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滕王閣記高清圖片

滕王閣記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29 05:46:06

Ⅰ 滕王閣詳細資料

【簡介】
滕王閣在歷史上有幾處,其中最知名的是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卧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始建於唐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西江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重修後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彷彿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
[編輯本段]【歷史】
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公元675年,王勃寫了《滕王閣序》後,這座樓閣則更是名傳千古了。歷時一千三百多年,歷代屢毀屢興達28次,1926年毀於兵災, 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僅存一塊「滕王閣」青石匾。經過南昌市民的幾年努力,1989年重陽節,滕王閣終於重新矗立於贛江之濱。
今之的滕王閣乃仿宋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宋大觀二年(1108年),滕王閣因年久失修而塌毀,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閣范圍更為擴大,並在主閣的南北增建「壓江」、「挹翠」二亭,逐漸形成以閣為主體的建築群,華麗堂皇之形貌,宏偉壯觀之氣勢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畫繪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此書相當於現在的建築規范),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
[編輯本段]【建築】
滕王閣主體建築凈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台座,分為兩級。台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迴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新閣的瓦件全部採用宜興產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樓閣雲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台。一級高台,系鋼筋混凝土築體,踏步為花崗石打鑿而成,牆體外貼江西星子縣產金星青石。一級高台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長廊北端為四角重檐「挹翠」亭,長廊南端為四角重檐「壓江」亭。從正面看,南北兩亭與主閣組成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 而從飛機上俯瞰,滕王閣則有如一隻平展兩翅,意欲凌波西飛的巨大鯤鵬。這種絕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體現了設計人員的匠心。
一級高台朝東的牆面上,鑲嵌石碑五塊。正中為長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約10米長、1米高,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宛如一幅裝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韓愈在《記》中寫道:「余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長碑左側為花崗岩《竣工紀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閣紀名》碑,右側為花崗石《奠基紀念石》及青石《滕王閣創建紀年》碑。
