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邕江的源頭在那裡
邕江由左江和右江交匯而成,交匯之處就叫「三江口」,也就是邕江的源頭。
邕江,位於廣西南部,在南寧市境內,居東經108°06』—108°49』,北緯22°50』—22°52』。是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鬱江自西向東流經南寧市河段的別稱。起於南寧市西鄉塘區宋村(左江和右江匯合點),止於橫縣六景鎮道庄村;
流經南寧市的江南區、西鄉塘區、興寧區、良慶區、邕寧區、青秀區、橫縣。全長全長133.8公里,流域面積612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6.76平方公里,是鬱江上段,屬西江水系。邕江一名始於唐代。一說因邕州得名,又因南寧市郊原有邕溪故名。
河流在沙江水處分為東西兩段,西段彎曲,特別是流經蒲廟處,先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把北岸的莫村包圍成半島,江水上下游相距最近處僅100多米;
東段較直,在伶俐石塘有轉彎。河面寬270~300米,最寬處是石塘灣,但該處江北岸經侵蝕後,河床出露石筍群,最窄處是牛灣吊橋至砧板一段。
自西而東有飯灘、鯉魚基、東瓜灘、石燕灘,最淺處是飯灘,航道經疏浚後枯水期水深僅有60公分;最深處是蒲廟鎮自氣象站至氮肥廠河段南邊,枯水期水深約16米。
❷ 南寧邕江里驚現「黑水帶」,一半清澈一半黑,是怎麼回事呢
當你俯瞰南寧的時候,你會看到一條大江橫穿整個南寧,這條大江就是南寧的邕江,南寧的母親河,南寧之前叫邕城,應該也是和這邕江相依託的吧!作為南寧的母親河,最近在民生廣場的遊船碼頭最近出現了很明顯的一條 “黑水帶”,和清澈的邕江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半清澈一半黑,到底是怎麼回事?
邕江的“江上人家”那已經是上一輩的記憶了,現在的邕江是“百里秀美邕江”。邕江兩岸已建成約148公里的景觀帶和15個沿江公園,不同段的公園風景,都各不相同,花圃建設起來了,樹種起來了,配套設施陸續搭建起來了,到了日落西山,邕江垂釣,冬泳邕江,邕江漫步,邕江邊上便成了歡樂的海洋。
❸ 邕江的介紹
邕江,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鬱江自西向東流經南寧市及邕寧區河段的別稱,上起江西鄉宋村的左、右江匯合點,下止邕寧區與橫縣交界的六景鄉道庄村。全長133.8公里,上游總集水面積7372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292立方米/秒。邕江水量充沛,航運條件好。是南寧市主要的城市用水源,干支流航道也是重要的運輸線路。被稱為南寧市的母親河。1邕江一名始於唐代。一說因邕州得名,又因南寧市郊原有邕溪故名。
❹ 邕江邊上的這幅畫是什麼字附圖如下
拼音:nà是古壯語文字,是「田」的意思,壯語讀音Na,和漢字「那」讀音相近,這個字在壯族民間流行。
❺ 南寧壁畫多次把桂林寫成杜林,這個錯誤是有意還是無意
這個錯誤是無意之舉,並不是有意為之的。這件事情主要是因為有一個南寧的熱心市民撥打了媒體進行爆料,他說在邕江北岸的公園發現了一些壁畫,這個壁畫的作用,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是為了宣傳城市文明,弘揚廣西民族特色文化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外來旅行的人了解廣西的文化,了解當地的民族風情,本來就應該要嚴謹,實事求是才行,但沒想到信息上居然出現了錯誤,這確實不應該。
邕江北岸公園管理處本身就是管轄這個公園的,雖然不是管理處畫的,但至少是他們的管轄范圍。不管是請其他的公司畫,還是什麼原因,都應該要進行核查整改,畢竟這也是一個對外展示的,本來就應該要認真對待,不要造成誤導。
❻ 關於廣西南寧邕江的資料
邕江網路:
http://www.hudong.com/wiki/%E9%82%95%E6%B1%9F
美麗邕江畔歷史文化是精華看點:
http://blog.gxsky.com/blog_view_530225.html
廣西邕江文化網:
http://www.kissyj.com/
文化的源頭
南寧位於廣西中部,邕江穿城而過。南寧河流屬珠江水系,上游左右江及源於十萬大山的八尺江,似三條蛟龍自西方和南方飛向南寧,匯入鬱江,直下廣東、港澳而入海。鬱江流域流經市區的南寧段稱作邕江,是鬱江自西向東流經南寧市及邕寧縣河段的別稱,上起江西鄉宋村的左、右江匯合點,下止邕寧縣與橫縣交界的六景鄉道庄村。全長133.8公里,上游總集水面積7372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292立方米/秒。水量充沛,具有較強的自凈能力,而且地處亞熱帶北側內部邊緣,距北部灣海洋較近,受海洋季風影響,接近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1.6℃,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為1304.2毫米,起到自然沖刷積存污水的作用。
