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京劇著名武生演員有多少
譚鑫培 武生 老生俱佳 楊派武生創始人 楊小樓 江南活武松 蓋叫天 李萬春 李少春 另外 當今有 譚元壽 文武老生 王金璐 葉金援 小王桂卿 常東 張幼麟 黃齊峰 李陽鳴 李光 等等
❷ 京劇里武生的行頭具體都有什麼呢
靠,中國戲曲服裝專用名稱,即甲衣。
程式性:是武將所通用的戎服。
款 式:圓領(用時圍「靠領」),緊袖口。靠身分前後兩片,長及足。後片腋下有兩個「燕窩」,作為與前片相連的紐帶。後腰兩側有兩根「摟帶」,回繞於前腰。前片中部略寬(稱「靠肚」)。雙腿外側各有一塊遮護腿部的「靠腿」。周身滿綉表示甲片的圖案紋樣。「女靠」與之大致相同,唯靠肚稍小,腰下為彩色飄帶(用時圍雲肩,系襯裙)。
溯 源:「靠」源於清代將官之綿甲戎服。此種戎服,以錦料為面,綢料為里,內襯絲棉。形制為上衣下裳(上部甲衣、下部圍裳),它不像古代鎧甲那樣以甲片為主,僅在前後心及肩部等處綴有金屬飾片,從總體看並無實戰護身作用,而更象是一種禮儀用服,比起古代鎧甲來具有很大裝飾性。「靠」即是在此基礎上經過美化後形成的。
特 點:靠的服裝造型頗為奇特別致:上衣裳下裳相連,似「深衣形制」,具有長寬袍的莊重大方,但它衣分兩片,似衣非衣,似甲非甲。衣片雖有鎧甲紋樣,卻不緊貼身體,因而完全擺脫了生活中的原始形態。極度的誇張與變形,使這種「分離式」的服裝靜則賦予人物以威武氣概,動則便於誇張舞蹈動作。靠的造型鮮明地體現了京劇服裝「可舞性」這一藝術特點。此外,在「靠」的使用上還具有一個特點:在背部扎系附加物??「背壺」,內插四面三角形「靠旗」,其顏色與靠色相同,造型呈向外放射狀,這就形成服裝的向外延伸、擴展的感覺,從而更進一步地襯托出武將形象的高大英武。此種服裝造型方法,在中外服飾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質 料:大緞。
紋 樣:主要紋樣為魚鱗形或丁字形,鱗甲的中部飾以團壽字,在甲紋四周飾以雙層裝飾花紋??「小邊」、「大邊」,分別為草龍、江牙連續圖案。靠肚上的紋樣也很重要,一般說武生或武老生用「雙龍戲珠」或「獨龍」。武花臉角色,性格粗獷豪放,一般用大虎頭。
色 彩:也分為上五色與下五色,用色規范和蟒的程式大致相同,如黑臉譜的用黑色靠,紅臉譜的用綠色靠,英俊武生、武小生用白色靠等。
刺 綉:甲紋平金綉,以其光澤度高表示金屬之燦爛。靠肚上的紋樣,或用絨綉或用平金綉再加部分絨綉,使紋樣的關鍵部位得以突出醒目。表示服孝中的白色靠,用平銀綉。
男式靠在使用時插靠旗,即表示人物全副武裝,已處於臨戰狀態,這叫「硬靠」(靠旗之生活依據,源於古代將官之令旗。當然,那種實用令旗較小,傳令時手執,騎馬行進時就插在後腰革帶上,作為傳令憑證。發展為「靠旗」後,已美化、誇張、加大成為臨戰武將的裝飾物了。一般用四面靠旗,緞料,綉「單龍戲珠」)。靠的結構很復雜,全身共有綉片31塊,其中有3塊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圍靠領,象徵武將;單用兩塊靠腿者,象徵丟盔卸甲的敗將,具有符號意義。
「改良靠」為周信芳所創。原是專為演《獻地圖》之劉備時,為適應「內穿靠外襲官衣」的特殊要求而設計的:將靠改為上下兩部分,束腰使用(去掉靠肚),緊身合體。這實際上是又回到了「上衣下裳制」,更趨於歷史真實。「改良靠」後經不斷加工,遂成定式。靠腿分前後左右共四塊,軟帶上及肩部有半立體虎頭。甲片綴排穗(不扎靠旗)。這種服裝造型具有簡潔輕便的特點,當然,不及傳統靠的樣式威武,所以一般用於普通將官,更多的是用於「番邦」將官(番將用時需加「狐尾」)。
西楚霸王項羽專用。黑色平金綉,最顯著特點是靠肚下端綴有黃「網子穗」。此乃近世霸王靠的形制,遠從金少山、近至袁世海均用此制。清代宮廷演劇,「霸王靠」綉象鼻,甲片為方形,那種古老形制已被淘汰。
❸ 哪位大神能提供戲曲武生的服裝圖片啊,有靠旗的那種,就是想明白靠旗是如何固定的,求圖片
靠旗是插在一個皮做的座子上的,上面有四個可以把靠旗插進去的洞,把靠旗固定住,不要讓它掉出來,然後把靠旗座子固定在演員的身上,不是直接把靠旗固定在演員的身上。但是要找直接看到靠旗是怎樣固定的後視圖片還真不好找,今天先這樣吧,我可以給你找找看,找到了我會傳上來。
現成的圖片還真是難找,我想也是,沒有誰會去拍大靠背面的照片,我有許多戲曲服裝的圖片,但就是找不到大靠背面的圖片。不要急,我去找一下視頻,寄希望於演員表演時,總有轉身的時候,那時可能會看到大靠的背面。你自己也可以去試試這個辦法。
❹ 京劇中的武生與武旦在戲服裝扮上有什麼不同
京劇,又稱平劇,又稱國劇,是中國五大戲曲之一,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國粹。在中國戲劇“三鼎甲 ”中排名“第一”,是中國和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代,四大安徽劇團相繼進入北京,與湖北漢調藝人合作。與此同時,他們也接受了崑曲和秦腔的一些戲劇、曲調和表演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與融合,吸收了當地的民間曲調,形成了獨特的戲曲。
武丹也可分為兩類,分別是短打武旦和長靠武旦,短打武旦大多穿短裙,一般不騎馬,注重武術,而由武旦穿的是長靠武丹,一般都不騎馬,也有大小小一點的一把刀,所以也叫刀馬旦,但也有一定的區別。劇中的女性角色叫武旦,是一種旦行。多為女性扮演武術角色,如江湖將軍和各種女子,表演重拳武術和運用獨特的技巧。
