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夏至順安圖片大全高清

夏至順安圖片大全高清

發布時間:2022-09-02 14:16:44

⑴ 二十四節氣民俗活動

⑵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食俗」

立春,俗稱「打春」。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裡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民間藝人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葯、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春分,春分節氣一般在公歷3月20日或21日。春分這天白晝黑夜平分為各12小時,春分也正當春季(立春至立夏)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稱「日中」、「日夜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准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踏青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斗雞等活動。

穀雨,有「雨水生百穀」之意。江南地區,俗呼牡丹花為「穀雨花」,以其在穀雨節開花,故有「穀雨三朝看牡丹」之諺。凡有花之處,士女游觀,宴飲賞花,號曰「花會」。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孩子們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戲,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小滿,華南地區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民諺,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後,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小滿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等。
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日祭餞花神的風俗。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經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種,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裡面加人紫蘇。我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廣東流行「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小暑,過去民間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大暑,一般在公歷7月22日或23日。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等,相對於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也屬於優質蛋白。雞、鴨、鴿子等家禽都是大暑進補的上選。台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立秋,一般在公歷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周代立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經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秋潤燥為主,慎貼秋膘。秋天,天氣漸漸轉涼,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乾燥感,故應吃些有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寒涼能清熱,甘味食物的性質滋膩,有緩急、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時,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應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葯、藕、平菇、番茄等等。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

白露,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機體的損傷,在白露節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秋分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在秋分時節,我國很多地區都要舉行「豎蛋」的民俗活動。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寒露飲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葯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葯、鴨、魚、肉等食品。
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在公歷10月23日或24日,太陽位於黃經210°時為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芥菜(雪裡蕻)。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禦外故或餓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此時,我國北方患感冒人較多,如能服點大雪順安養生湯,對抵抗寒邪襲之體表、口鼻很有益處。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在大雪前中後三天的酉時(17-19時,腎經主時):食用大雪養生湯。具體方法為:將冬蟲夏草3克、狗肉250克、上肉桂3克,用水煎煮(可放調味品),將狗肉和湯一塊服下。祛寒育腎。 第二、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在大雪至冬至期間,可食用下列食品:枸杞肉絲、木耳冬瓜三鮮湯。

冬至,在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小寒,一般在公歷1月5日或6日。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民間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諺語。從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於小寒,其實在氣象記錄中,小寒期間要比大寒冷,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節氣內,所以說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節氣。這個節氣年輕人注意不要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長出痤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但都是菜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廣州傳統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表示天氣嚴寒,最寒冷的時期到來。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

⑶ 二十四節氣都應該吃什麼,有什麼習俗。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公歷2月3-5日交節。

習俗:立春要祭春神、祭太歲。

推薦飲食:增辛,少酸,養肝脾。牛肉,香菜,菠菜,雞肝。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公歷2月18-20日交節。

習俗:在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就是乾爹的意思。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

推薦飲食:防上火,護肝脾。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公歷3月05-07日交節。

習俗:驚蟄前後要種大蒜。

推薦飲食:宜清淡,增免疫,防傳染。豌豆,黑米,海蜇,荸薺。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公歷3月20-22日交節。

習俗:在春分那一天,有「豎蛋」的民間習俗。

推薦飲食:解春困,健脾胃,防乾燥。紅棗,淮山,銀耳,黨參。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公歷4月04-06日交節。

習俗: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祭祖、踏青賞春、植樹種草等傳統習俗。

推薦飲食:養肝脾,防流感,吃野菜。菊花,薺菜,燕麥,茼蒿。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公歷4月19-21日交節。

推薦飲食:護肝脾,防濕邪,祛春火。香椿,土茯苓,豆芽,海帶。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

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周期作為一個輪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准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

我國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開始的日期,與國際通用的公歷幾乎一致,最多相差一兩天,這也正是因為干支歷和公歷一樣,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周作為依據。

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其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與太陰月相無關。但它又與通常的陽歷(如公歷)不同,後者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所以它是有中國特色的陽歷。

⑷ 24節氣分別是哪些,對應的都要吃些什麼

立春,俗稱「打春」。
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裡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民間藝人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
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葯、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
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春分,春分節氣一般在公歷3月20日或21日。
春分這天白晝黑夜平分為各12小時,春分也正當春季(立春至立夏)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稱「日中」、「日夜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
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准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踏青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斗雞等活動。

