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黃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我國的黃土分布:
1、中國的黃土和黃土狀土主要分布在昆侖山、秦嶺、泰山、魯山連線以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原生黃土以黃河中游發育最好,主要是山西、陝西、甘肅東南部和河南西部。此外,在北京、河北西部、青海東部、新疆地區、松遼平原、四川、三峽、皖北淮河流域和南京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2、我國黃土的弧線分布除了受山脈地形控制外,與我國氣候的帶狀分布有關。黃土分布范圍大致在年平均降雨量300-700mm線,降雨量小於蒸發量,即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
3、戈壁、沙漠和黃土從西北向東南順次成帶狀分布。
世界的黃土分布:
1、黃土不連續的帶狀分布,東西延伸,連綿於南北兩半球的中緯度地帶。
2、歐洲、北美和西伯利亞的黃土都分布於第四紀大陸冰蓋的外圍。而中亞、中國和南美的黃土分布在沙漠的外圍,說明它們的形成與大陸冰蓋和沙漠上的高壓中心所產生的反氣旋風有關。
3、黃土主要分布在中緯度氣候溫暖地帶,該區以乾旱、半乾旱和溫暖少雨、有強烈季節變化為特點,而高緯、低緯地區黃土少見。因為高緯度地區是黃土物質的吹揚區中緯地帶溫暖,草原發育,雨量不大,沖刷不強,便於黃土的沉積與保存低緯地區距風源已遠。
黃土來源不多,加之雨量充沛,沖刷強烈,紅土化作用盛行,不利於黃土的保存。據V·台勞估計,歐洲黃土覆蓋面積佔7%,北美佔5%,南美佔10%,亞洲佔3%,K·凱哈克估計,大陸面積9.3%為黃土覆蓋。
2. 大家見過真正的黃土高原沒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之為烏金高原,位於中國中部偏北。
黃土高原東西千餘公里,南北75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跨山西省、陝西省北部、甘肅省(除隴南市、平涼市大部分地區、慶陽市的寧縣和正寧縣外)、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及河南省等省區,位於我國第二級階梯,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海拔800~3000米 。
黃土高原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鋁土礦等資源,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 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米之間,最厚達150~180米。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礦、鐵礦、稀土礦儲量非常之大。
3. 四種黃土地貌景觀
1、黃土塬:在古盆地基礎上,由厚層黃土組成、面積較大的台地.黃土塬頂面平坦,侵蝕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區.塬周被溝谷環繞,流水及邊坡重力侵蝕作用強烈,塬邊參差不齊.塬面保存好,比較完整、平坦,塬面坡度是一般在8°以下的稱為平坦黃土塬.塬面被溝谷分割、蠶食,比較破碎,塬面傾斜明顯的稱為傾斜黃土塬.
2、黃土梁:我國西北黃土地區條狀延伸的嶺岡.有的由黃土塬經侵蝕分割而成;有的在黃土堆積前即為條狀延伸的嶺岡,黃土堆積後,仍具有嶺岡起伏形態.頂面比較平緩,兩側為溝谷和沖溝所切割.
3、黃土峁:我國西北黃土地區的一種黃土丘陵,呈穹狀和饅頭狀的黃土丘陵.頂面多渾圓,斜坡較陡,可達15°~25°.平面呈圓形或橢圓形.多連續分布.它是黃土覆蓋在穹狀古地地形上,經流水侵蝕而成;有的是由塬或梁經長期侵蝕切割而成;被溝谷分割而成;按其相對高度分為低黃土峁(高度一般小於100米),高黃土峁(高度大於100米).
4、川指的是河川。是聚落主要分布地帶。
4. 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地貌是哪裡
世界最大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黃土高原。在中國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青海日月山以東、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
是中國的
求採納,謝謝!