❺ 古代戲曲中的人物有哪些
扮演劇中人物分角色行當,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行當從內容上說,它是戲曲人物藝術化、規范化的形象類型。從形式上看,又是有著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類系統。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創造上的集中反映。每個行當,都是一個形象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相應的表演程式系統。舉例來說,老生就是一個形象系統,其中包容著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剛毅的男性人物形象。如京劇《空城計》中充滿智慧的軍事家諸葛亮,京劇《四進士》里的宋士傑等。這些人物的性格氣質比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應的程式。如念韻白、用真聲演唱;風格剛勁、質朴、淳厚;動作造型以雍容、端方、莊重為基調。由於這類人物必須戴象徵著胡須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某些劇種還為戴紗帽的人物創造了一套耍帽翅的特技。再如凈行,又是另一類形象,包拯、項羽、曹操等都屬於這個系統。這是戲曲舞台上具有獨特風格的性格造型。它有兩個突出的表現:一是面部化妝要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所以,凈又俗稱花臉;二是在性格氣質上都近乎粗獷、奇偉或豪邁,因而在表演上要求音色寬闊洪亮,動作造型也是粗線條的。由此可見,行當既有性格的內涵,又含有相應程式化的表現方式,是形象類型和程式的統一體。
由於戲曲人物思想情感的內在特徵必須加以外化,並從程式上對其進行提煉和規范,這就會使唱念做打各類程式無不帶有某種性格的色彩。經過長期的藝術磨煉,一些性格相近的藝術形象以及與之相應的表演程式、表演手法和技巧便逐漸積累、匯集且相對地穩定,這就是行當的形成。而當一個行當形成以後,它所積累的表演程式又可作為創造新的形象的手段。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創造、不斷發展,促使了行當體制的逐步豐富和完善。可以說,行當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表演程式創造形象的結果,又是形象再創造的出發點。
主要類型:
生、旦、凈、丑各個行當都有各自的形象內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規制;每個行當具有鮮明的造型表現力和形式美。下面對主要行當作個簡要的介紹。
生 是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見於宋元南戲,泛指劇中男主角。歷代戲曲都有這一行當,近代各地戲曲劇種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身份的不同,又劃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點。老生 生行的一個分支。因多掛髯口(胡須)又名須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為性格正直剛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聲,念韻白;動作造型莊重、端方。
老生 生行的一支。因多掛髯口(胡須),又名須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為性格正直剛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聲,念韻白;動作造型莊重、端方。
小生 生行的一支,與老生相對應,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須。高腔和地方小戲系統劇種多用真聲演唱。崑曲和皮簧系統劇種多以假聲為主、真假聲結合。
武生 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其中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兩類。長靠武生:裝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將,一般使用長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優美、穩重、沉著,具有大將風度和英雄氣魄。念白講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動作輕捷矯健,跌撲翻打的勇猛熾烈見長。舞蹈身段要求漂、帥、脆,干凈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凈戲。
