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謙虛山歌高清圖片

謙虛山歌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27 00:58:43

Ⅰ 請詳細的介紹壯族山歌

壯族山歌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綉球一直流傳至今。關於綉球最早的記錄可見於寧明花山壁畫 ,當時是一種球狀青銅武器 , 打獵時投出去砸獵物 , 這便是古書上將壯族的綉球稱作飛砣 ( 駝 ) 的原因。
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因而壯族山歌的表現形式淳樸、自然、真實,鄉土氣息格外濃厚,尤其是結構短小,韻味和諧,琅琅上口,易歌易記,流傳方便,使得壯族民間歌謠題材十分廣泛,內容非常豐富多彩,藝術表現形式形形色色,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壯族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所撰《談僮歌》一文和所著《壯族通史》(合著)以及《壯族民間歌謠集》(注1)等論著中可知:壯族古代民間歌謠包括訴苦歌(長工苦歌、媳婦苦歌、單身苦歌、嘆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問歌、贊美歌、討歡歌、示愛歌、定情歌、交友歌、發誓歌、分別歌等等)、風俗歌(慶賀歌、祝禱歌、儀式歌、敬酒歌、迎賓歌、送客歌、搖籃曲、哭喪歌、哭嫁歌等等)、生產勞動歌(農事歌、農閑歌、時令歌、節氣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盤歌(又稱問答歌、碰頭歌、猜謎歌、鬥智歌,以對唱形式表現)、歷史歌、時政歌、童謠、革命歌曲等等。
「壯族山歌……從體裁方面來分.主要的有壯話稱為『話謅』、『話雖』和『雖條』三種,即『詩謅』、『唱歌』和『詩曲』。此外尚有自由體的山歌,每首無定句,每句無定字,可長可短。詩謅又名『詩太排』。它是陳述故事之長篇詩歌.有謅人物、謅事物和謅猜謎(壯語稱為『謅鼓要』)等、如謅甘羅、謅乾隆皇.謅祝英白、謅蚊蟲。歌詞數十句或百句不等.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唱法是男子唱完之後,婦女同樣地重唱一遍.若不會唱或唱錯了,就會被對方取笑。反之,婦女先唱亦然。山歌老手才能唱『詩謅』,新手則不敢唱。故未唱時先問對方是否能唱,不是貿然就唱。唱的人若非聰明有敏才,則難以應付。如『謅猜謎』,即「鼓要」,男方先唱兩句,說一件事物。如唱「聲音嗡嗡地進攻,整個一夜都攻不通」給女方猜,答復的人也唱兩句:說是『蚊帳』,這就非有敏才不可。這種歌,今人能唱者已經很少。次為「唱歌」,詞句一般是十句八句,較『詩謅』少,句中限於七言.沒有五言九言。所唱的人物或事物,不注重陳述他們的身世,而注重於淡情說愛,如同是唱祝英台,『詩謅』說她去讀書的經過,「唱歌」則說她和梁山伯相愛的情況。所以青年男女最愛唱這種歌,流行非常廣泛。再為『詩曲』,它與『詩謅』和『唱歌』不同,歌詞每首隻限三句,句句七言,唱第二句聲音較短,第一第三句聲音拉長,男子先唱三句,女子接唱三句,輪流地唱,與前兩種男子唱完一條十多二十句後女子才接唱不同。詩曲較前兩種歌容易唱,某些地區初學唱的人,多唱它,流行比『唱歌』更廣。壯歌又分無韻的和押韻的兩種體裁。有韻的壯歌又有單押腰韻的,有重復句的不重復句的,有腳韻互押的,也有腳韻和腰韻互押的,以及腳韻頭韻互押的,尤以後者較為奇特,為各種詩歌所少有。」(2)
壯族山歌中的詩謅,即長篇敘事詩歌,比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馬骨胡之歌》、《六丘和達七》、《莫一大王》等,其中尤以《嘹歌》的表現形式較為特別。《嘹歌》不是以敘事方式講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領主的兼並戰亂作為背景,通過抒情的對唱表現一對男女青年悲歡離合的感情。四句一組,相互問答,拆開來是獨立的抒情詩,連綴起來又是一首有頭有尾的故事詩。
壯鄉山歌開唱時,必須遵守約定俗成的禮儀規范,不能瞎唱亂唱。特別是時政歌、儀式歌和情歌,在什麼場合唱是有傳統規矩的。例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盡情地唱,而在家裡,在父母面前不能唱。風俗歌中,祭祀唱什麼,婚嫁唱什麼,喪禮唱什麼,皆不能顛倒亂唱。連迎接不同的客人同樣有不同的迎客歌。