由一級高台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台(象徵城牆的台座)。這兩級高台共有89級台階,而新閣恰於1989年落成開放。二級高台的牆體及地坪,均為江西峽江縣所產花崗石。高台的四周,為按宋代式樣打鑿而成的花崗石欄桿,古樸厚重,與瑰麗的主閣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級高台與石作須彌座墊托的主閣渾然一體。由高台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 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此鼎乃仿北京大鍾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設,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滕王閣
唐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樓
唐 張九齡
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
去霞千里開,洲渚萬形出。
淡淡澄江漫,飛飛度鳥集。
邑人半艫艦,津樹多楓橘。
感別時已屢,憑眺情非一。
遠懷不我同,孤興與誰悉。
平生本單緒,邂逅承優秩。
謬忝為邦寄,多慚理人術。
駑鈍雖自勉,倉廩素非實。
陳力倘無效,謝病從芝術。
登城樓望西山作
唐 張九齡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崖久不在。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游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滕王閣
唐 杜牧
滕閣中春綺席開,
柘枝蠻鼓殷情雷.
垂樓萬幕青雲合,
破浪千帆陣馬來.
未掘雙龍牛斗氣,
高懸一榻棟梁材.
連越控巴知何事,
珠翠沉檀處處催.
鍾陵餞送
唐 白居易
翠幕紅筵高在雲,
歌聲一曲萬家聞.
路人指點滕王閣,
看送忠州白使君.
滕王閣
宋 王安石
白浪翻江無已時,
陳蕃徐孺去何之?
愁來徑上滕王閣,
覆取文公一片碑.
題滕王閣
宋 蘇轍
客從筠溪來,奇側舟一葉。
忽觀章貢餘,晃盪天水接。
霜風出洲渚,草木見毫末。
氣奔西山浮,聲動古今業。
樓觀卻相倚,山川互開闔。
心驚魚鳥會,目送鳧雁滅。
遙觀客帆久,更悟江流闊。
使君東魯儒,府有徐孺榻。
高談對賓旅,確論精到骨。
餘思屬洲山,登臨寄遺堞。
驕王應笑滕,狂客亦憐勃。
萬錢罄一飯,千金買豐碣。
毫氣相凌盪,俳語終倉卒。
事往空長江,人來逐飛楫。
和篇亦無陋,抱恨費彈壓。
但當倒瓶罌,一醉滄江月。
登 滕 王 閣
宋 蘇軾
坐久淡無慮,悠然片月生。
疏星集漁火,繁露濕江城。
向夕橫燕望,今宵習楚聲。
因憐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滕王閣感懷
宋 王安國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閣魏然枕碧流。
勝地幾經興廢事,夕陽偏照古今愁。
城中樹密千家市,天際人歸一葉舟。
極目煙波吟不盡,西山重迭亂雲浮。
和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
宋 朱熹
滕王閣下水初生,
聞道登臨復快晴.
帝子豈知陳跡在,
長江肯趁曲池平.
山楹雨罷珠簾卷,
檐鐸風驚玉配鳴.
滿眼悲秋今古恨,
人生辛苦竟何成!
<<賀新郎>>賦滕王閣
宋 辛棄疾
高閣臨江渚,
訪層城,空餘舊跡,暗然懷古.
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雲暮雨.
但遣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綠,映悠悠潭影長如故.
空有恨,奈何許!
王郎健筆誇翹楚.
到如今,落霞孤鶩,競傳佳句.
物換星移知幾度?夢想珠簾歌舞.
