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賈樟柯電影《小武》,真實展現社會邊緣小人物的情感世界
影片《小武》是賈樟柯對外宣稱的處女作(實際上他真正的處女作是《小山回家》)。演員王宏偉的本色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小武》拍攝於1998年,正是市場經濟大發展的年代,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雄厚發生了許多改變。整部影片歸納起來有三條線:小武與小勇的友情線,小武與梅梅的愛情線,小武與父母的親情線。親情、友情、愛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交織構成影片的主要情節。這三者,恰恰也是任何人一生最重要的三個部分。
小武和小勇曾經是江湖中共患難的兄弟,他們的關系用小武的話來說就是「不一般」,而他卻沒有把自己結婚的消息告訴小武,這讓小武很是生氣。於是小武這個「手藝人」便頂風作案,冒著被抓的危險為小勇准備了一份禮錢。當他帶著一大堆零錢去更勝店裡換百元整錢的時候,作為好朋友的更勝表現出為小武強烈的擔憂,並表示為小勇准備結婚禮錢而這樣做不值得。而小武的解釋則道出了和小勇當年的一段患難之情,兩個人僅僅帶著四毛一分錢從汾陽逃到了北京,並在閑聊的時候承諾在小勇結婚的時候送給他兩斤十塊一張的錢。
一起逃難的經歷,是小勇和小武「不一般」關系的基礎,多年過去,小武仍然信守當年的承諾。而小勇卻在努力的改頭換面回歸主流,甚至不想讓昔日共患難的兄弟參加自己的婚禮。顯然,他認為曾經和小武的交往是一段不光彩的過去。小武和小勇的友情隨著時間的變遷和 社會 地位的差距而變了味道,這也是改革開放後我國農民 社會 身份急劇分化的一個表現。小武這樣的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被篩到了 社會 的最底層,而小勇這個受人羨慕的生意人則成為了 社會 的上層。
在失去友情之後,小武開始了對愛情的追求。小武對歌廳女梅梅的感情從他到出租屋看望生病的梅梅並噓寒問暖,給梅梅買熱水袋,買呼機以便聯系,到失去梅梅之後的落寞,都顯示出其追求愛情時的真誠,以至於被抓之後還一直在盼望梅梅能夠發呼機信息給自己。
在為梅梅買回熱水袋之後兩個人一起坐在床上,聽梅梅唱著流行歌曲,愛情在此時彌漫著整個屋子。而小武卻不會唱,他只能用打火機里發出的音樂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在愛情里,小武是那麼的害羞。在歌廳里,小武和梅梅一起唱歌,梅梅依偎在小武身上,溫柔的對小武說:「那我以後就傍著你了」,很顯然,梅梅是以為小武是可以依傍的大款,而並不是真的愛小武。
當小武在商場里買了戒指去歌廳找梅梅的時候,卻被告知梅梅被有錢的大老闆開車接走了。不甘心的他又來到了梅梅的出租屋,看著梅梅空空的床而沮喪萬分。這也代表著小武的愛情夢想的最終破滅。
失落小武回到家裡,把戒指給了自己的母親。小武在父母要求老大和小武為老二湊錢結婚的時候言語含糊,說瞧著老大辦。在父母和老大坐在炕上聊生計時,小武也插不上嘴,可以看出在這個家裡,小武也無足輕重。當小武發現自己送給母親的戒指又被母親轉送給老二媳婦的時候,與母親發生爭執,卻被老父親不容分說地拿棍子趕出家門。感情上一無所有小武又來到縣城裡游盪,再次行竊時呼機卻「不合時宜」地響起來,小武被擒了。
失去友情、失去愛情、失去親情的小武,在派出所里兩次提出要看呼機,那是他對愛情還抱有幻想,幻想著梅梅能夠再次聯系他,那短暫而虛幻的愛情是殘留在小武心中的一點點溫暖。
影片《小武》通過小武的三條感情線完成敘事,真實展現了一個 社會 邊緣小人物的 情感 世界,以及這三條線牽發出來的世態萬象。通過小武,展現的便是當下中國普通人、普通農民的命運。影片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中國鄉村 社會 的紀實圖畫,表現了中國傳統的「人情世故」文化在當下的積淀,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色彩。
㈡ 小武的影片評價