穀雨,有「雨水生百穀」之意。
江南地區,俗呼牡丹花為「穀雨花」,以其在穀雨節開花,故有「穀雨三朝看牡丹」之諺。凡有花之處,士女游觀,宴飲賞花,號曰「花會」。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立夏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孩子們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戲,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小滿
華南地區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民諺,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後,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小滿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等。
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日祭餞花神的風俗。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經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種,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裡面加人紫蘇。我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廣東流行「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小暑,過去民間有「食新」習俗
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大暑,一般在公歷7月22日或23日。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等,相對於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也屬於優質蛋白。雞、鴨、鴿子等家禽都是大暑進補的上選。台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立秋,一般在公歷8月7日或8日。
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周代立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經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秋潤燥為主,慎貼秋膘。秋天,天氣漸漸轉涼,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乾燥感,故應吃些有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寒涼能清熱,甘味食物的性質滋膩,有緩急、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時,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應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葯、藕、平菇、番茄等等。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

白露,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機體的損傷,在白露節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秋分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在秋分時節,我國很多地區都要舉行「豎蛋」的民俗活動。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寒露時節
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寒露飲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葯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葯、鴨、魚、肉等食品。
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
在公歷10月23日或24日,太陽位於黃經210°時為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芥菜(雪裡蕻)。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
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禦外故或餓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
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
它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此時,我國北方患感冒人較多,如能服點大雪順安養生湯,對抵抗寒邪襲之體表、口鼻很有益處。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在大雪前中後三天的酉時(17-19時,腎經主時):食用大雪養生湯。具體方法為:將冬蟲夏草3克、狗肉250克、上肉桂3克,用水煎煮(可放調味品),將狗肉和湯一塊服下。祛寒育腎。 第二、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在大雪至冬至期間,可食用下列食品:枸杞肉絲、木耳冬瓜三鮮湯。

冬至,在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小寒,一般在公歷1月5日或6日
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民間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諺語。從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於小寒,其實在氣象記錄中,小寒期間要比大寒冷,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節氣內,所以說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節氣。這個節氣年輕人注意不要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長出痤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但都是菜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廣州傳統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最後一個節氣
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表示天氣嚴寒,最寒冷的時期到來。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

⑸ 常州順安sa_6000氣體檢測控制器接線方式

安裝說明書上的弄嘛,我只知道馳誠電氣的,一般都比較簡單,最好拍個圖片

⑹ 冬至是什麼含義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的含義是什麼意思古人


冬至

古人過冬至的習俗

1、夜吃丸子

清代的林維丞寫過一首《冬至搓丸詞》:「纖手輕搓五夜燈,團圓冬節到今稱。小姑笑問新來嫂,昨夜宜男卜未曾。」詩中的「搓丸」就是莆仙冬至搓丸的習俗。相傳莆仙山裡有個叫順安的人,因家境貧寒,平時打零工收入少,順安已經年過30,還未能娶妻,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整日憂心忡忡,時間久了便神經都錯亂了。順安四處求醫問葯,可是始終無法醫好母親的病。順安是個孝子,為了讓母親吃得好一點,他變著花樣做吃的。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親十分愛吃。於是,為了讓母親開心,他天天把丸子插在門上、窗上和牆上,多年沒有間斷過。後來,人們為學習順安孝順母親的美德,每當冬至時都會吃丸子,以教育後代子孫學習順安的孝心。因為冬至那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一般小孩子熬不到天亮就忍不住要吃丸子,所以莆仙還有「愛吃丸子天不亮」的言語。

2、贈鞋襪,敬師長

曹植的《冬至獻襪履表》寫道「亞歲迎祥,履長納慶」。明代的江源在《十二月詞十二首復次官汝清韻》寫道「小至初臨生一陽,履長納慶祝君王。從今日永知何用,刺綉功添一線長。」冬至這天,日影最長,所以古代有贈鞋襪給尊長的習俗,表示在足履最長之日祝福老師、長輩健康長壽。山西民間有「冬至節教書」的諺語,說的就是冬至也是尊師的節日。至今,民間依然有在冬至這一天請老師吃飯法人習俗。晉西北一般會用牛羊肉盛情招待老師。