5. 誰有黃土高原的圖片清晰的
6. 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黃土高原在800萬年前曾是一片湖泊,經過千萬年的風沙堆積,湖水乾枯,黃土漸漸的累積成了高原。
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種,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於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川。
氣候較為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不到10%,絕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45°的斜坡上。地塊狹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機械化。
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每年經陝縣下洩的泥沙約16億噸,其中90%來自黃土高原,隨泥沙流失的氮、磷、鉀養分約3000餘萬噸,這也是導致黃河下游泥沙堆積,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是中國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點項目之一,治理方針是以水土保持為中心,改土與治水相結合,治坡與治溝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實行農林牧綜合發展,這種治理措施已取得了重大成績。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巨大,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黃土高原位於大陸腹地,氣候較乾旱,降水不多且集中,蒸發強烈,水源短缺。涇陽、富平、蒲城一帶畝均不足100立方米。由於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的年變率大,年內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徑流的年際變化大,年徑流變差系數cv值在0.4以上,徑流的年內分配集中,汛期(7~10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於幾場大暴雨中,形成豐水年雨澇洪災,少水年乾旱缺水。
黃土丘陵溝壑區輸沙模數達20000~30000噸/年·平方公里,窟野河下游最大年輸沙模數在40000噸/平方千米以上,最大含沙量高達1700千克/立方米。
黃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質良好,大部分地區屬重碳酸鹽水,礦化度低,適宜於工農業用水及人畜飲用水。唯在定邊西北部、蘆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范圍的氯化物水及硫酸鹽水,礦化度大,不宜於灌溉飲用。
黃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邊緣的風沙灘地區,地下水資源量為11.76億立方米,可開采量6.43億立方米。在廣大的黃土區及丘陵山區地下水非常貧乏。
黃土高原的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區的邊緣,大陸性和季風不穩定性更加突出,全年總雨量少,65%的雨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強度大,往往一次暴雨量就佔全年雨量的30%,甚至更多,是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高原日照充足,高原從西北向東南,年均溫度在8至14℃,無霜期為120至200天,屬暖溫帶。
黃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黃河為骨幹,發源於黃土高原的河流約有200條(參看小流域),為黃河中游主要集水區域。較大的河流有渭河、汾河、洮河、祖厲河、清水河、北洛河、黃甫川、窟野河、無定河等,那裡的河流水量不豐,年徑流量只有185億立方米(黃河幹流除外),河流受汛期影響較嚴重,洪峰急漲急落,汛期水量佔全年水量的7%以上,高原淺層地下水貧乏,大部分地區地下水的埋藏很深,多在60~70米以下。 黃土高原在地理區劃上位於北方地區,屬於東部季風區,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
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北部、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內蒙古等省46個地(盟、州、市),282個縣(旗、市、區),面積積62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45.4萬平方千米(水蝕面積33.7萬平方千米、風蝕面積11.7萬平方千米),年均輸入黃河泥沙16億噸,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佔世界黃土分布70%,為世界黃土面積覆蓋最大的高原。黃土厚50-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但由於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沖蝕作用強,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地表支離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
按地形差別分隴中高原、隴東高原、陝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區。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著深厚的黃土層,黃土覆蓋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過200米。年均氣溫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從東南向西北,氣候依次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半乾旱氣候。植被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草原和風沙草原。土壤依次為褐土、壚土、黃綿土和灰鈣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帶性分布也十分明顯。