旦 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女腳色之統稱。早在宋雜劇時已有「裝旦」這一腳色。宋元南戲和北雜劇形成後仍沿用旦的名稱,運用上又略有不同。崑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貼旦、老旦四個分支。其後各劇種又繁衍出眾多分支。近代戲曲旦腳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劃分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專行,表演上各有特點。
正旦 旦行的一支。原為北雜劇行當名,泛指旦行中主角。在近代戲曲中的正旦已成概括一定類型的獨立行當。主要扮演嫻靜莊重的青年、中年婦女。重唱功,多用韻白。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
花旦 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潑放盪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帶喜劇色彩,重做功和念白。
武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長武藝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術特點,又分刀馬旦和武旦兩種類型。刀馬旦多扎靠,騎馬,持長兵器,表演重身段、工架、念白;武旦穿短衣裳,重跌撲翻打,常扮演神怪,多表演「打出手」特技。老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老年婦女。唱念用本嗓,唱腔雖與老生相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多重唱功,兼重做功。有些劇種稱老旦為夫旦或婆旦。
老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老年婦女。唱念用本嗓,唱腔雖與老生相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多重唱功,兼重做功。有些劇種稱老旦為夫旦或婆旦。
彩旦 旦行的一支,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表演富於喜劇、鬧劇色彩,實屬女丑,故常由醜行兼扮。有的劇種稱「搖旦」。
凈 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俗稱花臉。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志,扮演性格、氣質、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角色。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或魯莽誠朴。演唱聲音宏亮寬闊,動作大開大闔、頓挫鮮明,為戲曲舞台上風格獨特的性格造型。據說此行當是從宋雜劇副凈演變而來。「花部」興起後,凈扮演人物范圍不斷擴大。凈行根據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劃分為若干專行,表演上各有特點。
大花臉 凈行的一支,也叫正凈、大面。扮演劇中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人物,多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氣度恢宏取勝。表演上重唱功,唱念及做派要求雄渾、凝重。
二花臉 凈行的一支,又稱副凈、架子花臉、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以做功為主,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時夾用炸音,以點染特定人物的威勢和性格上的剛烈。一些勾白臉的奸臣,也屬二花臉范圍。
武二花 凈行的一支,也叫摔打花臉、武凈。以跌撲摔打為主,不重唱、念。
油花臉 俗稱毛凈。多用墊胸、假臀等塑型扎扮(叫做扎扮),以形象奇特笨重、舞蹈身段粗獷而嫵媚多姿為其特點,有時用噴火、耍牙等特技。有名的鬼魂形象鍾馗,在中國戲曲舞台上就是扎扮造型,非常獨特。
丑 戲曲表演行當主要類型之一,喜劇腳色。由於面部化妝用白粉在鼻樑眼窩間勾畫小塊臉譜,又叫小花臉。宋元南戲至今各戲曲劇種都有此腳色行當。扮演人物種類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詐刁惡,慳吝卑鄙。近代戲曲中,丑的表演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同的劇種都有各自的風格特色。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齒清楚、清脆流利為主。相對地說,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當那樣嚴謹,但有自己的風格和規范,如屈膝、蹲襠、踮腳、聳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動作。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術特點,大致可分為文丑和武丑兩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點。
