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這把笛子是什麼種類 最好附上原圖
你能數到上面笛子的孔 或聽一下吹出的音域高度 就能知道是什麼笛子,單看圖片 那有多種可能
是南方的笛子(新笛又稱作十一孔笛,是一種中國近代受西方樂器影響,以十二平均律的原理改制的笛子。最早在1930年代由張燮林所設計製作。 新笛的特性及音域 新笛與傳統中國笛最大的差異,是在原本的六個按孔之外增加了五個..........)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兄弟民族的音樂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單就漢族來說,也都有不同地區的不同特色。現將幾種不同的笛子及演奏特點簡介如下:
一、北方的笛子
北方的笛子多為梆笛(高音笛),發音高亢、嘹亮。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在演奏當地色彩的樂曲(包括各種地方戲曲)時,以「歷音」、「滑音」、「吐音」、「花舌」等最為多用。氣息運用上較猛。如秦腔、郿鄠、蒲劇、河北梆子等,只要多吹一吹這些歡曲音樂,就可以熟悉北方笛子的一些傳統演奏方法。
二、南方的笛子
江南一帶普遍多使用曲笛。這種笛子的笛膜貼得較松,音色潤麗、清晰。在演奏中以各種北裝飾手法,如「喚音」、「迭音」、「倚音」、「顫音」等最為多用,一般忌用強吐和斷奏。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不能過猛過急。如果多吹奏一些江南的傳統樂曲,對熟悉江南笛子的特點和風格會有直接的幫助。
三、蒙古族的笛子
內蒙草原上的人民,常年多過著不定居的生活,那裡的人們性格開朗、奔放。樂曲遼闊、高亢,常常出現一些多音的急速進行而又突然停留在一個延長音上,造成了非常開闊、奔放的效果,就像一匹駿馬在草原上飛馳一樣。這個地區的笛子,笛膜一般貼得較緊,甚至不要笛膜(有時也要松膜的效果)。在演奏技巧上多用一些裝飾手法,如「迭音」、「倚音」、「喚音」等。更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多用上方三度或四度的顫音指法。
四、維吾爾族的笛子
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他們的音樂明快、火熱。多用高音笛子,一般不用笛膜,或將笛膜貼得很緊(有時也用松膜效果)。在吹奏方法上一般運氣較猛,沖力較大,強弱對比特別明顯。最多的技巧是「急滑音」和一些裝飾性的如「倚音」、「贈音」、「喚音」等等。此外「花舌」和「吐音」也常常使用,而且多半要求吐得斷頓有力。
五、藏族的笛子
笛子在藏族過去不很流行,但也有一些民間藝人吹得很好。他們多用中音笛,在吹奏方法上,許多地方是模仿二胡奏法和人聲唱腔。此外,還有如下幾個特點:
1、在一拍時間內,有兩個同度的八分音符連續進行時,一般都給每拍的第一個音加上一個上方三度(有時是上方二度)的裝飾 音(即上倚音的吹奏方法);在第二個音上加一個下方二度的裝飾音(即下倚音的吹奏方法)。
2、凡是連續四個以上的十六分音符,多是兩個音符吐吹一下,很少用長連線或者吐音斷奏。
3、 樂句或小節開頭腦第一個音,很多時候用指顫音(二度或三度)。但是這種指顫音與一般指顫音不同,它要求手指盡量低抬,動作很快,有些近似波音的效果。
六、口笛、侗笛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國,差不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笛子。但是,這些名為笛子的樂器其實並不都與我們這里所進述的傳統六孔笛子相近。它們有的是吹孔(氣鳴)樂器,有的是哨嘴,還有是簧片(簧鳴)樂器。這里就較流行的而且已在不斷改進的口笛、侗笛作如下介紹:
1、口笛
經考證,口笛要我國歷史上早有記載,並有出土實物。但將它推陳出新,正式搬上舞台,登上音樂的大雅之堂,是20世紀七十年代。上海民族樂團的俞遜發把自己改進的口笛首先運用於獨奏中,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許多青年演奏者,喜吹愛好,而且,又有不少人對口笛進行了以自己使用為主要目的的某些改進。不斷豐富著它的表現力。現在的口笛五花八門,有兩孔和五孔口笛,七孔口笛。有按音位的對稱,以中心開吹孔的,也有的以在比二的比例開吹孔的。有的開孔為了轉調方便,有的則為增加音域。