黃土高原廣布黃土,厚達50至80米,隴東、陝北厚達150米,最厚的地方達200米。由於歷代戰亂、盲目開荒放牧及亂砍濫伐導致高原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之黃土的土質疏鬆,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形成「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形成了獨特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地貌特徵。
平坦耕地一般位於溝谷或小型盆地,一般不到1/10,絕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塊狹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機械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但是,黃土高原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鋁土礦等資源,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
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我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於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干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干,堆積了離石黃土,范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干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布范圍更廣,南方稱下蜀黃土。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濕,疏鬆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廣布的破碎地表。 分布在黃土高原區的典型黃土地貌可分為兩大類:谷間地地貌和溝谷地貌。黃土地貌總的特徵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現在溝谷密度(單位面積的溝谷總長度)和地面分割度(溝谷面積占流域面積的百分數)兩項數值很高,例如晉西個別地區溝谷密度為8km/km2,地面分割度達43.70%。地勢起伏頻率大也是黃土地貌的一個特徵,地面頻繁的出現200~300m的起伏。上述兩個特徵是我國其它地區所罕見的。
黃土北起長城,南界秦嶺,西從青海湖,東到太行山面積約達30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地理上稱為黃土高原。本區除了一些基岩裸露的山地外,黃土基本上構成連續的蓋層,厚度達100~200m,形成非常特殊的地貌。甘肅西部、青海西北部及新疆等地前低山丘陵及一部分山地的山坡上,黃土呈片狀分布,而在山麓洪積-沖積平原和古河谷階地上,也斷續分布著經過搬運的黃土狀土層。東北松遼平原、遼西翼北山地、華北平原和山東低山丘陵等地亦分布有黃土和黃土狀土層。上述地區黃土一般呈零星分布,厚度也不大,加上自然條件等因素,黃土地貌發育受到很大限制,形態不典型。
黃土峁
黃土峁簡稱峁,是橢圓形或圓形的黃土丘陵。峁頂面積很小,呈明顯的穹起。由中心向四周的斜度一般在3~10°。峁頂以下直到谷緣的峁坡,面積很大,坡度變化於 10~35°之間,為凸形斜坡。峁的外形呈饅頭狀。兩峁之間有地勢明顯凹下的窄深分水鞍部,當地群眾稱為「墕」。
滑坡
黃土谷坡物質在重力作用下的塊體運動,是谷坡擴展的主要形式,其中,滑坡是常見的一種。黃土滑坡發生後,在谷坡上部遺留下圓弧形的黃土陡崖(滑坡壁)與坡腳的龐大滑坡體。
黃土坪
分布在黃土高原河流兩側的平坦階地面或平台,稱為黃土坪,簡稱坪。有些黃土坪即是黃土梁峁區河流的階地,沿谷坡層層分布。另一些是由於現代侵蝕溝的發展使黃土墹遭到切割而留的局部條帶狀平坦地面。黃土地區的河流階地,每一級平台的下方有明顯的陡坡,平檯面向河流軸部方向傾斜。
黃土陷穴
黃土陷穴是黃土區地表出露的一種圓形或橢圓形窪地,我國西北稱為龍眼或灌眼,深度大的稱為黃土井,分布很廣。它是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沿黃土垂直節理進行侵蝕,並把可溶性鹽類帶走,下部黃土層被水流蝕空,表層黃土發生坍陷和濕陷而形成的。黃土陷穴往往出現在水流容易匯集的谷間地邊緣地帶,谷坡坡折的上方和沖溝中跌水和溝頭陡崖的上方,常呈串珠狀分布。
黃土塬
黃土塬簡稱塬,是黃土高原谷間地地貌的一種
類型,具體是指四周為溝谷蠶蝕的黃土高原。在我國西北,由於長期溝谷蠶蝕,面積較大的塬已保存不多。面積大、形態完整的塬,破碎塬是由塬四周溝谷源侵蝕分割塬而形成的,它基本上保留塬的主要特徵:塬面平坦,塬邊坡折明顯。破碎塬面積明顯地比塬小。
黃土墹
黃土墹簡稱墹或墹地,它是黃土覆蓋古河谷,形成寬淺長條狀的谷底平地,又與兩側谷坡相連,組合成寬線的凹地,寬度一般數百米至幾公里,長度可達幾十公里。多出現在現代河流向源侵蝕尚未到達的河源區,平面圖形常呈樹枝狀。
黃土梁
黃土梁簡稱梁,是長條形的黃土丘陵。黃土高原地貌組合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高原溝壑區;一類是丘陵溝壑區。前者由黃土塬和溝谷組成,後者由梁、峁和溝谷組成。無論上述哪一個類型,梁是其中面積最大、分布最普遍的谷間地地貌。梁可分為三種:平頂梁、斜梁、起伏梁。分布在高原溝壑區的主要是平頂梁(簡稱平梁),分布在丘陵溝壑區的以斜梁和起伏梁為主。 黃土高原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間。冬春季受極地乾冷氣團影響,寒冷乾燥多風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洋低壓影響,炎熱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66毫米,總的趨勢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東南部600~800 毫米,中部400~600毫米,西北部200~300毫米。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線為界,西北部為乾旱、半乾旱區,中部為半亞濕潤區,東南部為半濕潤區。
