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男演員名單及照片
中國男演員那麼多,你指誰。
演員,指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表演者,或參加戲曲、戲劇、電影、電視劇、舞蹈、曲藝等表演的專業人員。
演員在至20世紀40年代,中國多數地區還沿襲著戲劇演員死後牌位不能進宗廟祠堂的規矩。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或「老闆」。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長庚,就常被稱為「程老闆」。隨著時代的變遷,演員的社會地位明顯提升,其中成就卓著者,已經獲得了社會承認。尤其是1950年代以後,演員終於在整體上獲得了與其他行業的人平起平坐的資格。
馬連良、荀慧生、蓋叫天、裘盛戎、周信芳等優秀的戲劇演員,被尊稱為京劇表演藝術家,得到了社會公眾的尊敬和擁戴。
在傳統中國,女演員的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稱號,在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為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
演員是再現歷史場景、為觀眾提供藝術品的工作者。在當今社會,我國的文化體制完善,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民藝術家,遍布各個藝術門類,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力派演員。演員的社會地位從舊社會的下九流「戲子」提升到了「國家層面」,很多有知名度的演員都來自全國各大文藝院團,比如: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國家京劇院、中央芭蕾舞團、愛樂樂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也有一部分是部隊編制的。
比如:總政歌舞團、話劇團、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也有演員的身影(界別:文藝界)。
2. 京劇的代表人物有那些
於魁智(國家京劇院副院長)、張建國(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奚派名家)、耿其昌(國家京劇院余派老生名家)、朱強(北京京劇院馬派老生)、陳少雲(上海京劇院麒派掌門人)、杜鎮傑(北京京劇院楊派老生)、李宏圖(北京京劇院葉派小生)、張克(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楊派老生)、李軍(上海京劇院楊派老生)、王佩瑜(上海京劇院余派女老生)。
1、於魁智
於魁智,回族,1961年12月15日出生於遼寧沈陽,京劇表演藝術家,老生演員,研究生學歷,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
現任中國國家京劇院藝術總監(正局級),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黨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2、耿其昌
中國京劇院主要演員,國家一級演員。12歲登台演出,曾演出過幾十齣優秀的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京劇,並擔任主要角色。曾赴西歐、北美演出,為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3、陳少雲
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上海京劇院著名麒派老生,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4、杜鎮傑
杜鎮傑,男,漢族,北京京劇院一團領銜主演,北京市政協委員。著名京劇演員,工余派、楊派老生。
5、李宏圖
李宏圖,男,著名京劇演員,工小生,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蘭芳京劇團常務副團長。葉少蘭少將的入室弟子。
3. 京劇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李勝素(1966年2月16日),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花衫。現任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該團領銜主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4. 寧夏京劇團的主要演員
楊兵兵:男,國家一級演員,工京劇花臉,他嗓音渾厚,韻味頗佳。表演粗獷,功架大方。1981年在自治區青年匯演獲獎,是本團主要銅錘花臉演員。
高恩福:男,國家一級演員,工文武老生。他嗓音高亢,行腔高低自如。1991年獲全國中青年京演員電視大賽熒屏獎,並獲自治區中青年大獎賽優秀表演獎。
張曉琪:國家一級演奏員,漢族,現年46歲,中國音樂家協會寧夏分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曾任寧夏京劇團樂隊隊長。
李新雲: 女,國家二級演員,工武旦。她功底扎實,動作干凈,尤以出手技巧見長。在自治區中青年大獎賽中兩次獲一等獎。
馬淑嫻: 女,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宗梅派。她嗓音清亮,醇正,行腔婉轉,自然,吐字清晰。她主演的《斷橋》曾獲1985年自治區中青年大獎賽二等獎。中間白蛇是該演員。
譚少英: 男,國家二級演員,工架子花臉兼武丑。主演過先空斬的馬謖,《除三害》的周處等,多次隨團赴西北、西南、華東、華北等省區參加巡迴演出。功底扎實,表演細膩,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
5. 在京劇界的歷史上,藍天的早年經歷到底是什麼樣的
“京劇”是我國國粹,培養出了許多出色的京劇演員,藍天作為其中的一名演員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在京劇界如此成功的他早年的經歷是什麼樣的?天賦異凜,挫折不斷,歷經波瀾。讓我們走進藍天的故事裡,了解他的早年的經歷。
現在的藍天在京劇界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更是在傳播京劇文化的路上努力著,這樣的成就不是白來的,是大冬天穿著軍大衣在操場喊一個半小時喊來的,是邊打工邊讀書努力出來的,是為了演繹一個京劇作品反復琢磨出來的,也許他曾經也有過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白來的,努力才有收獲!