現在一般口笛,就其音域而言可達兩個八度,但就其音程、音階而言,有些音又是不易發出或者發音十分不準。由於它的製作簡單,造價很低,攜帶方便,以及它的特有風韻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2、侗笛
侗笛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區非常流行。它的音色優美,明朗而不浮華,甜美而不消沉,它反映了侗鄉的幽幽杉林,清清流水的山川風光,其音響近似竹笛與洞簫之間。
侗笛之所以能形成那種特有的聲響效果,關健就在於笛頭的吹口。它不像竹笛是橫吹的孔吹樂器,它是依靠吹口(吹嘴)來發聲。
侗笛一般長約30厘米,內徑為1.3厘米,共開六個音孔。從吹口頂端至六音孔約為14厘米。各音孔間的距離基本相等。
民間流行的侗笛都無有嚴格要求,一般較多用的是D調、E調和F調。每支侗笛的音域約在10—12度。
演奏侗笛時多採用一口氣到底的吹法——「鼓腮換氣法」,這也就是它的所難之處。其它演奏技巧是不難掌握的,只要有吹笛子的技能,運用於侗笛是足足勝任了。
現在有不少人對侗笛進行了改進。把吹口的竹片改為銅片,增開音孔,單管改為雙管等,都有一定的收效,增加和豐富了它的表現力。它是一件很有前途的民間樂器。
❷ 誰有秦時明月石蘭吹笛子的圖片有滴發給我,我要全身高清圖(是全身高清)[email protected]
我只有這些,你可以上網路查一下。
❸ 誰是 笛子大師
1、馮子存
馮子存,笛子演奏家,演奏的技巧豐富,變化繁多,除靈活運用吐、滑、垛音外,還與有揉、震、顫等音相結合。
2、趙松庭
趙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東陽人。創作笛子獨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風光》等,著有《溫度與樂器間准問題》等。
3、陸春齡
陸春齡,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魔笛」,上海人,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江南絲竹學會會長。
4、劉管樂
劉管樂,笛子演奏家,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獨具特色、影響深遠,生前曾系天津市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天津分會名譽理事、天津歌舞劇院一級演員。
5、江先渭
江先渭,中國近現代作曲家,演奏家,作有為數甚豐的民族器樂作品,對民間音樂的整理研究有貢獻,其作品風格清雅幽麗,余韻悠長,其代表作《姑蘇行》是我國近現代民族器樂作品的典範之作。
❹ 笛子的代表作品
《姑蘇行》 採用崑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台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遊人盡情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遊人嬉戲,情溢於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徵,再結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疊音、打音、顫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動人完美。 《春到湘江》 湖南特色濃郁。樂曲表現湘江兩岸秀美的春光和人們歡欣鼓舞、建設家園的豪情壯志。因子,廣闊而富於激情,展現出湘江碧波滾滾、煙霧繚繞的壯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輕盈的旋律,時而吟唱般低回,時而激揚高歌,甚為柔美動人;中段由羽調式轉同宮徵調式,意境清新。歡騰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戲韻味,熱烈中隱有鼓點聲聲,又有深情交融,灑脫豪放,詼諧樂觀的神態躍然笛聲里。幾翻遞升的旋律,如翻似滾把情緒層層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潤與激情交互輝映,以把深切的情誼富有神韻的呈現出來。