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京劇蓮花庵詞高清圖片

京劇蓮花庵詞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9-28 19:55:58

『壹』 京劇蓮花庵詞不要唱的,只要歌詞

好一個忠心闞德潤是群英會的唱段!
好一個忠心闞德潤,識破了都督與某巧計行,炸獻降書他自認,不顧生死過曹營。老賊雖然多機警,也叫他魚兒把鉤吞,此一番全仗他巧言來辯論,管叫他曹營兵將,八十三萬一個一個喪江濱。今日里巧計安排定,
我痛在雙股某喜在心

『貳』 中國戲曲有哪些

中國戲曲百花齊放,歷久彌新。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有戲曲劇種達360餘種。先推薦18種的戲曲推薦如下:

1、京劇

京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為中國國粹。

代表劇目:《貴妃醉酒》《霸王別姬》。

2、越劇

越劇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

代表劇目:《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

3、黃梅戲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見長。

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

4、評劇

評劇是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又稱為「唐山落子」。

代表劇目:《花為媒》《楊三姐告狀》。

5、豫劇

豫劇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

代表劇目:《花木蘭》《穆桂英掛帥》。

6、崑曲

崑曲被譽為「百戲之祖」,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

代表劇目:《牡丹亭》《鳴鳳記》。

7、粵劇

粵劇又稱為「廣東大戲」,在嶺南地區非常流行。

代表劇目:《紫釵記》《帝女花》。

8、淮劇

淮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流行於江蘇、上海和安徽等地。

代表劇目:《孔雀東南飛》《蓮花庵》。

9、川劇

川劇流行於川貴高原地區,川劇臉譜是中國傳統藝術瑰寶。

代表劇目:《白蛇傳》《舊正樓》。

10、秦腔

秦腔流行於中國的西北地區,又叫做梆子腔,風格蒼涼古樸。

代表劇目:《三回頭》《八義圖》。

11、晉劇

晉劇又名山西梆子,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代表曲劇目:《打金枝》《臨潼山》。

12、漢劇

漢劇又稱楚調、漢調,民國時期定名為漢劇。

代表劇目:《大賜福》《草場會》。

13、桂劇

桂劇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劇種,風格細膩,生動活潑。

代表曲目代表劇目:《梁紅玉》,《打金枝》。

『叄』 求晉劇《龍頭拐》劇本,就是唱的那個詞,大家幫幫我了,嘻嘻

就是「皇上賜的龍頭拐杖」,除了使用價值外,更象徵著權勢與地位。
「熟悉京劇的人都見過龍頭拐杖,在《打龍袍》一戲中呂國太拄著龍頭拐杖,在《百歲掛帥》和《太君辭朝》中,佘太君手執皇上特賜的龍頭拐杖。它除了使用價值以外,更象徵著權勢和地位。很多國家的君主都手握權杖。」
可記得十年前風雨夜」蘆變嫦 CCTV名段欣賞 - 蘆變嫦的唱腔沉穩質朴、溫和委婉、細膩和潤、韻味清純,表演情真意切、端莊大方、雍容華貴。