3、祭祀祖先

《周禮》中記載:「祀昊天上帝於圜丘。注曰: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從周朝開始,每年的冬至都會祭祀天地祖先。在唐宋之時,每到冬至這一天皇帝都會到郊外祭天,而普通的老百姓則在家祭祀祖先。

⑺ 每個氣節人們的習俗

二十四節氣的習俗與飲食:

1、立春,俗稱「打春」。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裡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民間藝人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

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

2、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葯、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3、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4、春分,春分節氣一般在公歷3月20日或21日。春分這天白晝黑夜平分為各12小時,春分也正當春季(立春至立夏)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稱「日中」、「日夜分」。

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

5、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

另一方面准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踏青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斗雞等活動。

6、穀雨,有「雨水生百穀」之意。江南地區,俗呼牡丹花為「穀雨花」,以其在穀雨節開花,故有「穀雨三朝看牡丹」之諺。凡有花之處,士女游觀,宴飲賞花,號曰「花會」。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

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7、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

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孩子們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戲,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8、小滿,華南地區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民諺,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後,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

小滿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等。

9、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日祭餞花神的風俗。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經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種,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

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裡面加人紫蘇。我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10、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廣東流行「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

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11、小暑,過去民間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

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12、大暑,一般在公歷7月22日或23日。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等,相對於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也屬於優質蛋白。

雞、鴨、鴿子等家禽都是大暑進補的上選。。台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13、立秋,一般在公歷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周代立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

14、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

15、白露,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白露節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機體的損傷,在白露節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16、秋分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在秋分時節,我國很多地區都要舉行「豎蛋」的民俗活動。

17、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

寒露飲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葯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葯、鴨、魚、肉等食品。

18、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在公歷10月23日或24日,太陽位於黃經210°時為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

老年人也極容易患上「老寒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毛病,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芥菜(雪裡蕻)。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

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19、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禦外故或餓寇的掠奪與侵襲。

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20、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21、大雪,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此時,我國北方患感冒人較多,如能服點大雪順安養生湯,對抵抗寒邪襲之體表、口鼻很有益處。

22、冬至,在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23、小寒,一般在公歷1月5日或6日。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民間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諺語。從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於小寒,其實在氣象記錄中,小寒期間要比大寒冷,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節氣內,所以說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節氣。

這個節氣年輕人注意不要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長出痤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但都是菜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廣州傳統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24、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表示天氣嚴寒,最寒冷的時期到來。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

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

(7)夏至順安圖片大全高清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 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從二十四節氣的字面含義來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 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歷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歷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歷1月5 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⑻ 穀雨經典文案句子

當山谷的雨來了,雨是無限的,一切都被雨陶醉了。莊稼豐收,來年糧倉里將裝滿糧食。綠草如茵,鮮花芬芳,成千上萬的歡樂充滿我的心。那麼,如何寫出關於文案的 句子 呢?以下是我整理的 穀雨 經典句子 ,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穀雨的經典 說說