壯族山歌由於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對山歌有不同的稱呼:歡、西、加、比、論等五種。在壯族地區,每一個區或鄉都有好幾個調子,包括敘事用的平調、抒發歡快情緒的喜調等等。據粗略統計,各地不同調子加起來達1000種以上。這些山歌調雖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現不同的思想感情。山歌調的演唱方法,有獨唱、重唱、領唱、合唱等方式,無論是支聲式、和聲式或者復調式,都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其中以富寧皈朝山歌調、靖西馬隘及漢隆山歌調、田陽古眉山歌調、馬山山歌調、環江山歌調等尤為著名。山歌旋律與歌詞相結合,能在聽眾中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除了單聲部壯歌,還有雙聲部和三聲部壯歌。獨特風格的二聲部和三聲部山歌,各部之間圍繞著主旋律,時而平行,時面交叉,高低相襯,跌宕起伏,悅耳動聽。壯族多聲部山歌各地不同歌腔約有100多種。在廣西境內的壯族多聲部山歌,遍及廣西六個地區30多個縣,就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寧等幾個地區流傳最廣泛。壯族多聲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藝術形式上比較成熟和完美,它是壯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種形態,被視為壯族民間音樂史上突起的高峰。
壯族人人愛唱歌,傳說古壯人是以山歌來跟先祖布洛陀對話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凡有壯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間地頭、晚間勞作之餘以及紅白喜事上,總能聽到悠揚的山歌,各種大小節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興。不同地方壯族原生態山歌曲調還不一樣,如一個區不同縣份就有不同山歌曲調,有高昂的嘹歌,有婉轉動聽的那坡山歌,馬山的三聲部山歌,大新的高腔山歌等等,多以對唱為主。不僅平時唱,家裡唱,而且還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或「歌節」。歌圩的日期主要在農歷三月初三,但在春節、四月八、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婚嫁、滿月、新房落成等喜慶吉日形成歌圩似乎習以為常,偶爾甚至在趕集的路上會形成臨時的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裡,主要吟唱傳授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的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等。
壯族歌圩習俗源遠流長。傳說很早以前,一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得很漂亮,又很會唱山歌,遠近的小夥子都想向她求婚,於是老歌手提出賽歌擇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以期望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從此,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歌圩。據說以寧明花山為代表的左江崖壁畫,展現的便是秦以前壯族先民駱越舉行盛大歌圩的場面。關於壯族歌圩習俗的漢文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其中,不少資料來源於南寧一帶的壯族鄉野。南朝梁代有記載,在晏城縣(今賓陽一帶):「鄉落唱和成風。」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壯族「男子盛裝……聚會作歌。」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寫道: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書中強調了「自撰」二字,這正是對歌的特徵。卷十《飛駝》載:「上巳日 ( 農歷三月三 ) ,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駝。男女目成,則女受駝而男婚定。」直到今天,「三月三」仍是壯族最大的節日。明代鄺露《赤雅》等書記載「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男女「采芳拾翠於山淑水湄」、「唱和竟日」。明朝天順進士劉大廈在南寧寫的《聞從者談土俗寫懷柬王憲僉》詩中也提到「男女歌謠成巹禮」等,皆描繪了壯族歌圩情景。明清之際,曾有不少詩歌、文章贊道壯族歌圩盛況:「木棉飛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聽誰慧舌制新詞。」《武緣縣圖經》記載:「答歌之日,武緣(今武鳴)仙湖,廖江二處有之,每年三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沿江上下,數里之內,士女如雲。」解放前編寫的《廣西邊防紀要》記載:「沿邊一帶風俗,最含有人生意義的,則為歌圩。」例如武鳴的山歌圩長期盛行不衰,在陸斡、馬頭、小陸、包橋、靈馬、王橋、方合等地極為盛行。以農歷三月最為面廣、規模最大,九月次之,有部分在正月、七月、十月。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當地人民政府自1985年起,在縣城舉辦壯族「三月三」歌節,每年一屆。