『肆』 請問評劇起源於哪個地方

評劇是中國第二大戲曲劇種,原名「平腔梆子戲」,俗稱「唐山落子」、「蹦蹦戲」。評劇起源於100多年前,形成於河北唐山一帶。評劇的前身是蓮花落,俗稱蹦蹦戲。蓮花落這種民間說唱藝術歷史悠久,流域甚廣,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有。 蓮花落是窮人行乞時的演唱藝術。或說唱吉祥如意的話,或演唱故事,蓮花落作為乞討的藝術,緊迫時尚,從民歌、民謠、民間故事、秧歌、皮影、大鼓等藝術形式中吸收了許多營養。蓮花落是乞丐創造的口頭說唱藝術,或說唱歷史、民間故事,或乞丐自編乞食段子,最早由一人演唱,用竹板伴奏。民間也有打「十不閑」的,單人演唱,牽動木架上的鑼鼓跋等伴奏。此類由一人說唱的單口蓮花落,在清末民初京東一帶的集日、廟會上最為常見,平時也有走鄉串村的。後來,「單口蓮花」落逐漸發展為由二三人演唱的「對口蓮花落」。所謂「對口蓮花落」,就是兩個人演,一扮旦角,一扮丑角或生角,同時亦有簡單的樂器伴奏。此時,有人將「對口蓮花落」也稱之謂「蹦蹦」。成兆才(藝名東來順)、金菊花等人吸收秧歌等民間藝術中的有用部分,融會貫通在蓮花落里,在耕無地、商無本的情況下,從愛好出發,以糊口為目的,拉起了沿村唱蓮花落的一家班、朋友班、師徒班。他們恥於向高門大戶托缽乞食,就兩三人結伙,在廟會街心、麥場等寬敞的地方.用敘事體與代言體混合的台詞演唱一些婆媳姑嫂、姑娌之間的糾葛,男情女義、子孝孫賢的佳話等。說白唱詞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厚,極受農民歡迎,隨心擲下銅板制錢,每場下來,所得收入早超過乞食十倍。對口蓮花落比單口蓮花落更形象,內容連貫豐富。在台上有許多舞蹈的成分。此時的蓮花落演員有任連會、東來順(原名成兆才)、劉春生、金菊花(原名杜芝薏)、李傻子(原名李春威)、東發亮(原名孫鳳鳴)、東發紅(原名孫鳳崗)、開花炮(原名孫鳳嶺)、小金龍(原名張化龍)仙動心(原名姚繼威)、佛動心(原名張玉琛)、神動心(原名張來)、白菜心(原名白廣潔)、等人。對口蓮花落有敘事體台詞,多用第三人稱講話,演員一扮多角,扮裝和道具簡單,表演舞蹈動作多,不夠生活化,唱腔有所豐富,但仍單調,雖淘汰了竹板伴奏,逐步增加了嗩吶、板胡等,仍顯單純。對口蓮花落有了很大的戲劇因素,還不成戲劇,他們將長篇歷史小說,民間傳說、神話、傳奇、演藝其中一部分情節拆出,編成小戲演出,同樣頗受當地農民的贊許和歡迎。這就是評劇由「對口蓮花落」進入「拆出」階段。孕育出了拆出蓮花落。 拆出蓮花落也叫蹦蹦戲,蓮花落藝人們的吃飯問題解決了。但為了爭取更多的收入,提高身價,改變討飯乞食的傳統,就必須發展、創新蓮花落,讓它做為一種藝術問世。觀眾漸漸也不滿足於敘事體表現粗獷的演唱,他們要求看到更抒情更細膩的藝術。這就促進了對口蓮花落向拆出戲發展。到1908年,出現了許多職業性蓮花落班社,演員陣容有所擴大,多演拆出小戲,受到農民的歡迎。劇本台詞從敘事體改成代言體(第一人稱)。每出小戲都有個重點情節,有固定的角色,固定的台詞,有了老生、老旦、青衣、小旦等行當。登台人數多了,逐漸有規范性的舞台動作,角色化裝也注意勾畫臉譜。唱腔出現了二六板、跺板等板式(如金菊花創造出小悲調、大悲調、十三咳等新腔)。伴奏除板胡外,增加三弦、大笛子等,同時借用河北梆子的部分鑼鼓點指揮舞台表演,武場已用大小鑼、堂鼓等。這時不再跑地攤,已經搭台唱戲。拆出戲的劇目是單口、對口蓮花落的豐富和發展,大部分劇目是藝人從其它戲曲中移植或改編的,約有80 余出。拆出蓮花落已具備了戲劇諸般要素,它是評劇的萌芽時期。這時期他們演出的劇目有《小姑賢》、《思夫》、《回杯記》、《黃愛玉上墳》、《斬竇娥》、《丁香割肉》、《劉公案》等。 在拆出蓮花落盛行時,社會的上層人物、執政當局視它為異端,指責它「傷風敗化,鄙俗不堪」,不準進城市和鄭重場所。1907年,直隸總督楊土壤以「有傷風化,永干力禁」明文將蓮花落班驅逐出天津。 1907年蓮花落被禁止,藝人斷絕了衣食之源。但他們深知蓮花落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窮苦百姓喜聞樂見,藝人們又酷愛自己從事的藝術。為求生存圖發展,1909年成兆才、金菊花、張化文、張化龍、任連會、任善慶、於玉波、張玉琛、張德禮等人聚到灤州吳家坨(今屬灤縣),改良拆出蓮花落。成兆才認為,必須對拆出戲進行改革,應編寫大型整出戲, 成兆才根據《今古奇觀》、《宣講拾遺》以及梆子、皮影等劇本改編移植了《告金扇》、《馬寡婦開店》、《秦雪梅弔孝》、《鬼扯腿》等大型劇本。