1、穀雨時節,土地已徹然覺醒,不再沉寂,不再顧盼醞釀,一場透雨之後,已是千般柔腸,萬種柔情,敞開了心扉,我和你一起用希望去擁抱每一絲陽光雨露。

2、一滴二滴三四滴,五滴六滴七八滴,春雨滴滴傳真情,春風綿綿送叮嚀:薪水漲不停,快樂好心情,天天走紅運,年年都安寧。穀雨時節,祝你開心。

3、好雨生百穀,好友送祝福,漫天雨紛飛,幸福送身邊,淅瀝雨落地,幸福生長開,飄灑著喜悅,傳遞著豐收,祝你穀雨時節大吉大利,生活如意喜迎豐收。

4、春風吹來足, 雨水 生百穀,百草展青芽,救病會萌發。莫言春光無限好,保健防病不可少。穀雨時節濕度大,通風衛生要記下。務請排除干擾,保持身心雙佳。

5、好雨知時生百穀,春雨霏霏漫天舞,發送簡訊送祝福,祝您事業順利好前途,愛情甜蜜佳人屬,神仙眷侶人人慕,開心順意心情舒,快樂時時與處處,穀雨踏上幸福路。

6、穀雨時節好,雨絲到處跑,傳遞心中樂,美麗樂逍遙。生活樂呵呵,愛情喜滋滋,事業高樂高,家庭滿嘟嘟。天天交好運,刻刻發大財,祝穀雨快樂永不老。

7、借春天的陽光,讓你永遠光芒四射;借春天的氣息,盼你柔情似水;借今天的穀雨節氣,為你播種希望的種子,願我的簡訊能讓你萬事順心,天天快樂。

8、穀雨香椿魚,美味香滿你:小棵香椿葉,洗凈與麵粉、鹽、雞蛋和水攪勻,放入油鍋里炸出一尾尾「香椿魚」,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香氣撲鼻。

9、信息伴著布穀鳥的叫聲,聲聲提醒朋友開始播種希望;好運像穀雨時節的雨水,漸漸增多打在你的身上;天氣漸暖,還等什麼?趕快行動把事業大幹一番。

10、穀雨了,雨水增多了!出門在外常備傘,後備箱里備雨披。樹發芽了我念你,花兒開了我想你。問候春風化雨,感情雨潤晨曉。雨是柔柔的,讓友誼風雨無阻。

11、穀雨時節到,萬物有生機,祝你生活超小康,身體健如鋼,甜蜜入對成雙,吃嘛嘛嘛都香!天天幸福,時時都健康。

12、淡淡的清香,代表了濃濃的思念。暖暖的春風,帶著我深深的祝福。緩緩的流水,代表了永恆的友誼。穀雨時節,好雨生百穀,好友送祝福!事事如願開心足。

13、默默傳遞的是穀雨時節的默默祝福,真心祈禱的是永遠的你開心快樂,穀雨時節送祝福,你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安慰。

