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谷隴蘆笙會高清圖片

谷隴蘆笙會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08 00:28:58

A. 火把節是什麼族,歌婆節是什麼族,蘆笙節是什麼族

1、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

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3、蘆笙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

蘆笙節以蘆笙踩堂、賽蘆笙為主要活動。蘆笙節一般以坡會的名稱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龍坡)。各地蘆笙節的時間不盡相同,原因是有的來源於古理古規的吉日,有的來源於慶豐收,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

一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後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變化多端。

小夥子和蘆笙手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涌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一種融歌、舞、樂於一體的群眾性的文藝活動!

(1)谷隴蘆笙會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火把節

雲南各民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游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

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來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納西族關於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歷的重大信息,與《玉溪編事》、《祿勸縣志》、《峒溪縣志》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歷提供了重要線索。

大理和昆明一帶關於火把節的傳說,雖然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其「星回節」的說法,一樣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活水及深厚文化。

歌婆節

壯族人民自古以來以善唱民歌著稱。最早有載入漢朝劉向《說苑》的《越人歌》。民間傳說,初唐時有個叫劉三姐的著名的壯家民歌手,她的歌聲優美,感情充沛,寓意深遠,並經常用朴實的語言謳歌勞動的喜悅和甜蜜的愛情,控訴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深受群眾的喜愛。

同時也招來了財主們的忌恨,他們總想害死劉三姐。一天,趁劉三姐上山砍柴財主派奴才盯住了她。當她順著山藤往山上爬時,奴才斬斷了山藤使劉三姐墜崖身亡。廣大壯族人民知道這個不幸消息後人人悲痛欲絕。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遭災日即農歷三月初三唱山歌三日三夜———「歌圩」就這樣形成了。

蘆笙節

苗族自古喜愛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黃平的蘆笙節非常隆重。凱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縣交界地區舟溪蘆笙節於每年陰歷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舉行,蘆笙堂設在河沙壩。

十六日開始「起堂」,十七日集會,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增加賽馬活動,二十日還舉行鬥牛,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女青年進行「遊方」活動。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赴會,一時間人山人海,笙聲如潮。

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蘆笙,小夥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踏著笙歌的節奏翩翩起舞。黃平縣谷隴蘆笙會,每年陰歷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舉行,蘆笙場設在一塊平緩寬闊的山坡上。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人數最多時可達數萬人。節日的活動與舟溪的相差不遠,那千把蘆笙齊奏的場面非常壯觀。

B. 蘆笙節是什麼節日

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的節日. 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約在農歷9月27日舉行,為期一周。相傳,蘆笙管是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們又把蘆笙管叫做孔明管。據文獻記載,早在唐代西南地區就廣泛流行吹蘆笙了,蘆笙節具有悠久的歷史。 節日期間,男子穿對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長褲、頭纏青布巾,腰束大帶,手持蘆笙、鎖吶、銅鼓,湧向會場;姑娘們穿著綉有各色花紋、圖案的衣裙,頭纏青帕,腰束綉花綵帶,佩帶銀飾,邊說邊笑跟隨而來,人們伴隨著蘆笙的樂曲翩翩起舞。 苗族自古喜愛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黃平的蘆笙節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凱里市郊的舟溪鄉和黃平縣的谷隴大寨兩地的蘆笙節最為盛大。凱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縣交界地區舟溪蘆笙節於每年陰歷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舉行,蘆笙堂設在河沙壩。十六日開始「起堂」,十七日集會,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增加賽馬活動,二十日還舉行鬥牛,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女青年進行「遊方」活動。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赴會,一時間人山人海,笙聲如潮。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蘆笙,小夥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踏著笙歌的節奏翩翩起舞。黃平縣谷隴蘆笙會,每年陰歷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舉行,蘆笙場設在一塊平緩寬闊的山坡上。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人數最多時可達數萬人。節日的活動與舟溪的相差不遠,那千把蘆笙齊奏的場面非常壯觀。