文丑 醜行的一個支系。包括人物類型極廣,除武夫外各種丑腳均由文丑扮演。
武丑 醜行的一支,俗稱開口跳。扮演機警幽默、武藝高超的人物,念白口齒伶俐,吐字清晰真切,語調清脆,動作輕巧敏捷,矯健有力,擅長翻跳撲跌等武功。
人物有好多,可以按行當劃分,每個行當都有經典角色和經典劇目
❻ 介紹一下京劇生角
生角屬於五角之一,戲劇角色之一。明清傳奇多扮青壯年男子。
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清以後又衍化為老生、小生、外、末4個支系。
越劇生角流派主要有尹派、范派、徐派、陸派、畢派和張派。
尹派唱腔的創始人是尹桂芳。尹派代表劇目有《屈原》、《江姐》、《浪盪子》、《紅樓夢》、《西廂記》、《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盤妻索妻》和《沙漠王子》等。
(6)戲曲武生圖片大全高清擴展閱讀:
京劇老生行又分唱功、做功、靠把和武老生,另有紅生一行,主要扮演關羽。武生扮演擅長武藝的人物,分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類。娃娃生扮演兒童角色,京劇中還有娃娃武生。
生除了紅生某些勾臉的武生之外,其他都是素臉。
純朴雋永、深沉灑脫是尹派唱腔的主要特色。尹派唱腔具有「圓、滑、糯」三大特點,在越劇界影響深遠,在越劇小生中學尹派的佔大多數,有「十生九尹」之稱。
傳人有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宋普南、茅威濤、趙志剛、蕭雅、王君安和張學芬等。
❼ 京劇中的五大角色分別代表什麼樣的人
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等幾大類。除去紅生和勾臉(即在臉上畫有臉譜)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凈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為青衣(正旦):端莊嫻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別是打出手。
刀馬旦: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滑稽詼諧的喜劇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於一爐的全才演員等稱為花衫。
凈行俗稱花臉,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凈行可分為正凈(大花臉):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忠臣良將。副凈(二花臉):俗稱架子花臉,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凈(武花臉):以武打為主的角色。
醜行又叫小花臉、三花臉。包括文丑:伶俐風趣或陰險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練而風趣幽默的豪傑義士。
(7)戲曲武生圖片大全高清擴展閱讀:
京劇臉譜的妝容:
京劇臉譜與京劇表演藝術一樣,是和演員一起出現在舞台上的活的藝術。京劇在中國戲曲史上,雖只有二百餘年的歷史,但與其他戲曲相比,它發展快,流傳廣,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京劇臉譜在中國戲曲臉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京劇臉譜是一種寫意和誇張的藝術,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為圖案勾眉眼面頰,結合誇張的鼻窩、嘴窩來刻畫面部的表情。開朗樂觀的臉譜總是舒眉展眼,悲傷或暴戾的臉譜多是曲眉合目。勾畫時以「魚尾紋」的高低曲直來反映年齡,用「法令紋」的上下開合來表現氣質,用「印堂紋」的不同圖案象徵人物性格。
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
京劇臉譜,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為採用某些色彩的。紅色的臉譜表示忠勇義烈,如關羽、姜維、常遇春;黑色的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甚至魯莽,如包拯、張飛、李逵等。
黃色的臉譜表示兇狠殘暴,如宇文成都、典韋;藍色或綠色的臉譜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竇爾敦、馬武等;白色的臉譜一般表示奸臣、壞人,如曹操、趙高等。