在保持對口拆出戲傳統唱腔風格的基礎上,吸收河北梆子、皮影、樂亭大鼓的腔調和板式,相繼創造和使用了大安板、小安板、散板、流水板、大悲調、哭迷子等腔調和板式。在表演方面,吸收京、梆大戲的傳統戲曲程式,舞台動作進一步規范化,演員表演講求逼真,生活化。同時,改進了音樂伴奏,採用了梆子的鑼鼓經。用座鼓、手板來指揮戲劇節奏。 戲裝頭面、舞台美術、道具也效仿京梆大戲。 行當陸續配備齊全。去掉淫詞濫調和色情表演,把荒誕庸俗、低級趣味的東西盡量清除掉。演員陣容擴大了,由幾人小班擴大到幾十人的大班,儼然是個藝術團體了。成兆才所創建的「慶春班」為能爭取官府的認可,又能得到合法的演出權利,從而能進入縣鎮和城市,想到借用大劇種河北梆子的名譽,以遮官府耳目,故將蓮花落起名為「平腔梆子戲」。隨後,慶春班進永平府(盧龍縣)演出,轟動了府城,得到當局認可,打開永平府禁地。此後平腔梆子戲在各州縣公演無阻,爭得盛大榮譽。。 1909年,在唐山永盛茶園,慶春班首演,《老媽開口旁》、《馬寡婦開店》《花為煤》3出戲後,轟動了整個唐山,受到了唐山廣大工人和市民的熱烈贊賞。同時官府的大小官員,遺老遺少,紳士大賈,來往過客觀看後也為之傾倒。使平腔梆子戲終於登上了大雅之堂。慶春班在永盛茶園演出聲望日高,演員達40多人。這就是唐山落子時期的起源。 1915年,成兆才率領慶春班進入天津,以《老媽開口旁》、《馬寡婦開店》、《花為媒》、《占花魁》、《杜十娘》、《王少安趕船》等20多出大型劇目上演,贏得了觀眾的贊美和梨園界的賞識。京劇演員梅蘭芳、劉鴻聲看了月明珠的演出後說:「唐山落子大有前途,月明珠是個大有前途的演員」。月明珠的唱腔流行津唐,名揚劇壇。商界聯合贈送「明珠新出蚌,一起平腔,壓倒男伶女樂」賀嶂,緒紳及各界送「風化攸關」、「評古論今」、「懲惡揚善」等贊揚之詞。津門雪恥,唐山落子身價十倍,稱梨園上品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17年,慶春班改為「京東永盛合班」,往來於津唐間。 1918年,該班被邀到山海關興業茶園演出,受到熱烈歡迎,盛況空前。當時,一位曾任奉天稅務處長的名紳奎旭東,他認為該班演出的劇目有「警化世人,移風易俗之新意」,並建議將「永威合班」改名為「警世戲社」。並贈「唐山首創警世戲社」匾額一塊,聲譽傳到東北各大城市。同年,「警世戲社」出關,赴東北三省各地巡迴演出,深受當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喜愛,此時,「警世戲社」在東北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演員有第一位著名男旦月明珠。它演出的劇目有:《馬寡婦開店》、《杜十娘》、《桃花庵》等;第二位著名男旦金開芳,首演了成兆才創作的現代戲《楊三姐告狀》,飾演楊三姐。 平腔梆子戲於1909年入唐山演出至1918年形成唐山落子,有了自己的劇本,有獨特的唱腔板式和表演形式,有一套相適應的音樂伴奏,有陣容整齊而出色的演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已形成?個新興的大劇種。 1919年,唐山首創警世戲社出關到營口,給當地群眾帶去了賞心悅目似曾相識的唐山落於,歷訪長春、哈爾濱。張作霖為岳母祝壽和舉辦賑災義演,特邀京劇名家梅蘭芳、程硯秋與唐山落子名家月明珠至奉天(沈陽)同台演出,獲得軍政界、工商界和市民的熱烈歡迎和極力贊賞。警世戲社名震奉天、長春、哈爾濱等城市,後警世戲社長期活動於東北三省各地。 警世戲社進入東北,擴大了評劇流行地域,此時,評劇班社如雨後春筍般的在京、津、冀東一帶的大地上誕生了,並出現了一大批花季少女的評劇藝人。她們是花蓮舫、李金順、芙蓉花、劉翠霞、白玉霜、小桂花等。並各自搭班先後都出關到東北三省各地演出。評劇發展時期是唐山落子階段,已經定型。後來的發展是,此時評劇已經進入了「奉天落子」時期。警世戲社在東北活動的年代,是評劇的完善、提高和成熟時期。 評劇植根於群眾中,因而枝繁葉茂。它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和流傳非常迅速。1923年警世戲社進天津演出,遜清太保呂海寰見昔日平腔已發展成大劇種,建議將平腔的「平」加「言」字旁,稱「評劇」,被警世戲社採用,從此「評劇」之稱問世,並逐步得到公認。此時出現了很多評劇名演員,如劉翠霞、白玉霜、小桂花、愛蓮君、喜彩蓮、芙蓉花、朱寶霞、鈺靈芝、花月仙等人。