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軍隊軍裝是什麼樣子的
建國前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系紅領巾以示區別。同年9月,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秋收起義,穿的是各式服裝,佩帶紅布袖章,以此象徵是一支紅色部隊。這個時期,一部分軍服是靠打土豪或從戰場上繳獲來的,另外一部分則依靠當地群眾義務縫制,沒有統一的樣式。>>>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軍服,八路軍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細布,號碼不分大小,上衣長度一律為「二尺五」。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服裝樣式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1946年10月,我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八路」、「新四軍」臂章,各部隊分別佩帶標有番號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戰爭後期,我軍接管了一批國民黨軍隊的軍需工廠,從而初步具備了統一生產和供應服裝的條件。1949年1月,軍委後勤部規定了全軍統一的服裝樣式。軍服為草綠色棉平布中山裝,胸前佩帶長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頭戴解放帽,帽徽為「八一」紅五角星。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 建國後,人民解放軍自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經歷了1955年軍銜服裝、1962年定型生產的「六二」式軍裝。此後,解放軍軍服幾經更新換代,先後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 「五五」式軍服圖文 「六五」式軍裝 1965年6月1日取消軍銜制後,改裝「六五」式軍裝,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角星帽徽和紅領章。 「七一」式軍裝 1969年,隨著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研製了滌錦棉三元混紡單衣,1973年裝備部隊,稱「七一」式服裝。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作軍需服裝和裝具,這在我軍服裝發展史上,是一次劃時代的改革。 「七八」式軍裝 「七八」式服裝是「七一」式的改進型,它以減重為目的,全面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軍裝 「八五」式軍裝基本沿用1955年樣式,與「七八」式服裝相比,其明顯區別在於布料和樣式的徹底更新換代。 「八七」式軍裝 「八七」式軍服是1987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陸續裝備部隊。這套服裝除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外,還特別設置了文工團員用的演出服和軍樂團、儀仗隊的禮賓服。另外,還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種特種服裝。1990年開始配發了87式制式襯衣。1992年,中央軍委決定:文職幹部配發制式服裝,戴文職肩章、領花。用「八七」式系列軍服裝備部隊,是我軍軍服史上一個突破。 「九七」式軍裝 1993年初,我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軍服。新一代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優點,吸取了國際上先進國家軍服的長處,與87式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的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為美觀、大方和協調,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顏色體系。97式軍服共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與87式服裝相比,主要增加了禮服、夾克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戰士皮鞋、作戰靴及國際通用的貝雷帽等品種,新增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志。 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1999年裝備駐澳門部隊,駐國外武官配發了97式禮服,全軍其他單位未裝備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開始統一配發99式長、短袖制式襯衣和貝雷帽,同時取消已裝備部隊多年的87式長、短袖制式襯衣。99式制式襯衣採用了先進的紡織和原液染色等技術,與87式制式襯衣相比,在樣式結構、用料、顏色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提高了穿著舒適性。