14、穀雨節氣雨露強,雨水灌溉你心房,甘露滋潤心情爽,願你身體比牛壯,愛情甜甜來滋養,事業如青雲直上,好運成對又成雙,一不留神奔小康,生活幸福又吉祥。

15、穀雨時節春景美,你我河邊泛小舟。柳絮飄飄眼前舞,魚兒跳躍河中游。心有靈犀一點通,含情脈脈一水間。但願愛情花開結碩果,早結連理共白頭。

16、穀雨時節人繁忙,家家戶戶播種忙。種下希望滿心喜,辛勤灌溉汗水淌。今年是個豐收年,必定糧食儲滿倉。幸福生活在招手,快樂相伴萬年長。

17、氣溫在升高,催開了花朵;雨水在增加,潤澤了萬物;希望在發芽,膨脹了信心;日子在變美,幸福了人生。穀雨已來到,願你沐浴在春天的世界裡,好運多多,幸福天天。

18、穀雨季節花綻放,艷陽高照溫度漲。春風吹拂花飄香,細雨滋潤穀物長。朋友相約播種忙,友情堪比江河長。種下理想和希望,豐收之際笑聲揚。願友誼地久天長。

19、穀雨時節風景美,柳絮飛落杜鵑啼。牡丹吐蕊櫻桃紅,正是作物耕作時。人生在世應奮斗,抓緊時機莫遲疑。願君種下豐收果,收獲幸福滿園春。

20、種下一粒相思豆,春風一吹樂生根,小雨揮灑福散葉,驕陽普照好運開,又是一年穀雨到,點點祝福送予君,穀雨快樂無煩惱,萬事如意樂開懷。

21、穀雨時節,送你春天吉祥雨:早晨是細雨,先把福氣淋;上午是小雨,財運要降臨;下午是中雨,快樂很密集;傍晚是大雨,幸福又如意!穀雨快樂。

22、穀雨時節春意濃,小小春雨貴如油。播下一顆幸福種,待到秋收快樂果。撒下一片平安種,平平安安一整年。祝福不管農閑時,定時定點關懷你。

23、穀雨時節雨紛紛,問候簡訊情深深;工作忙碌別太累,身體健康記在心;丟掉煩惱不疲憊,朋友情誼別荒廢;福運財運都具備,開開心心生活美。祝穀雨快樂。

24、穀雨穀雨,雨水多了,穀子長得更好;薪水多了,肚子填得更好;油水多了,房子裝得更好;口水多了,身子養得更好;淡水交情多了,這輩子過得更好。

25、穀雨季節愛播種,心心相印情正紅,智慧科學來護理,金秋雙雙笑臉迎,勤勞澆開幸福花,奮斗劃出新航程。祝你穀雨婚姻甜蜜,事業成功。

26、穀雨時節溫雨降,溫暖身心傳心意;花香片片揚千里,關懷陣陣在心田;暖陽輕輕拂大地,祝福暖暖甜你心。穀雨時節,願你快樂無限。

27、穀雨時節播種忙,祝福伴著種子到:送你一個蘋果種,一年蘋蘋安安;送你一個蜜桔種,四季甜蜜桔祥;送你一個柿子種,天天柿柿順心;穀雨快樂。

28、穀雨時節,健康提示:濕度漸增大,身體要保重;早晚出門涼,衣物勤加減;鱔魚和鴨湯,營養能補充;小米和大麥,補血身輕松,貼士送溫馨,祝福在心中。

29、穀雨時節人人忙,事事如意又吉祥,問候伴隨春風盪,歡笑來到你身旁,祝福連著春雨降,快樂自然到心上,注意身體保健康,開心生活樣樣強。祝穀雨快樂。

30、穀雨時節祝福多,小小簡訊表我心,東邊送你身體棒棒,西邊送你容顏美美,南邊送你豐收多多,北邊送你鈔票鼓鼓。穀雨快樂。

穀雨的民間 諺語

1、及時鋤夢花,有利棉扎。

2、家有閑地,種芝麻黍稷。

3、紅薯上皮糞,溝溜 長跑 。

4、穀雨種棉花,能長好疙。

5、穀雨,穀雨,對雨採茶。

6、不怕棉兒小,就怕螻蛄咬。

7、及時鋤夢花,有利棉根扎。

8、地瓜塊根長,深翻才能長。

9、地瓜栽壯秧,不栽嫩芽芽。

10、地蛋要長大,刀口要朝下。

11、寧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12、 小滿 半截仁, 芒種 見麥芒。

13、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14、果樹花過多,酌情向下捋。

15、栽樹不緊管,成活難 保險 。

16、窪地種地瓜,十年九年瞎。

17、管好一塘魚,能抵十畝糧。

18、紅薯上皮糞,溝溜長跑根。

19、紅薯沒有巧,只要插秧早。

20、紅薯種得遲,薯似羊胡須。

21、要想莊稼好,管理要趁早。

22、要想谷滿倉,首先培壯秧。

23、要有紅薯吃,土要挖一尺。

24、穀雨下谷種,不敢往後等。

25、穀雨不下雨,農人要受苦。

26、穀雨不種花,心頭象蟹爬。

27、穀雨不種花,心裡像爬蝦。

28、穀雨到 立夏 ,就把小苗挖。

29、穀雨前結蛋,穀雨後拉蔓。

30、穀雨在月尾,尋秧不知歸。

穀雨朋友圈句子

1、那些在穀雨的雨里萌發的希望,直接生長於生活的底紋,質朴殷實。

2、和往年有些不同,今年的春天,似乎在不經意間就快要從我們的身邊溜走了。

3、目光所及的遠方,長風吹亂了曠野的絕望;步履紊亂的思念,寂寞染上了時光的滄桑。

4、穀雨節氣的到了,預示著寒潮天氣已經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穀雨簡訊,祝福傳心意!

5、我把祝福和希望,埋在這條簡訊中讓它們沿著穀雨時節的雨水生長,送給你滿年的豐碩與芬芳

6、穀雨時節到,萬物有生機祝你生活超小康;身體健如鋼;甜蜜入對成雙;吃嘛嘛嘛都香!天天幸福,時時都健康!

7、穀雨時節百花香,一條信息送四方:東方送你錢樹子,南方送你永安康,西方送你好生意,北方送你錢滿箱!

8、穀雨時節到,萬物有氣憤。祝你糊口超小康;身體健如鋼;甜美入對成雙;吃嘛嘛嘛都香!每天幸福,時時都健康!