《小武》的影片在柏林取得了傳奇般的成功,它使其導演作為中國新電影的代表人物獲得了國際電影界的矚目,格雷戈爾稱譽賈樟柯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更重要的是,一塊標記中國電影的昨天與今天的界碑樹立起來了,多年來,甚至可以說自中國電影有史以來,還沒有一部電影這樣誠實的表達了正在活著的中國人的氣息。
《小武》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對集市上來往人群的掃描,賈樟柯後來很喜歡這種方式:大量的長鏡頭、中景、遠景和群像,這也使得《小武》成為一部特殊的作品,它集中塑造了一個立體的人,和其他作品的野心相比,它稱得上心無旁騖;它經常停下來捕捉人物呆滯、尷尬、麻木的表情,彷彿一部人類學研究之作。
但小武仍然只是敘事的一個棋子,他連接起的朋友、女人和家庭,雖然都沒有被充分地伸展,卻編織起了一張人際的網路。某種意義上,汾陽仍然是費孝通所說的「熟人社會」,小武雖然因為小偷的身份與這張網有所疏離(他甚至被好友小勇的婚禮拒絕了),但依然會頻繁地與之發生聯系,就如夏布羅爾所說的,小城市裡的人,彼此認識,人們會更仔細看你,你也不得不既考慮自己的存在,同時考慮周圍其他人,從面對人性的角度說,這要比簡單的交流更值得琢磨。相比之下,大城市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孤獨,人們的交流會產生障礙,由此遮掩了很多話題,所以,這個新浪潮導演一直堅持在巴黎之外的地方尋找故事。賈樟柯也一樣。
小武面臨的首先不是小偷身份的尷尬,小勇正是與他同做扒手時結下友誼的,他也能用這個身份幫助其他人,或顯示自己的控制力。但當他在街頭晃盪時,某些新東西正在進入小城:小勇走私香煙、開歌廳成了企業家和勞模;從北京出來追尋明星夢的胡梅梅落在這里做了妓女;二哥和城裡人結了婚,需要家裡湊錢維持面子……小武最終是被這些新的人際糾結給拋棄了。
但影片撲面而來的感性並非是某種同情或是(和慣於煽情的中國導演相比,賈樟柯不明確表達「同情」,而只是觀察)憤怒,而是對小城生活出色、精確的捕捉:在公路邊漠然等車的人們,街道上宣傳政策的廣播,光線昏暗的檯球室,連續播放槍戰片的錄像廳,提供點歌服務的電視台……尤其對眾多從小城市走出來的青年來說,電影里的場景如此熟悉和真實,幾乎沒有一個場景牽強和突兀,它不是某種意念的化身,而是冷冰冰的存在,是很多人遺忘在故鄉的影子,此刻仍然在中國最廣大的區域里上演著。這種細膩、流暢的記錄不厭其煩,使小武(扮演者王宏偉本來就擁有一張最大眾的臉)很自然地就被包裹在其中。「就像一根浸在油里的繩子。你只想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整個繩子大概都浸濕了」(侯孝賢語)。
在環境的破敗中,小武麻木、無聊的表情最直觀地傳達了小城的氣質,有一場戲里,他 和一個朋友嬉鬧,追來追去,就像《童年往事》里阿孝的日常生活:從街道這頭跑到那頭,下次再跑回來,從牆頭翻出家,再翻進去,鏡頭積攢著,彷彿一個跑不出去的圓。但小武根本就不耐煩跑,在厚重的黑鏡框下,他幾乎總是眯著眼,以至於你會忘記他比《任逍遙》里的主角大不了多少。
賈樟柯也不解釋小偷的動機,那隻是通俗劇的要求,他要呈現的是一種生存的狀態,是小城裡無數麻木過了一生的人生命中的一截。《站台》里眾人問從廣州回來的張軍,「花花世界有什麼好?」他回答說,「那裡人們都很忙」:的確,無事可干是小城生活最致命的地方。在呆滯的人物背後,流行歌曲隱晦地透露了些秘密,那是小武為數不多表達情感的方式,雖然多是聲畫對位和一種反諷:當小武從警察那裡知道小勇要結婚的消息而去詢問他時,背景里嘶嚎起屠洪綱的《霸王別姬》;在歌廳里,胡梅梅把小武當大款來傍,唱的是《愛江山更愛美人》,虛幻的英雄夢游盪在一個卑微男人的尊嚴之上;而在婚禮、葬禮、街頭、舞廳、電視里,一首泛濫、誇張地表達感情的歌曲《心雨》,一次次在疏離、冷漠、孤獨的場合響起。