C. 蘆笙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的節日。 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約在農歷9月27日舉行,為期一周。相傳,蘆笙管是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們又把蘆笙管叫做孔明管。據文獻記載,早在唐代西南地區就廣泛流行吹蘆笙了,蘆笙節具有悠久的歷史。 節日期間,男子穿對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長褲、頭纏青布巾,腰束大帶,手持蘆笙、鎖吶、銅鼓,湧向會場;姑娘們穿著綉有各色花紋、圖案的衣裙,頭纏青帕,腰束綉花綵帶,佩帶銀飾,邊說邊笑跟隨而來,人們伴隨著蘆笙的樂曲翩翩起舞。 苗族自古喜愛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黃平的蘆笙節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凱里市郊的舟溪鄉和黃平縣的谷隴大寨兩地的蘆笙節最為盛大。凱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縣交界地區舟溪蘆笙節於每年陰歷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舉行,蘆笙堂設在河沙壩。十六日開始「起堂」,十七日集會,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增加賽馬活動,二十日還舉行鬥牛,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女青年進行「遊方」活動。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赴會,一時間人山人海,笙聲如潮。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蘆笙,小夥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踏著笙歌的節奏翩翩起舞。黃平縣谷隴蘆笙會,每年陰歷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舉行,蘆笙場設在一塊平緩寬闊的山坡上。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人數最多時可達數萬人。節日的活動與舟溪的相差不遠,那千把蘆笙齊奏的場面非常壯觀。

D. 蘆笙節的簡介

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等人民的傳統節日,約在農歷9月初次年農歷1初月至2月末期間舉行,相持期及其長久,其由於部落和地域分布原因,次則呈區域性連續性舉行。
苗族自古喜愛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黃平的蘆笙節非常隆重。凱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縣交界地區舟溪蘆笙節於每年陰歷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舉行,蘆笙堂設在河沙壩。十六日開始「起堂」,十七日集會,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增加賽馬活動,二十日還舉行鬥牛,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女青年進行「遊方」活動。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赴會,一時間人山人海,笙聲如潮。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蘆笙,小夥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踏著笙歌的節奏翩翩起舞。黃平縣谷隴蘆笙會,每年陰歷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舉行,蘆笙場設在一塊平緩寬闊的山坡上。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人數最多時可達數萬人。節日的活動與舟溪的相差不遠,那千把蘆笙齊奏的場面非常壯觀。