邕江是南寧市的母親河,她哺育著南寧人民的生長。1989年7月,市文物部門在市區那龍和壇洛一帶的邕江兩岸的5處嶺坡(分別是壇洛鄉小崩山、那龍鄉虎頭嶺、那龍鄉岜貢山、那龍鄉上林村、壇洛鄉新閘村)上發現一批打制石器散布點,採集到一批共94件以礫石為原料,採用單向鍾擊法打制而成的石器。表明了早在一萬多年前邕江就哺育著南寧古人類的繁衍生息,從此開啟了南寧的早期歷史,並且連續不斷地傳承下來。往後不斷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數十處,均分布在邕江兩岸。說明了邕江這一水源是南寧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是南寧文化的源頭。
供水的後盾
邕江解決了南寧賴於生存的供水問題。目前南寧市擁有陳村、河南、中堯、西郊、凌鐵五大凈水廠,取水點均來自邕江,設計日供水總能力為94萬立方米,供水區域面積為115平方公里,市區供水率達100%。2002年全年水質綜合合格率為99.89%,優於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城內140多萬人的飲水問題得到了解決。目前全國300多個缺水城市的名單里沒有南寧,這得益於邕江這條母親河的無私奉獻。
便利的航運
邕江河面寬敞,水流平緩,水位變化幅度不大,十分有利於航運,給南寧帶來了便利的水路交通,內河水上運輸是南寧市交通運輸的重要方式之一。歷史上,南寧素以商貿發達著稱,溯左江而上可達龍州,溯右江而上可達百色,順邕江而下可達梧州、廣州、香港、澳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地區東向的水上通道。尤其是明朝商貿更旺,明嘉靖年間駐南寧廣西左參議汪必東有詩雲:「西粵觀諸郡,南寧亦首明,正音前漢葉,奇貨左江通」,南寧發展成為左、右江商品集散中心。南寧的「繁華不亞於中原城市」,有「小南京」之稱。清朝桂東南及廣東、福建籍商人大量西來經商,利用水運,溝通南寧與粵、港商品交流。清代詩人黃體元的一首詩說道:「大船尾接小船頭,北調南腔語不休。照水夜來燈萬點。滿江紅水亂星浮」,向世人展現了邕江當年貨運繁忙的景象。1907年1月1日,南寧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後,有21個國家的商人沿著水路來南寧經商,外國工業品不斷經此銷往內地,內地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也銷往國外。解放後,南寧航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邕江北岸擁有北大碼頭、上堯碼頭、大坑碼頭、陳東碼頭、民生碼頭,已開通8條內河航線,120噸級的輪駁船隊可常年來往於南寧至百色之間;250噸級輪駁船隊可順江東下經貴港、桂平、梧州、廣州到達香港、澳門等地區,邕江使南寧成為水路交通中心。
經濟的保障
1958年後,南寧市先後開始建設江南工業區、西郊工業區、北湖工業區,東郊工業區。目前,南寧市經濟取得長足發展。2002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56億元,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整體效益不斷提高,很大的功勞要歸結於邕江這條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
城建的條件
近年來,南寧實施城市建設和管理「136」目標,城市建設成果巨大,街道高樓林立,房地產業迅猛發展,這得益於邕江這個巨大的供水源。從某種意義來講,南寧城市建築群能夠拔地而起,邕江豐富的水源是首要的基本條件。
綠化的功臣
南寧是中國綠都,目前,正爭創「中國綠城」。至2002年,全市森林面積達37.5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9.08%,園林綠化面積4993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4643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74平方米。南寧還建成了5大城市廣場,均設置有音樂噴泉,構成一道道綠與水交相輝映的城市風景線。可以說,邕江使南寧披上了綠色的盛裝。南寧近年來獲得的「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和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稱號,這固然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但我們也不要忘記邕江這一豐富的水源為這些榮譽的取得提供了客觀的基本條件。
