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日食,有圖像最好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8%D5%CA%B3&t=3圖像
既然說到日食就也說下月食:
主要原因就所不在同一平面運行,
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球遮住了太陽,便是日食;當月球運行到地球的背後,進入地球的陰影,便是月食。可見,日食一定發生在農歷初一的朔,月食一定發生在農歷十五或十六的望。
並非每月的初一都有日食,每月的十五、十六都有月食。這與月球的運行軌道有關。
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面稱為白道面,它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黃道面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兩者有5°09′的交角。黃白兩軌道面在空中有一交線,如果日月相合、相沖且正好在黃白交線上,則發生日食和月食現象。
後繼:
①日食頻率:日全食現象是非常壯觀的,也是很少見到的。當太陽的最後一線光芒被月球擋住了的瞬間,平時看不見的太陽大氣就立即顯而易見地暴露在我們面前:從太陽面上拋起來的紅色火焰是日珥,從太陽向四面延伸開去的銀色光輝是日冕。發生日全食的條件是太陽、月球和地球這三個天體,要剛好不偏不歪地或者非常接近在一條直線上。這種機會是不太多的,就某個觀測點來說,平均三四百年才能看到一次,而太陽被完全遮住的那段時間,最長絕對不會超過7 分41 秒。
日食的發生是周期性的。每隔6585.3 日,太陽、月球和地球就會回復到幾乎與先前完全一樣的相對位置。這段時間相當於18 年11.3 日(如果這期間有5 個閏年,就是18 年10.3 日)。因此,一次日食或月食之後的18 年11.3 日或10.3 日,會發生另一次日食或月食。發生日月食的這個周期被稱做「沙羅周期」,它是古代巴比倫人發現的。「沙羅」在巴比倫文字中是重復、恢復的意思。
②月食頻率:2001年1月10日凌晨,人們觀賞到了新世紀第一次月全食。月食天象通常是一年兩次,有的年份(如1998年)甚至一次也沒有;有趣的是2001年中卻發生3次。除這次外,以後兩次將分別發生在7月5日(月偏食,我國可見)、12月30日(半影月食,要用天文望遠鏡觀測)。這樣的機會很難得,下回要到2010年。
這要從月食發生的規律談起。我們把太陽周年視運動中所「走」過的路線稱「黃道」,把月亮每月視運動所經過路線稱「白道」,黃道與白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兩個軌道平面之間有個平均為5度08分的傾角,因此就有兩個升降交點。在大多數月份的「望」(滿月)時,日、月的位置不各處在兩個相對的交點上,月食就不會發生。只有當太陽在這個交點附近,月亮在相對的另一個交點附近時,處於它們中間的地球影錐射到月面上,月食才發生。研究知道,這樣的機會約每半年才有一次,這叫「食季」。
如果白道的位置不變,黃道也差不多完全不變,而太陽也規則地在黃道上繞行,每年同一時候回到黃道上原來位置,則發生月食(日食同)的日期應是基本固定的,但實際並非如此。由於太陽吸引月亮的緣故,使得黃白道交點的位置每年約向西移動19度。這樣一食年(兩個食季)就比一歷年短19天。因此,如果在某年1月15日前發生一次月食,半食年(即1食季173.31天)後的7月上旬又可發生一次,再過半食年如果具備其他發生月食條件的話,會趕在這一年的年底前再發生一次月食。2001年的情況正是如此。由於這樣的機會極少,因此「一年三月食」也就成為天文罕事了。
★在2005年中將有兩次日食和兩次月食。
4月9日將發生一次日全環食。此次日全環食從太平洋西南部開始,經過巴拿馬、哥倫比亞北部,在委內瑞拉結束。在這些地方中,只有在南太平洋上的一條很窄的海域上能夠看到日全食,在其他地方是只能看到日環食。而大洋洲的東部、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地區、北美洲的南部、南美洲西北部可以看到日偏食。如果有機會在那個時候到中美洲地區,也許有機會欣賞到這次日食天象
對於全球來說,10月3日的日環食是全年中最為壯觀的天象了。這次日環食從大西洋的北部開始,經過人口比較稠密的歐洲西南部的葡萄牙、西班牙,還有地中海,橫跨非洲的東北部,在印度洋上結束。在歐洲、非洲、亞洲的部分地區可以看到日偏食,而在我國,只有西藏西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能夠看到日偏食,其他地方則與此次天象無緣。
