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洛陽龍門石窟千年佛像被包漿,不讓摸為啥景區不圍起來
景區已經將佛像圍起來了,只不過有幾尊佛像的位置離過道很近,所以才出現了佛像被摸出包漿的情況,雖然景區已經明令禁止,但遊客還是對此規定視若不見,保潔和管理人員也拿這些遊客沒有辦法。
最後:我真的很想知道,這些被摸出包漿的佛像最終會如何處理?
❷ 洛陽龍門石窟佛像被遊客摸出包漿,為什麼遊客都要摸一摸石像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中的“龍門”,傳說是由“大禹治水”的過程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也是發生在這里。地理志《水經注》記載:“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現在一共有洞窟像龕2345個,佛像共11萬多尊,被譽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而且根據《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規定,要求遊客要文明、安全、綠色旅遊,特別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跡,不亂刻亂畫,不得攀爬觸摸文物。再且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也進行了明令禁止手摸佛像。
❸ 洛陽龍門石窟的佛像被遊客摸出包漿,遊客到底能不能摸
答案是不能摸。
一、什麼是包漿“包漿”通俗一點來理解就是“光澤”的意思。它用來專門形容古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表面會被打磨出光澤,變得光滑。根據現場拍的圖片顯示,龍門石窟佛像的臉已經被摸得反光發黑了,已經形成一層非常嚴重的包漿。
事實上,隨著出遊人數的增加,還有很多文物景點被破壞,提高國民素質水平以及培養對文物的敬畏之心依舊很重要。
❹ 拓片書法真的很值錢嗎能賣多少錢去哪裡賣
這得看原碑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可以在景區古文化街藝術商店賣,也可以網上賣。西安碑林是中國最有名的碑刻博物館,有很多具有極高史料和藝術價值的碑刻原件。她的拓片作為法帖被歷代書法人珍視,所以極為珍貴。目前清三代以前的碑刻都是重要文物,禁止拓片,之後的一些碑刻可以拓片。
❺ 洛陽龍門石窟佛像被遊客摸出包漿,遊客摸石像的意義在哪裡
摸石像能有什麼意義?無非就是盲目跟風,隨大流,看著身邊的遊客都在摸,自己不摸好像少了點什麼,如此長年累月,石窟佛像自然會被這些人磨出包漿。
一:畸形的旅遊心態,不在景區留下點什麼,心裡不舒服。無論是在微博熱搜還是在頭版頭條,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新聞,就是某個遊客跑到某個景點內做一些不符合時宜的事情,比如說在知名觀賞物上亂塗亂畫,按照自己的喜好想坐哪裡坐哪裡,亂扔垃圾等等。可是我想說的是,石像它就是一個死物,客觀地說它最大的價值就是觀賞以及文物參考,你摸不摸它,你的運氣都不會有什麼改變,該發生的終歸會發生。所以某些遊客別在這里做白日夢了,想要幸福穩定的生活,你不努力是不行的,靠摸石像終究是小道,沒有什麼用。
❻ 鞏縣石窟的石窟藝術
石窟藝術是一種宗教文化,取材於佛教故事,興於魏晉,盛於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羅藝術精華,融匯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
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石窟藝術與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藝術是為當時信佛的人們服務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階級、各階層人物不同,他們所屬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樣,因而在造像與壁畫的題材上,也要根據自己那一宗派的經典造像。所以石窟藝術的發展,因時間、地點的不同,發展情況也不一樣。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後漢人所開的窟畫出一些大乘經變以外,其餘早期開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經中的故事造像。這些石窟群中,遺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釋迦和菩薩等單獨的形象,其次則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尋求解脫)等故事畫像。這些畫像多數是根據《聲聞藏》各經創造出的,與外國商人竺婆勒子竺法度學小乘教唯禮釋迦的記載相同,與法顯、玄奘等人所記天山南簏各國信仰小乘教的記錄也完全吻合。
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它所創造的像、菩薩、羅漢、護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種故事形象,都是通過具體人的生活形象而創造出來的。因而它不能割斷與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聯系,它不像其他藝術那樣直接地反映社會生活,但它卻曲折地反映了各歷史時期、各階層人物的生活景象。這應該是石窟藝術的一個特點。
❼ 龍門石窟千年佛像被摸成黑色,摸佛像真能沾到佛氣嗎