為徙倚,闌干凝佇.
目斷平蕪蒼波晚,快江風一瞬澄襟暑.
誰共飲?有詩侶.
長壽樂
宋 李清照
南昌生日
微寒應候。
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
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
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
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
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
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
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滕王閣
宋 文天祥
五雲窗戶瞰滄浪,
猶聞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時黃道闊,
江山一片畫圖長.
回風何處搏雙雁,
凍雨誰人駕獨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
閣前新柳已成行.
滕王閣次韻劉允叔
宋 戴復古
消遣客懷尋勝事,酒杯詩卷得同攜.
當年傑閣棲龍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斜照浴紅秋水上,好山橫碧畫欄西.
幾人登覽皆磨滅,惟有前峰壓不底.
<<滿江紅>>登滕王閣
宋 吳潛
萬里西風,吹我上滕王高閣.
正檻外,西山雲漲,章江濤作.
何處征帆林杪去,有時野鳥沙邊落.
近簾鉤,暮雨掩空來,今猶昨.
秋漸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
嘆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歲月無多人易老,乾坤雖大愁難著.
向黃昏,斷送客魂銷,城頭角.
滕 王 閣
王英
連城高閣起崔嵬,帝子曾經歌舞來。
四面簾櫳開晴霧,半空簫鼓隱春雷。
緱山謾說乘龍去,遼海徒聞化鶴回。
惟有三王遺刻在,年年風雨長莓苔。
滕 王 閣
宗必經
高閣連城十二欄,西風領客共躋攀。
半簾煙雨長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間。
雁帶秋聲歸別浦,鶯分春色過巴山。
當年蛺蝶知誰畫,一夢莊周去不還。
滕 王 閣
虞集
天寒江閣立蒼茫,百尺欄桿迤夕陽。
歲久魚龍非故物,春深蛺蝶是何王?
帆檣星斗通南極,車蓋風雲擁豫章。
燈火夜歸湖上雨,隔鄰呼酒說干將。
題 滕 王 閣
虞集
豫章城上滕王閣,不見鳴鑾佩玉聲。
惟有當時簾外有,夜深依舊照江城。
滕王閣
虞集
危樓百尺倚欄桿,滿目江山不厭看.
空翠遠凝江樹小,落霞飛送酒杯寬.
千年劍氣沖牛斗,半夜天香下廣寒.
我欲乘鸞朝帝闕,五雲深處是長安.
滕 王 閣
王慎中
前王歡賞地,棟宇已成空。
惟有西山色,還將舊日同。
夷猶臨短檻,感嘆對長風。
世事匆匆里,江流自向東。
滕 王 閣
李東陽
滕王高閣罷崔嵬,誰築西江第一台!
雲雨不收歌舞地,文章空嘆古今才。
豐城夜氣聞龍起,彭蠡秋風送雁來。
幾欲乘槎問牛斗,不知平地有三台?
滕 王 閣
李夢陽
陽浦通新霧,陰城帶古樓。
君王罷歌舞,棟雨白雲留。
草色歲年換,客心江水流。
黃昏仍一望,燈火萬家州。
滕王閣
超 慧
檻外長江去不回,檻前楊柳後人栽。
當時惟有西山在,曾見滕王歌
題滕王閣
夏 辣
面臨江水勢凌霞,卻倚重城十萬家。
當檻曉雲依鶴嶺,拂階殘雨下龍沙。
詞人樂石文皆在,帝子歡游事未賒。
好是良宵金鼓動,闌干牛斗逼檐斜。
滕王閣春日晚眺
潘興嗣
重迭西屏對面開,巍城穹閣信雄哉!
眼看孤鶩雲中沒,坐見長江檻外來。
蛺蝶圖成春未晚,柘枝筵動客多才。
休論今古興亡事,時倒金樽醉一回。
題 滕 王閣
吳與弼
孺子亭空春草長,忠臣祠老燕繁梁。
千門萬戶皆沉夢,何事虛空畫渺茫?
題滕王閣圖
貢師泰
雄地控華甸,傑閣臨芳洲。
飛甍起千仞,曲闌圍四周。
丹碧何輝煌,文采射鬥牛。
帝子去不返,俯仰幾經秋。
江黑簾雨卷,山青棟雲收。
孤舟天際來,揚帆在中流。
狂飆薄暮起,坐覺增煩憂。
何當掃重翳,白日耀神州。
開圖發長嘆,天地一浮漚。
南昌晚眺
韋 庄
南昌城郭枕江煙,章水悠悠浪拍天。
芳草綠遮仙尉宅,落霞紅襯賈人船。