6. 著名京劇演員有那些
1,程長庚
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市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在京劇第一代人物中,與四喜班的張二奎,春台班的餘三勝並稱為老生三傑,老生三鼎甲,程為三鼎甲之首。
2,張二奎
張二奎,字子英,出生於嘉慶十九年(甲戌),同治三年(甲子)去世。著名京劇老生演員,為早期京劇老生三傑之一,與程長庚,餘三勝齊名,號稱京劇三鼎甲。
3,餘三勝
餘三勝,湖北羅田縣九資河鎮人,(1802—1866)本名開龍,字啟雲,著名京劇老生演員。餘三勝所擅長的劇目,以唱,做並重者為多,如《定軍山》,《秦瓊賣馬》等。
4,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5,馬連良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於北京,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
7. 京劇四大須生都是誰
四大須生分為前四大須生和後四大須,馬連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須生的著名京劇演員有七位,他們分別是: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1、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劇老生。湖北省羅田縣人,生於北京。譜名第祺,字小雲,官名叔巌,巌與岩通,巌字筆畫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
餘三勝之孫,余紫雲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繼承譚(鑫培)派藝術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演唱技巧對譚(鑫培)派藝術進行了較大的發展與創造,成為「新譚派」的代表人物,世稱「余派」。
2、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晚清至民國時期京劇老生名角,大學士松筠玄孫。原名錫,本姓瑪拉特氏。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職。
因酷愛京劇,業余參加清音雅集、春陽友會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經常觀摩譚鑫培演出,並從陳彥衡學「譚派」戲,又向紅豆館主、錢金福、王長林等請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礎。
1923年,在梅蘭芳、陳彥衡等鼓勵下,正式參加戲班。以演《汾河灣》、《戰太平》、《定軍山》、《桑園寄子》、《法場換子》等著名。
3、高慶奎
高慶奎(1890—1942),原名振山(鎮山),號子君。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京劇高派老生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一。
高慶奎原籍山西榆次,生於北京。其父高四保(士傑)為清末京劇著名丑角演員。20世紀30年代,高慶奎與余叔岩、馬連良被譽為老生「三大賢」。
4、馬連良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於北京,字溫如 ,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
代表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清風亭》、《四進士》、《失空斬》等。父馬西園與著名京劇演員譚小培熟識,三叔馬崑山在上海唱戲,受家庭的熏陶,使馬連良從小熱愛京劇藝術。
8歲入北京喜連成科班,26歲自行組班,發展成為獨樹一幟的「馬派」表演風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
20世紀,他與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並稱前「四大須生」;後三人去世,他又與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並稱後「四大須生」。
1933年 馬連良在天津與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們技藝精湛,各具風采,被譽為「南麒北馬」。
5、譚富英
譚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譚派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門第四代嫡傳人,四大須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曾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出身於梨園世家。京劇大師譚志道曾孫,譚鑫培之孫,譚小培之子。