歌節之日,靈水湖畔,武鳴河沿岸,明秀園、圩場上、公路旁、山坡上,人山人海,簡直「無處不飛歌」,壯鄉成了歌的海洋。至今,國外已有日本、泰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學者和民間歌手踴躍前來參加歌節活動。橫縣圩逢同樣盛況空前。橫縣是廣西歷史上西甌駱越人、烏滸人、俚人、僚人、壯人的集居地。歷代有「興歌」、「好歌」之俗,壯人稱為「圩逢」,當地漢人稱之為歌圩。據不完全統計,橫州境內有圩逢38個點,分布在境內各歌圩鎮。橫縣人田間勞作,家庭對語,出口是歌,喜、怒、笑、罵皆是歌。橫縣歌圩,大都是利用寺廟進行(即廟會)。其中最為盛名是農歷四月十四日烏蠻山下的伏波廟歌節,有來自當地各鄉鎮和南寧、邕寧、賓陽、武鳴、欽州、靈山、合浦、浦北、貴港等縣(市)三四萬人參加,甚至遠及港澳也有專程回來參加廟會歌節活動的同胞。民間歌瑤在橫縣比較流行,分布在全縣22個鄉鎮。歌瑤來自百姓或出自歌手,只要有興趣,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唱,這些歌瑤可分為:勞動歌、堂歌、兒歌、尼度歌、船歌、喪歌、情歌。據史料記載,田陽敢壯山歌圩形成於隋唐之前,是廣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每年農歷三月初七到初九,都有十餘萬人自發來到敢壯山,唱山歌、紀念壯族始祖布洛陀。(右上圖為田陽三月三布洛陀歌圩上當地壯人與外國人對唱情歌場景--圖片摘自平果供電新聞網圖片中心)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歌節」定為「廣西民族藝術節」。1999年,在民族藝術節上演變發展而成的「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定於每年的11月舉行,由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至今已辦了8屆。
壯族歌圩活動內容豐富,除了行歌互答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搶花炮、打扁擔、唱師公戲、壯戲、採茶戲等精彩的民族活動。邕寧縣還盛行一種還球歌圩,即由一村莊向另一村莊送去綵球,相約對方還球,至期舉行山歌比賽,如還球一方唱不贏,綵球就還不過來,只好待來年再賽。此事宋代有記載。歌圩流傳到近代,增加了買賣生意等經濟活動,以及打籃球、賽跑等體育項目。
壯族歌圩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歷史上一直以青年男女通過公開聚唱來選擇婚配為主。每到歌圩日,青年男女們便盛裝艷服,三五成群地來到歌圩場,通過歌唱顯示才能,披露心聲,交流思想,找尋自己的意中人。歌圩上,對唱是主要的活動方式。對唱是一對一對進行的,當一對男女青年對唱的時候,雙方的朋友都圍在身旁相助,甚至還有歌師在旁出謀劃策。對唱的程序是非常復雜而嚴格的。一般來說,從初交到初步確定戀愛關系,要經過下列對唱階段:引歌、初會歌、大話歌、初問歌、盤歌、贊美歌、追求歌、初戀歌、結交歌、定情歌、贈禮歌、囑別歌等等。各個環節相對獨立,又環環相扣,緊密相聯。每個環節的歌都很長,很豐富,好的歌手可以唱幾天幾夜。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為「鋪滿琴鍵的土地」。歷史上,還涌現出不少像劉三姐、黃三弟這樣被稱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壯族山歌概而言之,具有幾個方面的藝術形式美和特點:表現在:
1.壯歌具有令人回味無窮、嘆為觀止的比喻、比興美。壯族人的性格特點之一,是在表達自己思想感情時比較委婉、含蓄,與西方人那種赤裸裸的表達有明顯的不同,這或許是比喻比興手法在壯歌中得以普遍運用的原因。
2.壯歌具有一揮而就、出口成章的特點。古人雖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得來一個字,擰斷幾根須」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來說明詩歌創作的艱辛,但同樣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詩的「快手」敏才。所以壯族歌手們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對唱幾天幾夜而不重復的令人叫絕唱功同樣不足不奇。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詩」的速度望塵莫及。壯人的嘴巴幾乎就是山歌的源泉!
3.壯歌具有整齊嚴謹、琅琅上口的辭藻美和押韻美。正如名史家黃現璠明確指出:「壯族詩歌最擅長於譬喻和生動的描寫,能給予唱者和聽者極大的感動。故清代閔敘說:『壯人生於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韻則天籟,譯而通其意,殆亦工於詞者。』」(《粵西筆述》引《粵西偶記》)(3)
注1:《壯族民間歌謠資料》,廣西科委會壯族文學史編輯室,1959年7月編印。
注2:引自黃現璠撰:《談僮歌》,載《廣西日報》1957年2月10日)
注3:引自黃現璠撰:《談僮歌》,載《廣西日報》1957年2月10日)

