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京劇程派演員有誰
以前活躍在舞台被人們稱為五老的是:新艷秋 王吟秋 趙榮琛 李世濟 李薔華
如今活躍在舞台被人們稱為五小的是: 李海燕 遲小秋 劉桂娟 李佩紅 張火丁
另外經常活躍在舞台或學院的有:張曼玲、鍾榮、李文敏陳琪等
當然,近幾年經過京青賽出現了:呂洋 周婧 郭偉、隋曉慶、楊磊、趙歡等
不過,我本人最喜歡的是火丁,看程,就看火丁。
② 張雲雷的京劇水平如何
張雲雷作為現今當紅相聲演員,雖然相聲說的一般,但唱功那是真的了得。唱的那一首首傳統曲藝,卻也很有京劇的韻味。
所以說,張雲雷的京劇雖然不能和專業京劇人士相比,但其京劇水平已經達到票友與專業人士之間了,唱腔也是富有「程派」風格!而且,張雲雷作為相聲演員、歌手,能夠在傳統戲曲上有如此成就,確實不容易!
③ 郭瑋的介紹
郭瑋,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演員,宗程派。流派班學員。師承:李文敏、李金鴻等名家。2005年拜著名教育家李文敏為師。擅演劇目:《鎖麟囊》《荒山淚》《春閨夢》《六月雪》《玉堂春》《四郎探母》《烏龍院》《蝶海情》等。曾榮獲文化部全國京劇青年賞評比銀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優秀表演獎。
④ 郭瑋的京劇作品《荒山淚》
《荒山淚》是考驗程派青衣的一塊試金石。郭瑋擔綱主演《荒山淚》,成功塑造出善良賢惠又堅韌剛毅的張慧珠形象,標志著她已經成為一名成熟的程派青衣,壓得住台,穩得住陣腳。郭瑋充分展示了程腔斷續、抗墜之美,唱、念、做、表俱佳,身段優美,基本功扎實,水袖身段運用熟練。在繼承程派藝術上,她是個優秀的青年人才。
⑤ 郭瑋的丈夫
呂松本 第一集主題:溝通改變不了愛情新郎扮演者——王櫟鑫新娘扮演者——郭瑋廖兒為一場婚禮做攝影師,呂松本是伴郎。
⑥ 京劇演員郭瑋出生年月
郭瑋,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演員,宗程派。流派班學員。師承:李文敏、李金鴻等名家。2005年拜著名教育家李文敏為師。擅演劇目:《鎖麟囊》《荒山淚》《春閨夢》《六月雪》《玉堂春》《四郎探母》《烏龍院》《蝶海情》等。曾榮獲文化部全國京劇青年賞評比銀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優秀表演獎。
中文名
郭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不詳
⑦ 中央電視台第7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十八場青衣組6號郭瑋的琴師
郭瑋的琴師:汪佳穎
⑧ 20181219日空中大劇院京劇 呂布與貂蟬是誰飾演的
李宏圖飾演呂布。郭瑋飾演貂蟬
⑨ 作為程派藝術的薪傳功臣,李文敏有那些突出貢獻
李文敏出生在一個赫赫有名的梨園家庭,父親李春林早年曾為載洵貝勒(光緒帝的弟弟,人稱洵六爺)說過戲,曾以一出《太平橋》和余叔岩之間有過互教互學的幫助,而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做了梅(蘭芳)劇團的大管事,在梨園界享有「四大管事」之一的美譽。母家也出自梨園大家庭。榮耀家庭給予她親近梨園的無限可能,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李文敏在家庭血緣與環境機緣合力作用下開啟「京劇」的生命歷程。
相對於「富連成」的舊式科班教育而言,1949年之後,京劇教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女學生學戲也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1952年,北京藝培戲校(北京戲曲職業技術學校的前身)成立,李文敏適逢其時,成為北京藝培戲校108名首批學員中的一員。