總之,水源是城市興起和發展的生命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國歷史上被廢棄的城市很多,除戰爭破壞,由於缺水而終止生命的城市不在少數。西漢時期位於今新疆地區的許多城郡,後來都銷聲匿跡,未見於史冊,成為廢墟,原因很多,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河流改道,水源奇缺,綠洲消失,城址廢棄,如樓蘭古城,西漢時繁盛一時,後來由於缺水成為了廢墟。
歷史的教訓值得記取。我們切不可認為有豐富的邕江水資源而沾沾自喜,而肆無忌憚地破壞她,向她傾倒污水、垃圾,而要切實地保護邕江。目前,南寧市實施社會可持久發展戰略,切實開展生態建設,開展爭創「中國綠城」活動。城市生態建設空間格局為「一江、兩湖、三山、四區、九溪」。其中「一江」指邕江,兼顧水源地、生態、船運、景觀等功能,與南寧乃至整個北部群發展息息相關。現在修建的堤路園工程,作用之一就是保護邕江的生態環境。根據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則,區域中心城市生態建設總體格局規劃為「一心、一脈、兩翼、三軸、綠地水體斑塊鑲嵌、環帶交織。」其中,「一脈」就是以邕江及其支流(朝陽溪、二坑、竹排沖、心圩江、石埠河、亭子沖等)形成的南寧地區生態動脈,或稱中國綠城的綠色支脈。邕江貫穿市區東西,各支流直接延伸到南寧城市的各個角落,滲透到南寧人的生活中。從地理區域來看,穿過「綠心」的邕江,恰似一條供給綠城發展的大動脈,為南寧城市的發展注入不斷的活力。
未來的南寧,邕江及其沿岸的綠帶將組成藍綠空間,與居住區綠地、文教區綠地、公共綠地以及大型森林公園及周邊的農田、山地植被從整體上形成「藍水穿城,綠被擁戴,內外呼應,相匯相融」的城市生態空間網路體系。
南寧之最
首個電影隊及其拍攝的首部電影
民國二十三年(1934)四月,廣西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政訓處開始籌備創辦電影隊,聘請原籍廣東僑居法國的青年攝影師黃學禮負責主持。於6月和11月先後兩次公開招考,錄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知識青年二十多人組成南寧第一個電影隊,也是全廣西第一個電影隊。電影隊由黃學禮負責教授裝片、攝影、沖洗、剪接、放映等理論知識和技術。隊址設在青雲街口民權路原省議會舊址(今民族大道39號西側至朝陽路4號),設備有課室、黑房、發電機、攝影機、放映機等。
電影隊建立後,經常拍攝一些廣西軍政要人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等對部隊、民團、學生、員工等訓話的場面,以及部隊、民團、學生、員工和街民軍事訓練和節日開大會的鏡頭,其後拿到省內各地去對駐軍和群眾放映,以擴大宣傳。
民國二十四年三月開始拍攝電影片《七千俘虜》,這是南寧也是全廣西拍攝出品的第一部電影片。劇本是政訓處擬訂,聘請上海電影界人士王天北擔任導演,黃學禮任攝影師。劇情大意說某高中有二男一女學生三角戀愛,男甲參軍赴桂北作戰負傷,女生為看護(護士)熱心照料並相愛。男乙貪生怕死享樂,被女生拒絕而失戀。
民國二十五年「六一」運動前夕,黃學禮離開廣西,年底,廣西省政府和第四集團軍(已改番號為第五路軍)遷去桂林,電影隊也隨遷去桂林,改隸屬國防藝術社。因為沒有專門人才領導,隊員不少先後離隊另從別業,除有兩人調赴五城區前線擔任李宗仁和李品仙的攝影副官外,留在國藝社裡的少數隊員,無所作為,至民國二十九年,電影隊解體。
❼ 南寧的那條江叫什麼,念什麼來著
南寧邕江,「邕」讀作yōng。
邕江,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鬱江自西向東流經廣西南寧市及邕寧區河段的別稱,上起江西鄉宋村的左、右江匯合點,下止邕寧區與橫縣交界的六景鄉道庄村。全長133.8公里,上游總集水面積7372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292立方米/秒。
邕江一名始於唐代。一說因邕州得名,又因南寧市郊原有邕溪故名。
(7)南寧邕江壁畫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邕江流域人類文明的發祥地。1989年7月,市文物部門在市區那龍和壇洛一帶的邕江兩岸的5處嶺坡(分別是壇洛鄉小崩山、那龍鄉虎頭嶺、那龍鄉岜貢山、那龍鄉上林村、壇洛鄉新閘村)上發現一批打制石器散布點,採集到一批共94件以礫石為原料,採用單向鍾擊法打制而成的石器。
表明了早在一萬多年前邕江就哺育著南寧古人類的繁衍生息,從此開啟了南寧的早期歷史,並且連續不斷地傳承下來。往後不斷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數十處,均分布在邕江兩岸。說明了邕江這一水源是南寧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是南寧文化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