Ⅱ 適合唱山歌的背景圖

砍柴歌 伙計歌 鳳凰調

Ⅲ 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

【導讀】所謂教學設計,其實就是進行教案的編寫,在教師資格證面試和筆試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課程進行的參考,所以做好教案就顯得尤為重要的,需要分四個部分進行,分別是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課程和板書設計,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唱《放馬山歌》中,學生能夠了解民歌特點,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運用視聽結合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學唱歌曲,並進一步了解山歌的音樂特點。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用歡快、高亢、奔放的歌聲演唱歌曲《放馬山歌》,掌握襯詞的唱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生能夠用歡快、高亢、奔放的歌聲演唱歌曲《放馬山歌》。

【難點】

掌握襯詞的唱法。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採用多媒體導入法。

請學生通過多媒體聆聽、觀看一組民歌和風情圖片,提問:同學們這是哪裡的風景?這首歌曲是哪裡的?

學生自由回答,老師總結:這是雲南優美的風景,洱海、玉龍雪山、麗江古城等,這首歌曲是雲南的《放馬山歌》。

導入新課——《放馬山歌》。

(二)新課教授

1.初步感知

(1)多媒體播放歌曲《放馬山歌》,在聽的同時感受歌曲的情緒、速度。欣賞完歌曲後,請同學們說出這首歌曲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速度有什麼變化?(情緒:歡快的,速度:中速)

(2)老師介紹雲南風俗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雲南的民族風情在全國最為多姿多彩,最具影響的少數民族節日有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苗族鬥牛節。

2.深入學習

(1)老師對歌曲簡介

這首《放馬山歌》是流傳於雲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從題材內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馬人之歌」,音樂節奏一般比較自由,聲調高亢嘹亮,音調悠長,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長的音來抒發感情。有時為了更好地抒發感情,使歌聲傳得更遠,常常加上呼喚性的襯詞、襯句。

(2)老師彈琴,學生跟著老師哼唱歌曲,老師提問:歌曲的音樂特色是怎樣的?學生回答,老師總結:如襯詞「嗚嚕嚕的」「呦哦」。

(3)老師帶領學生視唱歌譜。

(4)教師示範朗讀,提示學生就襯詞怎麼演唱,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並學習襯詞的演唱。老師帶領學生演唱歌曲重點指導「喲哦」的唱法。(老師教學生用揮鞭的姿勢體驗吆喝的感覺)

(5)老師唱歌詞,學生唱襯詞,在演唱時老師強調附點音符的時值,連音處要流暢。

(6)老師彈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學生自主隨琴學唱第二、三段歌詞,學習音樂記號「延音記號」的演唱方式。

(7)用歡快、高亢的聲音集體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環節,播放閻維文演唱的《放馬山歌》,然後帶領學生用聲勢邊唱邊做捻指、拍手、拍腿、跺腳,以小組為單位,分四小組,並且請一組學生進行展示,接著對學生進行鼓勵,最終選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討論。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學習雲南民歌《放馬山歌》,感受和了解雲南勞動人民的熱情與奔放。

作業:課後可以搜集一些好聽的民歌帶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四、板書設計(略)

以上就是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教學設計:《放馬山歌》,上面的四個部分都是教學的重點,缺一不可,更多小學教師資格證報考指南,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Ⅳ 壯族山歌的典故

