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寶背後的故事,中國國寶級文物有哪些
最近隨著央視的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的熱播,也掀起了一股文物熱。其實除了節目中所展出的這些文物之外,還有十大堪稱國寶級的文物。
10: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是一件唐朝的文物,1970年出土於陝西西安。這件文物的造型採用了皮囊和馬鐙相結合的形狀,一定程度上提現了當時北方游牧民族的特點。壺身上的舞馬造型栩栩如生,因為這件文物印證了玄宗馴養舞馬的故事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9: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河北省博物館)
金縷玉衣興出現在稀罕文景時期,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在當時只有皇帝和一些近臣才有資格穿戴金縷玉衣下葬。這件金縷玉衣全都都是由手工磨製,一共用了多達2160塊玉片,被譽為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8:鑲金獸首瑪瑙杯(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鑲金獸首瑪瑙杯代表了唐朝最精湛的玉器做工,也是目前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的玉器。杯身的材質都選用了非常罕見的瑪瑙,獸嘴採用的鑲金工藝,依然能夠讓人看到當年高超的製作水平。
7:馬踏飛燕(甘肅博物館)
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的武威雷台墓,這件青銅器代表了東漢時期高潮的鑄造業水平。採用了浪漫主義的首發,來塑造了馬踏飛燕的這個造型,非常富有感染力。
6:曾侯乙編鍾(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編鍾是一件戰國時期的文物,在1978年出土於湖北的隨縣。因為其高水準的鑄造工藝和較好的音樂性能,在音樂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5: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挽起的青銅器,通過劍身上的銘文確定了是勾踐的佩劍。雖然歷經了兩千餘年的歲月,但是當時高超的防腐水平,現在我們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劍身上的花紋。
4:大禹治水圖玉山(故宮博物院)
大禹治水圖玉山是由乾隆親自雕琢而成,共計花費了多達十年的時間,在美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清明上河圖(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偉大畫作,原畫長達528厘米,高為24.8厘米。畫作生動的再現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景象,對於研究北宋歷史有著非常偉大的意義。
2:司母戊大方鼎(中國國家博物館)
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傳說是商王組庚祭祀母親所制。司母戊大方鼎製作精美,代表了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水平。
1:四羊方尊(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銅器,也是目前已知的商周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四羊方尊採用了兩次分鑄技術,整個造型一氣呵成鬼斧神工,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以上十件國寶級文物,哪一件吸引到了你呢?歡迎留言討論。
B. 1970年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鎏金舞馬銜杯銀壺長什麼樣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的壺通高18.5cm,器腹兩面均錘出一馬銜杯紋,馬頸系飄帶,昂首揚尾,似作舞狀,紋飾鎏金。圈足內有墨書「十三兩半」字樣。形制優美,造型、圖案都很別致。
C.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20大國寶,你見過幾個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20大國寶,你見過幾個?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今天為大家說說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說不定亮出來會嚇到你哦!
(20)四羊方尊 後母戊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
被譽為中國青銅鑄造史上最傑出的作品。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藏於北京國家博物館
D.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18件國寶都有哪些
分別是:鑲金獸首瑪瑙杯、旟鼎、五祀衛鼎、多友鼎、皇後之璽、鎏金銀竹節熏爐、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客使圖、闕樓儀仗圖。
馬球圖、宮女圖、鴛鴦蓮瓣紋金碗、鎏金鸚鵡紋提梁壺、三彩載樂駝、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黑釉油滴碗、狩獵出行圖、鴛鴦蓮瓣紋金碗有兩件,所以共計18件。
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質灰白,通體施黑釉。油層表面布滿了大小不一,稱金屬光澤的小圓點,這些圓點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樣,因此被成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個特殊的種類,屬於結晶釉。這件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