參考資料:http://www.people.com.cn/GB/keji/25892/3099194.html
B. 急!求近十年日食和月食的一些圖片和有關介紹!!
http://pupk.com/discovery/zt1/data/2850.htm(日食全過程)
【日食介紹】
日食是月球繞地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陽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們開始看到陽光逐漸減弱,太陽面被圓的黑影遮住,天色轉暗,全部遮住時,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恆星和行星,幾分鍾後,從月球黑影邊緣逐漸露出陽光,開始生光、復圓。由於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陽全部擋住時發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時發生日偏食,遮住太陽中央部分發生日環食。發生日全食的延續時間不超過7分31秒。日環食的最長時間是12分24秒。我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記錄,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確切的日食記錄。
【科學解釋】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體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並不是每次都發生日食,發生日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日食總是發生在朔日(農歷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發生日食,因為月球運行的軌道(白道)和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並不在一個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黃道平面有5°9′的夾角。如果在朔日,太陽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太陽離交點處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發生日食,這是要滿足的第二個條件。
由於月球、地球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所以太陽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偽本影(月球距地球較遠時形成的)和半影。觀測者處於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全食;在偽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環食;而在半影范圍內只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發生時,根據月球圓面同太陽圓面的位置關系,可分成五種食象:1.初虧。月球比太陽的視運動走得快。日食時月球追上太陽。月球東邊緣剛剛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初虧,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開始;2.食既。初虧後大約一小時,月球的東邊緣和太陽的東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開始,這時月球把整個太陽都遮住了;3.食甚。是太陽被食最深的時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陽中心最近;4.生光。月球西邊緣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結束;從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鍾,最長不超過七分半鍾;5.復圓。生光後大約一小時,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復圓,從這時起月球完全「脫離」太陽,日食結束。
月球表面有許多高山,月球邊緣是不整齊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來的瞬間月球邊緣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陽時,未遮住部分形成一個發光區,像一顆晶瑩的「鑽石」;周圍淡紅色的光圈構成鑽戒的「指環」,整體看來,很像一枚鑲嵌著璀璨寶石的鑽戒。有時形成許多特別明亮的光線或光點,好像在太陽周圍鑲嵌一串珍珠,稱作倍利珠(倍利是法國天文學家)。
無論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環食,時間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夠看到日食的地區也很有限,這是因為月球比較小,它的本影也比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掃過的范圍不廣,時間不長,由於月球本影的平均長度(373293公里)小於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 (384400公里),就整個地球而方,日環食發生的次數多於日全食。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太陽的一部份怎麼會消失了? 這是那部分的太陽剛好那時躲藏在月亮後面。 這是2005年的第一個日偏食也是到2006年三月前可觀測到的最後一次日全食圖。日食其間,太陽、月亮與地球是在一直線上。這次的日全食首先在南太平洋登場,可觀測偏食的地區則跨越南美洲與靠南方的北美地區。上面這張影像的景物是由手持數字相機在上周五所拍攝的。美國 北卡羅萊那州 Holly山區在整日霏雨後,部分被食掉的太陽暫時地從滿天烏雲中穿出。拍攝了一連串的影像後,這張最佳的日食照片是與另一張沒那麼好但有飛機的照片數字合成而來。
【發生的次數】
以下是20世紀(1901-1999)發生全世界范圍內日食的次數:
日偏食 78
日環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總計 228
【月食的過程】
月全蝕後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肉眼覺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
標志月食開始。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
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
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
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
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
【觀看日食的知識】
期間,太陽不會發出任何特殊的射線。日食的觀測常常被曲解,太陽不會預知地球上日食的發生,不會發出其它的射線,因此日食時待在室外並無害處。但看日偏食時應該 凝視還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時太陽光雖比平時弱很多,但如若直視,對眼睛還是有傷害,可 能損傷眼角膜。人們由於好奇心,會凝視或斜視太陽。當然,日偏食還是很刺眼的,如果你 看太陽久一點,沒等你反應過來你的眼角膜已經受損。日食時眼睛受損不是因為太陽的異常, 而是人們由於好奇而沒注意保護措施。無論日食發生與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視太陽; 不要用所謂的「墨鏡」; 不要用「太陽鏡」,甚至幾個疊放也不行;不要看太陽在鏡子或水面的像;
