊頌。大多數嚴肅的音樂學生感到,巴赫作品結構的深刻性和復雜性比大多數其他作曲家那些更易理解的作品具有更加無窮的魅力。許多偶爾對音樂感興趣的人認為他是陽春白雪,但是應該指出他的追隨者並非少數幾個音樂名流,他的唱片可能比除貝多芬以外的任何其他古典作曲家的都要暢銷。從長遠觀點來看,巴赫或貝多芬的作品遠比一位風靡一時的「流行」作曲家的作品擁有更多的聽眾,因為「流行」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倏忽即逝。巴赫在古典作曲家中的地位應排在何處呢?顯然他應排在貝多芬之下:貝多芬的作品不僅倍受歡迎,而且他還是一位大膽的革新者,對音樂史的進程比巴赫影響要大。同樣看來也應該把巴赫排在直覺藝術的主要人物米開朗基羅之後,遠排在最偉大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之後。但是從巴赫音樂流傳的持久性及其對後來作曲家的巨大影響來看,似乎應該把他排在任何其他藝術或文學人物之前。與另一位巴羅克音樂大師亨德爾相比,他們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巴赫所走的道路,顯然要曲折許多。他們出生的時間僅相差26天,出生的地點僅相距150公里。亨德樂因父親反對他學習音樂而偷偷躲在閣樓上憑借月光練琴,而巴赫則因大哥不肯給他樂譜不得不悄悄地在月光下抄寫。他們都成為巴羅克音樂的代表人物,而在晚年都雙目失明。亨德爾愛交際,好活動,對周圍世界有著廣泛的興趣,並善於適應環境。他不僅在義大利贏得了成功,而且在英國更是聲名顯赫,受人尊敬。相比之睛,巴赫內向、安靜,終身為教會與宮廷服務,不出國門一步,生時默默無聞,死時悄然離去。正如法國音樂評論家保羅.朗杜爾所言:巴赫」創作的目的並不是為後代人,甚至也不是為他那個時代的德國,他的抱負沒有越出他那個城市、甚至他那個教堂的范圍。每個星期他都只是在為下一個禮拜天而工作,准備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舊的曲子;作品演出後,他就又把它放回書櫃中去,從未考虎到拿來出版,甚至也未想到保存起來為自己使用。世上再也沒有一首傑作的構思與實踐像這樣天真純朴了」!巴赫的音樂作品包羅萬,除歌劇外遍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領域(這一點疊民亨德爾截然不同,亨德爾成功的道路正是從歌劇起始)。盡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來。其中比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賦格的藝術》(The Art of Fugue)、《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的琴協奏曲》兩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6首、《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與組曲》6首、《法國組曲》、《英國組曲》、《農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馬太受難樂》(Matthauspassion)、《b小調彌撒曲》,等等。
巴赫在音樂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將復調音樂推上一個空前的高度(亨德爾則偏重於主調音樂),在這個領地里,可以說他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之境地。由於他具有人道主義的崇高信念和對美好生活不屈不撓的追求,他的音樂往往生氣勃勃,富有人情味。巴赫在世時,作品不為人們所理解,他既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贏得社會的承認。是偉大的莫扎特和貝多芬,首先發現了他的寶貴價值。他們被巴赫音樂的深刻,完美與無懈可擊所震動。當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時,不禁驚嘆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1829年,門德爾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馬太受難曲》復活了。肖邦在舉行他的音樂會之前練習巴赫的作品,李斯特把巴赫的一些管風琴作品改編為鋼琴曲,舒滿是巴赫協會的創始人之一,這個組織承擔了出版這位大師作品的完整版本的巨大任務。今天,走遍世界各地,到處都能聽到巴赫的音樂。其中,許多作品早已被列為藝術院校培養學生的必修教材和國際重大音樂比賽的參賽曲目。巴赫被稱為「不可超越的大師」,甚至被譽為「歐洲近代音樂之父」。

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 德國作曲家,羽管鍵琴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次子,也是J.S.巴赫的兒子里最有名的。 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學於萊比錫聖托馬斯學校,並在萊比錫大學和奧得河畔法蘭克福大學攻讀法律。音樂由其父教授,1740年起在柏林和波茨坦任腓特烈大帝的羽管鍵琴師。由於職責僅限於演奏鍵盤樂曲,對此感到厭倦,因而於1767年遷居漢堡,任五所主要教堂的樂正(因而他常被人稱作「漢堡巴赫」或「柏林巴赫」)。他不滿足於父親作品中常用的復調寫作方式,對純對位表示蔑視。他的作品在18世紀中葉具有典型意義。其精華在於趣味高雅和精緻洗煉,對鍵盤樂器的表現性能尤其有深刻的理解。他具有驚人的即興演奏技巧。作為演奏家,以技巧准確、音色優美和感情深刻而著稱。作有大量聲樂曲和器樂曲,包括清唱劇兩部:《以色列人在荒野》(1775)和《復活與升天》(1787);鍵盤協奏曲五十部和鍵盤奏鳴曲數集。(見A.沃特凱恩編《C.P.E.巴赫作品主題目錄》,1905)所作奏鳴曲顯示出對比調性的主題處理漸趨成熟,古典奏鳴曲式即由此發展而來。在傷感性行板樂章和偶爾採用的器樂宣敘調中可以看到歌劇的影響。論文《鍵盤樂器的正確演奏法》(兩集,1753和1762)對於當時鍵盤樂器的演奏風格,特別是裝飾音的處理,是有價值的指南(現代版由W.尼曼編訂,1925;W.J.米切爾譯成英文,1949)。