除了在戲校認真學習,李文敏還憑借執著精神,拜了唯一的一位師父——程派傳人趙榮琛。李文敏起初接觸程派時,最先被程派代表劇目《鎖麟囊》的新穎唱腔所吸引。李文敏的姐姐在中國戲校跟陳麗芳(程硯秋先生的弟子)學《朱痕記》,這時巧遇由趙榮琛領銜的大風劇社正在大眾劇場演出全部《牧羊山》,李文敏便和姐姐一起去看戲。當時,她對趙榮琛很陌生,然而,這一看就把她給迷上了。為找到趙榮琛,李文敏甚至還到有關的派出所去打聽過。後來在熊承旭等人的引見下終於見到趙榮琛,從此開始他們之間長達30年的師徒交往。
正式拜師是在1957年,趙榮琛是年41歲,李文敏當時還未從北京藝培戲校畢業,只有19歲,是趙榮琛開山門收的第一個弟子。父親李春林當時特意在前門外鮮魚口內的便宜坊烤鴨店安排她向趙榮琛行了拜師禮。
趙榮琛文化底蘊深厚,尋求的是程派的精華所在,探索並掌握程派的藝術規律。除了抓住一切機會向趙老師請教學戲,李文敏還陪著老師清晨一起到景山公園喊嗓子、練功。兩人都騎著自行車前往,一路上說著話,不知不覺就到了公園。師生邊教邊走,有時引得游園的人們也圍過來駐足觀看。
趙榮琛是李文敏的藝術恩師,也是她教學思想的啟蒙者,李文敏把趙榮琛對藝術的嚴謹、講究,融化在後來的教學思維中。
早年的李文敏一心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京劇演員,可世事變幻,1958年程硯秋病逝,隨後程劇團解散。戲校畢業後,李文敏加入了剛剛成立的北京青年京劇團。雖然李文敏的舞台演員生涯只有短短的四年時光,但是,卻為她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京劇藝術教員積累了必要的舞台經驗。沒有舞台實踐的學員成為不了演員,沒有舞台實踐的教師成為不了優秀的教師。作為演員,李文敏是不幸的,沒有趕上程劇團,剛剛成立的北京青年京劇團也在1963年夭折解散。李文敏被命運撥弄著,再次回到了北戲。最初,由舞台到講台,不是李文敏的內心選擇;而將學生從課堂推到舞台,卻是之後50年她的全部生活。她掀動了程派戲暖歸市場的熱潮,她開創了教學專場轟動梨園的奇跡,她向世人證明自己「點石成金」的本領。在流派教學適用基礎教學的實踐中,她踽踽獨行卻堅毅果敢,她始終恪守科學性與規范化的教學理念。
如今的李文敏,是行內公認的京劇教育家,是業內推崇的程派藝術傳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榮獲「北京市名師獎」,入列北京市「非遺」傳承人;是全國第一位舉行個人教學成果展演的戲劇專業教師,受聘任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導師和京劇流派班導師。
1978年,北戲招收了「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批學生,是為「78班」。不久,又招收了一些從青海、貴州、河北、河南、廣西等地送來插班的代培生。李文敏教的78班這個組當中,除了年齡偏小、家在北京的劉蓓和李海青之外,基本上都是外地的代培學生,其中就有李海燕。李文敏當時住在學校里,課余時間、周日放假,學生們也都到她的宿舍里來,李文敏幾乎全天候與她們在一起。
學校對李海燕的培養,其實是有點「歪打正著」。李文敏當時年僅三十幾歲,在學校里算是青年教師,教程派本來就頂著不少壓力,甚至是帶有點兒「實驗」性質的;李海燕當時是代培生,入校後不太受重視,如此就安排在李文敏這里接受「實驗」了。所幸的是,師生都很認真、努力,海燕的素質優勢也慢慢顯現出來。經過李文敏的多年栽培,加上李海燕自身的勤勉學習,她以嗓音寬亮悅耳、唱腔韻味純正、演技細膩生動、身段優雅流暢、扮像清麗嬌柔,成為程派藝術傳人中的佼佼者。
李海燕之外,李文敏利用自己獨有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不同的資質去教程派,為學生日後自成風格鋪開了新徑。她培育出了一批享譽梨園的弟子,如張火丁之清雅、郭瑋之流麗、曹蔓之蘊藉、張茜之沉厚。
李文敏也有對程派的堅守與執著,保持自己冷靜理性的思考。她告誡學生:不要被一時一地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追求真正的藝術,必須要堅持走規范之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冷清,要踏實下來去仔細研究和領會前輩的東西,不能當敗家子,讓人背後戳脊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