用14號焊接鏡看太陽; 用有特殊塗層的邁拉鏡觀看,這可以從著名的天文館或科學博物館獲得;構制一個孔式投射器。
【日食的故事】
對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你能了解太陽對糧食耕種、日常生活的影響, 你就會關心天上的太陽為什麼突然不見了。中國古代認為日食是因為一條龍吞掉了太陽,其 它的文明也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有許多「解決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 據傳,曾經有一次致命的日食報告錯誤。這是說公元前二世紀的兩個中國天文家由於 一些原因沒報告日食。那時的中國帝王認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視天象,認為那是上天給的 暗示,因此他請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觀測天象。那時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預言,但日食是可以預 測的。兩位天文家沒有告訴帝王日食這一重大天象的發生,帝王盛怒,將兩人斬首示眾。那時的天文學家比現在危險得多。
附錄
【太陽的相關知識】
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邊緣外面的一種太陽活動現象。日珥出現時,大氣層的色球酷似燃燒著的草原,玫瑰紅色的舌狀氣體如烈火升騰,形狀千資百態,有的如浮雲,有的似拱橋,有的像噴泉,有的酷似團團草叢,有的美如節日禮花,而整體看來它們的形狀恰似貼附在太陽邊緣的耳環,由此得名為「日珥」。 日珥的上升高度約幾萬公里,大的日珥可高於日面幾十萬公里,一般長約20萬公里,個別的可達150萬公里。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陽光球層暗弱得多,所以平時不能用肉眼觀測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時才能直接看到。 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陽活動現象,其溫度在5000~8000K之間,大多數日珥物質升到一定高度後,慢慢地降落到日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質漂浮在溫度高達200萬K的日冕低層,即不附落,也不瓦解,就像爐火熊熊的煉鋼爐內居然有一塊不化的冰一樣奇怪,而且,日珥物質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10000倍,兩者居然能共存幾個月,實在令人費解。
日冕
太陽最外層的大氣稱為日冕。日冕延伸的范圍達到太陽直徑的幾倍到幾十倍。在太陽活動極大年,日冕接近圓形;在太陽寧靜年則呈橢圓形。
b]日冕中有大片不規則的暗黑區域,叫冕洞。冕洞是日冕中氣體密度較低的區域。冕洞分為三種:極區冕洞,孤立冕洞,延伸冕洞。太陽能以太陽風----物質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質。冕洞是高速太陽風的重要源泉。 日冕物質拋射是發生在日冕的非常宏觀龐大的物質和磁場結構,它是大尺度緻密等離子體的突然爆發現象。對地球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它。當太陽上有強烈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時,太陽風攜帶著的強大等離子流可能到達地球極區。這時,地球兩極就出現極光。極光的形態千變萬化。太陽系內某些具有磁場的行星上也有極光。發生在日冕的耀斑叫X射線耀斑,它的波長只有1~8埃或更短。它直接引起地球電離層騷擾,從而影響地球短波通訊。
日浪
太陽光球層物質的一種拋射現象。通常發生在太陽黑子上空,具有很強的重復出現的本領,當一次沖浪沿上升的路徑下落後,又會觸發新的沖浪騰空而起,如此重復不斷,但其規模和高度則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位於日面邊緣的沖浪表現為一個小而明亮的小丘,頂部以尖釘形狀向外急速增長。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沖浪只有區區幾百公里,大沖浪則可達5000公里,最大的竟達1~2萬公里。拋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達100~200公里,要比最快的偵察機快100多倍。當它們到達最高點後,受太陽引力的影響,便開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陽表面。人們從高分辯率的觀測資料中發現,沖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纖維組成,每條纖維間相距很小,作為整體一起發亮,一起運動。
太陽活動預報
日地空間環境狀態的變化對現代生活、生產所依賴的現代尖端技術顯得越來越重要。前面已提到,X射線耀斑直接引起地球電離層騷擾,從而影響地球短波通訊。太陽質子事件會危及宇航員和宇宙飛行器上的感測器及控制設備,對在高緯地區飛行的旅客和乘務人員也構成輻射威脅。另外有人統計,劇烈的太陽活動與地震、火山爆發、旱澇災害、心臟和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及交通事故都有關系。 所以,太陽活動和日地物理預報是非常重要的。太陽活動預報分為長期、中期、短期預報和警報。日地空間環境作為系統的科學研究對象是在1957年人類進入太空開始的。50至70年代是探索階段,人們逐步認識到太空環境的重要性。在大量探測的基礎上建立了描述環境的靜態模式,對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動做了安全性的預報。80年代以後,在需求的推動下,日地空間環境的研究得到迅速的發展。自1979年開始每隔四年一次的國際日地預報會議均如期舉行,規模逐次擴大。為了聯合和協調各主要國家的工作,成立了聯合的預報中心。總部設在美國,有10個區域警報中心分布於全球。我們 北京區域警報中心是其中之一。進入90年代以後科學家們形象地稱之為「空間天氣」。
太陽活動周期
這一周期平均為22年,它包含兩個11年的太陽黑子周期,在每個周期中,太陽黑子的磁極極性相反,而其他各種日面現象的變化也象黑子一樣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這些日面現象包括日珥、耀斑和磁效應等的頻數起伏,磁效應則包括極光和對地球上無線電干擾的增強。太陽黑子的11年基本周期(有時也稱為太陽活動周)是施瓦貝於1843年宣布發現的。有人企圖把太陽活動周期同其他各種現象的變化聯系在一起,如太陽直徑的微小變化。甚至樹木年輪的變化都同太陽活動周期有關。
【最早的日食記錄】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我國河南省安陽的人們,正在從事著各種各樣的正常活動,可是一件驚人的事情發生了。人們仰望天空,之間光芒四射的太陽,突然產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來。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後,卻又開始復原了。這就是人類歷史上關於日食的最早記錄。它刻在一片甲骨文上。
我國古代對日食的觀察,保持了紀錄的連續性。例如在《春秋》這本編年史終究記載了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從公元3世紀開始對於日食的記錄,更是一直延續到近代,長達一千六七百年之久。
【持續時間最長的日食】
