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京劇人物的詳細分類
1、生
戲曲行當名。生的名目最初見於宋代南戲,泛指劇中男主角,相當於北雜劇的「正末」行當。歷代戲曲界均沿用此名目,將劇中「凈」、「丑」行以為的男性角色統歸於生行,生行便成為戲曲表演行當中的主要類型之一。
根據角色的年來、性格、表演特徵、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至可分為「唱功老生」、「末」、「外」、「長靠武生」、「小生」、「武小生」、「翎子生」、「窮生」等。
2、旦
戲曲行當名。旦之名始於宋雜劇,即宋雜劇中的「裝旦」。在元代雜劇中,旦行又分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兩個並重的主要行當,正旦扮演劇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後,旦行泛指扮演舞台上的女性角色的行當。
根據人物的年齡、性格、身份、表演特徵。可分為「正旦」(即「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3、凈
凈亦名「花臉」。戲曲行當名。凈之名源於宋金北雜劇中的「副凈」。原來扮演亦插科打諢、滑稽調笑為主的喜劇角色,後世漸專工扮演性格粗獷、性情豪放、形象高達的男性角色。
在舞台上,以寬宏厚實的聲腔,大幅度的身段動作,刻畫粗獷、豪邁的人物形象。講究工架大,勾大花臉的臉譜。
4、丑
戲曲行當名。從宋元雜劇到現代,各戲曲劇種都有這一行當。因為在鼻樑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塊,然後勾畫臉譜,所以俗稱「小花臉」以區別於「大花臉」。又同凈行中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故又俗稱「三花臉」、在舞台上,專門扮演行動滑稽、語言幽默。
相貌丑而不怪,很風趣的男性角色。有時也扮演性格奸詐。內心險惡、吝嗇卑鄙的任務。要求語言清脆,吐字清晰,重做功、念白。根據人物的性格、年齡、身份,醜行又分為「文丑」和「武丑」兩大類。
(1)京劇男生戲服圖片擴展閱讀
京劇服飾成型於清代,其服裝規格樣式是以明代(1368—1644)服飾為基礎,吸收了歷代服飾的典型元素,以適合表演為原則,加以綜合和美化而成,而清裝戲則專有符合清制的戲服。
服裝大體上分為蟒(也稱蟒袍,帝、王、將、相或後、妃、貴婦、女將在正式場合所穿)、靠(也稱鎧甲,男女武將的戎裝)、褶(也稱褶子,戲衣中最常用,大領,大襟,大袖,衣長及足,文武貴賤男女老幼均可穿用)、帔(也稱披風,長領,對襟,大袖,左右胯下開衩。
男女角色均可用)、衣(泛指其餘多種戲服)五大類。如穿黃色長袍上綉蟒蛇圖案、戴王帽的就是皇帝,穿寶藍色或青色長衣、頭戴黑方巾的就是儒生,從著裝上很易於辨認劇中人的身份。
北京故宮藏有抄本《穿戴提綱》兩大冊,記錄了上千出戲,某戲某角色的詳細穿戴都有說明,是很詳盡的檔案性質的備忘錄。
② 蟒袍配玉帶,郭德綱為何對蟒袍情有獨鍾
一:誇郭德綱相聲說得好不如誇他京劇唱得好郭德綱為何對蟒袍情有獨鍾啊?其實這很能理解,因為郭德綱是一個戲痴,他雖然不是那些專門表演戲曲的人,但是他會唱戲,他在很多自己的相聲劇場裡面也表演過唱戲,因為相聲行業其實說白了也是一個戲曲行業,他也是因為愛戲曲才去進了這個行業的。
郭德綱很愛戲曲,這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徒弟們跟他的同門師兄弟都知道,像於謙,還有岳雲鵬在很多種場合就說過,如果如果誇郭德綱相聲說得好的話,郭德綱是不會太在意的。因為他自己他自己知道自己說相聲的水平在哪裡,如果跟郭德綱見面,誇他說我聽過你的戲,你的戲唱的真好,那郭德綱可能就會跟這個人聊起來。因為京劇跟相聲相對於比較來說呢,郭德綱是比較愛京劇的,誇他的相聲說得好,不如去誇他的京劇唱的好。