中部半亞濕潤區
包括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主要位於陝北、晉北、隴東和隴西南部等地區,年均溫4℃~12℃,年降雨量400~600毫米,乾燥指數1.5~2.0,夏季風漸弱,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該區的范圍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草原帶大體一致。
東南部半濕潤區
主要位於河南西部、陝西關中平原、甘肅東南部、山西南部,年均氣溫8~14℃,年降雨量600~800毫米,乾燥指數1.0~1.5,夏季溫暖,盛行東南風,雨熱同季。該區的范圍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大體一致。
西北部乾旱、半乾旱區
主要位於長城沿線以北,陝西定邊——寧夏同心、海原以西。年均溫2℃~8℃,年降雨量100~300毫米,乾燥指數2.0~6.0。氣溫年較差、月較差、日較差均增大,大陸性氣候特徵顯著。風沙活動頻繁,風蝕沙化作用劇烈。該區的范圍與溫帶荒漠草原帶大體一致。
黃土高原地區降雨年際變化大,豐水年的降水量為枯水年的3~4倍;年內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為主。
每年夏秋季節易發生大面積暴雨,24小時暴雨籠罩面積可達5~7萬平方千米。河口鎮至龍門、涇洛渭汾河、伊洛沁河為三大暴雨中心。形成的暴雨有兩大類,一類是在西風帶內,受局部地形條件影響,形成強對流而導致的暴雨,范圍小、歷時短、強度大,如1981年6月20日陝西省渭南地區的暴雨強度達267mm/60min。另一類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壓的擾動而形成的暴雨,面積大、歷時較長、強度更大,如1977年7、8月,在晉陝蒙接壤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大暴雨,籠罩面積達2.5萬平方千米;,安塞(7月5日,225毫米)、子洲(7月27日,210毫米)、平遙(8月5日,365毫米),暴雨中心內蒙古烏審旗的木多才當(8月1日)10小時雨量高達1400毫米。
秦嶺地區
秦嶺北坡由於受地形的影響,降水量可以達800毫米以上,也是黃土高原降水最多的地方。 地表
黃土高原地區大部分為黃土覆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集中、覆蓋厚度最大的區域。該地區黃土平均厚度50~100米,洛川塬超過150米,董志塬最大厚度超過250米。黃土高原地區的黃土主要為風成黃土,粉粒占黃土總重量的50%,結構疏鬆、富含碳酸鹽、孔隙度大、透水性強、遇水易崩解、抗沖抗蝕性弱。
該區主要的土壤類型有褐土、黑壚土、栗鈣土、棕鈣土、灰鈣土、灰漠土、黃綿土、風沙土等。根據黃土高原地區有關土壤有機質、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級組合研究成果,極低養分地區面積佔21.1%,低養分地區面積佔19.4%,中等養分地區面積佔26.7%。
泥沙
黃土高原地區的徑流主要由暴雨洪水形成,區域差異明顯。黃河蘭州以上地區多湖泊、沼澤,降雨強度小、歷時長、范圍廣,形成的洪水洪峰小,漲落平緩,含沙量小;蘭州至河口鎮區間兩岸多為沙漠地帶,無大的支流匯入,氣候乾旱,降雨量小,洪水過程更趨平緩;河口鎮至花園口區間暴雨洪水頻繁、洪峰高、含沙量大、歷時短、陡漲陡落。該區間有三大暴雨中心,相應形成河口鎮至龍門、龍門至三門峽、三門峽至花園口三大洪水來源區,常常形成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危害極大,如1958年7月17日由三花區間干支流洪水遭遇形成的特大洪水,花園口站實測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窟野河1959年實測洪峰流量達14000立方米/秒,最大含沙量達1700千克/立方米。
泥沙有四個主要特點:(1)含沙量高、輸沙量大。(2)地區分布不均。(3)年內分配集中,年際變化大。(4)泥沙主要來源於溝道。
7. 世界最大的黃土地貌是什麼
世界最大的黃土地貌--黃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黃土高原。在中國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青海日月山以東、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跨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河南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間,最厚達150180公尺。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於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 在中國北方,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1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 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絕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塊狹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機械化。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每年經陝縣下洩的泥沙約16億噸,其中90%來自黃土高原,隨泥沙流失的氮磷鉀養分約3,000餘萬噸。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是中國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點項目,治理方針是以水土保持為中心,改土與治水相結合,治坡與治溝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實行農林牧綜合發展,這種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績。黃土高原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鋁土礦等資源,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8. 下圖為黃土高原局部黃土分布等值線圖,實線是黃土表面等高線,虛線是黃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線(單位:
小題1:B 小題2:C 9. 黃土高原的黃土層是怎麼形成的 20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在他的《西行漫記》中,對黃土高原作過下面一段精彩描述:「這一令人驚嘆的黃土地帶……這在景色上造成了變化無窮的奇特、森嚴的形象——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隊的猛獁,有的像滾圓的大饅頭,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崗巒,上面還留有粗暴的指痕。」「那些奇形怪狀、不可思議、有時甚至嚇人的形象,好像是個瘋神捏就的世界——有時卻又是個超現實主義的奇美的世界。」 八九十年前,當一些到中國探險的外國科學家走進黃河中上游的陝西、山西、甘肅等地的時候,立刻被黃土高原的壯觀景色驚呆了。那是一個地球上絕無僅有的黃土世界。 在歐洲,德國的萊茵河兩岸,中歐的多瑙河一帶,以及北美密西西比河等地也有不少黃土分布著。但是與中國的黃土高原的黃土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論在面積上,還是在厚度上,都無法和中國的黃土高原的黃土相提並論。 黃土高原東到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西到甘肅的烏鞘嶺,南到秦嶺山脈,北到長城一線,面積達40餘萬平方公里。黃土高原上黃土的堆積厚度也大得驚人。一般有五六十米厚;在陝西、甘肅的一些地方,可以找到一二百米厚的黃土層。這樣厚的黃土層在國外是找不到的。那麼,這么大范圍分布的深厚黃土層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直到不久前,科學界對這個問題還在爭論不休。 一種學說認為,黃土是由當地岩石風化造成的。他們認為,因為地質時代久遠,風化過程很長,天長日久,就會使岩石逐漸風化成粉末,形成厚厚的黃土堆積。這種學說受到不少學者的反對:他們認為,如果按照上述意見,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應該遍地皆是,但是事實上黃土高原上超過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峰並沒有黃土堆積,這些山峰像一座座岩島,屹立在茫茫的黃土海洋之中。 另一種學說認為,黃土應該是流水挾帶的泥沙堆積而成。而反對這種學說的學者認為,根據他們的調查,在黃土高原上,那些幾十米厚的黃土層中,幾乎看不到明顯的流水層次。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黃土並不是人們心目中那種一般的「黃色的土」。黃土高原上黃土的地質又細膩又均勻。黃土顆粒的大小隻有一毫米的幾十分之一。厚厚的黃土層中,上上下下看不出明顯變化。 現在科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黃土風成學說。也就是說,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大風吹送、堆積而成的。 最早提出風成學說的科學家們根據亞洲大陸內部戈壁、沙漠和黃土的分布情況,畫了一幅想像的地圖。地圖的中央部分是礫石遍地的戈壁,向外是幾大片有名的沙漠,即前蘇聯境內的卡拉庫姆沙漠,中國境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等,再向外就是廣布於我國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地表物質由中央向外圍,由礫石到沙粒再到黃土細粒,表現出明顯的地帶規律。因此,他們認為黃土在漫長的地質時代里,亞洲中心地帶的戈壁、沙漠地區吹來的風,把那裡的細土帶到這里來的。 這個學說提出以後,因為還沒有更多過得硬的證據,所以起初並沒有多少人支持它。說100多米厚的黃土層是風吹來的,怎麼能讓人相信呢?直到中國科學家們近二三十年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找到了可靠的科學依據之後,黃土風成說才漸漸被公認了。 中國科學家們做出了哪些新的成績呢? 第一,在黃土裡找出古代植物遺留下來的孢子和花粉,並且進行了鑒定。根據這些植物種類,明確地證明了當年黃土高原時的氣候環境確實是一種乾燥而又寒冷的氣候。 第二,在顯微鏡下對黃土中的細沙進行觀察。發現這些很小的沙粒表面上沒有流水摩擦的痕跡,倒像風力搬運的結果。科學家們還在黃土高原上,採取不同地區的黃土土樣,測定顆粒的粗細,結果是越接近西北沙漠,顆粒越粗;越向東南,顆粒越細,很有說服力地證明黃土是從西北沙漠地區吹來的。 第三,有的學者還利用近代氣象學的知識恢復當時的亞洲大氣環流狀況,提出那時的風向是有利於黃土搬運的。 黃土的形成起碼經過了100多萬年,在最近二三萬年前達到最高峰。到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黃土的形成過程仍然沒有結束。我國古代許多歷史書籍中多次記載的「雨土」現象,就是黃土搬運堆積的實證。 與黃土層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中生好看圖片男生
瀏覽:676
在手機上如何修改圖片解析度
瀏覽:30
時尚衣服品牌廣告圖片
瀏覽:558
文字圖片天空
瀏覽:340
兒童女孩衣櫃圖片大全
瀏覽:225
抖音背景圖片白衣服
瀏覽:802
穿桔色衣服的圖片
瀏覽:529
小丸子牙疼圖片可愛
瀏覽:215
公眾號的圖片粘貼到word不顯示
瀏覽:266
抹口紅的圖片動漫
瀏覽:308
ps修改圖片裡面的文字
瀏覽:168
女孩背雙肩包奔跑進去校園圖片
瀏覽:151
生草葯名圖片大全
瀏覽:41
女孩抱頭圖片
瀏覽:57
清朝銅碗價格圖片
瀏覽:779
簡單小橋素描圖片
瀏覽:854
時光膠囊圖片可愛
瀏覽:247
傷感圖片男生抽煙夜景
瀏覽:555
女式紋理燙發型圖片
瀏覽:483
路虎價格圖片
瀏覽: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