吐音清秀通暢,干凈利索,並注意安排好吸氣點。各音區要變換自如,高音要富於共鳴感。 《喜相逢》 此曲原為內蒙古一首民間樂曲,後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為過場音樂,用來伴奏戲中角色入洞房、拂試灰塵等動作。改編後,表現一對情人惜別和重逢時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開始,加之緩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運用,表現親人依依惜別時難舍難分的心情。[二]表現久別重逢的喜悅。[三]表現返回家鄉時歡欣雀躍的情緒。[四]氣氛更為熱烈,描繪出全家團聚時的歡樂情景。 《牧笛》 寫的舞蹈音樂改編的。表現了五十年代農村年輕人的美好生活,可稱之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將人們帶到新的農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現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戲時的快樂心情。第二段慢般優美、動人,抒發的年輕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戀人的熱愛。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現和發展。《牧笛》屬於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風格,但又與和常見的北派民間演奏風格不同。從技巧上說,樂曲的演奏能隨情所至,充分的、恰當的運用了氣息控制,深刻的表達了人們的思想感情。 《小放牛》 為河北民間曲調,劉森改編。朱文昌演奏。流行於河北一帶的民間歌舞《小放牛》,原是其中一對男女的對唱曲調,內容描寫村姑向牧童問路,牧童姑意為難,考問她的風趣情景。這段旋律帶者濃厚的民間色彩,充份表現年青人的天真活潑情緒。《小放牛》的版本很多,演奏的樂器亦各異,很多戲曲也會採用作為唱腔,這個版本是劉森改編,單純不復雜,較重視樂曲的韻味。 《牧民新歌》 是以內蒙民歌音調為素材,70年代由簡廣易創作的一首笛子獨奏曲。樂曲的引子,描繪了寬廣遼闊的大草原,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短暫的離調,使動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動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內蒙民歌風味的曲調,傾吐了牧民對黨、對新生活的熱愛。第二段在羽調旋律上,再配上活躍的節奏型,描繪出牧民騎著駿馬賓士的歡樂情景。接著進入第三段,節奏放寬,旋律舒展,表達牧民們對社會主義的衷情歌頌。第四、五段音樂情緒更加高潮,運用了花舌、吐音、飛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擬駿馬的嘶鳴聲。最後,在強烈的節奏音型襯脫下,旋律更加急驟,進一步的渲染了一望無邊的草原上人歡馬叫的熱烈氣氛,在高潮中結束了全曲。 《鷓鴣飛》 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間樂曲,也用於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後經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改編,注入了江南絲竹的風格,使樂曲更加清麗動人。樂曲通過對鷓鴣飛翔的形象描繪,表現了人們嚮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願望。樂曲分慢板、中板兩個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間樂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發揮曲笛渾厚抒情的特長,通過氣息的控制、變化,運用音色、音量得收放變化以及滑音。輕音、打音、疊音等手法,使音樂悠揚委婉、明澈、圓潤。