③ 京劇中的老生通常是以什麼樣的造型登場呢
在京劇中,老生通常以救世英雄,義士忠臣之類的造型登場。同時京劇老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把表演藝術放在首要目的,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能夠將人思想以及情感展現出來,而且老生的形象在文學理論中指的是語言形象。在應用一些表演手段的同時,讓大家看到這個角色的形象以及展現。同時京劇老生就是以表現人物的情感為根本,做到這樣才能夠達到聲情並茂的效果。
國粹這樣的默契感在不斷的磨合以及排練中才能夠培養起來,只有熟悉的情況之下才能夠達到天衣無縫的效果。而且老生所扮演的角色范圍也不斷的擴大,在一文一武的同時也能夠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時代在變化,喜歡看京劇的人也不斷的在減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京劇永遠是我國的國粹。
④ 戲曲舞台上的行頭有什麼講究
正裝的主色調有紅、紫、藍、黑。紅色是僅次於黃色的高貴顏色,既醒目又喜慶。考上狀元、陞官的,必須穿紅色官服。紫色官服的官位也很高。中國人常說「紫色來自東方」。古代文人的夢想是有一天「脫下襯衫換上紫袍」。群英會呂醫生穿紫色官服。大多數藍色官服是低級公務員穿的,比如黃金台的時宇·田單和法門寺的知縣趙廉。最低的職位是穿黑官服,不是門官就是獄官。男褲是男士休閑裝,穿起來很舒服很寬松,出來見人也沒什麼問題,不會讓人誤會你不夠尊重對方。男人,從皇帝到鄉紳,只要是成熟端莊小康的男人都可以穿。當角色做動作時,他們的裙子會飄動,這給已經嚴肅而優雅的角色增添了一絲智慧。女人和男人差不多,只是長度不同。沒結婚的好家庭也能穿衣服。
⑤ 《鬢邊不是海棠紅》開播廣受好評,劇中的國粹元素到底有多豐富
《鬢邊不是海棠紅》的製片人為於正,黃曉明、尹正等為主演,這是一部以民國為背景、京劇文化為藝術核心的電視劇,講述了京劇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坎坷與無奈,這是一部圍繞著京劇展開的電視劇,充分展現了我國國粹。
再說說演員的表演,劇組邀請了兩位當代梨園青年旦角中的佼佼者作為戲曲指導,還特意請了著名京劇泰斗畢谷雲,90歲高齡的他擔任了《鬢邊不是海棠紅》戲曲顧問,親自指導尹正的動作,演員從開機前便開始了專業的戲曲訓練,並且持續到了殺青,從劇中男旦角色的拋水袖、蹺功、扇子功等戲曲技巧不難看出,演員的努力練習,最終有了貼近角色的舞台功底和身段。如此這般的各種國粹元素,令人應接不暇。
⑥ 京劇戲服的有什麼特點
從其造型、圖案紋樣和顏色上,就可以區分劇中人物文與武、善與惡、富貴與貧賤等身份。例如從服飾所綉紋樣來區分人物:官衣前胸後背有方形「補子」(又叫譜子),文官綉飛禽,武官綉走獸,另以不同禽獸的圖案區分一至七品官。男女披風上綉團花,壽字紋的多為中老年人穿用,年輕者穿的則是綉梅蘭菊竹花卉圖案;穿綉滿花卉的海青的是花花公子,穿不綉花紋素色海青的多為清貧落難書生。最有特點的是「八卦袍」,袍上所綉八卦的布局規則是:肩承天地(乾、坤卦)、胸懷風雷(翼、震卦)、背負山川(艮、兌卦)、袖藏水火(坎、離卦),前胸後背有太極(即陰陽)。穿上這種八卦袍,更顯出角色神機妙算,足智多謀。
除戲衣外,還有頭盔、靴鞋、戰旗、玉帶等配套服飾。如將帥出征時穿大靠,這大靠配上兩肩飛袖、胸背處綉的護心鏡,胸腹處凸綉出虎頭的甲衣,背後插著四支三角形背旗,再配以頭上的戰盔和腳上的戰靴,能表現軍令在身,披掛上陣的雄姿。且大靠下身作開裂形狀,分上下兩層嵌有八件一並的比裙,專用於配合表演上下戰馬的動作。將帥手中持馬鞭或執刀槍,在走圓場、跨馬、對打時,比裙飄動,誇張和美化了動作,顯示出沙場將帥勇悍威武的氣派。戲曲服裝是經過長時期的實踐,改良後而形成現今傳統程式化的形態。傳統京劇的服裝可分為:蟒、鎧、褶、帔、衣五種。粵劇服裝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材自京劇的,它的分類有蟒、鎧、褶子、開氅、官衣、帔及衣七種。其實與京劇分類並沒有太大不同,只是京劇將「開氅」歸入「帔」類;將「官衣」歸入「衣」類而已。現試詳細介紹各類粵劇戲服的特色。