霏霏閣上千山雨,悠悠雲中萬樹蟬。
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樓在鬥牛邊。
滕王閣春風晚眺
曹 松
陵春帝子閣,偶眺日移西。
浪勢平花塢,帆陰上柳堤。
凝嵐藏宿翼,迭浪碎歸蹄。
只此長吟詠,因高思不迷。
滕 閣 秋 風
山召高閣出洪州,佩玉鳴鑾帝子游。
謾有文章傳盛事,更無賓客宴清秋。
綺羅香逐浮雲散,弦管聲隨逝水流。
莫向畫圖看蛺蝶,夢來何處問莊周!
滕王閣秋望
張 喬
創來人世殊,幾度繞汀蘆。
迭浪有時有,閑雲無日無。
早涼先燕去,返照後帆孤。
未得營歸計,菱歌滿舊湖。
重登滕王閣
李涉
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問,西山長在水長流。
滕閣秋風
胡儼
帝子何年去?城頭高閣閑。
秋風起南浦,夕照在西山。
蕭瑟青蘋末,凄涼紅蓼間。
酒闌歌舞散,吹送彩雲還。
泊滕王閣
周復俊
帝子游何處?空餘高閣名。
孤舟次流水,斜照倚丹楹。
鶩影霞前逝,漁歌煙際生。
猶憐王勃句,秀並暮山清。
再 游 滕 王 閣
熊良輔
傑閣重臨此一時,風霜吹冷著征衣。
江山如畫城還是,帝子不來秋又歸。
見說五陵無樹起,只應汾水有雲飛。
凄其七百餘年意,惟見西山草木稀。
西 江 第 一 樓
韓雍
山形西峙水流東,高架危樓映碧空。
雙燕舞穿珠箔雨,群鷗飛散錦帆風。
登 滕 王 閣
汪應軫
十載扁舟去五湖,煙花千里又洪都。
個中不減麒麟閣,何處能尋蛺蝶圖。
南浦湍聲流夕照,東皋春色帶雲鋤。
王韓文焰沖牛斗,未信當年獨愧盧。
江 西 滕 王 閣 圖
吳師道
西山擁翠大江流,歷歷開圖記昔游。
寂寞滕王舊時閣,秋風斜日下城頭。
登 滕 王 閣
吳國倫
崔嵬古閣大江頭,病起登臨屬暮秋。
窗際白雲吳楚合,波間赤日古今流。
山川不盡孤臣淚,歌舞曾聞帝子游。
萬里烽煙迷北望,還如王粲在荊州。
登 滕 王 閣
吳與弼
片舟南去急歸程,江畔晴樓偶一行。
南浦西山俱在眼,微吟不盡古人情!
登 滕王 閣
吳桂芳
君王歌舞處,危閣敞西風。
夕嶂連雲翠,煙江落日紅。
高文存大雅,麗藻見天工。
檻外孤霞起,爭趨賦筆雄。
題滕王閣
元 吳元德
西山千仞枕江湄,曾見賢王出牧時.
寶劍氣沉龍去遠,玉蕭聲斷雁來遲.
美人粉黛歸何處?才子文章有斷碑.
不盡登臨懷古意,章江如箭日飛馳.
登滕王閣
明 張位
我亦江邊結小樓,閑雲偏為竹窗留.
遙聞滕閣笙簧沸,更覺吾廬松菊幽.
帝子遺風仍壯麗,群公暇日此夷猶.
登臨不忘君恩重,極目神州萬里秋.
滕王閣
明 解學龍
公餘選勝此淹留,盡日盤桓興未酬.
江入棟簾濤意遠,文垂金石古音遒.
可中三對章江月,大有初逢太史秋.
最喜翚飛能抱郭,凌然百尺鞏南州.
滕王閣看演<<牡丹亭>>二絕
明 湯顯祖
韻若笙蕭氣若絲,
牡丹魂夢去來時.
河移客散江波起,
不解消魂不遣知.
樺燭煙銷泣絳紗,
清微苦調脆殘霞.
愁來一座更衣起,
江樹沉沉天漢斜.
滕王閣逢琪叔為別
明 湯顯祖
才名真似玉潾潾,江上相逢琪樹春.
更別未須明日去,章門風雨解留人.
兄弟街頭會亦奇,蘭亭已矣更何之?
臨岐並作蒼茫語,樽酒弦歌日暮時.
滕王閣
明 吳遜
一葉扁舟掛晚風,崢嶸樓閣畫圖中.
天連彭蠡三湖碧,日射匡廬五老紅.
壓座文章誰作續,動人歌舞亦成空.
浦雲山雨仍朝暮,憮景留題興不窮.
秋日登滕王閣
明 徐學模
江鳥浮空浦樹分,人煙生處俯氤氳.
千層白浪帆檣雨,一片青山殿閣雲.
簾棟故應面勝楷,鬥牛猶自護遺文.
庾關客思秋無賴,淼淼汀花雁夜聞.
秋日登滕王閣
明 張銓
層構飛欄俯碧流,千年勝跡壯南州.
江山回合多靈氣,吳楚平分控上游.
明月似憐歌舞池,浮雲不盡古今愁.
眼前風景猶如舊,遠水長天一色秋.
滕王閣
清 錢謙益
吳楚風煙接上游,憑欄極目總神州.
吳兒愛說韓襄毅,題破江南第一樓.
拍肩群瞽說文章,大樹蜉蝣可自量.
珍重袁州韓刺史,欣將名姓次三王.
滕王閣
清 洪允章
傑閣凌天接遠天,重開舊址繼先賢.
江山合勢成都會,章貢同流聚百川.
六月濤聲驚座上,三更月色到階前.
古今名勝因人重,德業文章可共傳.
秋日登滕王閣
清 彭孫橘
客路逢秋事易傷,江天煙景正蒼涼.
依然極浦生秋水,終古寒潮送夕陽.
高士幾回亭草綠,梅仙一去嶺雲荒.
臨風不見南來雁,書札何由達豫章?
齊天樂
登滕王閣
清 龍紫篷
雨簾雲棟重尋處,青紅半空飛去.
檻影侵鷗,檐光送雁,搖盪秋容千里.
歌珠舞翠,怎禁得無情,一江流水.
可是西山,半眉新綠光人覷.
千年留下勝賞,盡登臨無限,須付才思.
壞堞閑愁,危檣往恨,欲拍闌干無緒.
新碑舊記,更今古匆匆,一番興廢.
立盡斜陽,共誰評半語?