中板部分是前奏的變奏,音樂活撥流麗,表現鷓鴣展翅高飛的情景。 《黃鶯亮翅》 是張燕創作於七十年代的作品。樂曲表現 了東海漁民歡樂而又緊張的勞動生活以及他們對新生活的熱愛和嚮往。樂曲以上下音描繪的大海波濤,以號子音調刻畫的勞動場面和寬廣激情的歌唱性主題從不同的側面描繪了當代漁民的氣質和生活熱情。 《五梆子》 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傳統樂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根據一首北方民間曲牌改編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鍾的一首過場曲牌,名碰梆子。曲調明快、歡悅、樂觀向上,主題共六句,微調式,格局落音逐級下行,分別為3,2,1,6,5,5。全曲共四段,為變奏體結構。笛一段呈示主題,速度較慢,旋律明晰,富於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潤飾旋律,質朴明快。第一變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裝飾旋律,詼諧風趣。第二變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節奏性貫穿全曲,音樂變得輕快、熱情。第三變奏速度更快,即興發揮更大,多次花花舌(顫舌音),是音樂更加熱烈,推向高潮。 《揚鞭催馬運糧忙》 此曲寫於1969年10月.樂曲以通俗的音樂語言.熱情的歌頌豐收後的農民,不忘支援國家建設,喜送豐收糧的熱烈場面。馬蹄擊節,車輪吟唱,快樂的農夫揚鞭催馬,把豐收的喜悅鋪撒在運糧的小道上。這是一首著名的笛子獨奏曲。清脆的梆笛,以電聲樂為伴。笛子聲部除對音色作了細膩的修飾外,更多的是注重其演奏技巧的製作。通過剖析竹笛那眼花寮亂的演奏手法,提煉出各類發音模式的聲波特性及MIDI表現方式,靈活運用和創新各類製作技法,使一曲《揚鞭》把竹笛演奏體現得淋漓盡至。 馮子存,代表作《喜相逢》、《五梆子》,北派。 50—70年代的笛子演奏家:劉管樂,代表作《賣菜》,《蔭中鳥》,北派。陸春齡,代表作《小放牛》、《歡樂歌》,南派。趙松庭,代表作《鷓鴣飛》、《三五七》,南派。劉森,代表作《牧笛》、《霍拉舞曲》。王鐵錘,代表作《黃河邊的故事》。孔建華,代表作《故鄉的回憶》、《黃鶴歸來》。 70—90年代的笛子演奏家:曲祥,《沂河歡歌》、《列車奔向北京》。簡廣義,《牧民新歌》、《山村迎新人》。李大同,《帕米爾的春天》。魏顯忠,《揚鞭催馬運糧忙》。江先謂,《姑蘇行》。俞遜發,《秋湖月夜》。寧保生,《春到湘江》。蔡敬民,《到農村去》,馬迪,《秦川抒懷》。李鎮,《鄂耳多斯的春天》。曾永清,《草原巡邏兵》。 90年代後的新派笛子演奏家:張維良,《花泣》。
❺ 當代中國竹笛名家有哪些
1、陳悅,中國著名青年笛簫演奏家。六歲隨父親學習竹笛,十二歲成名,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師趙松庭先生的關門弟子。1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竹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❻ 笛子高音吹奏技巧整理介紹
笛子演奏是一個心理與生理統一的活動過程,而笛子高音吹奏就是一個重點。下面就讓我來告訴你笛子高音吹奏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1、竹笛本身的材質直接影響了高音的吹奏。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說要想成功的圓滿的做好一件事,首先就應該把做事的工具磨鋒利,即“磨刀不誤砍柴功”。竹笛演奏同樣如此,要想獲得最佳的松透的高音,應該首先挑選一根質量上乘的竹笛。初學者可讓專業人士直接去挑選,從而可以通過他們的吹奏看看每個高音都是否能夠吹響。有很多演奏者或許只是出於竹笛演奏的愛好,所以覺得沒有必要像專業演奏者一樣,買優質的竹笛來演奏,因而所買的竹笛質量較差,形制粗糙,音色晦暗,共振性小,所以即使有再高超的專業竹笛演奏技巧,卻沒有好的樂器是很難達到高音吹響目的的。