蟒
據《辭源》所記:「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耳。滿清則官無大小,凡遇典禮,皆著此袍,地藍色或石青,全身以金線綉蟒,自公侯至七品官,蟒數自八至五,以次遞降,俗稱『花衣』,又稱『蟒服』。」可見戲班中的蟒袍是取材自朝廷的官禮服的。穿蟒的多是戲曲中的帝王、將相、後妃、大臣等高貴身份人物通用的禮服。特別是於禮宴、朝會、大典、理案等場合穿著,以示莊重嚴肅。蟒的種類還有「加官蟒」、「改良蟒」等。蟒的式樣是:齊肩、圓領、右衽、大襟、大袖、帶水袖、袍長及足、腋下開*至底襟、袖根下襯有與袍不同顏色的闊邊,叫「擺」;唐朝時稱「燕尾」,明朝時叫「插擺」,配有「玉帶」,又名「角帶」。蟒的紋樣多是在袍前後襟下部綉有海水、江崖,包括彎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等紋式。男蟒全身綉龍,包括團龍、行龍、大龍,或祥雲等。女蟒略短,綉龍或鳳圖,下裳配裙子及飄帶,為後妃等穿。色彩方面主要是用十種純色,包括上五色:皇帝、後妃穿黃色,元帥穿紅色,將軍及忠臣穿綠色,老臣及小將穿白色,剛烈性格人物穿黑色。至於下五色的蟒則多是一般大臣穿著。
⑦ 京劇是我國國粹,如何看待有人上街穿戲服的行為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雖然我們在生活中對於戲劇是十分的重視,而且我們在閑暇時刻,其實也會去觀看一些戲曲類的節目。而且這一過程其實也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依託方式,而且在我們觀看京劇的過程中,其實也可以從中學習很多可以適用於我們生活的經驗,所以是對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的。但是我們在傳承的過程中,其實也需要選擇更加合適的方法,不要讓人們產生一種負面的心理。
但是我們在平常的時候,還是選擇穿私服比較好,這其實也是我們對於戲曲行業的工作者和這份文化的一種尊重。而這種尊重其實更多的也是體現在了我們的日常行為過程中的,我們對於京劇戲服的喜愛程度其實更多的,是通過我們對於這種傳統文化的尊重程度上有所體現的。
⑧ 京劇服裝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動物是什麼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戲曲唱念做打演繹愛恨情仇,生旦凈末扮盡人生百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扮相。
帶大家走進京劇里的「服飾」,見識京劇「行頭」里的絢麗之美。
京劇舞台上把身上穿的叫做「行頭」。外行看,只覺得京劇行頭色彩繽紛、斑斕奪目。實際上,京劇行頭的使用極其復雜講究。
京劇行頭以明朝服裝樣式為主,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員載歌載舞的特點進行了一些改良設計。因為京劇形成於清朝,戲服中也有不少滿族服飾的特點,比如馬褂、箭衣的馬蹄袖等。再者,凡是戲中的番邦外族都穿旗裝,表示他們並非中原人士。
可以說,京劇舞台服飾不屬於任何一個朝代,誰該穿什麼,都有獨立的一套規則可循。
達官顯貴最正式的禮服——蟒
蟒是帝王將相在正式場合穿的服裝,等同於現在的禮服。穿蟒的人身份地位非同一般。蟒是很像龍的一種動物,戲台上的蟒就是仿照古代的龍袍、蟒袍設計的。
蟒的顏色有很多,常用的就有:黃、紅、白、黑、綠、紫、藍、粉、香色(香色是一種黃綠色,年紀大的人可以穿)。不同顏色的蟒適合不同類型的人物角色。黃蟒就只能由帝王來穿,王侯穿了就是「造反」。紅蟒是給那些重要的皇親國戚,或者是獨霸朝綱的朝廷重臣穿的,比如駙馬楊延輝、丞相曹操等。