Ⅱ 滕王閣在宋代是什麼樣的

滕王閣自從848年在唐末年間修成後,一直到北宋的1108年以前,滕王閣一直沒有重修過。

因年代久遠,這座古老的樓閣因失修而塌毀。於是,當時擔任洪州知府的侍郎范坦又對這座樓閣進行了重建。

這次重建後,整個樓閣的閣基比唐閣增高了,東西長度擴大了,南北寬延長了,同時,在主樓的南北兩側,還增建了「壓江」和「挹翠」兩亭,呈對稱布局。逐漸形成以閣為主體的建築群。

新建成的滕王閣華麗堂皇,宏偉壯觀,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從此,滕王閣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

這次滕王閣建成後,龍圖閣大學士、丞相范致虛為之作了《重建滕王閣記》,他在文中寫道:

閣「崇三十有八尺,廣舊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為廡,夾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壓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

從這篇《記》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滕王閣是非常壯觀的。

人們為了記住宋代這座最為華麗的樓閣,還在《天籟閣舊藏宋人畫冊》中記錄下了這座樓閣當時的樣子。

從遺留下來的《滕王閣圖》中可以看出,宋代重建的滕王閣共分三層,層支都用「如意」斗拱層疊相襯。一、二層有迴廊,廊上有雕欄,下有台階,可拾級而上。第三層為假樓。

閣下有基,閣依山傍河,河中扁舟一葉,對面西山一抹。主閣十字脊的歇山式頂下有檐,與下部的抱廈、腰檐、平坐、欄桿等相組合,組成富於變化的外觀。

閣的飛檐的尖端還以龍鳳雕飾,顯得極為華美。在主閣的周圍還配有較低的建築,並有假山點綴其間,與蔥蘢的樹木相映成趣,從而形成一個游觀群體。

從北宋至南宋共有300多年的歷史,其間修建滕王閣的次數恐怕不止一次。據陳宏緒《江城名跡記》記載,宋南渡後,因贛江江岸坍塌,宋閣曾移建於城上,但重建時間及規模卻無文字記載,不可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宋閣乃是滕王閣歷史上的極盛時期。

Ⅲ 滕王閣是哪個城市的

江西省南昌市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於山東滕州,為滕王。他於滕州築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恆的經典。

(3)滕王閣記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築,一般為當地最高標志性建築,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古人雲:「求財去萬壽宮,求福去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勝陳友諒後,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Ⅳ 江南三大名樓的滕王閣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贛江之濱,是中國古代皇家樓閣,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後,歷經磨難。在建閣至今的1300多年中屢毀屢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夠再現古閣的風姿,而且規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閣最後一次被毀於北洋軍閥鄧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開始了第29次滕王閣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閣共9層,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築,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最高的樓閣。在閣的第六層東西兩面,各掛著寫有「滕王閣」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字體;閣的三個明層四周,均建有平座欄桿,以供遊人遠眺;在第五層的屏壁上,還鑲嵌著銅制的王勃《滕王閣序》碑;在滕王閣的門柱上,還有毛澤東親筆手書的《滕王閣序》中的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任洪州刺史時所建滕王閣的初期,也只是將此閣作為達官貴人們上元觀燈、春日賞花、夏日納涼、九重登高、冬日賞雪、閣中品茶、聚餐飲酒、聽琴觀畫之場所。滕王閣修成22年之後,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學家王勃應洪州都督閻伯嶼之邀,登閣赴宴,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滕王閣從此名揚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閣完工後,還特邀了大文學家韓愈為此閣寫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閣記》一文;大詩人白居易的《鍾陵餞送》、杜牧的《懷鍾陵舊游三首》、王勃的《滕王閣詩》、王安國的《滕王閣感懷》、蘇轍的《題滕王閣》、朱熹的《和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辛棄疾的《賀新郎-賦滕王閣》、文天祥的《滕王閣》、虞集的《滕王閣》、湯顯祖的《滕王閣逢琪叔為別》、朱彝尊的《登滕王閣》等,至今還都為人們所傳誦。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駢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西江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重修後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彷彿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所以令人嘆為觀止。 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卧波,令人心曠神怡。滕王閣始建於唐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如果從數量上看,滕王閣的楹聯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因為王勃的《滕王閣序》是駢文,其中寫景的兩段都可視作滕王閣的楹聯: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 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最經典的一聯當然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其它著名的楹聯還有: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名城名閣名詩名序名楹聯,中外名士咸集; 覽天覽水覽霞覽鶩覽俊彩,古今覽勝同登。
高閣更輝煌,明三層,暗七層,譽播四海,歷一千三百餘年,廢興二十九次; 奇聞共欣賞,序百句,詩八行,名揚五洲,含一億平方公里,牽動億萬人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Ⅳ 滕王閣序的背景

1、滕王閣序的背景

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南下探親,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2、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3、譯文

這里是漢代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屬於翼、軫兩星宿的分野,地上連結著衡山和廬山。以三江為衣襟,以五湖為衣帶,控制楚地,連接閩越。這里有物類精華、天產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之間。人中有英傑,大地有靈氣,陳蕃專為徐孺設下幾榻。

雄偉的洪州城,房屋像霧般羅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樣活躍。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之地,主人與賓客,匯集了東南地區的青年才俊。都督閻公,享有崇高的名望,遠道來到洪州坐鎮;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暫留。

正逢十旬休假的日子,傑出的朋友雲集,高貴的賓客,也都不遠千里來此聚會,文壇領袖孟學士,其文采像騰起的蛟龍、飛舞的彩鳳,王將軍的武庫里,藏有像紫電、青霜一樣鋒利的寶劍。父親在交趾做縣令,我在探親途中路過這方寶地;我年幼無知,競有幸親自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宴會。

時值九月深秋,積水消盡,潭水清澈,雲煙凝結在暮靄中,山巒呈現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中訪求風景,來到昔日帝子的長洲,找到仙人居住過的宮殿j這里山巒重疊,山峰聳入雲霄。