日食(月亮界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持續的最長時間為7分31秒。1955年發生在費城西部持續時間為7分8秒的日蝕是近年最長的一次。據預測,2186年大西洋中部地區將發生一次持續時間7分29秒的日蝕。1995年,泰國曼谷的一次日蝕中,一位母親和孩子被攝影照片,這次日蝕在該國某些地區為日全蝕。月蝕(月亮運行進入地球的阻影)持續的最長時間為1小時47分。2000年7月16日,在北美的西海岸人們看到這種景象。
【人類初識月食】
古時候,人們不懂得月食發生的科學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樣,對月食也心懷恐懼。外國有人傳說,16世紀初,哥倫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買加,與當地的土著人發生了沖突。哥倫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個牆角,斷糧斷水,情況十分危急。懂點天文知識的哥倫布知道這天晚上要發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來,就不給你們月光!」到了晚上,哥倫布的話應驗了,果然沒有了月光。土著人見狀誠惶誠恐,趕快和哥倫布化干戈為玉帛。
【月食的天文特徵 】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
也就是說,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因此從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會被地球所掩蓋。
以地球而言,當月食發生的時候,太陽和月球的方向會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歷15日前後)。要注意的是,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 (稱為黃道和白道) 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約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月食的分類】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因此不為人們所注意。
地球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軌道處,地球的本影的直徑仍相當於月球的2.5倍。所以當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終只有部分為地球本影遮住時,即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發生月偏食。月球上並不會出現月環食。因為,月球的體積比地球小的多。
太陽的直徑比地球的直徑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進入半影區域,太陽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這種現象在天文上稱為半影月食。由於在半影區陽光仍十分強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極輕微減弱,多數情況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況下,由於較不易為人發現,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另外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這也意味著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所以不會出現月環蝕這種現象。
每年發生月食數一般為2次,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
據觀測資料統計,每世紀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發生的百分比約為36.60%,34.46%和28.94%。
【月食的過程】
月全蝕後半影食始: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肉眼覺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
標志月食開始。月球由東緣慢慢進入地影,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
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
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
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
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半影食終: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
【月食與科學研究】
月食現象一直推動著人類認識的發展。
最早的月食記錄是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記錄。中國在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圓形而推斷出地球是圓的。前3世紀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紀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過通過月食來測定太陽、地球、月亮的大小。伊巴谷還提出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同時觀測月食,來測量地理經度。2世紀,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記錄來研究月球運動,這種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出現之前,科學家一直通過觀測月食來探索地球的大氣結構。
在農歷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於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月食都發生在望(滿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
日食和月食統稱交食。由日月食的原理可看出,交食的出現與日、地、月三者的會合運動密切相關,此會合運動具有周期性,所以日月食自然也應有周期性。交食的周期是古代巴比倫人發現的,叫做「沙羅周期」(「沙羅」是重復的意思),為18年零11天多一點。即6585.32天。
【月食的成因及不同階段】
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 見圖一 )。
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時,月球並不是完全看不見的,這是由於太陽光在通過地球的稀薄大氣層時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紅銅色。視乎月球經過本影的路徑及當時地球的大氣情況,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會有所不同。
有時月球並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半影,這就稱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為轉暗,但它的邊緣並不會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擋。
月食全過程圖片:http://www.2-sky.com/
有是有的...不便尋找...