2、笛膜貼的好壞直接影響高音吹奏的通透性。中國竹笛藝術的奧妙就在笛膜上。這也是中國竹笛與外國長笛在音色上最大的不同。一片小小的薄薄的笛膜就可以讓竹笛的音色大為改觀,很多初學的演奏者就沒有意識都這一點,因為在竹笛演奏中低音要求吹得渾厚圓暈,高音要奏得通透明亮,所以在演奏前挑選一塊干凈的透明的笛膜,可以增強竹笛的共振性,讓高音演奏的更為飽滿、明亮、通透。
其次,從主觀原因分析。
演奏者的緊張與不放鬆加速了高音吹奏的難度。在教學中發現很多演奏者一遇到高音演奏的時候就會特別緊張,在他們的潛意識里一直認為高音越高,用的力與氣就可能越大,所以他們無形中給身體與氣息施加的多餘的力,就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口風的移位、手指的僵硬、氣息的上浮,從而導致演奏時不放鬆,高音出不來。
(一)關於發音
包吹法不僅是一種笛子演奏技巧,而是一種全新的吹奏方法。
顧名思義,包吹法,就是把笛子的吹孔完全用雙唇包起來吹奏,它是一種自有笛子和類似笛子這類吹孔樂器以來,從未有過的,全新的吹奏方法。
包吹法雖然是用上下雙唇把身子的吹孔包起來吹(形似吹巴烏狀),但它的發音不是通過簧片振動,也不像喉音那樣用喉頭或口腔振動發音,而是在雙唇包住吹孔的唇內側(外邊看不到)形成風門,氣息通過風門時沖擊唇內側的唇沿產生振動,進而振動笛體使之發出音來。道理上近似吹銅管樂器,但不同的是,笛子只有吹孔而沒有號嘴,沒有像號嘴那樣的東西擋住雙唇,也不需要像吹號那樣大的,強硬的口風和氣流。包吹法的風門形成是領先丹田的控制與兩腮的緊收(雙唇不能緊收,要自然放鬆)風門的大小、緊松、和口風的軟、硬、緩、急,決定著音的准確和音色的優劣。
用包吹法吹出的音呼效果近似巴烏和喉管。音量大、音質渾厚、低沉,如控制弱一些就與巴烏的音色十分相似。
包吹法可以採用笛膜和不採用笛膜兩種方法來演奏,不用笛膜(或將膜貼緊)發出的音圓潤,但振動的共鳴略差,用笛膜吹奏發音透明,秀麗,清脆,此兩種音色可以選擇使用。
包吹法在笛子上所發出的音,比原來笛子上的音高一個大二度,就是說比笛子高一個調。用第三孔作D的笛子來吹奏,吹出的實際音高為E(第三孔變成了E)。所以,在實際使用中,包吹法應以第二孔為基調(第二孔作“1”)筒音為“低音6”。如用D調笛(全按為低音5)吹奏某一首樂曲,當吹奏要變為用包吹法時,變就要以第二孔作“1”(全按為低音6)的指法來吹奏,其音就與用哨吹法所用的第三孔作“1”的調一樣高。由於氣流的大小和口風的軟硬緩急不同,對音高的影響很大(最大幅度可達一個大二度至小三度),所以用包吹法也可以用和哨吹法同樣的指孔吹奏出同樣的音高,如第三孔的D音,用包吹法也可吹成D音,但這樣吹出來的音不夠圓潤,不夠豐滿,不夠明亮。因此我們經過反復的比較,不斷探索,最後選定了高一個全音的吹奏方法,效果就比較理想了。
(二)關於指法
包吹法的指法和哨吹法的指法一樣,但是由於它的發音比笛子高一個大二度,所以必須轉調(變指法)吹奏。而這幾個調(指法)在哨吹法中卻很用的很少。所以演奏較為困難。如:小工調(全按為低音5)哨吹轉為包吹就成了第二孔作“1”(全按為低音6)的指法吹。正宮調的哨吹(全按為低音2)轉包吹法後,卻成了六字調(全按作為低音3)的指法。以此類推即可。
(三)關於使用
包吹法掌握好了,在實際工作中用途十分廣泛,可以代替巴烏進行吹奏,把膜帖松一點,或氣息猛一點,音色又很近似喉管和西洋單簧管的中低音色,把笛子發展成多種功能,多種用途,豐富了表現能力。
包吹法的運用有兩個方面,一是單獨使用,另一方面是與哨吹法交換使用。因為能交換吹奏,能在一支笛子上吹奏絕然不同的兩種音色效果,正是運用包吹法的最大成功。它獨有的特色使人耳目一新。在獨奏中廣泛運用各種交換吹奏手法使演奏在高、低、快慢、長短、強弱變化中又增添了一種絕妙的音色對比,能出人意外,能引人入勝,收到極好的效果。
在每支笛子上都可變換七種指法(七個調)來吹奏。但是,從吹奏方便和用途最廣、表現力強等方面看,有四個調(指法)用的最多。在學習變調時,除手指的熟悉之外,音準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所以,在學練時一定要把握好進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同時,希望你無暇在笛子上練習時,或者在休息、邁步、看電視、睡眠等,各種可用空閑之時,進行我前面講過的那種“手指五音巧輪回”的方法練習,會使你事半功倍。
1、以五度相生(遞增)的關系調來練習