E. 蘆笙的風俗

據文獻記載,蘆笙已有3 0 0 0 多年的歷史。當時蘆笙被稱為瓢笙。遠在唐代時期,貴州少數民族人民就開始製作蘆笙,並涌現了不少的優秀蘆笙吹奏家。古代進京朝貢者,就曾帶著蘆笙到宮廷演奏過,得到朝廷官員的高度贊賞。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盧沙瑤人樂,狀類蕭,縱八管、橫一管貫之」。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瑤人之樂有蘆沙、銃鼓、葫蘆笙、竹笛。……蘆沙之制,狀如古蕭(按指排蕭),編竹為之,縱一橫八,以一吹八,伊其聲。」明代盧沙寫作蘆笙。明代錢古訓《百夷傳》:「村甸間擊大鼓,吹蘆笙,舞干為宴」。明代倪輅《南詔野史》載雲南滇中苗族「每歲孟春跳月,男吹蘆笙、女振鈴唱和,並肩舞蹈,終日不倦」。此外,明代鄺露《赤雅》、清代田雯蒙齋《黔書》等均有記述。到了清代,文人陸次雲在其所撰的《峒溪纖志》一書中寫到:「(男)執蘆笙。笙六管,長二尺。……笙節參差吹且歌,手則翔矣,足則揚矣,睞轉肢回,旋神盪矣。初則欲接還離,少則酣飛暢舞,交馳迅逐矣。」這一段記載,可以看到清代時,貴州少數民族的蘆笙吹奏技巧和蘆笙舞蹈動作精彩極了。也可以看出蘆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自古以來,蘆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邊吹邊舞。不過根據各地區習俗的不同,蘆笙的演奏也有所差異。貴州黔東南苗族地區的踩蘆笙,規模宏偉,蘆笙高大,蘆笙隊伍演奏的蘆笙,音樂豐富,樂聲雄厚,氣勢磅礴,動人心魄。蘆笙手們一邊吹,一邊熟練地做出倒立、滾翻、吊掛、倒背、爬竿、疊羅漢等高難動作。有的地區則以蘆笙獨舞和雙人舞見常,旋律明快,節奏自由,技巧嫻熟,引人入勝。有的地區蘆笙較小,男吹女舞,節奏平穩舒緩,耐人尋味。這些不同風俗的蘆笙技藝,匯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奇葩,代代相傳,永不衰退。
另外,蘆笙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民族樂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通過它能使豆蔻年華的青年,互相了解,產生愛慕,結為伉儷。每當風清月夜,有情的小夥子手捧心愛的蘆笙吹一首婉轉悠揚的愛情曲,姑娘們聞聲,就心領神會,以清脆的歌聲相對,這種戀愛方式,外行人是聽不懂的,內行人,一聽自明。因此,蘆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聖的,珍貴的,家離不開它。
蘆笙被苗族人民視為密友良伴,苗家男子人人會吹,女子個個能舞。每逢勞動之餘或婚嫁喜慶之日,都要吹奏蘆笙和跳蘆笙舞,逢年過節時,數十支甚至上百支蘆笙齊鳴,雄壯而洪亮的樂聲十餘里外都清晰可聞。
在苗家,每年都要舉行幾次盛大的蘆笙節(苗語稱基別,為漢語爬高坡之意)。節日里,苗族人民盛裝前往,各寨蘆笙手雲集蘆笙坡,平時寂靜的青山翠谷,頓時匯成蘆笙歌舞的海洋,滿山遍野,一望無際。在黔東南的谷隴地區,每年的農歷9月27日—29日,要舉行三天蘆笙節。這已成為苗族的傳統節日,參加蘆笙節的苗家男女達幾十萬人,不僅本地的蘆笙手競相參加,就是附近幾個縣、百餘里以外的鄰州鄰縣的蘆笙手,也披星戴月、帶著干糧趕來參加獻藝。在歡樂的節日里,蘆笙的吹踩聲,男女的對歌聲,此起彼伏;男女青年在一起互訴衷情,贈送信物;老年人笑談豐收,婦女們盡情歌舞,而最吸引人的要算是蘆笙樂隊的競賽了,幾十個蘆笙隊,每兩隊一組進行比賽,既有個人表演,也有集體吹跳,蘆笙手邊吹邊舞,舞步時而活潑有力,時而詼諧風趣,時而旋轉如飛,一曲緊接一曲,蘆笙不停,舞步不息,無新曲者敗北,曲多音亮的蘆笙隊獲勝,他們的蘆笙被掛上紅色緞帶,得勝的寨子和個人受到人們的尊敬。蘆笙節期間,還同時舉行鬥牛、賽馬等娛樂活動,更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蘆笙在苗族青年們的戀愛生活中佔有一定位置,苗家後生與蘆笙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當他們約會姑娘時,蘆笙便是「紅娘」,當他傾吐愛慕之情時,蘆笙又成了一種美妙的「語言」。往往姑娘們勞動歸來,掩上窗戶在燈下綉花,忽然聽到了一種熟悉的蘆笙音響,就會一躍而起,穿戶踏月而出,向那發出音響的地方疾步奔去…… 隨著時代的變遷,蘆笙的形狀和演奏技巧,除保持了原有的風格外,有了新的改進。如今的蘆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的,其長度有二尺、五尺及一丈多的;其蘆笙曲調,除保持原來的古樸、悠揚之外,曲調多變,節奏明快,特別是伴之深沉、雄渾的芒筒聲;使蘆笙的聲響和音量加重,格外委婉動人。其跳和舞姿的變化更大,不但跳步踢腿剛健有力,而且舞姿瀟灑自如,動作優美。早在五十年代,貴州少數民族優秀蘆笙選手們就先後到蘇聯、波蘭等國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風靡了國外。少數民族地區的蘆笙會更是規模空前,少則幾千人,多則幾萬人;十幾萬人。十里外,便能聽到嗡嗡悠揚的蘆笙吹奏的聲音。每逢重大喜慶節日,數以萬計的群眾自發相聚吹蘆笙、跳銅鼓、鬥牛、斗鳥、對歌、賽馬,盛況空前。吹奏蘆笙,已成為節日期間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或男吹女跳,或自吹自跳。
在蘆笙堂吹蘆笙,一般為每套6支同吹,蘆笙音域寬闊,樂聲悠遠,笙歌宏亮,令人回味;吹蘆笙自然要6人,踩(跳)蘆笙的苗族姑娘數十、數百人不等,她們穿著以銀角為代表的銀飾盛裝,隨著蘆笙曲調翩翩起舞,盡情歡跳,場面壯觀動人,形成銀色的海洋,被譽為「東方迪斯科」。

