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金農扇面畫梅花圖的作品簡介
觀金農畫,即被他畫中的方勁古拙之氣所打動。這與他的人生經歷不無關系。他不同於那些從小便開始習畫、一步一步成為畫壇名家的畫家。他步入畫壇的時候是50歲,已近晚年。此前,他的創作主要以詩文為主,希望以詩人、學者的身份受人賞識,且被重用,能施展才華,因此他雲游四方、廣結名賢。50歲時,他被舉薦博學鴻詞科,卻又應試落第而返,這一打擊使他堅定了「以布衣雄世」的態度,於是僑居揚州,鬻文賣畫。
金農出身文人,富有才華,學識淵博,這些為其繪畫注入了深厚的內涵。他學畫起步雖晚,但「涉筆即古」。其繪畫集詩、書、畫、印於一體,別具文人畫的意趣,時人推之為「揚州八怪」之首。對於繪畫創作,他提倡展現畫家的個性,反對泥古不化。他的繪畫題材涉獵廣泛,人物、梅竹、山水、走獸等都入其筆,尤擅梅竹。他曾在其畫的題記中自敘「六十始畫竹,徙居城南,以每竿三十青蚨自山僧買來,栽於園中,並在恥壽亭旁栽老梅三十株,朝夕相對」。所以他畫梅竹自得清氣,有寫生之意。
Ⅱ 五十多歲,為養家糊口拿起畫筆,一代大師金農到底有多牛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50多歲,為養家糊口拿起畫筆的一代大師金農到底有多牛?
金農是清朝畫壇的揚州八怪之首清朝畫壇,他極其愛好學習,尤其是在詩文書法方面,詩文古奧奇特,而且他特別是在鑒別方面有著常人無法超越的高度。
50歲之前就為向來無拘無束的男人,從來沒有想過要靠自己的才能和自己的書畫賺錢,但是現在沒有正當職業的金農也不得不被窮困而煩惱,所以他不得不以賣書畫為生。
Ⅲ 請問哪位大師知道這幅畫真假
如果你還沒有下手,那我要恭喜你了,因為這是一件全假(畫假、文假、字假、印章假)的東西。真心不希望你上這當,所以我說詳細點。
1、畫假:首先說明,這幅畫不是馬家相畫的,馬家相的印章鈐在「桃源三結義圖」幾個字左邊的落款處,就說明「桃源三結義圖」幾個字是馬家相題寫的。有沒有馬家相這個人,有名還是不出名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也是制假者亂搞的東西,題字中居然把劉關張三結義的「桃園」寫成了陶淵明筆下的「桃源」了。東漢末年的劉關張怎麼跑到東晉時期的「桃源」(而且還是陶淵明虛構的人間仙境)去結義了?
從畫後面的所謂「題跋」可以知道,制假者實際上在說,這幅畫是明代徐渭畫的。徐渭確有其人,題跋對徐渭的介紹也大致不錯(但徐渭幾乎不畫人物)。這幅畫一看就知道,它實際上是一種連環畫形式的,畫技也十分拙劣。它實際上就是制假者從以前出的一套連環畫《三國演義》中選出幾張臨摹、拼湊出來的。
2、文假:畫後的題跋內容是:「徐渭,明畫家,字文清(實際上是「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陰人。擅於書法、水墨、花鳥、山水、人物,淋漓盡至(錯!應為「致」)。此《桃源三結義圖》以三國人物故事為情節,栩栩如生,人物各有特徵、性格,實為人物長卷之精品也。 歲次辛巳春月 金農 識。」這像不像現在的人寫的一篇人物介紹?清朝人(金農是清代著名書畫家)寫東西可不是這種范。
3、字假:金農是清代著名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他的書法極有特點,他自稱為「漆書」。這幅畫里的題字,不僅書寫水平極為一般,而且還有好多錯字、別字,這在以前,可是要遺臭萬年的。上兩張金農的作品。
4、印假:在這幅畫中,馬家相落款的上方,居然還鈐有一方「乾隆預覽之寶」璽印,這簡直不得了,太高大上了。殊不知,單憑這顆印,就可以把這幅畫完全否決了。因為蓋有這方印的書畫作品(實際上乾隆有好幾顆鑒賞章,在字畫上蓋章時,幾顆章的上下、左右的位置都是十分講究的,一般不會只蓋一顆)以前可都是清宮里的稀罕物件,可都是些國寶級的東西。雖然清末時有少量流入民間,但現在也都收藏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或大收藏家手裡。騙子手裡如果真有這樣的東西,他肯賣給你?就是賣,那也是天價了。
Ⅳ 有誰知道這幅畫的簡介或名字