9、穀雨時節雨霏霏,生活枯燥顯乏味革命工作有些累,自己身體最寶貴作為朋友送關懷:白天多吃水果,晚上早點睡!

10、蓓蕾需要陽光雨露才能綻開花朵,可今年早春的陽光總是那樣吝嗇,大部分時間被寒冷包圍著,像過著冬天一般。

11、這樣的穀雨多麼美好!沒有種過莊稼的人,沒有苦苦盼望過耕作和收獲的人,怕是永遠也體會不到此時的愉悅和歡欣。

12、穀雨時節雨霏霏,糊口枯燥顯乏味。革命工作有些累,自己身體最寶貴。作為朋友送關懷:白天多吃生果,晚上早點睡!

13、田野里,有老農戴著斗笠,披著塑料布,在田埂上走,一步一滑的,這邊看看,那邊望望,他只是隨便走走,散散步吧。

14、早晨是誇姣的開始,夜晚是煩惱的結束。穀雨是播種的時節,明天將是收成的開始。不論晴天雨天,願幸福快樂與你同在!

15、好雨知時節,思念情切切;空山新雨後,願你樂個夠;山色空濛雨亦奇,好運共你長相依;天街小雨潤如酥,穀雨問候祝幸福。

16、穀雨是播種時光,請種下夢想,用努力灌溉,有執著施肥,伴希望成長;不久你若收獲金玉滿堂,記得與我共享。祝天天開心。

17、春暖花開,好運常來;一條簡訊,滿含祝願;溫馨祝福,快樂無邊。一聲問候,祝你:穀雨播種,來日豐收;好運常伴,時時笑開顏!

18、穀雨時節祝福多,小小簡訊表我心:東邊送你身體棒棒,西邊送你容顏美美,南邊送你豐收多多,北邊送你鈔票鼓鼓。穀雨快樂!

19、過完 春節 後,開始是幾場春雪飄然而至,接著又是長時間的陰雨連綿,因此,桃李爭相怒放,杜鵑漫山競妍的景象實在難得一見。

20、穀雨播種好時節,願天狗守護你;東風洋溢你;家人關心你;愛情潤澤滋潤你;財神寵信你;朋友忠於你;我會祝福你:幸運之星永遠照著你!

21、好雨生百穀,好友常祝福!願媽媽抱著平安擁著健康揣著幸福攜著快樂帶著甜蜜牽著財運拽著吉祥邁入穀雨好時節中,快樂度過每一天!

22、穀雨,穀雨,有谷就要雨;穀雨,穀雨,金谷來及雨;穀雨,穀雨,好谷來好雨;穀雨,穀雨,有情便有意;祝你穀雨幸福甜蜜,快樂如意!

23、在今天穀雨的好時節里,祝你每天擁有:蓬勃的激情,執著的熱情,雄壯的豪情,甜蜜的愛情,灑脫的表情,開朗的神情,快樂的心情!

24、穀雨,顧名思義,播谷降雨是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時節。每年月日——日視太陽到達黃經°時為穀雨。

25、穀雨穀雨,雨生百穀。谷養生靈,雨潤萬物,谷長大地,雨滴星辰。穀雨到了,願你:事業如谷,豐收在即!心情如雨,爽朗清新!穀雨快樂!

26、今天穀雨好時節,讓我的祝福像綿綿春雨,片片花香常伴你左右。默默祝福,句句 心語 ,聲聲關懷,連接著滿肉痛快,將快樂的一天送給你!

27、水在流,魚在游,忘掉所有的憂愁;風在吹,雨在下,很想讓你笑一下;朋友心,如我心,跟你聊天最開心;天有情,地有情,今天穀雨好心情!

28、穀雨穀雨,吉祥春雨:早晨細雨福氣淋,上午小雨財神到,下雨中雨快樂隨,傍晚大雨降幸福,晚上大家齊報到,送你健康和平安。穀雨快樂!

29、谷雲飄出好運來,谷陽照射鴻運開,谷雷聲聲財運到,穀雨順安把你賴;穀雨祝福不斷送,願你幸福樂開懷,祝你萬事放光彩,幸福美好時時在!