她們的足跡遍京津唐、東三省、上海、西安、南京、漢口、長沙、重慶、成都、貴陽,蘭州、新疆等地,所到之處倍受觀眾歡迎,把評劇藝術傳播到了全國各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評劇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評劇藝人在政治上翻身獲得了新生;在藝術上有了黨的「雙百」方陣的指引。黨派了一大批新文藝工作者(編、導、演、音、美)加入充實到評劇隊伍中來,進行了大量的藝術改革和創作,並加工整理了眾多評劇傳統劇,歷史劇,現代劇等,使其大放光彩,在此期間,成績卓著的代表人物,北京有小白玉霜,她把「白派」藝術發展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新鳳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新派」唱腔藝術自稱一派;天津有鮮靈霞,她創造了高亢激昂的「鮮派」唱腔藝術;六歲紅,她很好的繼承和發展了「劉派」藝術、蓮小君,很好的繼承和發展了「愛派」藝術;羊蘭芬創造了獨特的彩旦行當的藝術;李文芳、小玉芳、小花玉蘭等也有自己的藝術特色;東北有花淑蘭,她創造了美妙激越的「花派」藝術;韓少雲創立了優美嫵媚的韓派藝術、筱俊亭開創了老旦行當的筱派藝術、喜彩苓、喜彩君、等也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唱腔藝術風格……。她們在 《小女婿》、《劉巧兒》、《秦香蓮》、《花為媒》、《包公三堪蝴蝶夢》、《賣油郎獨占花魁》、《孔雀東南飛》、《蓮花庵》、《茶瓶記》、《對花槍》、《白蛇傳》等劇目中的表演藝術。在全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了男腔藝術的開創及改革者魏榮元,他將男聲唱腔降低了4度,解決了男女聲同唱的問題。並填補了評劇花臉唱腔的空白。把男聲唱腔提高到一個新德水平,改變了評劇有史以來男聲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從而擴大了評劇表演現代生活的能力,使評劇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也是評劇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各地的評劇新秀在黨的培養哺育和在老一輩藝術家的傳、幫、帶之下,茁壯的成長起來,使許多流派藝術有了繼承人。這一時期的評劇名家有:谷文月、劉萍、李秀雲、馬淑華、崔蓮潤、李紅霞、劉秀榮、王曼苓、鄭桂芳等。 評劇到現在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了,它從一種簡單的民間說唱藝術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大劇種,凝結著幾代評劇藝人的的辛勤勞動。成為我國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歡

閱讀全文

與京劇蓮花庵詞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手繪女生圖片大全大圖 瀏覽:506
動漫女生圖片唯美長發 瀏覽:874
粉色裙子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681
極簡風格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791
簡單國徽圖片簡筆畫 瀏覽:271
流氓看美女的圖片的圖片 瀏覽:995
matlab怎麼把圖片變圓滑 瀏覽:57
七一建黨節簡單手抄報圖片大全 瀏覽:286
燙螺絲頭發型圖片 瀏覽:448
微信頭像憨厚男生圖片 瀏覽:837
將其他軟體的圖片復制到word 瀏覽:282
excel上怎麼圖片 瀏覽:374
象形文字的圖片大全 瀏覽:9
word插入圖片齊對正 瀏覽:330
安哥拉貓可愛圖片大全 瀏覽:889
男生失落雪地背影圖片 瀏覽:586
王俊凱最可愛的圖片 瀏覽:537
張都美高清圖片 瀏覽:210
最簡單的野釣裝備圖片 瀏覽:630
假發燙卷發型圖片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