古籍記載黑釉油滴碗「盛茶閃金光,盛水閃迄今所見銀光。映日透視,光彩奪目。
2、青釉提梁倒注提壺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這件造型獨特、構思巧妙的倒灌壺,壺身呈圓形,蓋、梁、身連為一體。
象徵性的壺蓋為柿蒂形,提梁是一隻伏卧著、圓眼短嘴的鳳凰。壺嘴為一張口側卧的母獅,一隻幼獅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動,活潑可愛。
壺身一周飾有凸雕的纏枝牡丹花,下飾一周仰蓮瓣,紋飾簡潔明快。因為鳳凰、獅子和牡丹分別為百鳥之王,百獸之王和百花之王,這件壺也被稱作「三王壺」。
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
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共出土兩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徑13.5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1克。
兩碗造型、紋飾均相同。純金質,錘碟成形,鏨刻為紋,造型飽滿莊重。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兩層向外凸鼓的蓮花瓣紋,每層十片,上下輪廓相合。每一個蓮瓣單元里都鏨刻有裝飾圖案,上層主題是動物紋,有鴛鴦、野鴨、鸚鵡、狐狸等。
下層是單一的忍冬花裝飾圖案。蓮瓣上空白處裝飾飛禽和雲紋。魚子紋底。兩碗內壁分別墨書「九兩半」、「九兩三」,應是碗的重量。墨書標重顯示兩碗重量略有差異,但天平實測重量相同。
4、唐舞馬銜杯紋銀壺
壺的造型採用的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狀,壺身為扁圓形,一端開有豎筒狀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蓮瓣式的壺蓋,壺頂有銀鏈和弓形的壺柄相連,這種形制,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表現了唐代工匠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銀壺的兩側採用凸紋工藝各塑造出一匹奮首鼓尾、躍然起舞的駿馬。壺上的駿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馬形象,《明皇雜錄》記載,玄宗曾在宮中馴養舞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時,則給這些舞馬披上錦綉衣服。
按著「傾杯樂」的節拍,跳舞祝壽,高潮時,舞馬躍上三層高的板床旋轉如飛,有時還讓壯士把床舉起,讓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樂工則站在周圍為馬伴奏。
亦有詩描寫舞馬完成表演後的神態:「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棹尾醉如泥。」此壺的舞馬形象正好與書中記載相互印證,是十分難得的文物珍品。
5、唐獸首瑪瑙杯
唐獸首瑪瑙杯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畫細微精確,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唐獸首瑪瑙杯上口近圓形,下部為獸首形,獸頭圓瞪著大眼,目視前方,似乎在尋找和窺探著什麼,獸頭上有兩只彎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卻似牛,所以不能認為造型完全出自寫實的手法。
但看上去安詳典雅,並無造作感。獸首的口鼻部有類似籠嘴狀的金冒,能夠卸下,突出了獸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E. 陝西歷史博物館60件文物,你知道多少呢
西周旟(yú)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前10世紀中葉)文物,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周旟鼎通高77厘米,口徑56.5厘米,重78.5公斤。旟鼎鑄於西周康王時期,承襲商代圓鼎風格,造型敦厚雄偉,厚重庄嚴,紋飾莊重神奇,華麗精美,是一件傑出的青銅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壺體為白銀質地,壺身為扁圓形,上方一端開有豎簡狀小口,壺蓋帽為捶揲成型的覆式蓮瓣,頂中心鉚有一個銀環,環內套接了一條長14厘米的銀鏈與提粱相連,壺肩部焊接著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弓狀提梁。這種形制,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這種巧妙設計獨具匠心,唐代工匠的設計藝術讓我們現代人敬佩不已。
F. 何家村遺寶中銀壺上的舞馬背後有什麼令人唏噓的故事
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中,有一個展覽叫「何家村遺寶」,是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出土至今已經快50年了。何家村文物出土後,震驚世界,這些文物諸如赤金走龍、獸首瑪瑙杯、鴛鴦蓮瓣紋金碗、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等,做工精緻,技術高超,更重要的是重現了大唐盛世。
在這批文物中,有一件鎏金舞馬銜杯銀壺,不但貴重,而且甚為有趣。
平定安史之亂後,李隆基回到長安,但已經是太上皇的他,不再像以前風光,只是心心念念楊玉環,再也沒有舞馬,從此以後,舞馬銜杯祝壽在歷史舞台上銷聲匿跡。
馬鐙式壺本身就已經成為孤品,再加上舞馬在大唐的驚鴻一瞥,讓這件1200多年的鎏金舞馬銜杯銀壺價值更加不可估量,因此此壺被譽為「十大國寶」之一。
G.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的紋樣有什麼,這個用處是什麼
舞馬銜杯紋銀壺的造型來源於北方游牧民族常用的皮囊壺。最早的皮囊壺是用牲畜皮革縫制而成的,用來盛裝水、酒和奶。這件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是唐代工匠們為適應皇室貴族外出遊獵的需求,巧妙地仿製皮囊壺製作而成的。工匠們以金和銀這兩總貴重材料代替皮革,既彰顯了皇室尊貴的身份,又保留了皮囊壺原本的形狀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