小武便是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個體。面對著社會轉型對於小城各方面的沖擊,小武不理解,不適應,或者還有不情願;他孤獨於群體之外,仍以舊有的方式去看待、處理身邊的人和物,他以他的常態對應著世事的變動。誠然,社會的進步使人們口袋中的鈔票越來越多,舊有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也隨之開始轉變,以金錢為本位的價值體系全面占據人們的內心。正是在這種變動中,一代人開始了游離與契合的過程。小武明顯的屬於游離的人群,他與曾經的「戰友」吵翻——因為他已發達,需要忘記不光彩的過去保留體面;與愛人分別——她選擇了金錢的歸宿;與父母隔閡——金錢關系滲透進家庭代替了親情。由此,小武苦悶,彷徨,孤寂,矛盾,困惑,進而,以一種自我放逐的方式對這個社會進行著無力的反抗。
最後說一下表演。賈樟柯在此全部採用非職業演員,利用他們的本色演出創造著一個極度迫近真實的影象世界。無疑,他成功了。影片中,各個人物血肉豐滿,地道的方言、毫無修飾的服裝、木訥的表情、緩慢的動作,你無法指摘他們的任何一個動作,因為他們演的就是他們自己,沒有模式,沒有套路,如同賈樟柯在此開創的這種電影類型一樣。
賈樟柯是一個執著的導演,在《小武》里所表現的內容一再出現在他以後的電影當中,從《站台》到《任逍遙》,從《世界》到《三峽好人》,賈樟柯一步一步完善著他的小城電影,一步一步完善著他的歷史寓言。
賈樟柯在《小武》中對於他所表現的一切人物與事件進行著生活流式的客觀展現,沒有刻意的表露出自己的主觀情緒。只是在這一系列的打擊與游移的展示中,對於小武,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賈樟柯對他的無奈與痛惜。也許這也是賈樟柯對於現今社會形態的態度吧!小武以他特有的精神內核重疊了中國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所表露出的一系列宿命與矛盾,同樣面臨著變與不變的抉擇,同樣面臨著價值觀的轉變,同樣面臨著猶疑與困惑的精神狀態。賈樟柯以他獨有方式站在影象的角度建構了中國的社會歷史,這是他領先於第六代導演最突出的地方。
在《小武》中,環境造型真正體現了賈樟柯還原生活再現生活的目的。實景拍攝,長鏡頭,自然音響的全面引入,再加上攝影機機位總是與人眼持平的位置,沒有特效鏡頭的應用,使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真正如同親臨現場一般目睹著前面所發生的一切,加之無戲劇化的情節構造,一幕幕真實生活的場景浮現於觀眾的腦海,真實與想像之間發生沖撞,影象與生活之間發生重疊,令觀眾獲得了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與情感宣洩。
㈢ 賈樟柯執導的6部封神之作,一口氣看完讓人唏噓不已,你都知道哪些呢
小編看過幾部電影,感覺印象非常的深刻,而且都能夠反映出社會底層的現實,還能看到人性的醜陋,讓人覺得需要進行思考一下。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武》這部電影,這個電影的導演是賈樟柯。賈樟柯是一名導演,他不光導演的特別好,而且還進行編劇。賈樟柯非常喜歡文學,所以他的電影都很有文學性。尤其是他將這種文學帶入到電影中,使台詞也都變得鮮艷明亮起來。
賈樟柯還導演了一部電影叫《三峽好人》,影片中的韓三明是一個非常平凡的小人物,他是一名煤礦工人。他的命運沒有被自己選擇,因為他去做拆遷是因為身上沒有錢很窮。去重慶也是為了找自己的老婆。所以在當時離開家鄉後,而且作為中老年人也並沒有停下來,反而一往無前的生活。其實這部電影體現出了在那個年代,這些小人物沒有任何的話語權,生活也沒有別人在意。賈樟柯也是想通過這個角色來進行吶喊,也體現出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生活的不易。
㈣ 賈樟柯主演的必看電影有哪些
有如下幾部:
1、《小武》是由賈樟柯執導,王宏偉、郝鴻建、左雯璐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上映,豆瓣評分8.3。該片講述了慣偷小武在生活中的無奈以及親情、友情和愛情。
2、《站台》是賈樟柯執導,趙濤、王宏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0年上映,豆瓣評分8.2。該片探討的是四位主演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軌跡,描寫之細膩,恐怕在中國再也找不出第二部片子了!