C. 什麼是古人說的「天狗」來襲
「天狗」來襲,就是陰晴圓缺所說的月食
八月的夜空很美,八月的月亮也很忙。「月偏食」、「英仙座流星雨」、「天鵝座K流星雨」、「日全食」等天象將在本月的天空中先後登場。遺憾的是,最受矚目的日全食會出現在美國東西兩岸,在中國境內無法觀看。
但是別急著傷心,此次我們可以觀測到月偏食的「大戲」。據廣東天文專家透露:8月8日凌晨將會發生月偏食,如果天氣晴朗,「天狗」來襲,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欣賞到這一天象。
月偏食(圖片來自網路)
一年內全地球最多發生3次月食,有時1次也不發生。機會難得,千萬不要錯過此次月偏食的觀賞哦!
D. 月食的圖片,急要!權威的!
月全食:
http://www.oktp.cn/html/2007-08/2652.htm
月偏食:
http://www.eku.cc/xzy/sctx/67976.htm
半影月食:
http://www.365le.com/tv_set/show.php?id=3115
半影月食時月球亮度變化不大,肉眼不容易分辨出來。
E. 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圖片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地球在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一條陰影,稱為地影。地影分為本影和月食
半影兩部分。本影是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則只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在月全食時,月球並不是完全看不見的,這是由於太陽光在通過地球的稀薄大氣層時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紅銅色。似乎月球經過本影的路徑及當時地球的大氣情況,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會有所不同。有時月球並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半影,這就稱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為轉暗,但它的邊緣並不會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擋。
F.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及圖片
日食是怎樣形成的?
所謂"食"就是指一個天體被另一個天體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環食三種。日食發生的原理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區被月影所遮蓋而造成的。日食必發生在朔日,即農歷的初一(朔)。這是因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會出現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連線上,這樣才有可能使月球擋住太陽而形成日食。同樣地,月食一定出現在望日,即農歷十五。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不是每個月的初一都會有日食,還有,為什麼不是每個月的十五都會有月食呢?這是因為除了上面的條件外,影響日食和月食出現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我們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稱為黃道,把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稱為白道。黃道平面與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們之間平均有5°09′的夾角,並且隨時發生變化。只有當月球運行到黃道和白道的升交點和降交點附近時,才會發生日食。
日食的種類
日食共有三種,即:日偏食、日環食和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陽的一部分叫日偏食。月球只遮住太陽的中心部分,在太陽周圍還露出一圈日面,好象一個光環似的叫日環食。太陽被完全遮住的叫日全食。這三種不同的日食的發生跟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互變化著的位置有關,並且也決定於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變化。
月球比太陽小得多,它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直徑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與地球間距離也差不多是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的四百分之一,所以從地球上看,月亮與太陽的圓面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遮住而發生日食。