30、播下希望的種子,收獲豐收的果實;種下火熱的夢想,開出絢爛的花朵;送出真誠的祝福,迎接幸福的生活。穀雨時節,願你萬事如意,快樂永隨!

31、收起寒冬的煩惱,曬曬春天的嬌俏,播種青春的美夢,揮灑智慧的鋤鎬。願你穀雨節氣,生活節節高,幸運圈圈繞,事業紅火火,愛情甜蜜蜜。

32、穀雨時節到,雖然氣溫漸轉高,但是早晚仍涼涼,早出晚歸者要注意,增減衣服,避免感冒!過敏體質人注意,預防花粉保健康!祝你幸福又吉祥!

33、微風是溫潤的,溫暖萬物;雨水是爽朗的,沁潤心田;空氣是清新的,滌盪心扉;問候是真摯的,打動心弦。朋友,穀雨來到,願你開心,心情愉悅!

34、穀雨時節雨水豐,雨落屋檐響叮咚。靜坐家中思緒濃,心頭牽掛如雨重。望斷天涯路難通,情到深處淚雙流。願你穀雨體安康,事事如意心意同!

35、雨輕飛,春和景明心情美;雨兒飄,煩惱憂愁全都消;雨細細,朋友思念不可替;雨漫漫,滋潤萬物多燦爛。穀雨到,願你雨中笑,洗去塵埃心情妙!

36、一場春雨來,兩眼望新麥,三種清新在,似是心花開,五穀豐登抬,留下生機在,齊把穀雨贊,八方養育人,酒也難抵貴,十全十美來!穀雨快樂!

37、我的心情,彷彿數之不盡的穀粒:你的人生,收獲就像滿滿的谷倉;這個時節,扔掉舊日過期的谷殼。穀雨時節已經來到,讓我的信息帶給你好運!

38、穀雨節,送你春天好運雨:早上是細雨,後把福氣淋;中午是中雨,財運要來臨;下午是大雨,富貴來匆匆;晚上是爆雨,幸福如意又健康!穀雨速樂!

39、穀雨穀雨,鼓吹下雨,雨下多大,谷稻開花:朋友朋友,鵬程好友,友誼多長,山水流淌,關心關心,關懷曖心,關心多久,四月十九。謹此一日!

40、每年 清明 節,我回老家祭祖,看到後山上的映山紅開得如火如荼,我就采擷一束花兒帶回城裡,插在花瓶中,一連數日,花兒還是那樣嬌艷欲滴。


穀雨經典文案句子相關 文章 :

★ 穀雨文案唯美句子

★ 穀雨優美文案句子

★ 簡短穀雨感言句子合集

★ 穀雨文案創意句子

★ 傷感唯美的感人文案句子

★ 24節氣穀雨文案以及圖片大全

★ 有關穀雨的諺語

★ 24節氣穀雨文案以及圖片大全(2)

★ 經典問候簡訊問候語

⑼ 24節氣對應吃什麼食物

24節氣對應吃的食物如下:

立春,俗稱「打春」,在這一天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卜、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雨水在北方舊俗里,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面條、春餅、爆玉米花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雨水節,回娘家」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節日習俗,每逢這時,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其中典型的禮品被稱作「罐罐肉」,即用砂鍋燉了豬腳、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送給父母,以對他們的養育之恩表示感謝和敬意。

驚蟄,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

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乾燥,因梨生津解渴,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在山東的一些地區,驚蟄日人們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在山西的雁北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

春分,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春分得吃驢打滾,以求避邪祈福。驢打滾來歷不凡,光看它的加工材料包括大黃米面、黃豆面、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足以符合營養膳食指南上的食材多樣化這一條。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清明,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團子;南北各地有吃饊子(古時叫寒具)的食俗。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

穀雨,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來喝。

北方有穀雨節氣吃香椿的習俗。穀雨前後香椿樹萌發嫩芽,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的食用歷史已逾千年,漢代即已遍布大江南北,從達官貴人到民夫走卒均可享用。

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孩子們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戲,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小滿,《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

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慾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麵,各具風味。

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日祭餞花神的風俗。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經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種,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裡面加入紫蘇。

我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

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因有於是日吃面嘗新習俗,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攤為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小暑,過去民間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大暑,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在我國北方,大暑時節流傳著吃面條、餃子、雞蛋等習俗。