F. 蘆笙的蘆笙節

在蘆笙盛會里,尤以凱里國際蘆笙節最為壯觀,它集民族風情之精華,以「百牛爭霸」、「千對銀角」、「萬把蘆笙」的繽紛壯觀場面,融民族文化、體育、飲食、工藝為一體,成為中外蘆笙文化交流的盛會,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大舞台。從1999年8月28日首屆國際蘆笙節成功舉辦以來,已成為人們觀注的焦點。◇侗族蘆笙節: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約在農歷9月27日舉行,為期一周。相傳,蘆笙管是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們又把蘆笙管叫做孔明管。據文獻記載,早在唐代西南地區就廣泛流行吹蘆笙了,蘆笙節具有悠久的歷史。 節日期間,男子穿對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長褲、頭纏青布巾,腰束大帶,手持蘆笙、鎖吶、銅鼓,湧向會場;姑娘們穿著綉有各色花紋、圖案的衣裙,頭纏青帕,腰束綉花綵帶,佩帶銀飾,邊說邊笑跟隨而來,人們伴隨著蘆笙的樂曲翩翩起舞。 苗族地區最普遍的節日,其中又以凱里市郊的舟溪鄉和黃平縣的谷隴大寨兩地的蘆笙節最為盛大。
10月27日,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體育公園,苗族同胞在吹奏蘆笙。當日,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苗族蘆笙踩堂活動,1000餘名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一邊吹起蘆笙曲,一邊跳起踩堂舞,歡聚一堂。蘆笙踩堂是廣西融水苗族的傳統文化活動。 演奏時,笙管豎置,雙手捧持笙斗下部,拇指、食指、中指分別按左右兩排笙管音孔,嘴含吹口,吹吸均可發音,站、坐、走、跳均可吹奏,形式活潑多樣。蘆笙與葫蘆笙的顯著不同是:蘆笙的笙管上端出音孔處,套有稍大的竹管、筍殼、銅筒或用竹篾片摺成三角形的小喇叭,可起到良好的音響共鳴作用,使音量擴大、音響洪亮、音色優美動聽而豐富多變。笙管穿過笙斗,有一截外露笙斗之下。整套苗族六管蘆笙,從倍低音到最高音共有大小五種規格,音列按五聲音階排列,發音每種規格為一個八度,音域A1—a3,共有五個八度。由於流行地域和民族支系的不同,民間有多種蘆笙類型:六管六音、六管七音(第六管裝兩簧)、八管八音、六管五音(一管不裝簧)、六管四音(兩管無簧)、四管三音(一管無簧)和四管二音 (兩管無簧)等等。其中六管六音蘆笙音列為:a、c1、d1、e1、g1、a1;g、a、c1、d1、e1、g1;d1、e1、g1、a1、c1、d2。八管八音蘆笙音列為:g、a、c1、d1、e1、g1、a1、 c2;a、c1、d1、e1、g1、a1、c2、d2。六管七音蘆笙音列為:a、c1、d1、e1、g1、a1、b1;g、a、c1、d1、e1、g1、a1。每個類型每種音列的蘆笙,又都有高、中、低音三種規格,它們的音高分別在三個八度上。蘆笙演奏技巧與笙相同,多用單吐法吹奏,常以腹部震動和口形變化相結合奏出氣震音,可奏純四度、純五度、大二度、純八度等音程雙音,也可演奏三音或四音和弦,只能演奏C、F、G等調樂曲。 可用於獨奏、對奏、合奏或伴奏,獨奏者常邊奏邊舞,既活潑又生動。總之,苗族蘆笙因流行地區的不同,而在大小、音色、音量和調式上有所差別,黔東南黃平、丹寨和榕江一帶的蘆笙高亢粗獷;黔西畢節、水城一帶的柔和抒情;而黔南的蘆笙則雄渾健朗。
苗族的蘆笙樂隊,是民間業余奏樂組織。每隊由五六支蘆笙組成,分為高、中、低不同音區,既有笙管高達三丈有餘的低音蘆笙,也有管高尺余的高音蘆笙,再加上發音低沉的芒筒,合奏起來音響雄壯粗獷、氣勢磅礴。
蘆笙樂舞,是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生活地重要組成部份。