3、《天註定》是賈樟柯執導,趙濤、張嘉譯、王寶強、姜武主演的劇情片,於2013年上映,豆瓣評分8.0;電影赤裸裸地呈現了現今中國的諸多問題:官商勾結,貧富差距,血汗工廠,夜總會...精彩的暗喻和隱喻更是數不勝數!
㈤ 小武為什麼被禁
《小武》被禁得原因是因為沒有送交國家電影局審查就送出國外參加比賽,而且也沒有通過任何電影廠進行拍攝。他從香港一家公司獲得了30萬元的拍攝資金,基本與本土電影市場沒有發生任何關系。除了《小武》,賈樟柯的第二部作品《站台》、第三部作品《任逍遙》,以及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都是在海外投資的背景下拍攝而成的。
㈥ 電影小武簡介
《小武》講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縣城的梁小武在接連失去友情、愛情和親情後最終失去自由,成為囚徒的過程。
1997年的山西汾陽,自稱是干手藝活的扒手小武整天戴著粗黑框眼鏡,不笑也不怎麼說話,歪斜著頭,用舌頭頂著腮幫子,四處游盪。小武感覺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很清楚自己必然要被淘汰。他找到以前的「戰友」,現在成為縣里著名企業家、納稅大戶的小勇。兩人在屋裡坐了半天,卻覺得無話可說。
在小勇結婚時,小武遵照以前的誓言送錢給他,小勇覺得錢臟而將其退回。在被朋友拒絕後,小武便經常去唱歌,結識了歌女胡梅梅。小武一有空便陪胡梅梅逛街,時常給她打電話,但沒過多久胡梅梅便將小武無情拋棄。小武回到家中,家裡卻沒有人肯接受他。小武最終被父親趕出了家門。
最後,小武在一次例行「工作」時,被公安幹警抓獲並銬在了電線桿上。街上的行人冷漠地看著他,他冷漠地看著街上的行人。
角色介紹
梁小武
演員:王宏偉
小武,自稱是干手藝活的,其實是個扒手。平時戴著粗黑框眼鏡沉默寡言,不怎麼笑,頭時刻歪斜著,舌頭總是頂著腮幫。常常撫摸石頭牆壁,在澡堂里練習卡拉OK,平時穿著大兩號的西裝在小鎮上晃來晃去。因為經常去唱歌,便結識了歌女胡梅梅,他也算是有了感情上的寄託。
㈦ 小武的獲獎記錄
小武的獲獎記錄:
獲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斯道獎。
獲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獲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
獲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
獲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
獲第42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
獲1999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影片評價
《小武》的影片在柏林取得了傳奇般的成功,它使其導演作為中國新電影的代表人物獲得了國際電影界的矚目,格雷戈爾稱譽賈樟柯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更重要的是,一塊標記中國電影的昨天與今天的界碑樹立起來了,多年來,甚至可以說自中國電影有史以來,還沒有一部電影這樣誠實的表達了正在活著的中國人的氣息。
《小武》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對集市上來往人群的掃描,賈樟柯後來很喜歡這種方式:大量的長鏡頭、中景、遠景和群像。
這也使得《小武》成為一部特殊的作品,它集中塑造了一個立體的人,和其他作品的野心相比,它稱得上心無旁騖;它經常停下來捕捉人物呆滯、尷尬、麻木的表情,彷彿一部人類學研究之作。
㈧ 小武高清電影
小武.mkv
㈨ 外國人最喜歡的中國電影竟是這五部,你都看過嗎
第一名:霸王別姬
作為華語影壇藝術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霸王別姬》集文藝性和觀賞性與一身,
在保留導演創作理念的同時,也很好的兼顧了觀眾的審美情趣,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經典電影!
這也是陳凱歌的巔峰之作,也是張國榮的神作,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這真的不是電影,而是人生!
你認為中國的優秀電影還有哪些呢?
㈩ 小武的電影叫什麼
《小武》是賈樟柯編劇並執導的獨立製片劇情電影,由王宏偉、郝鴻建、左雯璐等主演,於1998年2月18日在德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