凌空的樓閣,紅色的閣道猶如飛翔在天空,從閣上看深不見底、白鶴、野鴨棲息的小洲,極盡島嶼的迂折回環之勢,威嚴的宮殿,依照起伏的山巒而建。

打開雕花的閣門,俯視華美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嘆。房屋密集,不少富貴人家,船隻塞滿了渡口,都是雕刻著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

雨過天睛,虹消雲散,陽光朗照。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來歌聲,向徹彭蠡湖濱,雁群因寒意而長嗚,到衡陽岸邊方止。

放眼遠望,心胸頓時舒暢,興致興起,排簫的音響引來了清風,柔緩的歌聲令白雲陶醉,像在睢園竹林的聚會,宴會上的人酒量超過陶淵明,像在鄴水贊詠蓮花,席上人的文采勝過謝靈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四種美好的事物都已經齊備,賢主、嘉賓千載難逢。

向天空中遠眺,在假日里盡享歡娛,天高地遠,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歡樂逝去,悲哀襲來,我想到了事物的興衰成敗是有定數的。

遠望長安,東看吳會,陸地的盡頭是深不可測的大海,北斗星多麼遙遠,天柱山高不可攀。關山重重難以跨越,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大家都是異鄉之客。心系朝廷,卻不被召見,什麼時候才能像賈誼那樣去侍奉君王呢?

唉!命運不順,路途艱險。馮唐容易老,李廣封侯難。把賈誼貶到長沙,並不是沒有賢明的君主:梁鴻到海邊隱居,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嗎?不過是君子能夠察覺事物的先兆,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數罷了。年紀大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發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心志?

處境艱難反該更加堅強,不能放棄凌雲之志。這樣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仍然覺得心清無塵;處在乾涸的車轍中,還能樂觀開朗、北海雖然遙遠,乘著旋風還是可以到達;過去的時光雖然已經消逝,珍惜將來的日子還不算晚。

孟嘗品行高潔,卻空有報國之心;阮籍狂放不羈,怎能效仿他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我,地位卑微,一個書生,雖然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報國的機會;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豪情,也有宗愨「乘風破浪」的壯志。

而今放棄一生的功名,到萬里之外去侍奉父親,不是謝玄那樣的人才,卻結識了諸位名家。過些天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一定像孔鯉那樣有禮;今天有幸參加宴會,如登龍門。司馬相如倘若沒有楊得意的引薦,雖有文才也只能獨自嘆惋。

既然遇到鍾子期那樣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麼羞愧的呢?唉!名勝不能長存,盛宴難逢。蘭亭集會的盛況已成陳跡,繁華的金谷園也變為廢墟。有幸參加這次盛宴,故寫小文以紀念;登高作賦,那就指望在座諸公了。

竭盡心力,恭敬地寫下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韻小詩也已寫成請各位像潘岳、陸機那樣,展現江海般的文才吧。

巍然高大的滕王閣建在江渚之濱,當年滕王宴飲的場面已不再呈現。南浦輕雲早晨掠過滕王閣的畫棟,西山煙雨傍晚捲起滕王閣的珠簾。悠閑的雲朵映在潭水上悠然渡過,變換的景物在星空下歷數著春秋。修建這滕王閣的帝子在什麼地方?只有檻外的長江水滾滾向東流淌。

4、作者

唐代王勃

(5)滕王閣記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一、賞析

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二、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

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

王勃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贊為「王氏三株樹」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顯示出傑出的文學才能。

九歲時,王勃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表現了王勃早年就博學多才。十歲時,王勃便飽覽六經。

十二歲至十四歲時,王勃跟隨曹元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有所知曉。 龍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鄉,寫《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尋找機會,積極入仕。

麟德元年秋(664年), 王勃上書劉祥道,直陳政見,並表明自己積極用世的決心,深得劉祥道贊賞「此神童也!」麟德二年,王勃通過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借獻「頌」以圖仕進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過李常伯上《宸游東岳頌》一篇,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後,才思泉涌,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文章綺麗,驚動聖聽。

唐高宗見此頌詞,歌功頌德,詞美義壯,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為,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為之大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並推為首位。

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沛王府修撰,並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斗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斗雞,以此為沛王助興。

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聖顏不悅,讀畢則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唐高宗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於是,王勃被逐。他憑著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經營剛剛打通的仕途,就這樣毀於一旦。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葯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葯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

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

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王勃為人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但他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卻以儒家的禮法為標尺。