長袖制式襯衣官兵均為束腰式;短袖制式襯衣軍官、文職幹部為夾克式,士兵為束腰式。陸海空三軍襯衣顏色為各軍種基本色,陸軍為淺綠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淺蔚藍色,體現了三軍特色,形成了系列。這次向全軍官兵配發的貝雷帽為我軍首次裝備。貝雷帽採用國際通用樣式,用料為細羊毛,顏色為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貝雷帽的配發,較好地解決了過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熱和不便攜帶的問題。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士兵和部分軍校學員統一換發用仿毛面料製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換發用同一材料製成的04式夏常服。我軍士兵現行著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稱「的確良」的滌棉平布製成,冬常服用俗稱「滌卡」的滌棉卡其布製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異復合化纖長絲織物」為服裝面料,外觀、質感與毛料無異,保暖性、防風性、透氣性和密度都達到毛料的指標,而且有更好的抗皺保型性,能抗靜電,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樣式與87式常服相同,服裝板型有一定改進,腰身比較明顯,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個品種。04式士兵大檐帽、空軍士兵冬帽和陸軍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綠色改為棕綠色,04式海軍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藍色改為藏青色,04式空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綠下藏藍改為上棕綠下藏藍。 為配合04式士兵常服著穿,我軍首次為除海軍海勤和駐香港、澳門部隊以外的士兵配發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超細纖維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黃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軍開始統一換發05式常服。空軍新常服顏色為藍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換發,標志著空軍從此擁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與使命任務相配套的常服,結束了50多年來空軍常服採用陸軍土黃色上衣和海軍藏藍色褲子上下顏色不統一的歷史,實現了與空軍工作、訓練、作戰環境相一致。 07式陸海空男軍官禮服 07式軍服 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從2007年起換發07式服裝。這次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志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深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大檐帽調整了翹度,軍官增加了帽檐(牆)花;夏常服為束腰式,陸、空軍和海軍白色春秋常服為獵裝式,使體型更顯修長;增加了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等,海軍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設計了三軍統一的帽徽、領花,體現了軍人榮譽,強化了軍服美感。國旗、軍旗、長城、天安門等中國軍隊的傳統重要標識,簡潔地融入到了臂章、領花、胸標等標志服飾上。 07式軍裝全軍從2007年7月1日起由駐京、駐港和駐澳部隊先行裝備,8月1日起全軍軍官開始穿著,預計在09年前完成全軍換裝
Ⅱ 現在中國軍隊的單兵裝備有哪些
根據兵種和執行任務不同有所不同,一般野戰步兵裝備:95式自動步槍或82式沖鋒槍,56型三棱軍刺,09式新式作訓服,作戰靴,挎包,水壺,鋼盔,07前運包,95攜行具等
機槍兵配95式半自動機槍
偵察兵配92式手槍,82式匕首,86式手雷,特種作戰服,或配有88式狙擊步槍
防化兵另配防毒面具等
圖片如上,請給1樓加分
Ⅲ 歷史回顧:二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稀有武器
歷史回顧: 二戰時期, 中國軍隊裝備過哪些稀有武器?
這才是真正的九三式13.2mm高射機槍,仿製法國哈奇開斯13.2mm高射機槍。日本海軍將其定型為九三式13mm機炮,日本陸軍則將其定型為九二式車載重機槍和Ho式13mm高射機炮。
Ⅳ 二戰時,中國軍隊用的是什麼武器
一、早期(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國軍用的是仿德國毛瑟88步槍,因為該槍在漢陽兵工廠製造,俗稱漢陽造。抗日戰爭前期國軍裝備仿德國1924式步槍,就是中正式步槍。手槍是也是德國毛瑟。後期是美國m1步槍 ,湯姆森沖鋒槍 之類的。