有專用的,也有標題或詞意的,它們多是取材於民間歌謠,苗族人民用它們來表達細膩的內心感情和對於新生活的無限熱愛。著名樂曲有《諾德仲之歌》、《大悲調》、《和調》、《賽調》等。吹奏蘆笙多與舞蹈相結合,苗族《蘆笙舞》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人民中廣泛流傳,是最普通的一種舞蹈,一般都是圍成圓圈,由男子吹蘆笙在前,面朝圈裡,橫身領舞前進,婦女隨後,面朝前進方向,隨音樂而舞,左右腳交替前進。《皇朝通典》中說:雲南苗族「一人吹蘆笙為首,男女連手周旋跳舞為樂。」清《廣輿勝覽》中載有苗族《蘆笙舞》圖,圖上一苗族青年男子邊吹蘆笙,邊起步舞蹈,一女子梳高髻,穿花衣裙,左手執巾,右手搖鈴而舞。圖上註明:苗族「每歲孟春,擇平地為月場,男吹蘆笙女 搖鈴,盤旋歌舞,謂之跳月。」直到今天,蘆笙舞仍在苗族廣為流行,只是吹笙的男子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女子舞時也不拿巾和鈴,通常是徒手而舞。蘆笙舞有快舞和慢舞之分,在節日和比賽場合里多跳快舞,舞姿健康粗獷、情緒歡快開朗;而在村寨的院壩上多跳慢舞,動作優美、情緒舒緩安詳。

G. 蘆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歡的一種樂器,苗族的蘆笙節是什麼時候有何特色

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區苗族老百姓的傳統節日,約在陰歷9月27日舉辦,歷時一周。流傳,蘆笙管是三國諸葛亮教苗族老百姓做的,所以它們又把蘆笙管稱為諸葛孔明管。據文獻記載,早就在唐朝西部地區就普遍時興吹蘆笙了,蘆笙節具備悠久的歷史。節日期內,男人穿對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運動長褲、頭纏青布巾,腰束大帶,手執蘆笙、鎖吶、銅制鼓,涌進主會場;姑娘們衣著綉有各色各樣紋路、圖案設計的連衣裙,頭纏青帕,腰束刺綉綵綢,佩帶銀飾,邊說邊笑追隨而成,大家伴隨蘆笙的曲子翩翩飛舞。蘆笙是苗族老百姓最喜歡的一種樂器,以蘆笙踩堂、賽蘆笙為關鍵慶祝活動,讓節日的氛圍熱情下去,做為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備受苗族老百姓鍾愛。

而在其中以貴州凱里舟溪鄉和黃平縣的谷隴大寨村兩個地方的蘆笙節更為盛大游戲。蘆笙節風俗習慣節日期內,男人穿對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運動長褲、頭纏青布巾,腰束大帶,手執蘆笙、鎖吶、銅制鼓,涌進主會場;姑娘們衣著綉有各色各樣紋路、圖案設計的連衣裙,頭纏青帕,腰束刺綉綵綢,佩帶銀飾,邊說邊笑追隨而成,大家伴隨蘆笙的曲子翩翩飛舞。舟溪蘆笙節於每一年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舉辦,蘆笙堂建在河沙壩。十六日逐漸「起堂」,十七日聚會,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提升賽馬會主題活動,二十日還舉辦牛牛游戲,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人女人青年人開展「遊方」主題活動,雙雙對對的戀人用對歌來寄情說愛你,親親我我地給蘆笙會留下年再相見的誓約。

閱讀全文

與谷隴蘆笙會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李若彤丸子頭發型圖片 瀏覽:35
如何將無人機拍的圖片合成一張圖 瀏覽:875
如何距蘆葦花拍圖片 瀏覽:586
爆衣動漫圖片欣賞 瀏覽:34
盤公主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708
游戲頭像背景圖片男生 瀏覽:670
淘器圖片及價格 瀏覽:590
鴨子怎麼畫簡筆畫圖片 瀏覽:738
如何幹掉群主圖片 瀏覽:662
sad一個女孩蹲著圖片 瀏覽:568
關注文字圖片 瀏覽:882
長發美女寫真圖片 瀏覽:282
微信聊天文字圖片 瀏覽:748
香奈兒包的價格和圖片 瀏覽:623
播放小女孩圖片房水 瀏覽:582
卡通頭像女生簡筆畫圖片大全 瀏覽:223
word插入圖片調整左右 瀏覽:891
如何用畫圖修改圖片文字 瀏覽:662
頭發的圖片大全 瀏覽:859
幸好女孩圖片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