金農(1687-1764年),揚州八怪之一。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州。人生際遇坎坷,平生未做官,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他博學多才,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古雅拙樸。
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述有《冬心詩鈔》、《冬心隨筆》、《冬心畫梅題記》、《冬心畫馬記》、《冬心雜著》等書。
金農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鑒賞、收藏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金農從小研習書文,文學造詣很高。濃厚的學養使他居於「揚州八怪」之首。但是金農天性散淡,他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金農,浙江錢塘人。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給自己封了個」三朝老民」的閑號。金農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最能反映金農書法藝術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將楷書的筆法、隸書的筆勢、篆書的筆意融進行草,自成一體,別具一格。其點畫似隸似楷,亦行亦草,長橫和豎鉤都呈隸書筆形,而撇捺的筆姿又常常近於魏碑,分外蒼勁、靈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寫的詩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種真率天成的韻味和意境,令人愛不釋手。
Ⅳ 任選一幅明清時期和中國近現代的美術繪畫作品賞析
白雪石,原名增銳,齋號何須齋,北京市人,生於1915年6月
白雪石的山水畫匠心獨運,自出一格,用筆多以側鋒,故其山石樹木皆有瘦硬爽朗之氣。此幅《奇峰聳翠》,便是他這種風格的典型代表。這件作品布局明顯地分成遠、中、近三段景色,遠山筆墨較淡,景色朦朧,只有大概輪廓;近景之山石樹木,筆墨濃重肯定,各具姿態;中景之山筋脈絡隨山體布色走線,雖有隱隱約約之感,但整座山峰獨立水中,呈奇秀競聳之狀。再加上淡著的青綠等色,更使山峰生機勃現,春意盎然。
Ⅵ 清金農扇面畫梅花圖的作品賞析
恰逢乾隆第三次南巡過揚州,金農作《隸書畫佛題記》、《隸書七言》、《書感應篇》等,此舉甚是出人意料。後人多有議論,或雲其欲通過皇帝確立他的詩人名聲;或雲其未曾忘卻舉薦博學鴻詞科,仍然希望得到朝廷的任用。不管緣由如何,不難看出金農作為現實的中國文人,隱與仕的兩難抉擇困擾了他的一生。這次又讓他失望了。此時的他已是風燭殘年,好友李方膺、汪士慎等相繼作古,但他並未感到自己生命將終,在致友人書中還說「常在劉叟花前說年少」。盡管如此,孤寂、落寞之情依然縈繞心頭:「經朝弄筆愁復愁,貪偏畫野梅酸苦竹啼秋」。「畫為心聲」,此言不虛也。此畫中作野梅兩枝,花枝交錯,從左下方橫倚伸展至整幅畫面。一枝用墨筆點花瓣,看似漫不經心,卻筆簡意遠、片片含情,在梅花的俯仰向背之間,將梅的婉約之姿、清寒之氣表現得生動而自然,頗有元人韻致。又作白梅一枝,與墨梅呼應,枝繁花茂。淡筆作梅花枝幹,濃墨寫花瓣,亦圈亦點,天機自然,清氣盈幅,大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用筆果敢率真,收放自如。墨色的濃與淡、干與濕,花枝的開與合,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趣味性。此作尺幅雖小,卻元氣淋漓,骨秀神清,獨步古今,堪稱金農晚年人畫俱老的代表作,有百看不厭之妙。金農曾有題梅詩:「花枝如雪客郎當,豈是歌場共酒場。一事與人全不合,新年仍著舊衣裳。」寫梅即為寫己。自己有驚世之才,卻「與人全不合」,不能得人所共賞,且孤且清,不染一塵。在作完這幅《梅花》的次年九月,金農客死揚州佛舍。這里的梅花折射出的是他生命最後歲月里的精神狀態——老且愈堅、不落俗塵,確實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