❽ 求帥氣的京劇武生形象,要求裝飾比較多的,要附圖片!而且主上名字!謝謝了!我畫漫畫用!求專業認識幫忙
根據你的要求,我推薦你看看網上關於奚中路的照片,奚中路是一個難得的大武生,扮相很英武,自有一股英雄氣概,下面的圖片是奚中路扮演的趙雲,很有感覺。
❾ 我國戲曲著名武生
1.楊小樓2.李萬春3.俞菊笙4.高盛麟5.俞振庭。
武生是京劇的一個重要行當,主要扮演勇猛無敵的大將軍,或者武藝高強的俠客。在二百多年的京劇發展史中,武生行人才輩出,享有「國劇宗師」之稱的京劇泰斗楊小樓,梅蘭芳先生的外祖父楊隆壽,表弟楊盛春,都是武生行中的佼佼者,連一代伶王譚鑫培青年時期也是唱武生的。
楊小樓,男,京劇武生。小名三元,譜名嘉訓;安徽省潛山縣人。祖父楊二喜為京劇武旦,父楊月樓。
幼入小榮椿科班學藝,從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學武生。十六歲出科,在京、津兩地搭班,充當配角。後發憤用功。得義父譚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壽、張淇林、牛松山等的指點,並拜俞菊笙為師,技藝漸進。二十四歲搭入寶勝和班,以「小楊猴子」之名露演,名聲漸起。又與譚鑫培同在同慶班,經譚氏獎液,成為挑大樑的武生演員。二十九歲時入昇平署為外學民籍學生,備受慈禧賞識。他與譚鑫培、陳德霖、王瑤卿、黃潤甫、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高慶奎、余叔岩、郝壽臣等人合作,先後組建陶詠、桐馨、中興、崇林、雙勝、永勝等班。聲譽鵲起。在當時和梅蘭芳、余叔岩並稱為「三賢」,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
李萬春(1911年農歷八月十二日 1985.9.14),原名李伯,
小名長順,字鵬舉,曾用藝名客串李。滿族正黃旗人,原籍河北省雄縣,出生於哈爾濱。父親李永利是紅遍江南、稱絕一時的清末著名「武花臉」演員。李萬春不足五歲就開始隨父練功學戲。他除了接受家傳外,還先後受教於於德智、崔鳳鳴、項鼎新等老師。李萬春七歲就在上海以「客串李」登台獻藝。隨後在蘇州、無錫、揚州、杭州一帶演出。改名李萬春,從此他走上了輝煌的演藝路。也是合成天意,此階段正值馬連良抵滬演出,李萬春深得馬連良青睞,從馬先生受教了《南陽關》、《李陵碑》、《打棍出箱》等戲,為他唱念功夫的發展起到了頗重要的奠基作用。十二歲,李氏一門應「斌慶班」主事人俞振庭之約到北京搭班,李萬春三天打炮戲《戰馬超》、《珠簾寨》、《四郎探母》,文唱、武打,技熟藝精,各有特色,被京城譽為「童伶奇才」。從此他大紅大紫,轟動梨園。他邊演出邊廣收博取,不但每天有馬連良、尚小雲等名家作看戲後的總結指導,而且他文戲問藝余叔岩,武戲投師楊小樓,兩位大師認真傳藝,寵愛極至,均收認他為螟蛉義子。後李萬春得到梅蘭芳的提攜,隨同梅先生到滬演出,更是受益匪淺。一九三二年,他自組「永春社」,在京、滬以及濟南、青島、武漢、東北各地演出,大受歡迎。四十年代初,他開辦「鳴春社」科班,先後培養「鳴」、「春」兩科學生近300人。排演了很多新戲。如《田七郎》、《大樹將軍》、《佟家塢》、《陰陽魚》、《羊角哀》、《十八羅漢收大鵬》等。
李萬春的戲路寬廣,勇於革新,武生戲的長靠、短打、箭衣,無不出色,武松戲與黃天霸戲均有獨到之處。關羽戲曾受教於林樹森與李洪春,演來別具一格。猴戲亦頗擅長,刻畫美猴王的神態,靈捷機智,不俗不野。
李萬春代表劇目有:《武松打店》、《武松打虎》、《火並王倫》、《九江口》、《鬧天宮》、《古城會》、《水淹七軍》、《林沖夜奔》等;並排演新劇目《岳飛》、《戚繼光斬子》、《廉官風》等。他的弟子有姜鐵麟、董文華、馬少良、石慶福、韓增祥等。其弟恫春、慶春、圜春,其子小春等都是京劇演員。
❿ 生,旦,凈,末,丑,誰有戲曲中這五個角色的圖片,急需!萬分感謝
京劇的行當分生、旦、凈、丑四大類。但在初期,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類,後來多為老生行領班,也兼演末行的戲,自然生行和末行合並,逐漸取消了末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老生:老生又叫須生、鬍子生、正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老生一般分文武兩種,從表演側重點來劃分,可分為:唱工老生(也叫安工老生),做工老生,王帽老生、靠把老生和武老生。 紅生是指在臉上勾著紅臉,用紅色塗成臉譜的老生,在表演上自成風格。這樣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關羽和趙匡胤等角色。 小生:小生就是比較年輕的男性角色,扮相一般比較清秀、英俊,分文小生和武小生兩大類。細分為雉尾生、扇子生、窮生等。 武生:擅長武藝的角色。分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大類。 娃娃生:專門扮演兒童的一類角色。
http://bbs.51uc.com/ShowTopicContent.jsp?BoardsAsF=0&bid=188&TopicID=791706
http://pic.eby.cc/pic/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