6、楊寶森
楊寶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其主要作品有《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定軍山》、《四郎探母》等。其1958年逝世,享年49歲。
7、奚嘯伯
奚嘯伯(1910--1977),字承桓,滿族,1910年出生於北京。京劇老生,後四大須生之一。祖姓喜塔臘氏,滿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興縣。
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淵閣大學士,後入閣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長,善於繪畫書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須生
8. 京劇男演員老人中哪些是同志
從京劇開始有前三鼎甲:程長庚,張二奎,餘三勝 後三鼎甲:譚鑫碚,汪桂芬,孫菊仙 老一輩的還有:劉鴻聲, 前四大須生: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 後四大須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南麒北馬關外唐:周信芳(麒麟童),馬連良,唐韻笙 以上都是流派的創始中人:各流派都有很多優秀的弟子和繼承 老譚派:王月芳、賈洪林、劉喜春、李鑫甫、余叔岩(無生不譚之說) 余派:孟小冬(女)、楊寶忠、譚富英、李少春、王少樓、吳彥衡,陳少霖,楊寶森 汪派:王鳳卿,何玉蓉(女),恩曉峰(女) 言派:奚嘯伯,言少朋,再傳----言興朋,任德川,李家載 新譚派:馬長禮、高寶賢、殷寶忠、譚元壽 楊派:朱雲鵬,汪正華,程正泰,葉蓬, 奚派:歐陽中石,李伯培 張榮培 再傳--張建國,張軍強,張建峰, 高派:李和曾,李盛藻,李宗義 白家麟 馬派:言少朋、王和霖、王金璐、遲金聲等;張學津、馮志孝、張克讓,李萬春,梁益鳴,關正明,馬少良,李慕良、馬長禮、申鳳梅、朱稟謙、安雲武、楊汝震、李寶春 麒派:高百歲,小麒童,周少麒,陳鶴峰、蕭潤增、其他派,其他行當的弟子李少春,李和曾,袁世海,趙曉嵐 旦角流派:王瑤卿,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雪艷琴、新艷秋、章遏雲、張君秋、杜近芳,弟子:王幼卿、程玉菁、趙桐珊、王玉蓉、華慧麟、謝銳青、劉秀榮等 老一輩旦角演員:陳德霖 梅派():魏蓮芳,杜近芳、楊畹農、張春秋, 程派(程硯秋):荀令香,尚長麒,李世濟、王吟秋、趙榮琛,新艷秋,李玉茹,再傳:張曼玲,鍾榮,陳琪,張火丁, 尚派(尚小雲):楊榮環、周百穗、孫明珠,再傳:尚慧敏,李莉,鞠小蘇 荀派(荀慧生):童芷苓、吳素秋、許翰英,李薇華,趙燕俠,李玉茹,張正芳,趙慧秋,荀令萊,李妙春,宋長榮、劉長瑜 、孫毓敏、 張派(張君秋):薛亞萍、張學敏,溫如華、關靜蘭,楊淑蕊,張萍、 徐派(徐碧雲):畢谷雲 筱派(筱翠花):崔熹雲、劉盛蓮、李丹林、陳永玲 黃派(黃桂秋):王熙春,朱永康,張敏智, 趙派(趙燕俠):趙道英,張雛燕,閆桂祥 童派(童芷苓):李靜,童小苓 老旦:龔雲甫,羅福山 李多奎,卧雲居士,文亮臣,孫甫亭 孫振泉,李金泉,李盛泉,何佩森,女演員:王曉琳,王晶華,王夢雲,李鳴岩, 趙鳴華,李重華,林麗娟 蘭文雲,趙葆秀,李宏 花臉:裘桂仙,金秀山,黃潤甫, 郝壽臣,侯喜瑞,金少山 裘盛戎,袁世海,王泉奎,趙文奎,婁有奎 方榮翔, 還有丑角,武生,武旦等不一一列舉
9. 京劇的主要角色名稱和四大名旦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凈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凈(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凈)。
丑:扮演喜劇角色、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四大行當的區別:
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當時(元雜劇的時代)這些行當(角色)的劃分還不如現在的科學、細密,各種行當的涵意和表現形態,也和現在舞台上的行當,有很大的區別。等到明末清初,崑曲盛行的時候,行當的劃分就日益細密精確,已經劃分為12種角色(行當)。
江湖十二角色:老生、正生(相當於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當於閨門旦)、貼旦、老旦、大面(相當於凈)、二面(相當於副凈)、三面(相當於丑)、雜。這些腳色在藝術上都有獨特的創造。不過對於京劇劃分行當影響最大的,應該說是漢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