立秋,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

經過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

處暑煎葯茶的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葯店配製葯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除此之外,老福州在處暑吃的另一種食物就是白丸子;南京人傳統的飲食習俗是在「處暑」時節吃鴨子。

鴨子,特別是南京江寧湖熟地區的麻鴨最為搶手,據悉,那裡的鴨子味甘性涼,肥瘦適宜。如果沒有空,老南京人都會去熟食店買半隻鴨子回家;有空的人都會在家燉上「蘿卜老鴨煲」或做「紅燒鴨塊」送給鄰居,這就是俗語中說的,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白露,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

湖南一帶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風俗,每年白露節,家家戶戶都以稱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甘甜溫熱,最適秋天。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福州人在白露這天吃龍眼的習俗由來已久,認為龍眼很補;老蘇州會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養陰潤肺;還會吃些鰻魚(鰻鱺),這時鰻魚最為肥美,是品嘗的最佳時節,因此蘇州有「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秋分在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鹵入味。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寒露的另一大習俗是吃螃蟹。古人詩日:「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

民間也有「九雌十雄」的諺語。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上等名貴水產。「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故寒露民間亦有吃柿子的習慣。

霜降這天,中國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霜降時節的習俗也有很多,雲南廣西一帶還過霜降節。壯族的人們講究吃湯圓、殺鴨子、祭祀祖先、游神賽歌、慶祝豐收。

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亦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在福建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卜等做成的香飯,這些都是溫熱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小雪,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在中國北方,小雪時節一般的人家都要吃涮羊肉。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

大雪,俗語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說法。舊時每到大雪節氣,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戶戶開始忙著准備腌肉,稱為「咸貨」。

用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後,塗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復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後取出,將腌出的鹵汁入鍋加水燒開。

撇去浮沫,放入晾乾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鹵,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後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邱炳軍:《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

至於北方民族,這個時候已相當寒冷,像是在包頭地區有句俗諺說「小雪殺豬,大雪宰羊」,大雪季節到,就是殺豬准備年貨的時刻。這個時候,無論誰家宰殺牲畜,親朋好友都會來幫忙,東家准備食物、小酒、小菜宴請,因此小雪、大雪季節都是家族親友們敘舊聯絡感情的時刻。

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吳地蘇州過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以冬至夜為歲末,所以過冬至就是過年。蘇州人過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團圓飯」,飯菜名字都很雅緻,蛋餃叫「元寶」、豆芽叫「如意菜」、粉條叫「金鏈條」、魚叫「吃有餘」等。

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據史料記載這一習俗明、清已有。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小寒,每逢小寒節氣,飲食上「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小寒之後臘八節也是同樣要吃臘八粥,之後便年味漸濃。

寒節氣習俗飲食有很多,吃糯米飯、臘八粥、飯菜、黃芽菜等。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

大寒民間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如老北京大寒吃「消寒糕」,廣東人吃糯米飯,南京人喝雞湯,安徽人炸春卷等。大寒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

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閱讀全文

與夏至順安圖片大全高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圖片壓縮體積 瀏覽:945
鉛筆手工大全圖片簡單漂亮 瀏覽:62
六年級穿裙子性感女生圖片 瀏覽:241
武漢醫護人員發型圖片 瀏覽:792
女士男發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362
怎麼把圖片上的衣服調色 瀏覽:392
男生紋眉的圖片大全 瀏覽:120
圖片空間的圖片怎麼刪除 瀏覽:972
腹肌圖片漫畫男生高冷 瀏覽:34
古代動漫人物衣服圖片 瀏覽:464
面館價格表圖片大全怎麼用word做 瀏覽:509
可愛小熊視頻圖片 瀏覽:192
兒童彩鉛圖片簡單大全 瀏覽:177
文字圖片寶寶 瀏覽:697
如何設置手機不能自動保存的圖片 瀏覽:417
下載的圖片怎麼保存在d盤 瀏覽:16
手機拍照如何控制圖片 瀏覽:20
簡單ppt圖片大全 瀏覽:689
小孩子愛心頭發型圖片 瀏覽:295
如何選擇食用油圖片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