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內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從中可體會到身為孝子的王勃內心強烈的羞愧和自責。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停留了一年多,這時朝廷宣布恢復他的舊職,他已視宦海為畏途,沒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於八月中旬到達淮陰,又從淮陰到楚州,離開楚州,繼續沿運河南下,入長江後折向西行,到了江寧。

大約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疇處,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煉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並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遠游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郁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蘊深厚。

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初唐賦體的繁榮。王勃的駢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風格(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內宮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內容與表達內容的諧調。

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為主要句型運用,並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注以散行之氣,使文章於凝煉中見流暢),但又注以清新之風、振以疏盪之氣,於是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創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王勃賦可認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實反映,是對理想和功業執著追求的見證。王勃的游宴序寓性情於游宴、具有繪畫美、充滿豪放壯大氣勢,如《游山廟序》;贈序則視野開闊、諺足高遠、情景交融,文中充滿真情實感,如《秋日餞別序》。

王勃在辭賦文章寫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於議論,哲理深刻,如《滕王閣序》中「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善於抒情,氣盛情深,如《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天地不仁,造化無力。

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善於描寫,形象逼真,如《感興奉送王少府序》中「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緩帶,擬貯鳴琴,衣袖閥裁,用安書卷。」

善於運用遞進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中「況乎泣窮途於白首¨引,白首非臨別之秋;嗟歧路於他鄉,他鄉豈送歸之地!」

王勃的文學主張表現為「立言見志」的創作思想、 「文章經國之大業」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則呈現出「高情壯思」與「雄筆奇才」相結合的雄壯美、「氣凌雲漢,字挾風霜」的風格取向及其「感序緣情,登離寄賞」的表現方式。

Ⅵ 滕王閣第一到第六層分別是什麼

滕王閣第一到第六層分別是:

主閣一層:主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

第二層正廳的牆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畫《人傑圖》,畫高2.55米,長20多米。

第三層是一個迴廊四繞的明層,也是閣中一個重要層次。中廳屏壁有2.8米×5.5米的丙烯壁畫《臨川夢》,取材於湯顯祖在滕王閣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第四層主要體現「地靈」的主題。正廳的牆壁上,是丙烯壁現《地靈圖》。

第五層也是一個迴廊四繞的明層。廊檐下四塊金匾,內容出自《滕王閣序》。

第五樓是最高的明層。

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其東、西重檐之間,高懸著2米×5米的蘇東坡手書「滕王閣」金匾各一塊。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瀏覽層,是處於重檐大屋頂間的暗層,由於設計者將中廳南北二角的重檐間大廳中央,有漢白玉圍欄通井,下可俯視第五層,其上方正對一圓拱形藻井。

彩繪貼金的藻井中,高懸子母宮燈。這燈由六盞小燈與一盞大燈組成。那籠罩宮燈的穹窿,由288朵斗拱螺旋式勾斗而成。這些精巧的斗拱,共分十二層,每層二十四朵,它象徵著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斗拱層層收縮,直到頂部。

仰而視之,給人以宇宙無窮、運動不息之感。「九重天」的金匾,高懸在底層斗拱上,誠如一位學者所雲:「不登九重天,枉作滕閣游。」這是滕王閣的極頂,也是內裝修的精華所在。

大廳南北東三面牆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畫《大唐舞樂》。南壁為「龍牆」,畫面以《破陣樂舞》為大框架,左有《劍器舞》,右有《胡騰舞》,中後部是身披獅皮表演的《五方獅子舞》,襯以伴奏的樂伎。北壁為「鳳牆」,以女性歌舞樂伎為主題。

畫面以唐代著名宮廷樂舞《霓裳羽衣舞》為主體,左邊有踩蓮對舞的《柘枝舞》,右邊是在圓形地毯上輕盈旋轉的《胡旋舞》。後部是伴奏樂伎。整個舞場設置在荷蓮、仙鶴襯托的水榭之上,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

(6)滕王閣記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總體外觀:

滕王閣主體建築凈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台座,分為兩級。台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迴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

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台。一級高台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一級高台朝東的牆面上,鑲嵌石碑五塊。

正中為長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約10米長、1米高,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此碑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

由一級高台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台(象徵城牆的台座)。這兩級高台共有89級台階,而新閣恰於1989年落成開放。

Ⅶ 滕王閣在哪裡

1、位置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
2、簡介
滕王閣,漢族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的傑作,始建於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2001年元月核准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3、名稱由來
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於山東省滕州市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