壯族歌圩習俗源遠流長。傳說很早以前,一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得很漂亮,又很會唱山歌,遠近的小夥子都想向她求婚,於是老歌手提出賽歌擇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以期望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從此,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歌圩。據說以寧明花山為代表的左江崖壁畫,展現的便是秦以前壯族先民駱越舉行盛大歌圩的場面。關於壯族歌圩習俗的漢文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其中,不少資料來源於南寧一帶的壯族鄉野。南朝梁代有記載,在晏城縣(今賓陽一帶):「鄉落唱和成風。」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壯族「男子盛裝……聚會作歌。」周去非[/url]《嶺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寫道: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書中強調了「自撰」二字,這正是對歌的特徵。卷十《飛駝》載:「上巳日 ( 農歷三月三 ) ,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駝。男女目成,則女受駝而男婚定。」直到今天,「三月三」仍是壯族最大的節日。明代鄺露《赤雅》等書記載「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男女「采芳拾翠於山淑水湄」、「唱和竟日」。明朝天順進士劉大廈在南寧寫的《聞從者談土俗寫懷柬王憲僉》詩中也提到「男女歌謠成巹禮」等,皆描繪了壯族歌圩情景。明清之際,曾有不少詩歌、文章贊道壯族歌圩盛況:「木棉飛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聽誰慧舌制新詞。」《武緣縣圖經》記載:「答歌之日,武緣(今武鳴)仙湖,廖江二處有之,每年三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沿江上下,數里之內,士女如雲。」解放前編寫的《廣西邊防紀要》記載:「沿邊一帶風俗,最含有人生意義的,則為歌圩。」例如武鳴的山歌圩長期盛行不衰,在陸斡、馬頭、小陸、包橋、靈馬、王橋、方合等地極為盛行。以農歷三月最為面廣、規模最大,九月次之,有部分在正月、七月、十月。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當地人民政府自1985年起,在縣城舉辦壯族「三月三」歌節,每年一屆。歌節之日,靈水湖畔,武鳴河沿岸,明秀園、圩場上、公路旁、山坡上,人山人海,簡直「無處不飛歌」,壯鄉成了歌的海洋。至今,國外已有日本、泰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學者和民間歌手踴躍前來參加歌節活動。橫縣圩逢同樣盛況空前。橫縣是廣西歷史上西甌駱越人、烏滸人、俚人、僚人、壯人的集居地。歷代有「興歌」、「好歌」之俗,壯人稱為「圩逢」,當地漢人稱之為歌圩。據不完全統計,橫州境內有圩逢38個點,分布在境內各歌圩鎮。橫縣人田間勞作,家庭對語,出口是歌,喜、怒、笑、罵皆是歌。橫縣歌圩,大都是利用寺廟進行(即廟會)。其中最為盛名是農歷四月十四日烏蠻山下的伏波廟歌節,有來自當地各鄉鎮和南寧、邕寧、賓陽、武鳴、貴港等縣(市)三四萬人參加,甚至遠及港澳也有專程回來參加廟會歌節活動的同胞。民間歌瑤在橫縣比較流行,分布在全縣22個鄉鎮。歌瑤來自百姓或出自歌手,只要有興趣,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唱,這些歌瑤可分為:勞動歌、堂歌、兒歌、尼度歌、船歌、喪歌、情歌。據史料記載,田陽敢壯山歌圩形成於隋唐之前,是廣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每年農歷三月初七到初九,都有十餘萬人自發來到敢壯山,唱山歌、紀念壯族始祖布洛陀。(右上圖為田陽三月三布洛陀歌圩上當地壯人與外國人對唱情歌場景--圖片摘自平果供電新聞網圖片中心)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歌節」定為「廣西民族藝術節」。1999年,在民族藝術節上演變發展而成的「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定於每年的11月舉行,由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至今已辦了8屆。