和男蟒一樣,女蟒是皇後、嬪妃、公主、誥命夫人等貴族女性們最莊重的禮服。需要穿蟒的場合都格外隆重,比如《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赴皇帝之約時要穿蟒,《龍鳳呈祥》中的孫尚香與劉備成親要穿蟒,《大登殿》里王寶釧在金殿受封時也要穿蟒。
公主們的日常穿著——舞姿翩翩的宮裝
宮裝也叫宮衣、舞衣,是一種舞動起來非常美麗的服裝。和蟒一樣,宮裝是給貴族女性們准備的日常裝束。雖然沒有蟒那麼正式莊重,可是論精美華麗,真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舞動起來時,幾十條飄帶、層層絲穗,配上雪白的水袖翩翩而動,美得目不暇接。有幸穿這件服飾的都是非常有身份的女子,比如《狀元媒》里的柴郡主。
文官的工作服——官衣
官衣是文官的工作服,對於那些還沒有資格穿蟒的文官來說,這就是最正式的服裝了。
官衣顏色主要有紅、紫、藍、黑。紅色是僅次於黃色的高貴色彩,而且既醒目又喜慶,那些考中狀元進士、陞官發財的都要穿紅官衣。紫官衣的官職地位也很高,中國人常常說「紫氣東來」,古代文人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脫去襕衫換紫袍」,《群英會》中的魯大夫就穿紫官衣。藍官衣大多給低一點的文官穿,如《黃金台》中的御史田單、《法門寺》中的知縣趙廉等。地位最低的要數穿黑官衣的,不是什麼門官就是獄官。
可以出門會客的休閑服——帔
男帔就是男性休閑服,指那些穿起來比較舒服寬松,出來見人會客也完全沒有問題,不會讓人誤會你不夠尊敬對方的服裝。男帔,上至皇帝,下至鄉紳,只要是氣質成熟端莊、家境不錯的男性都可以穿。人物在做動作時,衣襟飄拂,為本來就莊重儒雅的人物又平添了一分瀟灑。
女帔和男帔差不多,只有長短不同。未出閣的大家閨秀也可以穿帔。
舞台上的恩愛夫妻有時穿一樣顏色、一樣圖案的帔來表現他們的舉案齊眉,這個可以稱為「情侶帔」,《二堂舍子》中的劉彥昌和夫人、《龍鳳呈祥》中的劉備和孫尚香都這么穿。
人人都穿的褶子
褶子:褶,這里讀xué,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穿的一種便服。京劇行還把褶子叫作「道袍」。因為用處廣泛,褶子的種類顏色都非常多。有刺綉圖案的叫花褶子,純色的為素褶子。大緞做的比較厚重的叫硬褶子,縐綢做的比較薄的叫軟褶子。
穿綠花褶子的大多是為富不仁的公子哥或綠林人士;穿淺土黃色褶子,也叫老斗衣的,是社會底層的老年人;穿青褶子(就是黑色褶子)、白色大領的是正直清貧的人物;穿藍褶子配白色大領的,是那些氣質清高的文雅之士
⑨ 京劇中的武生與武旦在戲服裝扮上有什麼不同
京劇,又稱平劇,又稱國劇,是中國五大戲曲之一,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國粹。在中國戲劇“三鼎甲 ”中排名“第一”,是中國和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代,四大安徽劇團相繼進入北京,與湖北漢調藝人合作。與此同時,他們也接受了崑曲和秦腔的一些戲劇、曲調和表演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與融合,吸收了當地的民間曲調,形成了獨特的戲曲。
武丹也可分為兩類,分別是短打武旦和長靠武旦,短打武旦大多穿短裙,一般不騎馬,注重武術,而由武旦穿的是長靠武丹,一般都不騎馬,也有大小小一點的一把刀,所以也叫刀馬旦,但也有一定的區別。劇中的女性角色叫武旦,是一種旦行。多為女性扮演武術角色,如江湖將軍和各種女子,表演重拳武術和運用獨特的技巧。
⑩ 幫忙找一個京劇的圖片 要和下面這個差不多 紅色調的 人要站在中間穿著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