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的交響曲、協奏曲、鍵盤樂奏鳴曲等作品,對古典奏鳴曲曲式的發展、完善有重大影響,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先驅。

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1735年9月5日——1782年1月1日),生於德國萊比錫,卒於英國倫敦。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最小的兒子(排行第十一),為其第二位夫人Anna Magdalena Wilcke所生。因長期居住在倫敦,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常被稱為「英國巴赫」或「倫敦巴赫」,他與Carl Friedrich Abel合組「阿貝爾與巴赫音樂會」,對莫扎特音樂風格的形成亦影響極深。

㈣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最新演出

演出時間:2014年9月27日
演出曲目:
鬥牛士的祈禱華金·圖里納·佩雷斯 曲弦樂嬉遊曲,作品113號 巴托克 曲第一樂章:不過分的快板 第二樂章:非常慢的柔版第三樂章:十分快的快板C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48號 柴科夫斯基 曲第一樂章:小奏鳴曲,勿太慢的行板-中速的快板第二樂章:中庸速度,圓舞曲第三樂章:悲歌,悲傷的小廣板第四樂章:終曲,俄羅斯主題,行板-精神飽滿的快板 李飈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強強聯手,為「敲擊世界」2014國家大劇院打擊樂節精彩開幕。靈動百變的打擊樂將與典雅溫柔的弦樂正面「交鋒」,曲目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不僅巴赫《打擊樂弦樂重奏》的改編之作為世界首演,亦有難度極高且很少呈現於舞台的巴托克《為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而作的樂曲》,而歌劇《卡門》的經典旋律也將以打擊樂的形式呈現出全新質感。
演出時間:2014年9月30日
演出曲目:
G小調第七羽管鍵琴協奏曲,作品1058號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曲第一樂章:快板第二樂章:行板第三樂章:很快的快板為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所作的音樂貝拉·巴托克 曲第一樂章:安靜的行板第二樂章:快板第三樂章:柔板第四樂章:極快的快板《卡門》組曲羅季翁·謝德林 改編自比才同名歌劇 演出時間:2014年10月24日
指揮:呂嘉
藝術家:呂思清
演出團體: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演出曲目:
五行陳其鋼 曲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何占豪、陳鋼 曲G大調第八交響曲,作品88號德沃夏克 曲 演出時間:2014年10月27日
指揮:呂嘉
藝術家:劉曉禹
演出團體: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曲目:
五行陳其鋼 曲G大調鋼琴協奏曲 拉威爾 曲E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64號 柴科夫斯基 曲

㈤ 求《如歌的行板》《G弦上的詠嘆調》小提琴獨奏譜

《G弦上的詠嘆調(Aria Sul G)》,又名為《G弦之歌》,此曲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樂章主題,充滿詩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

以下是《G弦上的詠嘆調》小提琴獨奏譜:

㈥ 吉他考級十級曲目有那些

吉他考級有十級,和其他樂器一樣。
第1-4級,每級各有練習曲四首,樂曲兩首,考級者可自教學兩首練習曲,一首樂曲應考。
第5-8級,每級各有練習曲兩首、樂曲兩首,考級者可自選一首練習曲,一首樂曲應考。
第9-10級,每級各有練習曲兩首、樂曲兩首,所有內容均為必考。
第一級:
練習曲:
1、稍快板(阿瓜多)
2、圓舞曲(卡爾卡西)
3、稍快板(卡爾卡西)
4、F大調的練習曲(卡路里)
樂曲:
1、快樂的農夫(舒曼)
2、浪漫曲(沙格列拉斯)
第二級
練習曲
1、行板(卡爾卡西)
2、行板(索爾)
3、G大調練習曲(索爾)
4、高雅的行板(卡路里)
樂曲
1、小步舞曲(巴赫)
2、探戈NO.3(菲瑞爾)
第三級
練習曲
1、進行曲(卡爾卡西)
2、高雅的小行板(卡爾卡西)
3、快板(朱里亞尼)
4、a小調練習曲(阿瓜多)
樂曲
1、圓舞曲(索爾)
2、雛菊(普拉頓)
第四級
練習曲
1、中快板(阿瓜多)
2、稍快板(索爾)
3、小行板(索爾)
4、A大調練習曲(岡薩雷斯)
樂曲
1、曲調與隨想曲(羅基)
2、D大調圓舞曲(泰雷加)
第五級
練習曲
1、中快板(卡爾卡西)
2、中板(索爾)
樂曲
1、幻想曲(魏斯)
2、兩首小步舞曲(索爾)
第六級
練習曲
1、華麗的快板(卡爾卡西)
2、行板(索爾)
樂曲
1、兩首布列舞曲(巴赫)
2、歌與舞曲NO.1(皮博)
第七級
練習曲
1、行板(索爾)
2、大黃蜂(普霍爾)
樂曲
1、C大調奏鳴曲(索爾)
2、侍從者圓舞曲(科希金)
第八級
練習曲
1、練習曲NO.6(維拉·羅伯斯)
2、華麗練習曲(泰雷加)
樂曲
1、《鱒魚》變奏曲(佛列斯尼格)
2、英國組曲(杜亞特)
第九級
練習曲
1、中快板(柯斯特)
2、練習典NO.7(維拉·羅伯斯)
樂曲
1、威尼斯狂歡節奏曲(泰雷加)
2、祈禱與舞蹈(羅德里哥)
第十級
練習曲
1、練習曲NO.2(維拉·羅伯斯)
2、音樂會練習曲NO.1(巴里奧斯)
樂曲
1、羅西尼幻想曲NO.1(朱里亞尼)
2、天秤座小奏鳴曲(迪安斯)


(6)巴赫行板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現有的吉他考級體制分成業餘十個等級,專業級一般是樂團考試。
考證都會有很專業的音樂人擔任考官。理論上,只要按市面上諸多吉他等級考證教程的曲目練習並完整演奏,都會通過。
曲子是自己到考場提供給考官任一抽取給考生演奏的,意思是不會讓你平白無故地在現場演奏你完全不熟悉的曲子,考的都是你練好的,只是讓考官檢驗而已。
業余等級考試有彈唱(民謠吉他)、獨奏(古典吉他),長短Solo(電吉他),專業級的就考整個樂團的現場演奏水平,一般不會考視唱練耳。
當然,其中會包括吉他技巧、演唱能力、現場視覺效果等等的考察。
參考資料:網路-吉他考級曲集

㈦ 歐洲最著名的四大音樂家:莫扎特、貝多芬、肖邦,還有個誰

還有一個叫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認為其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尊稱他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宮廷樂長,在德國萊比錫聖多馬教堂度過了最後27年的光陰。



巴赫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並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後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遺忘。但是在近一個半世紀中他的名氣卻在不斷地增長,一般認為他是西方音樂史中最偉大的兩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認為他是其中最偉大的作曲家。

(7)巴赫行板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篤信宗教,是位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樂曲為教會服務,大多數作品也都是宗教音樂。他的音樂體現了生活在18世紀德國普通市民的思想。

他深受著生活給他帶來的痛苦,擁有豐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雖然他消極、屈服,還沒有看到改變生活的途徑。但他覺得一個人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犧牲的精神——這就是巴赫在他的藝術中所反映的主要內容。他的作品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紀德國市民之間的這種人文主義的思想。

他譜寫了許多充滿戲劇性因素的大型聲樂作品,其中《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是最有影響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巴赫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受難曲、彌撒、經文歌、康塔塔等),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

巴赫的聲樂作品中以康塔塔最為豐富多彩。巴赫的康塔塔一方面繼承了接近歌劇的世俗「康路塔」的傳統,另一方面繼承了接近復調合唱的宗教康塔塔的傳統,創造出一種聲樂器樂綜合的新型的康塔塔。

閱讀全文

與巴赫行板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單花邊邊框圖片 瀏覽:487
寶貝穿衣服簡化圖片 瀏覽:177
2013電子圖板怎麼插入圖片 瀏覽:615
中國可愛寶寶圖片 瀏覽:322
女生zw100種方法圖片 瀏覽:445
手拿武器的漫畫圖片女生 瀏覽:489
女孩子中短發圖片 瀏覽:547
傷心喝酒的男生圖片 瀏覽:271
氣質美女張瑜圖片 瀏覽:235
手繪背影圖片簡單 瀏覽:31
脫得全身精光女生圖片 瀏覽:731
馬怎麼睡覺圖片大全 瀏覽:444
男生卷杠發型圖片 瀏覽:296
抖音怎麼發有一張圖片的視頻 瀏覽:17
超簡單的水果圖片病圖片 瀏覽:424
蛋糕圖片簡單又漂亮 瀏覽:485
萬物復甦衣服圖片 瀏覽:447
身份證照片女生圖片 瀏覽:237
word插入水印怎麼放在圖片上方 瀏覽:917
如何製作圖片圖集特效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