二、八路軍主要是繳獲日軍武器和紅軍時期的武器,漢陽造和明治三八式步槍。因槍身印有明治三八,和加裝一個防塵蓋而得名三八大蓋。機槍是日軍的大正十一式機槍,就是歪把子。手槍是日軍的仿德國盧格手槍的南部十四式手槍,因槍皮套很像甲魚個殼,得名王八盒子。
三、日軍武器:三八式,九九式步槍(是舊日本帝國軍隊以三八式6.5mm步槍為基礎改進發展的新一代軍用制式步槍),九四式手槍,十一年式輕機槍(口徑為6.5毫米,自動方式為導氣式的輕機槍,並定為制式裝備。槍的全稱為:日本6.5毫米十一年式輕機槍,此槍俗稱「歪把子機槍」。)
(4)中國革命軍隊裝備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一、由於該槍的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同時,因前期進口的德國產1888式步槍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國內前期的仿製品也採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故其早期槍型也被稱之為「老套筒」。
二、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當年第八鎮的步槍全部是漢陽兵工廠出產。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國所開的第一槍,用的應該是漢陽造,由此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從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戰場上發揮作用,是中國戰爭史的一個傳奇的神話。
Ⅳ 紅軍時期武器裝備
1、紅軍「功勛炮」
1935年6月14日,紅軍紅2、6軍團(後組建為紅2方面軍)以一部分兵力佯攻湖北咸豐縣,打響了著名的「忠堡戰斗」的槍聲。在戰斗中,我紅軍指戰員始終英勇作戰。
然而,面對幾倍於我軍的敵人,在對國民黨的「圍剿」部隊實行分割反包圍作戰的時候,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遇到了國民黨軍隊強大的火力阻擊,人員傷亡比較大。在情急之中,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用一門僅有的山炮和數門迫擊炮,對敵軍實施火力壓制。就在這次戰斗中,這門山炮凸現了其神威。
當時,紅軍的炮手連續向敵軍發射了3發炮彈,一舉摧毀了敵軍的火力據點。紅軍戰士趁勢發起攻擊,在忠堡附近的構皮嶺地區全殲國民黨軍第41師,並活捉了國民黨縱隊司令兼第41師師長張振漢。
2、捷克式步槍
前捷克斯洛伐克自行研製的54式7.62mm狙擊步槍有許多零部件與前蘇聯的莫辛 ·納甘1891/30式狙擊步槍相同,但外表上有很大區別。前捷克斯洛伐克54式7.62mm狙擊步槍一直在前捷克斯洛 伐克部隊中服役,直到華約組織統一使用前蘇聯研製的СВД7.62mm狙擊步槍時才撤裝。
3、毛瑟沖鋒手槍
在紅軍裝備使用的五花八門的手槍中,數量最多的是毛瑟沖鋒手槍,它還有個中國名字叫「盒子炮」。因為它們是國民黨政府兵工廠統一製造的,而國民黨軍隊是紅軍武器的主要來源。據說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向中國傾銷的各種毛瑟沖鋒手槍達40萬支之多。當時在中國,不同地區對外國武器各有選取,唯獨對有木盒托的毛瑟沖鋒手槍可以說是「人見人愛」。
4、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為手動步槍,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5、勃朗寧手槍
勃朗寧研製手槍始於19世紀末,其產品主要由比利時的FN國營兵工廠、美國的柯爾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頓武器公司製造。
接下來主要介紹比利時製造的勃朗寧手槍。比利時FN國營兵工廠製造的勃朗寧手槍種類較多,其中有軍用手槍、警用手槍和袖珍手槍,口徑有6.35mm、7.65 mm和9mm,手槍的自動方式主要有自由槍機式和槍管短後坐式。
Ⅵ 解放戰爭時國民黨軍隊裝備狀況
1、彈葯部分,供應充足,雖有短缺之現象,但原因不在生產與購買上,生產與購買的彈葯除少數品種,如美式武器中的155重炮彈葯外,其餘如105榴彈炮,山野炮及輕武器的彈葯是充足的,解放軍光在沈陽一地就繳獲了120萬發炮彈,另外,國民黨在武漢的第九補給區在1949年5月擁有的彈葯儲備可供60個師使用3年,此外,國民革命軍還把一部分美械部隊的步機槍改為國械, 為此,國民黨的各個兵工廠專門把日美式步機槍改為79口徑,大約每個月可改造9000-10000支。
2、裝備部分,有一定的短缺現象,1947年12月,國民革命軍(正規軍)計有104個整編師(軍)279個旅,198萬人,裝備步槍72.0317萬支,輕機槍6.1399萬挺,重機槍1.1949萬支,沖鋒槍6.7855萬支,手槍4.0077萬支,中口徑迫擊炮7506門,60炮9600門,戰防炮1474門,步兵炮260門,山炮1257門,野戰炮503門,榴彈炮401門,擲彈筒38364具,火箭筒1191具,戰防槍1058支。
3、美國跟蔣介石達成了一定協議,美國還支持了一部分裝備。
Ⅶ 中國軍隊,一共穿過多少種軍裝
圖為2007式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