Ⅳ 山歌情歌歌詞大全

山歌
山歌好唱口難開,樓相好吃樹難載,茅台好項訂難釀,最美大塞妹難來。
妹你難得來一次,快唱山政來開台,山政快來唱幾首,我家姊妹好撿來。
山激好唱難起頭,果子好吃樹難留,茅台好喝酒難釀,最美大塞鐵難留。
妹你難得來一次,快唱山政來開台,山政快來唱幾首,我家姊妹撿來留。
山政好唱口難開,櫻機好吃樹難救,群友你們快來唱,開來群里把政排,
山激好唱難起頭,果子好吃樹難留,群友你們快來唱,快把取聲留群頭。
看見幸福姨媽先,今晚來到群里邊:今晚來到群里了,哥哥看見哥喜歡。
妹你不要謙虛多,有收來唱來快樂,有政拿來多唱點,我們在這聽好多。
接新人
新人來到群里浪,哥家窮的響訂當,沒得那樣招待你,還望新人原諒郎。新人來到我的群,哥家群的干藤,沒
得那樣招待你,還望新人不繼人。
今天新人來進群,哥我唱首來歡迎,一來歡迎鐵你好,二來歡迎妹哥聲。
歡迎花,歡迎妹你家中玩,沒得那樣來招待,唱首山政表心肝。歡迎人,歡迎妹你來進群,沒得那樣來招待,
唱首山歌表心情。
進新群
多謝人來多謝人,多謝都友來歡迎,多能群友來接待,哥我唱數唱不成。沒得好政群里唱,得罪都里姊妹們,
多謝茶來多謝茶,多謝群友來接花,多謝群友來接待,哥我沒有好歌呀,沒有好歌群里唱,得罪群里姊妹差。
今天哥線來妖家,謝謝鐵你來接花。又章把春給我庫,又倒茶水送開價,哥現山政米會唱,希望群友多包涵。
今天哥我來進都,多謝群主來歡迎,多謝群友歡迎我,哥我唱歌唱m成,哥我山歌沒會唱,希望都友照來人。
今天哥我才進來,順我唱歌也應該,喊我明歐也合理,心頭無政唱米來。今天哥我才進靜,頻我唱歌也應真,
減我唱澉也合理,心中無政唱米成。
自唱自和
早上起來天氣涼,唱首山歌解心脂,只有山政來解惱,哪有山歌買的糧。早上起來下大雪,來唱首歌解心結。
只有山激來解惱,哪有山改賣的錢。
九月初九是重陽,唱首山歌解心腸,只有山政來解臨,哪有山政買的糧。早上起來下大雪,來唱首歌解心結
只有山歌來解惱,哪有山改賣的錢。
這個群主真有才,絕炒山歌張口來,聽到你把山歌唱,重陽日里更開懷。
邀對方唱歌
今晚姨媽少得多,都忙克逗大帥哥,都忙克陪大情人,來有心情來唱歐。
今晚姨媽少的真,走私克找大後生,走私克找大男仔,那有時間把歌哼。
今天是個星期天,姨媽米來群里邊,米有那個把歌唱,忙陪情人克遮街。
今天本來是周末,姨媽米來群唱歌,米有那個把歌唱,個個忙把情人約。
我來講送姨媽們,姨爹群里開政聲,為何你們不來唱,為何你們不來哼。
姊妹們,姊妹唱歌好開心,姊妹唱政好熱閑,我也過來唱兩聲。
最美大塞好歡樂,這邊唱來那邊和,唱迎三山五嶽情,政聲裝得一籮第。新人高歌來一首,我家姊妹忙應和。

Ⅵ 約德爾山歌是哪個名族


約德爾山歌(Yodel )是流行於古代瑞士和奧地利山民之間的一種山歌,這里的居民主要是說德語的。


Yodel 這個詞就來源於德語巴伐利亞方言的jodeln,意為「吆喝聲」



它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牧民呼喚羊群、牛群的喊叫聲。這種唱法的特點是運用真、假聲兩種唱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一種有趣的、令人驚訝的奇妙效果。約德爾歌唱家用這種方法和即興式的裝飾手段,在樸素的曲調中自由、淋漓盡致地表達歡樂、渴望、懷鄉、愛情等發自內心的情感。約德爾大部分只用「來」、「依」和「哦」等字襯唱,演唱者還用一種小型的手風琴為自己伴奏。電影《音樂之聲》中《孤獨的牧羊人》一曲的風格就源自約德爾。


Ⅶ 唱山歌怎麼發朋友圈

唱山歌可以發一張專輯圖片,配上歌詞發朋友圈。
還可以制定個激勵機制啊,誰唱的歌好?有權利投票,投票出售,最高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大家氣氛就會活躍,唱的好,有人肯定心裏面是一種愉悅。
唱山歌就是指唱在田野勞動或抒發情感時即興演唱的歌曲。它的內容廣泛,結構短小,曲調爽朗、情感質朴、 高亢 、節奏自由 。 山歌是中國民歌的基本體裁之一。

閱讀全文

與謙虛山歌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短寸發型2020男圖片 瀏覽:292
動漫小蘿莉內褲圖片 瀏覽:126
微信如何轉圖片word文檔 瀏覽:262
lobo發型圖片 瀏覽:527
word圖片一頁4張排版 瀏覽:383
word地址標志圖片哪裡找 瀏覽:937
毛絨玩具貓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321
簡單花邊邊框圖片 瀏覽:487
寶貝穿衣服簡化圖片 瀏覽:177
2013電子圖板怎麼插入圖片 瀏覽:615
中國可愛寶寶圖片 瀏覽:322
女生zw100種方法圖片 瀏覽:445
手拿武器的漫畫圖片女生 瀏覽:489
女孩子中短發圖片 瀏覽:547
傷心喝酒的男生圖片 瀏覽:271
氣質美女張瑜圖片 瀏覽:235
手繪背影圖片簡單 瀏覽:31
脫得全身精光女生圖片 瀏覽:731
馬怎麼睡覺圖片大全 瀏覽:444
男生卷杠發型圖片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