在五線譜中,是以升降符號的多少來決定調的,每增加一個升或降號,就意味著調的變化。而我們的笛子,卻並非這樣就能解決笛子轉調問題。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些人就說笛子落後、不科學。然而,世界上有些東西就是那樣相輔相成,正因為笛子採用了換笛子、變指法的辦法,才使笛子這一樂器擁有了許多方便和超強的表現力。如果把笛子也變成12平均律的固定調來演奏,那笛子就不叫笛子了,也將會被長笛取而代之。
在練習笛子的轉調、變指法時,應以五度相生(遞增)的關系調來練。因這樣較之方便易學,符合由易漸難的原則。具體來講,如,練了基調(小工調、全按作“5”)之後,就應先練全按作“2”的正宮調(第六孔作“1”),之後再去練全按作“1”的乙字調。在現代音樂理論中,這三個調(指法)屬主調、下屬調和屬調,是關系最近的調,音準易掌握,它們之間的指法運用差別較小,練起來就比較容易。
這三個近關系調練好後,再去練尺字調(第二孔作工“1”、全按作“6”)和六字調(第五孔作“1”全按作“3”)等。
2、把握好“叉角”和半開(閉)音孔的音準
由於笛子不是標準的十二平均律開孔,一般也只有六個發音孔和筒子音,所以,當它轉調(變了指法)後,新調的音程關系決定,手指在開、按孔時要有一定的調正和改變,以適應新調音準的要求。特別是在吹奏尺字調、六字調時,第二、第五兩孔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不然音準就難以保障。
一般來說,調整和控制音準的方法有三;一、叉角法;二、半閉(開)法;三、氣控法。
所謂叉角法,就是要求在主音發音時,將該音下面的音孔,按閉一、或兩孔,以使音降低到音準的需求;半閉法就是按閉半個音孔;氣控就是以調整氣息(風門和嘴勁)來達到音準的需要。講起來很容易,但實踐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一定要多練,而且在練習過程中,要力求達到音的准確度和音質、音色的優美。
3、變化音的演奏
❼ 中國笛子十大名曲有哪些
中國笛子十大名曲有:《姑蘇行》、《春到湘江》、《小放牛》、《牧民新歌》、《五梆子》、《霓裳曲》、《黃鶯亮翅》、《鷓鴣飛》、《牧笛》、《喜相逢》
1、《姑蘇行》
譜曲:江先謂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謂於1962年創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典名曲。
曲名為游覽蘇州(古稱姑蘇)之意,全曲表現了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樂曲旋律優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奏輕松明快,結構簡練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樂曲之一。
4、《牧民新歌》
作者:簡廣易
《牧民新歌》是簡廣易於1966年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曲子。作品以濃郁清新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親切感人的旋律,活潑跳動的節奏展現出內蒙古大草原的風光和牧場上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現了新時期牧民的精神風貌。
5、《五梆子》
改編者:馮子存
五梆子是一首由馮子存根據華北地區傳統民間樂曲改編的笛子獨奏曲,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
原曲優美明快,熱情奔放,曲調優美健朗,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常用於戲曲過門,經馮子存整理加工後,賦予樂曲以粗獷豪爽、熱情奔放的個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運用,使樂曲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廣為大眾所喜愛。
❽ 笛子是什麼樣子的