Ⅷ 請問國民革命軍陸軍配備的武器裝備都有哪些,最好全一點。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彷彿並沒有一個統一完整的軍服服制和單兵裝備制度。這是源於舊中國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在經歷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最後一個帝國--滿清王朝的覆滅之後,苦難的中國就又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年代。軍閥們為了爭奪勢力范圍,大量購進西方列強的各式武器,我國漸漸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萬國軍事博物館」。同時也就出現了紛紛亂亂的軍服及裝備。直到中原大戰的結束,國民黨南京政府才在形勢上基本統一了中國。但軍隊中除中央軍外,還保留著大量的軍閥殘余部隊。其都保留著原有的裝備特徵。 談及國民革命軍的軍服服制和單兵裝備制度,必須先從國民革命軍的整軍運動說起。 1933年,南京中央政府國民政府軍政部根據德國軍事顧問提出的建議.開始了浩浩盪盪的整軍計劃。在整軍過程中,不同編制的部隊有不同的名稱.主要有整理師、整編師、調整師、新編師四種稱謂,按照德國顧問塞克特《陸軍改革建議書》所提方案.要將全國陸軍重新編組成60個師,稱為整編師,裝備德國進口武器,應用德國先進的軍事體制。 但其整理師的概念是最早提出來的。1934年12月,尚未輪到編組的部隊根據軍事委員會頒布的《陸軍師暫行編製表》的四團制師為標准進行整理,故整理師。它的編制為2旅4團,師直屬騎兵1個連,炮兵1個團,工兵、通訊、輜重各1個營,1個衛生隊,1個特務連。 1935下半年,第一批10個師的整編計劃開始實施,由於當時德械裝備尚未運抵中國,只得在編制體系和武器裝備方面進行一些內部調整,故稱之為調整師。但lO個師中有一個例外,就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它完全按照當時德國陸軍步兵師的編制編成,異於國民革命軍其它師級部隊。 1936年,軍事委員會對整軍方案作了進一步規劃,確立了減少大單位,充實小單位,特別是充實團以下部隊的戰鬥力以及人事、經費等方面的整軍原則。根據這一規劃,整編的部隊稱為二十五年調整師(1936年即民國二十五年),初步計劃年內完成20個師的整編,先從中央軍和東北軍開始。中央軍的37個師師共186個團,除正在圍剿紅軍的一線部隊外,其餘部隊一律改為四團制的整理師。各軍師直屬的騎兵、炮兵、工兵等兵種,則集中進行整訓。預定中央軍參與整軍的135個團中先整編出18個四團制的整理師,再將其餘63個團合編為32個團,在此基礎上組建8個新編師,新編師基本上以2個整理團合並為1個團。東北軍的18個師54個團計劃整編為10個整理師(由原來40個團組成)和2個新編師(由原來8個團組成)。 整理師與新編師的差別在於,整理師的各級軍官基本還是以原來的各級軍官為基礎,而新編師則完全打破原來的人事編制,由來自不同部隊的各級軍官進行混合編組,以徹底清除軍隊內部派系林立的現象,建立一支完全新型的國家軍隊。整軍過程中,當時擔任第五任德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的法肯豪斯對該計劃提出了建議:「各師應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編制和裝備為標准,如果暫時沒有條件組建工兵營和通訊營的,可以先組建工兵連和通訊連;加強炮兵建設,各師應盡量配屬一個轄3個炮兵營的炮兵團(山炮營、野炮營和105毫米榴彈炮營各1個);輕武器方面應統一武器制式,並在師建制里組建一個修械所負責武器的保養維護和修理。」 到1937年7月,中央軍共調整35個師、整理24個師.東北軍調整10個師,另有粵軍10個師、川軍26個師和9個獨立旅被整理。在中央軍的30個師里,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德式裝備,其中還有一些全部實現了德械化,並接受德國顧問的系統訓練。已經過這樣的整軍而面貌一新的中央軍,堪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現代化的陸軍。在抗戰初期,就是以這些經過整軍的德式師擔當起中流砥柱的作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至抗戰爆發前.整軍計劃一共進行了兩期,共計20個師,第三期的10個師正在進行之中。在已完成整軍的20個師中,實際上接受過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只有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 德式師的編制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中央軍教導總隊,為裝備最全,訓練最正規的精銳之師,1937年11月被擴遍為3旅6團的甲種師,總兵力達三萬餘人,其中3個團即第1、第3、第5團為全德式裝備,另3個團(多為新兵)則在整訓之中。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 基本編制如下: 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1個。 全師下轄3個旅,每旅下轄2個團。 以全德式裝備的第1團為例: 團直屬榴彈炮連、戰防炮連、通信連、輸送連各1個。 