Ⅷ 滕王閣歷史簡介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

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滕王閣自古它就與黃鶴樓、岳陽樓和蓬萊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滕王閣建立1300多年來,歷經興廢28次。

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建國後,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

如今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

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築,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於歷代四閣。

同時也超過了現今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於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市,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如今,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築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

內有多間仿古建築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或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緻盡收眼底。

(8)滕王閣記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滕王閣歷史功能:

1、登臨觀賞的佳境

滕王閣,由於建築在贛江東岸的岡巒之上,是登臨觀賞的好去處。極目遠眺,西山迤邐橫翠,南浦風起雲飛,鷗鷺翱翔上下。憑欄俯望,江水浩浩,漁帆點點,洲渚片片,城郭萬家。

所以,歷來贏得人們的嚮往,特別是「重九」之日,皆欲登臨游觀,以一睹「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為快事。

2、文人雅集的勝地

滕王閣的自然美與人文美,堪稱合璧。初唐洪州閻都督盛會後,歷朝的官紳、文士常以此閣為雅集之地。他們或三五相邀,或結社集會,或無定期,或有約定,憑登傑閣,把酒臨風。

相與酬唱應和,視雅集滕王閣為人生中一大快事。明代以滕王閣為軸心的文化活動很頻繁,尤以明末為盛,雅結「滕王閣社」,一月一聚,並將詩文結集付梓。

3、歌舞宴樂的殿堂

滕王閣李元嬰為了歌舞游宴之需而創建了滕王閣,把宮廷藝術及被漢族吸收融化的蕃樂胡舞,從中原帶到了江西,客觀上推動和繁榮了贛文化。

自唐以後,滕王閣上歌舞宴樂不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戲劇家湯顯祖曾在閣中展演其大作《牡丹亭》。

4、迎來送往的驛館

古時,交通以水運為主,滕王閣所處的位置,正是豫章古城章江門外的近港之處。章江門外是古港口,有接待官員的章江驛。章江驛與滕王閣毗鄰,故迎來送往大都在臨觀之美的滕王閣。

5、拜迎詔誥的禮廳

這種功能,始於明代,明正統初年,滕王閣因其基礎受大水的沖擊,江岸崩塌,漸漸淪陷於江。江西布政使吳潤於是在閣之遺址修築了一座「迎恩亭」,作為「迎拜制詔之所」。

6、祭拜先賢的祠壇

據羅欽順《重建滕王閣記》載:「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堂凡五間,大門前峙,其壯皆與閣稱。閣之後為堂三間,以祠文文山、謝疊山二公,名曰『二忠祠』,蓋以義起者也。

自大門以達於祠下,左右各有廡廊,以次相承為間,通計三十有二。祠有垣,以嚴其限,中垣為門,以時啟閉。」從此,滕王閣內便有了祭祀先賢的祠堂了。

Ⅸ 滕王閣在古代都的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嗎

滕王閣位於南昌市沿江路贛江邊東岸,江西南昌西北,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原閣建築規模很大,閣高九丈,共三層。東西長八丈六尺,南北寬四丈五尺。滕王閣飽經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28次之多,世所罕見。現在的閣樓建於1985年,高達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很長時間,小吏來報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聽覺老生常談,實乃平淡無奇;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默不言語;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遂拍手稱贊天才之筆,急令眾文武返滕王閣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話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後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閱讀全文

與滕王閣記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大米在紙上製作東西簡單圖片 瀏覽:644
女孩的屁股圖片 瀏覽:976
簡單易語言圖片 瀏覽:145
吧啦啦小魔仙動漫圖片 瀏覽:388
40發型女短圖片大全 瀏覽:314
人物微信圖片可愛 瀏覽:572
女孩大笑的圖片卡通圖片 瀏覽:792
向日葵圖片女孩手繪插畫 瀏覽:939
發型染色種類圖片 瀏覽:904
發型女小孩兒圖片可愛6歲長發 瀏覽:849
幼兒手工繪制衣服圖片 瀏覽:481
作業本繪畫圖片大全簡單 瀏覽:956
圍邊擺盤圖片簡單 瀏覽:655
女生大胸圖片漫畫圖片 瀏覽:908
非洲飢餓女孩圖片 瀏覽:225
宇通b型房車價格及圖片 瀏覽:548
蓬鬆燙發型圖片短發 瀏覽:218
胖子搭配衣服圖片男生 瀏覽:861
中長發怎麼剪好看圖片 瀏覽:221
卷燙背頭發型圖片 瀏覽: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