摸佛像自然是不能沾到佛氣,這都是迷信思想,我們要相信科學。
01、龍門石窟千年佛像被摸成黑色。隨著雙節的到來,很多旅遊景點再次人員滿患起來,龍門石窟作為著名景點自然是人山人海,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是世界文化遺產,同樣也是著名的佛教景點。
很多信仰佛教的人都會去哪裡觀光,也有很多人慕名而去,只為一睹裡面的佛像,隨著時間的沉澱,旅遊人數的增多,出現了一個個不好的現象。
現在已經是一個科學的時代了,迷信這東西還是不要信的為好,當然有自己的信仰並沒有什麼錯誤,但不能因為自己信仰去破壞文化,這就有問題了。
而且很多人的心理是這樣的,他們認為別人能摸為啥我不能摸,難不成我摸一下它就變黑了嗎?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大有人在,要知道每人都去摸一下,它不就變黑了嘛。
❽ 為何洛陽龍門石窟的許多佛像是爛的,有的甚至沒有佛頭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開鑿於北魏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龍門石窟結構: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還有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兩邊的弟子是迦葉和阿難,迦葉尊者全稱摩訶迦葉。阿難是阿難陀的略稱,意為「歡喜」,「喜慶」。再旁邊的兩位菩薩是,文殊與普賢,普賢侍右,文殊侍左。再旁邊的是兩大天王,南壁為南方增長天王,北壁為北方多聞天王。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龍門石窟中的佛傳故事大都集中在北魏時期開鑿的古陽洞、蓮花洞、魏字洞、皇甫公寓等洞窟中,從內容上看分別刻有白象投胎、游園、樹下誕生、步步生蓮、九龍灌頂等十幾個不同情節的佛傳故事浮雕。龍門石窟的起源:北魏孝文帝時期,孝文帝是尊崇佛教的,因為啥呢?因為政治的需要,當然佛教自然成為孝文帝重點扶持的對象,因北魏孝文帝實行漢化政策所以遷都河南洛陽且在洛陽的伊水河兩旁開鑿石窟,包括很多北魏時期著名的書法作品也鐫刻石窟旁(龍門二十品),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到了唐朝可以說是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太宗皇帝積極開明的宗教政策使得佛教迅速的發展,高宗皇帝更是尊崇佛教很多寺廟叢林大面積的土地都是皇帝御批的「天下名山僧佔多」由此而來,武則天時期佛教達到了國教的規模,武則天依據華嚴經裡面的內容大規模的營造龍門石窟,今天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的頭像據說就是依據武則天的樣子塑造的,龍門石窟的營造達到鼎盛時期。
既然龍門石窟歷代皇帝都是採取保護的態度為什麼今天我們看龍門石窟都是破爛的呢?其實有這些因素:一是由於龍門石窟依龍門山而建,龍門山石質為石灰岩,雖便於雕刻,但也很容易受到風吹雨淋日曬的自然侵蝕而使佛像受損。二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事件。這「三武一宗」就是指北魏的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等四次滅佛事件。而第一次北周武帝滅佛時間距離龍門石窟開鑿的年代才不過50幾年!特別是唐朝的武宗滅佛運動范圍很廣,因為唐朝自太宗,高宗,武周這三代,佛教已是鼎盛之時,但過度的支持導致膨脹,所以到了武宗時開始了滅佛運動。四次滅佛運動,龍門石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
三是戰亂導致。每逢戰亂時期,中原都是主要戰場,數不盡的戰亂中,龍門石窟造像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唐朝安祿山攻陷洛陽之後,龍門石窟的造像碑刻幾近消失;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佛龕。「老君洞」的釋迦摩尼相被慈禧路過塗成了太上老君,後來在梁思成的組織下被復原,但是也有損傷;但龍門石窟真正的遭到毀滅性劫難,是1907年到1940年間我國不斷遭到列強侵略之時。外國文物分子的大肆破壞盜取,他們與中國國內不法分子奸商勾結,砍下佛像頭顱,鏟去壁畫,偷挖碑碣,並盜往國外牟取暴利,這就導致龍門石窟很多佛像沒有頭,原因就在於此。曾經資助過孫中山革命的盧芹齋在民國政府嚴控文物外流的時期依然能夠藉助政府關系網向西方大量輸出中國文物瑰寶。
最早造訪龍門石窟的外國人之一愛德華沙皖,於1909年發表了《華北考古圖錄》,其中大量的龍門石窟照片刺激了西方的收藏者,西方買家可藉此在公開市場追求,有時甚至可以特別預定所挑選的文物作品。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賓陽洞的大型浮雕《北魏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後禮佛圖》(兩幅圖合稱帝後禮佛圖),它們被盜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現分別陳列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堪薩斯州納爾遜和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蓮花洞釋迦牟尼弟子迦葉像現存法國吉美博物館。
歸根結底,人心的貪婪,才是龍門石窟的佛像嚴重被毀的原因所在。最近看完國家寶藏,聯想到我們在近代被列強盜走的文物,比如想到敦煌被整塊挖走的壁畫,真的太可惜,希望以後我們能做好保護文物這一個功課。