每團下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配9挺輕機槍)、1個重機槍連(配6挺重機槍)、1個迫擊炮排(配2門82毫米迫擊炮) 德式師的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 基本編制如下: ㈠ 師直屬部隊: 1個炮兵營; 3個榴彈炮連(配12門75毫米山炮); 1個戰防炮連(配4門37毫米戰防炮); 1個高射炮連(配4門20毫米高射炮); 1個工兵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個通信營(配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 1個輜重營; 1個特務營; 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 ㈡ 全師下轄2個步兵旅; 每旅下轄2個步兵團; 團直屬部隊; 1個迫擊炮連(配6門83毫米迫擊炮); 1個小炮連(配6門20毫米機關炮); 1個通信連; 1個特務連; 每團下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直屬部隊; 1個機炮連(配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每營下轄3個步兵連; 每連下轄3個步兵排; 每排下轄3個班(每排配3挺輕機槍,30支步槍);) ㈢ 全師下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德式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 整軍計劃實施的同時,1936年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頒布了《陸軍服制條例》,但限於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或各地被服工廠的規格而有所差異,抗戰後期更趨於混亂。在日本投降後,國民黨部隊的中央軍三個軍通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搶運到華北、東北等地接受日本投降時,被美軍評價為「裝備不佳,使用不同槍械,穿著各色制服」,這些部隊統統都是國民革命軍中的嫡系部隊,嫡系部隊尚且如此,其他地方部隊的狀況當可想而知了。 如果對國民革命軍陸軍裝具進行細分的話,主要可分為標准服制(即國民政府軍隊的基本服制)、中央軍部隊服制(主要以德械步兵師的步兵裝具為主)及普通部隊服制(主要以原地方軍閥的部隊裝具為主)三大類。
Ⅸ 求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中國軍隊常用裝備有那些,和那個時代常用的槍械,武器有那些,寫小說要用
【漢88式毛瑟步槍】
全長:1250mm
全重:4.06kg(不含刺刀)
槍管:長為740mm
口徑:7.92mm
彈頭重:14.7克
彈頭初速為:600m/s
表尺射程為:2000m
該槍配有刺刀,刺刀式樣為單刃偏鋒,刺刀全長為517.5mm,刀身長為395mm,刺刀全重為0.566kg。
駁殼槍,俗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該槍的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其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駁殼槍,稱做快慢機,毛瑟廠稱之為M712速射型,在1931年5月量產。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駁殼槍被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閑暇設計出來的。但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申請了該槍的專利,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毛瑟兵工廠1898年製造的毛瑟96式軍用手槍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用手槍。該槍長30厘米,高14厘米,重量為1.25千克,口徑為7.63毫米,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毛瑟96型槍有多種變型,如容量為70發的下裝彈型。抗日戰爭期間,我國曾大量購用了毛瑟軍用手槍。毛瑟手槍槍身堅固,射程遠,殺傷力強,但槍身太大,佩帶不便,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被新式手槍所取代。
勃朗寧半自動手槍
勃朗寧設計的M1911半自動手槍,成為全世界現代手槍的設計標准。M1911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等多次戰火洗禮,直到1986年才退役,創下了手槍服役時間最長的紀錄。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M1911的總產量超過250萬把,是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手槍。在製造了無數個經典戰斗場面之後,勃朗寧手槍已近神話。
Ⅹ 清末新軍、北洋軍、國民革命軍的軍服都是什麼樣子的
甲午戰爭中,自認為泱泱大國的大清居然敗給一個蕞爾小國日本,舉國震驚。為了維護統治,同時也為了平息眾怒,清廷決心採納眾議,改革軍制,學習西方列強,建立一支“習洋操、用洋槍”的新型軍隊。為了區別清廷的八旗、綠營、淮軍等舊式軍隊,這支軍隊也被稱為新軍。
國民黨軍服
抗戰勝利後,美國開始全面介入中國,在美國顧問團的建議下,國民黨對軍服再次進行了改革,將原有的軍服改用了大檐帽、大翻領、黃色卡其布等,並採用了美式肩章、領章並用的軍銜標志。
不過,這次軍制軍服改革,依然如同國民黨的歷次改革一樣沒有完成。不過比之前幾次,原因有了變化,這次的原因是時間不足,因為還沒等國民黨全面貫徹軍服改革,它就已經被趕出了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