笛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笛。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被稱作「民樂之王「。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但也有石笛、玉笛,有紅木做的笛子,古時還有骨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竹笛聲音效果較好,製作成本較低。
❾ 吹笛子的口型 圖解
1、形成良好口形,首先應保持頸部、喉部及口腔各部位的自然放鬆,唇部自然貼牙,上唇稍微靠前。然後,撮嘴念「hū」音(聲帶不振動),促使喉腔、口腔自然放鬆打開(含氣狀),兩頰、嘴角、上下唇肌自然向中間收攏,直接促使上下唇中間形成氣息經過的橢圓形「風門」(感覺成圓形)。
2、然後,下唇中間輕輕靠准吹孔,蓋住吹孔約1/4處,呼出氣息通過「風門」使口風向下注入吹孔,作用於笛管發音。
3、明確口形的基本形成後,還要講究口形與吹孔的角度,使嘴唇與吹孔形成90度直角,氣息暢通無阻,灌滿笛子,最大限度減少漏氣,力求笛音純凈、圓潤。在口形形成練習中,要始終注意保持喉、口、舌部的自然放鬆,用發「hū」音的狀態引導保持吹奏口形。
(9)笛子演奏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吹笛子的主要技法:
1、演奏姿勢
吹笛子首先要講究姿勢正確、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儀表;二是要適應人體本身的生理特點,姿勢分立勢和坐勢兩種。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時,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節下端靠大拇指一側和小指一起與大拇指相對將笛持住。用這種方法持笛,在右手進行飛指抹音時,即使左手三孔全打開,笛子也不會動搖。
在合奏和伴奏時一般採用坐勢。坐勢要求上身和立勢相同,椅子高低要適度,以免妨礙吹奏和呼吸。坐時最好不要架腿,兩腿自然分開才能坐得安穩。
2、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正確符合人體生理的自然規律,能很好地演奏。
吹奏時的呼吸與平時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氣量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時吸氣,以加快速度。吸氣也分慢吸和快吸兩種,一般在樂曲開始前和演奏速度慢、旋律優美的曲子中可用慢吸的方法。
吹奏時的呼氣不是平常從兩個鼻孔和口腔中自然呼出去的,而是從上下嘴唇之間,氣息經過的空隙吹出去的,所以胸腹肌肉收縮形成的壓力和兩頰以及嘴唇的有力控制,使吹出的一股氣息形成均勻的、有節制的、有壓力的氣柱將笛子吹響。
吹奏中的呼氣也不要呼到不能再呼的極限,以免肌肉緊張發顫,而應留二分余氣,便於下次吸氣迅速,使樂曲吹奏能自然連貫地進行。為了增大肺擴量,使氣息更充足,平常可堅持長跑、游泳和做深呼吸運動。
❿ 求吹笛子正確手勢圖。要圖。
吹橫笛時笛頭在臉部左面,笛尾在右,左手按456音孔,右手按123音孔,也叫正手持笛。
正反手的開孔位置和使用方法是一樣的,區別是因人持笛的習慣。反手之所以要訂做,是因為常規生產都是按正手持笛來做的,氣流導向是正向。反手持笛的朋友使用正手笛子高音難上,廢氣也就是個原因。所以要訂做,以便正常使用。
(10)笛子演奏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吹笛子的正確演奏姿勢
吹笛子首先要講究姿勢正確、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儀表;二是要適應人體本身的生理特點,姿勢分立勢和坐勢兩種。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時,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節下端靠大拇指一側和小指一起與大拇指相對將笛持住。用這種方法持笛,在右手進行飛指抹音時,即使左手三孔全打開,笛子也不會動搖。
在合奏和伴奏時一般採用坐勢。坐勢要求上身和立勢相同,椅子高低要適度,以免妨礙吹奏和呼吸。坐在椅子上時切記不能架腿,兩腿需要自然分開才能坐得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