地球公轉和月球公轉軌道都是橢圓,不論是太陽與地球間距離,還是月球與地球間距離,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有時比較遠,有時又比較近,因此月球本影的長短也不一樣,月球本影最長時有379660公里,最短時為367000 公里,而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最近時為356700公里,最遠時達406700公里。如果某個時刻月球本影比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大,地球上被月球本影掃過的地帶就可以看到日全食。如果月球本影比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小,月球本影的尖端到不了地球的表面,那麼在影尖延長出來的小影錐(叫偽本影)掃過的地帶可以看到日環食。被月球半影掃過的地帶均可以看到日偏食,在偏食區內離全食區越近,偏食的程度就越大。月球本影和半影沒有掃過的地方,根本看不見日食。
以下是本世紀(1901-1999)發生全世界范圍內日食的次數:
種類 次數
日偏食 78
日環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總計 228
日食的過程
日食的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而只有日全食才擁有全部過程,日偏食和日環食則沒有食既和生光。初虧:太陽與月球第一次外切,太陽光球西面剛切入月球東面的時刻。食既:太陽與月球第一次內切,太陽光球剛完全被月球掩蔽的時刻。食甚:月球中心與太陽中心距離最小的時刻。生光:太陽與月球第二次內切,太陽光球剛從月球西面露出來的時刻。復圓:太陽與月球第二次外切,太陽光球剛完全離開月球背後的時刻。初虧、食既、生光和復圓又分別稱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觸。
日食的規律與周期
由於地球繞太陽和月亮繞地球的公轉運動和黃白交點的移動都是有規律的,所以相隔一定的時間就會發生一次大致類似的日、月食。早在古代,巴比倫人就根據對日食和月食的長期統計,發現了日、月食的循環周期為233個朔望月,也就是18年11又1/3日,即沙羅周期。
如何觀測日食?
觀測日食,不要用眼睛直接正對著太陽觀看。幾十年前,就因為直接用眼睛看日食,德國有幾十人雙目失明!直接用眼睛看早日食為什麼會傷害眼睛甚至使人雙目失明?原來太陽光以及其中看不見的紅外線中包含大量的熱能,被物體吸收後會產生大量的熱。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用眼睛直接看太陽,即使只看短短的一剎那,眼睛就會受到很大的刺激,好久好久眼前一片昏暗,很難恢復過來,這是因為眼睛裡有一個水晶體,它能起聚光鏡的作用。對准太陽看,太陽的熱能被它聚集在眼底的視網膜上,就會覺得刺眼;如果經過一些時間後,視網膜就會被燒傷而失去視力。在發生日食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偏食,月亮只擋住了一部分太陽,剩下的部分仍然和平常一樣,所以直接用眼睛看的時間長了,同樣會燒傷眼晴的。通常可用一塊塗了黑的玻璃放在眼睛前面看(或者把玻璃放在煙火上面熏黑)。墨層的厚度要均勻,能使眼睛透過它而看到太陽成為古銅色,看上去既不刺眼,又能看清楚。有時也把加了墨汁的水倒人盆中,觀看映在水中的太陽。也有的拿完全曝光的相片底片,幾個疊在一起觀看。用望遠鏡觀看的人,必須在鏡片前加上濾光片,原理也同樣是為了減弱太陽光, 使它不致燒傷眼睛。但無論如何絕對不能把眼睛湊近望遠鏡直接去看太陽,否則就會把你的眼晴燒傷。在不觀測時,不要將望遠鏡或相機指向太陽,並須蓋上鏡頭蓋,以免鏡頭過分吸熱,導致爆裂。
G. 日食、月食是怎樣形成的示意圖是怎樣的
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體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並不是每次都發生日食, 日食。
由於月球、地球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所以太陽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偽本影(月球距地球較遠時形成的)和半影。
觀測者處於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全食;在偽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環食;而在半影范圍內只能看到日偏食。
H. 月食時月亮是完全黑暗的嗎
不是的
樓上說的不對
月全食不是完全黑,被擋住的面積是深古銅色,
因為被地球擋住的部分接受到了來自地球反射太陽的光,所以不完全黑
I. 月食的圖片是什麼樣子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月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後。
J. 誰見過日食或月食,什麼樣的,最好有圖片。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
也就是說,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因此從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會被地球所掩蓋。
以地球而言,當月食發生的時候,太陽和月球的方向會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歷15日前後)。要注意的是,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
(稱為黃道和白道)
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約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亮度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看出差別,因此不為人們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